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抚台大人。”唐师偃见了三位大人的帖子,欣羡之余,也热心的帮忙给叶行远出主意,“藩台、臬台两位大人虽然在省内自有一系,但终究是抚台大人的品级最高。你不见自抚台回城,藩台大人便偃旗息鼓,退避三舍?”
但话才出口,他又犹豫了一下,踌躇道:“只是臬台此人心狠手辣,与你又有夙仇,这次向你示好已经是投石问路,你要是不理,只怕他另有手段。
藩台大人与我们又多些香火情面,若是将这功劳给了他。结合之前以工代赈事,他说不得还得升一升,成为巡抚也为未可知,对我们的感激也最大。”
定湖省内的情势复杂,臬台经营已久,势力盘根错节,藩台掌控民政,也自有一套班子。抚台品级虽高,但却也不能只手遮天。
所以这才是叶行远迟迟没有做决定的原因,自己费那么大劲儿,将流民和鸦神教揉成一团,终于轻飘飘的力挽狂澜,让各方都能收获一个满意的结果。他可以低调,但在这件事上,却非得收获足够的好处才行。
叶行远笑道:“祥瑞报于朝廷,等反馈回来,约莫还得有些时日。这段时间该是几位大人最着急的时候,我却还得忍耐一阵。”
他把庙祝唤来,吩咐道:“你替我分别去回这三位大人,就说我因为劳累过度,又病了,要在庙中休息几日,等日后再去拜访。”
唐师偃倒吸一口凉气道:“你可真沉得住气,这时候还敢等着诸位大人,这是诚心要待价而沽?”
叶行远瞥了他一眼,淡然道:“原本不欲如此,奈何已经到此地步,自然只能顺水推舟,也是无奈。”
唐师偃无语,叶行远这胆气也是不简单,哪个秀才敢这样同时对省内三位最高官员这般拿大?也只有叶行远一人了。
如唐师偃所料。叶行远正想是要待价而沽,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正是他抬价的最好时刻。如果叶行远待在丹原县不回来是最好的,如今既然回来了。也只好故技重施装病不出。
叶行远又病了,这消息反馈到三位大人手里,他们都只能苦笑。这小子还真是不想多费一丝脑筋,连一个新借口都懒得想,这是赤.裸.裸.的摆架子啊。
然而现在他们也拿叶行远没办法。现在这小小秀才在他们眼中就是个功劳大礼包,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潘大人想起当初见个假大贤还得三顾茅庐,也习惯了叶行远的行事风格。他沉思一阵,问金师爷道:“如今流民乱事已平,又有鸦神祥瑞,叶公子回返省城,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叶行远这个态度,显然是在等着几位大人给他开出条件。此人小小年纪。不知怎如此精明。
金师爷挠头道:“叶公子乃是大智慧之人,心思难以揣测,钱财之类他也不大重视。不过依学生看来,他一直避免节外生枝,保持低调,一心只攻读诗书,只怕最重视的还是读书人功名。”
潘大人点头,读书人正途就是科举,其它虚名犹如浮云,便斟酌道:“是了。之前他将唐师偃推出来,不愿居功。此次流民生乱,也是因为受逼迫太甚,他才不得不去解决。
叶公子去丹原县之前。也未曾与我们商量,不曾求得任何条件,只怕也是早有了这样的主意,这读书人气节倒是可敬。既然如此,我们在省试之中如何助他?给他一个举人功名?”
金师爷想了一想说,“举人功名。只怕不够,以叶公子的本事,只要无人捣乱,他一个举人功名是稳的。”
这倒也是,潘大人一时语塞,这可如何是好?叶行远无欲无求,只想要在省试之中走科举正途,可偏偏在这件事情上也很难给他好处,让人棘手。
与此同时,按察使万大人也是在与他的心腹刁师爷商量,“叶行远所重,唯有功名。既然如此,只有欲予先取,让他知道厉害,方才知道举人的珍贵。”
刁师爷眼珠子骨碌一转,奸笑道:“大人所言甚是,只是叶行远此人性子执拗,想要拦他,却不可是大人出面,也不可让他发觉此事与大人相关。
之前王学政弄那一出科考,只怕叶行远到现在还怀恨在心,大人本来就与叶行远不对付,要是让他记恨上了,祥瑞之事,只怕难成。”
万大人大笑,“这个自然,本官自有主张,他有耐心稳坐钓鱼台,难道我们几人,还不如他不成?”
接下来就是拼耐心的时间段了,祥瑞之事,已上报朝廷,接下来便是候着京中指示,将鸦神祥瑞护送进京。这中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运作,而省试却也离得不远了。要在这里做文章迫使叶行远就范,如果运作得当,并不是没有机会。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之内风平浪静,叶行远称病,省内三位大人却也没有着急催促,一时之间省城之中竟有了诡异的平静。
连着几天没有消息,在叶行远意料之中,他也不慌乱,只安生读书,静观其变。只唐师偃有些坐立不安,来回奔走,打探消息,却也没什么回音。
鸦神教既立,祥瑞之事传于省城,鸦神庙的香火也渐渐旺盛起来,不复往日的平静。庙祝和娘子自然是兴奋不已,对叶行远千恩万谢,庙祝娘子也不顾尴尬,亲自服侍叶行远的生活起居,不敢再有邪念。
随着省试越来越近,提前来到省城的秀才相公也越来越多,江州城中流民乱事和鸦神祥瑞的话题渐渐平息下去,更多的人开始讨论此次省试。
省试恩正并科,录取名额大大增加,赶来考试的历年秀才比往年更多。而这一次学政搞了科考,淘汰了大部分的今年新秀才,这一场省试,对于多年不取的老秀才们是极好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通过科考的新秀才们受到了更大的忌惮。这一日,叶行远又收到了一次帖子,不过这次不是来自于三位大人,而是进省城赶考的秀才们一次集会。
唐师偃也同样收到了请柬,笑对叶行远道:“看来是有人想探探你的虚实,这种集会没多大意思、不过贤弟你诗文惊人,胸有大才,倒是不妨去技压全场,也好抖一抖威风。”
叶行远本不想去,听唐师偃之言,忽有所感,笑而点头,“既然如此,何妨一行,我们也去看看此次省试汇集了哪些英才。”(未完待续。)
PS: 卡了一下,哎,马上还有一章
但话才出口,他又犹豫了一下,踌躇道:“只是臬台此人心狠手辣,与你又有夙仇,这次向你示好已经是投石问路,你要是不理,只怕他另有手段。
藩台大人与我们又多些香火情面,若是将这功劳给了他。结合之前以工代赈事,他说不得还得升一升,成为巡抚也为未可知,对我们的感激也最大。”
定湖省内的情势复杂,臬台经营已久,势力盘根错节,藩台掌控民政,也自有一套班子。抚台品级虽高,但却也不能只手遮天。
所以这才是叶行远迟迟没有做决定的原因,自己费那么大劲儿,将流民和鸦神教揉成一团,终于轻飘飘的力挽狂澜,让各方都能收获一个满意的结果。他可以低调,但在这件事上,却非得收获足够的好处才行。
叶行远笑道:“祥瑞报于朝廷,等反馈回来,约莫还得有些时日。这段时间该是几位大人最着急的时候,我却还得忍耐一阵。”
他把庙祝唤来,吩咐道:“你替我分别去回这三位大人,就说我因为劳累过度,又病了,要在庙中休息几日,等日后再去拜访。”
唐师偃倒吸一口凉气道:“你可真沉得住气,这时候还敢等着诸位大人,这是诚心要待价而沽?”
叶行远瞥了他一眼,淡然道:“原本不欲如此,奈何已经到此地步,自然只能顺水推舟,也是无奈。”
唐师偃无语,叶行远这胆气也是不简单,哪个秀才敢这样同时对省内三位最高官员这般拿大?也只有叶行远一人了。
如唐师偃所料。叶行远正想是要待价而沽,而在这个关键时刻,正是他抬价的最好时刻。如果叶行远待在丹原县不回来是最好的,如今既然回来了。也只好故技重施装病不出。
叶行远又病了,这消息反馈到三位大人手里,他们都只能苦笑。这小子还真是不想多费一丝脑筋,连一个新借口都懒得想,这是赤.裸.裸.的摆架子啊。
然而现在他们也拿叶行远没办法。现在这小小秀才在他们眼中就是个功劳大礼包,是人人争抢的香饽饽。
潘大人想起当初见个假大贤还得三顾茅庐,也习惯了叶行远的行事风格。他沉思一阵,问金师爷道:“如今流民乱事已平,又有鸦神祥瑞,叶公子回返省城,到底在打什么主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叶行远这个态度,显然是在等着几位大人给他开出条件。此人小小年纪。不知怎如此精明。
金师爷挠头道:“叶公子乃是大智慧之人,心思难以揣测,钱财之类他也不大重视。不过依学生看来,他一直避免节外生枝,保持低调,一心只攻读诗书,只怕最重视的还是读书人功名。”
潘大人点头,读书人正途就是科举,其它虚名犹如浮云,便斟酌道:“是了。之前他将唐师偃推出来,不愿居功。此次流民生乱,也是因为受逼迫太甚,他才不得不去解决。
叶公子去丹原县之前。也未曾与我们商量,不曾求得任何条件,只怕也是早有了这样的主意,这读书人气节倒是可敬。既然如此,我们在省试之中如何助他?给他一个举人功名?”
金师爷想了一想说,“举人功名。只怕不够,以叶公子的本事,只要无人捣乱,他一个举人功名是稳的。”
这倒也是,潘大人一时语塞,这可如何是好?叶行远无欲无求,只想要在省试之中走科举正途,可偏偏在这件事情上也很难给他好处,让人棘手。
与此同时,按察使万大人也是在与他的心腹刁师爷商量,“叶行远所重,唯有功名。既然如此,只有欲予先取,让他知道厉害,方才知道举人的珍贵。”
刁师爷眼珠子骨碌一转,奸笑道:“大人所言甚是,只是叶行远此人性子执拗,想要拦他,却不可是大人出面,也不可让他发觉此事与大人相关。
之前王学政弄那一出科考,只怕叶行远到现在还怀恨在心,大人本来就与叶行远不对付,要是让他记恨上了,祥瑞之事,只怕难成。”
万大人大笑,“这个自然,本官自有主张,他有耐心稳坐钓鱼台,难道我们几人,还不如他不成?”
接下来就是拼耐心的时间段了,祥瑞之事,已上报朝廷,接下来便是候着京中指示,将鸦神祥瑞护送进京。这中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运作,而省试却也离得不远了。要在这里做文章迫使叶行远就范,如果运作得当,并不是没有机会。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之内风平浪静,叶行远称病,省内三位大人却也没有着急催促,一时之间省城之中竟有了诡异的平静。
连着几天没有消息,在叶行远意料之中,他也不慌乱,只安生读书,静观其变。只唐师偃有些坐立不安,来回奔走,打探消息,却也没什么回音。
鸦神教既立,祥瑞之事传于省城,鸦神庙的香火也渐渐旺盛起来,不复往日的平静。庙祝和娘子自然是兴奋不已,对叶行远千恩万谢,庙祝娘子也不顾尴尬,亲自服侍叶行远的生活起居,不敢再有邪念。
随着省试越来越近,提前来到省城的秀才相公也越来越多,江州城中流民乱事和鸦神祥瑞的话题渐渐平息下去,更多的人开始讨论此次省试。
省试恩正并科,录取名额大大增加,赶来考试的历年秀才比往年更多。而这一次学政搞了科考,淘汰了大部分的今年新秀才,这一场省试,对于多年不取的老秀才们是极好的机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通过科考的新秀才们受到了更大的忌惮。这一日,叶行远又收到了一次帖子,不过这次不是来自于三位大人,而是进省城赶考的秀才们一次集会。
唐师偃也同样收到了请柬,笑对叶行远道:“看来是有人想探探你的虚实,这种集会没多大意思、不过贤弟你诗文惊人,胸有大才,倒是不妨去技压全场,也好抖一抖威风。”
叶行远本不想去,听唐师偃之言,忽有所感,笑而点头,“既然如此,何妨一行,我们也去看看此次省试汇集了哪些英才。”(未完待续。)
PS: 卡了一下,哎,马上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