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为何人?”宋皇宫一处偏殿,宋帝赵佶问向李三坚的随从道。
李三坚派来送贺礼的随从为一名俊俏的小书生,且一眼就能看出是女扮男装之人。
“在陛下、皇后娘娘面前,奴奴不敢谎言与对,奴奴为李知州的妾室徐氏。”徐婷婷实言告知赵佶道。
徐婷婷、蔡樱雪二女昼夜兼程赶到了宋京师开封府,此刻李三坚的奏章刚刚送到朝廷,且朝廷被许多事情耽搁了,因此徐婷婷有充足的时间周旋。
“徐氏?”赵佶闻言冷笑道:“为李氏金银行之女李氏吧?”
李三坚在纳李婉婷为妾之前只有一妻一妾,而其妻姓蔡,小妾姓王,对此赵佶又岂能不知道?此时忽然钻出来一个妾室徐氏,那么此女必然就是李三坚新纳妾室李婉婷了。
李三坚纳李婉婷为妾,曾经还被人弹劾过的。
“陛下明察秋毫,奴奴从前确实姓李,在嫁给官人之后,就改姓徐了。”徐婷婷低声说道。
徐婷婷虽然女扮男装,但却掩饰不住她的国色天香,此时赵佶不由得暗暗拿自己的嫔妃们与徐婷婷相比较,可却无一人比得上徐婷婷。
“掩耳盗铃!”赵佶闻言微微摇头道:“李翰韧目前在为何事?”
“启奏陛下,目前泉州海贼肆虐,官人他正在奉旨督造战船,训练新卒,以剿灭泉州海贼。”
“泉州海贼肆虐?真的达到了必须清剿之地步了吗?”赵佶闻言问道。
“正是!”徐婷婷答道:“商人不敢出海经商,渔夫不敢出海捕鱼,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此均为海贼袭扰所致。”
“嗯!”赵佶闻言点头道:“李翰韧他目前有何难处?需要朕做什么吗?”
“陛下如此待官人,奴家替官人多谢陛下了。”徐婷婷福了一副后说道:“官人说了,泉州之事非朝廷要事,朝廷之要在北面,在西北面,因此泉州不敢使朝廷伤筋动骨,官人只求陛下给他一点时间,给他信任即可,官人必能为陛下肃清东南海贼,靖海平寇,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他倒是明些事理!”赵佶闻言满意的点头道:“你回去后告诉他,此次朕就不追究他妄议朝政之罪了,若他能靖海平寇,朕必不吝封赏,若有闪失,前罪并罚,朕决不会轻饶他。”
“奴奴遵旨!”徐婷婷闻言慌忙跪下谢恩道。
。。。。。。。。。。。。。。。。。。。。。。
瑶华宫为一座皇家宫观,始建之时并未用于囚禁宫中获罪女子的,而是一个道观。
宋真宗皇帝大中祥符二年,获罪的贵妃杜氏被囚禁于此,自此瑶华宫就用来囚禁宫中获罪女子,或者被贬黜的宫中女子也居住在此地。
瑶华宫也可以说是一座冷宫。
冷宫之所以谓之冷宫,最突出的一个字,那就是冷,冷遇、冰凉、阴暗潮湿,居住在瑶华宫之人,没人理会,无人服侍,生活条件极差。
凄凄惨惨戚戚的过一辈子。
“奴家打扰孟圣人清修了,请孟圣人恕罪则个!”此日徐婷婷来到了瑶华宫,进入宫内,见到废后孟氏后,慌忙行礼道。
居住在瑶华宫之内,未得到允许,是不能够会见外人的,不过徐婷婷在梁师成的安排之下,还是轻松的进入了瑶华宫,见到了废后孟氏。
“这个世上哪里还有什么孟圣人?你以‘仙师’称呼即可。”废后孟氏闻言抬头看了徐婷婷一眼后说道。
废后孟氏此时头戴巾有两角、以法二仪的二仪巾,身穿上著褐,下著裙的蓝色道袍,脚下是一双黑色复底靴。
一身道袍穿着身上较为合身,凸显出了孟氏丰腴的身材,虽身材丰腴,但却不显肥胖,反都是珠圆玉润、丰神绰约。脸上略施薄粉,容貌较为清丽。
宋帝赵佶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摘元祐之人,孟氏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
废后孟氏再次以罪入道,其年龄不过二十余岁。
如此年轻,也许就要古佛青灯的过一辈子,使得徐婷婷见之不禁心生恻然之感。
徐婷婷闻言轻轻的点了点头。
“你是何人?为何前来瑶华宫?”孟氏随后问向徐婷婷道。
“奴家为李三坚之妾室,奉官人之命前来看望仙师。”徐婷婷沉吟片刻后答道。
“李。。。知州。。。。他现在怎样了?朝廷是否会治他的罪?”孟氏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连连问道。
孟氏关切之意溢于言表。
孟氏十六岁之时便选秀入宫,其祖父为眉州防御使,一个从五品的官员,其父也只是阁门袛侯,孟氏出身为宋小官吏之家。
正是由于孟氏出身于小官门户,不易持宠而娇,又端庄、娴熟、识大体,天资端靖、婉顺、且不娇惯,因此深受两宫太后,特别是听政的高太后喜爱,并在高太后的主持之下,嫁给了宋哲宗皇帝赵煦,并被立为皇后,册后仪式也是异常的隆重。
当时孟氏也可谓是风光一时。
可好景不长,孟氏非但没有得到赵煦的宠爱,还在高太后病故之后,因宫中“蛊毒”一案事发,被废去皇后之位,打入瑶华宫,第一次因罪入道,此时孟氏唯一的骨肉福庆公主也早早的夭折了。
年纪轻轻的孟氏自嫁给赵煦之后,大多数时候就是独守空房,唯一的骨肉也离开了自己,身世可谓是异常凄惨。
孟氏做了什么?孟氏什么都未做,孟氏自为宋皇后之后,便打理后宫,修身养德,吃穿节俭,善待诸人,且性情端庄,深为宫中众内侍、宫女所爱戴。
赵煦驾崩,赵佶继位,太后向氏听政,于是向氏又将自己所喜爱的孟氏复立为皇后,以冠服去道衣,孟氏又回到了宫中,号“元祐皇后”。
同时就算因为“元祐”二字,不出数年,在太后向氏死后,蔡京及其党羽就弹劾孟氏,于是又废去了孟氏皇后之位,孟氏也因此再一次的因罪入道,被迁瑶华宫居住。
一名身世凄凉的弱女子,何至于被如此的摆布?何至于成为朝廷“党争”的牺牲品?
最悔嫁入帝王家,孟氏青春年少之时,也有少女梦一般的幻想,就是嫁于一名如意郎君,然后琴瑟和谐、相夫教子的过一辈子,可就是因为嫁给了皇帝,因此就落了个凄凉无比的下场。
满朝的文武百官,在孟氏被废后之时,只两人为孟氏说话,只两人为孟氏鸣冤。
一个就是在孟氏第一次被废后之时,侍御史董敦逸,冒着贬黜丢官的风险,毅然上书恳切陈言,据实为孟氏申述其冤。哲宗震怒,加上蔡卞、蔡京等从旁谤言,欲将董敦逸治以重罪,幸得曾布等为之申辩,得以从轻发落,被贬为知兴国军。
另一个就是李三坚了,在孟氏第二次被废后之时,愤而上书朝廷,为孟氏鸣冤。
而李三坚与孟氏只一面之缘,却激于义愤,为孟氏说话,为孟氏鸣冤,如此岂能不使孟氏对李三坚是感激不已?
虽然李三坚动机有些不纯。。。
孟氏在感激李三坚的同时,也有些埋怨李三坚,埋怨李三坚为何如此的不懂事?于自己前途不顾,为一名因罪入道的女子鸣冤。。。。。。
要知道董敦逸为孟氏鸣冤之时,已年过六十了,离致仕不远了,而李三坚此时才二十余岁,前程可谓是一片光明的。
“奴奴已得陛下亲口允诺,不再追究此事,仙师请放心便是。”徐婷婷闻言答道:“官人托奴家带一句话送给仙师。”
“他。。。是什么话?”孟氏感觉自己有些失态,于是慌忙定了定神后,问道。
“云雾缭绕,但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徐婷婷答道。
真是个到处留情之人啊,徐婷婷见状心中不由得暗道,若是普通人也还罢了,大不了再多一门妾室,可孟氏为何人?你也敢留情?不怕掉脑袋吗?
“云雾缭绕,但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孟氏闻言喃喃复述道。
此时此刻,还有其他的话比此言更能够使孟氏得到安慰吗?
李三坚此言就如一注清泉注入了孟氏心中,使得孟氏对李三坚是愈发的感激,使得孟氏感激得差点流下眼泪。
“劳烦你也给李知州带一句话!”良久之后,孟氏缓缓的对徐婷婷说道:“敕书楼,五库三、十二。”
敕书楼,五库三、十二?徐婷婷闻言是异常的纳闷。
徐婷婷原为以为孟氏将要托自己带给李三坚一些感激的话,甚至是情话都有可能。。。可这句话到底是何意思?徐婷婷是百思不得其解。
“奴家一定带到,请仙师放心。”徐婷婷点头道。
“还有一件事,你回去后告诉李知州。”孟氏随后看了一眼徐婷婷后说道:“公主要嫁人了。”
公主?许国公主?要嫁人了?嫁给何人?目前不是太后向氏的丧期吗?为何皇室还要行婚嫁之事?徐婷婷闻言心中暗道。
李三坚派来送贺礼的随从为一名俊俏的小书生,且一眼就能看出是女扮男装之人。
“在陛下、皇后娘娘面前,奴奴不敢谎言与对,奴奴为李知州的妾室徐氏。”徐婷婷实言告知赵佶道。
徐婷婷、蔡樱雪二女昼夜兼程赶到了宋京师开封府,此刻李三坚的奏章刚刚送到朝廷,且朝廷被许多事情耽搁了,因此徐婷婷有充足的时间周旋。
“徐氏?”赵佶闻言冷笑道:“为李氏金银行之女李氏吧?”
李三坚在纳李婉婷为妾之前只有一妻一妾,而其妻姓蔡,小妾姓王,对此赵佶又岂能不知道?此时忽然钻出来一个妾室徐氏,那么此女必然就是李三坚新纳妾室李婉婷了。
李三坚纳李婉婷为妾,曾经还被人弹劾过的。
“陛下明察秋毫,奴奴从前确实姓李,在嫁给官人之后,就改姓徐了。”徐婷婷低声说道。
徐婷婷虽然女扮男装,但却掩饰不住她的国色天香,此时赵佶不由得暗暗拿自己的嫔妃们与徐婷婷相比较,可却无一人比得上徐婷婷。
“掩耳盗铃!”赵佶闻言微微摇头道:“李翰韧目前在为何事?”
“启奏陛下,目前泉州海贼肆虐,官人他正在奉旨督造战船,训练新卒,以剿灭泉州海贼。”
“泉州海贼肆虐?真的达到了必须清剿之地步了吗?”赵佶闻言问道。
“正是!”徐婷婷答道:“商人不敢出海经商,渔夫不敢出海捕鱼,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此均为海贼袭扰所致。”
“嗯!”赵佶闻言点头道:“李翰韧他目前有何难处?需要朕做什么吗?”
“陛下如此待官人,奴家替官人多谢陛下了。”徐婷婷福了一副后说道:“官人说了,泉州之事非朝廷要事,朝廷之要在北面,在西北面,因此泉州不敢使朝廷伤筋动骨,官人只求陛下给他一点时间,给他信任即可,官人必能为陛下肃清东南海贼,靖海平寇,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他倒是明些事理!”赵佶闻言满意的点头道:“你回去后告诉他,此次朕就不追究他妄议朝政之罪了,若他能靖海平寇,朕必不吝封赏,若有闪失,前罪并罚,朕决不会轻饶他。”
“奴奴遵旨!”徐婷婷闻言慌忙跪下谢恩道。
。。。。。。。。。。。。。。。。。。。。。。
瑶华宫为一座皇家宫观,始建之时并未用于囚禁宫中获罪女子的,而是一个道观。
宋真宗皇帝大中祥符二年,获罪的贵妃杜氏被囚禁于此,自此瑶华宫就用来囚禁宫中获罪女子,或者被贬黜的宫中女子也居住在此地。
瑶华宫也可以说是一座冷宫。
冷宫之所以谓之冷宫,最突出的一个字,那就是冷,冷遇、冰凉、阴暗潮湿,居住在瑶华宫之人,没人理会,无人服侍,生活条件极差。
凄凄惨惨戚戚的过一辈子。
“奴家打扰孟圣人清修了,请孟圣人恕罪则个!”此日徐婷婷来到了瑶华宫,进入宫内,见到废后孟氏后,慌忙行礼道。
居住在瑶华宫之内,未得到允许,是不能够会见外人的,不过徐婷婷在梁师成的安排之下,还是轻松的进入了瑶华宫,见到了废后孟氏。
“这个世上哪里还有什么孟圣人?你以‘仙师’称呼即可。”废后孟氏闻言抬头看了徐婷婷一眼后说道。
废后孟氏此时头戴巾有两角、以法二仪的二仪巾,身穿上著褐,下著裙的蓝色道袍,脚下是一双黑色复底靴。
一身道袍穿着身上较为合身,凸显出了孟氏丰腴的身材,虽身材丰腴,但却不显肥胖,反都是珠圆玉润、丰神绰约。脸上略施薄粉,容貌较为清丽。
宋帝赵佶重新任用新党蔡京等人,贬摘元祐之人,孟氏再受牵连,二度被废,重回瑶华宫,加赐“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之号。
废后孟氏再次以罪入道,其年龄不过二十余岁。
如此年轻,也许就要古佛青灯的过一辈子,使得徐婷婷见之不禁心生恻然之感。
徐婷婷闻言轻轻的点了点头。
“你是何人?为何前来瑶华宫?”孟氏随后问向徐婷婷道。
“奴家为李三坚之妾室,奉官人之命前来看望仙师。”徐婷婷沉吟片刻后答道。
“李。。。知州。。。。他现在怎样了?朝廷是否会治他的罪?”孟氏闻言顿时吃了一惊,连连问道。
孟氏关切之意溢于言表。
孟氏十六岁之时便选秀入宫,其祖父为眉州防御使,一个从五品的官员,其父也只是阁门袛侯,孟氏出身为宋小官吏之家。
正是由于孟氏出身于小官门户,不易持宠而娇,又端庄、娴熟、识大体,天资端靖、婉顺、且不娇惯,因此深受两宫太后,特别是听政的高太后喜爱,并在高太后的主持之下,嫁给了宋哲宗皇帝赵煦,并被立为皇后,册后仪式也是异常的隆重。
当时孟氏也可谓是风光一时。
可好景不长,孟氏非但没有得到赵煦的宠爱,还在高太后病故之后,因宫中“蛊毒”一案事发,被废去皇后之位,打入瑶华宫,第一次因罪入道,此时孟氏唯一的骨肉福庆公主也早早的夭折了。
年纪轻轻的孟氏自嫁给赵煦之后,大多数时候就是独守空房,唯一的骨肉也离开了自己,身世可谓是异常凄惨。
孟氏做了什么?孟氏什么都未做,孟氏自为宋皇后之后,便打理后宫,修身养德,吃穿节俭,善待诸人,且性情端庄,深为宫中众内侍、宫女所爱戴。
赵煦驾崩,赵佶继位,太后向氏听政,于是向氏又将自己所喜爱的孟氏复立为皇后,以冠服去道衣,孟氏又回到了宫中,号“元祐皇后”。
同时就算因为“元祐”二字,不出数年,在太后向氏死后,蔡京及其党羽就弹劾孟氏,于是又废去了孟氏皇后之位,孟氏也因此再一次的因罪入道,被迁瑶华宫居住。
一名身世凄凉的弱女子,何至于被如此的摆布?何至于成为朝廷“党争”的牺牲品?
最悔嫁入帝王家,孟氏青春年少之时,也有少女梦一般的幻想,就是嫁于一名如意郎君,然后琴瑟和谐、相夫教子的过一辈子,可就是因为嫁给了皇帝,因此就落了个凄凉无比的下场。
满朝的文武百官,在孟氏被废后之时,只两人为孟氏说话,只两人为孟氏鸣冤。
一个就是在孟氏第一次被废后之时,侍御史董敦逸,冒着贬黜丢官的风险,毅然上书恳切陈言,据实为孟氏申述其冤。哲宗震怒,加上蔡卞、蔡京等从旁谤言,欲将董敦逸治以重罪,幸得曾布等为之申辩,得以从轻发落,被贬为知兴国军。
另一个就是李三坚了,在孟氏第二次被废后之时,愤而上书朝廷,为孟氏鸣冤。
而李三坚与孟氏只一面之缘,却激于义愤,为孟氏说话,为孟氏鸣冤,如此岂能不使孟氏对李三坚是感激不已?
虽然李三坚动机有些不纯。。。
孟氏在感激李三坚的同时,也有些埋怨李三坚,埋怨李三坚为何如此的不懂事?于自己前途不顾,为一名因罪入道的女子鸣冤。。。。。。
要知道董敦逸为孟氏鸣冤之时,已年过六十了,离致仕不远了,而李三坚此时才二十余岁,前程可谓是一片光明的。
“奴奴已得陛下亲口允诺,不再追究此事,仙师请放心便是。”徐婷婷闻言答道:“官人托奴家带一句话送给仙师。”
“他。。。是什么话?”孟氏感觉自己有些失态,于是慌忙定了定神后,问道。
“云雾缭绕,但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徐婷婷答道。
真是个到处留情之人啊,徐婷婷见状心中不由得暗道,若是普通人也还罢了,大不了再多一门妾室,可孟氏为何人?你也敢留情?不怕掉脑袋吗?
“云雾缭绕,但终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孟氏闻言喃喃复述道。
此时此刻,还有其他的话比此言更能够使孟氏得到安慰吗?
李三坚此言就如一注清泉注入了孟氏心中,使得孟氏对李三坚是愈发的感激,使得孟氏感激得差点流下眼泪。
“劳烦你也给李知州带一句话!”良久之后,孟氏缓缓的对徐婷婷说道:“敕书楼,五库三、十二。”
敕书楼,五库三、十二?徐婷婷闻言是异常的纳闷。
徐婷婷原为以为孟氏将要托自己带给李三坚一些感激的话,甚至是情话都有可能。。。可这句话到底是何意思?徐婷婷是百思不得其解。
“奴家一定带到,请仙师放心。”徐婷婷点头道。
“还有一件事,你回去后告诉李知州。”孟氏随后看了一眼徐婷婷后说道:“公主要嫁人了。”
公主?许国公主?要嫁人了?嫁给何人?目前不是太后向氏的丧期吗?为何皇室还要行婚嫁之事?徐婷婷闻言心中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