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走下车的时候,伍哲在饭店里,隔着玻璃就看见她了,比自己印象中要更成熟了一些,也更漂亮了,印象中的安娜似乎更像一个学生,而现在看到的,举手投足,已经有了职业人的痕迹。
安娜也看到了伍哲,冲他招了招手。
在伍哲对面坐下来之后,安娜很熟练的点了一杯咖啡,还有好几样小吃。然后又认真的大量了一下伍哲:“你冬眠苏醒的时间很少吧。”
“对,冬眠了60年,”伍哲也问她,“那你呢?”
“加起来,两三年吧……最近这段时间挺忙的。”安娜说话间,在他们的这块桌子上敲了敲,伍哲发现这桌子还是一个显示屏,她把手机操作了一下,显示屏上就出现了很多资料,有些是伍哲曾经在那个网站上看过的。
伍哲摇头:“这些东西我可不太看得懂,你还直接说吧,要多少钱。”
“你口气真大啊……”安娜开玩笑道,“我要的可不少,我怕你给不起。”
如果不是因为看到伍哲在荷兰被“绑架”的新闻,安娜也许根本就不会想到,60年前曾经匆匆见过一面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富豪。其实那个时候见面就已经有些征兆了,伍哲花钱买城市照明——一般也就是有钱人能干得出来,冬眠时代的普通人都很俭省。
“这个问题……你还真是问倒我了。”伍哲尴尬的摸摸后脑勺。
之前他以为在卢婧文账号里看到的那些数字就是全部,但和启默偶尔说起的时候,才知道还远远不是。
不动产。股票,基金,债券,版权,专利……如果要把伍哲名下全部的财富用名单罗列出来,可能光是要看懂这份名单,都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更不用说整理估值,得出一个确切数字了。
计算财富在伍哲的时代就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到了今天,这门学问的复杂程度一点也没有简化的迹象,反而因为冬眠的因素,财富这个概念被更深入的虚化了——伍哲曾经在大学去专门听过冬眠经济学。他能理解一些概念,但要说真正懂,那还差得远。
“你是每隔60年醒一次吗?我听说许多中国人都喜欢这个数字……按你们的说法,一家子?”
“一甲子,”伍哲说,“我只是偶然的……是我们公司的ai唤醒了我。”
“那你原来打算什么时候醒的?”
伍哲摇头:“对我来说,什么时候都一样……你呢?”
“二三十年吧,醒一次差不多半年到一年时间……我现在是这个网站的客户经理——也就是专门拉投资的。我一般都是跟着那些客户的轨迹走,看他们要是发财了。就上门就要几个钱。”
伍哲笑笑。
“当然,你是个意外……但你也有钱,”安娜说话很直接。冬眠时代许多人说话都这样,“这个时代赚钱不是很难,但大部分人却都不知道该怎么花……起码我觉得,投资在我们这个领域,总比多在冬眠柜里睡几年要强。”
“网站上的资料我相信你也看过了,”安娜开始说重点。“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太空航行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很多。但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没办法解决,那就是发射成本。最早的火箭在20世纪就出现了,可现在是23世纪,难以想象,差不多隔了有三个世纪,核聚变电站已经盖满了地球,可离开了地球——依然是化学能的天下。”
安娜再次打开了刚才的那个文档,指着一副像是铁轨的设计图问伍哲:“你知道这是什么?”
伍哲看了一眼,这东西看起来像是某种东西的轨道,但不仅仅是地面的两条平行线,而是密密麻麻的十几根,这十几根长轨被封闭材料包裹在中央,看上去就像大炮。
但既然安娜提到了太空,那这个东西的作用也就不难猜到了。
“改用电磁加速发射?”
“对,”安娜指着轨道中央说道,“这也是地球航天的新方向,现在地球上,最便宜的就是电力。里面全抽成真空,飞船做成长筒式,就像一个大炮弹,用电力替代绝大部分化学燃料,直接把飞船打上去。这个轨道技术的合理性,我们已经请几个航天大国的技术顾问把过关了,几个实验用的小轨道出来的结果也很理想……现在的问题,就是缺钱。”
“要多少?”
安娜没有急着说数字,而是继续在刚才的基础上说下去:“如果仅仅是在地球上,造这样一个轨道,按照我们之前筹集到的资金也差不多了,大不了就是做慢一点。地方我们都选了好几处,跟当地政府差不多也都谈好了……但我们内部后来讨论过一次,既然要做,就争取一次性做到位。
做轨道只是发射飞船最基础的第一步,下面还要分批发射,组装,试运行……要知道,地球的轨道是有规划的,我们是民间机构,根本申请不到指标,更别说以后得组装,培训,甚至建基地了。如果现在把轨道造起来,充其量我们也就是发射几个小飞船,在天上转几圈而已……
我们设想的是能够飞出太阳系的飞船,如果我们坚持从地球出发,这个目标也距离我们太遥远了。
所以我们打算现在月球上做一个出发站,月球现在允许民间机构进驻,当然现在还没人罢了。
我们先通过在地球上,造一个轨道,只要满足基础的发射功能,然后就分批把建设材料发射到月球,已经有好几个国家在那里正是规划搞永久性的发电站,专门为太空工业提供能源支持。我们可以在那里造一个更大的轨道,无论是体积还是功率,所有飞船的部件会在月球进行二次组装,那里的逃逸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表面甚至连真空都不需要做,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发射场……”
安娜一边说的时候,还一边给伍哲看演示动画——这个动画还是她来之前,自己临时做的,有些拙劣,但意思很明确。
“你的意思是说,地球上的轨道,只是一级跳板,所有的东西都要发射到月球,再在那里发射一次?”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安娜说话的语调有些兴奋起来,“这也是轨道火箭的好处,因为发射能量并不在船体本身,可以搞这样的多级发射,以后如果在太空中建立起真正的0重力发射站,可以很方便的直接从地球发射到那里……
但如果是传统化学火箭,一次发射的燃料比载荷都重几十倍,多级发射根本就不现实。”
“0重力发射站?那轨道的能源从哪里来?”
“这倒不难解决,微波送电,激光送电——在太空中损耗非常之低。就算是只用太阳能,那也不是不可能。当然,更简单一点的办法也有,就是从地球上直接把反物质带过去,用反物质做推进剂……”
“你的意思是反物质发动机?”伍哲听着都有些激动,“现在已经有了?”
“实物还没……”安娜摆摆手,“但理论上已经很成熟了。这东西根本就不困难,起码没你想的那么困难。反物质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甚至比一个传统的柴油机都简单——就跟地球上的加速器差不多,但技术要求要远远低于加速器。
在地球上,加速器的作用是让两速粒子加速,精确撞击,记录结果,搜集反应物——事实上现在地球上,大部分反物质也是这么制造出来的,你可以去科技博物馆看看。如果我没记错,北京的那个博物馆里,现在就存了1毫克的反镍,用放大镜就能看到,也是世界上现存单个质量最大的反物质。
反物质发动机就是这个过程的逆向,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加速粒子。我们可以制造一个强力电磁场,这一点跟现在的聚变反应堆原理有类似之处——但是完全相反的。这个电磁场里就是被加速的带电粒子,只有速度高于一定的阈值,才能够飞出去——飞出船体以外,这在太空中,就是最经济的辐射推进了。对了,你可以看看这个。”
安娜给伍哲看了之前那个网站上,一艘飞船的部件——点开这个部件,伍哲很清楚的看到这个部件的名字就叫904型反物质发动机,光看模样就像一只蜘蛛,身体被镶嵌在飞船中央,从各个方向伸出去的腿一直贯穿到飞船外。和其他的部件一样,这个部件依然可以找到生产的厂家,零件材料,以及精确的设计图。
“飞船上,大部分的配套技术,200年时间里,这个网站已经搜集并验证了不少,反物质发动机只是其中之一。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第一个聚变反应堆商业化之后,十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搞出反物质了,在反物质的基础上,做出发动机这个过程,就好像原始人看见一堆火,很自然的想到做一个灶台,把火保存起来一样简单。
从理论上来说,这东西已经没什么问题,电脑上的实验已经很完善了。但关键还是实用性不够强——成本太高了。即使是在核聚变时代,反物质还是太贵了,贵的原因主要不是制造成本,反物质的制造成本仅仅是电力,而是搜集和保存——全世界也就几个国家有专门用来搜集反物质的加速器,那玩意可比我们这些轨道贵的多了,而且搜集效率还很低,往往制造出来10单位的反物质,能搜集到1就算是不错了。”(未完待续)
安娜也看到了伍哲,冲他招了招手。
在伍哲对面坐下来之后,安娜很熟练的点了一杯咖啡,还有好几样小吃。然后又认真的大量了一下伍哲:“你冬眠苏醒的时间很少吧。”
“对,冬眠了60年,”伍哲也问她,“那你呢?”
“加起来,两三年吧……最近这段时间挺忙的。”安娜说话间,在他们的这块桌子上敲了敲,伍哲发现这桌子还是一个显示屏,她把手机操作了一下,显示屏上就出现了很多资料,有些是伍哲曾经在那个网站上看过的。
伍哲摇头:“这些东西我可不太看得懂,你还直接说吧,要多少钱。”
“你口气真大啊……”安娜开玩笑道,“我要的可不少,我怕你给不起。”
如果不是因为看到伍哲在荷兰被“绑架”的新闻,安娜也许根本就不会想到,60年前曾经匆匆见过一面的年轻人,现在已经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富豪。其实那个时候见面就已经有些征兆了,伍哲花钱买城市照明——一般也就是有钱人能干得出来,冬眠时代的普通人都很俭省。
“这个问题……你还真是问倒我了。”伍哲尴尬的摸摸后脑勺。
之前他以为在卢婧文账号里看到的那些数字就是全部,但和启默偶尔说起的时候,才知道还远远不是。
不动产。股票,基金,债券,版权,专利……如果要把伍哲名下全部的财富用名单罗列出来,可能光是要看懂这份名单,都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更不用说整理估值,得出一个确切数字了。
计算财富在伍哲的时代就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到了今天,这门学问的复杂程度一点也没有简化的迹象,反而因为冬眠的因素,财富这个概念被更深入的虚化了——伍哲曾经在大学去专门听过冬眠经济学。他能理解一些概念,但要说真正懂,那还差得远。
“你是每隔60年醒一次吗?我听说许多中国人都喜欢这个数字……按你们的说法,一家子?”
“一甲子,”伍哲说,“我只是偶然的……是我们公司的ai唤醒了我。”
“那你原来打算什么时候醒的?”
伍哲摇头:“对我来说,什么时候都一样……你呢?”
“二三十年吧,醒一次差不多半年到一年时间……我现在是这个网站的客户经理——也就是专门拉投资的。我一般都是跟着那些客户的轨迹走,看他们要是发财了。就上门就要几个钱。”
伍哲笑笑。
“当然,你是个意外……但你也有钱,”安娜说话很直接。冬眠时代许多人说话都这样,“这个时代赚钱不是很难,但大部分人却都不知道该怎么花……起码我觉得,投资在我们这个领域,总比多在冬眠柜里睡几年要强。”
“网站上的资料我相信你也看过了,”安娜开始说重点。“这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太空航行的理论研究进行了很多。但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没办法解决,那就是发射成本。最早的火箭在20世纪就出现了,可现在是23世纪,难以想象,差不多隔了有三个世纪,核聚变电站已经盖满了地球,可离开了地球——依然是化学能的天下。”
安娜再次打开了刚才的那个文档,指着一副像是铁轨的设计图问伍哲:“你知道这是什么?”
伍哲看了一眼,这东西看起来像是某种东西的轨道,但不仅仅是地面的两条平行线,而是密密麻麻的十几根,这十几根长轨被封闭材料包裹在中央,看上去就像大炮。
但既然安娜提到了太空,那这个东西的作用也就不难猜到了。
“改用电磁加速发射?”
“对,”安娜指着轨道中央说道,“这也是地球航天的新方向,现在地球上,最便宜的就是电力。里面全抽成真空,飞船做成长筒式,就像一个大炮弹,用电力替代绝大部分化学燃料,直接把飞船打上去。这个轨道技术的合理性,我们已经请几个航天大国的技术顾问把过关了,几个实验用的小轨道出来的结果也很理想……现在的问题,就是缺钱。”
“要多少?”
安娜没有急着说数字,而是继续在刚才的基础上说下去:“如果仅仅是在地球上,造这样一个轨道,按照我们之前筹集到的资金也差不多了,大不了就是做慢一点。地方我们都选了好几处,跟当地政府差不多也都谈好了……但我们内部后来讨论过一次,既然要做,就争取一次性做到位。
做轨道只是发射飞船最基础的第一步,下面还要分批发射,组装,试运行……要知道,地球的轨道是有规划的,我们是民间机构,根本申请不到指标,更别说以后得组装,培训,甚至建基地了。如果现在把轨道造起来,充其量我们也就是发射几个小飞船,在天上转几圈而已……
我们设想的是能够飞出太阳系的飞船,如果我们坚持从地球出发,这个目标也距离我们太遥远了。
所以我们打算现在月球上做一个出发站,月球现在允许民间机构进驻,当然现在还没人罢了。
我们先通过在地球上,造一个轨道,只要满足基础的发射功能,然后就分批把建设材料发射到月球,已经有好几个国家在那里正是规划搞永久性的发电站,专门为太空工业提供能源支持。我们可以在那里造一个更大的轨道,无论是体积还是功率,所有飞船的部件会在月球进行二次组装,那里的逃逸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月球表面甚至连真空都不需要做,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发射场……”
安娜一边说的时候,还一边给伍哲看演示动画——这个动画还是她来之前,自己临时做的,有些拙劣,但意思很明确。
“你的意思是说,地球上的轨道,只是一级跳板,所有的东西都要发射到月球,再在那里发射一次?”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安娜说话的语调有些兴奋起来,“这也是轨道火箭的好处,因为发射能量并不在船体本身,可以搞这样的多级发射,以后如果在太空中建立起真正的0重力发射站,可以很方便的直接从地球发射到那里……
但如果是传统化学火箭,一次发射的燃料比载荷都重几十倍,多级发射根本就不现实。”
“0重力发射站?那轨道的能源从哪里来?”
“这倒不难解决,微波送电,激光送电——在太空中损耗非常之低。就算是只用太阳能,那也不是不可能。当然,更简单一点的办法也有,就是从地球上直接把反物质带过去,用反物质做推进剂……”
“你的意思是反物质发动机?”伍哲听着都有些激动,“现在已经有了?”
“实物还没……”安娜摆摆手,“但理论上已经很成熟了。这东西根本就不困难,起码没你想的那么困难。反物质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甚至比一个传统的柴油机都简单——就跟地球上的加速器差不多,但技术要求要远远低于加速器。
在地球上,加速器的作用是让两速粒子加速,精确撞击,记录结果,搜集反应物——事实上现在地球上,大部分反物质也是这么制造出来的,你可以去科技博物馆看看。如果我没记错,北京的那个博物馆里,现在就存了1毫克的反镍,用放大镜就能看到,也是世界上现存单个质量最大的反物质。
反物质发动机就是这个过程的逆向,反物质湮灭,产生的能量加速粒子。我们可以制造一个强力电磁场,这一点跟现在的聚变反应堆原理有类似之处——但是完全相反的。这个电磁场里就是被加速的带电粒子,只有速度高于一定的阈值,才能够飞出去——飞出船体以外,这在太空中,就是最经济的辐射推进了。对了,你可以看看这个。”
安娜给伍哲看了之前那个网站上,一艘飞船的部件——点开这个部件,伍哲很清楚的看到这个部件的名字就叫904型反物质发动机,光看模样就像一只蜘蛛,身体被镶嵌在飞船中央,从各个方向伸出去的腿一直贯穿到飞船外。和其他的部件一样,这个部件依然可以找到生产的厂家,零件材料,以及精确的设计图。
“飞船上,大部分的配套技术,200年时间里,这个网站已经搜集并验证了不少,反物质发动机只是其中之一。这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第一个聚变反应堆商业化之后,十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搞出反物质了,在反物质的基础上,做出发动机这个过程,就好像原始人看见一堆火,很自然的想到做一个灶台,把火保存起来一样简单。
从理论上来说,这东西已经没什么问题,电脑上的实验已经很完善了。但关键还是实用性不够强——成本太高了。即使是在核聚变时代,反物质还是太贵了,贵的原因主要不是制造成本,反物质的制造成本仅仅是电力,而是搜集和保存——全世界也就几个国家有专门用来搜集反物质的加速器,那玩意可比我们这些轨道贵的多了,而且搜集效率还很低,往往制造出来10单位的反物质,能搜集到1就算是不错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