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坊是龙都城外七十二坊中人口最多的坊城,城内人员复杂,既有外国人也有本国人,既有做生意的也有手艺人,只是赌档便有二十几家,当铺更是三十多家,可以算得上是外七十二坊最繁华的坊城,仙人坊的房价甚至比内三十六坊一些坊城的房价还高。
张孝武笑道:“银衣卫在仙人坊有两处户所,便是给你一处又何妨。我看不如将林兄这十万两银子,算是购买下来你要的这户房院,如何?”
牧东侯立即摆手道:“先之贤弟此言差矣,这献金乃是送给银衣卫的礼物,又岂能购买房产,混为一谈?先之贤弟是不是怕我没钱,想替我节省一些?”
张孝武大笑:“我哪敢这么想。”
牧东侯道:“我不会占了银衣卫的便宜,这套房子在外面价格一万两,我以三倍价格买来。”他挥挥手,示意手下将十三万两银子的银票奉上,兀松向张孝武笑着询问,张孝武点点头表示无妨,兀松便顺势收下。
“这位是……”
“银衣卫右副统领,兀松兀先生,字季常。”
“兀先生好生年轻。”
兀松笑道:“侯爷才是老而弥坚。”
张孝武又道:“明日我派人将房契留在户所里,林兄只管派人去接管便是。”
牧东侯笑道:“先之贤弟爽快,我就喜欢和先之这样干脆利落的人交往。先之可以讲一讲塞北的生活,我是岭南人,见惯了高山森林,见惯了海洋河流,却从未见过万里黄沙,也未见过骑着马的北方犬夷。”
张孝武道:“塞北风光雄伟壮阔,放眼望去一望无垠,豪迈之情沁人心扉。但看惯了之后,便觉得其他风景才美,便心生旅行的想法。所谓旅行,不过是从一个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
牧东侯先是一愣,随后笑得前仰后合,其他客人被打扰了聆听弹奏,连忙问起缘由,牧东侯便将张孝武的旅行释义解释给众人,众人咀嚼之后纷纷莞尔。于是众人便趁机向张孝武打听他的故事,不过张孝武已经不愿意一遍一遍讲自己的过去,便只有兀松代为讲述。
一曲结束,翠烟阁十二金钗致谢离去,张孝武起身道:“舞姬之中有我的故人,我去打个招呼。”
牧东侯鼓掌道:“自古少年多风流,先之贤弟自去便是。”
云烟似乎有意落在最后,慢悠悠地收拾自己的乐器,其他人纷纷离去,她一步三回头地看着张孝武,直至他追了过来,顿时心花怒放激动不已。
张孝武上前道:“云烟姑娘,好久不见,你们如何来到了龙都?”
云烟施礼道:“见过张将军,张将军当日可是骗得奴好惨,奴还以为你真是北方一个小书生,哪里想到你是大英雄。难道大英雄喜欢捉弄别人吗?”
张孝武道:“云烟姑娘依旧如此直爽,如今我已经不是什么将军了,我在银衣卫里公事,若有时间我定然去寻云烟姑娘,与姑娘谈风花雪月。”
云烟嘟着嘴道:“看来一点也不诚心,都不问问奴在哪里。”
张孝武道:“银衣卫想要查人,自然是手到擒来,不过还是请教云烟姑娘身在何处?”
云烟道:“奴依旧在翠烟阁,只是如今翠烟阁全都搬来了牡丹坊,张将军……张大人,只要去牡丹坊稍一打听便可知奴家何处。”
“改日定当拜访。”
“奴家定当等候。”
送走云烟,张孝武回到席间,牧东侯笑道:“先之贤弟眼光独到,饮酒,饮酒。”
两人痛饮一杯之后,张孝武假意醉酒问道:“林侯爷若还有什么麻烦需要小弟帮助,小弟能帮的一定帮忙,不能帮的也会替你打探好消息。”
林枫笑道:“你我同为大德年的侯爵,深受陛下信任,别说你帮我还是我帮你,大家是相互帮忙。我哪里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反倒是张侯爷你,银衣卫重建必定需要大比银子。区区十万两献金只是杯水车薪,若是张侯爷有意,可以写奏折请陛下。令户部向万恒银庄借几十万两银子,专门给你们银衣卫使用。”
张孝武摇头道:“银衣卫已然树大招风,此时应该是稳扎稳打巩固内功,不宜太过张扬。如今全国各地赈灾,我们银衣卫衙门又岂能和灾民争夺那点钱。”
“有道理,有道理。”林枫哈哈大笑。
送别张孝武时,林枫本打算将翠烟阁十二金钗的卖身契拿来送给张孝武,然而却被意外告知,翠烟阁十二金钗不会卖给任何人,甚至包括富可敌国的牧东侯。
“这翠烟阁背后是谁?”牧东侯问道。
“郢川侯。”下人道。
“郢川侯……他不是在两狼关吗?”
“对,但这也是慕容家的产业之一。”
“郢川侯的手伸得够长啊。”牧东侯冷笑不已,“你再去询问一下,那个叫做云烟姑娘的来头,若是能将她的卖身契买下来送与河间侯,也是极好的。”
那下人问道:“家主,您不必如此破费拉拢与他吧,这代价有点大。”
牧东侯淡淡地说道:“三七,能用钱解决的事,能用钱解决的人,对我来说都是小事一桩,但有些事是不能用钱解决的。这个张孝武,就是用钱解决不了的人。而且,于教主来说,此人若是能为我所用,我大吴当可取代圣汉一统中原。”
“家主教训的是。”三七听到教主之名,顿时肃穆起来,眼中充满了崇拜,转身离去。
牧东侯眼神无奈地看着三七走远,随后叹了一口气,有一些累地坐在椅子上。
此时一条狗跑了出来,不一会儿,三儿子林动追了过来,大喊道:“你给我站住!你给我站住!你再跑我就扒了你的皮吃了你的肉!”
牧东侯怒道:“老三!我告诉过你,府内不得养狗!难道你没听到吗?”
林动看了一眼父亲,随意的答应一声,随后急急忙忙地追狗去了,显然,对于爱狗如命的林三公子来说,狗比自己的亲生父亲还重要。
“孽子啊!”牧东侯悲哀道,这才叫做富不过三代,一辈不如一辈。
张孝武笑道:“银衣卫在仙人坊有两处户所,便是给你一处又何妨。我看不如将林兄这十万两银子,算是购买下来你要的这户房院,如何?”
牧东侯立即摆手道:“先之贤弟此言差矣,这献金乃是送给银衣卫的礼物,又岂能购买房产,混为一谈?先之贤弟是不是怕我没钱,想替我节省一些?”
张孝武大笑:“我哪敢这么想。”
牧东侯道:“我不会占了银衣卫的便宜,这套房子在外面价格一万两,我以三倍价格买来。”他挥挥手,示意手下将十三万两银子的银票奉上,兀松向张孝武笑着询问,张孝武点点头表示无妨,兀松便顺势收下。
“这位是……”
“银衣卫右副统领,兀松兀先生,字季常。”
“兀先生好生年轻。”
兀松笑道:“侯爷才是老而弥坚。”
张孝武又道:“明日我派人将房契留在户所里,林兄只管派人去接管便是。”
牧东侯笑道:“先之贤弟爽快,我就喜欢和先之这样干脆利落的人交往。先之可以讲一讲塞北的生活,我是岭南人,见惯了高山森林,见惯了海洋河流,却从未见过万里黄沙,也未见过骑着马的北方犬夷。”
张孝武道:“塞北风光雄伟壮阔,放眼望去一望无垠,豪迈之情沁人心扉。但看惯了之后,便觉得其他风景才美,便心生旅行的想法。所谓旅行,不过是从一个自己待腻了的地方到别人待腻了的地方。”
牧东侯先是一愣,随后笑得前仰后合,其他客人被打扰了聆听弹奏,连忙问起缘由,牧东侯便将张孝武的旅行释义解释给众人,众人咀嚼之后纷纷莞尔。于是众人便趁机向张孝武打听他的故事,不过张孝武已经不愿意一遍一遍讲自己的过去,便只有兀松代为讲述。
一曲结束,翠烟阁十二金钗致谢离去,张孝武起身道:“舞姬之中有我的故人,我去打个招呼。”
牧东侯鼓掌道:“自古少年多风流,先之贤弟自去便是。”
云烟似乎有意落在最后,慢悠悠地收拾自己的乐器,其他人纷纷离去,她一步三回头地看着张孝武,直至他追了过来,顿时心花怒放激动不已。
张孝武上前道:“云烟姑娘,好久不见,你们如何来到了龙都?”
云烟施礼道:“见过张将军,张将军当日可是骗得奴好惨,奴还以为你真是北方一个小书生,哪里想到你是大英雄。难道大英雄喜欢捉弄别人吗?”
张孝武道:“云烟姑娘依旧如此直爽,如今我已经不是什么将军了,我在银衣卫里公事,若有时间我定然去寻云烟姑娘,与姑娘谈风花雪月。”
云烟嘟着嘴道:“看来一点也不诚心,都不问问奴在哪里。”
张孝武道:“银衣卫想要查人,自然是手到擒来,不过还是请教云烟姑娘身在何处?”
云烟道:“奴依旧在翠烟阁,只是如今翠烟阁全都搬来了牡丹坊,张将军……张大人,只要去牡丹坊稍一打听便可知奴家何处。”
“改日定当拜访。”
“奴家定当等候。”
送走云烟,张孝武回到席间,牧东侯笑道:“先之贤弟眼光独到,饮酒,饮酒。”
两人痛饮一杯之后,张孝武假意醉酒问道:“林侯爷若还有什么麻烦需要小弟帮助,小弟能帮的一定帮忙,不能帮的也会替你打探好消息。”
林枫笑道:“你我同为大德年的侯爵,深受陛下信任,别说你帮我还是我帮你,大家是相互帮忙。我哪里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反倒是张侯爷你,银衣卫重建必定需要大比银子。区区十万两献金只是杯水车薪,若是张侯爷有意,可以写奏折请陛下。令户部向万恒银庄借几十万两银子,专门给你们银衣卫使用。”
张孝武摇头道:“银衣卫已然树大招风,此时应该是稳扎稳打巩固内功,不宜太过张扬。如今全国各地赈灾,我们银衣卫衙门又岂能和灾民争夺那点钱。”
“有道理,有道理。”林枫哈哈大笑。
送别张孝武时,林枫本打算将翠烟阁十二金钗的卖身契拿来送给张孝武,然而却被意外告知,翠烟阁十二金钗不会卖给任何人,甚至包括富可敌国的牧东侯。
“这翠烟阁背后是谁?”牧东侯问道。
“郢川侯。”下人道。
“郢川侯……他不是在两狼关吗?”
“对,但这也是慕容家的产业之一。”
“郢川侯的手伸得够长啊。”牧东侯冷笑不已,“你再去询问一下,那个叫做云烟姑娘的来头,若是能将她的卖身契买下来送与河间侯,也是极好的。”
那下人问道:“家主,您不必如此破费拉拢与他吧,这代价有点大。”
牧东侯淡淡地说道:“三七,能用钱解决的事,能用钱解决的人,对我来说都是小事一桩,但有些事是不能用钱解决的。这个张孝武,就是用钱解决不了的人。而且,于教主来说,此人若是能为我所用,我大吴当可取代圣汉一统中原。”
“家主教训的是。”三七听到教主之名,顿时肃穆起来,眼中充满了崇拜,转身离去。
牧东侯眼神无奈地看着三七走远,随后叹了一口气,有一些累地坐在椅子上。
此时一条狗跑了出来,不一会儿,三儿子林动追了过来,大喊道:“你给我站住!你给我站住!你再跑我就扒了你的皮吃了你的肉!”
牧东侯怒道:“老三!我告诉过你,府内不得养狗!难道你没听到吗?”
林动看了一眼父亲,随意的答应一声,随后急急忙忙地追狗去了,显然,对于爱狗如命的林三公子来说,狗比自己的亲生父亲还重要。
“孽子啊!”牧东侯悲哀道,这才叫做富不过三代,一辈不如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