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行远来到蜀中,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探访颜无邪墓,探访第四件五德之宝。除此之外,就是正常升迁之路,要谋取更快的升官,这他自己想的很清楚。
在说服了蜀王放弃造反,转而南下开疆拓土之后,叶行远几乎掀翻了整个蜀中官场。虽然不能说在这蜀中一地只手遮天,但也觉得面前不会再有什么不开眼的人会来挡在面前,不免有些志得意满飘飘然。
没想到刚刚得到第四件五德之宝,正觉得功行圆满之际,陆十一娘居然来通报这么个坏消息。
他蹙眉问道:“你先不要急,且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今蜀中,还有敢来捋本官虎须之人?”
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全都被叶行远拉下马,如今省内高位空缺,新任巡抚王百龄与叶行远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他实在想象不出来,还有谁会在背后作梗,不让他顺顺当当登上天州知府的正位。
陆十一娘愁眉苦脸道:“似是朝中公议,要与布政使、按察使一般,空降一位天州知府下来。原本大人立下大功,呼声甚高,奈何内阁几位大学士都极力反对,他们在京师另有安排人选。”
又是这些老不死的搞鬼!叶行远心中恨恨,却也无可奈何,只是这些人行事越来越下作,一国内阁多少大事,他们也好意思把目光盯着一个小小的天州知府,真是令人不齿。
蜀中官场尽数倒台,各个方面大员都要重新安排。此地虽然偏远,但富庶稳定,空下来几个位置,朝中各党争得不亦乐乎。但让人郁闷的是,五位大学士别的事情都针锋相对,唯有一事达成了共识。
就是叶行远绝对不能正位天州知府!
他们似乎是想让叶行远钉死在“权知天州府”这个位置上,等到三年考满再行调任——这就硬生生压了叶行远半级,错过这一次转正的机会,意味着他就得多熬三年资历,挡人官路,那简直便是生死大仇了。
陆十一娘等人都死心塌地跟着叶行远,指望他升官发财好提携自己,锦衣卫系统一侦知这个消息,立刻就心急火燎的前来提醒。
叶行远问清情况,也知道形势严峻。他当然不是坐以待毙之人,回了天州府官衙略作休息,便召青妃过来商量。
如今叶行远官位渐高,又主政一方,也召了本地几个名士聊充幕僚、师爷,但毕竟相处时日不长,不算是心腹。真有大事,他还是要找青妃,日后再行升官,他就不得不考虑要开始构建自己的亲信班底。不过这是后话,眼下还得先想办法应付燃眉之急。
青妃苦笑道:”此事也早在我意料之中,自特区一事之后,朝中大佬要针对你多有顾忌,但并不意味着就对你不闻不问。你这仕途的关键时刻,他们不压一压才是奇怪,若不如此,大人弱冠之年便为知省中首付,三十岁便能为一省封疆,之后可怎么办?”
归根结底,还是叶行远的升官速度太快。
叶行远在北面搞出好大声势,内阁大学士们都知道他立下这般大功,若不是资历不足,压是已经压不住了,只能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在外省折腾。
但这种折腾也是有极限的,尤其是叶行远在蜀中又搞出如此大事,坏了所有人心知肚明的如意算盘,这就让大学士们又觉得不舒服了。他们不曾宣之于口,但早暗中达成了默契,就是绝不能让叶行远走得太顺。
正如青妃所说,叶行远要是二十刚出头就当了一省首府的知府,之后就算单熬资历,十年内主政一省也是理所当然,那就意味着他已经抵达了官场的顶点——大学士们有共识,让这小子当上巡抚总督都行,但绝对不容他回京进入权力核心。
这也勉强算是本朝潜规则,担任一省督抚之后,除非朝中特例,很少有再调回京中进入内阁的。内阁大学士不历省级主官,都从清贵之职升上来,可以说这是两条升官路线。
所以当初叶行远自请外放,纵然是出乎各位大学士意料之外,打了他们一个猝不及防,却也让他们松了口气,总算不担心这小子在京中捣乱。
只是现在叶行远升得这么快,就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他要是真三十来岁就爬到督抚之位,之后致仕之前二三十年,让朝廷怎么对他?他要是犯事被拿下去倒罢了,万一他四平八稳,真当了十年巡抚,威望高到一定程度,不回京拜相简直是天地不容!
到时候叶行远携数十年之民望回京,天下还有什么人能制得住他?
想到这种前景,京中各位老大人都是不寒而栗——他们当然基本上活不到那时候,但总要为子侄晚辈考虑。所以越是叶行远升官的关键时刻,他们就越得想办法卡一卡。
叶行远恍然大悟,原本升不升官是他自己的事,在蜀中他已经没有竞争对手,但现在他走自己的路占了太多的资源,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于是他升官就变成了朝堂的大事,大学士们紧盯着他也就可以理解了。
就算没有人可以与他相争,内阁也得想办法找人来与他打擂台。
叶行远叹了口气,摇头道:“青妃可知内阁那几位老大人,安排了什么人与我争这个天州知府的位子?”
青妃点头:“昨夜大人未返,陆十一娘已经向我详述经过,我一早便分身各处神庙探查消息,如今已有头绪。诸位大学士虽然都有自己的人选,不过最能与大人相争的,还是严首辅推出来的吴兴顾炎修。”
“竟然是他?”叶行远一怔,连他都听过这位江南才子的名头。
吴兴顾家,本来就是千年诗礼传家的大族,顾炎修排行第六,从小就有神童之名。六岁作诗七岁成文,十一岁就中了童生。此后他却并未急于功名,而是十年寒窗,四处游学,留下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到二十几岁,顾炎修又因丧父守孝,在父亲墓前结庐而居七年,天下传其孝子之名。
到三十岁他才中了秀才,旋即夺得江南省的解元,乃是叶行远前一科的榜眼。官宦仕途顺风顺水,入翰林院转六部,如今位居礼部员外郎,是璀璨夺目的政坛新星。
这种人就是实打实的未来内阁人选,与叶行远这种野路子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他来与叶行远争天州府知府这个位子,简直就是自降身份。
“严首辅夹袖里面没有其他人选了?”叶行远嘿然而笑,知道诸位内阁大学士为了阻止他的升迁,也是下了血本的。
其实这手法他们也玩过一次,当初琼关特区成立的时候,内阁诸位大佬费尽心思,找了个姜克清来压叶行远一头。当时是因为叶行远的资历不足,所以只能担当转运副使,所以他也不急。
后来姜克清在长期的观察之下,居然弃暗投明拨乱反正,与叶行远结成了同盟,大概是让京师那些大佬大跌眼镜。如今故技重施,也不知道他们哪儿来的信心。
青妃笑道:“也不是没有人选,只是其他人想要与你相争,实在差得还有点远。”
现在叶行远的声望、资历和功劳,在年轻一代中简直无人能比——谁能捣鼓出琼关特区这种毫无道理的东西,又有谁能够说服蜀王,一举颠覆蜀中官场?
叶行远有大功,亦有大格局、大能力。
所以严秉璋再心疼,也只能用到顾炎修这个层次的人选。对于其他人来说,天州府知府这位子是实职肥差,但对于顾炎修这样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仕途上的污点,纯粹浪费自己的时间。
严秉璋派他来压制叶行远,一方面肯定是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肯定也会拿出极大的补偿——顾炎修代表的可不仅仅是自己,还包括身后的顾家,以及整个江南仕林。
“那他们还真是下了血本。”叶行远恍然大悟,也不免有点沾沾自喜。
以前朝中诸位大佬当他如蝼蚁一般,想对付就对付,想踢走就踢走,现在想要动手,怎么也得多想想后果了。
青妃又道:“从年资上来看,顾炎修远胜于你,他以京官清贵之身,外放做个蜀中的天州知府,也算是理所当然。至于将你本来板上钉钉的位子挤走,你朝中并无奥援,只怕也没人为你讲话。”
她顿了一顿,“抚台大人就算上书为你力争,也难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可能落人口实。”
现在这情况还真难办,如果内阁放下一个资历不足之人,叶行远自信可以争一争,在蜀中背靠王老大人的支持,挟横扫蜀中官场的余威,叶行远不怕与任何人相争。
但顾炎修实在比他资历深得太多,顾炎修这情况几乎近于贬谪,放到外任,当然要优先照顾,合情合理。
这一仗不好打,叶行远心中有数,人家是堂堂之阵正正之师,就是要靠着战略上的优势一举将他压倒。
如果还想要争,那就非得出奇制胜不可。
在说服了蜀王放弃造反,转而南下开疆拓土之后,叶行远几乎掀翻了整个蜀中官场。虽然不能说在这蜀中一地只手遮天,但也觉得面前不会再有什么不开眼的人会来挡在面前,不免有些志得意满飘飘然。
没想到刚刚得到第四件五德之宝,正觉得功行圆满之际,陆十一娘居然来通报这么个坏消息。
他蹙眉问道:“你先不要急,且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今蜀中,还有敢来捋本官虎须之人?”
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全都被叶行远拉下马,如今省内高位空缺,新任巡抚王百龄与叶行远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他实在想象不出来,还有谁会在背后作梗,不让他顺顺当当登上天州知府的正位。
陆十一娘愁眉苦脸道:“似是朝中公议,要与布政使、按察使一般,空降一位天州知府下来。原本大人立下大功,呼声甚高,奈何内阁几位大学士都极力反对,他们在京师另有安排人选。”
又是这些老不死的搞鬼!叶行远心中恨恨,却也无可奈何,只是这些人行事越来越下作,一国内阁多少大事,他们也好意思把目光盯着一个小小的天州知府,真是令人不齿。
蜀中官场尽数倒台,各个方面大员都要重新安排。此地虽然偏远,但富庶稳定,空下来几个位置,朝中各党争得不亦乐乎。但让人郁闷的是,五位大学士别的事情都针锋相对,唯有一事达成了共识。
就是叶行远绝对不能正位天州知府!
他们似乎是想让叶行远钉死在“权知天州府”这个位置上,等到三年考满再行调任——这就硬生生压了叶行远半级,错过这一次转正的机会,意味着他就得多熬三年资历,挡人官路,那简直便是生死大仇了。
陆十一娘等人都死心塌地跟着叶行远,指望他升官发财好提携自己,锦衣卫系统一侦知这个消息,立刻就心急火燎的前来提醒。
叶行远问清情况,也知道形势严峻。他当然不是坐以待毙之人,回了天州府官衙略作休息,便召青妃过来商量。
如今叶行远官位渐高,又主政一方,也召了本地几个名士聊充幕僚、师爷,但毕竟相处时日不长,不算是心腹。真有大事,他还是要找青妃,日后再行升官,他就不得不考虑要开始构建自己的亲信班底。不过这是后话,眼下还得先想办法应付燃眉之急。
青妃苦笑道:”此事也早在我意料之中,自特区一事之后,朝中大佬要针对你多有顾忌,但并不意味着就对你不闻不问。你这仕途的关键时刻,他们不压一压才是奇怪,若不如此,大人弱冠之年便为知省中首付,三十岁便能为一省封疆,之后可怎么办?”
归根结底,还是叶行远的升官速度太快。
叶行远在北面搞出好大声势,内阁大学士们都知道他立下这般大功,若不是资历不足,压是已经压不住了,只能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在外省折腾。
但这种折腾也是有极限的,尤其是叶行远在蜀中又搞出如此大事,坏了所有人心知肚明的如意算盘,这就让大学士们又觉得不舒服了。他们不曾宣之于口,但早暗中达成了默契,就是绝不能让叶行远走得太顺。
正如青妃所说,叶行远要是二十刚出头就当了一省首府的知府,之后就算单熬资历,十年内主政一省也是理所当然,那就意味着他已经抵达了官场的顶点——大学士们有共识,让这小子当上巡抚总督都行,但绝对不容他回京进入权力核心。
这也勉强算是本朝潜规则,担任一省督抚之后,除非朝中特例,很少有再调回京中进入内阁的。内阁大学士不历省级主官,都从清贵之职升上来,可以说这是两条升官路线。
所以当初叶行远自请外放,纵然是出乎各位大学士意料之外,打了他们一个猝不及防,却也让他们松了口气,总算不担心这小子在京中捣乱。
只是现在叶行远升得这么快,就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他要是真三十来岁就爬到督抚之位,之后致仕之前二三十年,让朝廷怎么对他?他要是犯事被拿下去倒罢了,万一他四平八稳,真当了十年巡抚,威望高到一定程度,不回京拜相简直是天地不容!
到时候叶行远携数十年之民望回京,天下还有什么人能制得住他?
想到这种前景,京中各位老大人都是不寒而栗——他们当然基本上活不到那时候,但总要为子侄晚辈考虑。所以越是叶行远升官的关键时刻,他们就越得想办法卡一卡。
叶行远恍然大悟,原本升不升官是他自己的事,在蜀中他已经没有竞争对手,但现在他走自己的路占了太多的资源,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于是他升官就变成了朝堂的大事,大学士们紧盯着他也就可以理解了。
就算没有人可以与他相争,内阁也得想办法找人来与他打擂台。
叶行远叹了口气,摇头道:“青妃可知内阁那几位老大人,安排了什么人与我争这个天州知府的位子?”
青妃点头:“昨夜大人未返,陆十一娘已经向我详述经过,我一早便分身各处神庙探查消息,如今已有头绪。诸位大学士虽然都有自己的人选,不过最能与大人相争的,还是严首辅推出来的吴兴顾炎修。”
“竟然是他?”叶行远一怔,连他都听过这位江南才子的名头。
吴兴顾家,本来就是千年诗礼传家的大族,顾炎修排行第六,从小就有神童之名。六岁作诗七岁成文,十一岁就中了童生。此后他却并未急于功名,而是十年寒窗,四处游学,留下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到二十几岁,顾炎修又因丧父守孝,在父亲墓前结庐而居七年,天下传其孝子之名。
到三十岁他才中了秀才,旋即夺得江南省的解元,乃是叶行远前一科的榜眼。官宦仕途顺风顺水,入翰林院转六部,如今位居礼部员外郎,是璀璨夺目的政坛新星。
这种人就是实打实的未来内阁人选,与叶行远这种野路子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他来与叶行远争天州府知府这个位子,简直就是自降身份。
“严首辅夹袖里面没有其他人选了?”叶行远嘿然而笑,知道诸位内阁大学士为了阻止他的升迁,也是下了血本的。
其实这手法他们也玩过一次,当初琼关特区成立的时候,内阁诸位大佬费尽心思,找了个姜克清来压叶行远一头。当时是因为叶行远的资历不足,所以只能担当转运副使,所以他也不急。
后来姜克清在长期的观察之下,居然弃暗投明拨乱反正,与叶行远结成了同盟,大概是让京师那些大佬大跌眼镜。如今故技重施,也不知道他们哪儿来的信心。
青妃笑道:“也不是没有人选,只是其他人想要与你相争,实在差得还有点远。”
现在叶行远的声望、资历和功劳,在年轻一代中简直无人能比——谁能捣鼓出琼关特区这种毫无道理的东西,又有谁能够说服蜀王,一举颠覆蜀中官场?
叶行远有大功,亦有大格局、大能力。
所以严秉璋再心疼,也只能用到顾炎修这个层次的人选。对于其他人来说,天州府知府这位子是实职肥差,但对于顾炎修这样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仕途上的污点,纯粹浪费自己的时间。
严秉璋派他来压制叶行远,一方面肯定是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肯定也会拿出极大的补偿——顾炎修代表的可不仅仅是自己,还包括身后的顾家,以及整个江南仕林。
“那他们还真是下了血本。”叶行远恍然大悟,也不免有点沾沾自喜。
以前朝中诸位大佬当他如蝼蚁一般,想对付就对付,想踢走就踢走,现在想要动手,怎么也得多想想后果了。
青妃又道:“从年资上来看,顾炎修远胜于你,他以京官清贵之身,外放做个蜀中的天州知府,也算是理所当然。至于将你本来板上钉钉的位子挤走,你朝中并无奥援,只怕也没人为你讲话。”
她顿了一顿,“抚台大人就算上书为你力争,也难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可能落人口实。”
现在这情况还真难办,如果内阁放下一个资历不足之人,叶行远自信可以争一争,在蜀中背靠王老大人的支持,挟横扫蜀中官场的余威,叶行远不怕与任何人相争。
但顾炎修实在比他资历深得太多,顾炎修这情况几乎近于贬谪,放到外任,当然要优先照顾,合情合理。
这一仗不好打,叶行远心中有数,人家是堂堂之阵正正之师,就是要靠着战略上的优势一举将他压倒。
如果还想要争,那就非得出奇制胜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