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朝生涯 第三百零七章 产生歧义

小说:我的明朝生涯 作者:千斤顶 更新时间:2016-12-22 15:34:08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岳阳还来不及阻止,就看到李香君已经一口喝干了那杯酒。岳阳无奈之下摇了摇头,顺手提起酒壶给李香君的酒杯斟满了酒,只是这番情形不仅让李香君羞红了脸,也让一旁的董小宛、方以智和冒襄的眼里冒出了一番异色,一时间房内的气氛顿时有些安静得诡异。

  为了缓解这种尴尬,董小宛出言打破了沉寂,她好奇的看着岳阳问道:“岳公子,这些日子以来金陵城里关于你的传闻可是很多呢,有人说你身高一丈大大无穷,手持一把八百斤的青龙偃月刀,率先冲进鞑子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杀得鞑子人头滚滚,最后斩获首级无数,皇上有感于你的勇武,这才决定打破国朝百年不封爵的惯例,封了你忠勇侯,是这样吗?”

  “哦,还有这样的说法?”岳阳先是一愣,随即便大笑起来,一旁的冒襄和方以智听后也不禁莞尔,他们跟着岳阳也有段日子了,虽然没有亲自上阵,但跟在岳阳身边,接触过的人里头多是跟着岳阳打过仗的,自然知道战场是怎么回事,如今听到这么夸张的传言自然感到好笑。

  “世人最喜爱以讹传讹,你们连这个也信?”岳阳是笑着摇了摇头,“亏你们还是读过书的人,你们难道不知道两军交战最重要的就是阵势吗?在千军万马的大战中,个人勇武所能发挥的作用是极其渺小的。那种一个人变成冲进敌方阵营里杀得地方落花流水这种事你听听也就算了,可千万别当真,否则会闹笑话的!”

  “公子。你给我们讲讲嘛,让我们也开开眼界呗!”一旁的董小宛来了兴致,不知不觉的将凳子往岳阳旁边拖了过去,坐在了他身边眼巴巴的看着他,仿佛象一直等着主人讲故事的小猫咪,而另一旁的李香君也坐了过来,每目紧盯着他。流露出渴望的神色。这两个女子在秦淮河上接触的都是些名人士子,平日里听的都是那些士子们谈论诗词歌赋和朝廷**。以及对朝廷政策的失误,现在真的有一名究竟战阵的将军来到了她们面前,自然想听听这位长期身处一线的将军讲讲真实的战场故事了。

  “好吧,那我就跟你们说说五年前。我奉命解救应州府之围时发生的事吧!”岳阳轻叹了一声,开始将事情娓娓道来。

  “那时在下还只是应州府的一个小小团练总兵,崇祯五年九月初八,本侯突然接到应州府知府郑发奎发来的信函。那时,闯王高迎祥、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等贼寇聚众十多万,从陕西进入山西地界,先是出其不意的攻下了大宁城,随后又攻陷隰州、泽州等地,就在此时。贼酋高迎祥派张献忠将应州府给围了起来,应州危急!”

  岳阳一边想一边慢慢说道:“当时我手里只有一支五百名新练不足三个月的团练新兵,众人皆言不可救援应州。否则便是取死之道。但阳以为,若不救应州府,待应州城被攻破后在五里寨也同样不保。是以在下力排众议,率领五百团练从五里寨直奔三十里外的应州城,此时一万余贼寇已将应州城团团围住,贼酋张献忠率领大军正日夜攻城。城内守军士气低落,眼看城池不保。阳率领五百团练朝贼寇发起攻击,先是用强弩齐射,贼寇四散奔逃……”

  从小在秦淮河上长大的两名女子哪里听说过真实战场上的厮杀是怎么样的,当她们听到那些被驱赶裹挟的衣衫褴褛的流寇其实在前几日只是一名名老实巴交的种地农民,只是为了一口吃的便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拿着木棍锄头朝团练发起攻击,二女不由得悲从中来,而听到那些流寇的头目为了壮大自己的实力,每到一处便烧尽百姓的房子,抢光他们的粮食,逼得他们不得不加入流寇的队伍时,二女又气愤得破口大骂,但同时两双美目又瞪得老大,直盯盯的看着岳阳一刻也舍不得眨眼。

  这场五百团练大破上万流寇解了应州府之围的故事岳阳一直讲到了太阳开始落下,最后才在岳阳的低沉话语中缓缓结束。

  临了,董小宛流泪道:“往日里听那些书生们谈起国内的流寇时,一些人说这些流寇也是大明百姓应该好生安抚,而另一些人则说这些流寇霍乱大明应该斩立决,小婉也不知道谁说得有道理,如今听了岳公子的话,小婉觉得更加迷糊了。小婉请教公子,这些流寇到底要如何对待?”

  岳阳长叹道:“流寇也是我大明百姓,关于流寇是剿是抚的争论在我大明朝堂上早有争端。但在下以为,但凡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般的流寇自然是可怜的百姓,但那些贼首却是禽兽不如,他们为了一己私欲,将原本老实巴交的百姓逼得没了活路,为了一口吃的不得不跟着他们一起造反,而他们在攻下城池后却放纵得如同最凶残的野兽,烧杀掠夺无恶不作,像这种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振国法,是以余以为流寇者首恶必诛,从者可视其恶性,或是发放田地令其重新耕种,或是关押令其劳动改造或是斩首,林林种种不一而足,这也是一个长期而艰辛之事,也非一时半会所能做完。”

  李香君也悲叹道:“公子,香君一直不明白的是,为何我朝十数年来一直在剿灭流寇,为何流寇却越剿越多,而朝廷耗费了如此之多的粮饷难道都是做无用功?还是象那些士子所说的此皆为朝廷选人不当之故?”

  “呵呵呵……”岳阳不禁被气乐了,面露嘲讽之色的问李香君道:“朝廷选人不当?亏那些书呆子说的出来!既然他们都说此皆为朝廷选任不当之故。那他们可曾提出什么好的人选或是提出好的剿匪良策来吗?”

  看到李香君和董小宛齐齐摇头,岳阳嘲笑道:“可笑那些书生自以为念了几年书便以为天下大事尽在手中,只要挥一挥手中的折扇便可如同诸葛武侯般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们也将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说到这里时,岳阳这才惊觉到身旁还有两名读书人,不由的转过头来抱歉的对冒襄和方以智说道:“密之、辟疆,我可不是说你们,可别放在心上!”

  冒襄摇摇头苦笑道:“公子严重了,其实公子说得没错,学生和密之兄在追随公子之前也自以为念了两年书便认为天下之大尽可去得。直到遇见了公子才知道何为农业为民之本,为何我大明会有如此之多的流民。以前学生等人都是那只坐在井底的蛤蟆,看到的只有那井口处一轮小小的天啊!”

  冒襄刚说完,董小宛便追问道:“哦,岳公子以为如今我大明之患在何处?为何天下会盗贼四起内忧外患呢?”

  岳阳微微一笑。正色道:“在下以为,如今我大明之所以会落入如今这部田地,全皆因那些整日里自诩为正人君子忧国忧民的东林党、士绅、地主、商贾所造成,这些人也是我大明如今为何如此糜烂的根本原因。”

  “这……这怎么可能?”

  岳阳此言一出,董小宛和李香君甚至是冒襄、方以智两人都惊呆了,对于这个年代的人来说,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士乃一国之根本,读书人和那些地主阶层也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没有了这些人大明也将会不复存在。可岳阳却说这些人就是造成如今大明局势溃烂的根本原因,这如何不让他们吃惊呢。

  董小宛反驳道:“公子所言请恕小婉不能苟同,太祖曾曰:士子乃一国栋梁。不可失礼不可妄动。更有请朱升出山时有过“微服从连岭出石门,亲临其室”之举动,公子如何说天下糜烂皆因士子士绅呼?”

  岳阳听后却笑了:“此一时彼一时也,太祖如此礼遇朱升不过是因为彼时太祖刚刚起兵麾下无人罢了,在得了天下后太祖又是如何对待读书人的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说到这里,众人都沉默了。老朱同志在晚年时别说礼待读书人了,那简直就是不把读书人当人看啊。在他晚年时杀得那是人头滚滚,更是公开宣称:“读书人用心歹毒,特擅讥讪,如不警觉,即受其愚弄。”

  这些事情不仅是冒襄、方以智,就连董小宛和李香君也是知道的。岳阳又说道:“其实我之所以说这些,并不是因为太祖之故,而是纵观这些年来那些士绅文人之所作所为已经太不配当一国之柱石,不仅不配当柱石,他们甚至还充当了我大明的掘墓人啊!”

  所到这里,岳阳不等众人反应过来便大声道:“别的暂且不说,尔等可知如今我朝开朝之初每年赋税几何?而今又是赋税几何?”

  众人皆摇头,董小宛和李香君更是眨着漂亮的眼睛表示不知道,包括冒襄和方以智,如今的知识分子总是看不起充满铜臭之气的阿堵之物的,自然不会特意了解这些东西。

  岳阳又问道:“尔等可知一个朝廷若想长治久安就不可或缺的是什么吗?”

  众人齐齐摇头。

  轻叹了口气,岳阳伸出了两根指头说道:“一个朝廷若想长治久安,需要的不是什么圣人之言,也不是什么微言大义,更不是什么天下读书人的拥护,它需要的紧紧只有两样东西,那就是粮食和银子!”

  在坐的众人只觉得天雷滚滚,若非他们知道说这话的人是当朝的侯爷,以为赫赫有名的将军,估计连立马翻脸的心思都有了。

  看到众人尤其是儿女脸上不以为然的神色,岳阳笑了笑,他知道在这个年代,读书人还是将银子嗤之为阿堵之物,用以表示对钱财的蔑称,不少有洁癖的读书人皆以谈钱为耻。是以他对跟随他时间还只有几个月的冒襄和方以智以及二女的神情并不感到奇怪。

  岳阳笑着对众人问道:“尔等几人都是读过书的。那我先问你们几个问题。一个朝廷需要运转、需要给官员发俸禄、每逢灾年朝廷还要赈灾、外地入侵需要打仗,这些都需要什么东西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银子和粮食。这点你们不能否认吧?”

  在坐的众人点点头,他们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自然知道银子的作用,只是还从来没想得那么远而已。

  说到这里,岳阳端起了酒杯一饮而尽,南方地区的酒一般都不会很烈,一杯酒下肚岳阳只觉得醇厚绵远。回味悠长。

  砸吧了一下嘴巴后岳阳才说道:“洪武年间我大明有人口约莫为四千多万,可当时的赋税是多少呢?”

  岳阳伸出了三根指头淡淡的说道:“我告诉你们。那时的田赋收入达到三千两百万石,税银两千万两,我国朝就是凭借着这些赋税将蒙古人驱赶入大漠,并组建了十数万骑兵纵横天下。奠定了我大明煌煌雄风。可是如今呢?大明的人口已至万万,可赋税却只有可怜的四百万两,田赋只有不到三百万石,这又是何原因呢,难道大明的田地都不见了吗?”

  “这……”

  众人面面相窥,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岳阳见状冷笑了一声道:“想来你们也看出问题来了吧,人口增加,开垦的田地比起洪武年间也应该更多了,可为何田赋和赋税反而更少了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我大明的那些富户士绅和当官的文人把这些田赋都隐瞒了起来,他们不向朝廷纳税了,朝廷自然就没银子了。你们说我分析得对吗?”

  “好像还真是这样!”旁边几个人都是聪明人,岳阳这么一说他们自然能分得出这些话的真实性。

  “朝廷没银子,军队要打仗。辽东战事、国内还要剿灭流寇都需要银子,怎么办呢?那就得加税,可那些有钱的商贾、当官的和读书人是不需要纳税的,因此朝廷只好朝贫苦的百姓身上挤银子。于是乎富者愈发有钱,贫者却穷得无立锥之地。流民也越来越多,朝廷剿了十多年,流寇不但每有剿完反而越剿越多,你们说说这一切都是为什么呢?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呢?朝廷?皇上?还是……那些占据了大量田产的读书人和商贾呢?”

  说到这里,众人都沉默了,岳阳说得如此深入浅出,他们要是再听不明白那也可以去跳河了。尤其是冒襄和方以智,他们跟随岳阳这几个月来,也算是开了不少的眼界,将山西北路和其他地方相互一比较,自然不难得出结论,岳阳的话是对的。

  而李香君和董小宛也张大了小嘴,眼中一副震惊的模样,岳阳的言论已经完全颠覆了她们原本的认知,难道平日里那些风度翩翩公子哥和一掷千金的商贾反而是大明朝的掘墓人吗?这个冲击有些大了,因此众人都沉默了起来。

  良久李香君才的说道:“公子这番言论,香君还是第一次听到,难道一直以来我们都错了吗?”

  “你说呢?”岳阳似笑非笑的说道:“香君姑娘和小婉姑娘也说过,在秦淮河这几年每每看到那些个读书人高谈阔论指点江山,一副豪迈气概,让人心向神往。可岳某人想说的,评论一个人是否好坏,不是看他说了些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了些什么?那些整天喝酒之后骂朝廷,骂阉党抨击朝政的家伙他们有做了些什么呢?在我的家乡有句话老话叫做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说的就是这种人,他们什么也不做,却整天抨击那些做事的人,这就是那些清流文人干的事情,这就是我大明的士子们唯一会干的事!”

  听到这里,李香君二女已经呆住了,今天岳阳带给她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一时间接受不了,大脑有些当机。

  正在这时,一道绚丽的闪电犹如巨大而又狰狞的银蛇一般突然划破了天空。紧接着,轰隆隆作响的闷雷之声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不一会儿功夫,黄豆大的雨点狂暴的从天而降,打在地上劈里啪啦直响。天上刚才还是风云密布,转眼之间就已经是雷电交加、狂风暴雨。

  噼噼啪啪的雷电暴雨顿时将众人从呆滞状态中惊醒,岳阳望了望窗外不禁苦笑道:“糟了,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话公子今晚可以暂且住在这里嘛,这画舫这么大,难道还容不下公子一个人吗?”听得正入神的董小宛眨着眼睛笑着说道。

  “在这里住下?”看着热情董小宛,岳阳不禁好奇的问道:“难道小婉姑娘今晚也住在这里不成?”

  “啊呸!公子好生无礼,怎可说出这样的话来!”董小宛板起了俏脸骂了起来,就连一旁的李香君也羞红了脸。

  “咳咳……那啥……实在是对不住,我也不是有意的。”岳阳也有些赧然,刚才他的话着实是太容易让人产生歧义了。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的明朝生涯,我的明朝生涯最新章节,我的明朝生涯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