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陛下明鉴!臣认为,赵大人的这些提议,或许用心都是好的,但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百姓们的耕种习惯早已经延续百年,如今只是稍稍缺粮罢了,像是今年这般大规模的频频天灾也不可能每年都发生,又何必大动干戈、强行改变百姓们的耕种习惯?”
“陛下,赵大人的诸般建议,看似很好,但涉及了诸多敏感之处,百姓耕种乃是江山根本,最是需要千般谨慎,绝不可轻易改动,一旦事情有了意外,恐怕就会人心动摇、滋生民变!还望陛下明鉴!”
“臣认为,农耕为天下之根本,一旦稍动,则是社稷动荡,一旦稍变,则是影响深远,赵大人的诸般提议,未免有些想当然了,农耕之事远要比商税更加敏感,若非是万不得已,切不能随意变动!”
“陛下,老臣认为,我朝各地的灌溉措施大都已经完善,即使是规模较小,但也足以够用,完全不必投入大笔银子再行兴建,朝廷的银钱周转如今稍有好转,需要银子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可不必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太多银子。”
顿时间,百官们陆续出列,纷纷是态度坚决的反对赵俊臣的提议。
百官们表态之际,一个个皆是满脸的大公无私、为国为民,也满口皆是老成持国、慷慨激昂,就好似他们的立场全是出于一片公心,完全没有参杂任何的个人利益。
但实际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就唯有他们自己心中清楚了。
所谓“表面文章”,只要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就可以了,不需要任何的技术含量,只需要一张面皮而已。
一时间,赵俊臣因为农业改革的提议,竟是成为了众矢之的!
不过,百官们好歹还记得前段时间赵俊臣出手惩治郭汤的事情,对郭汤的悲惨下场依然是记忆犹新、心有余悸,所以他们虽然是纷纷开口反对,但言辞还算温和,就算是再如何反对赵俊臣的建议,也不忘在前面加一句“赵俊臣的想法是好的”,显然是担心自己将赵俊臣得罪惨了,最终会落得郭汤一般的结局。
在百官们纷纷反对之际,赵俊臣则是面无表情,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意外,只是冷眼看着百官们的慷慨陈词,嘴角挂着一丝冷笑。
百官们的激烈反对,原本就在赵俊臣的意料之中,也是赵俊臣乐见其成的事情。
事实上,赵俊臣也不指望自己的农业改革提案能够很快通过,赵俊臣很清楚,这份提案涉及了太多敏感的地方、也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必然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角力、争论、以及妥协,才有可能让百官们勉强接受,而且就算是勉强通过了,恐怕也只是一个删减版本,不可能没有任何变动。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论古今中外,官场上的绝大部分政策,往往都不是“最好的政策”,而是“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政策”,若是一意孤行、强行通过、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那么就必然会遭到无数人的反对、阻挠、下绊子,这样的话再好的政策最终也会搞砸,王安石改革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所以赵俊臣也不会强求自己的提案可以毫无更改的通过,只要这份农业改革提案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缓解朝廷的粮食危机、能够减少“小冰期”日后所造成的灾难,那么赵俊臣也就可以勉强接受。
总而言之,趁着这次的机会,赵俊臣确实想要办一些实事。
并且,赵俊臣一口气提出这么多有争议的提案,原本也就是为了引起百官们的争议与反对,德庆皇帝见到百官们纷纷反对赵俊臣之后,也就会清楚赵俊臣的势力影响远远没有想象中那般强大,对赵俊臣的戒备之心也就会悄然降低,若是赵俊臣的提案最终能够通过,那么德庆皇帝更会认为赵俊臣是在自找麻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栽跟头,对赵俊臣的戒备之心也就会更低了!
这才是赵俊臣最重要的目标!
所以,赵俊臣见到百官们的纷纷反对之后,心中虽然有些不屑,只觉得百官们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但并没有任何气恼。
等到百官们的反对告一段落之后,赵俊臣却是寸步不让,再次缓缓开口了。
只见赵俊臣的表情肃穆,用冷肃的目光缓缓扫了百官一眼,冷笑着说道:“各位大人不似本官一样要负责朝廷钱粮,也不似百姓一样需要担心衣食,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各位大人想过没有,如今各地的天灾频频发生,若是朝廷的粮食屡屡欠收不足、各地粮仓的存粮数量也是越来越少,我等朝廷官员却还是视而不见、一成不变,将来一旦是没有粮食赈济百姓,就必然会滋生民变,到了那个时候,责任又由谁来负责?”
你是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到时候没有粮食赈济百姓,所有责任自然是由你负责!就算是你赵俊臣不愿意承担责任,那还有陛下、还有内阁、还有地方的封疆大吏们,反正事情与我无关!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百官中有许多人都闪过了这样的想法。
当然,他们并不会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在表面上,他们依旧是大公无私的坚定反对。
在庙堂之中,最困难的事情往往就是办实事,每个人都是敬而远之,最简单的事情往往就是挑毛病,每个人都是轻车熟路!
赵俊臣说完之后,马上就有官员再次出列说道:“赵大人,我朝乃是太平盛世,即使是遇到天灾频频,也只是偶尔之事,明年或许就是风调雨顺,如今只是暂时的缺粮罢了,等到今年各地的粮食收上来,情况自然就有好转,何必要杞人忧天?又何必要冒着激生民变的风险大动干戈?”
这名反驳赵俊臣的官员名叫靳鸿,乃是都察院的一位御史,本身乃是江南地主家族出身,拥有江南良田数千亩,这些田地每年所收获的茶叶与棉花都能为他带来数千两银子,所以他见赵俊臣要限制江南农户耕种棉花茶叶之后,反对态度就极为坚决!
然而,靳鸿的这些观点看似有理,对赵俊臣而言却是不堪一击!
……
第一更
……
……
“陛下明鉴!臣认为,赵大人的这些提议,或许用心都是好的,但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百姓们的耕种习惯早已经延续百年,如今只是稍稍缺粮罢了,像是今年这般大规模的频频天灾也不可能每年都发生,又何必大动干戈、强行改变百姓们的耕种习惯?”
“陛下,赵大人的诸般建议,看似很好,但涉及了诸多敏感之处,百姓耕种乃是江山根本,最是需要千般谨慎,绝不可轻易改动,一旦事情有了意外,恐怕就会人心动摇、滋生民变!还望陛下明鉴!”
“臣认为,农耕为天下之根本,一旦稍动,则是社稷动荡,一旦稍变,则是影响深远,赵大人的诸般提议,未免有些想当然了,农耕之事远要比商税更加敏感,若非是万不得已,切不能随意变动!”
“陛下,老臣认为,我朝各地的灌溉措施大都已经完善,即使是规模较小,但也足以够用,完全不必投入大笔银子再行兴建,朝廷的银钱周转如今稍有好转,需要银子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可不必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太多银子。”
顿时间,百官们陆续出列,纷纷是态度坚决的反对赵俊臣的提议。
百官们表态之际,一个个皆是满脸的大公无私、为国为民,也满口皆是老成持国、慷慨激昂,就好似他们的立场全是出于一片公心,完全没有参杂任何的个人利益。
但实际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就唯有他们自己心中清楚了。
所谓“表面文章”,只要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就可以了,不需要任何的技术含量,只需要一张面皮而已。
一时间,赵俊臣因为农业改革的提议,竟是成为了众矢之的!
不过,百官们好歹还记得前段时间赵俊臣出手惩治郭汤的事情,对郭汤的悲惨下场依然是记忆犹新、心有余悸,所以他们虽然是纷纷开口反对,但言辞还算温和,就算是再如何反对赵俊臣的建议,也不忘在前面加一句“赵俊臣的想法是好的”,显然是担心自己将赵俊臣得罪惨了,最终会落得郭汤一般的结局。
在百官们纷纷反对之际,赵俊臣则是面无表情,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意外,只是冷眼看着百官们的慷慨陈词,嘴角挂着一丝冷笑。
百官们的激烈反对,原本就在赵俊臣的意料之中,也是赵俊臣乐见其成的事情。
事实上,赵俊臣也不指望自己的农业改革提案能够很快通过,赵俊臣很清楚,这份提案涉及了太多敏感的地方、也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必然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角力、争论、以及妥协,才有可能让百官们勉强接受,而且就算是勉强通过了,恐怕也只是一个删减版本,不可能没有任何变动。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论古今中外,官场上的绝大部分政策,往往都不是“最好的政策”,而是“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政策”,若是一意孤行、强行通过、完全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那么就必然会遭到无数人的反对、阻挠、下绊子,这样的话再好的政策最终也会搞砸,王安石改革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
所以赵俊臣也不会强求自己的提案可以毫无更改的通过,只要这份农业改革提案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缓解朝廷的粮食危机、能够减少“小冰期”日后所造成的灾难,那么赵俊臣也就可以勉强接受。
总而言之,趁着这次的机会,赵俊臣确实想要办一些实事。
并且,赵俊臣一口气提出这么多有争议的提案,原本也就是为了引起百官们的争议与反对,德庆皇帝见到百官们纷纷反对赵俊臣之后,也就会清楚赵俊臣的势力影响远远没有想象中那般强大,对赵俊臣的戒备之心也就会悄然降低,若是赵俊臣的提案最终能够通过,那么德庆皇帝更会认为赵俊臣是在自找麻烦、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栽跟头,对赵俊臣的戒备之心也就会更低了!
这才是赵俊臣最重要的目标!
所以,赵俊臣见到百官们的纷纷反对之后,心中虽然有些不屑,只觉得百官们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但并没有任何气恼。
等到百官们的反对告一段落之后,赵俊臣却是寸步不让,再次缓缓开口了。
只见赵俊臣的表情肃穆,用冷肃的目光缓缓扫了百官一眼,冷笑着说道:“各位大人不似本官一样要负责朝廷钱粮,也不似百姓一样需要担心衣食,自然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各位大人想过没有,如今各地的天灾频频发生,若是朝廷的粮食屡屡欠收不足、各地粮仓的存粮数量也是越来越少,我等朝廷官员却还是视而不见、一成不变,将来一旦是没有粮食赈济百姓,就必然会滋生民变,到了那个时候,责任又由谁来负责?”
你是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到时候没有粮食赈济百姓,所有责任自然是由你负责!就算是你赵俊臣不愿意承担责任,那还有陛下、还有内阁、还有地方的封疆大吏们,反正事情与我无关!
听到赵俊臣的询问之后,百官中有许多人都闪过了这样的想法。
当然,他们并不会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在表面上,他们依旧是大公无私的坚定反对。
在庙堂之中,最困难的事情往往就是办实事,每个人都是敬而远之,最简单的事情往往就是挑毛病,每个人都是轻车熟路!
赵俊臣说完之后,马上就有官员再次出列说道:“赵大人,我朝乃是太平盛世,即使是遇到天灾频频,也只是偶尔之事,明年或许就是风调雨顺,如今只是暂时的缺粮罢了,等到今年各地的粮食收上来,情况自然就有好转,何必要杞人忧天?又何必要冒着激生民变的风险大动干戈?”
这名反驳赵俊臣的官员名叫靳鸿,乃是都察院的一位御史,本身乃是江南地主家族出身,拥有江南良田数千亩,这些田地每年所收获的茶叶与棉花都能为他带来数千两银子,所以他见赵俊臣要限制江南农户耕种棉花茶叶之后,反对态度就极为坚决!
然而,靳鸿的这些观点看似有理,对赵俊臣而言却是不堪一击!
……
第一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