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大明的南方和西方诸省,几十万军队围剿四川的张献忠,这几十万军队当然是旧明军,战斗力当然不敢恭维。
再加上这些旧军阀、旧官僚都有私心,都有保存自己实力的想法,人多四靠,免不了要吃大锅饭。
因为老主崇祯已经吊到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了。虽然有太子,但是太子不过是个15岁的懵懂少年,大权旁落到了太子太师的林毅手中。
废太子,立新朝,说不定就是朝夕之间的事情。一朝天子一朝臣,旧官僚和旧军阀每人心中都有一本账。
这些旧军阀旧官僚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如何,虽然不敢对抗朝廷,但是也都有保存自己实力的想法。
拥兵自重、造反,这些军阀们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李自成闪电般打进燕京又闪电般的被赶出燕京,闪电般的灭亡,关外的鞑子那么厉害,也屡屡败北,他们想造次,得先想想自己几斤几两。
眼下太子诏和监国大人命令剿匪,谁也不敢不来,都怕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他们奉命剿匪,响应朝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和家族的利益,精忠报国者寥寥,因此称不上不遗余力。
这样下来说他们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就不为过了。
虽然这其中不乏能征惯战的名将,善于运筹的统兵将帅,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因为这样的军队根本打不了硬仗。
另外,他们的对手是异常强大的。别看大西国地盘不大,只有一个省,人口也不多,大西军只有二十几万,还没有一个军阀的兵力多,盘踞武昌的左良玉据说兵力最多是达到八十万。
但是,晕人不在头大小,一国之强弱也不在国之大小、兵力多少。
历史上张献忠是被大清和他们一手培养起来的汉奸队灭亡的。可以说灭亡大顺和灭亡大西,大明朝最多有这样的想法,根本没有这样的实力。
这样一来胜负显而易见。
几十万明军,兵分水陆路两路,攻打四川的大西王,最后全部以失败而告终。
坐拥天府之国的张献忠哈哈大笑,于1644年十一月份在四川成都称帝,定国号大西,改成都为西京。
然后按照大明的建制,也设立六部,大封文武,任命汪兆林为左丞相,闫锡命为右丞相。
加封四个养子为四大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但是张献忠这四个王可不是白封的。主要是让他们四个开疆拓土,从四王的封号就可以看出来的,四个干儿子也都给他长脸,屡败明军,杀出了四川,突破了明军的包围圈。
现在大西国,形势一片大好,由于屡败官军,在西南一带,影响非常大,投奔者络绎不绝。
张献忠一高兴当即宣布,免税三年。
这下更得民心了,云贵当地的土司,还有一些大明的旧官僚和吃了败仗的旧军阀,害怕林毅找他们算账,竞相来张献忠的阵营前来报到,以求个一官半职,至少能保住项上的人头和家族的势力。
张献忠当然来者不拒。
正在这时候,张献忠又接见了大清来使范文程,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协议,灭了大明之后,和大清将来平分天下。
从范文程的口中,张献忠得知,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已经成为过去时了,现在能掌控天下的就是他的大西、残余的大明和关外的大清了。
新版三国演义,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因此,春风得意的张献忠立即再派精兵强将,这次重点进攻北部和东部,东部他派出平东王孙可望和抚南王刘文秀,统率十万大军水陆并进,目标是大明的湖广之地。
北边他派出的是安西王李定国,引五万精兵主攻秦晋之地,让定北王艾能奇带领剩下的十万大军驻防京师重地,归张献忠直接调度,也算是他的京营兵了。
大西军重出四川,意在天下,别看张献忠答应和大清合作,跟大清签订了协议,到时候什么平分天下,划秦岭而治。
但张献忠心里清楚,天下的地盘自古以来就是先入为主,凭实力说话,有能者居之,无能者失之。
靠君子协定得天下者,自古以来就不存在。谁得的多就是谁的,谁强大就归谁,大西军不会让着清军,清军到时候更不会谦让大西军,这个协议除了把林毅掌控的大明列为他们双方共同的敌人之外,就是一纸空文。
另外,张献忠在得知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国闪电般的兵败将亡之后,对林毅更加忌惮。
本来他做好了跟李自成争天下的准备,李自成进燕京,崇祯上吊,很明显大明朝完蛋了,可是谁能想到,李自成闪电般又败亡了,他和他的大顺军就像男人如厕,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止是李自成,连大清也连连败北,山海关大战,皇姑屯之役,一战比一战经典,林毅才是最后的赢家。
张献忠一想到这个可怕的对手,就有些怵头,当年的襄阳之战、荆州大战还历历在目,想想那两场惨败,张献忠有些不寒而栗,单凭他的大西军,绝对对付不了林毅,这是他得出的结论,也是与大清合作的主要原因。
这些高层机密,身为张献忠养子排名第二的李定国或者叫张定国,又是贵为大西的亲王,他当然心知肚明,现在他要为他的干爹皇上开疆拓土了。
今年才二十来岁的李定国,胯下追风赤兔马,掌中方天画戟,背后四棱银装锏,走兽壶弯弓插箭,不亚于三国的吕布重生。
李定国所向无敌,兵马所到之处,明朝的军队望风而遁,一鼓作气,出川之后就杀到了康南一带。
这一天,忽然接到报告,说前面有一支队伍,打的是大顺军的旗号,李定国闻报就是一愣。
大顺和大西,就像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样,他们曾经是邻友,虽然有合作也有对抗,但是一致的敌人让他们总体上还是“友邦”的关系,李自成落魄时投奔过张献忠,张献忠不得第时也到李自成的营中避过难。
但是现在,李定国一听说眼前有一支大顺军,他却感到很是诧异,没有一点见到友军的喜悦,心里还犯起了嘀咕。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不是覆灭了吗?山海关一战李自成上了吴三桂和多尔滚的当,三方鏖战时被林毅的军队冲到捡了个大便宜,于是这三军惨败,当然那一战最惨的要数李自成,比当年的潼关大战和南阳之战都惨上几分,那两战还都给了留下十八骑,让他得苟延残喘,东山再起,可这这次连一人一骑也没给他留下,包括李自成在内,全军覆没,再也没有反本的机会。
早在李自成留在燕京的部队被赶出城外时,林毅已经派兵抄了李自成的老巢西安,山海关大战标志着大顺军的彻底覆灭,至此叱咤风云的李自成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情况,李定国虽然远在四川,但通过探报和范文程之口已经掌握。
可是大顺的旗帜怎么又出现了?这些事情才数月之隔,这些难道是大顺军的残余?也未可知。但无论如何不可不防。
想到这里,李定国立即提高了警惕,并命令部队作好了战斗准备。
这时这支大顺军也早发现了他们,其实与其说是发现,还不如说是等待!
因为这支大顺军的带兵主将就是高桂英,此高桂英已经非彼高桂英了。虽然他还是李自成的老婆,但是她现在已经不是大顺的皇后娘娘了,她感激林毅让她杀了吴三桂,为夫报仇,而是成了大明的讨逆军二路兵马大元帅。
现在他奉了监国林毅之命,计赚张献忠。她现在公开的身份还是大顺军的残余将领,李岩作为他的智囊。
他们从关外的锦州起兵,长途跋涉,乔装改扮,已经辗来到兴安府一带,派出探马,在这等候大西军十多天了。
他们现在通过明军对大西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在哪儿打仗,胜败如何等,甚至可以说,兴安一带的明军溃败,是李岩暗中策划的。
就选中了这个地方,远离大明城池,远离大明官府的眼线,给大西军的将领造成一种大顺军的残余被明军追杀围剿,只能在山野中出没,苟且偷生的局面,也可以认为他们是有意来投奔大西军的。
现在大顺军也不往前走了,双方相距几十里地,就停下了。
很快大顺军派出了大将高一功和李过带着十几名亲随来求见李定国。
现在高桂英和李岩他们当然也探听清楚了,来到这几万大西军为首的将领就是赫赫有名的李定国。
对于此人他们再熟悉不过了,知道这是张献忠手下的顶梁柱之一,文武双全才,杀法骁勇。
林毅的计策就是要忽悠张献忠,但是想要忽悠张献忠,第一步看来就得忽悠住李定国,但是想忽悠此人这一关不太好过。
运筹再好的计策,涉事军将们必须得发挥好,敌人才可能上当。就像是再好的剧本,导演和演员的演技很关键。如果导演导不好,或者是演员的演技很烂,再好的剧本,也成就不了经典。
这一点李岩和高桂英当然很清楚。
之所以要派高一功和李过先接触李定国,高桂英和李岩当然有考虑,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妻弟,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这样最能令李定国信服。
另外这二将有勇有谋,皆是将帅之才,首先他们必须得把自己当成大顺军的大将角色,与大明和满清全都势不两立。
还有一点,他们必须得对大西军有足够的戒备。因为有李自成在的时候,他们跟张献忠就是两股势力,面和心不和。不管是张献忠投奔李自成,或者是李自成投奔张献忠,他们心里都保持着高度戒备。
也就是说,高一功和李过必须绝对入戏,稍有不慎,就会被识破,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李定国眼珠转了转了,立即命人布置了一番,然后,请高一功等人进见。
“来者何人?”李定国明知故问。
“李定国!……”高一功和李岩拍案而起,他们俩也都是火爆的脾气,从来不会卑躬屈膝,一看李定国这个六亲不认的样子,全部按耐不住,这也正符合李岩和高桂英叮嘱他们的。
“拿下!”李定国冷笑一声,没等高一功和李过再说话,突然翻脸,把桌案啪的一声一拍,营帐埋伏的刀斧手突然伏兵四起。
“既然他们不讲情面,杀!”
高一功和李过,脾气一上来也是天不怕地不怕,两个人拉出防身的宝剑,也不管其他人了,也不管有没有战马了,也不管其他的亲兵卫队,向着李定国扑了过来。
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就在眼前,但是大顺军也就是明军只有两个人,营帐之中万马千军全都是大顺军的军将。
众寡悬殊。李过和高一功的卫队十几个人早就被挡在了营帐之外,大帐中就剩下高一功和李过,其余的全都是大顺军的兵将。
但是二将热血上涌,想想当年张献忠落魄的时候投奔他们,李自成待他们如上宾,现在他们落魄却受到这等待遇,两个人脑子一热,真想不要祖宗和奶奶,有些不计后果,拼了!
事到如今,他们俩不拼也不行了。
恼怒之中,他们俩完全忘记了自我,好像自己完全成了当年李自成领导下了两元虎将,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别看手中只有两把宝剑,没有战马,也没有弓箭。
但是他们两个眨眼之间把冲到他们眼前的大西军将砍倒了一片,二人之勇猛一般的大西军将根本到不了近前。
“放箭,射死他们!”
大西军将终于忍不住了,埋伏了成千上百的弓箭手,唇唇欲动。
高一功和李定国觉得这次肯定完蛋了,看来监国大人林毅也不是什么是圣古先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次反间计肯定失败了。
管他呢,干脆拼了吧!
高一功和李过什么都不顾了,既然投降了大明投靠了林毅,张献忠和李定国就是他们的死敌。
“都给我住手!”关键时刻,李定国高喝一声,在场的大西军将愕然,谁也不敢动了。
“哈哈哈,二位大统领莫怪,特殊时期,小王张定国不得不如此,请二位大统领多多担待,小王这就向父皇禀告,二位大统领稍安勿燥。”
高一公和李过一听,皆是愕然……
大明的南方和西方诸省,几十万军队围剿四川的张献忠,这几十万军队当然是旧明军,战斗力当然不敢恭维。
再加上这些旧军阀、旧官僚都有私心,都有保存自己实力的想法,人多四靠,免不了要吃大锅饭。
因为老主崇祯已经吊到煤山那棵歪脖子树上了。虽然有太子,但是太子不过是个15岁的懵懂少年,大权旁落到了太子太师的林毅手中。
废太子,立新朝,说不定就是朝夕之间的事情。一朝天子一朝臣,旧官僚和旧军阀每人心中都有一本账。
这些旧军阀旧官僚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如何,虽然不敢对抗朝廷,但是也都有保存自己实力的想法。
拥兵自重、造反,这些军阀们不是没有想过,但是李自成闪电般打进燕京又闪电般的被赶出燕京,闪电般的灭亡,关外的鞑子那么厉害,也屡屡败北,他们想造次,得先想想自己几斤几两。
眼下太子诏和监国大人命令剿匪,谁也不敢不来,都怕成为众矢之的。但是他们奉命剿匪,响应朝廷,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和家族的利益,精忠报国者寥寥,因此称不上不遗余力。
这样下来说他们是一盘散沙,乌合之众就不为过了。
虽然这其中不乏能征惯战的名将,善于运筹的统兵将帅,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终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因为这样的军队根本打不了硬仗。
另外,他们的对手是异常强大的。别看大西国地盘不大,只有一个省,人口也不多,大西军只有二十几万,还没有一个军阀的兵力多,盘踞武昌的左良玉据说兵力最多是达到八十万。
但是,晕人不在头大小,一国之强弱也不在国之大小、兵力多少。
历史上张献忠是被大清和他们一手培养起来的汉奸队灭亡的。可以说灭亡大顺和灭亡大西,大明朝最多有这样的想法,根本没有这样的实力。
这样一来胜负显而易见。
几十万明军,兵分水陆路两路,攻打四川的大西王,最后全部以失败而告终。
坐拥天府之国的张献忠哈哈大笑,于1644年十一月份在四川成都称帝,定国号大西,改成都为西京。
然后按照大明的建制,也设立六部,大封文武,任命汪兆林为左丞相,闫锡命为右丞相。
加封四个养子为四大王,孙可望为平东王,刘文秀为抚南王,李定国为安西王,艾能奇为定北王。
但是张献忠这四个王可不是白封的。主要是让他们四个开疆拓土,从四王的封号就可以看出来的,四个干儿子也都给他长脸,屡败明军,杀出了四川,突破了明军的包围圈。
现在大西国,形势一片大好,由于屡败官军,在西南一带,影响非常大,投奔者络绎不绝。
张献忠一高兴当即宣布,免税三年。
这下更得民心了,云贵当地的土司,还有一些大明的旧官僚和吃了败仗的旧军阀,害怕林毅找他们算账,竞相来张献忠的阵营前来报到,以求个一官半职,至少能保住项上的人头和家族的势力。
张献忠当然来者不拒。
正在这时候,张献忠又接见了大清来使范文程,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协议,灭了大明之后,和大清将来平分天下。
从范文程的口中,张献忠得知,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已经成为过去时了,现在能掌控天下的就是他的大西、残余的大明和关外的大清了。
新版三国演义,英雄大有用武之地。
因此,春风得意的张献忠立即再派精兵强将,这次重点进攻北部和东部,东部他派出平东王孙可望和抚南王刘文秀,统率十万大军水陆并进,目标是大明的湖广之地。
北边他派出的是安西王李定国,引五万精兵主攻秦晋之地,让定北王艾能奇带领剩下的十万大军驻防京师重地,归张献忠直接调度,也算是他的京营兵了。
大西军重出四川,意在天下,别看张献忠答应和大清合作,跟大清签订了协议,到时候什么平分天下,划秦岭而治。
但张献忠心里清楚,天下的地盘自古以来就是先入为主,凭实力说话,有能者居之,无能者失之。
靠君子协定得天下者,自古以来就不存在。谁得的多就是谁的,谁强大就归谁,大西军不会让着清军,清军到时候更不会谦让大西军,这个协议除了把林毅掌控的大明列为他们双方共同的敌人之外,就是一纸空文。
另外,张献忠在得知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国闪电般的兵败将亡之后,对林毅更加忌惮。
本来他做好了跟李自成争天下的准备,李自成进燕京,崇祯上吊,很明显大明朝完蛋了,可是谁能想到,李自成闪电般又败亡了,他和他的大顺军就像男人如厕,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止是李自成,连大清也连连败北,山海关大战,皇姑屯之役,一战比一战经典,林毅才是最后的赢家。
张献忠一想到这个可怕的对手,就有些怵头,当年的襄阳之战、荆州大战还历历在目,想想那两场惨败,张献忠有些不寒而栗,单凭他的大西军,绝对对付不了林毅,这是他得出的结论,也是与大清合作的主要原因。
这些高层机密,身为张献忠养子排名第二的李定国或者叫张定国,又是贵为大西的亲王,他当然心知肚明,现在他要为他的干爹皇上开疆拓土了。
今年才二十来岁的李定国,胯下追风赤兔马,掌中方天画戟,背后四棱银装锏,走兽壶弯弓插箭,不亚于三国的吕布重生。
李定国所向无敌,兵马所到之处,明朝的军队望风而遁,一鼓作气,出川之后就杀到了康南一带。
这一天,忽然接到报告,说前面有一支队伍,打的是大顺军的旗号,李定国闻报就是一愣。
大顺和大西,就像是李自成和张献忠一样,他们曾经是邻友,虽然有合作也有对抗,但是一致的敌人让他们总体上还是“友邦”的关系,李自成落魄时投奔过张献忠,张献忠不得第时也到李自成的营中避过难。
但是现在,李定国一听说眼前有一支大顺军,他却感到很是诧异,没有一点见到友军的喜悦,心里还犯起了嘀咕。
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不是覆灭了吗?山海关一战李自成上了吴三桂和多尔滚的当,三方鏖战时被林毅的军队冲到捡了个大便宜,于是这三军惨败,当然那一战最惨的要数李自成,比当年的潼关大战和南阳之战都惨上几分,那两战还都给了留下十八骑,让他得苟延残喘,东山再起,可这这次连一人一骑也没给他留下,包括李自成在内,全军覆没,再也没有反本的机会。
早在李自成留在燕京的部队被赶出城外时,林毅已经派兵抄了李自成的老巢西安,山海关大战标志着大顺军的彻底覆灭,至此叱咤风云的李自成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情况,李定国虽然远在四川,但通过探报和范文程之口已经掌握。
可是大顺的旗帜怎么又出现了?这些事情才数月之隔,这些难道是大顺军的残余?也未可知。但无论如何不可不防。
想到这里,李定国立即提高了警惕,并命令部队作好了战斗准备。
这时这支大顺军也早发现了他们,其实与其说是发现,还不如说是等待!
因为这支大顺军的带兵主将就是高桂英,此高桂英已经非彼高桂英了。虽然他还是李自成的老婆,但是她现在已经不是大顺的皇后娘娘了,她感激林毅让她杀了吴三桂,为夫报仇,而是成了大明的讨逆军二路兵马大元帅。
现在他奉了监国林毅之命,计赚张献忠。她现在公开的身份还是大顺军的残余将领,李岩作为他的智囊。
他们从关外的锦州起兵,长途跋涉,乔装改扮,已经辗来到兴安府一带,派出探马,在这等候大西军十多天了。
他们现在通过明军对大西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在哪儿打仗,胜败如何等,甚至可以说,兴安一带的明军溃败,是李岩暗中策划的。
就选中了这个地方,远离大明城池,远离大明官府的眼线,给大西军的将领造成一种大顺军的残余被明军追杀围剿,只能在山野中出没,苟且偷生的局面,也可以认为他们是有意来投奔大西军的。
现在大顺军也不往前走了,双方相距几十里地,就停下了。
很快大顺军派出了大将高一功和李过带着十几名亲随来求见李定国。
现在高桂英和李岩他们当然也探听清楚了,来到这几万大西军为首的将领就是赫赫有名的李定国。
对于此人他们再熟悉不过了,知道这是张献忠手下的顶梁柱之一,文武双全才,杀法骁勇。
林毅的计策就是要忽悠张献忠,但是想要忽悠张献忠,第一步看来就得忽悠住李定国,但是想忽悠此人这一关不太好过。
运筹再好的计策,涉事军将们必须得发挥好,敌人才可能上当。就像是再好的剧本,导演和演员的演技很关键。如果导演导不好,或者是演员的演技很烂,再好的剧本,也成就不了经典。
这一点李岩和高桂英当然很清楚。
之所以要派高一功和李过先接触李定国,高桂英和李岩当然有考虑,高一功是李自成的妻弟,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这样最能令李定国信服。
另外这二将有勇有谋,皆是将帅之才,首先他们必须得把自己当成大顺军的大将角色,与大明和满清全都势不两立。
还有一点,他们必须得对大西军有足够的戒备。因为有李自成在的时候,他们跟张献忠就是两股势力,面和心不和。不管是张献忠投奔李自成,或者是李自成投奔张献忠,他们心里都保持着高度戒备。
也就是说,高一功和李过必须绝对入戏,稍有不慎,就会被识破,后果不堪设想。
在这种情况下,李定国眼珠转了转了,立即命人布置了一番,然后,请高一功等人进见。
“来者何人?”李定国明知故问。
“李定国!……”高一功和李岩拍案而起,他们俩也都是火爆的脾气,从来不会卑躬屈膝,一看李定国这个六亲不认的样子,全部按耐不住,这也正符合李岩和高桂英叮嘱他们的。
“拿下!”李定国冷笑一声,没等高一功和李过再说话,突然翻脸,把桌案啪的一声一拍,营帐埋伏的刀斧手突然伏兵四起。
“既然他们不讲情面,杀!”
高一功和李过,脾气一上来也是天不怕地不怕,两个人拉出防身的宝剑,也不管其他人了,也不管有没有战马了,也不管其他的亲兵卫队,向着李定国扑了过来。
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就在眼前,但是大顺军也就是明军只有两个人,营帐之中万马千军全都是大顺军的军将。
众寡悬殊。李过和高一功的卫队十几个人早就被挡在了营帐之外,大帐中就剩下高一功和李过,其余的全都是大顺军的兵将。
但是二将热血上涌,想想当年张献忠落魄的时候投奔他们,李自成待他们如上宾,现在他们落魄却受到这等待遇,两个人脑子一热,真想不要祖宗和奶奶,有些不计后果,拼了!
事到如今,他们俩不拼也不行了。
恼怒之中,他们俩完全忘记了自我,好像自己完全成了当年李自成领导下了两元虎将,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别看手中只有两把宝剑,没有战马,也没有弓箭。
但是他们两个眨眼之间把冲到他们眼前的大西军将砍倒了一片,二人之勇猛一般的大西军将根本到不了近前。
“放箭,射死他们!”
大西军将终于忍不住了,埋伏了成千上百的弓箭手,唇唇欲动。
高一功和李定国觉得这次肯定完蛋了,看来监国大人林毅也不是什么是圣古先贤,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次反间计肯定失败了。
管他呢,干脆拼了吧!
高一功和李过什么都不顾了,既然投降了大明投靠了林毅,张献忠和李定国就是他们的死敌。
“都给我住手!”关键时刻,李定国高喝一声,在场的大西军将愕然,谁也不敢动了。
“哈哈哈,二位大统领莫怪,特殊时期,小王张定国不得不如此,请二位大统领多多担待,小王这就向父皇禀告,二位大统领稍安勿燥。”
高一公和李过一听,皆是愕然……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末去当兵,回到明末去当兵最新章节,回到明末去当兵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末去当兵,回到明末去当兵最新章节,回到明末去当兵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