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后、朱太妃、赵煦等人从端王府离去之时,赵煦似乎是有意,又似乎是无意留在了后面,与赵佶并肩向府门外走去,两兄弟互相寒暄,是亲热无比。
“岭南举子李三坚为何在你府中?”快至府门之时,赵煦忽然转头看着赵佶问道。
“啊。。。这个。。。回陛下的话。”赵佶被问得有些没反应回来,结结巴巴的答道:“臣见其所绘之画出众,因而惜才将其留在了府中,作为王府幕客。。。”
天下的举子何止千万,落第的举子也是数不胜数的,赵煦居然知道李三坚的姓名,同时还在端王府中发现了李三坚,使得赵佶万般不解。
赵佶细想后顿时不寒而栗,赵煦肯定不是现在才知道李三坚在端王府,定是早就知道了,如此就能看出,赵煦对赵佶定是严密监视的,自己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赵煦的眼线,如此,赵佶就感觉到自己似乎是赤身裸体的处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一丝秘密可言,岂不使人感到恐惧?
赵煦看了赵佶一眼后笑道:“绘画出众?想不到此人文章见解不凡,画作居然也是如此?”
“陛下的意思是。。。?”赵佶闻言问道。
“他的那篇《置司,以海制陆论》想必你也看过吧?”赵煦反问道。
“回陛下的话,臣早已看过。”赵佶早在李三坚上京之前酒已看过李三坚的这篇文章,当时也是震惊不已,此时赵煦忽然提及此事,赵佶也就明白过来了,赵煦也定是读过李三坚的这篇文章。
“嗯”赵煦点点头接着问道:“看了之后,你有何看法?”
“看法?”赵佶想了想后答道:“臣弟起初认为文中所言是一派胡言,是荒谬之极,可后来细想,李翰韧的如此想法也并不完全是荒谬,也许。。。也许还有一丝施行的可能性。”
“十一哥言之有理。”赵煦赞同道:“这篇文章,朕看了不下五遍,不但看了他的这篇文章,其他省试之中的文章也看了,朕以为此人见解极为独特,极为标新立异,亦可认为是不凡的见解,朕还从未见过如此这般之人,在我朝就从未有人有此等见解,甚至。。。甚至文中一些用语,朕从来未见过,如此,此人倒是有些像是化外之人?朕深疑之。”
“化外之人?见识不凡?”还真是这么回事,赵佶心中暗道,李三坚修改蹴鞠规则等事,赵佶就早已暗暗心疑,如此想法从前从未有人想过、做过。
李三坚不过是岭南荒蛮之地一介书生,其母还是个黎人,且李三坚年龄不过十七岁,如此,他怎会知道那么多的事情?
蹴鞠?蹴鞠李三坚从前也许根本就未见过,如此他哪里还会修改规则?
另外就是李三坚所绘之画也是异常独特的,自古到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画卷,他小小年纪,怎会有那么多的本事?他李三坚到底师从何人?
甚至赵佶都怀疑李三坚不是人,赵佶背地里曾经暗暗让王府下人用狗血、猪粪试之,可李三坚根本不为所动,根本没有现出原形。。。
“陛下,可此人确实是李清之子,李序之孙,如此岂会是什么化外之人?还有就是。。。就是因为此。。。才。。。?”赵佶随后支支吾吾的问道。
“你是想问朕为何黜落此人?”赵煦看了一眼赵佶问道。
赵佶点了点头。
“朝中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赵煦随后叹道:“朕虽为天下之主,可有些事情朕也是做不了主的。”
赵佶闻言默然。
赵煦作为大宋皇帝,首先考虑的是朝政稳定,考虑江山稳固。
总不至于为了李三坚这种不明不白之人而影响了朝政的稳定吧?
赵煦有时候也很无奈的。
“皇兄您可千万要保重龙体啊。。。”赵佶随后含着眼泪对赵煦说道。
赵煦虽近日感觉身体好多了,可在外人看来,陛下龙体却是一日不如一日,就拿今日赵煦到端王府来说,整整一日,赵煦几乎就未吃过什么东西,仅仅喝了两碗粥。
“朕无碍。”赵煦不愿意谈及自己的身体,于是挥挥手打断赵佶的话道:“李三坚此人年纪还如此年轻,竟然有如此这般的见识,依朕看来,此人今后必将会成为我朝栋梁之才。”
“啊?陛下居然如此评价此人?不过臣还是不明白陛下的意思,该如何对待他?”赵佶问道。
“用他,当然要用他,但不是现在,是在日后。”赵煦沉吟道。
“日后?”赵佶诧异的问道。
“嗯,日后。”赵煦点头道:“日后他今后也许会成为你的柱国良臣。”
赵煦此言一出,不蒂似个晴天霹雳一般,将赵佶震惊得呆在原地,久久不语。御书屋
赵佶吃惊的并不是李三坚,并不是赵煦口中的李三坚如何了得,李三坚今后到底什么样子,这谁也不知道的,最起码赵佶是有些不信赵煦所言的。
赵佶震惊的是“你的”二字,成为赵佶的柱国良臣,岂不是说今后他将要登上大位?
赵煦此时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赵煦是在试探自己吗?赵佶惊恐的想到。
赵煦无子,只是众所周知之事,再加上赵煦体弱多病,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有很大可能就是直至赵煦傧天,皇位都没有继续人,国祚也无法延续,此时就必须从皇室宗亲之中挑选一人承继大统,以延续赵氏天下。
宋神宗赵顼共有十四子,此时存活的仅有六人,那么若赵煦真的驾鹤西去,那么就必须从剩下的五子之中挑选一人承继大统。
神宗诸子,包括赵佶在内,对此均是心知肚明的,早就是心照不宣的,他们现在害怕的只两件事,其一就是赵煦忽然生出儿子,其二就是自己是否能够继承皇位。。。
讨好后宫、笼络贤士等等,他们均是暗暗为那一刻在做准备,可又生怕被人看出,特别是被皇帝赵煦看出端倪。
赵煦此时忽出此言,顿时将赵佶吓得魂不附体的。
“大兄,此言谬矣。”赵佶腿都有些发软,战战兢兢的说道:“他。。。他岂能是臣的。。。大兄青春鼎盛,我皇嗣定能绵延,臣弟寄情于书画、山水,实无意。。。无意啊。”
赵佶差点跪了下去。
赵佶寄情书画、山水,痴迷于嬉乐之物,与赵佶喜欢做这些事情有关系的,但目前赵佶如此作为,最主要的还是欲向外表明,自己并无意觊觎大位,是胸无大志的。
赵佶此等心思,知道的人很少。
“哦?是吗?”赵煦微微一笑道。
青春鼎盛?赵佶的这句话,顿时使得赵煦感到雄心万丈,是啊,自己今年刚刚二十出头,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赵煦心中暗道,身体不好也是暂时的,待今后养好身子,谁又能说一直无法生子?
赵煦又不是一直没有儿子,曾经赵煦也生过儿子,只不过早早的夭折了而已。
“若此人不能为我所用,则杀之。”赵煦良久之后忽然开口说道,说罢丢下了呆若木鸡的赵佶,就离开了端王府。
。。。。。。。。
“吩咐下去,今后李三坚在王府之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任何人不得阻拦。”赵煦走后,赵佶吩咐道。
赵佶倒是想看看李三坚到底能混出个什么名堂出来。。。。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李三坚此时正在自己住处看着《孟子三章》,桌上点着油灯,符二娘坐在一旁含笑纺纱。
这一切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琼台儋州小渔村之时,使人感到温馨无比。
李三坚劝了符二娘许多次了,自己成了端王府幕客之后,已经可以养活一家人了,再加上山魁业已从军,已经有了些许俸禄了,因而此时已经不需要符二娘纺纱贴补家用了,可符二娘却执意如此,仍是只要有了空闲就纺纱织布,使得李三坚无可奈何。
不过李三坚心中稍感安慰的是,目前条件已经改善了许多,油灯燃烧之物已经由松明换成了正经的灯油了,有时候还能点上蜡烛,纺纱所用的材料也变成了优质材料,如此符二娘就没那么辛苦了。
“娘,我的娘哟,天色已晚,您早些歇息吧。”李三坚放下书本后,对符二娘说道。
“娘不累。”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起来,人稍微动一下就会浑身出汗,符二娘擦了擦鬓角的汗水后对李三坚说道:“三郎,娘有件事情与你商量一下。”
“娘,您有何事还需要与我商量?您老人家做主便是了。”李三坚笑道。
“老人家?娘老了吗?”符二娘抿嘴笑道。
“娘一点都不老,娘风华正茂,娘似二八大姑娘呢。”李三坚起身坐在符二娘身边笑道。
“你这孩子,尽胡说,有这么说娘亲的吗?”符二娘拍了李三坚一记笑道。
母子二人此时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海边小渔村相依为命的时分了。
“岭南举子李三坚为何在你府中?”快至府门之时,赵煦忽然转头看着赵佶问道。
“啊。。。这个。。。回陛下的话。”赵佶被问得有些没反应回来,结结巴巴的答道:“臣见其所绘之画出众,因而惜才将其留在了府中,作为王府幕客。。。”
天下的举子何止千万,落第的举子也是数不胜数的,赵煦居然知道李三坚的姓名,同时还在端王府中发现了李三坚,使得赵佶万般不解。
赵佶细想后顿时不寒而栗,赵煦肯定不是现在才知道李三坚在端王府,定是早就知道了,如此就能看出,赵煦对赵佶定是严密监视的,自己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赵煦的眼线,如此,赵佶就感觉到自己似乎是赤身裸体的处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一丝秘密可言,岂不使人感到恐惧?
赵煦看了赵佶一眼后笑道:“绘画出众?想不到此人文章见解不凡,画作居然也是如此?”
“陛下的意思是。。。?”赵佶闻言问道。
“他的那篇《置司,以海制陆论》想必你也看过吧?”赵煦反问道。
“回陛下的话,臣早已看过。”赵佶早在李三坚上京之前酒已看过李三坚的这篇文章,当时也是震惊不已,此时赵煦忽然提及此事,赵佶也就明白过来了,赵煦也定是读过李三坚的这篇文章。
“嗯”赵煦点点头接着问道:“看了之后,你有何看法?”
“看法?”赵佶想了想后答道:“臣弟起初认为文中所言是一派胡言,是荒谬之极,可后来细想,李翰韧的如此想法也并不完全是荒谬,也许。。。也许还有一丝施行的可能性。”
“十一哥言之有理。”赵煦赞同道:“这篇文章,朕看了不下五遍,不但看了他的这篇文章,其他省试之中的文章也看了,朕以为此人见解极为独特,极为标新立异,亦可认为是不凡的见解,朕还从未见过如此这般之人,在我朝就从未有人有此等见解,甚至。。。甚至文中一些用语,朕从来未见过,如此,此人倒是有些像是化外之人?朕深疑之。”
“化外之人?见识不凡?”还真是这么回事,赵佶心中暗道,李三坚修改蹴鞠规则等事,赵佶就早已暗暗心疑,如此想法从前从未有人想过、做过。
李三坚不过是岭南荒蛮之地一介书生,其母还是个黎人,且李三坚年龄不过十七岁,如此,他怎会知道那么多的事情?
蹴鞠?蹴鞠李三坚从前也许根本就未见过,如此他哪里还会修改规则?
另外就是李三坚所绘之画也是异常独特的,自古到今,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画卷,他小小年纪,怎会有那么多的本事?他李三坚到底师从何人?
甚至赵佶都怀疑李三坚不是人,赵佶背地里曾经暗暗让王府下人用狗血、猪粪试之,可李三坚根本不为所动,根本没有现出原形。。。
“陛下,可此人确实是李清之子,李序之孙,如此岂会是什么化外之人?还有就是。。。就是因为此。。。才。。。?”赵佶随后支支吾吾的问道。
“你是想问朕为何黜落此人?”赵煦看了一眼赵佶问道。
赵佶点了点头。
“朝中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赵煦随后叹道:“朕虽为天下之主,可有些事情朕也是做不了主的。”
赵佶闻言默然。
赵煦作为大宋皇帝,首先考虑的是朝政稳定,考虑江山稳固。
总不至于为了李三坚这种不明不白之人而影响了朝政的稳定吧?
赵煦有时候也很无奈的。
“皇兄您可千万要保重龙体啊。。。”赵佶随后含着眼泪对赵煦说道。
赵煦虽近日感觉身体好多了,可在外人看来,陛下龙体却是一日不如一日,就拿今日赵煦到端王府来说,整整一日,赵煦几乎就未吃过什么东西,仅仅喝了两碗粥。
“朕无碍。”赵煦不愿意谈及自己的身体,于是挥挥手打断赵佶的话道:“李三坚此人年纪还如此年轻,竟然有如此这般的见识,依朕看来,此人今后必将会成为我朝栋梁之才。”
“啊?陛下居然如此评价此人?不过臣还是不明白陛下的意思,该如何对待他?”赵佶问道。
“用他,当然要用他,但不是现在,是在日后。”赵煦沉吟道。
“日后?”赵佶诧异的问道。
“嗯,日后。”赵煦点头道:“日后他今后也许会成为你的柱国良臣。”
赵煦此言一出,不蒂似个晴天霹雳一般,将赵佶震惊得呆在原地,久久不语。御书屋
赵佶吃惊的并不是李三坚,并不是赵煦口中的李三坚如何了得,李三坚今后到底什么样子,这谁也不知道的,最起码赵佶是有些不信赵煦所言的。
赵佶震惊的是“你的”二字,成为赵佶的柱国良臣,岂不是说今后他将要登上大位?
赵煦此时说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赵煦是在试探自己吗?赵佶惊恐的想到。
赵煦无子,只是众所周知之事,再加上赵煦体弱多病,若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有很大可能就是直至赵煦傧天,皇位都没有继续人,国祚也无法延续,此时就必须从皇室宗亲之中挑选一人承继大统,以延续赵氏天下。
宋神宗赵顼共有十四子,此时存活的仅有六人,那么若赵煦真的驾鹤西去,那么就必须从剩下的五子之中挑选一人承继大统。
神宗诸子,包括赵佶在内,对此均是心知肚明的,早就是心照不宣的,他们现在害怕的只两件事,其一就是赵煦忽然生出儿子,其二就是自己是否能够继承皇位。。。
讨好后宫、笼络贤士等等,他们均是暗暗为那一刻在做准备,可又生怕被人看出,特别是被皇帝赵煦看出端倪。
赵煦此时忽出此言,顿时将赵佶吓得魂不附体的。
“大兄,此言谬矣。”赵佶腿都有些发软,战战兢兢的说道:“他。。。他岂能是臣的。。。大兄青春鼎盛,我皇嗣定能绵延,臣弟寄情于书画、山水,实无意。。。无意啊。”
赵佶差点跪了下去。
赵佶寄情书画、山水,痴迷于嬉乐之物,与赵佶喜欢做这些事情有关系的,但目前赵佶如此作为,最主要的还是欲向外表明,自己并无意觊觎大位,是胸无大志的。
赵佶此等心思,知道的人很少。
“哦?是吗?”赵煦微微一笑道。
青春鼎盛?赵佶的这句话,顿时使得赵煦感到雄心万丈,是啊,自己今年刚刚二十出头,今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赵煦心中暗道,身体不好也是暂时的,待今后养好身子,谁又能说一直无法生子?
赵煦又不是一直没有儿子,曾经赵煦也生过儿子,只不过早早的夭折了而已。
“若此人不能为我所用,则杀之。”赵煦良久之后忽然开口说道,说罢丢下了呆若木鸡的赵佶,就离开了端王府。
。。。。。。。。
“吩咐下去,今后李三坚在王府之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任何人不得阻拦。”赵煦走后,赵佶吩咐道。
赵佶倒是想看看李三坚到底能混出个什么名堂出来。。。。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李三坚此时正在自己住处看着《孟子三章》,桌上点着油灯,符二娘坐在一旁含笑纺纱。
这一切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琼台儋州小渔村之时,使人感到温馨无比。
李三坚劝了符二娘许多次了,自己成了端王府幕客之后,已经可以养活一家人了,再加上山魁业已从军,已经有了些许俸禄了,因而此时已经不需要符二娘纺纱贴补家用了,可符二娘却执意如此,仍是只要有了空闲就纺纱织布,使得李三坚无可奈何。
不过李三坚心中稍感安慰的是,目前条件已经改善了许多,油灯燃烧之物已经由松明换成了正经的灯油了,有时候还能点上蜡烛,纺纱所用的材料也变成了优质材料,如此符二娘就没那么辛苦了。
“娘,我的娘哟,天色已晚,您早些歇息吧。”李三坚放下书本后,对符二娘说道。
“娘不累。”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起来,人稍微动一下就会浑身出汗,符二娘擦了擦鬓角的汗水后对李三坚说道:“三郎,娘有件事情与你商量一下。”
“娘,您有何事还需要与我商量?您老人家做主便是了。”李三坚笑道。
“老人家?娘老了吗?”符二娘抿嘴笑道。
“娘一点都不老,娘风华正茂,娘似二八大姑娘呢。”李三坚起身坐在符二娘身边笑道。
“你这孩子,尽胡说,有这么说娘亲的吗?”符二娘拍了李三坚一记笑道。
母子二人此时仿佛又回到了从前海边小渔村相依为命的时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