随后,我看见这些人的时候,就不免有些大失所望了,

  这些军卒身穿布衣,少数人才有半身皮甲或是漆竹甲,都带有被称为“矮矬子”,“罗圈腿”某个民族的明显特征,身型也比我部的大多数士兵都瘦小一些,也就比道路上的那些饥民好一些。

  这就是派给我们的补充兵员?所谓的扶桑辅兵队?好吧,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去面对了,我甚至可以想象的到,后方的谜样生物,是用如何的表情和声调,来如何吐糟我的。

  一想到,我居然要用一群鬼子的祖先做为部下,以类似黄协军的身份在中原大地上作战,这简直是让人感觉荒谬无比的某种时空倒错了。

  好吧,至少这是国人的内战,他们也只是某种意义上的消耗品,我如此安慰自己道。

  在这个时空,他们作为南海大开拓时代的炮灰和苦力,几乎伴随了唐人在海外开拓的所有历程,所以大多数人或许鄙夷或是歧视有之,倒称不上什么厌恶感。

  倭国的扶桑藩,之所以盛产各种苦力和廉价炮灰,

  主要原因,却是可以上溯到数百年前,自从孝谦王时代,因为宠信法相宗僧人道镜、玄舫,并委以重任,而导致了传统的本土势力反弹,在平成京爆以太政大臣藤原仲麻吕为的夺宫之乱,然后引入外援之后,才得以彻底击败。

  然后作为外援的代价,唐人开始在倭国沿海圈地建垒,营田开矿,倭国也随着各种租借地和分藩,一步步走向了被唐人殖民化的道路。

  当然了,这种殖民化是在劝教王化的旗帜下完成的,因为当时的倭国上层,几乎满地都是仰慕中华的带路党,对来自上国各种经济文化政治上的渗透,几乎是倒笈相迎踊跃争先的毫无抗拒接受。

  后来干脆像其他亲藩之国一般,派遣嫡系王子入朝为质,然后在老王隐退或是身故后,由天朝王师直接护送回国继位,这样多少直接规避了惨烈的继位斗争,

  而作为这种殖民化过程的副产品,也给落后的倭国,带去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物种,因此,长期以往扶桑诸岛上的人口也是暴涨了许多,为了缓和资源和生存空间的矛盾,对外的劳役输出,就成了历代倭国朝廷的一大传统,沿袭下来。

  倭人亦因此有了海生和土生之别,也就是倭国本土出生的和海外藩家内出生的,虽然都是倭人,但是风俗面貌,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因为他们作为唐人种植园里的打手和监工角色,经常会被配给各族来源的女性,作为配偶繁衍家系,因此他们的后代也因为混血,而千奇百怪,因此更喜欢称自己为归化人。

  其中一些作为藩主的代理人,回到扶桑国中继续展,而在倭国内部,逐渐所谓海生倭人的派系。

  不过,这些倭兵更擅长的山地活动,放到这个主要是平原的地形上来有什么用处呢。难道用身高来绊倒敌人么,或者藏在草丛中玩潜行背刺么。

  而且,倭人因为某种传统和先天环境的影响,虽然有着吃苦耐劳,需求很少就能维持的名声,但却另一方面,作为士兵以死心眼一根筋著称。

  在战地上也比国人,更缺乏眼光和变通,所以除了藩军中诸如“隼人军”、“志能变”等少数几只颇有名气的倭兵部队外,更多时候,这些倭人是充当某种廉价消耗品的角色。

  理由无他,他们平时就像是阉割过的牲口一般,任凭打骂羞辱,依旧是一副服服帖帖的恭顺样子,可是一旦上阵,就很容易陷入某种不可收拾的疯魔中,

  嗷嗷乱叫着可劲的埋头往前冲,一不小心没控制住,就很容易撞进在敌军的结阵或是坚垒上,不是短时间内就死伤殆尽中,就是耗尽体力和锐气,跑都没能跑掉而被人打杀俘获,几乎很少留有余力和后手,对自己人和对敌人一样的狠。

  这种波动过大的战斗力起伏和情绪变化,却是大多数将领所不喜的,所用他们大多数时候的作用,就是一波流的先行攻击,用来试探敌军的深浅,兼消耗敌人的弓矢之后,让后才是全面压上的正式攻击的。

  而这批倭兵,正是处于诸侯割据中的扶桑诸藩,按照臣属的义务,联合起来给南朝提供的部队之一,,而我这里的一批,据说主要是来自位于九州岛,所谓太宰府下辖的世兵。

  因为追随各自领下,常年相互争斗的缘故,很有些操使兵刃和团体战斗的经验,只是被国朝征用后,就彻底打散归属和阶级,按照人头来配使用。

  这一次补充给我的,足足有三千人,就这么一天只吃两顿,每顿只吃一个饭团,而在一百名骑兵的监督下,就这么别无辎重或是装备的,就像是驱着羊群一般匆匆赶过来,前沿军行司还真是慷慨之极啊。

  此外,还有两个营的射生藩兵,看起来虽然风尘仆仆,但是勉强可以保持队形依稀,还像那么回事,自报家门,却是来自东海三藩之一新罗藩的步弓手,因为地缘的关系,新罗国比倭国更早被殖民和渗透,几乎早在两百多年前的尚德年间。

  因为在此起彼伏的国臣内乱中焦头烂额,屡次被权臣架空和凌逼,而不堪重负的新罗女王金善真,就急匆匆派密使入朝,献了图籍户册,然后再王师的保护下,带着历代积攒的珍宝财货,举族迁去长安做一个富养天年的乐浪公了。

  待到战乱稍稍平复后,而新罗故地,也变成了名为新罗藩的新兴分藩乐土,沿袭到如今的东海三藩之一。

  因为新罗故国中部和西部多山,其山民都是天生的猎人兼射手,因此相对孱弱的平原低地种新罗人,他们也是藩军中射生义从的重要来源之一,常见于南北藩镇长短期雇佣的军伍中。

  虽然野战不行,但是作为守城据垒的步弓手,还是颇为称职的,甚至早年大唐边军的戍垒中,亦是充斥着这些藩属征的山民。

  但问题我是他喵的火铳部队,弓弩什么的都淘汰给散兵了,要这些短腿又不善近战的家伙做什么。

  好吧,这派给我的都是什么歪瓜裂枣的奇葩啊。

  但我还是没法退回去,只能捏着鼻子接受下来,然后很快下了决定,将这些倭人打散,没收个人装备和物品,安排到散兵队中去,让人监督着先去做一些简单粗重的重复劳动。

  新罗步弓手则以团为单位,补充到暂编第四营里去,作为那些还没有火器化的辅军大队,某种过渡的替代物。

  虽然打退了敌人,但是对于被炒来说,也不过时稍稍受挫而已,我的赚尽一切机会生聚力量,应对下一次不知何处何时的进攻呢。

  这时候,淮水以南总算送来一个真正的好消息,我的辎重头领钱水宁,带着从润州、江阳、江宁一带征募来的徒手兵额三千多人,以及数百名来自龙州团练的后备兵员,紧赶慢赶的数天之后,终于抵达了寿州。

  驻扎在6丰一代的龙州团练,现今变成了我的后备兵员的训练序列,大批来自龙州和抚远州的婆罗洲子弟,正在那里接受基本训练和操行。

  有了这批可靠兵源,几次大战积累的战损,和长时间积压的疲惫,才由此稳定下来。

  他这一次还带了十几具新式武器的样品,先行用马车拉着送过来,然后由材官孔吉吉为我展示如何操作和使用,

  要知道,之前孔吉吉领导的枪火组就尝试过,将并排的枪管固定层叠起来,做成一个简单的巢式枪架,

  理论上可以达到数十人密集排射的效果,不过散步和准头,就实在不能令人满意,还缺少转向和调整的余地,装填一次也颇费时间和周折。

  因此,我的军匠们开始换了一个思路,于是就有了这件外形奇特的新式武器:木杆包铁的三脚架,

  三脚架子上的长管和后面硕大的轮盘,活像是亲直团队和教导队,配备的那种转轮快抢的放大精简化版,约莫有寸半的管径。

  这不就是转轮炮么,我在中事革命博物馆里,倒是见过类似的东西,属于我大清晚期有一个奇葩的引进项目,作为某种落后于时代的眼光,而被人坑了的证据,不过对于我所处的这个年代来说,还是颇为先进的。

  只是我还没想到这东西,他们就已经搞出来了。

  孔径、外形和原理有些类似后世的榴弹射器,只是因为金属材料限制,管壁厚了些还加上熟铁强化箍,射的也是二三十枚一包的散丸,而且是人工手动扳旋转射击的。

  不过因为尺寸放大了,对加工工艺的要求反而降低了,而且用的是铁皮包卷而成的金属弹筒,解决了原本燧枪的底漏问题,十五和九的两种弹轮,保证了某种短时间内的急促射。

  据说,一个老手操作之下,可以在十分之一刻之内,将一个弹轮全部射出去,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大号喷子,这种转轮炮的射甚至彼普通铳手还快上一些。

  而一架转管炮,至少配五六个单轮和专门装弹的人手,这样形成一定数量后,某种持续火力就出现了。

  至于命中和精度,拜托,这东西本身就是靠扇形散布,来保证数量上的杀伤覆盖。正好填补一下从舢板小炮到普通长铳之间,火力遮断的缓冲。

  我的铸铁小炮,因为本身材质和使用频繁的缘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磨损和扩膛效应了,而且,比起铸铁小炮,这种转轮喷子也更适合放在车上,在中低移动中射击使用,

  除掉脚架也有十几斤,让士兵轮流扛着,在山路行军是没有问题的。

  这也算是某种科技前置把,我不由自我安慰到,起码金属定装子弹的科技树雏形,已经点出来。

  不过也有很明显的缺陷,就是构件之间打多了就会膨胀变形,而故障频生,然后需要手工重新敲打校正直虎才能继续使用

  而且比我曾经见过的那个家伙,更加厚重一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受限于材料和工艺,只能做的厚重来增加整体强度。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最新章节,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