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芷汀走得挺急,因为天津港方面连夜回复说现在风向正合适,而过几天则可能要赶上一场春雨——陆上的春雨自然千好万好,但在海上就未必了——因此黄芷汀连礼部的送行仪式都没等,直接连夜去了天津上船,只派人向礼部说明了一下情况。
礼部倒是巴不得,毕竟现在春闱会试在即,礼部衙门现在全力应付这件事都忙得脚不沾地,送别一位安南副都统虽然只需要几名礼部官员,但衙役什么的总少不得要你那个撑起天朝的排场,而现在一切告免,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高务实已经收到差遣安排的条陈,明日一早就要去礼部报到,所以在黄芷汀走后,他难得的早早睡了。
次日一早,高务实便前往礼部报到。
承天门到大明门中间的大街常常被称为御街,大明朝最重要的文武衙门就设置在这条南北向的御街两侧。
西侧有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以及锦衣卫衙门,还有太常寺和通政司等;东侧则是朝廷六部及宗人府、翰林院、鸿胪寺、太医院、钦天监等。
礼部位于东坊的西南角,临近御街,其北面是户部衙门,再往北则是吏部。
六部之中高务实最熟悉的衙门当属吏部,其次是兵部,户部也偶尔去过几回,惟独礼部则去得很少。
不过高务实到了礼部才发现,礼部虽然是个清水衙门,但礼部衙门修得反而非常阔气,比吏部衙门的大门看起来还要雄伟,甚至所用的木料都比吏部衙门的要高档,完美的印证了一个道理:中国自古就讲排面,但排面归排面,真正发大财的却多半是闷不吭声的那些。
高务实来到礼部的时候,主堂之中已经有不少人了,不过本科主考官许大学士却还没到,另一位挂名的主考官余有丁就更不用说了,他眼下能不能下床都不好说。
大明朝的考官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的,其历史说起来过于复杂,此处暂不赘述,总之从景泰年间之后,一贯是安排两名主考官——但实际上真正主事的还是其中之一。
至于另一位主考,你把他理解为“副主考”也好,理解为单纯挂名也行,反正都是看那考官个人的意思,以及他和真正那位主考官之间的“力量对比”。
通常情况下,皇帝是会暗示由谁真正主考的,而此时另一位主考就会尽量避免干预。
反正说到底,两名主考是祖制需要,目的是为了证明抡才大典的公正性,但实际操作中要是真有地位一致的主考官,那很多事就可能变成扯皮,最后反而问题更大,于是就演化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除了按例由大学士出任的主考官之外,最重要的考试官就是必由礼部尚书亲自出任的总提调官兼知贡举官,这个不多介绍。
而真正的考官中,重要的就是同考官了。同考官的规模很大,通常有十八人之多,号曰“十八房”。
在大明早期,主考官也好,同考官也罢,大多从翰林院调派,稍后一点则允许从外省学官中选用。而到了景泰四年,这个规定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根据时任礼部尚书奏请,诏令:“会试考官,翰林、春坊专其事,京官由科第有学行者兼取以充,教官不许。”
高务实这次被意外的选为同考却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就是因为朱翊钧引用了这条“祖制”为由——高务实当然既“有学”,又“有行”,不服气的话,你也考个六首状元,打个安南定北来给朕瞧瞧?
至于“京官”,高务实还真是京官。之前就说过,巡抚在性质上只是临时差遣,高务实现在的正式职务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都是京官。
由此可见,皇帝陛下还是肯钻研的,至少对于大明朝的各项制度来说,他还真是了如指掌,连钻空子都钻得如此刁钻古怪而又让人无话可说,很是对得起高务实十年前就怂恿先帝穆庙让他作为太子开始“观政”。
同考官当然人才济济,高务实一眼望去,几乎全是熟人,而且多半都是在翰林院认识的学霸前辈们,甚至还有几个可以算得上高务实的“老师辈”——上一科也任同考官的那些。
高务实作为后生晚辈,这时候显然不是摆架子的时机,哪怕他是身着坐蟒袍的三品大员也没用,必须得主动上前见过。
等见到陈于陛的时候,高务实笑道:“玉垒公,此番晚辈与你同监房,还要请玉垒公不吝指教。”
高务实的本经是,陈于陛也是,两人此科都安排在审阅本经为的考生,也就是所谓房,因此高务实有此一说。
陈于陛跟高务实打交道的时候不多,但曾经听说过高务实为人还算谦逊,因此对高务实的见礼和说词不太意外,颔首微笑:“少司马乃是六首状元,于陛该多向你请教才是。”
“侥幸而已,岂敢当真。”高务实自谦一句,又道:“眼下时辰尚早,许阁老恐怕还要过一会儿才能到,晚生正好有些事想要请教,可否请玉垒公借一步说话?”
其实陈于陛对高务实的观感是有些复杂的,他和其父陈以勤的个性相似,作风比较“正派”,或者说有些守旧,对于高务实一手打造京华的商贾做派,他很是不以为然。
但除了这件事之外,高务实的其他表现却又比较符合他看人的标准。尤其是高务实在清丈田亩一事上,不仅劝说皇帝退田,还因此逼得京中勋贵也只能捏着鼻子跟着退了大批良田出来,这件事尤其对陈于陛的胃口。
相比之下,高务实操持那些“商贾贱务”的小过,也就不那么让他生气了。因此高务实既然有请,他自然不会拒绝,微笑着道:“后院有个小亭,小亭边有几棵杨柳,是昔日家严为小宗伯时所种,不知少司马可有兴趣一观?”
小宗伯就是礼部侍郎,陈以勤嘉靖四十四年时曾任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左侍郎,前后任职礼部约一年,然后就是嘉靖驾崩、隆庆登基,陈以勤便以裕邸旧臣身份入阁了。
高务实倒不知道他老人家在礼部那么点时间里居然还种了几棵树,也不知道是不是陈于陛瞎扯出来的说辞,反正陈于陛说了,他就当是真的,笑着道:“那倒真要一观,玉垒公,请。”
“请。”陈于陛伸手虚引,等高务实一动,两人并肩而行,陈于陛又道:“少司马与我同辈,直呼我名即可,无须这般客套。”
直呼其名当然是客气话,就算同辈也只能称字,高务实闻言笑道:“恭敬不如从命,元忠兄,小弟冒昧了。”
陈于陛笑着摆手,等到了后院,果然看见一处小亭,小亭旁边还有个面积很小的荷花池,池边有几棵柳树,如今正长着不少嫩绿新芽,为礼部的庄重添了几分生气。
高务实笑道:“十八年过去,松谷公手植之柳已是这般绿意袭人,美不胜收。”
陈于陛则笑道:“十八年甚久,不仅木可成材,人更可以——求真你高中状元之时,也是这般年纪吧。”
高务实心道:你也是二甲第七名的学霸,怎么看起来很在意我这个状元身份似的?
虽说陈于陛十几年来一直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做学官,但问题是高务实不打算和他谈什么学问,只好把话锋一转,道:“是啊,昔日为考生,今日为考官,时间过得真快……”
陈于陛正要说话,却不料高务实已经接着道:“对了,小弟若是没记错的话,嘉靖四十一年时,松谷公也如你我一般,做过那一届的同考官?”
陈于陛显然不知道高务实何以提起这桩旧事,不过父亲做过同考官,他现在自己也做同考官,似乎也算一桩佳话,不由得笑起来,颔首道:“不错,确有此事,求真果然记忆超群。”
高务实笑着摆手,忽然又问:“嘉靖四十一年……哦,松谷公似乎正是刘胤甫的房师?”
胤甫,是云南巡抚刘世曾的字。
高务实提到刘世曾,陈于陛的神色就没之前那么自然了,似乎想到了什么,犹豫了片刻,才叹道:“说起来,此次滇战宝钞之事,于陛还要多谢求真出手相助。于陛虽只是翰林闲官,却也知道朝廷原本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用于云南的……”
高务实只是微笑,却不说话,陈于陛则继续道:“不瞒你说,刘师兄算是家父门生之中难得的干才,但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云南的情况就是那样,土司兵马甚多不说,便是云南的汉军,也有不少是只听命于黔国公的,这云南巡抚……难啊。
尤其是又要打仗,朝廷又拿不出银子的时候,这巡抚干得就更难了。之前刘师兄给我来过私函,信中就对此战局面颇为忧虑,这年头啊,你不给钱,谁帮你办事?”
高务实心道:甭“这年头”了,任是哪个年头,你不给钱,人家肯给你办事?就算红朝当年取天下时老百姓那么支持,但前提也有一个“分田分地真忙”不是?
“军饷和犒赏的事,皇上召小弟进宫之时已经商议过了。”高务实并不讳言他和朱翊钧的关系,反正也不可能瞒得过身为日讲官的陈于陛,于是直截了当地道:“滇战宝钞现在发行的这部分还只是头期,如果战事确有需要,小弟这边还会继续为皇上募集所需的银子。”
陈于陛感激地道:“真是劳烦求真了,此举实乃救民于水火,云南百姓若是知晓,少不得要为求真你立祠作传。”
古人大概对立祠作传很是向往,但高务实一个无神论者显然不在乎这个,他只是叹道:“不瞒元忠兄,小弟对这些倒谈不上多在意,只是正如元忠兄所言,眼下云南的局势错综复杂,外有缅甸大军压境,内外宣慰疑心重重,云南各土司如何考虑也很难逆料……”
陈于陛吃了一惊:“土司也不稳么?”
高务实道:“要是土司没有什么不稳,黔国公为何只是坐镇洱海不动?”
这话如果是对黄芷汀说起,黄芷汀马上就能明白高务实的意思,但陈于陛却丝毫不懂军事,闻言愣了一愣:“坐镇洱海有何不妥吗?”
洱海,此时指的其实就是大理。
高务实简直被他问得差点语塞,不得不解释道:“缅甸大军自西南而来,黔国公作为云南的定海神针,按理说应该前往滇西南地区坐镇防守,譬如顺宁,再不济也应该在蒙化设防,哪有反而坐镇滇西北的道理?”
陈于陛仔细想了想看,才恍然大悟:“滇西北是鹤庆、丽江等土司的老巢!”然后脸色大变:“缅甸二十大军来袭,黔国公居然需要先把滇西土司当做首要防范对象?”
他说着,一下子冷汗都下来了。
刘世兄危险了啊,这一仗要是打输了可怎么办?父亲的门生中混得像样的本来就不多了,刘师兄要是栽了,自己怕不是只能在翰林院一直混到致仕?
陈以勤当年不想介入内阁之争,尤其是不想夹在高拱这个昔日同僚和赵贞吉这个乡党中间做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于是干脆致仕了事,但陈以勤有这个资本——他已经做到阁老了,主动致仕回乡是没有人会不尊重他的。
但陈于陛却不可能像他父亲当年那样洒脱,他在翰林院已经呆了十多年,眼看着各种资历都混得差不多了,就看什么时候引起了皇帝的注意,把他外放侍郎,锻炼几年好入阁。
而刘世曾跟他什么关系,难道皇帝会不知道?
别说刘世曾自己如果因为此战的关系被追责,就已经是对陈党的严重打击了,关键是刘世曾一旦出事,他陈于陛多半也会受到牵连,而他怎肯在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
正惶急间,陈于陛忽然发现高务实面色淡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不由得心中一动,干咳一声:“求真,你是安南定北的国士之才,滇战虽然凶险,想必你一定有万全之策……还请求真指点,于陛感激不尽。”
高务实心说:你虽然打仗不行,好在人还不太笨……
“万全之策不敢当。”高务实露出一丝微笑:“不过,若是元忠兄与胤甫兄愿意配合小弟几桩安排,这一仗还是能赢的。”
陈于陛心头一宽,连忙道:“愿意,愿意,求真有什么吩咐,但请明言便是,我与刘师兄必然遵从!”
----------
感谢书友“dj000214”、“醉仙人1”、“ASolaF”、“恐怖之源w”、“jjc1221”的月票支持,谢谢!
礼部倒是巴不得,毕竟现在春闱会试在即,礼部衙门现在全力应付这件事都忙得脚不沾地,送别一位安南副都统虽然只需要几名礼部官员,但衙役什么的总少不得要你那个撑起天朝的排场,而现在一切告免,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高务实已经收到差遣安排的条陈,明日一早就要去礼部报到,所以在黄芷汀走后,他难得的早早睡了。
次日一早,高务实便前往礼部报到。
承天门到大明门中间的大街常常被称为御街,大明朝最重要的文武衙门就设置在这条南北向的御街两侧。
西侧有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以及锦衣卫衙门,还有太常寺和通政司等;东侧则是朝廷六部及宗人府、翰林院、鸿胪寺、太医院、钦天监等。
礼部位于东坊的西南角,临近御街,其北面是户部衙门,再往北则是吏部。
六部之中高务实最熟悉的衙门当属吏部,其次是兵部,户部也偶尔去过几回,惟独礼部则去得很少。
不过高务实到了礼部才发现,礼部虽然是个清水衙门,但礼部衙门修得反而非常阔气,比吏部衙门的大门看起来还要雄伟,甚至所用的木料都比吏部衙门的要高档,完美的印证了一个道理:中国自古就讲排面,但排面归排面,真正发大财的却多半是闷不吭声的那些。
高务实来到礼部的时候,主堂之中已经有不少人了,不过本科主考官许大学士却还没到,另一位挂名的主考官余有丁就更不用说了,他眼下能不能下床都不好说。
大明朝的考官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的,其历史说起来过于复杂,此处暂不赘述,总之从景泰年间之后,一贯是安排两名主考官——但实际上真正主事的还是其中之一。
至于另一位主考,你把他理解为“副主考”也好,理解为单纯挂名也行,反正都是看那考官个人的意思,以及他和真正那位主考官之间的“力量对比”。
通常情况下,皇帝是会暗示由谁真正主考的,而此时另一位主考就会尽量避免干预。
反正说到底,两名主考是祖制需要,目的是为了证明抡才大典的公正性,但实际操作中要是真有地位一致的主考官,那很多事就可能变成扯皮,最后反而问题更大,于是就演化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除了按例由大学士出任的主考官之外,最重要的考试官就是必由礼部尚书亲自出任的总提调官兼知贡举官,这个不多介绍。
而真正的考官中,重要的就是同考官了。同考官的规模很大,通常有十八人之多,号曰“十八房”。
在大明早期,主考官也好,同考官也罢,大多从翰林院调派,稍后一点则允许从外省学官中选用。而到了景泰四年,这个规定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根据时任礼部尚书奏请,诏令:“会试考官,翰林、春坊专其事,京官由科第有学行者兼取以充,教官不许。”
高务实这次被意外的选为同考却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就是因为朱翊钧引用了这条“祖制”为由——高务实当然既“有学”,又“有行”,不服气的话,你也考个六首状元,打个安南定北来给朕瞧瞧?
至于“京官”,高务实还真是京官。之前就说过,巡抚在性质上只是临时差遣,高务实现在的正式职务是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都是京官。
由此可见,皇帝陛下还是肯钻研的,至少对于大明朝的各项制度来说,他还真是了如指掌,连钻空子都钻得如此刁钻古怪而又让人无话可说,很是对得起高务实十年前就怂恿先帝穆庙让他作为太子开始“观政”。
同考官当然人才济济,高务实一眼望去,几乎全是熟人,而且多半都是在翰林院认识的学霸前辈们,甚至还有几个可以算得上高务实的“老师辈”——上一科也任同考官的那些。
高务实作为后生晚辈,这时候显然不是摆架子的时机,哪怕他是身着坐蟒袍的三品大员也没用,必须得主动上前见过。
等见到陈于陛的时候,高务实笑道:“玉垒公,此番晚辈与你同监房,还要请玉垒公不吝指教。”
高务实的本经是,陈于陛也是,两人此科都安排在审阅本经为的考生,也就是所谓房,因此高务实有此一说。
陈于陛跟高务实打交道的时候不多,但曾经听说过高务实为人还算谦逊,因此对高务实的见礼和说词不太意外,颔首微笑:“少司马乃是六首状元,于陛该多向你请教才是。”
“侥幸而已,岂敢当真。”高务实自谦一句,又道:“眼下时辰尚早,许阁老恐怕还要过一会儿才能到,晚生正好有些事想要请教,可否请玉垒公借一步说话?”
其实陈于陛对高务实的观感是有些复杂的,他和其父陈以勤的个性相似,作风比较“正派”,或者说有些守旧,对于高务实一手打造京华的商贾做派,他很是不以为然。
但除了这件事之外,高务实的其他表现却又比较符合他看人的标准。尤其是高务实在清丈田亩一事上,不仅劝说皇帝退田,还因此逼得京中勋贵也只能捏着鼻子跟着退了大批良田出来,这件事尤其对陈于陛的胃口。
相比之下,高务实操持那些“商贾贱务”的小过,也就不那么让他生气了。因此高务实既然有请,他自然不会拒绝,微笑着道:“后院有个小亭,小亭边有几棵杨柳,是昔日家严为小宗伯时所种,不知少司马可有兴趣一观?”
小宗伯就是礼部侍郎,陈以勤嘉靖四十四年时曾任礼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左侍郎,前后任职礼部约一年,然后就是嘉靖驾崩、隆庆登基,陈以勤便以裕邸旧臣身份入阁了。
高务实倒不知道他老人家在礼部那么点时间里居然还种了几棵树,也不知道是不是陈于陛瞎扯出来的说辞,反正陈于陛说了,他就当是真的,笑着道:“那倒真要一观,玉垒公,请。”
“请。”陈于陛伸手虚引,等高务实一动,两人并肩而行,陈于陛又道:“少司马与我同辈,直呼我名即可,无须这般客套。”
直呼其名当然是客气话,就算同辈也只能称字,高务实闻言笑道:“恭敬不如从命,元忠兄,小弟冒昧了。”
陈于陛笑着摆手,等到了后院,果然看见一处小亭,小亭旁边还有个面积很小的荷花池,池边有几棵柳树,如今正长着不少嫩绿新芽,为礼部的庄重添了几分生气。
高务实笑道:“十八年过去,松谷公手植之柳已是这般绿意袭人,美不胜收。”
陈于陛则笑道:“十八年甚久,不仅木可成材,人更可以——求真你高中状元之时,也是这般年纪吧。”
高务实心道:你也是二甲第七名的学霸,怎么看起来很在意我这个状元身份似的?
虽说陈于陛十几年来一直在翰林院和詹事府做学官,但问题是高务实不打算和他谈什么学问,只好把话锋一转,道:“是啊,昔日为考生,今日为考官,时间过得真快……”
陈于陛正要说话,却不料高务实已经接着道:“对了,小弟若是没记错的话,嘉靖四十一年时,松谷公也如你我一般,做过那一届的同考官?”
陈于陛显然不知道高务实何以提起这桩旧事,不过父亲做过同考官,他现在自己也做同考官,似乎也算一桩佳话,不由得笑起来,颔首道:“不错,确有此事,求真果然记忆超群。”
高务实笑着摆手,忽然又问:“嘉靖四十一年……哦,松谷公似乎正是刘胤甫的房师?”
胤甫,是云南巡抚刘世曾的字。
高务实提到刘世曾,陈于陛的神色就没之前那么自然了,似乎想到了什么,犹豫了片刻,才叹道:“说起来,此次滇战宝钞之事,于陛还要多谢求真出手相助。于陛虽只是翰林闲官,却也知道朝廷原本拿不出那么多银子来用于云南的……”
高务实只是微笑,却不说话,陈于陛则继续道:“不瞒你说,刘师兄算是家父门生之中难得的干才,但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云南的情况就是那样,土司兵马甚多不说,便是云南的汉军,也有不少是只听命于黔国公的,这云南巡抚……难啊。
尤其是又要打仗,朝廷又拿不出银子的时候,这巡抚干得就更难了。之前刘师兄给我来过私函,信中就对此战局面颇为忧虑,这年头啊,你不给钱,谁帮你办事?”
高务实心道:甭“这年头”了,任是哪个年头,你不给钱,人家肯给你办事?就算红朝当年取天下时老百姓那么支持,但前提也有一个“分田分地真忙”不是?
“军饷和犒赏的事,皇上召小弟进宫之时已经商议过了。”高务实并不讳言他和朱翊钧的关系,反正也不可能瞒得过身为日讲官的陈于陛,于是直截了当地道:“滇战宝钞现在发行的这部分还只是头期,如果战事确有需要,小弟这边还会继续为皇上募集所需的银子。”
陈于陛感激地道:“真是劳烦求真了,此举实乃救民于水火,云南百姓若是知晓,少不得要为求真你立祠作传。”
古人大概对立祠作传很是向往,但高务实一个无神论者显然不在乎这个,他只是叹道:“不瞒元忠兄,小弟对这些倒谈不上多在意,只是正如元忠兄所言,眼下云南的局势错综复杂,外有缅甸大军压境,内外宣慰疑心重重,云南各土司如何考虑也很难逆料……”
陈于陛吃了一惊:“土司也不稳么?”
高务实道:“要是土司没有什么不稳,黔国公为何只是坐镇洱海不动?”
这话如果是对黄芷汀说起,黄芷汀马上就能明白高务实的意思,但陈于陛却丝毫不懂军事,闻言愣了一愣:“坐镇洱海有何不妥吗?”
洱海,此时指的其实就是大理。
高务实简直被他问得差点语塞,不得不解释道:“缅甸大军自西南而来,黔国公作为云南的定海神针,按理说应该前往滇西南地区坐镇防守,譬如顺宁,再不济也应该在蒙化设防,哪有反而坐镇滇西北的道理?”
陈于陛仔细想了想看,才恍然大悟:“滇西北是鹤庆、丽江等土司的老巢!”然后脸色大变:“缅甸二十大军来袭,黔国公居然需要先把滇西土司当做首要防范对象?”
他说着,一下子冷汗都下来了。
刘世兄危险了啊,这一仗要是打输了可怎么办?父亲的门生中混得像样的本来就不多了,刘师兄要是栽了,自己怕不是只能在翰林院一直混到致仕?
陈以勤当年不想介入内阁之争,尤其是不想夹在高拱这个昔日同僚和赵贞吉这个乡党中间做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于是干脆致仕了事,但陈以勤有这个资本——他已经做到阁老了,主动致仕回乡是没有人会不尊重他的。
但陈于陛却不可能像他父亲当年那样洒脱,他在翰林院已经呆了十多年,眼看着各种资历都混得差不多了,就看什么时候引起了皇帝的注意,把他外放侍郎,锻炼几年好入阁。
而刘世曾跟他什么关系,难道皇帝会不知道?
别说刘世曾自己如果因为此战的关系被追责,就已经是对陈党的严重打击了,关键是刘世曾一旦出事,他陈于陛多半也会受到牵连,而他怎肯在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
正惶急间,陈于陛忽然发现高务实面色淡然,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不由得心中一动,干咳一声:“求真,你是安南定北的国士之才,滇战虽然凶险,想必你一定有万全之策……还请求真指点,于陛感激不尽。”
高务实心说:你虽然打仗不行,好在人还不太笨……
“万全之策不敢当。”高务实露出一丝微笑:“不过,若是元忠兄与胤甫兄愿意配合小弟几桩安排,这一仗还是能赢的。”
陈于陛心头一宽,连忙道:“愿意,愿意,求真有什么吩咐,但请明言便是,我与刘师兄必然遵从!”
----------
感谢书友“dj000214”、“醉仙人1”、“ASolaF”、“恐怖之源w”、“jjc1221”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