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凤三年六月初一,太子李显上本曰:夏收在即,为确保各地粮食之入库,特拟照旧例派员巡按四方,以宣示朝廷重视之意,并附拟派之人选名单,宰辅戴志德、高智周皆列其名其上,其中戴志德负责巡按江南道,而高智周则巡抚河南道,另有狄仁杰、林明度等大员各有专司,后虽纳本,却未当庭表态,只言兹事体大,须得慎重权衡,朝议一罢,便急召噶尔•引弓入宣政殿御书房商议其事。
“末将参见天后娘娘!”
武后有召,噶尔•引弓自是来得极快,今日正值其当值,一身甲胄整齐鲜亮,显得相当的威武不凡,这一见到武后的面,便是一个标准至极的军中礼仪,干脆利落已极。
“免了,爱卿且先看看这本折子。”
几番的试用下来,武后对噶尔•引弓之能已是有了足够的了解,对其自是相当之看重,不说别的,便说两日前那场风波中,噶尔•引弓的算计便可圈可点,尽管未能实现捧杀李显之最佳目的,可却狠狠地压了李显一把,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子一党是断然无法再就武后临朝一事闹甚玄虚的,武后也就赢得了从容布局的时间,这一切都该归功于噶尔•引弓的算路上,此番叫其前来,自是无甚夸慰之言,可直接将李显的本章给噶尔•引弓过目,便已是一种不宣自明的倚重之态度。
“诺!”
噶尔•引弓乃是个心思灵动之辈,只一看武后的态度,便已猜知了此举背后隐藏着的意味,心中登时便是一阵兴奋的雀跃,只是城府深,倒也没带到脸上来,干脆无比地应了一声,伸出双手,接过了由小宦官转递过来的折子,轻轻地掀开黄绢蒙面,细细地看了起来。
“如何?”
武后对噶尔•引弓的气度与沉稳显然是相当的欣赏,也不出言催促,只是默默地端坐在上首,直到噶尔•引弓放下了折子,这才微笑地开口问了一句道。
“有些奇怪,只是末将尚看不透个中之蹊跷。”
噶尔•引弓看得很细,几乎是逐字逐句地将折子反复推敲了好几回,隐约觉得内里有些不对劲,可一时间又找不出可能的伏笔何在,此际面对着武后的问话,也就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一句道。
“嗯,怪在何处?”
武后之所以没有当庭答复李显,也正是觉得这份折子有些不对味,可要她说出不对在何处,同样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此际见噶尔•引弓也有这般感觉,自是深以为然,这便不动声色地往下问道。
“回娘娘的话,夏收之际,派朝廷大员巡按各方乃是惯例,只是往年所派大体是侍郎、郎中一类之中级官员,而今太子却提议宰辅挂帅,虽说不乏展示其引种海外良种之功,以布恩天下之考虑,可似乎也稍过了些,这不太像是太子往日行事之风格,光凭此点,便可知内里一准有着篇大文章,只是目的何在却是不好说了的。”
噶尔•引弓深深一躬,语气平缓地将所思之疑点指明了出来,但却并未能判断出李显此举的最根本之用心。
“嗯,那会不会是那厮想在政事堂通过甚事关大局之提议,特意调开高智周,以便行事?”
噶尔•引弓所言,正是武后起疑之所在,当然了,起疑归起疑,她也同样不明根底何在,这便微皱着眉头,试探着给出了个假设。
“应该不会如此,前番风波一出,其监国之可能已丧,至少在短时间里是断无这等可能,除此之外,也无甚能影响到大局之事了的,至于其它政务,以其在朝中之威势,原也无须这般做作,排除此点,那便只剩下一个可能,问题应该出在此番差使本身上,莫非……”
噶尔•引弓摇了摇头,随口解释了几句,便将武后的怀疑破解得个一干二净,只是说着,说着,噶尔•引弓突然想起了一种可能性,眼神瞬间便凌厉了起来,但并未将所疑之事道将出来。
“莫非怎地?唔,难不成那厮要对付的人是高智周?”
武后也是智深如海之辈,噶尔•引弓只起了个头,她便已陡然醒悟了过来。
“细究个中诸官,怕唯有高相可堪做太子殿下之目标了的!”
噶尔•引弓咬了咬牙,面色凝重地下了判断。
“当真好胆!本宫看他是杀心入魔了!”
一想起明崇俨便是死于李显之手,武后的脸色瞬间便铁青了起来,猛地一拍文案,恨声骂了一嗓子。
面对着暴怒的武后,噶尔•引弓并未出言附和,只是脸上的神情却是相当之阴郁,显然是想起了李显当年在吐蕃大杀四方的往事,更想起了惨死于李显之手的自家老父,一时间心情不免激动了起来,虽无甚言语,可起伏剧烈的胸膛却明白无误地显示出了噶尔•引弓的怨与怒。
“爱卿以为此事当何如之,是批驳了回去,还是将实情告知越王处?”
武后毕竟非寻常之辈,怒火虽起得猛,可控制下来也快,但见其深吸了几口大气之后,便已是平静了下来,神色复杂地扫了噶尔•引弓一眼,语调平缓地开了口。
“回娘娘的话,末将以为此事批驳与否怕都改变不了太子殿下之决心,明大夫之死便是前车之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之理,若是真批驳了回去,徒然打草惊蛇耳,万无其它之益处,且,也与娘娘之利益不符。”
噶尔•引弓并未急着回答武后的提议,而是沉吟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谨慎无比地出言应答道。
“利益?与本宫何关哉?”
听着噶尔•引弓的前半截子话,武后颇觉得有理,可对后半截子话就有些个不明所以然了,这便狐疑地看着噶尔•引弓,满脸异色地追问道。
“娘娘明鉴,越王其人野心勃勃,蛇鼠两端,自以为得计,然则在智者眼中,却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浑然不值一提,无论是娘娘还是太子那厮,真要全力对付其,都不算甚难事,之所以不动,不外乎是顾忌彼此罢了,这才会给其以生存之空间,以致壮大到如今之局面,已是尾大不掉之势,若不加控制,将来必有大祸,此为其一,其二,越王虽是蛇鼠两端,分头渔利,可从根子上来说,他与太子却是天敌,与娘娘则未必,至少在其心目中是做如此想,这也正是其站在娘娘一边多过站在太子一方的道理之所在,而之所以不全然依附娘娘,除了野心使然,所握有的实力也是其自矜之根本,今太子愿动手剪其羽翼,岂不正有利娘娘压服于其,若能引而为用,何愁大事不能成哉,是故,无论从何角度来说,越王一方越是受打击,于娘娘便越是有利,既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哉?”
噶尔•引弓不愧是自幼在阴谋堆里长大的,对局势的判断极其精准,一番话说将下来,可谓是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无比,纵使智算若武后,也挑不出甚瑕疵来。
“嗯,爱卿所言甚是,既如此,本宫似该坐视不理了?”
武后细细地咀嚼了一下噶尔•引弓的进言,深为之意动不已,心中已是有了定策,但并未道将出来,而是接着往下问道。
“不然,折子可以批复,然,该做的准备却是少不得要做上一些的,正如俗话所言:螳螂捕蝉,黄雀更在其后,娘娘何不顺势而为之,纵使拿不得太子之把柄,于相位人选之争上也可操个先手,预而后立,事无不成也!”
噶尔•引弓狡黠地一笑,给出了最后的答案,只是却又很是精明地既不言如何个准备法,也不举荐相位之人选,显然是要武后自己去定夺一番。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好,甚好!前一事,爱卿可自与清虚道长商议着办,至于后者么,本宫自为之好了。”
武后乃杀伐果决之辈,既已明了了个中之蹊跷,决心自是下得很快。
“诺,末将遵旨!”
噶尔•引弓早就想着将原栖霞山一脉掌握在手,只是未得其便罢了,这一听武后开了金口,自是暗喜不已,紧赶着应答了一声,便即匆匆告退而去了。
“来人!”
噶尔•引弓去后,武后并未有甚言语,只是愣愣地端坐在文案的后头,脸色阴晴不定地思忖了良久,这才提高声调断喝了一嗓子。
“老奴在!”
武后如今已是将噶尔•引弓引为心腹谋士,与其密谈之际,向不许他人在场,即便是程登高这个忠实手下也不例外,只能是在书房外侍候着,此际听得武后传唤,早已在房外等了多时的程登高自不敢怠慢了去,忙小跑着冲进了房中,疾步抢到了文案前,紧赶着应答道。
“去,宣刘祎之即刻来见!”
武后并未多废话,直截了当地便下了旨意。
“啊,诺,老奴这就去!”
一听武后要宣刘祎之前来,程登高不由地便是一愣,只因刘祎之自打当初在兰州惨败于李显之手后,便已逐渐失去了武后的宠信,即便调回了朝中,也不得重用,仅仅当了个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一职,年余来,更是不曾单独觐见过一次,在后党中已算是被边缘化了的,程登高本人都已是甚不待见其,这冷不丁地听武后如此吩咐,还真有些个不知所以然的,只是武后既已下了懿旨,程登高自不敢有甚异议,紧赶着应了一声,调头便出了书房,自去忙着宣召刘祎之不提……
“末将参见天后娘娘!”
武后有召,噶尔•引弓自是来得极快,今日正值其当值,一身甲胄整齐鲜亮,显得相当的威武不凡,这一见到武后的面,便是一个标准至极的军中礼仪,干脆利落已极。
“免了,爱卿且先看看这本折子。”
几番的试用下来,武后对噶尔•引弓之能已是有了足够的了解,对其自是相当之看重,不说别的,便说两日前那场风波中,噶尔•引弓的算计便可圈可点,尽管未能实现捧杀李显之最佳目的,可却狠狠地压了李显一把,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子一党是断然无法再就武后临朝一事闹甚玄虚的,武后也就赢得了从容布局的时间,这一切都该归功于噶尔•引弓的算路上,此番叫其前来,自是无甚夸慰之言,可直接将李显的本章给噶尔•引弓过目,便已是一种不宣自明的倚重之态度。
“诺!”
噶尔•引弓乃是个心思灵动之辈,只一看武后的态度,便已猜知了此举背后隐藏着的意味,心中登时便是一阵兴奋的雀跃,只是城府深,倒也没带到脸上来,干脆无比地应了一声,伸出双手,接过了由小宦官转递过来的折子,轻轻地掀开黄绢蒙面,细细地看了起来。
“如何?”
武后对噶尔•引弓的气度与沉稳显然是相当的欣赏,也不出言催促,只是默默地端坐在上首,直到噶尔•引弓放下了折子,这才微笑地开口问了一句道。
“有些奇怪,只是末将尚看不透个中之蹊跷。”
噶尔•引弓看得很细,几乎是逐字逐句地将折子反复推敲了好几回,隐约觉得内里有些不对劲,可一时间又找不出可能的伏笔何在,此际面对着武后的问话,也就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回答了一句道。
“嗯,怪在何处?”
武后之所以没有当庭答复李显,也正是觉得这份折子有些不对味,可要她说出不对在何处,同样也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此际见噶尔•引弓也有这般感觉,自是深以为然,这便不动声色地往下问道。
“回娘娘的话,夏收之际,派朝廷大员巡按各方乃是惯例,只是往年所派大体是侍郎、郎中一类之中级官员,而今太子却提议宰辅挂帅,虽说不乏展示其引种海外良种之功,以布恩天下之考虑,可似乎也稍过了些,这不太像是太子往日行事之风格,光凭此点,便可知内里一准有着篇大文章,只是目的何在却是不好说了的。”
噶尔•引弓深深一躬,语气平缓地将所思之疑点指明了出来,但却并未能判断出李显此举的最根本之用心。
“嗯,那会不会是那厮想在政事堂通过甚事关大局之提议,特意调开高智周,以便行事?”
噶尔•引弓所言,正是武后起疑之所在,当然了,起疑归起疑,她也同样不明根底何在,这便微皱着眉头,试探着给出了个假设。
“应该不会如此,前番风波一出,其监国之可能已丧,至少在短时间里是断无这等可能,除此之外,也无甚能影响到大局之事了的,至于其它政务,以其在朝中之威势,原也无须这般做作,排除此点,那便只剩下一个可能,问题应该出在此番差使本身上,莫非……”
噶尔•引弓摇了摇头,随口解释了几句,便将武后的怀疑破解得个一干二净,只是说着,说着,噶尔•引弓突然想起了一种可能性,眼神瞬间便凌厉了起来,但并未将所疑之事道将出来。
“莫非怎地?唔,难不成那厮要对付的人是高智周?”
武后也是智深如海之辈,噶尔•引弓只起了个头,她便已陡然醒悟了过来。
“细究个中诸官,怕唯有高相可堪做太子殿下之目标了的!”
噶尔•引弓咬了咬牙,面色凝重地下了判断。
“当真好胆!本宫看他是杀心入魔了!”
一想起明崇俨便是死于李显之手,武后的脸色瞬间便铁青了起来,猛地一拍文案,恨声骂了一嗓子。
面对着暴怒的武后,噶尔•引弓并未出言附和,只是脸上的神情却是相当之阴郁,显然是想起了李显当年在吐蕃大杀四方的往事,更想起了惨死于李显之手的自家老父,一时间心情不免激动了起来,虽无甚言语,可起伏剧烈的胸膛却明白无误地显示出了噶尔•引弓的怨与怒。
“爱卿以为此事当何如之,是批驳了回去,还是将实情告知越王处?”
武后毕竟非寻常之辈,怒火虽起得猛,可控制下来也快,但见其深吸了几口大气之后,便已是平静了下来,神色复杂地扫了噶尔•引弓一眼,语调平缓地开了口。
“回娘娘的话,末将以为此事批驳与否怕都改变不了太子殿下之决心,明大夫之死便是前车之鉴,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之理,若是真批驳了回去,徒然打草惊蛇耳,万无其它之益处,且,也与娘娘之利益不符。”
噶尔•引弓并未急着回答武后的提议,而是沉吟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谨慎无比地出言应答道。
“利益?与本宫何关哉?”
听着噶尔•引弓的前半截子话,武后颇觉得有理,可对后半截子话就有些个不明所以然了,这便狐疑地看着噶尔•引弓,满脸异色地追问道。
“娘娘明鉴,越王其人野心勃勃,蛇鼠两端,自以为得计,然则在智者眼中,却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浑然不值一提,无论是娘娘还是太子那厮,真要全力对付其,都不算甚难事,之所以不动,不外乎是顾忌彼此罢了,这才会给其以生存之空间,以致壮大到如今之局面,已是尾大不掉之势,若不加控制,将来必有大祸,此为其一,其二,越王虽是蛇鼠两端,分头渔利,可从根子上来说,他与太子却是天敌,与娘娘则未必,至少在其心目中是做如此想,这也正是其站在娘娘一边多过站在太子一方的道理之所在,而之所以不全然依附娘娘,除了野心使然,所握有的实力也是其自矜之根本,今太子愿动手剪其羽翼,岂不正有利娘娘压服于其,若能引而为用,何愁大事不能成哉,是故,无论从何角度来说,越王一方越是受打击,于娘娘便越是有利,既如此,又何乐而不为哉?”
噶尔•引弓不愧是自幼在阴谋堆里长大的,对局势的判断极其精准,一番话说将下来,可谓是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无比,纵使智算若武后,也挑不出甚瑕疵来。
“嗯,爱卿所言甚是,既如此,本宫似该坐视不理了?”
武后细细地咀嚼了一下噶尔•引弓的进言,深为之意动不已,心中已是有了定策,但并未道将出来,而是接着往下问道。
“不然,折子可以批复,然,该做的准备却是少不得要做上一些的,正如俗话所言:螳螂捕蝉,黄雀更在其后,娘娘何不顺势而为之,纵使拿不得太子之把柄,于相位人选之争上也可操个先手,预而后立,事无不成也!”
噶尔•引弓狡黠地一笑,给出了最后的答案,只是却又很是精明地既不言如何个准备法,也不举荐相位之人选,显然是要武后自己去定夺一番。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好,甚好!前一事,爱卿可自与清虚道长商议着办,至于后者么,本宫自为之好了。”
武后乃杀伐果决之辈,既已明了了个中之蹊跷,决心自是下得很快。
“诺,末将遵旨!”
噶尔•引弓早就想着将原栖霞山一脉掌握在手,只是未得其便罢了,这一听武后开了金口,自是暗喜不已,紧赶着应答了一声,便即匆匆告退而去了。
“来人!”
噶尔•引弓去后,武后并未有甚言语,只是愣愣地端坐在文案的后头,脸色阴晴不定地思忖了良久,这才提高声调断喝了一嗓子。
“老奴在!”
武后如今已是将噶尔•引弓引为心腹谋士,与其密谈之际,向不许他人在场,即便是程登高这个忠实手下也不例外,只能是在书房外侍候着,此际听得武后传唤,早已在房外等了多时的程登高自不敢怠慢了去,忙小跑着冲进了房中,疾步抢到了文案前,紧赶着应答道。
“去,宣刘祎之即刻来见!”
武后并未多废话,直截了当地便下了旨意。
“啊,诺,老奴这就去!”
一听武后要宣刘祎之前来,程登高不由地便是一愣,只因刘祎之自打当初在兰州惨败于李显之手后,便已逐渐失去了武后的宠信,即便调回了朝中,也不得重用,仅仅当了个正五品上的中书舍人一职,年余来,更是不曾单独觐见过一次,在后党中已算是被边缘化了的,程登高本人都已是甚不待见其,这冷不丁地听武后如此吩咐,还真有些个不知所以然的,只是武后既已下了懿旨,程登高自不敢有甚异议,紧赶着应了一声,调头便出了书房,自去忙着宣召刘祎之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