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中摆着一张巨大的五谷盘。
当年马援伐魏嚣,仿始皇陵中微缩河山模型,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此后兵家争相效仿。
只是五谷难聚成形,经后人逐渐改良,以黄土红土成盘,雕塑效果极佳,但仍尊重马伏波的创造,延称五谷盘。
洛阳四关,是兵家要地,议事厅中均常备五谷盘标注周边地理,以便守关将帅合议讲解之用。
元澄此时指着虎牢以东梁国地区,向魏王报告,
“梁国的情况果然如我们预计,高飏接到密信后非常开心。
他设宴款待陆希道,然后便点齐兵马择日开拔飞狐峪截击长孙道。
由北平入冀,只要守住飞狐峪天险,除非敌军真能如飞狐一般滑翔百丈,否则片甲莫想入四州。
高飏将军久经战阵,长孙道虽然养精蓄锐许久,却没什么机会帮他磨练士卒。
臣以为,他若在飞狐峪见到高飏将军,必然不敢贸然开战。
这样,东边两路军的威胁便已经解了。”
“很好!
李彪,马上为朕拟两道诏书。
一道褫夺北平王王爵,降格为北平公。
一道奉天伐逆。
立刻遣快马送去高将军营中,麻烦他将第一道诏书转交长孙道。
若他乖乖奉诏滚回封地那便罢了,讨逆诏书就地销毁。
若是他敢抗旨,便麻烦高将军持诏讨贼。”
“诺!”
李彪应了,便伏案开始拟写诏书。
元宏转头又向元颐问道,
“吐京胡大约有多少兵马?”
“回陛下,吐京胡本是关外游牧,其王辛支。
部落族人无论男女老幼,上马皆兵。
辛支王打起天尊旗号,聚拢了周围一些部族,号有三万众,
青壮男丁大约应在万人上下。”
“嗯,那朔州元彬手中还有多少兵马?”
“元彬直属部队,大概也只有八千上下。
虽然双方总兵力差距较大。
但胡人乃是散骑游勇,元彬部队却是兵精粮足,
未必不可一战。”
元宏微颔了颔首,叹了口气,
“虽然没有必胜的把握,但天下兵马十之六七已经脱离控制,朕也没有更好的棋子可用了。
这样,速调奚康生支援元彬。
奚将军一人便可当万人敌。
有他襄助,料来元彬取胜的希望应会大些。”
元颐应诺。
魏王又问李冲道,
“少傅可曾去见过渡情劫大士?”
李冲本是冯太后风月徒男优之首,
如此被直接问起,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他面色微赧,依礼对答,
“回陛下,却曾去见过。
大士已经打定主意,不再牵绊世俗之事了。”
“可是眼下的事情,由不得她老人家不动怜悯心。”
“是,臣明白。
给源思礼的密函,已经自大士处讨到了。
相信有了这封密函,源氏应该会暂时处于观望状态。
穆泰若无所得,他定是不会有什么动作的。”
“他没有动作,朕不能没有啊。
现在这时局,可出不得任何岔子。
太傅,你且补一道诏书,
除源怀征北大将军,夏州刺史。”
李冲闻言,不明所以,魏王怎么会选择这个当口直接刺击源怀?
他一脸惶恐模样,呢喃道,
“什,什么?”
元宏白了他一眼,接着又道,
“转源卿都督雍岐东秦诸军事。
加征西大将军,雍州刺史。”
从陇西调任三秦,这是一次平级换防。
但是源怀的军队一撤,元英就变成了西北最大势力,粘在穆泰后方。
中山王对今上中心耿耿,是绝对可以仪仗的力量。
显祖驾崩后,冯太后就是拉拢了源氏和陆氏这两大家族力拥今上上位。
源陆两家可谓是元宏称帝的最大助益。
当年许他们富贵的是冯太后,这个利益联盟多少还是存在,
他们担心冯太后一去,自己的地位受到动摇,这些同理心,元宏其实是了解的。
陆睿已然扯旗造反,箭在弦上,但源怀若是能劝下来,那还是怀柔为上。
让源怀知道冯太后未死,且今上并无清算源氏的意愿,源氏在局势明朗前公然抗旨的可能性便不大。
元宏这一招一石二鸟,将对方的心理承受力压榨到了极限,既暂时安抚了源氏,又帮助元英控制西北,着实高明。
李冲此时心下已经了然,立刻便开始着手准备诏书。
元宏将目光投注在五谷盘上,目光逐渐迷离,久久不语。
元澄不敢打扰,只是静静的侯在一旁。
“任城王,你那个妹妹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还未许人家?”
元宏忽然问起了元纯陀,倒是颇出元澄意料,也不知道魏王这时又想到了哪儿出。
“回陛下,纯陀她那性子……
着实是难找个合适的人家。
门第高的怕她受不了约束,门第若是低了她又定是不肯嫁的,
所以……”
“朕估摸着,将她许配给穆泰的大公子穆伯智,由你亲自送婚。
卿意下如何?”
“这,恐怕她……”
“这什么这,朕要兵不血刃拿下穆泰!
他手下的军马都是我大魏铁骑,
朕不想空自内耗,眼看大魏男儿自相残杀。
这次叛乱,除了吐京胡部应该以雷霆手段剿灭以儆效尤,
其他几支与事者都是我大魏藩篱,朕根本不想和他们打窝里斗的烂仗。
若是四路皆平,穆泰,他还会坚持与朕撕破脸吗?”
“可是穆泰他已然亮出反棋……”
“放心去办吧。
穆伯智的前妻是先帝饶阳公主,纯陀嫁过去不辱没她。
再说老子造反,儿子只要愿意悔改,也未必不可再用。
朕不是把陆洪度也保下来了吗?
就算真的保不住,朕也会做主,再将她许个好人家。
此去平城,你看穆泰脸色,便宜行事吧。”
元澄只能应是,退在一旁。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应对这一场危机,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保存大魏国力。
否则柔然,萧齐,都会趁我们内部虚弱的时刻来捅刀子。
吐谷浑,高车,高句丽也会趁机脱离我们的控制。
我们真正的敌人永远在外部,朕曾经不止一次地向你们讲过吴王视角的高屋建瓴。
如果你们都明白,那就应以大局为重,放下成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皇位传承,值勤旧制,在真正的力量前面都是可笑的陈词滥调。
只有强我大魏,才能真正捍卫每一个人的利益。
朕相信穆泰,陆睿,源怀,长孙道,他们终究会明白这一点。
每个国家内部都免不了有暗流污潮。
朕这一仗不但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然后我们就能坐看山河,笑看周边的那些势力因为赌错局势而分崩离析。
那时,才是我大魏真正的朝阳!”
这一段话说得慷慨激昂,在场中听者胸中无不气血翻涌,
李冲李彪两支笔杆如龙蛇狂舞,如打了鸡血一般奋然疾书。
等到朝阳升起时,大魏又将气象一新。
》》》》》敲黑板时间《《《《《
这节需要补充的知识点特别多,比如南北朝真的会有蒸馏酒?能吃到西瓜?当年金庸先生就因为作品众出现西瓜被“有识之士”挑过刺儿。金庸先生脾气好,就没吱声。没关系,笔者会为他老人家平反。不过这些我们先放一放,先把赵高,胡亥的事情讲完。
首先!必须先提这个首先!《史记》这本书当然是有权威学术价值的,但并不代表他所记载的事情一切都对。我们知道太史公是个抄书郎,所以他自己虽然不懂先秦姓氏,称呼都抄得是**不离十。所以《史记》当中记载的真伪,和他所抄书籍的真伪有关,我们还是需要和同时代其他典籍横向对比,才能找到真相。比如说出土书籍《竹书纪年》,比如说考古学出土的秦汉简。
在《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赵正书》。赵正,既赵政,秦王政幼年真名。以赵正称秦始皇,其实是不认可秦始皇王位的一种称呼。在这篇简文里记载了与《史记》不同的储君论。所以有学者认为,当时因为秦史残缺,关于秦王立嗣有许多说法,《史记》只是选抄了其中一种。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太史公抄的就是《陈涉世家》里陈涉起事时的版本。汉与陈王的关系大家应该知道,陈王是伐秦始作俑者,项刘之战,刘邦就是网罗了不少陈王旧部,这才能与楚霸王制衡最终夺取天下的。太史公抄陈王说,这一做法从现在看来,非常容易理解。
《赵正书》中关于魏王立嗣是这样写的: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
秦王胡亥弗听,遂行其意,杀其兄扶苏、中尉恬,立高为郎中令,出游天下。后三年,又欲杀丞相斯,……,秦王胡亥弗听,而遂杀斯。
按照《赵正书》的记载,是李斯和一名叫某去疾的御史官联名进谏要求立胡亥为嗣的。并没有赵高什么事儿,最后杀扶苏,蒙恬,李斯的,也是胡亥,没有赵高的影子。
这段记载,对于扶苏,胡亥,赵高都是颠覆。我们如何去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应当更深入的去认识几个人。
第一个人是陈胜,这个人绝对不是简单的雇农。以当时的文化普及率,一个开口闭口“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人怎会没有出身?尤其是在秦代,氏族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陈胜应该是落魄陈国贵族。这一点从他攻破陈县,陈城,轻易得到三老以及陈馀的支持,也可以看得出来。陈胜这个人非常会编故事,正文中我们已经说过。在《陈涉世家》中曾经记载他这样一段话:“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在提到二世不当立的时候用的是“吾闻”两字,并无出处。其事亦不涉赵高。应该篡位故事最原始的版本。
第二个我们来谈谈赵高。赵高的黑化,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首先,秦史不全,赵高无传,我们对于赵高的认识,都是《始皇本纪》,《李斯传》,《蒙恬传》当中记录反派配角形象。首先这几套传记真的很化,原因是其中记录了很多密谈阴谋,内心活动,正派人物自杀前的自白……这是什么神史官开启上帝视角记录下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赵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史学家,学问人,他出身赵国公卿,父兄死于长平之战。赵高十七岁傅,入学室为史学童。二十岁除史,二十三岁并课第一除为尚书卒史,以刀笔之能,进入秦宫。后著《爰历》。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一个问号,赵高自己就是史官啊,他怎么可能在史稿中自黑成这样?中国有一句俗话“亡一人先亡其名,亡一国先亡其史。”秦之亡国如是,秦史的失踪也是历史谜团。秦史的缺失到底是天灾还是**,秦国史官第一人又为何会被反黑为一切之幕后黑手?在当时那个抄书年代,一套史书一旦付之一炬可能真的就再也不会存留人间了。那一朝历史的真相,便任由他人评说。
对于赵高,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无非指鹿为马。这个故事大多数人都只看过一半。如果把《秦始皇本纪》中这一段继续看下去,这就是个非常高妙的悬念梗。书云,赵高指鹿为马,朝中皆畏高。紧接着就写关东入寇,项羽破秦于巨“鹿”。刘邦破武关,二世梦白“马”。刘邦派人私通赵高,赵高选择了“马”。与女婿阎乐勾结反胡亥。秦国之末,子婴献关,降于刘邦,创造了白“马”素车的请降礼仪。赵高,其实是刘邦的倒钩啊!这个桥段里,“鹿”“马”均有所指,汉代史官巧妙的将刘邦勾结赵高的舆论,通过桥段的形式将黑点完全转嫁给了赵高。
对比了汉秦简书我们就能知道,汉代秦史是在销毁了真史之后发挥的体。真正的秦史,秦王后宫,子嗣名录,所谓焚书坑儒的真相,等等等等,只能寄希望于秦陵的简牍出土解密了。
bq
当年马援伐魏嚣,仿始皇陵中微缩河山模型,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此后兵家争相效仿。
只是五谷难聚成形,经后人逐渐改良,以黄土红土成盘,雕塑效果极佳,但仍尊重马伏波的创造,延称五谷盘。
洛阳四关,是兵家要地,议事厅中均常备五谷盘标注周边地理,以便守关将帅合议讲解之用。
元澄此时指着虎牢以东梁国地区,向魏王报告,
“梁国的情况果然如我们预计,高飏接到密信后非常开心。
他设宴款待陆希道,然后便点齐兵马择日开拔飞狐峪截击长孙道。
由北平入冀,只要守住飞狐峪天险,除非敌军真能如飞狐一般滑翔百丈,否则片甲莫想入四州。
高飏将军久经战阵,长孙道虽然养精蓄锐许久,却没什么机会帮他磨练士卒。
臣以为,他若在飞狐峪见到高飏将军,必然不敢贸然开战。
这样,东边两路军的威胁便已经解了。”
“很好!
李彪,马上为朕拟两道诏书。
一道褫夺北平王王爵,降格为北平公。
一道奉天伐逆。
立刻遣快马送去高将军营中,麻烦他将第一道诏书转交长孙道。
若他乖乖奉诏滚回封地那便罢了,讨逆诏书就地销毁。
若是他敢抗旨,便麻烦高将军持诏讨贼。”
“诺!”
李彪应了,便伏案开始拟写诏书。
元宏转头又向元颐问道,
“吐京胡大约有多少兵马?”
“回陛下,吐京胡本是关外游牧,其王辛支。
部落族人无论男女老幼,上马皆兵。
辛支王打起天尊旗号,聚拢了周围一些部族,号有三万众,
青壮男丁大约应在万人上下。”
“嗯,那朔州元彬手中还有多少兵马?”
“元彬直属部队,大概也只有八千上下。
虽然双方总兵力差距较大。
但胡人乃是散骑游勇,元彬部队却是兵精粮足,
未必不可一战。”
元宏微颔了颔首,叹了口气,
“虽然没有必胜的把握,但天下兵马十之六七已经脱离控制,朕也没有更好的棋子可用了。
这样,速调奚康生支援元彬。
奚将军一人便可当万人敌。
有他襄助,料来元彬取胜的希望应会大些。”
元颐应诺。
魏王又问李冲道,
“少傅可曾去见过渡情劫大士?”
李冲本是冯太后风月徒男优之首,
如此被直接问起,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他面色微赧,依礼对答,
“回陛下,却曾去见过。
大士已经打定主意,不再牵绊世俗之事了。”
“可是眼下的事情,由不得她老人家不动怜悯心。”
“是,臣明白。
给源思礼的密函,已经自大士处讨到了。
相信有了这封密函,源氏应该会暂时处于观望状态。
穆泰若无所得,他定是不会有什么动作的。”
“他没有动作,朕不能没有啊。
现在这时局,可出不得任何岔子。
太傅,你且补一道诏书,
除源怀征北大将军,夏州刺史。”
李冲闻言,不明所以,魏王怎么会选择这个当口直接刺击源怀?
他一脸惶恐模样,呢喃道,
“什,什么?”
元宏白了他一眼,接着又道,
“转源卿都督雍岐东秦诸军事。
加征西大将军,雍州刺史。”
从陇西调任三秦,这是一次平级换防。
但是源怀的军队一撤,元英就变成了西北最大势力,粘在穆泰后方。
中山王对今上中心耿耿,是绝对可以仪仗的力量。
显祖驾崩后,冯太后就是拉拢了源氏和陆氏这两大家族力拥今上上位。
源陆两家可谓是元宏称帝的最大助益。
当年许他们富贵的是冯太后,这个利益联盟多少还是存在,
他们担心冯太后一去,自己的地位受到动摇,这些同理心,元宏其实是了解的。
陆睿已然扯旗造反,箭在弦上,但源怀若是能劝下来,那还是怀柔为上。
让源怀知道冯太后未死,且今上并无清算源氏的意愿,源氏在局势明朗前公然抗旨的可能性便不大。
元宏这一招一石二鸟,将对方的心理承受力压榨到了极限,既暂时安抚了源氏,又帮助元英控制西北,着实高明。
李冲此时心下已经了然,立刻便开始着手准备诏书。
元宏将目光投注在五谷盘上,目光逐渐迷离,久久不语。
元澄不敢打扰,只是静静的侯在一旁。
“任城王,你那个妹妹也老大不小了,怎么还未许人家?”
元宏忽然问起了元纯陀,倒是颇出元澄意料,也不知道魏王这时又想到了哪儿出。
“回陛下,纯陀她那性子……
着实是难找个合适的人家。
门第高的怕她受不了约束,门第若是低了她又定是不肯嫁的,
所以……”
“朕估摸着,将她许配给穆泰的大公子穆伯智,由你亲自送婚。
卿意下如何?”
“这,恐怕她……”
“这什么这,朕要兵不血刃拿下穆泰!
他手下的军马都是我大魏铁骑,
朕不想空自内耗,眼看大魏男儿自相残杀。
这次叛乱,除了吐京胡部应该以雷霆手段剿灭以儆效尤,
其他几支与事者都是我大魏藩篱,朕根本不想和他们打窝里斗的烂仗。
若是四路皆平,穆泰,他还会坚持与朕撕破脸吗?”
“可是穆泰他已然亮出反棋……”
“放心去办吧。
穆伯智的前妻是先帝饶阳公主,纯陀嫁过去不辱没她。
再说老子造反,儿子只要愿意悔改,也未必不可再用。
朕不是把陆洪度也保下来了吗?
就算真的保不住,朕也会做主,再将她许个好人家。
此去平城,你看穆泰脸色,便宜行事吧。”
元澄只能应是,退在一旁。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应对这一场危机,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保存大魏国力。
否则柔然,萧齐,都会趁我们内部虚弱的时刻来捅刀子。
吐谷浑,高车,高句丽也会趁机脱离我们的控制。
我们真正的敌人永远在外部,朕曾经不止一次地向你们讲过吴王视角的高屋建瓴。
如果你们都明白,那就应以大局为重,放下成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皇位传承,值勤旧制,在真正的力量前面都是可笑的陈词滥调。
只有强我大魏,才能真正捍卫每一个人的利益。
朕相信穆泰,陆睿,源怀,长孙道,他们终究会明白这一点。
每个国家内部都免不了有暗流污潮。
朕这一仗不但要赢,还要赢得漂亮。
然后我们就能坐看山河,笑看周边的那些势力因为赌错局势而分崩离析。
那时,才是我大魏真正的朝阳!”
这一段话说得慷慨激昂,在场中听者胸中无不气血翻涌,
李冲李彪两支笔杆如龙蛇狂舞,如打了鸡血一般奋然疾书。
等到朝阳升起时,大魏又将气象一新。
》》》》》敲黑板时间《《《《《
这节需要补充的知识点特别多,比如南北朝真的会有蒸馏酒?能吃到西瓜?当年金庸先生就因为作品众出现西瓜被“有识之士”挑过刺儿。金庸先生脾气好,就没吱声。没关系,笔者会为他老人家平反。不过这些我们先放一放,先把赵高,胡亥的事情讲完。
首先!必须先提这个首先!《史记》这本书当然是有权威学术价值的,但并不代表他所记载的事情一切都对。我们知道太史公是个抄书郎,所以他自己虽然不懂先秦姓氏,称呼都抄得是**不离十。所以《史记》当中记载的真伪,和他所抄书籍的真伪有关,我们还是需要和同时代其他典籍横向对比,才能找到真相。比如说出土书籍《竹书纪年》,比如说考古学出土的秦汉简。
在《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中有一篇非常著名的《赵正书》。赵正,既赵政,秦王政幼年真名。以赵正称秦始皇,其实是不认可秦始皇王位的一种称呼。在这篇简文里记载了与《史记》不同的储君论。所以有学者认为,当时因为秦史残缺,关于秦王立嗣有许多说法,《史记》只是选抄了其中一种。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太史公抄的就是《陈涉世家》里陈涉起事时的版本。汉与陈王的关系大家应该知道,陈王是伐秦始作俑者,项刘之战,刘邦就是网罗了不少陈王旧部,这才能与楚霸王制衡最终夺取天下的。太史公抄陈王说,这一做法从现在看来,非常容易理解。
《赵正书》中关于魏王立嗣是这样写的: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
秦王胡亥弗听,遂行其意,杀其兄扶苏、中尉恬,立高为郎中令,出游天下。后三年,又欲杀丞相斯,……,秦王胡亥弗听,而遂杀斯。
按照《赵正书》的记载,是李斯和一名叫某去疾的御史官联名进谏要求立胡亥为嗣的。并没有赵高什么事儿,最后杀扶苏,蒙恬,李斯的,也是胡亥,没有赵高的影子。
这段记载,对于扶苏,胡亥,赵高都是颠覆。我们如何去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那我们就应当更深入的去认识几个人。
第一个人是陈胜,这个人绝对不是简单的雇农。以当时的文化普及率,一个开口闭口“苟富贵,勿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人怎会没有出身?尤其是在秦代,氏族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陈胜应该是落魄陈国贵族。这一点从他攻破陈县,陈城,轻易得到三老以及陈馀的支持,也可以看得出来。陈胜这个人非常会编故事,正文中我们已经说过。在《陈涉世家》中曾经记载他这样一段话:“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陈涉在提到二世不当立的时候用的是“吾闻”两字,并无出处。其事亦不涉赵高。应该篡位故事最原始的版本。
第二个我们来谈谈赵高。赵高的黑化,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情。首先,秦史不全,赵高无传,我们对于赵高的认识,都是《始皇本纪》,《李斯传》,《蒙恬传》当中记录反派配角形象。首先这几套传记真的很化,原因是其中记录了很多密谈阴谋,内心活动,正派人物自杀前的自白……这是什么神史官开启上帝视角记录下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赵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史学家,学问人,他出身赵国公卿,父兄死于长平之战。赵高十七岁傅,入学室为史学童。二十岁除史,二十三岁并课第一除为尚书卒史,以刀笔之能,进入秦宫。后著《爰历》。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一个问号,赵高自己就是史官啊,他怎么可能在史稿中自黑成这样?中国有一句俗话“亡一人先亡其名,亡一国先亡其史。”秦之亡国如是,秦史的失踪也是历史谜团。秦史的缺失到底是天灾还是**,秦国史官第一人又为何会被反黑为一切之幕后黑手?在当时那个抄书年代,一套史书一旦付之一炬可能真的就再也不会存留人间了。那一朝历史的真相,便任由他人评说。
对于赵高,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无非指鹿为马。这个故事大多数人都只看过一半。如果把《秦始皇本纪》中这一段继续看下去,这就是个非常高妙的悬念梗。书云,赵高指鹿为马,朝中皆畏高。紧接着就写关东入寇,项羽破秦于巨“鹿”。刘邦破武关,二世梦白“马”。刘邦派人私通赵高,赵高选择了“马”。与女婿阎乐勾结反胡亥。秦国之末,子婴献关,降于刘邦,创造了白“马”素车的请降礼仪。赵高,其实是刘邦的倒钩啊!这个桥段里,“鹿”“马”均有所指,汉代史官巧妙的将刘邦勾结赵高的舆论,通过桥段的形式将黑点完全转嫁给了赵高。
对比了汉秦简书我们就能知道,汉代秦史是在销毁了真史之后发挥的体。真正的秦史,秦王后宫,子嗣名录,所谓焚书坑儒的真相,等等等等,只能寄希望于秦陵的简牍出土解密了。
b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