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我们一大早就从宛古出发,用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了隐雾山外。
隐雾山,山如其名。还离着老远,就看到山中雾气昭昭的,像是被一大团无边的水汽所笼罩,延绵百里。
进入山中,起初两三里山路还算是好走,可是慢慢的也开始变得崎岖难行起来。而且听彭联说,再往前走下去,虽然还有水,可是却见不到绿色了,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只有刚进山处能有成片的树林。
随着我们逐渐的深入山中,山里的雾气也越来越浓。原本进山时只是薄薄的一层雾气,此时已经像在眼前扯上一扇纱帘一样,可见度绝不超过三十米。
“穷鬼,你不是说这边没有龙脉吗?这怎么还有这延绵百里的山啊?”山路难走,坛子也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气喘吁吁的问我。
“我什么时候说过这里没有山的?”我反问坛子。
坛子立刻不服气起来:“是你之前说,对了还有靳教授,你们说这里没有什么干龙的。你不是也说过,干龙就是所谓的山脉吗?”
“那你从中国地图上整体来看,你觉得这个长不到四十公里的山算得上干龙吗?”我问坛子。
“呃......”坛子有些卡壳。
“咱们在地图上看到的那些大型山脉,动不动就是几百公里,甚至还有长几千公里的,在这些干龙面前比起来,这个隐雾山还算得上干龙吗?”我说,“不过就是一条小小的支龙而已。所谓的干龙、支龙,其实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隐雾山的支脉,它又能称为干龙。我说这边没有干龙,是指没有大型山脉,这下你明白了吗?”
“奥~”坛子似乎是听明白了。
“哎,你说这洛王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坛子接着问我说。
“什么意思?”我没有明白坛子说的话,于是问他。
“你说这徐福平白无故的到这里盖了一座宫殿,自己不用,又没听过有别人用,那你说这宫殿是用来干嘛的?不会是墓葬吧?”坛子猜测说。
这话让走在我们旁边的靳教授听了去,于是开口说:“小周的意思是说,这洛王宫其实是一座陵墓?”
坛子重重的点点头:“我猜是这样。”
靳教授带着疑惑自语:“可是当时秦始皇陵早就已经开始兴建了,那在这里再建一座陵墓,是给谁建的呢?”
“洛王宫、洛王宫,当然是给洛王的了!”坛子说。
“可是这洛王又是什么人呢?”靳教授问坛子。
坛子一下语塞:“那......这我怎么知道?”
“靳教授,你的意思是这里不太可能出现秦朝时期的大墓了?”我问。
靳教授摇摇头:“在这山里建墓,跟秦朝时期墓葬修建的风格确实不太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跟我们讲讲吧?”坛子来了兴致,向靳教授请教。
“是啊,反正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老靳你就给大家说一说,这也是彰显你渊博知识的时候。”许叔在前面笑着说。
靳教授也笑了:“我可不想落得个卖弄知识的‘罪名’。”
“不是卖弄、不是卖弄,是传播知识、传播知识。你老给我们讲了,也让我们都学习学习这考古方面的文化。”坛子连忙接了下音儿。
“那我可就说了啊!不过,要想知道秦朝时期的墓葬特点,就得有所对比,反正时间也长,咱们就从头慢慢说!”靳教授清了清嗓子开始给我们讲起了关于一些大型墓葬的知识。
“‘葬者,藏也!’其实,早在一万八千年以前山顶洞人时代,就已经有了墓葬的出现,那个时候不但有了墓葬,而且还有了随葬品......”
“啊?山顶洞人的墓葬还有随葬品,不得全是石头瓦块啊?这种墓就算挖出来也没什么意思。”坛子说。
“瓦块可没有,那可是旧石器时代。”靳教授笑了:“而且就算是石器也都是用来生产生活的,制作十分不容易,怎么可能用来陪葬。我说的随葬品只不过是些赤铁矿粉而已。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劳动产品的出现,贫富也开始有了巨大的差距。在一些富人的墓穴 里,陪葬品也就丰富了起来。”
坛子在我耳边嘟囔着:“石器时代,就是再丰富也没什么搞头!”
靳教授没有听到坛子说的话,继续讲道:“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就已经有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观念了。那时的墓葬大多都是土墓,陪葬品也就换成了死者生前的贵重物品。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殉葬。周朝的大型墓葬中,比较常见的是鼎。因为周朝有所谓的‘列鼎’,‘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各阶级按照这个礼制,决不能僭越。当然到了西周末期,进入了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天下诸侯并起,所以这个‘列鼎’制度也就没有人严格遵守了,甚至在大夫的墓里出现了七只鼎,达到了诸侯的标准。”
“从战国时期,就有陵园的出现了。而春秋战国之后的秦汉,墓葬更是奢华。秦始皇陵我就不用多说了吧?”靳教授说,“汉朝开始,墓葬的形势就开始了统一,都是有墓道、墓室以及壁画。汉朝贵族的墓,开始采用凿山而建,尤其是王族,更是多见。汉朝墓葬的建造和陪葬有很多特点,至于汉朝最著名的可能就要数金缕玉衣和黄肠题凑了。”
“黄肠题凑?那是什么东西?”坛子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黄肠题凑。
“其实所谓的‘黄肠题凑’简单来说就是用黄心柏木摆在棺材外面的一堵木头墙而已。但是由于‘黄肠题凑’在秦汉时期,是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椁室,所以等级最高,当然也有大臣被皇帝特批使用的,能获此殊荣的并不多见。”靳教授解释说,“秦汉之后,是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由于政权割据,交替频繁,民生艰难,致盗墓之风日盛,所以那个时候的王侯将相都一改汉朝以后的厚葬之风,倡导薄葬,所以那个时期的墓葬里并没有多少陪葬品。”
隐雾山,山如其名。还离着老远,就看到山中雾气昭昭的,像是被一大团无边的水汽所笼罩,延绵百里。
进入山中,起初两三里山路还算是好走,可是慢慢的也开始变得崎岖难行起来。而且听彭联说,再往前走下去,虽然还有水,可是却见不到绿色了,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只有刚进山处能有成片的树林。
随着我们逐渐的深入山中,山里的雾气也越来越浓。原本进山时只是薄薄的一层雾气,此时已经像在眼前扯上一扇纱帘一样,可见度绝不超过三十米。
“穷鬼,你不是说这边没有龙脉吗?这怎么还有这延绵百里的山啊?”山路难走,坛子也是深一脚浅一脚的,气喘吁吁的问我。
“我什么时候说过这里没有山的?”我反问坛子。
坛子立刻不服气起来:“是你之前说,对了还有靳教授,你们说这里没有什么干龙的。你不是也说过,干龙就是所谓的山脉吗?”
“那你从中国地图上整体来看,你觉得这个长不到四十公里的山算得上干龙吗?”我问坛子。
“呃......”坛子有些卡壳。
“咱们在地图上看到的那些大型山脉,动不动就是几百公里,甚至还有长几千公里的,在这些干龙面前比起来,这个隐雾山还算得上干龙吗?”我说,“不过就是一条小小的支龙而已。所谓的干龙、支龙,其实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隐雾山的支脉,它又能称为干龙。我说这边没有干龙,是指没有大型山脉,这下你明白了吗?”
“奥~”坛子似乎是听明白了。
“哎,你说这洛王宫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坛子接着问我说。
“什么意思?”我没有明白坛子说的话,于是问他。
“你说这徐福平白无故的到这里盖了一座宫殿,自己不用,又没听过有别人用,那你说这宫殿是用来干嘛的?不会是墓葬吧?”坛子猜测说。
这话让走在我们旁边的靳教授听了去,于是开口说:“小周的意思是说,这洛王宫其实是一座陵墓?”
坛子重重的点点头:“我猜是这样。”
靳教授带着疑惑自语:“可是当时秦始皇陵早就已经开始兴建了,那在这里再建一座陵墓,是给谁建的呢?”
“洛王宫、洛王宫,当然是给洛王的了!”坛子说。
“可是这洛王又是什么人呢?”靳教授问坛子。
坛子一下语塞:“那......这我怎么知道?”
“靳教授,你的意思是这里不太可能出现秦朝时期的大墓了?”我问。
靳教授摇摇头:“在这山里建墓,跟秦朝时期墓葬修建的风格确实不太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跟我们讲讲吧?”坛子来了兴致,向靳教授请教。
“是啊,反正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找到,老靳你就给大家说一说,这也是彰显你渊博知识的时候。”许叔在前面笑着说。
靳教授也笑了:“我可不想落得个卖弄知识的‘罪名’。”
“不是卖弄、不是卖弄,是传播知识、传播知识。你老给我们讲了,也让我们都学习学习这考古方面的文化。”坛子连忙接了下音儿。
“那我可就说了啊!不过,要想知道秦朝时期的墓葬特点,就得有所对比,反正时间也长,咱们就从头慢慢说!”靳教授清了清嗓子开始给我们讲起了关于一些大型墓葬的知识。
“‘葬者,藏也!’其实,早在一万八千年以前山顶洞人时代,就已经有了墓葬的出现,那个时候不但有了墓葬,而且还有了随葬品......”
“啊?山顶洞人的墓葬还有随葬品,不得全是石头瓦块啊?这种墓就算挖出来也没什么意思。”坛子说。
“瓦块可没有,那可是旧石器时代。”靳教授笑了:“而且就算是石器也都是用来生产生活的,制作十分不容易,怎么可能用来陪葬。我说的随葬品只不过是些赤铁矿粉而已。可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劳动产品的出现,贫富也开始有了巨大的差距。在一些富人的墓穴 里,陪葬品也就丰富了起来。”
坛子在我耳边嘟囔着:“石器时代,就是再丰富也没什么搞头!”
靳教授没有听到坛子说的话,继续讲道:“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人的传统思想里就已经有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观念了。那时的墓葬大多都是土墓,陪葬品也就换成了死者生前的贵重物品。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出现了殉葬。周朝的大型墓葬中,比较常见的是鼎。因为周朝有所谓的‘列鼎’,‘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各阶级按照这个礼制,决不能僭越。当然到了西周末期,进入了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天下诸侯并起,所以这个‘列鼎’制度也就没有人严格遵守了,甚至在大夫的墓里出现了七只鼎,达到了诸侯的标准。”
“从战国时期,就有陵园的出现了。而春秋战国之后的秦汉,墓葬更是奢华。秦始皇陵我就不用多说了吧?”靳教授说,“汉朝开始,墓葬的形势就开始了统一,都是有墓道、墓室以及壁画。汉朝贵族的墓,开始采用凿山而建,尤其是王族,更是多见。汉朝墓葬的建造和陪葬有很多特点,至于汉朝最著名的可能就要数金缕玉衣和黄肠题凑了。”
“黄肠题凑?那是什么东西?”坛子却是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黄肠题凑。
“其实所谓的‘黄肠题凑’简单来说就是用黄心柏木摆在棺材外面的一堵木头墙而已。但是由于‘黄肠题凑’在秦汉时期,是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椁室,所以等级最高,当然也有大臣被皇帝特批使用的,能获此殊荣的并不多见。”靳教授解释说,“秦汉之后,是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由于政权割据,交替频繁,民生艰难,致盗墓之风日盛,所以那个时候的王侯将相都一改汉朝以后的厚葬之风,倡导薄葬,所以那个时期的墓葬里并没有多少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