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这句话既出,在场的都是一愣,尤其是“同志”二字大家尤为不解,因为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这个词儿。
“林大哥,史大人不是南京的兵部尚书吗?”又是小颖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
林毅只有笑道:“同志非同知,志同道合者为同志。”
小颖一听赶紧命人取过笔墨纸砚,把这句话当做名言警句记录下来。
林毅心中笑她也不加阻拦,愿意就让她记,但是如果这样的也要记的话,时间长了估计真得汗牛充栋。
为什么说史可法是位好同志,林毅接下来给他们解释,让宋献策等人不必担心。
史可法也算是大明朝叱咤风云的一个人物了,从某个方面说他甚至能够与家喻户晓的洪承畴相提并论。
有一句对联写得好: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未能报国反成仇。就高度概括了这两个人物叱咤风云却迥乎不同的一生。
崇祯时代二人同为大明朝的要员,洪承畴就不用说了,史可法是个很孝顺的人,他的孝行闻名乡里,曾经拜东林党的大佬左光斗为师,考中进士以后,曾任过西安的推官,后来又到户部为官,从户部主事一直做到户部员外郎,郎中。后来又升为检都御史,代朝廷巡抚安徽、河南、江西及湖广等地,曾经督师在河南湖北和安徽围剿流贼,著名的大军阀左良玉,刘良佐都在他手下当过差,这一点与洪承畴何其之像,简直是如出一辙。
但是后来,两个人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洪承畴投降大清成了可耻的大汉奸,成了满清军队马踏中原奴役汉人的急先锋。
而史可法在崇祯皇上上吊之后,拥立逃亡南京的小福王朱由崧登基坐殿,捍卫弘光政权,弘光朝廷灭亡之后,他仍然坚持抗清,直到被俘拒绝投降身死,因此史书上把他作为抗清的民族英雄。
但是史公作为民族英雄有一定的争议。
一是他是东林党人,在大明朝尤其是明末,东林党人和宦官集团都算得上是大明的敌人,或者叫罪人。因为这两个集团势力都大到能够对抗朝廷、发动党争,把持朝纲,掣肘皇上,争权夺势,勾心斗角,是为内忧之一,内忧之二就是遍地的流贼,内忧之三就是小冰河时期的天灾,外患就是关外的满清和蒙古鞑子,三大内忧加上两大外患最终使大明朝走向灭亡,因此从这方面说东林党是加速了大明朝的灭亡一个因素。
二是因为史可法在拥立南明第一帝时,水平表现的超低,受东林党人和红丸案的影响,起初他不赞成拥立朱由崧,而是舍近求远打算拥立什么桂王、潞王等等,后来朱由崧登基之后,他又被马士英玩弄于股掌之间,很快排除在朝堂之外,到扬州为高杰等军阀擦屁股去了。
由于这两方面的影响,史公留给人的形象大打折扣。
不过这些对林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最终还是忠于大明的,在这风云激荡的乱世,一个人有过不逮的记录也在所难免,人都有他的思想局限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只要他的大方向是好的,优点占主导地位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而且林毅对现在的东林党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在太监已经收敛了,就连大明朝最刺头的那些军阀,包括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高杰之流现在都乖乖的听他这位监国大人的调遣了,哪差他这一个对大明还有着耿耿忠心的东林党呢?
因此林毅觉得此公可用,史心可法!
说服了文武众将之后,林毅又开始到宁看他们的训练了。
今天晚上三更天就要大规模攻打海城了。但是这是男营兵将的事,女营将士白天的训练照旧进行。
今天女营训练的内容主要是骑马射箭和马上搏杀,执教的总教习当然是来自蒙古翁牛特部的巾帼英雄哲哲……
江阴县。也就是后世的江苏省江阴市。此地因坐落在大江之阴而得名,因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扼守大江的咽喉要道,因此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崇祯时期在这里曾设有炮台十几座,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倭寇的侵扰。
这一天江阴的知县带着县丞等几个幕僚,来迎接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
小小的县城迎来了如此的朝堂大员,知县大人和县丞等几个小官受宠若惊,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事。迎接的隆重程度跟朝廷亲临也差不多,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比过节都热闹。
史可法的八抬大轿沾尘之后,江阴县的几个小吏,趴伏在地,跪倒磕头不止,生怕缺了礼数。为了这一顿礼节,知县带着几个幕僚周乐不停的练了三天三夜,只为见面这一顿磕头行礼。
但是他们磕头磕的再好,史可法也没心看,指名点姓让闫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人来见。
知县大人等这几个县里的官一脸的惊惧,认为他们的耳朵听错了,史大人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见他们,是为了见这三个无名之辈?这究竟是为什么呀,在确认没有搞错之后,可是他们三个在哪儿呢?派人赶紧去找!
最后差役终于把这三个人找到了,阎应元和冯厚墩正在抓贼的途中,陈明遇正在教手下练武。
三个人一听,眼睛瞪得贼大,完全不能相信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能来亲自见他们。三个人受宠若惊,赶紧收拾收拾东西,换了一身新衣服,等他们赶到县衙的时候,史可法由知县在这里陪着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了。
三个人进来之后往上磕头,史可法此前也不认识这三位,在等着三个人期间,他心里就在想,林大人看中的人应该没有错。
因此一进来之后史可法就盯着这三个人看,一看这三个人果然相貌不俗,威武不凡,都在壮年。
阎应元生得身材魁梧,黄脸膛,下颌有须,蚕眉凤目,直鼻阔口。其余的两个个子稍微矮一些,都是黑乎乎的一张脸,浓眉虎目,一个圆脸,一个长脸儿,从上到下一看,给人一种很结实很健壮的感觉。
史可法点了点头,有点武将之风,只是他们三个风尘仆仆的,穿的也很朴素,根本不像个叱咤风云的将帅之才。
史可法看罢,让他们起来,令人搬过来三把椅子让他们坐下。这三位哪里敢做低着头,连腰都不敢直,目不斜视,只敢看地。
因为上面的大人跟他们的身份相差太悬殊了,就像是后世的军委副主席接见一个基层的连排级干部差不多,就是在他们的知县和县丞大人面前,他们也得站的恭恭敬敬。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三个人哪里敢座,也不知道此次的吉凶祸,知县大人,县丞大人,这么多大人都在,史大人指名点姓要他们干什么?他们有生以来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儿。
等史可法拿出旨意,他们更傻了,原来是可发还不是代表南京来的,身上还有林毅的旨意。
江阴三公,包括知县、县丞、县尉等在场的人唰啦一下全都跪下了,别看是监国大人的旨意,此时跟圣旨一样。
等史可法把林毅的旨意宣读完了,在场跪着的人全听傻了,不只是江阴三公,就连在场的知县大人县丞大人、师爷、差役全都惊得如冰雕泥塑一般。
史可法一看这是什么毛病,你们都聋了?只好在高声诵读一遍旨意。
“监国大人林毅手谕,现有福建南安的郑芝龙,背叛大明,自立为王,无端起兵作乱,祸及东南沿海及江淮,擢升闫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分别为江淮兵马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俭事,调动江淮兵马,全力拒贼不得有误,南京及江淮三司衙门须全力配合剿贼。”
这一下全都听清楚了,这三个人有一个典史小吏,一下子成为封疆大吏,三军统帅指挥万马千军,这简直是一步登天!
这怎么可能?监国大人怎么能下这样的谕旨?这三位能当此重任吗?他们有什么后台,走了谁的门子?
一时间在场的知县、县丞等幕僚脸上全都变得奇形怪状了,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林毅怎么突然提拔他们三个,还居这么高的官位,挨八挨也挨不着他们吧,是这道旨意有误,还是这位史大人读错了?又一想都不可能,可能是阎应元这三位撞了大运了吧,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最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阎应元这三个人,趴在地上都忘了叩头谢恩了,三个人面面相觑,好像互相不认识了一样。
“怎么,尔等还不谢恩?”
“大人明鉴,我等官小职微,何德何能?怎能堪此重任?”
“监国大人说你们能行就一定能行,莫要再推辞了,赶紧走马上任,江苏淮安现在算上水师在内,共有48000人,红衣大炮300门,大小战船400艘,包括本部堂在内,南京的幕僚和江淮的大小三司衙门,军民人等物资全归大人调用,叛军离这里已经不远了。”
阎应元等三个人只好跪倒谢恩接旨。然后沐浴更衣,走马上任,三个人这一穿上甲衣,骑上战马,手提大刀,腰悬宝剑,身后背着弓箭,与刚才完全就不一样了,真有大将的威风凛凛,真是人是衣服马是鞍。
由史可法陪着,以前他们的上司知县、县丞包括江淮一带的3司衙门的高官,知府、巡按、推官以及都司、布政司、按察司等等纷纷来拜见新上任的这三位大人。
这些地方大员舔胸叠肚的各位官老爷们,以前根本看到芝麻粒大小的典史小吏,即便是看到了也视若无物,脑袋仰到了天上。现在他们也不得不一个个卑躬屈膝拜见这样的大人了。
江阴三公更是受宠若惊,真有一种鸡犬升天的感觉,这都是拜林大人所赐啊!若没有林大人如此破格提携,谁能认识的他们呢?毕竟这些人对他们如此礼遇,简直做梦都不敢想啊……
那一刻江阴三公激动得心潮澎湃,如翻江倒海一般,对林毅的感激之情更如天河倒泻一般。
就在这个时候,大明京师燕京的京营兵提督祖克勇亲自押着一批新式火枪和粮饷开到了。
闫应元三个人受宠若惊,感激涕零之余冲北而拜:“既然监国大人如此厚爱,我等定然肝脑涂地,为国尽忠,不负林大人及各位大人所托,与郑家的叛军决一死战!”
“林大哥,史大人不是南京的兵部尚书吗?”又是小颖敢于打破砂锅问到底。
林毅只有笑道:“同志非同知,志同道合者为同志。”
小颖一听赶紧命人取过笔墨纸砚,把这句话当做名言警句记录下来。
林毅心中笑她也不加阻拦,愿意就让她记,但是如果这样的也要记的话,时间长了估计真得汗牛充栋。
为什么说史可法是位好同志,林毅接下来给他们解释,让宋献策等人不必担心。
史可法也算是大明朝叱咤风云的一个人物了,从某个方面说他甚至能够与家喻户晓的洪承畴相提并论。
有一句对联写得好: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未能报国反成仇。就高度概括了这两个人物叱咤风云却迥乎不同的一生。
崇祯时代二人同为大明朝的要员,洪承畴就不用说了,史可法是个很孝顺的人,他的孝行闻名乡里,曾经拜东林党的大佬左光斗为师,考中进士以后,曾任过西安的推官,后来又到户部为官,从户部主事一直做到户部员外郎,郎中。后来又升为检都御史,代朝廷巡抚安徽、河南、江西及湖广等地,曾经督师在河南湖北和安徽围剿流贼,著名的大军阀左良玉,刘良佐都在他手下当过差,这一点与洪承畴何其之像,简直是如出一辙。
但是后来,两个人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洪承畴投降大清成了可耻的大汉奸,成了满清军队马踏中原奴役汉人的急先锋。
而史可法在崇祯皇上上吊之后,拥立逃亡南京的小福王朱由崧登基坐殿,捍卫弘光政权,弘光朝廷灭亡之后,他仍然坚持抗清,直到被俘拒绝投降身死,因此史书上把他作为抗清的民族英雄。
但是史公作为民族英雄有一定的争议。
一是他是东林党人,在大明朝尤其是明末,东林党人和宦官集团都算得上是大明的敌人,或者叫罪人。因为这两个集团势力都大到能够对抗朝廷、发动党争,把持朝纲,掣肘皇上,争权夺势,勾心斗角,是为内忧之一,内忧之二就是遍地的流贼,内忧之三就是小冰河时期的天灾,外患就是关外的满清和蒙古鞑子,三大内忧加上两大外患最终使大明朝走向灭亡,因此从这方面说东林党是加速了大明朝的灭亡一个因素。
二是因为史可法在拥立南明第一帝时,水平表现的超低,受东林党人和红丸案的影响,起初他不赞成拥立朱由崧,而是舍近求远打算拥立什么桂王、潞王等等,后来朱由崧登基之后,他又被马士英玩弄于股掌之间,很快排除在朝堂之外,到扬州为高杰等军阀擦屁股去了。
由于这两方面的影响,史公留给人的形象大打折扣。
不过这些对林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最终还是忠于大明的,在这风云激荡的乱世,一个人有过不逮的记录也在所难免,人都有他的思想局限性,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只要他的大方向是好的,优点占主导地位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而且林毅对现在的东林党有了重新的认识,现在太监已经收敛了,就连大明朝最刺头的那些军阀,包括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高杰之流现在都乖乖的听他这位监国大人的调遣了,哪差他这一个对大明还有着耿耿忠心的东林党呢?
因此林毅觉得此公可用,史心可法!
说服了文武众将之后,林毅又开始到宁看他们的训练了。
今天晚上三更天就要大规模攻打海城了。但是这是男营兵将的事,女营将士白天的训练照旧进行。
今天女营训练的内容主要是骑马射箭和马上搏杀,执教的总教习当然是来自蒙古翁牛特部的巾帼英雄哲哲……
江阴县。也就是后世的江苏省江阴市。此地因坐落在大江之阴而得名,因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扼守大江的咽喉要道,因此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崇祯时期在这里曾设有炮台十几座,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倭寇的侵扰。
这一天江阴的知县带着县丞等几个幕僚,来迎接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
小小的县城迎来了如此的朝堂大员,知县大人和县丞等几个小官受宠若惊,他们做梦也没想到的事。迎接的隆重程度跟朝廷亲临也差不多,净水泼街黄土垫道,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比过节都热闹。
史可法的八抬大轿沾尘之后,江阴县的几个小吏,趴伏在地,跪倒磕头不止,生怕缺了礼数。为了这一顿礼节,知县带着几个幕僚周乐不停的练了三天三夜,只为见面这一顿磕头行礼。
但是他们磕头磕的再好,史可法也没心看,指名点姓让闫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人来见。
知县大人等这几个县里的官一脸的惊惧,认为他们的耳朵听错了,史大人来到这里不是为了见他们,是为了见这三个无名之辈?这究竟是为什么呀,在确认没有搞错之后,可是他们三个在哪儿呢?派人赶紧去找!
最后差役终于把这三个人找到了,阎应元和冯厚墩正在抓贼的途中,陈明遇正在教手下练武。
三个人一听,眼睛瞪得贼大,完全不能相信南京的兵部尚书史可法能来亲自见他们。三个人受宠若惊,赶紧收拾收拾东西,换了一身新衣服,等他们赶到县衙的时候,史可法由知县在这里陪着已经等了一个多时辰了。
三个人进来之后往上磕头,史可法此前也不认识这三位,在等着三个人期间,他心里就在想,林大人看中的人应该没有错。
因此一进来之后史可法就盯着这三个人看,一看这三个人果然相貌不俗,威武不凡,都在壮年。
阎应元生得身材魁梧,黄脸膛,下颌有须,蚕眉凤目,直鼻阔口。其余的两个个子稍微矮一些,都是黑乎乎的一张脸,浓眉虎目,一个圆脸,一个长脸儿,从上到下一看,给人一种很结实很健壮的感觉。
史可法点了点头,有点武将之风,只是他们三个风尘仆仆的,穿的也很朴素,根本不像个叱咤风云的将帅之才。
史可法看罢,让他们起来,令人搬过来三把椅子让他们坐下。这三位哪里敢做低着头,连腰都不敢直,目不斜视,只敢看地。
因为上面的大人跟他们的身份相差太悬殊了,就像是后世的军委副主席接见一个基层的连排级干部差不多,就是在他们的知县和县丞大人面前,他们也得站的恭恭敬敬。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三个人哪里敢座,也不知道此次的吉凶祸,知县大人,县丞大人,这么多大人都在,史大人指名点姓要他们干什么?他们有生以来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官儿。
等史可法拿出旨意,他们更傻了,原来是可发还不是代表南京来的,身上还有林毅的旨意。
江阴三公,包括知县、县丞、县尉等在场的人唰啦一下全都跪下了,别看是监国大人的旨意,此时跟圣旨一样。
等史可法把林毅的旨意宣读完了,在场跪着的人全听傻了,不只是江阴三公,就连在场的知县大人县丞大人、师爷、差役全都惊得如冰雕泥塑一般。
史可法一看这是什么毛病,你们都聋了?只好在高声诵读一遍旨意。
“监国大人林毅手谕,现有福建南安的郑芝龙,背叛大明,自立为王,无端起兵作乱,祸及东南沿海及江淮,擢升闫应元,陈明遇,冯厚敦分别为江淮兵马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俭事,调动江淮兵马,全力拒贼不得有误,南京及江淮三司衙门须全力配合剿贼。”
这一下全都听清楚了,这三个人有一个典史小吏,一下子成为封疆大吏,三军统帅指挥万马千军,这简直是一步登天!
这怎么可能?监国大人怎么能下这样的谕旨?这三位能当此重任吗?他们有什么后台,走了谁的门子?
一时间在场的知县、县丞等幕僚脸上全都变得奇形怪状了,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林毅怎么突然提拔他们三个,还居这么高的官位,挨八挨也挨不着他们吧,是这道旨意有误,还是这位史大人读错了?又一想都不可能,可能是阎应元这三位撞了大运了吧,也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最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阎应元这三个人,趴在地上都忘了叩头谢恩了,三个人面面相觑,好像互相不认识了一样。
“怎么,尔等还不谢恩?”
“大人明鉴,我等官小职微,何德何能?怎能堪此重任?”
“监国大人说你们能行就一定能行,莫要再推辞了,赶紧走马上任,江苏淮安现在算上水师在内,共有48000人,红衣大炮300门,大小战船400艘,包括本部堂在内,南京的幕僚和江淮的大小三司衙门,军民人等物资全归大人调用,叛军离这里已经不远了。”
阎应元等三个人只好跪倒谢恩接旨。然后沐浴更衣,走马上任,三个人这一穿上甲衣,骑上战马,手提大刀,腰悬宝剑,身后背着弓箭,与刚才完全就不一样了,真有大将的威风凛凛,真是人是衣服马是鞍。
由史可法陪着,以前他们的上司知县、县丞包括江淮一带的3司衙门的高官,知府、巡按、推官以及都司、布政司、按察司等等纷纷来拜见新上任的这三位大人。
这些地方大员舔胸叠肚的各位官老爷们,以前根本看到芝麻粒大小的典史小吏,即便是看到了也视若无物,脑袋仰到了天上。现在他们也不得不一个个卑躬屈膝拜见这样的大人了。
江阴三公更是受宠若惊,真有一种鸡犬升天的感觉,这都是拜林大人所赐啊!若没有林大人如此破格提携,谁能认识的他们呢?毕竟这些人对他们如此礼遇,简直做梦都不敢想啊……
那一刻江阴三公激动得心潮澎湃,如翻江倒海一般,对林毅的感激之情更如天河倒泻一般。
就在这个时候,大明京师燕京的京营兵提督祖克勇亲自押着一批新式火枪和粮饷开到了。
闫应元三个人受宠若惊,感激涕零之余冲北而拜:“既然监国大人如此厚爱,我等定然肝脑涂地,为国尽忠,不负林大人及各位大人所托,与郑家的叛军决一死战!”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末去当兵,回到明末去当兵最新章节,回到明末去当兵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回到明末去当兵,回到明末去当兵最新章节,回到明末去当兵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