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儒说动布政使顾大人不补助琼关县,又得了状元手笔,心中得意,散了衙之后便回返家中。一进门就意气风发呼喝道:“宇文老弟!幸不辱命,今日老朽将叶行远的求助文书给拦了下来,省里绝不会给他一分钱,你可放心了罢?”
宇文经微笑而出,拱手道:“果然这人会走这一招,亏得老先生力挽狂澜,不让这奸佞之徒得逞,内阁诸公必知老先生之功也。”
李宗儒偏远地区一老儒,与叶行远无怨无仇,平日虽然自命清高,但也不至于会如此针对行事。之所以主动提醒布政使,那当然是因为宇文经的请托。
太兴湖龙宫一晤,因为叶行远亮出锦衣卫百户身份,太兴君闹得老大没趣,还被叶行远捞了件圣人手书《春秋》残卷,心痛无比。宇文经也不好多留,在叶行远离去之后,便也向太兴君告辞。
他追随叶行远的路径,同样是穿河西,过潼关,北上而至剑门,但没有一路向北,反而是折向西面,到了省城栾州。
李宗儒是他游学之时认识的忘年交,宇文经便寄居于李家。他早料到叶行远的三板斧,一定会写信向省里求助,故而提前给李宗儒进言,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拦住省内给叶行远的补助。
今日布政使顾大人召集幕僚商议,李宗儒原本是在打瞌睡混日子,待听清是琼关县求补助之后,不禁惊佩宇文经未卜先知之能,所以立刻出言反对,为宇文经办成了此事。
李宗儒原本就自诩嫉恶如仇的君子,他摇头笑道:“老夫力谏藩台大人,岂是为了功劳?正本清源,辟除奸佞,本来就是我辈读书人应为之事。”
宇文经赞叹道:“老先生高风亮节,是我失言了。”随后便问李宗儒叶行远上书的详情,李宗儒得了半份文书,便向现宝一样拿给宇文经看。
同时惋惜道:“此人文墨已得书道三味,妙不可言。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宇文经接过那半份文书,仔仔细细研读,面上波澜不惊,良久才沉吟道:“此子深谙权变之道,这封信写得情理俱佳,都不好正面驳他,只能是压下去视而不见。此人果然大才,幸好他在明处,我们在暗处,让我们占得了先机。”
宇文经大概是轩辕世界最了解叶行远的一人,叶行远的四试文章,他不知翻来覆去看了多少次。尤其是省试与会试的策论,他甚至取其它考生的卷子对照研读,找出叶行远为官行事的蛛丝马迹,越看却越觉得心惊胆战。
叶行远平时不显,遇到难处却每每有奇思妙想,虽然看起来匪夷所思离经叛道,却往往都很有效。
所以在旁人看来,将叶行远逼到边陲之地,就可以任其自生自灭,不必在意。但宇文经却认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将他彻底打倒,绝不能放心。
尤其是在太兴湖龙宫之中得知叶行远的锦衣卫身份之后,宇文经一路思忖,觉得叶行远腾挪的余地更多了许多。故而他急急赶往省城,就是希望能够借势压住叶行远。
第一步便是财,琼关县山穷水尽的绝境,首先就是从这个“穷”字而来。宇文经绝不容叶行远缓过劲来,上手就掐断了省里的输血。
李宗儒却不知那么多内情,听宇文经这么重视,不以为然道:“老弟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虽说是状元,但到底年轻,又能解多少圣人经义。在剑门这一亩三分地上,他绝翻不过身来。”
宇文经苦笑,他一向认为,除了他自己之外,包括内阁诸位大学士在内,众人都小觑了叶行远。哪怕是严首辅明知叶行远的文章策论已经偏离圣人之道,但仍旧不以为意,并没有对他有足够的重视。
而宇文经的看法却不同,他第一次看叶行远的道德经惊为天人,再读他省试流民策便知此子乃是文教大敌。一旦让他趁时而起,则圣人道统危矣,天命危矣。
这都已经不是一朝一代之事,而是千秋万载的大事。但是这些话危言耸听,又怎能令他人信服?
因此宇文经也不反驳,只淡淡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老先生所言甚是,只要能将这人边缘化,琼关县本身矛盾众多,他借不到力必然焦头烂额。”
李宗儒厌恶道:“正是,琼关县光一个西凤关就摆不平,何况还有妖蛮混居造成的种种乱相?我早年去过一趟,那里乌烟瘴气,妖蛮随地便溺,臭气熏天,简直是蛮夷之地。叶行远怎能讨得了好?
听说他第一天到县里就与西凤关的一名校尉起了冲突,还将那校尉捆了送去三边总督衙门,军法官重打了三十军棍,这仇又结得深了。”
此事宇文经也听说了,他是知道叶行远锦衣卫身份的,也明白三边总督衙门必然会让西凤关总兵暂时忍下这一口气。短时间之内,这矛盾不至于爆发,但仇恨只要埋下了种子,自有开花结果的一日。
在他的算计里面,除了妖蛮,西凤关也是对付叶行远的一张好牌。只不过要文火烹煮,并不需要着急就是了。
其实宇文经的思路倒是与叶行远暗合,他们都知道琼关县的主要矛盾在哪里,但都觉得要徐徐图之。只不过叶行远想要平复,而他想要引爆而已。
这边厢李宗儒与宇文经说起琼关县妖蛮随地便溺之事,叶行远也正为风中的骚臭之气伤脑筋。他第一步县治运动其实就是想搞卫生,至少在县城中要挖几百个旱厕,解决便溺的问题。
向省府申请的拨款,叶行远其实就想用在这里。这看似是无关紧要的一件小事,却可以是拨动县中平衡的一个切入点。
然而布政使衙门的回复一直都没到。这天下午叶行远安坐在后衙,忽然闻到风中传来一股恶臭,心中焦躁,便把秦县丞叫来询问,“我们上书已有一个礼拜,布政使衙门可有回复?”
秦县丞笑道:“大人才来琼关县几日,便已学了些乡谈?这‘礼拜’之说只有少数蛮人才用,我们都记不清楚,想不到大人却信手拈来。
布政使衙门迄今尚未回复,大约是省里事多,听说南边也遭了灾,只怕一时顾及不到我们这里。”
他一开始对叶行远申请补助之事虽然抱了些希望,但等了几天没有回复,心便冷了。在琼关县待久了,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有太多期待,这样就不至于太失望。省里素来都是半死不活的模样,不拨款才是正常的反应。
叶行远蹙眉道:“我陈情表上又没要多少银子,有个三百两也尽够了,省中再怎么吃紧,总不至于这点子拿不出来。以往王知县申请补助之时,布政使衙门回复可及时?”
叶行远这么一问,秦县丞倒想了起来,也疑惑道:“是了!若是省里不愿意出钱,那么必批复说明,随便找个借口,我们便只能哑巴吃黄连。这次却怪了,整整七日未有回音,难道是藩台没有看到大人的文书?”
这也不大可能,秦县丞说着便狐疑起来。
公文体系也是轩辕世界朝廷官僚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官印神通传文的能力,轩辕世界的朝堂公文激活和反馈机制远比原世界发达,几乎可以与现代社会相提并论。
因为路途遥远,中央、省、府、县上下级官员可能在整个任期内都没有碰过面,但各式各样的公文就成了他们交流的主要途径。
每一份加盖官印的公文,都得天机指向,由相应的各级官员查看。查看之后,上级要及时给予审阅、批复、转发,而下级则要尽快的执行反馈。这是官员考绩的一大部分内容,甚至是表面上最重要的内容。
轩辕世界的官员,怠政懒政的绝对不少,但对文书来往,却没有一个敢怠忽的,所以只要稍微有点品级的官员,都会请一大票文书、师爷和幕僚,大部分都是为了处理往来的公文。
文书工作做得好,就能够文过饰非,哪怕治政再糟糕,也仍旧升迁有望;但若是文书表面功夫不行,十分功劳也只剩下三分,做了好事说不定还会吃挂落。
叶行远这份陈情求助文书,投向省里布政使衙门,却也得抄报巡抚、知府,抄送平级各县,可以说是众目睽睽。布政使可以回复拒绝,但怎么会拖延着没有反应?
“我明白了,必是有人从中作梗。想不到我自请戍边到此地,他们还是如此着紧,真是受宠若惊。”叶行远发现异常之后,付诸一笑。这种层次的使绊子早在他意料之中,如果他这点小问题都应付不来,那也就不用到此地为官了。
秦县丞心中一紧,他也依稀知道叶行远是被贬谪到此地,新科状元落到边远小县,要说朝中没有仇人那不可能。难道叶行远的政敌,还要赶尽杀绝不成?那自己要不要赶紧划清界限?
宇文经微笑而出,拱手道:“果然这人会走这一招,亏得老先生力挽狂澜,不让这奸佞之徒得逞,内阁诸公必知老先生之功也。”
李宗儒偏远地区一老儒,与叶行远无怨无仇,平日虽然自命清高,但也不至于会如此针对行事。之所以主动提醒布政使,那当然是因为宇文经的请托。
太兴湖龙宫一晤,因为叶行远亮出锦衣卫百户身份,太兴君闹得老大没趣,还被叶行远捞了件圣人手书《春秋》残卷,心痛无比。宇文经也不好多留,在叶行远离去之后,便也向太兴君告辞。
他追随叶行远的路径,同样是穿河西,过潼关,北上而至剑门,但没有一路向北,反而是折向西面,到了省城栾州。
李宗儒是他游学之时认识的忘年交,宇文经便寄居于李家。他早料到叶行远的三板斧,一定会写信向省里求助,故而提前给李宗儒进言,让他无论如何也要拦住省内给叶行远的补助。
今日布政使顾大人召集幕僚商议,李宗儒原本是在打瞌睡混日子,待听清是琼关县求补助之后,不禁惊佩宇文经未卜先知之能,所以立刻出言反对,为宇文经办成了此事。
李宗儒原本就自诩嫉恶如仇的君子,他摇头笑道:“老夫力谏藩台大人,岂是为了功劳?正本清源,辟除奸佞,本来就是我辈读书人应为之事。”
宇文经赞叹道:“老先生高风亮节,是我失言了。”随后便问李宗儒叶行远上书的详情,李宗儒得了半份文书,便向现宝一样拿给宇文经看。
同时惋惜道:“此人文墨已得书道三味,妙不可言。卿本佳人,奈何做贼?”
宇文经接过那半份文书,仔仔细细研读,面上波澜不惊,良久才沉吟道:“此子深谙权变之道,这封信写得情理俱佳,都不好正面驳他,只能是压下去视而不见。此人果然大才,幸好他在明处,我们在暗处,让我们占得了先机。”
宇文经大概是轩辕世界最了解叶行远的一人,叶行远的四试文章,他不知翻来覆去看了多少次。尤其是省试与会试的策论,他甚至取其它考生的卷子对照研读,找出叶行远为官行事的蛛丝马迹,越看却越觉得心惊胆战。
叶行远平时不显,遇到难处却每每有奇思妙想,虽然看起来匪夷所思离经叛道,却往往都很有效。
所以在旁人看来,将叶行远逼到边陲之地,就可以任其自生自灭,不必在意。但宇文经却认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将他彻底打倒,绝不能放心。
尤其是在太兴湖龙宫之中得知叶行远的锦衣卫身份之后,宇文经一路思忖,觉得叶行远腾挪的余地更多了许多。故而他急急赶往省城,就是希望能够借势压住叶行远。
第一步便是财,琼关县山穷水尽的绝境,首先就是从这个“穷”字而来。宇文经绝不容叶行远缓过劲来,上手就掐断了省里的输血。
李宗儒却不知那么多内情,听宇文经这么重视,不以为然道:“老弟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他虽说是状元,但到底年轻,又能解多少圣人经义。在剑门这一亩三分地上,他绝翻不过身来。”
宇文经苦笑,他一向认为,除了他自己之外,包括内阁诸位大学士在内,众人都小觑了叶行远。哪怕是严首辅明知叶行远的文章策论已经偏离圣人之道,但仍旧不以为意,并没有对他有足够的重视。
而宇文经的看法却不同,他第一次看叶行远的道德经惊为天人,再读他省试流民策便知此子乃是文教大敌。一旦让他趁时而起,则圣人道统危矣,天命危矣。
这都已经不是一朝一代之事,而是千秋万载的大事。但是这些话危言耸听,又怎能令他人信服?
因此宇文经也不反驳,只淡淡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老先生所言甚是,只要能将这人边缘化,琼关县本身矛盾众多,他借不到力必然焦头烂额。”
李宗儒厌恶道:“正是,琼关县光一个西凤关就摆不平,何况还有妖蛮混居造成的种种乱相?我早年去过一趟,那里乌烟瘴气,妖蛮随地便溺,臭气熏天,简直是蛮夷之地。叶行远怎能讨得了好?
听说他第一天到县里就与西凤关的一名校尉起了冲突,还将那校尉捆了送去三边总督衙门,军法官重打了三十军棍,这仇又结得深了。”
此事宇文经也听说了,他是知道叶行远锦衣卫身份的,也明白三边总督衙门必然会让西凤关总兵暂时忍下这一口气。短时间之内,这矛盾不至于爆发,但仇恨只要埋下了种子,自有开花结果的一日。
在他的算计里面,除了妖蛮,西凤关也是对付叶行远的一张好牌。只不过要文火烹煮,并不需要着急就是了。
其实宇文经的思路倒是与叶行远暗合,他们都知道琼关县的主要矛盾在哪里,但都觉得要徐徐图之。只不过叶行远想要平复,而他想要引爆而已。
这边厢李宗儒与宇文经说起琼关县妖蛮随地便溺之事,叶行远也正为风中的骚臭之气伤脑筋。他第一步县治运动其实就是想搞卫生,至少在县城中要挖几百个旱厕,解决便溺的问题。
向省府申请的拨款,叶行远其实就想用在这里。这看似是无关紧要的一件小事,却可以是拨动县中平衡的一个切入点。
然而布政使衙门的回复一直都没到。这天下午叶行远安坐在后衙,忽然闻到风中传来一股恶臭,心中焦躁,便把秦县丞叫来询问,“我们上书已有一个礼拜,布政使衙门可有回复?”
秦县丞笑道:“大人才来琼关县几日,便已学了些乡谈?这‘礼拜’之说只有少数蛮人才用,我们都记不清楚,想不到大人却信手拈来。
布政使衙门迄今尚未回复,大约是省里事多,听说南边也遭了灾,只怕一时顾及不到我们这里。”
他一开始对叶行远申请补助之事虽然抱了些希望,但等了几天没有回复,心便冷了。在琼关县待久了,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有太多期待,这样就不至于太失望。省里素来都是半死不活的模样,不拨款才是正常的反应。
叶行远蹙眉道:“我陈情表上又没要多少银子,有个三百两也尽够了,省中再怎么吃紧,总不至于这点子拿不出来。以往王知县申请补助之时,布政使衙门回复可及时?”
叶行远这么一问,秦县丞倒想了起来,也疑惑道:“是了!若是省里不愿意出钱,那么必批复说明,随便找个借口,我们便只能哑巴吃黄连。这次却怪了,整整七日未有回音,难道是藩台没有看到大人的文书?”
这也不大可能,秦县丞说着便狐疑起来。
公文体系也是轩辕世界朝廷官僚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官印神通传文的能力,轩辕世界的朝堂公文激活和反馈机制远比原世界发达,几乎可以与现代社会相提并论。
因为路途遥远,中央、省、府、县上下级官员可能在整个任期内都没有碰过面,但各式各样的公文就成了他们交流的主要途径。
每一份加盖官印的公文,都得天机指向,由相应的各级官员查看。查看之后,上级要及时给予审阅、批复、转发,而下级则要尽快的执行反馈。这是官员考绩的一大部分内容,甚至是表面上最重要的内容。
轩辕世界的官员,怠政懒政的绝对不少,但对文书来往,却没有一个敢怠忽的,所以只要稍微有点品级的官员,都会请一大票文书、师爷和幕僚,大部分都是为了处理往来的公文。
文书工作做得好,就能够文过饰非,哪怕治政再糟糕,也仍旧升迁有望;但若是文书表面功夫不行,十分功劳也只剩下三分,做了好事说不定还会吃挂落。
叶行远这份陈情求助文书,投向省里布政使衙门,却也得抄报巡抚、知府,抄送平级各县,可以说是众目睽睽。布政使可以回复拒绝,但怎么会拖延着没有反应?
“我明白了,必是有人从中作梗。想不到我自请戍边到此地,他们还是如此着紧,真是受宠若惊。”叶行远发现异常之后,付诸一笑。这种层次的使绊子早在他意料之中,如果他这点小问题都应付不来,那也就不用到此地为官了。
秦县丞心中一紧,他也依稀知道叶行远是被贬谪到此地,新科状元落到边远小县,要说朝中没有仇人那不可能。难道叶行远的政敌,还要赶尽杀绝不成?那自己要不要赶紧划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