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师偃实在推辞不过,只能暂时答应了布政使潘大人的邀请。不过他按照叶行远的吩咐,借口对省内的情形不熟,先要了不少公文案卷回来研读。先摸清情况,再决定他能掺合到哪一步。
藩台大约是真急了,几日间让金师爷送来了许多文书副本,唐师偃硬着头皮研读,求着叶行远帮他一起参详。
叶行远倒没什么不乐意,科举之途走完后便是做官,到那时不可能不接触实务,现在就当是提前实习罢了。
不过不看便罢,一看就感到触目惊心。原本以为当今太平盛世,应该到处歌舞升平,但是在站在布政使司的角度来看,至少在本省和附近几省却像是处处有窟窿,几乎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由此叶行远这才知道,当今形式的严峻了。堪称是问题多多,足以让最勤政的能吏也头大如斗。
不过危机大都潜伏在暗处,并未爆发出来,如果只打算混日子,庸官似乎也能过得下去。不过在智者看来,这却是最危险的时候。
灾荒不断,财政吃紧,流民四起,盗匪啸聚,内有妖族蠢蠢欲动,外有蛮族狼子野心。虽然到现在为止,还不曾有不可收拾的情形出现,但这乱糟糟的局面,有种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
叶行远又敏锐的发现,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天地元气的减少。这一点在雨水量的变化上最为明显。
从历年的邸报来看,最近十年的雨水总量持续下降,作为天下粮仓之一的定湖省粮产量也是逐年下降,已经到了一条危险的红线上。
以往都是定湖省向外大量输送粮食,但现在却要考虑自给自足问题,向外输送粮食不及顶峰时一半,而其余省份状况不言而喻。
正是因为天地元气总量的减少,纵然读书人有呼风唤雨、祈禳避灾之能,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地灾荒频发。百姓日子自然是水生火热。
活不下去才会背井离乡,才会沦为盗匪,也正是因为中原上国这种内忧,所以才会有不安分的野心家开始动作。妖怪周知县的行径便是一例典型。
如果能够解决天地元气的问题,那纲举目张,后面一连串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可惜这天机流转,变化之道,就连文圣都只能言“畏天命”三字而已。叶行远是绝对没有办法干涉的。
现在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天地元气减少的趋势还会不会持续下去。这天地元气变化,自有定数,一甲子为一变,从上升到下降,本是寻常,但最近几年却未免降得太厉害些。
要知道改朝换代,乱世起时,往往也就是从天地元气的变化开始。不过本朝方才享国三百余年,如今众正盈朝。也未听说当今皇帝有什么昏君言行,按说不至于有末世之兆。
“若不是到了省城,又因缘际会看到这许多机要,我也不知局面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唐师偃向着叶行远长叹,“如今想来,在汉江府醉生梦死,却像是在炉中迷梦,让人愧甚。”
汉江府相对富庶,唐师偃虽然平时常常无钱,但他一副字画也值得几文。又是秀才身份,从来没有真正为生计担忧。而起他不曾为官,只管吃酒作乐,又哪里知道外界的萧条?
“怪不得入省城之后。见街边巷尾的乞丐都多了许多。”叶行远也是感慨,现在才知道,这些人都是从外地逃荒来的。进了省城乞讨的其实只是零星,后面还有大批人被阻挡在定湖省境之外。
一股悲天悯人的感觉又从叶行远胸腔之中涌了出来,他没法强迫自己当睁眼瞎子,在这种情形之下。总难免生出点救世济民的雄心。
奈何在这个最大规则就是天机的世界里,他能够拿出来的方法实在不多,或许只能做个缝缝补补的补锅匠罢了。
不,要赶紧遏制这种感觉才是!叶行远忽然醒悟过来,现在虽然天命被他识海之中的剑灵所承载,但是天命陷阱对他似乎还有影响,不然为何突然又产生了这种崇高的情怀?
看如今情势,应该还有几十年太平,自己不必想得太多,免得又一脚踩进天命的大坑里面。现如今尽量置身事外,等科举成功,得了官位再谋其政。
叶行远先为唐师偃着想,议论道:“藩台如今最担心的,应该就是流民入境的问题。于今之计,只能从保定湖一省安宁入手,无论如何也得将荆楚流民挡于省境之外。一旦大量流民涌入,那就难以应付了。”
这想法有些残忍,但就是很客观,荆楚流民是荆楚的问题,若涌入定湖省,那就连带着定湖一起倒霉。以现在本省现状,没有多余财力接纳这些流民。
“那我就这般向藩台进言?会不会太苛酷了些?”唐师偃有些犹豫,但他实在是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叶行远点了点头,“事到如今,只能如此。只要省内官吏团结一心,严防死守,就能够顺利渡过这次危机,但只怕不遂人愿。”
他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见金师爷疾步走进来,一把扯住唐师偃,同时叫道,“唐先生!速速随我去藩台衙门,共同商议大计。”
唐师偃被带着走了两步,惊讶道:“何事如此情急?难不成...流民进定湖省了么?”他又忍不住看了叶行远一眼,他这乌鸦嘴竟然成真了?
金师爷肃然起敬,“唐先生果然神机妙算,这都能够料到。快随我去,此时藩台心急如焚,你若有良策尽管献上,千万不能藏拙了!”
流民真的进定湖省了?唐师偃目瞪口呆,等他醒悟到金师爷来意,正想偷偷摸摸向叶行远请教时,金师爷却等不及了。
只见金师爷拖着唐师偃就向外走,叶行远都没来得及阻拦,只能暗自叹息,继续想流民问题。
如果定湖省官场能够铁板一块,各守其土,至少能做到不让大部分荆楚流民入境。这虽然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至少是让定湖省置身事外,暂时不会为流民所苦。
但定湖省官场怎么可能铁板一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官场又是杀人不见血的最大倾轧之地。
在这种关键时刻,本省巡抚回京述职,故意迟迟未归;按察使臬台大人与布政使藩台貌似不睦,各方官吏更是各为其主,一盘散沙。
这一次流民进定湖省,布政使潘大人如果不能够漂亮解决,只怕无论如何也得背下这个黑锅。叶行远怀疑,很可能有人给他挖坑。
有胆量给布政使挖坑的人,只怕也没几个,早该想到这点啊!叶行远拍了拍脑袋,其实慢慢思考,他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毕竟还未曾处于官场第一线,反应就难免迟钝了些。
如此一来,布政使潘大人肯定会抓住一切看着像救命稻草的东西。唐师偃这个被三顾茅庐的大贤,自然就被指望拿出主意来。
叶行远胡思乱想的同时,唐师偃已经到了藩台衙门,看见布政使司几个大字,他的腿肚子就开始打颤转筋。今天金师爷来的仓促,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向叶行远请教,肚子里完全空空如也。
这次可是真材实料的考验,自己这个冒牌大贤只怕再糊弄不过去,所以唐师偃又琢磨着,应该怎么用个缓兵之计,
“我突然有些内急,先去方便一下。金师爷先进去知会大人,我去去便回。”唐师偃站住了不肯动,想借尿遁闪人。
金师爷岂容唐师偃走人,只道唐师偃还想推脱装低调,硬拉住不放,苦口婆心劝道:“唐贤弟何必如此?你固有大才,便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此次固然是纷扰繁杂的局面,但唯有依贤弟之才,方可挽狂澜于既倒,这种机会对于你来说也是百年难求!
若是唐贤弟能够解决当务燃眉之急,得到东家的由衷感激,就算以后科举不力,也不是没有出人头地之路,还请贤弟尽力而为,不要再推脱了。”
这等大事只要能够解决,藩台必是感激涕零,能够解决此事之人,也必将得到赏识和提拔,这可是一条青云之路。
唐师偃有苦说不出来,有心想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又哪里说得出口?但他听金师爷这几句话之后,忽然好像是想明白了什么,整个人也松弛下来,哈哈一笑道:“金兄所言甚是,是我想差了。”
其后唐师偃随着金师爷一路走入后衙,却见潘藩台当中而坐,一众幕宾都是愁眉苦脸,无人发言,可见都是束手无策。
见唐师偃来了,潘藩台强笑道:“唐先生终于来了!今日难局,吾等一筹莫展,正要请先生教我!”
流民渡江,已抵定湖省境,这数十万饥民一路而下,岂不是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潘藩台急得鼻子上都出了个疖子,鬓边白发更是分明。
唐师偃强打精神,答道:“藩台大人,请恕学生直言,我虽对经济之道略知一二,但不过只是皮毛,这些学识,皆由一位经天纬地的大才所传授。今日之局面,学生无能为力,但若是请出我文章之师,以他胸中韬略必有解决之道!”
到了这个时候,唐师偃终于忍不住说了真话!没错,他就是想把装低调的叶行远卖出来了。
不是唐师偃有心想要出卖叶行远,实在是因为两个缘故。第一,自己快撑不住了,实在无法与藩台对答实务;第二,这对于叶行远本人来说,也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利大于弊。(未完待续。)
藩台大约是真急了,几日间让金师爷送来了许多文书副本,唐师偃硬着头皮研读,求着叶行远帮他一起参详。
叶行远倒没什么不乐意,科举之途走完后便是做官,到那时不可能不接触实务,现在就当是提前实习罢了。
不过不看便罢,一看就感到触目惊心。原本以为当今太平盛世,应该到处歌舞升平,但是在站在布政使司的角度来看,至少在本省和附近几省却像是处处有窟窿,几乎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由此叶行远这才知道,当今形式的严峻了。堪称是问题多多,足以让最勤政的能吏也头大如斗。
不过危机大都潜伏在暗处,并未爆发出来,如果只打算混日子,庸官似乎也能过得下去。不过在智者看来,这却是最危险的时候。
灾荒不断,财政吃紧,流民四起,盗匪啸聚,内有妖族蠢蠢欲动,外有蛮族狼子野心。虽然到现在为止,还不曾有不可收拾的情形出现,但这乱糟糟的局面,有种不知从何下手的感觉。
叶行远又敏锐的发现,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天地元气的减少。这一点在雨水量的变化上最为明显。
从历年的邸报来看,最近十年的雨水总量持续下降,作为天下粮仓之一的定湖省粮产量也是逐年下降,已经到了一条危险的红线上。
以往都是定湖省向外大量输送粮食,但现在却要考虑自给自足问题,向外输送粮食不及顶峰时一半,而其余省份状况不言而喻。
正是因为天地元气总量的减少,纵然读书人有呼风唤雨、祈禳避灾之能,但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地灾荒频发。百姓日子自然是水生火热。
活不下去才会背井离乡,才会沦为盗匪,也正是因为中原上国这种内忧,所以才会有不安分的野心家开始动作。妖怪周知县的行径便是一例典型。
如果能够解决天地元气的问题,那纲举目张,后面一连串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可惜这天机流转,变化之道,就连文圣都只能言“畏天命”三字而已。叶行远是绝对没有办法干涉的。
现在最令人担心的问题就是,天地元气减少的趋势还会不会持续下去。这天地元气变化,自有定数,一甲子为一变,从上升到下降,本是寻常,但最近几年却未免降得太厉害些。
要知道改朝换代,乱世起时,往往也就是从天地元气的变化开始。不过本朝方才享国三百余年,如今众正盈朝。也未听说当今皇帝有什么昏君言行,按说不至于有末世之兆。
“若不是到了省城,又因缘际会看到这许多机要,我也不知局面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唐师偃向着叶行远长叹,“如今想来,在汉江府醉生梦死,却像是在炉中迷梦,让人愧甚。”
汉江府相对富庶,唐师偃虽然平时常常无钱,但他一副字画也值得几文。又是秀才身份,从来没有真正为生计担忧。而起他不曾为官,只管吃酒作乐,又哪里知道外界的萧条?
“怪不得入省城之后。见街边巷尾的乞丐都多了许多。”叶行远也是感慨,现在才知道,这些人都是从外地逃荒来的。进了省城乞讨的其实只是零星,后面还有大批人被阻挡在定湖省境之外。
一股悲天悯人的感觉又从叶行远胸腔之中涌了出来,他没法强迫自己当睁眼瞎子,在这种情形之下。总难免生出点救世济民的雄心。
奈何在这个最大规则就是天机的世界里,他能够拿出来的方法实在不多,或许只能做个缝缝补补的补锅匠罢了。
不,要赶紧遏制这种感觉才是!叶行远忽然醒悟过来,现在虽然天命被他识海之中的剑灵所承载,但是天命陷阱对他似乎还有影响,不然为何突然又产生了这种崇高的情怀?
看如今情势,应该还有几十年太平,自己不必想得太多,免得又一脚踩进天命的大坑里面。现如今尽量置身事外,等科举成功,得了官位再谋其政。
叶行远先为唐师偃着想,议论道:“藩台如今最担心的,应该就是流民入境的问题。于今之计,只能从保定湖一省安宁入手,无论如何也得将荆楚流民挡于省境之外。一旦大量流民涌入,那就难以应付了。”
这想法有些残忍,但就是很客观,荆楚流民是荆楚的问题,若涌入定湖省,那就连带着定湖一起倒霉。以现在本省现状,没有多余财力接纳这些流民。
“那我就这般向藩台进言?会不会太苛酷了些?”唐师偃有些犹豫,但他实在是拿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
叶行远点了点头,“事到如今,只能如此。只要省内官吏团结一心,严防死守,就能够顺利渡过这次危机,但只怕不遂人愿。”
他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见金师爷疾步走进来,一把扯住唐师偃,同时叫道,“唐先生!速速随我去藩台衙门,共同商议大计。”
唐师偃被带着走了两步,惊讶道:“何事如此情急?难不成...流民进定湖省了么?”他又忍不住看了叶行远一眼,他这乌鸦嘴竟然成真了?
金师爷肃然起敬,“唐先生果然神机妙算,这都能够料到。快随我去,此时藩台心急如焚,你若有良策尽管献上,千万不能藏拙了!”
流民真的进定湖省了?唐师偃目瞪口呆,等他醒悟到金师爷来意,正想偷偷摸摸向叶行远请教时,金师爷却等不及了。
只见金师爷拖着唐师偃就向外走,叶行远都没来得及阻拦,只能暗自叹息,继续想流民问题。
如果定湖省官场能够铁板一块,各守其土,至少能做到不让大部分荆楚流民入境。这虽然不是问题的解决方法,但至少是让定湖省置身事外,暂时不会为流民所苦。
但定湖省官场怎么可能铁板一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官场又是杀人不见血的最大倾轧之地。
在这种关键时刻,本省巡抚回京述职,故意迟迟未归;按察使臬台大人与布政使藩台貌似不睦,各方官吏更是各为其主,一盘散沙。
这一次流民进定湖省,布政使潘大人如果不能够漂亮解决,只怕无论如何也得背下这个黑锅。叶行远怀疑,很可能有人给他挖坑。
有胆量给布政使挖坑的人,只怕也没几个,早该想到这点啊!叶行远拍了拍脑袋,其实慢慢思考,他也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毕竟还未曾处于官场第一线,反应就难免迟钝了些。
如此一来,布政使潘大人肯定会抓住一切看着像救命稻草的东西。唐师偃这个被三顾茅庐的大贤,自然就被指望拿出主意来。
叶行远胡思乱想的同时,唐师偃已经到了藩台衙门,看见布政使司几个大字,他的腿肚子就开始打颤转筋。今天金师爷来的仓促,自己根本没有时间向叶行远请教,肚子里完全空空如也。
这次可是真材实料的考验,自己这个冒牌大贤只怕再糊弄不过去,所以唐师偃又琢磨着,应该怎么用个缓兵之计,
“我突然有些内急,先去方便一下。金师爷先进去知会大人,我去去便回。”唐师偃站住了不肯动,想借尿遁闪人。
金师爷岂容唐师偃走人,只道唐师偃还想推脱装低调,硬拉住不放,苦口婆心劝道:“唐贤弟何必如此?你固有大才,便该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此次固然是纷扰繁杂的局面,但唯有依贤弟之才,方可挽狂澜于既倒,这种机会对于你来说也是百年难求!
若是唐贤弟能够解决当务燃眉之急,得到东家的由衷感激,就算以后科举不力,也不是没有出人头地之路,还请贤弟尽力而为,不要再推脱了。”
这等大事只要能够解决,藩台必是感激涕零,能够解决此事之人,也必将得到赏识和提拔,这可是一条青云之路。
唐师偃有苦说不出来,有心想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又哪里说得出口?但他听金师爷这几句话之后,忽然好像是想明白了什么,整个人也松弛下来,哈哈一笑道:“金兄所言甚是,是我想差了。”
其后唐师偃随着金师爷一路走入后衙,却见潘藩台当中而坐,一众幕宾都是愁眉苦脸,无人发言,可见都是束手无策。
见唐师偃来了,潘藩台强笑道:“唐先生终于来了!今日难局,吾等一筹莫展,正要请先生教我!”
流民渡江,已抵定湖省境,这数十万饥民一路而下,岂不是如蝗虫过境,寸草不生?潘藩台急得鼻子上都出了个疖子,鬓边白发更是分明。
唐师偃强打精神,答道:“藩台大人,请恕学生直言,我虽对经济之道略知一二,但不过只是皮毛,这些学识,皆由一位经天纬地的大才所传授。今日之局面,学生无能为力,但若是请出我文章之师,以他胸中韬略必有解决之道!”
到了这个时候,唐师偃终于忍不住说了真话!没错,他就是想把装低调的叶行远卖出来了。
不是唐师偃有心想要出卖叶行远,实在是因为两个缘故。第一,自己快撑不住了,实在无法与藩台对答实务;第二,这对于叶行远本人来说,也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利大于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