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凛冽寒风好似金人的醉汉,游荡在金京城会宁府的每间房屋之前,时而狂怒咆哮,时而疲惫地喘着粗气。
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雨雪呼呼的吹着,吹在人脸上,便是一阵钻心般的疼痛。
“嘎吱,嘎吱。”
漫天的雨雪当中,一人踏雪而来,走到了金皇宫东侧角落的一间小屋之前。
夜深人静之时,脚步声显得特别明显。
“何人?站住了。”两名正在屋内烤火的金军士卒听见动静后,挎着腰刀走出屋子,看着来人问道。
“在下姓曹名勋,前来看看我家主上,请两位军爷行个方便。”曹勋自怀中取出一串珍藏已久的铜钱,这也是曹勋最后的一笔财富,递给了金军看守后说道。
“主上?”一名拿着铜钱在手中掂了掂后,向着一间屋子努努嘴后说道:“进去吧。”
“多谢!”曹勋谢了一声后,就走到屋前,推门而入。
房门打开,凛冽的寒风便顺着门口“呼呼”的灌进了屋内,吹得屋内之人是缩成了一团,同时惊惧的看着门口,见是曹勋进来,方才稍稍放心。
曹勋连忙掩上房门,可寒风仍是不停的自门缝、窗缝灌进屋中,使得屋内异常寒冷。
“道君、官家...”曹勋向着呆坐在屋内的赵佶、赵桓拜了下去,声音哽咽,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曾经尊贵无比的大宋太上皇、皇帝此时成为了阶下囚,是异常的凄惨,曹勋不禁悲从中来。
金人君臣上下将宋太上皇赵佶、宋帝赵桓一番羞辱之后,便将他们暂时扔在了此间小屋,并命人看守。不过因此地为金京城,周围皆为金军,因而看守并不是很严密。
小屋窗户是用纸糊的,此时被风吹出了数个大洞,冷风吹了进来,将桌上的一盏油灯吹的忽明忽暗的。
“国破家亡,哪里还有道君、官家?”赵佶凄然一笑后说道:“承信郎免礼,快快起来吧。”
赵佶、赵桓被金人押解北去,千里迢迢的,一路之上跋涉之苦,自是无以言表,可羞辱也是伴随着赵佶、赵桓一路,自己女人被辱,自己女儿被辱,儿子或死或伤或病,到了金京城之后,行“牵羊礼”,跪拜金太祖皇帝完颜阿骨打神像,跪拜金皇帝完颜吴乞买等等,被金人是百般羞辱,最为关键的却是如此屈辱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赵佶、赵桓此时的心情是无比的悔恨,悔恨当初无论如何也要与金人决一死战,就算是战死,也比现在受到如此无穷无尽的羞辱强上百倍、千倍、万倍。
而最为关键的就是,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尽毁在赵佶、赵桓手中,这是最令赵佶、赵桓痛悔的。
“道君、官家还未吃饭吧?”曹勋擦了把眼泪,站起身来,自怀中摸出两包香喷喷的茴香豆后对赵佶、赵桓说道。
“桓儿,你饿了吧?你先吃吧。”赵佶此刻正想着心事,正在悔恨当中,实在没有心情吃东西,于是温言对赵桓说道。
“爹爹,你也要吃点啊。”赵桓也同样如此,心中是无比的悔恨,哽咽的说道。
赵佶微闭双眼,摇了摇头。
“道君、官家,快吃吧,不然就凉了。”曹勋忽然使了个眼神,指着抱着茴香豆的两张纸说道。
“承信郎?”赵桓见状诧异的问道。
“快吃吧。”曹勋上前,将茴香豆倒在了桌上,将纸张铺在了赵佶、赵桓面前。
赵佶、赵桓见状,心中顿时明白了曹勋此举定有蹊跷,于是两人均是凑到了油灯之前,细细的看着这两张纸。
“建...武...元年?谌儿他...他称...帝了?讨...虏檄文?谌儿他...他...他如何回去了?”片刻后,赵桓双手颤抖,拿着纸结结巴巴的问道。
赵佶也是激动得脸色通红,“呼”的一声自炕上站起身来,在屋中来回走动,心情激荡不已,直感觉寒冷一下子就离身而远去。
包着茴香豆的这两张纸,为大宋新立朝廷的邸报,不知是何人带到了金京城会宁府,正好被曹勋撞见,于是就被曹勋想方设法的弄了过来。
像曹勋这种小人物,金人看守不是很严,偶尔是可以在街上走动的。
曹勋为宋宣和年间,“特奏名”而赴进士廷试,赐甲科,得官承信郎。
“嘘,小声点。”曹勋回头看了看门口后低声说道:“道君、官家,微臣已打听清楚了,江南李三坚李相公率军勤王,金人北返,李相公率部追击,一直追到了黄河边上,于济州攻破金军大营,救下了太子殿下。李相公等人随后就拥立太子殿下于应天府登基继位,并诏令天下,抗击虏寇。”
“李...李翰韧?”赵佶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于是又拿着两张破旧的邸报,凑到油灯之前,又是细细的看了一遍后,顿时大喜,低声连连说道:“翰韧他果不负我也,果不负我也,翰韧他为我兄弟,真的是我兄弟,你们信吗?”
赵佶此时的模样,是生怕别人不知李三坚是他的兄弟,生怕别人不信李三坚是他的兄弟。
“谌儿...谌儿他...还活着?还做了皇帝?”赵桓似乎是未听见赵佶的话般的,已经激动得身体不停的颤抖,摇摇欲坠的。
当时在外的皇室嫡亲血脉只康王赵构一人,余皆尽被掳往金地,而赵佶、赵桓在北去的路上,也是暗暗祈盼,祈盼赵构能够继承皇位,延续赵氏的皇嗣,延续老赵家的江山社稷,可此时居然是李三坚率军救下了太子赵谌,并拥立赵谌登基继位,并且还诏令天下,抗击虏寇。
其实赵佶倒是没太在意,无论是赵构还是赵谌继承皇位,都能延续赵氏皇嗣的,可赵桓却是欢喜、激动异常。
赵谌为赵桓的亲骨肉,还是皇长子,当时赵桓只盼赵谌能够活命就感谢上苍了,可此时赵谌不但活着,还登基为帝,赵桓又怎不欢喜异常,激动异常?
“赵谌他目前怎样?李翰韧又怎样了?可有消息?”赵佶随后问道。
“道君,具体情
形,微臣也不太清楚。”曹勋闻言答道:“太子殿下...不对,陛下他目前在李相公的保护之下,应该是无恙的。至于李相公,微臣听说他已被陛下敕封为我大宋宰相了。”
“哎,早该如此了。”赵佶闻言凄苦的叹道:“早听翰韧之言,我又何至于此?早使翰韧为相,我宗社又何至于此啊?”
李三坚可是不止一次的或明言,或隐晦的劝谏赵佶,可不知怎么回事,赵佶均是当做了耳旁风,根本没用听进去,是我行我素,置之不理的,此刻赵佶回忆起当年李三坚之言,心中不由得又是一阵大悔。
其实赵佶早就有使李三坚为相的想法了,可就是因为周围之人不断的谗言,使得赵佶迟迟的没有决定,现在看来,那些人均为谗言媚上之小人,如蔡京、梁师成、王黼之流。
赵佶、赵桓此刻再后悔,又有何用?可谓是悔之晚矣,不过好在李三坚不计前嫌,忠心为国,不但救下了赵谌,还拥立赵谌为帝,延续赵氏皇脉。
赵佶忽感颇有些对不住李三坚。
“谌儿他...不知中原之民推戴谌儿否?”赵桓清醒过来之后,忽然疑心大盛,看着曹勋问道。
李三坚能救太子赵谌,为何不救赵佶父子?太子赵谌还不满十岁,还是个小儿,如此岂不就是君弱臣强吗?
赵桓此时不由得替赵谌,替老赵家的江山社稷担忧不已。
“官家,微臣实在不知。”曹勋沉吟片刻后答道。
“桓儿,可以了,不必苛求太多。”但凡帝王对于自己的江山社稷总是无比在意,总是无比敏感的,赵佶见到赵桓的神情,又如何不知他的想法?于是开口劝道:“李翰韧此人忠心耿耿的,绝非...绝非那种人的。”
“爹爹说的是。”赵桓闻言无奈点头道。
此时此刻,就算李三坚挟天子而令诸侯,甚至李三坚篡位,夺取老赵家的江山社稷,赵佶、赵桓又能怎样?根本是毫无办法,只能望洋兴叹,因而此时不如选择相信李三坚的忠心。
赵佶随后爬上炕,自炕上柜中取出一个玉盒。
玉盒被赵佶抱在怀里,赵佶使劲擦拭几下后,方才打开玉盒。
玉盒之中为赵佶的御宝、笔墨纸砚、锦帛、御印等等。
玉盒在赵佶等人北去的途中,数次被金人抢夺,赵佶拼死相拒,同时在完颜宗望的“照顾”之下,玉盒才得以保全,这也是赵佶身边仅存的一些宝物了。
赵佶随后取出笔墨纸砚、锦帛,研好墨之后,在锦帛之上写下了三道御诏。
“曹卿家,盼你能够南返,将此物交给谌儿与翰韧。”赵佶随后将写着三道御诏的锦帛递给曹勋后,叮嘱道。
赵佶的这三道御诏也算是他幡然醒悟了。
“臣就是死,也决不辱使命。”曹勋含泪接过锦帛,郑重的放入怀中后泣道。
对于赵佶、赵恒等人,金人当然是看守得异常严密,可曹勋如此小人物说不定能够逃离金京城会宁府,从而南返。
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雨雪呼呼的吹着,吹在人脸上,便是一阵钻心般的疼痛。
“嘎吱,嘎吱。”
漫天的雨雪当中,一人踏雪而来,走到了金皇宫东侧角落的一间小屋之前。
夜深人静之时,脚步声显得特别明显。
“何人?站住了。”两名正在屋内烤火的金军士卒听见动静后,挎着腰刀走出屋子,看着来人问道。
“在下姓曹名勋,前来看看我家主上,请两位军爷行个方便。”曹勋自怀中取出一串珍藏已久的铜钱,这也是曹勋最后的一笔财富,递给了金军看守后说道。
“主上?”一名拿着铜钱在手中掂了掂后,向着一间屋子努努嘴后说道:“进去吧。”
“多谢!”曹勋谢了一声后,就走到屋前,推门而入。
房门打开,凛冽的寒风便顺着门口“呼呼”的灌进了屋内,吹得屋内之人是缩成了一团,同时惊惧的看着门口,见是曹勋进来,方才稍稍放心。
曹勋连忙掩上房门,可寒风仍是不停的自门缝、窗缝灌进屋中,使得屋内异常寒冷。
“道君、官家...”曹勋向着呆坐在屋内的赵佶、赵桓拜了下去,声音哽咽,眼泪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曾经尊贵无比的大宋太上皇、皇帝此时成为了阶下囚,是异常的凄惨,曹勋不禁悲从中来。
金人君臣上下将宋太上皇赵佶、宋帝赵桓一番羞辱之后,便将他们暂时扔在了此间小屋,并命人看守。不过因此地为金京城,周围皆为金军,因而看守并不是很严密。
小屋窗户是用纸糊的,此时被风吹出了数个大洞,冷风吹了进来,将桌上的一盏油灯吹的忽明忽暗的。
“国破家亡,哪里还有道君、官家?”赵佶凄然一笑后说道:“承信郎免礼,快快起来吧。”
赵佶、赵桓被金人押解北去,千里迢迢的,一路之上跋涉之苦,自是无以言表,可羞辱也是伴随着赵佶、赵桓一路,自己女人被辱,自己女儿被辱,儿子或死或伤或病,到了金京城之后,行“牵羊礼”,跪拜金太祖皇帝完颜阿骨打神像,跪拜金皇帝完颜吴乞买等等,被金人是百般羞辱,最为关键的却是如此屈辱的日子何时是个头?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赵佶、赵桓此时的心情是无比的悔恨,悔恨当初无论如何也要与金人决一死战,就算是战死,也比现在受到如此无穷无尽的羞辱强上百倍、千倍、万倍。
而最为关键的就是,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尽毁在赵佶、赵桓手中,这是最令赵佶、赵桓痛悔的。
“道君、官家还未吃饭吧?”曹勋擦了把眼泪,站起身来,自怀中摸出两包香喷喷的茴香豆后对赵佶、赵桓说道。
“桓儿,你饿了吧?你先吃吧。”赵佶此刻正想着心事,正在悔恨当中,实在没有心情吃东西,于是温言对赵桓说道。
“爹爹,你也要吃点啊。”赵桓也同样如此,心中是无比的悔恨,哽咽的说道。
赵佶微闭双眼,摇了摇头。
“道君、官家,快吃吧,不然就凉了。”曹勋忽然使了个眼神,指着抱着茴香豆的两张纸说道。
“承信郎?”赵桓见状诧异的问道。
“快吃吧。”曹勋上前,将茴香豆倒在了桌上,将纸张铺在了赵佶、赵桓面前。
赵佶、赵桓见状,心中顿时明白了曹勋此举定有蹊跷,于是两人均是凑到了油灯之前,细细的看着这两张纸。
“建...武...元年?谌儿他...他称...帝了?讨...虏檄文?谌儿他...他...他如何回去了?”片刻后,赵桓双手颤抖,拿着纸结结巴巴的问道。
赵佶也是激动得脸色通红,“呼”的一声自炕上站起身来,在屋中来回走动,心情激荡不已,直感觉寒冷一下子就离身而远去。
包着茴香豆的这两张纸,为大宋新立朝廷的邸报,不知是何人带到了金京城会宁府,正好被曹勋撞见,于是就被曹勋想方设法的弄了过来。
像曹勋这种小人物,金人看守不是很严,偶尔是可以在街上走动的。
曹勋为宋宣和年间,“特奏名”而赴进士廷试,赐甲科,得官承信郎。
“嘘,小声点。”曹勋回头看了看门口后低声说道:“道君、官家,微臣已打听清楚了,江南李三坚李相公率军勤王,金人北返,李相公率部追击,一直追到了黄河边上,于济州攻破金军大营,救下了太子殿下。李相公等人随后就拥立太子殿下于应天府登基继位,并诏令天下,抗击虏寇。”
“李...李翰韧?”赵佶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于是又拿着两张破旧的邸报,凑到油灯之前,又是细细的看了一遍后,顿时大喜,低声连连说道:“翰韧他果不负我也,果不负我也,翰韧他为我兄弟,真的是我兄弟,你们信吗?”
赵佶此时的模样,是生怕别人不知李三坚是他的兄弟,生怕别人不信李三坚是他的兄弟。
“谌儿...谌儿他...还活着?还做了皇帝?”赵桓似乎是未听见赵佶的话般的,已经激动得身体不停的颤抖,摇摇欲坠的。
当时在外的皇室嫡亲血脉只康王赵构一人,余皆尽被掳往金地,而赵佶、赵桓在北去的路上,也是暗暗祈盼,祈盼赵构能够继承皇位,延续赵氏的皇嗣,延续老赵家的江山社稷,可此时居然是李三坚率军救下了太子赵谌,并拥立赵谌登基继位,并且还诏令天下,抗击虏寇。
其实赵佶倒是没太在意,无论是赵构还是赵谌继承皇位,都能延续赵氏皇嗣的,可赵桓却是欢喜、激动异常。
赵谌为赵桓的亲骨肉,还是皇长子,当时赵桓只盼赵谌能够活命就感谢上苍了,可此时赵谌不但活着,还登基为帝,赵桓又怎不欢喜异常,激动异常?
“赵谌他目前怎样?李翰韧又怎样了?可有消息?”赵佶随后问道。
“道君,具体情
形,微臣也不太清楚。”曹勋闻言答道:“太子殿下...不对,陛下他目前在李相公的保护之下,应该是无恙的。至于李相公,微臣听说他已被陛下敕封为我大宋宰相了。”
“哎,早该如此了。”赵佶闻言凄苦的叹道:“早听翰韧之言,我又何至于此?早使翰韧为相,我宗社又何至于此啊?”
李三坚可是不止一次的或明言,或隐晦的劝谏赵佶,可不知怎么回事,赵佶均是当做了耳旁风,根本没用听进去,是我行我素,置之不理的,此刻赵佶回忆起当年李三坚之言,心中不由得又是一阵大悔。
其实赵佶早就有使李三坚为相的想法了,可就是因为周围之人不断的谗言,使得赵佶迟迟的没有决定,现在看来,那些人均为谗言媚上之小人,如蔡京、梁师成、王黼之流。
赵佶、赵桓此刻再后悔,又有何用?可谓是悔之晚矣,不过好在李三坚不计前嫌,忠心为国,不但救下了赵谌,还拥立赵谌为帝,延续赵氏皇脉。
赵佶忽感颇有些对不住李三坚。
“谌儿他...不知中原之民推戴谌儿否?”赵桓清醒过来之后,忽然疑心大盛,看着曹勋问道。
李三坚能救太子赵谌,为何不救赵佶父子?太子赵谌还不满十岁,还是个小儿,如此岂不就是君弱臣强吗?
赵桓此时不由得替赵谌,替老赵家的江山社稷担忧不已。
“官家,微臣实在不知。”曹勋沉吟片刻后答道。
“桓儿,可以了,不必苛求太多。”但凡帝王对于自己的江山社稷总是无比在意,总是无比敏感的,赵佶见到赵桓的神情,又如何不知他的想法?于是开口劝道:“李翰韧此人忠心耿耿的,绝非...绝非那种人的。”
“爹爹说的是。”赵桓闻言无奈点头道。
此时此刻,就算李三坚挟天子而令诸侯,甚至李三坚篡位,夺取老赵家的江山社稷,赵佶、赵桓又能怎样?根本是毫无办法,只能望洋兴叹,因而此时不如选择相信李三坚的忠心。
赵佶随后爬上炕,自炕上柜中取出一个玉盒。
玉盒被赵佶抱在怀里,赵佶使劲擦拭几下后,方才打开玉盒。
玉盒之中为赵佶的御宝、笔墨纸砚、锦帛、御印等等。
玉盒在赵佶等人北去的途中,数次被金人抢夺,赵佶拼死相拒,同时在完颜宗望的“照顾”之下,玉盒才得以保全,这也是赵佶身边仅存的一些宝物了。
赵佶随后取出笔墨纸砚、锦帛,研好墨之后,在锦帛之上写下了三道御诏。
“曹卿家,盼你能够南返,将此物交给谌儿与翰韧。”赵佶随后将写着三道御诏的锦帛递给曹勋后,叮嘱道。
赵佶的这三道御诏也算是他幡然醒悟了。
“臣就是死,也决不辱使命。”曹勋含泪接过锦帛,郑重的放入怀中后泣道。
对于赵佶、赵恒等人,金人当然是看守得异常严密,可曹勋如此小人物说不定能够逃离金京城会宁府,从而南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