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很快,转眼之间,就到了乾圣十三年。
在过去的一年之间,发生了什么?
除了软硬兼施的巩固了大明的藩属之外,最大的新闻,恐怕就是黄河的北归故道了。
乾圣十三年正月初十,随着一声声爆破声,北岸的河堤被炸开了,冬枯的河水沿着宽达5里的河面一路北上流入穿越北直隶,于天津南部数十里的旧河口入海。
其实,河道也是在北宋故道的基础上拓宽而成。搁过去,这里都是良田,但是满清的入寇,却让这里变成了无人区,而这也是朝廷能实施“黄河北归”的原因。至于向南夺淮的河道,也被加以封堵,淮河终于摆脱了“黄强淮弱”通海不畅的困境。
也正得益于此,大明在关内也终于有了一片草原!
而且还挺大的。
黄河河道两侧河堤距离河道足有十里宽,这十里宽的防洪区是禁止开垦的,经过十几年的刻意的经营,早就成了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尽管它是狭长的,但却也是一片方圆数千多平方公里地区,足足有几百万亩之多!
当然,这片草原虽然是官地,但却交给了沿河两岸的军户看守,他们可以在这里种植牧草养马,在黄河两岸足有多达的三十万军户,他们的家中养育上百万匹马。论马匹的数量,现在的大明,远超过历朝历代。
当然,质量同样也是,毕竟,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大明一直在千方百计的从中东、欧洲等地引进优良的马匹!并且借鉴后世的育马法,制定专门的法律改良马种,其实这个法律很简单——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阉割公马,与此同时建立大量的种马站,由朝廷提供包括阿拉伯马、汗血马等优良种马。如此十几年繁育之后,那些矮小马匹变得日益高大。
当然,也因如此,获得优良种马一直大明马政的核心,除了官办马场繁育之外,引进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乾圣十三年秋天,当两千匹汗血马从万里之外抵达大明时,非但成了报纸上的大新闻,甚至就连皇帝本人都惊动了。
“两千匹汗血宝马啊!”
置身于淮南皇家马场——这里曾淮南盐场煮盐的芦苇荡,在煮盐法被晒盐取代后,数百万亩芦苇荡被开垦成了牧场,专门用于繁育马匹、牛、羊等牲畜。
“陛下,两千匹汗血宝马,目前已经分到全国的十二个马场,淮南这边留了一百匹母马,二十匹种公马,按照咱们和伪顺达成的协议,他们以后每年都会向咱们出售不少于三百匹良种汗血宝马……”
置身于土丘上,朱国强用望远镜看着正在坡下享用着牧草的汗血宝马说道。
“三百匹,这个李过可还挺大方的啊!”
其实,早在十年前,大明就已经得到了汗血马,但是数量极为有限,不过只有区区几十匹而已,为啥?因为土库曼人不愿意卖,但是现在,土库曼人却被李过给灭了。
“当年汉武帝兴兵数十万,李广利远征万里,才得到汗血马几千匹而已,每年两匹而已,这李过倒大方,一年三百!”
“陛下,也就是为了讨好大明而已!”
一旁的西娜拉,插嘴说道,
“过去土库曼人为了讨好波斯和我们,每年也都会提供优良的马匹,虽然没有这么多,但土库曼人除了这些马,就没有其它的宝贝了,想来李过也是如此!”
西娜拉已经给陛下生育了一个儿子,现在的她早就不是那个翘家的小公主,而是大明皇宫的妃子,二十六皇子。这几年,天下承平,身为皇帝的朱国强勤政与否尚且不问,但是在后宫倒是挺勤奋,孩子越来越多,儿子已经有了三十二个,女儿二十七个,去年皇后又生了一个皇女,除了有品级的妃子之外,还有几个才人让他睡大了肚子。
总之一句话,现在皇家,绝对的枝繁叶茂,不过世界那么大,够封的。一个印度,都够安置几十个王爷的,况且还有美洲,将来欧洲也是可以考虑的。
“讨好……”
微微一笑,朱国强并没有说下去。
在对待满清和流寇的问题上,他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必须要彻底解决,至于后者嘛!
其实,对于“大顺”上下,他一直持有某种同情,那怕是他们也曾做过不少恶,杀过不少良民,可……就像崇祯说的那样“寇亦我赤子,宜抚之。”、“若肯归正,即为良民”。
尽杀,尽屠,那是对待外人,但流寇毕竟属于自己的子民,一切好商量。
见陛下不语,石磊轻声说道。
“陛下,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情报,李过之子今年将会化名潜入大明求学。”
从怀中摸出个信封,双手递给陛下,
“这是从伪长安送的秘信。”
“哦?李过之子来大明求学……”
朱国强并没有去接。
其实,从李过派来第一批“留学生”后,锦衣卫这边就已经掌握了这个情报,甚至掌握了动向,只要一声令下,那些人没有一个人能逃得掉,不过,朱国强并没有同意。
“四石,你知道,朕为什么不愿意现在西征吗?”
陛下的反问,让石磊不由愣住了。
是啊!
为什么啊!
现在大明兵强马壮,铁路已经修到了榆林,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北伐,可以西征,可为什么还不打?
“征西……”
顿了顿,朱国强目光投向远方说道。
“当年即便是主张剿匪的杨嗣昌亦曾言:“流寇原本是朝廷赤子,杀他的官兵也是朝廷赤子,让赤子杀赤子,乃万万不得已之事”,虽说如此剿抚不定,酿成后患,以至于遭受甲申国变,但现在要是以大军弹压,绝非朕之所愿,李过等人虽有罪于大明,可其麾下兵马未偿不是被其裹胁的良民,以赤子杀赤子……”
摇了摇头,朱国强沉吟道。
“所以,去年他们派留学生来大明求学,朕不曾制止,就在于,希望他们能授受我大明教化,受我大明影响,使用知识上与精神上的支配伪顺勋臣官员,比军事上的征服更可靠!在他们主导伪顺朝政时,面对大明的进军,抵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是迂腐吗?
其实朱国强从来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他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有他的用意。
“以教育的方式造就一批亲明的人才”,无论是在朝鲜、日本,还是暹罗等藩属国,大明都是这么干的,说句难听的,就是为了培养带路党,最终在带路党自己的要求下,实现“合并”,这样的吞并远远比军事上的吞并更有效。
当然,这需要时间!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一切不过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罢了……更重要的一点,大明需要李过和满清这把刀!
尤其是李过,没有这柄刀,将来大明进军中东,就必须要面对一些问题,比如天方教之类的问题,怎么办?
李过他们的办法很简单,无非就是杀。
不得不承认,这个办法非常有效,满清用他们的刀子把西域变成喇嘛教的天下。
至于李过……那边则是“与中国无异”。
可问题是,还有奥斯曼,波斯,这些都需要他们的刀子。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驱虎吞狼”吧!
可怎么样才能让这柄刀为大明所用?或者说,让这柄刀替大明解决一些问题,等到这把刀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之后。也就是解决刀的时候了,但是在此之前,刀,总归还是有用的。
在过去的一年之间,发生了什么?
除了软硬兼施的巩固了大明的藩属之外,最大的新闻,恐怕就是黄河的北归故道了。
乾圣十三年正月初十,随着一声声爆破声,北岸的河堤被炸开了,冬枯的河水沿着宽达5里的河面一路北上流入穿越北直隶,于天津南部数十里的旧河口入海。
其实,河道也是在北宋故道的基础上拓宽而成。搁过去,这里都是良田,但是满清的入寇,却让这里变成了无人区,而这也是朝廷能实施“黄河北归”的原因。至于向南夺淮的河道,也被加以封堵,淮河终于摆脱了“黄强淮弱”通海不畅的困境。
也正得益于此,大明在关内也终于有了一片草原!
而且还挺大的。
黄河河道两侧河堤距离河道足有十里宽,这十里宽的防洪区是禁止开垦的,经过十几年的刻意的经营,早就成了一片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尽管它是狭长的,但却也是一片方圆数千多平方公里地区,足足有几百万亩之多!
当然,这片草原虽然是官地,但却交给了沿河两岸的军户看守,他们可以在这里种植牧草养马,在黄河两岸足有多达的三十万军户,他们的家中养育上百万匹马。论马匹的数量,现在的大明,远超过历朝历代。
当然,质量同样也是,毕竟,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大明一直在千方百计的从中东、欧洲等地引进优良的马匹!并且借鉴后世的育马法,制定专门的法律改良马种,其实这个法律很简单——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阉割公马,与此同时建立大量的种马站,由朝廷提供包括阿拉伯马、汗血马等优良种马。如此十几年繁育之后,那些矮小马匹变得日益高大。
当然,也因如此,获得优良种马一直大明马政的核心,除了官办马场繁育之外,引进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乾圣十三年秋天,当两千匹汗血马从万里之外抵达大明时,非但成了报纸上的大新闻,甚至就连皇帝本人都惊动了。
“两千匹汗血宝马啊!”
置身于淮南皇家马场——这里曾淮南盐场煮盐的芦苇荡,在煮盐法被晒盐取代后,数百万亩芦苇荡被开垦成了牧场,专门用于繁育马匹、牛、羊等牲畜。
“陛下,两千匹汗血宝马,目前已经分到全国的十二个马场,淮南这边留了一百匹母马,二十匹种公马,按照咱们和伪顺达成的协议,他们以后每年都会向咱们出售不少于三百匹良种汗血宝马……”
置身于土丘上,朱国强用望远镜看着正在坡下享用着牧草的汗血宝马说道。
“三百匹,这个李过可还挺大方的啊!”
其实,早在十年前,大明就已经得到了汗血马,但是数量极为有限,不过只有区区几十匹而已,为啥?因为土库曼人不愿意卖,但是现在,土库曼人却被李过给灭了。
“当年汉武帝兴兵数十万,李广利远征万里,才得到汗血马几千匹而已,每年两匹而已,这李过倒大方,一年三百!”
“陛下,也就是为了讨好大明而已!”
一旁的西娜拉,插嘴说道,
“过去土库曼人为了讨好波斯和我们,每年也都会提供优良的马匹,虽然没有这么多,但土库曼人除了这些马,就没有其它的宝贝了,想来李过也是如此!”
西娜拉已经给陛下生育了一个儿子,现在的她早就不是那个翘家的小公主,而是大明皇宫的妃子,二十六皇子。这几年,天下承平,身为皇帝的朱国强勤政与否尚且不问,但是在后宫倒是挺勤奋,孩子越来越多,儿子已经有了三十二个,女儿二十七个,去年皇后又生了一个皇女,除了有品级的妃子之外,还有几个才人让他睡大了肚子。
总之一句话,现在皇家,绝对的枝繁叶茂,不过世界那么大,够封的。一个印度,都够安置几十个王爷的,况且还有美洲,将来欧洲也是可以考虑的。
“讨好……”
微微一笑,朱国强并没有说下去。
在对待满清和流寇的问题上,他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必须要彻底解决,至于后者嘛!
其实,对于“大顺”上下,他一直持有某种同情,那怕是他们也曾做过不少恶,杀过不少良民,可……就像崇祯说的那样“寇亦我赤子,宜抚之。”、“若肯归正,即为良民”。
尽杀,尽屠,那是对待外人,但流寇毕竟属于自己的子民,一切好商量。
见陛下不语,石磊轻声说道。
“陛下,根据目前我们掌握的情报,李过之子今年将会化名潜入大明求学。”
从怀中摸出个信封,双手递给陛下,
“这是从伪长安送的秘信。”
“哦?李过之子来大明求学……”
朱国强并没有去接。
其实,从李过派来第一批“留学生”后,锦衣卫这边就已经掌握了这个情报,甚至掌握了动向,只要一声令下,那些人没有一个人能逃得掉,不过,朱国强并没有同意。
“四石,你知道,朕为什么不愿意现在西征吗?”
陛下的反问,让石磊不由愣住了。
是啊!
为什么啊!
现在大明兵强马壮,铁路已经修到了榆林,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北伐,可以西征,可为什么还不打?
“征西……”
顿了顿,朱国强目光投向远方说道。
“当年即便是主张剿匪的杨嗣昌亦曾言:“流寇原本是朝廷赤子,杀他的官兵也是朝廷赤子,让赤子杀赤子,乃万万不得已之事”,虽说如此剿抚不定,酿成后患,以至于遭受甲申国变,但现在要是以大军弹压,绝非朕之所愿,李过等人虽有罪于大明,可其麾下兵马未偿不是被其裹胁的良民,以赤子杀赤子……”
摇了摇头,朱国强沉吟道。
“所以,去年他们派留学生来大明求学,朕不曾制止,就在于,希望他们能授受我大明教化,受我大明影响,使用知识上与精神上的支配伪顺勋臣官员,比军事上的征服更可靠!在他们主导伪顺朝政时,面对大明的进军,抵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这是迂腐吗?
其实朱国强从来不是一个迂腐的人,他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有他的用意。
“以教育的方式造就一批亲明的人才”,无论是在朝鲜、日本,还是暹罗等藩属国,大明都是这么干的,说句难听的,就是为了培养带路党,最终在带路党自己的要求下,实现“合并”,这样的吞并远远比军事上的吞并更有效。
当然,这需要时间!
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一切不过只是表面上的原因罢了……更重要的一点,大明需要李过和满清这把刀!
尤其是李过,没有这柄刀,将来大明进军中东,就必须要面对一些问题,比如天方教之类的问题,怎么办?
李过他们的办法很简单,无非就是杀。
不得不承认,这个办法非常有效,满清用他们的刀子把西域变成喇嘛教的天下。
至于李过……那边则是“与中国无异”。
可问题是,还有奥斯曼,波斯,这些都需要他们的刀子。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驱虎吞狼”吧!
可怎么样才能让这柄刀为大明所用?或者说,让这柄刀替大明解决一些问题,等到这把刀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之后。也就是解决刀的时候了,但是在此之前,刀,总归还是有用的。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这个大明太凶猛,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这个大明太凶猛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这个大明太凶猛,这个大明太凶猛最新章节,这个大明太凶猛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