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一锅狗肉,赵俊臣吃的是津津有味,只觉得身体也暖和了许多。
赵俊臣当然明白玄烨射杀了猎犬、又把猎犬尸体交给自己品尝的深意,就是暗示“狡兔死、走狗烹”的意思。
但赵俊臣从来都不会把自己视为是走狗,他认为自己今后一定会成为猎手!现如今那些高高在上的猎手,往后说不定反而会变成走狗!所以他吃这顿狗肉的时候,也是完全没有心理障碍。
但高扬陪着赵俊臣吃这锅狗肉的时候,却是食不知味、心惊胆战。
好不容易等到赵俊臣表示吃饱了,高扬就连忙表示告辞,赵俊臣自然也不会留他,挥了挥手就让他离开了,赵安也是趁势相伴告辞离开。
看着赵安与高扬的离去背影,赵俊臣却是突然一叹。
古今中外,官场上总是有着同样的弊病,那就是上层官员们总是喜欢重用那些有污点、品行有缺的人,对于那些品性高洁、问心无愧的人,反倒是敬而远之,甚至是嘲而远之。
无他,下面的人有把柄落在自己手里,今后就好控制,用起来也放心,就可以成为“心腹”,自然也就可以重用提拔了……至于那些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好人,只能留在下面慢慢苦熬。
但这般做法的后果,就是小人当道、卑劣者横行于世,高尚者反而得不到提拔与重用,
赵俊臣上一世的时候,对于这种现象就是深痛恶绝,但现在却是变成了这种现象的参与者、维护者。
就像是高扬,明明是一个通敌叛国、贪心妄为之辈,但等他证明了忠心之后,赵俊臣手里的各类资源就会倾向于他,助他步步高升、掌握更大的实权。
“世情磨砺之下,终究是变成了自己当初最为厌恶的样子……”
赵俊臣苦笑自嘲,但似乎并不打算改变。
*
另一边,高扬离开了赵俊臣的房间之后,就连忙是再次向赵安郑重道谢,也再次向赵安保证了许多承诺,赵安则是表示咱们今后就是休戚与共的自己人了,不必这般客气。
说完了场面话,高扬就小心翼翼的试探道:“却不知,咱们的‘聚宝商行’与赵阁老之间是何关系?赵掌柜能在赵阁老面前说上话,赵阁老也愿意卖给赵掌柜一个面子,似乎是很熟悉的样子……难不成,赵阁老他在‘聚宝商行’也参着一股?”
高扬是一个聪明人,仅从今天这场谈话的一些细枝末节,就已经猜出了一些事情,认为赵俊臣与“聚宝商行”之间的关系很深。
事实上,高扬早就开始怀疑“聚宝商行”的来历背景了,但别看他在宣府镇内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将,但放在整个大明朝也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高扬本人也有自知之明,很明白许多事情不要太过于深究,有些事情也不是他这种小人物有资格参与的,只要是银子落袋为安就可好,所以他对于“聚宝商行”的某些行径就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如今,高扬的把柄被“聚宝商行”抓在手里,已经再也无法下船,他自然是想要探究明白自己究竟是登上了怎样的一条船。
赵安也知道高扬是一个聪明人,早就料到了高扬会有这个问题,他与高扬相伴着离开赵俊臣的房间,也正是为了给高扬答疑解惑的。
不过,高扬毕竟是刚刚登船的新人,又是性子奸猾之辈,并不能立刻信任、透漏太多消息。
所以,赵安只是忌讳莫深的解释道:“以高参将的聪慧,自然会明白像我们这样财力雄厚的商行必然有着深厚背景,高参将如今也是自己人了,我也可以向你透漏一些机密……咱们‘聚宝商行’的幕后股东有很多很多,每一位股东都是不可言说的大人物!”
赵安这句话并不算假,“聚宝商行”的股东确实有很多,赵俊臣有着后世见识,自然是不会只用自己的银子做事,也绝不会只用今天的银子做事。
所以,“聚宝商行”的股东不仅是包含了“赵党”官员、徽商、晋商等等,在赵俊臣的巧妙运作之下,甚至就连德庆皇帝的内承运库都能算是“聚宝商行”的大股东之一,所以“聚宝商行”的股东们也确实都是大人物。
只是这些股东并不了解“聚宝商行”的具体生意,只是每季度从“聚宝商行”这里分到一些红利罢了,赵俊臣才是“聚宝商行”的实际掌控者,也是“聚宝商行”的最大股东。
但在赵安的巧妙误导之下,却是让高扬误以为赵俊臣只是“聚宝商行”的众多股东之一,而且还是较为不起眼的那种,“聚宝商行”的背后有着许多大人物共同运作!
这样一来,高扬也就无限拔高了“聚宝商行”的背景来历,心中又是敬畏、又是惊喜。
敬畏于“聚宝商行”的背景深厚,高扬今后自然是不敢轻易背叛;惊喜于自己的因祸得福,竟是加入了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庞然大物,无疑是攀上了一颗大树,只要是紧紧抱住“聚宝商行”的大腿,他的那些罪行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反而是变成了一个投名状,让对方可以放心重用自己,今后说不定就要步步高升了。
想到这里,高扬对于赵安的态度也是愈发恭谨亲热了起来,连连点头道:“对!对!咱们今后都是自己人了……赵掌柜今后若是遇到了什么事情,直接交代我一声就行,我就当是自己的事情来办!不对,我会比自己的事情还要更为卖力!”
赵安笑眯眯的说道:“说起来,我这里也确实有一件事情,需要高参将帮着出力一二。”
高扬表情一喜,认为赵安把事情交给自己就是他初步融入这个团体的表现,连忙道:“赵掌柜请说。”
赵安叹息一声,道:“最近这段时间,京城中枢那边会有些混乱,赵阁老他这次主动请缨出马与建州女真谈判,就是为了躲开京城中枢的乱象,不想去管那些是是非非……赵阁老原本是以为,这场谈判必然会耗时良久,却没想到仅是一天时间就谈成了……但在年关之前,赵阁老他不希望自己太快返回京城,还想要留在宣府镇几天时间,却不知高参将有没有什么办法?”
高扬沉吟片刻后,很快就点头道:“这件事情好办,宣化府的下路有一伙流寇,规模不大,只有三五十人,我原本是打算养一养他们,等他们肥了之后再是出兵围剿,但既然是赵阁老不希望太早返京,咱们就宣称这股流寇已经坐大、在京城与宣府镇的官道附近大肆劫掠,赵阁老的身份是何等尊贵?这个时候自然是不能冒险返京,我到时候就会亲自领兵剿匪、顺便是拖延时间,等赵阁老什么时候想要动身返京了,这股流寇也就可以平定了……唉,只可惜这股流寇还没有形成气候,提前剿灭了他们也不会有太多浮财收入。”
赵安笑着说道:“高参将办事用心,我们‘聚宝商行’自然不会亏待。”
*
到了第二天,赵俊臣就离开了边境的营地、赶去了宣府镇的核心宣化府。
抵达了宣化府之后,赵俊臣稍稍休整了一下,就打算动身返京、向德庆皇帝禀报谈判成果,但还不等赵俊臣动身,宣化府却是收到了流寇劫掠官道的消息。
这样一来,赵俊臣的行程自然是被打断了,只好是“无奈”滞留在宣化府境内,而高扬则是主动请命,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一定会尽快剿灭匪患、为赵俊臣扫平归路,然后就领着一支边军兴冲冲的保境安民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赵俊臣滞留在宣化府内,却也一直没有闲着,他时而是暗中帮着“聚宝商行”进一步扩张势力影响,时而是微服巡视陕甘难民在宣府镇的近况,顺便也是广结良缘、趁机交好宣府镇的各位文武官员,对于宣府镇的许多状况也是愈发了然于胸。
与此同时,赵俊臣也一直是紧紧盯着京城中枢那边的动向。
就像是赵安所说,赵俊臣认为京城中枢这段时间必然会有些混乱。
按照赵俊臣的推断,朝廷针对南京六部的计划很快就会出现下一步的进展,在京城中枢的那几位老小狐狸的算计之下,南京六部很快就会失控,并且是引发民愤、尽失人心,朝廷中枢也会趁机提出收权之事,到时候必然会引发许多争议,还需要再次派出一位重臣赶往南京六部坐镇。
赵俊臣却是不希望自己卷入到这场争论之中,也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位赶往南京坐镇的重臣,这个时候自然是能躲就躲。
与此同时,太子朱和堉出京调查藩王的时候也很快就会有初步的结果,到时候也必然会是一颗平地惊雷,太子朱和堉本人也会惹来许多非议,赵俊臣心中自有想法,并不打算太早出面为朱和堉说话,也需要赵俊臣留在宣府镇躲上一段时间。
总而言之,京城局势稍定之后,才是赵俊臣出手摘果子的最佳时机。
然后,赵俊臣在宣化府内足足是滞留了五六天时间,京城中枢那边却依然是局势平静,赵俊臣所期待的乱象也是迟迟没有出现,不仅是朝廷中枢针对南京六部的计划一直都没进展到下一步,太子朱和堉调查各地藩王的事情也是遭到了某些阻碍、迟迟没有结果。
赵俊臣心里明白,这般情况显然都是周尚景出手稳定局势的缘故,这只老狐狸就是不想让他独善其身。
原本是打算隔岸观火,结果对岸的火势迟迟没有烧起来,赵俊臣这个时候也就有些尴尬了,只觉得进退两难。
最终,眼看着年关已是近在眼前,赵俊臣若是再不返回京城就会错过德庆皇帝的寿辰,却是再也拖延不下去,只好是承认自己面对周尚景的时候棋差一招,乖乖的动身返京了。
当然,赵俊臣决定要返京的时候,高扬那边也“恰好”是传来了捷报,说他已经扫平了匪患、保障了官道的安全。
事实上,促使赵俊臣动身返京的原因,除了年关将近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
首先是陕甘三边的功臣们这几日已经陆续抵达了京城,等待着德庆皇帝的封赏,赵俊臣必须要及时赶回京城,为自己的那些心腹争取好处。
其次是赵府那边派人快马传来了消息,说是几位徽商领袖这个时候竟是赶到了京城,正等着赵俊臣返京之后求见,似乎有什么重要事情。
……
今天有事,回家已经很晚了,所以只有一个小章节。
……
……
这一锅狗肉,赵俊臣吃的是津津有味,只觉得身体也暖和了许多。
赵俊臣当然明白玄烨射杀了猎犬、又把猎犬尸体交给自己品尝的深意,就是暗示“狡兔死、走狗烹”的意思。
但赵俊臣从来都不会把自己视为是走狗,他认为自己今后一定会成为猎手!现如今那些高高在上的猎手,往后说不定反而会变成走狗!所以他吃这顿狗肉的时候,也是完全没有心理障碍。
但高扬陪着赵俊臣吃这锅狗肉的时候,却是食不知味、心惊胆战。
好不容易等到赵俊臣表示吃饱了,高扬就连忙表示告辞,赵俊臣自然也不会留他,挥了挥手就让他离开了,赵安也是趁势相伴告辞离开。
看着赵安与高扬的离去背影,赵俊臣却是突然一叹。
古今中外,官场上总是有着同样的弊病,那就是上层官员们总是喜欢重用那些有污点、品行有缺的人,对于那些品性高洁、问心无愧的人,反倒是敬而远之,甚至是嘲而远之。
无他,下面的人有把柄落在自己手里,今后就好控制,用起来也放心,就可以成为“心腹”,自然也就可以重用提拔了……至于那些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好人,只能留在下面慢慢苦熬。
但这般做法的后果,就是小人当道、卑劣者横行于世,高尚者反而得不到提拔与重用,
赵俊臣上一世的时候,对于这种现象就是深痛恶绝,但现在却是变成了这种现象的参与者、维护者。
就像是高扬,明明是一个通敌叛国、贪心妄为之辈,但等他证明了忠心之后,赵俊臣手里的各类资源就会倾向于他,助他步步高升、掌握更大的实权。
“世情磨砺之下,终究是变成了自己当初最为厌恶的样子……”
赵俊臣苦笑自嘲,但似乎并不打算改变。
*
另一边,高扬离开了赵俊臣的房间之后,就连忙是再次向赵安郑重道谢,也再次向赵安保证了许多承诺,赵安则是表示咱们今后就是休戚与共的自己人了,不必这般客气。
说完了场面话,高扬就小心翼翼的试探道:“却不知,咱们的‘聚宝商行’与赵阁老之间是何关系?赵掌柜能在赵阁老面前说上话,赵阁老也愿意卖给赵掌柜一个面子,似乎是很熟悉的样子……难不成,赵阁老他在‘聚宝商行’也参着一股?”
高扬是一个聪明人,仅从今天这场谈话的一些细枝末节,就已经猜出了一些事情,认为赵俊臣与“聚宝商行”之间的关系很深。
事实上,高扬早就开始怀疑“聚宝商行”的来历背景了,但别看他在宣府镇内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将,但放在整个大明朝也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高扬本人也有自知之明,很明白许多事情不要太过于深究,有些事情也不是他这种小人物有资格参与的,只要是银子落袋为安就可好,所以他对于“聚宝商行”的某些行径就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如今,高扬的把柄被“聚宝商行”抓在手里,已经再也无法下船,他自然是想要探究明白自己究竟是登上了怎样的一条船。
赵安也知道高扬是一个聪明人,早就料到了高扬会有这个问题,他与高扬相伴着离开赵俊臣的房间,也正是为了给高扬答疑解惑的。
不过,高扬毕竟是刚刚登船的新人,又是性子奸猾之辈,并不能立刻信任、透漏太多消息。
所以,赵安只是忌讳莫深的解释道:“以高参将的聪慧,自然会明白像我们这样财力雄厚的商行必然有着深厚背景,高参将如今也是自己人了,我也可以向你透漏一些机密……咱们‘聚宝商行’的幕后股东有很多很多,每一位股东都是不可言说的大人物!”
赵安这句话并不算假,“聚宝商行”的股东确实有很多,赵俊臣有着后世见识,自然是不会只用自己的银子做事,也绝不会只用今天的银子做事。
所以,“聚宝商行”的股东不仅是包含了“赵党”官员、徽商、晋商等等,在赵俊臣的巧妙运作之下,甚至就连德庆皇帝的内承运库都能算是“聚宝商行”的大股东之一,所以“聚宝商行”的股东们也确实都是大人物。
只是这些股东并不了解“聚宝商行”的具体生意,只是每季度从“聚宝商行”这里分到一些红利罢了,赵俊臣才是“聚宝商行”的实际掌控者,也是“聚宝商行”的最大股东。
但在赵安的巧妙误导之下,却是让高扬误以为赵俊臣只是“聚宝商行”的众多股东之一,而且还是较为不起眼的那种,“聚宝商行”的背后有着许多大人物共同运作!
这样一来,高扬也就无限拔高了“聚宝商行”的背景来历,心中又是敬畏、又是惊喜。
敬畏于“聚宝商行”的背景深厚,高扬今后自然是不敢轻易背叛;惊喜于自己的因祸得福,竟是加入了这样一个实力雄厚的庞然大物,无疑是攀上了一颗大树,只要是紧紧抱住“聚宝商行”的大腿,他的那些罪行就不会有任何问题,反而是变成了一个投名状,让对方可以放心重用自己,今后说不定就要步步高升了。
想到这里,高扬对于赵安的态度也是愈发恭谨亲热了起来,连连点头道:“对!对!咱们今后都是自己人了……赵掌柜今后若是遇到了什么事情,直接交代我一声就行,我就当是自己的事情来办!不对,我会比自己的事情还要更为卖力!”
赵安笑眯眯的说道:“说起来,我这里也确实有一件事情,需要高参将帮着出力一二。”
高扬表情一喜,认为赵安把事情交给自己就是他初步融入这个团体的表现,连忙道:“赵掌柜请说。”
赵安叹息一声,道:“最近这段时间,京城中枢那边会有些混乱,赵阁老他这次主动请缨出马与建州女真谈判,就是为了躲开京城中枢的乱象,不想去管那些是是非非……赵阁老原本是以为,这场谈判必然会耗时良久,却没想到仅是一天时间就谈成了……但在年关之前,赵阁老他不希望自己太快返回京城,还想要留在宣府镇几天时间,却不知高参将有没有什么办法?”
高扬沉吟片刻后,很快就点头道:“这件事情好办,宣化府的下路有一伙流寇,规模不大,只有三五十人,我原本是打算养一养他们,等他们肥了之后再是出兵围剿,但既然是赵阁老不希望太早返京,咱们就宣称这股流寇已经坐大、在京城与宣府镇的官道附近大肆劫掠,赵阁老的身份是何等尊贵?这个时候自然是不能冒险返京,我到时候就会亲自领兵剿匪、顺便是拖延时间,等赵阁老什么时候想要动身返京了,这股流寇也就可以平定了……唉,只可惜这股流寇还没有形成气候,提前剿灭了他们也不会有太多浮财收入。”
赵安笑着说道:“高参将办事用心,我们‘聚宝商行’自然不会亏待。”
*
到了第二天,赵俊臣就离开了边境的营地、赶去了宣府镇的核心宣化府。
抵达了宣化府之后,赵俊臣稍稍休整了一下,就打算动身返京、向德庆皇帝禀报谈判成果,但还不等赵俊臣动身,宣化府却是收到了流寇劫掠官道的消息。
这样一来,赵俊臣的行程自然是被打断了,只好是“无奈”滞留在宣化府境内,而高扬则是主动请命,信誓旦旦的保证自己一定会尽快剿灭匪患、为赵俊臣扫平归路,然后就领着一支边军兴冲冲的保境安民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赵俊臣滞留在宣化府内,却也一直没有闲着,他时而是暗中帮着“聚宝商行”进一步扩张势力影响,时而是微服巡视陕甘难民在宣府镇的近况,顺便也是广结良缘、趁机交好宣府镇的各位文武官员,对于宣府镇的许多状况也是愈发了然于胸。
与此同时,赵俊臣也一直是紧紧盯着京城中枢那边的动向。
就像是赵安所说,赵俊臣认为京城中枢这段时间必然会有些混乱。
按照赵俊臣的推断,朝廷针对南京六部的计划很快就会出现下一步的进展,在京城中枢的那几位老小狐狸的算计之下,南京六部很快就会失控,并且是引发民愤、尽失人心,朝廷中枢也会趁机提出收权之事,到时候必然会引发许多争议,还需要再次派出一位重臣赶往南京六部坐镇。
赵俊臣却是不希望自己卷入到这场争论之中,也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位赶往南京坐镇的重臣,这个时候自然是能躲就躲。
与此同时,太子朱和堉出京调查藩王的时候也很快就会有初步的结果,到时候也必然会是一颗平地惊雷,太子朱和堉本人也会惹来许多非议,赵俊臣心中自有想法,并不打算太早出面为朱和堉说话,也需要赵俊臣留在宣府镇躲上一段时间。
总而言之,京城局势稍定之后,才是赵俊臣出手摘果子的最佳时机。
然后,赵俊臣在宣化府内足足是滞留了五六天时间,京城中枢那边却依然是局势平静,赵俊臣所期待的乱象也是迟迟没有出现,不仅是朝廷中枢针对南京六部的计划一直都没进展到下一步,太子朱和堉调查各地藩王的事情也是遭到了某些阻碍、迟迟没有结果。
赵俊臣心里明白,这般情况显然都是周尚景出手稳定局势的缘故,这只老狐狸就是不想让他独善其身。
原本是打算隔岸观火,结果对岸的火势迟迟没有烧起来,赵俊臣这个时候也就有些尴尬了,只觉得进退两难。
最终,眼看着年关已是近在眼前,赵俊臣若是再不返回京城就会错过德庆皇帝的寿辰,却是再也拖延不下去,只好是承认自己面对周尚景的时候棋差一招,乖乖的动身返京了。
当然,赵俊臣决定要返京的时候,高扬那边也“恰好”是传来了捷报,说他已经扫平了匪患、保障了官道的安全。
事实上,促使赵俊臣动身返京的原因,除了年关将近之外,还有另外两个因素。
首先是陕甘三边的功臣们这几日已经陆续抵达了京城,等待着德庆皇帝的封赏,赵俊臣必须要及时赶回京城,为自己的那些心腹争取好处。
其次是赵府那边派人快马传来了消息,说是几位徽商领袖这个时候竟是赶到了京城,正等着赵俊臣返京之后求见,似乎有什么重要事情。
……
今天有事,回家已经很晚了,所以只有一个小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