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纳林布禄和布寨联袂拜访,高逸民原本便有些惊讶,而当得知他们的来意之后,他就更是错愕了。
虽说以夫人的出身来看,老爷应该不算特别重视门第的人,但夫人虽是僮人土司世家出身,然查其族谱,祖上却是宋时随狄青南征的将领。
虽然其入桂之后,子孙与僮人通婚数百年,但以汉人血统只问父系的习惯而论,实际上黄芷汀仍属汉人。
孟古哲哲却显然不同,如今这支叶赫首领的祖上乃是从土默特地区一路向东迁徙而来,“明宣德二年迁于叶赫利河涯建城,故号曰叶赫国。所属有十五部落,而人多勇猛善骑射者。”
无论是从祖源地还是从其特征来看,这支叶赫祖上是蒙古人的可能性都极大。当然,在他们占据北关之后这么多年时间里,通过不断的与当地女真联姻,血脉的复杂性已经很高,大抵属于“民族融合”的情况,从其自身来说肯定是已经把自己当做女真人了。
但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在明人眼里都属于蛮夷,即便孟古哲哲在叶赫是尊贵的格格,但放在大明,这个身份基本没有意义。
换句话说,在高逸民眼里,孟古哲哲在门第上显然不够和自家老爷相提并论,老爷的身份门第与孟古哲哲可以说是云泥之判,连可比性都没有。
不过……
高逸民略微沉吟,又觉得这一点好像也并不重要,因为孟古哲哲即便被老爷收房,那也不过是个侍妾,汉人对于正妻的身份要求很高,对于侍妾却无所谓。
毕竟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嘛。既然只是纳色,别的那些就不重要。
问题是,老爷似乎对女色的兴趣并不大,以高逸民的看法,就算孟古哲哲如何美貌,老爷大概也不会因此动心。
但与此同时,老爷却又是个很关心女真各部实力此消彼长的人,虽然高逸民也不知道为何老爷如此重视这些蛮夷,但从老爷在辽东的各种布置就能看得出他的重视程度。别的不说,京华特意在辽阳附近建设铁厂等实业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迄今为止,京华方面只打造了三个钢铁生产基地,其核心当然始终在开平,而除开平之外,可以称得上有较大规模的,便只剩下安南河静以及辽东辽阳两处——南京上游地区的太平府(后世马鞍山)也有建设大铁厂的规划,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到现在也没能完全谈妥,因此还是个纸面计划。
钢铁、军工之外,由辽南计划扩大为辽东计划的大开发计划,也是高务实重视辽东的明确表现。什么柞丝产业、辽南盐场、棉花基地、玉米种植;什么辽河河运、辽东海运、营口新港、旅顺新港;什么安南大米贸易、广西糖产贸易、京师香皂贸易、蒙古良马贸易……
总之是工、农、商无所不包,各有侧重。若不是南疆有个规模巨大的定南城建设规划的话,高务实对辽东的整体重视程度搞不好甚至还在南疆之上。
而对于工匠学堂培养出的人才使用,高务实也对辽东有明显的侧重,这一点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他高逸民本人。原本他以为自己学成之后应该会被派往南疆,毕竟他“海陆皆通”嘛,结果却被派往辽东,而且高务实还亲自接见了他,向他面授机宜。
因此高逸民觉得,老爷对于辽东极其周边的一举一动都很在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纳孟古哲哲对控制女真或者平衡女真实力有益,老爷说不定真会同意。
这样的话,高逸民就不好直接拒绝了。但这事儿毕竟是老爷的“私事”,他作为家丁,事前又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授权,肯定也没法决定什么,这就有些难办了。
思来想去,高逸民只好表示自己会和老爷汇报此事,但老爷会如何答复,他完全没法保证。
纳林布禄和布寨闻之却大松了口气。有道是阎王易躲、小鬼难缠,他俩怕就怕高逸民从中作梗,现在高逸民答应转达,这事儿成功的机会就大增了。
不过,纳林布禄和布寨还打算进一步努力,表示音书传信实在难以让高太师知晓自家孟古格格的好,因此“愿以谢天朝援兵之由,遣使入京加贡,舍妹亦往见太师。”
想联姻可以理解,想得如此急迫就有点不对劲了。高逸民马上明白过来,这两位叶赫贝勒可能是想明白了曹簠此番出兵的背后肯定是自家老爷在幕后遥制,他们急于收复西城,以至于不惜拿妹妹来做谢礼。
但高逸民的水平到底比两个不读书的叶赫贝勒高得多,转念又马上想到了他们的深意。
或许不仅仅只是为了此次出兵的急需,他们只怕也有更远一些的考虑,其他方面比如朝政上的变化暂时不说,单说贸易这一块,如果高务实愿意,叶赫的实力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飞快膨胀。
此前说过,早年海西女真哈达部和叶赫部分别筑寨于广顺关和镇北关外,专门从事于开原马市的居停中间贸易,标志着南北二关的形成。
有记载曰:“……又参貂马尾之利,皆东夷所产。东夷有远自混同江来者,有远自黑龙江来者,或千余里,或二三千里。非有近夷为居停主人,其何所依而重译焉。昔南关夷酋王忠建寨于静安关外,以专其居停之利。北关效之,亦建寨于此,专争其利也。”
居停之利,就是充当贸易中间人,从事转手贸易。这种转手贸易就是南、北关将从明朝得到的朝贡赏赐和开原马市贸易的布匹、手工业品、农具贩运至深处女真,换取大量的皮货和山货。
同时,引导深处女真部落前来开原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开原马市贸易,特别是貂皮贸易的繁荣,最终形成了海西女真南北关强酋和开原将领、势家共享的利益格局。“开原、抚顺分守守备等官,并势家,多与海西、建州胡人,交结为亲戚、安答名色。”
开原马市贸易为女真强酋和开原将领、势家所垄断,双方甚至结成亲戚,共同分享巨额的贸易利益。
事实上叶赫想和高务实结亲,也是在此基础之上而来,并非突发奇想。只不过这一步跳得比较大,不再满足于“边将”这个层面,而是“一步登天”想要和高务实这个在辽东极具影响力的朝廷重臣联姻。
至于明廷对于马市贸易的控制,则是利用敕书颁布与贸易特权的捆绑以控制边疆。南关控制开原马市贸易,其基础为王忠所奠定。王忠鼎盛时,悉得明朝颁赐女真的全部敕书。
“凡建州、海西、毛怜等一百八十二卫、二十五所、五十六站,皆畏其兵威,于是悉得国初所赐东夷一千四百九十八敕。”当时他控制的敕书,不仅有海西女真的全部,还包过了部分建州女真部的敕书。
至于争夺敕书的特殊目的,在于获得朝贡和互市的权力,亦获得统治的权威和合法性。
“囊闻诸夷互相攻伐,皆以本朝敕书为奇货。南关之亡,北关之见杀,与西虏之不愤于酋,靡不为是。”
这个此前也提过,明代中期之后,辽东边疆形成了有贡才有市的惯例,女真各部对于敕书的争夺相当激烈。敕书,既是女真内部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又藉此可以获得马市的贸易权。因此,敕书的实质就是贸易许可证,也就是获得马市贸易的特权。
边疆守将,特别是开原地方官员,控制着女真部落的验敕入贡和贸易权力,开原边将和女真部落首领结合的基础也由此奠定。
开原马市貂皮贸易的繁荣、羁縻卫所的瓦解和南北关的崛起,在辽东形成了以开原与南北关贸易联盟为中心的边疆体系:大明通过扶持南北关女真强酋,形成了开原、山寨夷(南北关)、江夷、野人女真、虾夷和乞列迷等部落层层递进、相互依赖的内陆亚洲经济圈,以此维持辽东的边疆秩序。
而此时辽东边疆体系真正的核心,也是以开原为中心而非辽阳,其基础则是开原与南北关的贸易联盟。
此时的开原,已经成为农耕、游牧、森林三种经济形态相互沟通的交汇点。假如开原马市断绝,则蒙古、女真难以出售其牛马、貂参产品,也无从获得布帛、手工业品和农器,自然影响其生活和生产活动,或至难以为继。
“不知犬羊虽众,各自为部,不相统一,又皆利我市赏,便我市易。我若闭关不与通,我布帛锅口田器等项皆彼夷日用所需,彼何从得。彼之牛马羊及参貂榛松等货,又何所售。以此论之,弹丸开原,实诸虏所资以为生,不但开原不当轻与虏绝,即虏亦不敢轻与开原绝。此事之机也。”
因此,开原正是在这种辽东、女真、东部蒙古部落三方利益交汇点的基础上,成为辽东边疆的经济中心。开原马市贸易并非蒙古、女真单向依赖辽东,乃是三多方相互依赖、荣损与共的经济利益关系。
为什么高务实出任辽抚那么短的时间里,非要把开原这个李成梁的老家(铁岭归开原管)拿在手中,让麻承恩、麻承勋先后出任开原参将?原因就在于开原的重要性。
拿下开原参将一职,虽然不代表将李成梁的势力驱离——毕竟人家根基在铁岭,但也足以代表高务实取得开原贸易的大权,让京华拥有了在商业上压制辽东内外各势力的能力。
如今叶赫两位贝勒或许也看出了这一点,只不过他们这一次看得比较深刻。他们知道,当高务实参与其中之后,他们只拉拢开原参将或者辽阳副总兵是不够的的,不足以确保叶赫在这个贸易体系之中的地位,唯有取得高务实的认可,叶赫的地位才能稳固,实力才能得到恢复。
当然,得到高务实的认可,也代表努尔哈赤将不敢再轻易觊觎叶赫——除非他敢挑战高务实。
努尔哈赤现在敢挑战高务实?别说叶赫两位贝勒打死也不会信,就算高逸民都觉得毫无可能:努尔哈赤拢共不超过七千兵马,经济基础差不多完全建立在人参贸易上,在这种局面下他哪来的狗胆挑战高务实?
高务实的实力,哪怕不说他在朝廷拥有的巨大能量,即便仅仅只说他在辽东的安排,努尔哈赤就根本掀不翻。
京华在辽东有营口盐场、辽阳铁厂、辽阳煤矿、辽阳火枪厂、盖州被服厂、海州饲料厂(生产玉米制马匹精饲料)等一大批产业。
其中尤其以营口盐场、辽阳铁厂、辽阳煤矿、辽阳火枪厂这四处产业编练的护厂队和护矿队规模最大,合计有将近三万人的护矿队。这三万人平时的生产工作并不繁重(但依然有),主要任务就是训练和巡逻,甚至包括配合当地驻军剿匪。
而营口盐场更加神气,他们不仅有护厂队,还有缉私船队——京华在辽东的各种装备火炮的内河船只以及一部分近海武装运输舰都被编制在这支缉私船队里头。
你要问凭什么私人企业居然可以“缉私”?因为营口盐场有将近一半股份是皇帝的干股。
盐场原本是军产,而军产其实就是皇产,是皇帝划给他们的。在高务实解决了原先的军户盐丁“买断”问题之后,皇帝相当于是用盐场地皮入股,而且这个地皮非常大——以前军产大啊,朱翊钧又不懂炒地皮这个生财之道,大大咧咧打包了相当于内陆两个县大小的地皮给了高务实。
皇帝虽然不管盐场的具体经营,但他肯定不能容忍有人走私食盐跟他抢生意啊,于是就直接一道圣旨下来给了营口盐场自行缉私之权。
得亏了大明辽东的特殊性(军管性质),朝廷里没什么人在意这点,要是放在近代以后,朝廷非炸锅不可。
于是这么一算,高务实在辽东随时随地能拉出三万半脱产的专业军队,拥有足以完全控制辽东通航河道的武装船队,粮食、被服、饲料、武器完全可以自给自足,马匹有土默特供应、盔甲有王氏兵工厂提供或交换(京华钢铁制品是他家的主要原材料)……
这是一支实力碾压建州,而且说开打就能拉出来打的大军,努尔哈赤凭什么反抗?
更不必说辽河以东的大批将领都是高务实的亲信,努尔哈赤怎么可能造次?所以叶赫只要得到高务实的青睐,分分钟华丽变身成为万汗第二。
理清了这些,高逸民便笑了起来。他知道高务实并没有太担心过叶赫,“面授机宜”的那次,高务实话里话外都是要他关注努尔哈赤。
由此可见,老爷真正防备的是努尔哈赤,而但凡可以抑制努尔哈赤的力量,大概都属于应该拉拢的。既然如此,做个中人倒也未尝不可。
“难得二位贝勒如此深明大义、知恩图报,既然二位想加贡,我看此事倒无不可。不过二位也知道,未得朝廷答复是不能主动入京的,因此我须得先去与曹总戎说道说道,请他上疏为二位求一个通行,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纳林布禄与布寨当然满口答应,兴奋异常。
高逸民于是起身,打算送客,纳林布禄与布寨也连忙站了起来。走到门口,还是布寨忍不住了,轻咳一声,有些扭捏地问道:“此事既然说定了,不知……不知高先生能不能劝一劝曹大帅,眼下西城还在被图们蹂躏,我这做贝勒的实在不好对下面交待……”
高逸民早猜到他会忍不住说起这事,笑了一笑,道:“布寨贝勒放心吧,此事我会和总戎提起。”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o尚书令”、“年久失修nn”、“ASolaF”、“生如夏花980705”的月票支持,谢谢!
虽说以夫人的出身来看,老爷应该不算特别重视门第的人,但夫人虽是僮人土司世家出身,然查其族谱,祖上却是宋时随狄青南征的将领。
虽然其入桂之后,子孙与僮人通婚数百年,但以汉人血统只问父系的习惯而论,实际上黄芷汀仍属汉人。
孟古哲哲却显然不同,如今这支叶赫首领的祖上乃是从土默特地区一路向东迁徙而来,“明宣德二年迁于叶赫利河涯建城,故号曰叶赫国。所属有十五部落,而人多勇猛善骑射者。”
无论是从祖源地还是从其特征来看,这支叶赫祖上是蒙古人的可能性都极大。当然,在他们占据北关之后这么多年时间里,通过不断的与当地女真联姻,血脉的复杂性已经很高,大抵属于“民族融合”的情况,从其自身来说肯定是已经把自己当做女真人了。
但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在明人眼里都属于蛮夷,即便孟古哲哲在叶赫是尊贵的格格,但放在大明,这个身份基本没有意义。
换句话说,在高逸民眼里,孟古哲哲在门第上显然不够和自家老爷相提并论,老爷的身份门第与孟古哲哲可以说是云泥之判,连可比性都没有。
不过……
高逸民略微沉吟,又觉得这一点好像也并不重要,因为孟古哲哲即便被老爷收房,那也不过是个侍妾,汉人对于正妻的身份要求很高,对于侍妾却无所谓。
毕竟娶妻娶德,纳妾纳色嘛。既然只是纳色,别的那些就不重要。
问题是,老爷似乎对女色的兴趣并不大,以高逸民的看法,就算孟古哲哲如何美貌,老爷大概也不会因此动心。
但与此同时,老爷却又是个很关心女真各部实力此消彼长的人,虽然高逸民也不知道为何老爷如此重视这些蛮夷,但从老爷在辽东的各种布置就能看得出他的重视程度。别的不说,京华特意在辽阳附近建设铁厂等实业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迄今为止,京华方面只打造了三个钢铁生产基地,其核心当然始终在开平,而除开平之外,可以称得上有较大规模的,便只剩下安南河静以及辽东辽阳两处——南京上游地区的太平府(后世马鞍山)也有建设大铁厂的规划,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到现在也没能完全谈妥,因此还是个纸面计划。
钢铁、军工之外,由辽南计划扩大为辽东计划的大开发计划,也是高务实重视辽东的明确表现。什么柞丝产业、辽南盐场、棉花基地、玉米种植;什么辽河河运、辽东海运、营口新港、旅顺新港;什么安南大米贸易、广西糖产贸易、京师香皂贸易、蒙古良马贸易……
总之是工、农、商无所不包,各有侧重。若不是南疆有个规模巨大的定南城建设规划的话,高务实对辽东的整体重视程度搞不好甚至还在南疆之上。
而对于工匠学堂培养出的人才使用,高务实也对辽东有明显的侧重,这一点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他高逸民本人。原本他以为自己学成之后应该会被派往南疆,毕竟他“海陆皆通”嘛,结果却被派往辽东,而且高务实还亲自接见了他,向他面授机宜。
因此高逸民觉得,老爷对于辽东极其周边的一举一动都很在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接纳孟古哲哲对控制女真或者平衡女真实力有益,老爷说不定真会同意。
这样的话,高逸民就不好直接拒绝了。但这事儿毕竟是老爷的“私事”,他作为家丁,事前又没有得到这方面的授权,肯定也没法决定什么,这就有些难办了。
思来想去,高逸民只好表示自己会和老爷汇报此事,但老爷会如何答复,他完全没法保证。
纳林布禄和布寨闻之却大松了口气。有道是阎王易躲、小鬼难缠,他俩怕就怕高逸民从中作梗,现在高逸民答应转达,这事儿成功的机会就大增了。
不过,纳林布禄和布寨还打算进一步努力,表示音书传信实在难以让高太师知晓自家孟古格格的好,因此“愿以谢天朝援兵之由,遣使入京加贡,舍妹亦往见太师。”
想联姻可以理解,想得如此急迫就有点不对劲了。高逸民马上明白过来,这两位叶赫贝勒可能是想明白了曹簠此番出兵的背后肯定是自家老爷在幕后遥制,他们急于收复西城,以至于不惜拿妹妹来做谢礼。
但高逸民的水平到底比两个不读书的叶赫贝勒高得多,转念又马上想到了他们的深意。
或许不仅仅只是为了此次出兵的急需,他们只怕也有更远一些的考虑,其他方面比如朝政上的变化暂时不说,单说贸易这一块,如果高务实愿意,叶赫的实力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飞快膨胀。
此前说过,早年海西女真哈达部和叶赫部分别筑寨于广顺关和镇北关外,专门从事于开原马市的居停中间贸易,标志着南北二关的形成。
有记载曰:“……又参貂马尾之利,皆东夷所产。东夷有远自混同江来者,有远自黑龙江来者,或千余里,或二三千里。非有近夷为居停主人,其何所依而重译焉。昔南关夷酋王忠建寨于静安关外,以专其居停之利。北关效之,亦建寨于此,专争其利也。”
居停之利,就是充当贸易中间人,从事转手贸易。这种转手贸易就是南、北关将从明朝得到的朝贡赏赐和开原马市贸易的布匹、手工业品、农具贩运至深处女真,换取大量的皮货和山货。
同时,引导深处女真部落前来开原马市进行贸易活动。开原马市贸易,特别是貂皮贸易的繁荣,最终形成了海西女真南北关强酋和开原将领、势家共享的利益格局。“开原、抚顺分守守备等官,并势家,多与海西、建州胡人,交结为亲戚、安答名色。”
开原马市贸易为女真强酋和开原将领、势家所垄断,双方甚至结成亲戚,共同分享巨额的贸易利益。
事实上叶赫想和高务实结亲,也是在此基础之上而来,并非突发奇想。只不过这一步跳得比较大,不再满足于“边将”这个层面,而是“一步登天”想要和高务实这个在辽东极具影响力的朝廷重臣联姻。
至于明廷对于马市贸易的控制,则是利用敕书颁布与贸易特权的捆绑以控制边疆。南关控制开原马市贸易,其基础为王忠所奠定。王忠鼎盛时,悉得明朝颁赐女真的全部敕书。
“凡建州、海西、毛怜等一百八十二卫、二十五所、五十六站,皆畏其兵威,于是悉得国初所赐东夷一千四百九十八敕。”当时他控制的敕书,不仅有海西女真的全部,还包过了部分建州女真部的敕书。
至于争夺敕书的特殊目的,在于获得朝贡和互市的权力,亦获得统治的权威和合法性。
“囊闻诸夷互相攻伐,皆以本朝敕书为奇货。南关之亡,北关之见杀,与西虏之不愤于酋,靡不为是。”
这个此前也提过,明代中期之后,辽东边疆形成了有贡才有市的惯例,女真各部对于敕书的争夺相当激烈。敕书,既是女真内部地位和权力的象征,又藉此可以获得马市的贸易权。因此,敕书的实质就是贸易许可证,也就是获得马市贸易的特权。
边疆守将,特别是开原地方官员,控制着女真部落的验敕入贡和贸易权力,开原边将和女真部落首领结合的基础也由此奠定。
开原马市貂皮贸易的繁荣、羁縻卫所的瓦解和南北关的崛起,在辽东形成了以开原与南北关贸易联盟为中心的边疆体系:大明通过扶持南北关女真强酋,形成了开原、山寨夷(南北关)、江夷、野人女真、虾夷和乞列迷等部落层层递进、相互依赖的内陆亚洲经济圈,以此维持辽东的边疆秩序。
而此时辽东边疆体系真正的核心,也是以开原为中心而非辽阳,其基础则是开原与南北关的贸易联盟。
此时的开原,已经成为农耕、游牧、森林三种经济形态相互沟通的交汇点。假如开原马市断绝,则蒙古、女真难以出售其牛马、貂参产品,也无从获得布帛、手工业品和农器,自然影响其生活和生产活动,或至难以为继。
“不知犬羊虽众,各自为部,不相统一,又皆利我市赏,便我市易。我若闭关不与通,我布帛锅口田器等项皆彼夷日用所需,彼何从得。彼之牛马羊及参貂榛松等货,又何所售。以此论之,弹丸开原,实诸虏所资以为生,不但开原不当轻与虏绝,即虏亦不敢轻与开原绝。此事之机也。”
因此,开原正是在这种辽东、女真、东部蒙古部落三方利益交汇点的基础上,成为辽东边疆的经济中心。开原马市贸易并非蒙古、女真单向依赖辽东,乃是三多方相互依赖、荣损与共的经济利益关系。
为什么高务实出任辽抚那么短的时间里,非要把开原这个李成梁的老家(铁岭归开原管)拿在手中,让麻承恩、麻承勋先后出任开原参将?原因就在于开原的重要性。
拿下开原参将一职,虽然不代表将李成梁的势力驱离——毕竟人家根基在铁岭,但也足以代表高务实取得开原贸易的大权,让京华拥有了在商业上压制辽东内外各势力的能力。
如今叶赫两位贝勒或许也看出了这一点,只不过他们这一次看得比较深刻。他们知道,当高务实参与其中之后,他们只拉拢开原参将或者辽阳副总兵是不够的的,不足以确保叶赫在这个贸易体系之中的地位,唯有取得高务实的认可,叶赫的地位才能稳固,实力才能得到恢复。
当然,得到高务实的认可,也代表努尔哈赤将不敢再轻易觊觎叶赫——除非他敢挑战高务实。
努尔哈赤现在敢挑战高务实?别说叶赫两位贝勒打死也不会信,就算高逸民都觉得毫无可能:努尔哈赤拢共不超过七千兵马,经济基础差不多完全建立在人参贸易上,在这种局面下他哪来的狗胆挑战高务实?
高务实的实力,哪怕不说他在朝廷拥有的巨大能量,即便仅仅只说他在辽东的安排,努尔哈赤就根本掀不翻。
京华在辽东有营口盐场、辽阳铁厂、辽阳煤矿、辽阳火枪厂、盖州被服厂、海州饲料厂(生产玉米制马匹精饲料)等一大批产业。
其中尤其以营口盐场、辽阳铁厂、辽阳煤矿、辽阳火枪厂这四处产业编练的护厂队和护矿队规模最大,合计有将近三万人的护矿队。这三万人平时的生产工作并不繁重(但依然有),主要任务就是训练和巡逻,甚至包括配合当地驻军剿匪。
而营口盐场更加神气,他们不仅有护厂队,还有缉私船队——京华在辽东的各种装备火炮的内河船只以及一部分近海武装运输舰都被编制在这支缉私船队里头。
你要问凭什么私人企业居然可以“缉私”?因为营口盐场有将近一半股份是皇帝的干股。
盐场原本是军产,而军产其实就是皇产,是皇帝划给他们的。在高务实解决了原先的军户盐丁“买断”问题之后,皇帝相当于是用盐场地皮入股,而且这个地皮非常大——以前军产大啊,朱翊钧又不懂炒地皮这个生财之道,大大咧咧打包了相当于内陆两个县大小的地皮给了高务实。
皇帝虽然不管盐场的具体经营,但他肯定不能容忍有人走私食盐跟他抢生意啊,于是就直接一道圣旨下来给了营口盐场自行缉私之权。
得亏了大明辽东的特殊性(军管性质),朝廷里没什么人在意这点,要是放在近代以后,朝廷非炸锅不可。
于是这么一算,高务实在辽东随时随地能拉出三万半脱产的专业军队,拥有足以完全控制辽东通航河道的武装船队,粮食、被服、饲料、武器完全可以自给自足,马匹有土默特供应、盔甲有王氏兵工厂提供或交换(京华钢铁制品是他家的主要原材料)……
这是一支实力碾压建州,而且说开打就能拉出来打的大军,努尔哈赤凭什么反抗?
更不必说辽河以东的大批将领都是高务实的亲信,努尔哈赤怎么可能造次?所以叶赫只要得到高务实的青睐,分分钟华丽变身成为万汗第二。
理清了这些,高逸民便笑了起来。他知道高务实并没有太担心过叶赫,“面授机宜”的那次,高务实话里话外都是要他关注努尔哈赤。
由此可见,老爷真正防备的是努尔哈赤,而但凡可以抑制努尔哈赤的力量,大概都属于应该拉拢的。既然如此,做个中人倒也未尝不可。
“难得二位贝勒如此深明大义、知恩图报,既然二位想加贡,我看此事倒无不可。不过二位也知道,未得朝廷答复是不能主动入京的,因此我须得先去与曹总戎说道说道,请他上疏为二位求一个通行,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纳林布禄与布寨当然满口答应,兴奋异常。
高逸民于是起身,打算送客,纳林布禄与布寨也连忙站了起来。走到门口,还是布寨忍不住了,轻咳一声,有些扭捏地问道:“此事既然说定了,不知……不知高先生能不能劝一劝曹大帅,眼下西城还在被图们蹂躏,我这做贝勒的实在不好对下面交待……”
高逸民早猜到他会忍不住说起这事,笑了一笑,道:“布寨贝勒放心吧,此事我会和总戎提起。”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o尚书令”、“年久失修nn”、“ASolaF”、“生如夏花980705”的月票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