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在太和殿外,等候的官员勋贵们早已是分列两旁,让出了道路,目瞪口呆的看着宫中太监们举着赵俊臣的贺礼来到太和殿前。
举着贺礼的太监共有百余人,每个太监手中都举着一把大型的伞盖,伞盖下面,则缀着无数绸条,绸条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大量的名字。
这是万民伞!!
虽然形状各异,虽然大小不同,虽然这些万民伞似乎并不正规,虽然在场的大部分官员一辈子都没收到过万民伞,但看到太监们手中举着的大伞,以及伞下缀着的绸条,让所有人都还是认了出来,这些确实是万民伞!!
另一边,站在御阶之上,德庆皇帝在群臣的拥护下,看到赵俊臣送来的寿礼,很显然也猜到了这些就是万民伞,再联想到赵俊臣“代他人送礼”之言,虽然强自平静着,但依然忍不住身形微微颤抖了起来。
作为一个好大喜功、又自诩圣君的皇帝,如今又银钱不缺,还有什么会比百姓送给他万民伞作为贺礼更让他满足、更让他出风头?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皇帝收到过百姓送的万民伞?
更何况还是一口气送了上百把万民伞之多?
“赵爱卿……”德庆皇帝声音似乎平静,却紧紧盯着御阶下的万民伞眼睛眨也不眨,问道:“这些是什么?你又是代何人送礼?”
明白了德庆皇帝明知故问的心思,赵俊臣出列,用自己最大的声音,让太和殿外的官员勋贵们都可以听到。
“陛下,这些是臣前些日子代陛下巡视潞安府灾情的时候,潞安府百姓们为陛下连夜制造的万民伞,且全都是自觉为之,足足有一百一十七把之多!在臣代陛下巡视潞安府期间,陛下您的爱民心怀,百姓们皆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在臣返京的时候,百姓们更是纷纷拦路,托臣把这些万民伞送于陛下。”
顿了顿后,赵俊臣接着说道:“陛下您刚才说,这次寿典,让陛下您看到了大明江山的强盛、看到了天下官民的忠孝之心、看到了朝堂之间的君臣和睦,但依臣看来,陛下您还看漏了一点,那就是陛下您爱民如子、百姓们敬陛下如父的情谊!陛下您莫要觉得这些万民伞样式寒酸,据臣所知,潞安府百姓们刚刚经历了一场蝗灾,正值生活贫苦窘迫,但为了给陛下您制造这些的万民伞,所用的布匹绸缎,都是百姓们自主捐献,很多百姓好不容易有了一件好衣衫,几年都舍不得穿一次,但为了给陛下您制造万民伞,却毫不犹豫的把它剪成用于制造万民伞的材料,如此忠孝之心,臣不论何时想起来,都觉得感动异常,而百姓们的如此作为,更能说明陛下您在百姓们心中的声望与圣名!”
“好!好!好!”
听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只觉得自己这场寿宴出尽了风头,今后再自诩“圣君明主”,也有了底气,心中的欢喜激动,已是不足为人外人道,只是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又过了许久,德庆皇帝恋恋不舍的把目光挪开,扬声下旨道:“来人,把这些万民伞放入太和殿正堂,今日与朕同行,朕到哪里,这些万民伞就跟到哪里。寿典过后,亦要小心珍藏!既是百姓的心意,朕身为君王,就绝不能怠慢。再传朕的旨意,潞安府今年税赋全免,以传播朕之恩德!”
随着德庆皇帝话声落下,众人又是一阵“陛下圣明”,期间自有诸般奉承马屁不提,德庆皇帝兴致愈高,亦是全部笑纳。
………
而在德庆皇帝欢喜的时候,周围百官却是心思复杂。
给皇帝送万民伞,看似惊世骇俗失了规矩,但赵俊臣显然再一次的拍对了马屁。
这一次的德庆寿辰,风头果然又被赵俊臣抢光了,而且比起往年来还要更出风头,之前五十五座大型摆钟就已是惊艳,德庆皇帝也是喜欢,但与这万民伞相比,却是不算什么了。
更有许多人,惊讶之余,已是开始期待赵俊臣的第三件贺礼了。若是第三件贺礼要比万民伞更加让德庆皇帝开心满足,寿典之后,德庆皇帝又将如何赏赐赵俊臣?
其中,又以太子朱和堉的心思最为复杂。
朱和堉对赵俊臣最为关注,赵俊臣离开潞安府时曾收到万民伞的传言,朱和堉也略有耳闻,只是对于这般传闻,朱和堉当时根本就不相信,以赵俊臣这种贪官,又怎会收到百姓的万民伞?
而此时见到眼前这些万民伞,朱和堉已是明白,那些传言怕都是真的了。若是赵俊臣伪造万民伞送给德庆皇帝,容易拆穿不说,而一旦被拆穿,此时最高兴的德庆皇帝,到时候怕是最为愤怒的那一个,赵俊臣根本冒不起这个险。
只是,在朱和堉看来,赵俊臣肯定依然在万民伞上动了手脚,因为百姓们就算会送万民伞,也只会送给官员,又有谁会直接送给皇帝?
朱和堉有心想要拆穿赵俊臣的把戏,但最终还是按捺住了。
无他,这点事情根本无碍赵俊臣丝毫,当时的赵俊臣是以钦差的身份代德庆皇帝巡视潞安府,这万民伞送给赵俊臣,就等于送给了德庆皇帝,最多只能降低些德庆皇帝的欢喜,以赵俊臣的巧言令色,想要糊弄过去,并不困难。
最重要的是,让朱和堉亲口承认赵俊臣这种贪官竟是收到了百姓的万民伞,受到了百姓的赞誉,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在寿典上接下来的时间里,朱和堉一直神色怪异,很显然,“赵俊臣收到万民伞”的消息成真,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
却说德庆皇帝回到了太和殿,看着一百一十七把万民伞分列殿内两旁,脸上笑意不减,向赵俊臣笑骂道:“好你个赵俊臣,既然这些万民伞早在回京之前就收到了,你竟敢藏着捏着,直到现在才献给朕?”
还不是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呈献,才能让你最出风头?
心中这般想着,但赵俊臣的神色间,却是一副贤臣为主的模样,笑道:“陛下恕罪,臣曾听闻,孝道乃是人之根本,而帝王乃是天下百姓之父母,可见百姓为陛下尽些忠孝之心乃是理所当然的。然而陛下您深居于宫中,无法与民间百姓随意接触,您的寿辰,百姓们亦只能在家中焚香祈福。有感于此,臣收到这些万民伞后,就瞒了下来,直到今日陛下寿辰,才把它们献于陛下,因为在臣看来,这些万民伞,不仅仅只代表着潞安府百姓对您的感激与孝心,更是代表着天下百姓对您的感激与孝心。”
听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又是大喜,看着眼前的赵俊臣,也是愈加的顺眼。
突然想到了什么,德庆皇帝又说道:“对了,俊臣你总共准备了三件贺礼,那第三件贺礼又是什么?快快呈献上来,准备在万民伞之后,怕是更加非同凡响吧?”
赵俊臣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第三件贺礼,臣却是从入朝为官后就开始准备了,如今终于准备妥当,正是臣这次献于陛下贺礼中的重中之重。”
听赵俊臣这么说,殿内众人愈加的好奇了,皆是面露期待之色。
在赵俊臣的示意下,宫中太监们终于把第三件贺礼搬运到了太和殿内。
这一次,殿内众人一看,就知道赵俊臣又是大手笔,第三件贺礼只有一件,但竟是需要十余名太监合力搬运。
盯神一看,殿内众人面面相觑,赵俊臣的第三件贺礼,竟然只是一块极大的毛毯,此时卷了起来,厚达五尺有余,长达过丈,显然面积极大。
这么大的毛毯,固然贵重,但要放在万民伞之后,显然就不合适了。
正在众人奇怪之时,赵俊臣示意宫中太监把毛毯放在太和殿正中,然后缓缓展开。
随着毛毯展开,全貌展示在殿内众人的眼中,殿内的惊呼声此起彼伏,惊讶之色跃然于众人脸上,原本稳坐御阶之上的德庆皇帝,更是猛的站起身来。
“这、这是……”
即使德庆皇帝,此时看着眼前这幅宽达一丈,长达两丈的毛毯,声音中也带了些许颤抖。
“回陛下,这是我大明与周边各国的疆域图!”
赵俊臣肃然回答道。
看着德庆皇帝的惊讶幸喜的神色,赵俊臣知道,这一次,他再次猜对了德庆皇帝的心思。
直到利玛窦来华之前,中国受限于技术与投入,一直无力绘制精准的地图,尤其是明朝时期,最为精准的地图竟是太祖朱元璋时期绘制的《大明混一图》,而且那副地图极为失准不说,其竟是连国界都没能力标示,地图之上也只是描绘了大明疆域的山脉河流,州府的行政划分,却是一点也无。
而赵俊臣的这幅大明疆域图,融合了他来自于明朝疆域的记忆,以及后世的绘图手段,大明江山的疆域大小,跃然于上,内中行政划分、河流山脉,亦是条理分明,而大明周围的国度,朝鲜、日本、蒙古、安南,一样不缺。
要知道,即使是那含糊不清的《大明混一图》,都已是宫中秘藏,除了帝王之外,寻常人看一眼都不可得了,更何况赵俊臣绘制的这幅地图?
赵俊臣估计,直到这幅地图出现,殿内众人怕才是第一次意识到大明江山的大小,以及周围的势力分布。
在赵俊臣看来,从某种程度上,古代的帝王,或是是最没有安全感的职业,不知道自己的江山大小,不知道自己治下子民多少,官员们的欺上瞒下,甚至让他们不知道自己国家的真实财富与税收多少。
对德庆皇帝这种志大才疏的帝王而言,这种不安全感,怕是更加明显。
而赵俊臣的这幅大明疆域图,意义就在于此。
不仅要消除德庆皇帝的不安全感,更要让他产生自豪感,让他明白,自己所统治的疆域,是多么的辽阔强大。
这种意义与惊喜,对德庆皇帝而言,比万民伞更有冲击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
举着贺礼的太监共有百余人,每个太监手中都举着一把大型的伞盖,伞盖下面,则缀着无数绸条,绸条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大量的名字。
这是万民伞!!
虽然形状各异,虽然大小不同,虽然这些万民伞似乎并不正规,虽然在场的大部分官员一辈子都没收到过万民伞,但看到太监们手中举着的大伞,以及伞下缀着的绸条,让所有人都还是认了出来,这些确实是万民伞!!
另一边,站在御阶之上,德庆皇帝在群臣的拥护下,看到赵俊臣送来的寿礼,很显然也猜到了这些就是万民伞,再联想到赵俊臣“代他人送礼”之言,虽然强自平静着,但依然忍不住身形微微颤抖了起来。
作为一个好大喜功、又自诩圣君的皇帝,如今又银钱不缺,还有什么会比百姓送给他万民伞作为贺礼更让他满足、更让他出风头?
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皇帝收到过百姓送的万民伞?
更何况还是一口气送了上百把万民伞之多?
“赵爱卿……”德庆皇帝声音似乎平静,却紧紧盯着御阶下的万民伞眼睛眨也不眨,问道:“这些是什么?你又是代何人送礼?”
明白了德庆皇帝明知故问的心思,赵俊臣出列,用自己最大的声音,让太和殿外的官员勋贵们都可以听到。
“陛下,这些是臣前些日子代陛下巡视潞安府灾情的时候,潞安府百姓们为陛下连夜制造的万民伞,且全都是自觉为之,足足有一百一十七把之多!在臣代陛下巡视潞安府期间,陛下您的爱民心怀,百姓们皆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在臣返京的时候,百姓们更是纷纷拦路,托臣把这些万民伞送于陛下。”
顿了顿后,赵俊臣接着说道:“陛下您刚才说,这次寿典,让陛下您看到了大明江山的强盛、看到了天下官民的忠孝之心、看到了朝堂之间的君臣和睦,但依臣看来,陛下您还看漏了一点,那就是陛下您爱民如子、百姓们敬陛下如父的情谊!陛下您莫要觉得这些万民伞样式寒酸,据臣所知,潞安府百姓们刚刚经历了一场蝗灾,正值生活贫苦窘迫,但为了给陛下您制造这些的万民伞,所用的布匹绸缎,都是百姓们自主捐献,很多百姓好不容易有了一件好衣衫,几年都舍不得穿一次,但为了给陛下您制造万民伞,却毫不犹豫的把它剪成用于制造万民伞的材料,如此忠孝之心,臣不论何时想起来,都觉得感动异常,而百姓们的如此作为,更能说明陛下您在百姓们心中的声望与圣名!”
“好!好!好!”
听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只觉得自己这场寿宴出尽了风头,今后再自诩“圣君明主”,也有了底气,心中的欢喜激动,已是不足为人外人道,只是一连说了三个“好”字。
又过了许久,德庆皇帝恋恋不舍的把目光挪开,扬声下旨道:“来人,把这些万民伞放入太和殿正堂,今日与朕同行,朕到哪里,这些万民伞就跟到哪里。寿典过后,亦要小心珍藏!既是百姓的心意,朕身为君王,就绝不能怠慢。再传朕的旨意,潞安府今年税赋全免,以传播朕之恩德!”
随着德庆皇帝话声落下,众人又是一阵“陛下圣明”,期间自有诸般奉承马屁不提,德庆皇帝兴致愈高,亦是全部笑纳。
………
而在德庆皇帝欢喜的时候,周围百官却是心思复杂。
给皇帝送万民伞,看似惊世骇俗失了规矩,但赵俊臣显然再一次的拍对了马屁。
这一次的德庆寿辰,风头果然又被赵俊臣抢光了,而且比起往年来还要更出风头,之前五十五座大型摆钟就已是惊艳,德庆皇帝也是喜欢,但与这万民伞相比,却是不算什么了。
更有许多人,惊讶之余,已是开始期待赵俊臣的第三件贺礼了。若是第三件贺礼要比万民伞更加让德庆皇帝开心满足,寿典之后,德庆皇帝又将如何赏赐赵俊臣?
其中,又以太子朱和堉的心思最为复杂。
朱和堉对赵俊臣最为关注,赵俊臣离开潞安府时曾收到万民伞的传言,朱和堉也略有耳闻,只是对于这般传闻,朱和堉当时根本就不相信,以赵俊臣这种贪官,又怎会收到百姓的万民伞?
而此时见到眼前这些万民伞,朱和堉已是明白,那些传言怕都是真的了。若是赵俊臣伪造万民伞送给德庆皇帝,容易拆穿不说,而一旦被拆穿,此时最高兴的德庆皇帝,到时候怕是最为愤怒的那一个,赵俊臣根本冒不起这个险。
只是,在朱和堉看来,赵俊臣肯定依然在万民伞上动了手脚,因为百姓们就算会送万民伞,也只会送给官员,又有谁会直接送给皇帝?
朱和堉有心想要拆穿赵俊臣的把戏,但最终还是按捺住了。
无他,这点事情根本无碍赵俊臣丝毫,当时的赵俊臣是以钦差的身份代德庆皇帝巡视潞安府,这万民伞送给赵俊臣,就等于送给了德庆皇帝,最多只能降低些德庆皇帝的欢喜,以赵俊臣的巧言令色,想要糊弄过去,并不困难。
最重要的是,让朱和堉亲口承认赵俊臣这种贪官竟是收到了百姓的万民伞,受到了百姓的赞誉,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在寿典上接下来的时间里,朱和堉一直神色怪异,很显然,“赵俊臣收到万民伞”的消息成真,对他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
却说德庆皇帝回到了太和殿,看着一百一十七把万民伞分列殿内两旁,脸上笑意不减,向赵俊臣笑骂道:“好你个赵俊臣,既然这些万民伞早在回京之前就收到了,你竟敢藏着捏着,直到现在才献给朕?”
还不是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呈献,才能让你最出风头?
心中这般想着,但赵俊臣的神色间,却是一副贤臣为主的模样,笑道:“陛下恕罪,臣曾听闻,孝道乃是人之根本,而帝王乃是天下百姓之父母,可见百姓为陛下尽些忠孝之心乃是理所当然的。然而陛下您深居于宫中,无法与民间百姓随意接触,您的寿辰,百姓们亦只能在家中焚香祈福。有感于此,臣收到这些万民伞后,就瞒了下来,直到今日陛下寿辰,才把它们献于陛下,因为在臣看来,这些万民伞,不仅仅只代表着潞安府百姓对您的感激与孝心,更是代表着天下百姓对您的感激与孝心。”
听赵俊臣这么说,德庆皇帝又是大喜,看着眼前的赵俊臣,也是愈加的顺眼。
突然想到了什么,德庆皇帝又说道:“对了,俊臣你总共准备了三件贺礼,那第三件贺礼又是什么?快快呈献上来,准备在万民伞之后,怕是更加非同凡响吧?”
赵俊臣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第三件贺礼,臣却是从入朝为官后就开始准备了,如今终于准备妥当,正是臣这次献于陛下贺礼中的重中之重。”
听赵俊臣这么说,殿内众人愈加的好奇了,皆是面露期待之色。
在赵俊臣的示意下,宫中太监们终于把第三件贺礼搬运到了太和殿内。
这一次,殿内众人一看,就知道赵俊臣又是大手笔,第三件贺礼只有一件,但竟是需要十余名太监合力搬运。
盯神一看,殿内众人面面相觑,赵俊臣的第三件贺礼,竟然只是一块极大的毛毯,此时卷了起来,厚达五尺有余,长达过丈,显然面积极大。
这么大的毛毯,固然贵重,但要放在万民伞之后,显然就不合适了。
正在众人奇怪之时,赵俊臣示意宫中太监把毛毯放在太和殿正中,然后缓缓展开。
随着毛毯展开,全貌展示在殿内众人的眼中,殿内的惊呼声此起彼伏,惊讶之色跃然于众人脸上,原本稳坐御阶之上的德庆皇帝,更是猛的站起身来。
“这、这是……”
即使德庆皇帝,此时看着眼前这幅宽达一丈,长达两丈的毛毯,声音中也带了些许颤抖。
“回陛下,这是我大明与周边各国的疆域图!”
赵俊臣肃然回答道。
看着德庆皇帝的惊讶幸喜的神色,赵俊臣知道,这一次,他再次猜对了德庆皇帝的心思。
直到利玛窦来华之前,中国受限于技术与投入,一直无力绘制精准的地图,尤其是明朝时期,最为精准的地图竟是太祖朱元璋时期绘制的《大明混一图》,而且那副地图极为失准不说,其竟是连国界都没能力标示,地图之上也只是描绘了大明疆域的山脉河流,州府的行政划分,却是一点也无。
而赵俊臣的这幅大明疆域图,融合了他来自于明朝疆域的记忆,以及后世的绘图手段,大明江山的疆域大小,跃然于上,内中行政划分、河流山脉,亦是条理分明,而大明周围的国度,朝鲜、日本、蒙古、安南,一样不缺。
要知道,即使是那含糊不清的《大明混一图》,都已是宫中秘藏,除了帝王之外,寻常人看一眼都不可得了,更何况赵俊臣绘制的这幅地图?
赵俊臣估计,直到这幅地图出现,殿内众人怕才是第一次意识到大明江山的大小,以及周围的势力分布。
在赵俊臣看来,从某种程度上,古代的帝王,或是是最没有安全感的职业,不知道自己的江山大小,不知道自己治下子民多少,官员们的欺上瞒下,甚至让他们不知道自己国家的真实财富与税收多少。
对德庆皇帝这种志大才疏的帝王而言,这种不安全感,怕是更加明显。
而赵俊臣的这幅大明疆域图,意义就在于此。
不仅要消除德庆皇帝的不安全感,更要让他产生自豪感,让他明白,自己所统治的疆域,是多么的辽阔强大。
这种意义与惊喜,对德庆皇帝而言,比万民伞更有冲击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