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首倡大义
俞秀才这个人,算是叶行远穿越以来第一位遇到的士人了。也正是在俞秀才身上,叶行远第一次见识到了天命神通的用法,所以印象很深。
不成想,在今天这个节骨眼上,俞秀才居然又出现了。叶行远稍加思索,便觉得自己不能示弱。
眼下正是立威时候,谁敢挑衅自己,就要把谁打击到万劫不复!菩萨心肠,霹雳手段,为了信念,荡除几个小丑算什么!
叶行远没有立刻反唇相讥,那太不上档次,读书人的事又不是泼妇骂街。只慢慢开口道:“我刚回到村中,父老乡亲听说我中了秀才,便蜂拥而至,哭诉干旱之事,恳请我设法救命,情状催人泪下。
不过当时我就奇怪了,明明俞前辈就在邻村,乡亲们为何不去求到俞前辈,反来苦苦哀求我一个新学末进?”
叶行远说到这里,有意停顿了一下,目光灼灼的逼视着俞秀才。而俞秀才神色有些不自然,避开了叶行远的目光。
叶行远暗暗冷笑,继续说道:“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想来想去,只能想出一个解释来,那就是求到俞前辈也是无用。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为什么求到俞前辈也无用?关于这个问题,我始终想不明白,还请俞前辈指教一二?”
俞秀才冷哼一声,答道:“此事干系甚大,我无能为力,徒呼奈何而已!”
叶行远忽然笑了,“不不不,我从父老乡亲们眼中看到的是绝望,是没有人替他们出头的绝望。然后刚刚回村的我,就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如果有人肯为他们奔走呼号,哪怕解决不了问题,也是存在着希望的,断然不至于绝望!为什么会有这种绝望?依我看来,俞前辈不仅仅是无能为力,更是无所作为吧?”
叶行远一连三个为什么,将俞秀才逼得无话可说,便赌气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叶行远你今日到此,莫非就是攻讦同道来的?”
“无耻之徒!我还有一个为什么要问!”叶行远突然变了脸色,厉声呵斥俞秀才,“为什么你故意无所作为?莫非你收了那周知县的好处?”
俞秀才勃然大怒,指着叶行远喝骂道:“无耻贼子,血口喷人!”
叶行远更加疾言厉色,逼近了俞秀才,“刚才我有所倡议,皆引用圣贤道理,哪一个字不对,哪一个字值得商榷?
你故意跳出来又是意欲何为?难道收了周知县的好处,前来捣乱搅混水不成?非如此,不足以解释你的行径!”
俞秀才愣了愣,涨红了脸,刚要开口辩解,却见叶行远转身离开,完全不跟他搭话了。
叶行远的视线在人群中逡巡,事情发生已有两天,这两天如果说周知县没有开始耍手段,叶行远是绝对不信。如果自己是周知县,那第一步要下的棋子,肯定是拉拢本地士绅中的骑墙派。
事实上,如果只是雨水问题,平原上的百姓不但没有受到祸害,反而得了好处,那么出身平原乡村的士子,对周知县的态度就很微妙了。所以这一批人,肯定是最早被拉拢的对象。
除此之外,类似俞秀才这种道貌岸然,却私心甚重之人,一样也会是周知县的重点拉拢对象。刚才俞秀才自己跳出来,算是给了一个痛击小人并且把握话语权的机会。
现在必须要抓紧时间趁胜追击,一举奠定主题大义。像过去这两日,为了一些细节争论,纯属抓不住问题重点。
叶行远转念之间,当机立断的大声道:“诸位再听我一言!名不正而言不顺,我们今日聚会在此,第一是为了王老前辈吊丧,第二便是为了厘清真相,弹劾酷吏。应当先为聚会取个名号,方能够凝聚人心,也好继续讨论细项!”
在叶行远看来,欧阳前辈最大的失误就是总想先达成一致,然后再喊出口号。结果他们在这儿搞了两天,现在还是一个无主题的群众聚会,那有什么用?先把旗号摆明车马的亮出来行不行?
平常文人聚会,还经常起个名字,比如兰亭雅集什么的。但这次事起异常,谁也没心思想到这方面去。
如此欧阳举人便对叶行远问道:“贤侄所言甚是有理,不知我们这次归阳县士绅聚会,该用个什么名号?”
叶行远胸有成竹的从容道:“我看此事,名号宜俗不宜雅,依我所想,便以‘驱周’二字命名,就叫做驱周集会如何?”
驱周?一众士人哗然,这名字确实太俗,但正因为俗所以意味非常鲜明,就是要针对周知县,而且还是势不两立的针对!
周知县毕竟代表着朝廷权威,这名号是不是太直接了些?丁举人等人面面相觑,想要开口反驳,但想到刚才俞秀才被叶行远责骂到狗血淋头,心里下意识犹豫了一下。
欧阳举人对叶行远低声道,“举棋不定者甚多,为之奈何?”
叶行远毫不在意,很自信的说:“晚生自有办法!”
欧阳举人正想追问,却见叶行远面对人群,突然厉声道:“学无先后,故而小子虽然是晚辈,但还是要谮越说一句话!今天站在这里的,只有两种人,绝对不会有第三种!”
“第一种人,就是胸怀黎庶,不畏强权,敢于为民请命的人!”叶行远说到这里,忽然抬手指着欧阳举人,“便如在下深深敬仰的欧阳前辈!至于在下,当然也追随欧阳前辈骥尾,为归阳县百姓竭尽自己之力!”
欧阳举人站在人群里目瞪口呆,本来他正看叶行远正慷慨激昂的演讲,不料突然给自己戴上了高帽子,把自己推了出来。光天化日之下,公开这样吹捧,那多不好意思
叶行远顾不上欧阳举人的心理活动,“第二种人,就是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灭绝人性、读书忘本、谄媚强权的人!我看俞前辈就是此类!”
这一连串恶评词语抛出来,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叶行远还在火上添油,“在下要重复一遍,今天站在这里的,只有两种人,绝对不会有第三种!凡不属于第一种之人,皆为第二种!”
顿时人群像是炸了锅,此时欧阳举人再看叶行远,忽然觉得叶行远变得非常陌生,已经不再是他印象里那个山村少年了。
一直与欧阳凛意见不同的丁举人终于忍不住站出来,对叶行远呵斥道:“圣人也说过中庸之道,非此即彼太过极端。你年纪轻轻不知轻重,休要在此夸夸其谈,还不速速退下!”
在丁举人眼里,叶行远更像是欧阳凛请来唱双簧的,不然哪有欧阳凛先抬举叶行远,叶行远后吹捧欧阳凛的道理?一个小字辈,他以为他是谁,敢在这里放肆!
叶行远缓缓转向丁举人,咬牙道:“山间乡村百姓正在受苦挨饿,只怕过不了几日饿殍就要出现,这种时候,丁前辈想说中庸?”
“那你”丁举人正要说什么。却见叶行远骤然打断了丁举人,大喝道:“既然丁前辈这样想,在下也不想劝你。那么在我眼里,你就是第二种人!归阳县将因为你而蒙羞,在下会因为称呼你为前辈而耻辱!”
这时候,众人才醒悟到,叶行远说不会有第三种人是什么意思了。凡是不想当第一种人的,全都会被他打成第二种,不会给任何人第第三种选择。
他一开始就表明“驱周”的主题,也就是说,但凡不肯旗帜鲜明弹劾周知县的本地士绅,统统都被他视为第二种人!
也许太极端,但是第二种人这样的大帽子,谁敢戴?谁要是戴上了,那在乡里之间,名声立刻就毁了。
叶行远很明白,本县士绅很多都是中间派,或者内心是想骑墙的,只是嘴上不那么说罢了。要不然,何至于争论两天也没个结果?
这部分人,拉过来就是自己人,被拉过去就是对立派了。反正旷日持久的争论没有好处,只会造成士绅人群的分裂。
所以叶行远态度激烈的举起了“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大义,让多数人都无法驳斥这个“天然正义”,随后旗帜鲜明的划分出了阵营,最后就是请君入瓮对号入座。
正所谓团结大多数可以团结的,至于不愿被团结的,那就是敌人,必须被彻底批倒批臭,让他们身败名裂去!
丁举人更知道“第二种人”这顶帽子绝对不能戴,怎奈已经被叶行远气势逼人的把持住了大义,他不好再正面辩驳。
故而居然不敢与叶行远争论,只说:“我并无此意,只是劝诸位慎重而已,叶贤弟一腔热血,吾辈自不敢落后。”
叶行远冷冷的扫了他一眼,“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下不敢与君同道。那位俞前辈,才是阁下的同道中人。”
“小子欺人太甚!”丁举人动了真怒,登时无名火冲天起。
叶行远讽刺道:“山间百姓尚等着吾辈援救,阁下却还在此纠缠不休,是何居心?不要逼得在下不顾士林体面,为民除害!”
丁举人是县里的头面人物,今天居然被一个小字辈羞辱的抬不起头。众人看在眼里,不知不觉已经没法把叶行远当小字辈看待了,隐隐生了敬畏之心。
首倡大义的叶行远又傲然问道:“还有谁甘当第二种人?”
俞秀才这个人,算是叶行远穿越以来第一位遇到的士人了。也正是在俞秀才身上,叶行远第一次见识到了天命神通的用法,所以印象很深。
不成想,在今天这个节骨眼上,俞秀才居然又出现了。叶行远稍加思索,便觉得自己不能示弱。
眼下正是立威时候,谁敢挑衅自己,就要把谁打击到万劫不复!菩萨心肠,霹雳手段,为了信念,荡除几个小丑算什么!
叶行远没有立刻反唇相讥,那太不上档次,读书人的事又不是泼妇骂街。只慢慢开口道:“我刚回到村中,父老乡亲听说我中了秀才,便蜂拥而至,哭诉干旱之事,恳请我设法救命,情状催人泪下。
不过当时我就奇怪了,明明俞前辈就在邻村,乡亲们为何不去求到俞前辈,反来苦苦哀求我一个新学末进?”
叶行远说到这里,有意停顿了一下,目光灼灼的逼视着俞秀才。而俞秀才神色有些不自然,避开了叶行远的目光。
叶行远暗暗冷笑,继续说道:“这究竟是为什么?我想来想去,只能想出一个解释来,那就是求到俞前辈也是无用。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为什么求到俞前辈也无用?关于这个问题,我始终想不明白,还请俞前辈指教一二?”
俞秀才冷哼一声,答道:“此事干系甚大,我无能为力,徒呼奈何而已!”
叶行远忽然笑了,“不不不,我从父老乡亲们眼中看到的是绝望,是没有人替他们出头的绝望。然后刚刚回村的我,就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如果有人肯为他们奔走呼号,哪怕解决不了问题,也是存在着希望的,断然不至于绝望!为什么会有这种绝望?依我看来,俞前辈不仅仅是无能为力,更是无所作为吧?”
叶行远一连三个为什么,将俞秀才逼得无话可说,便赌气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叶行远你今日到此,莫非就是攻讦同道来的?”
“无耻之徒!我还有一个为什么要问!”叶行远突然变了脸色,厉声呵斥俞秀才,“为什么你故意无所作为?莫非你收了那周知县的好处?”
俞秀才勃然大怒,指着叶行远喝骂道:“无耻贼子,血口喷人!”
叶行远更加疾言厉色,逼近了俞秀才,“刚才我有所倡议,皆引用圣贤道理,哪一个字不对,哪一个字值得商榷?
你故意跳出来又是意欲何为?难道收了周知县的好处,前来捣乱搅混水不成?非如此,不足以解释你的行径!”
俞秀才愣了愣,涨红了脸,刚要开口辩解,却见叶行远转身离开,完全不跟他搭话了。
叶行远的视线在人群中逡巡,事情发生已有两天,这两天如果说周知县没有开始耍手段,叶行远是绝对不信。如果自己是周知县,那第一步要下的棋子,肯定是拉拢本地士绅中的骑墙派。
事实上,如果只是雨水问题,平原上的百姓不但没有受到祸害,反而得了好处,那么出身平原乡村的士子,对周知县的态度就很微妙了。所以这一批人,肯定是最早被拉拢的对象。
除此之外,类似俞秀才这种道貌岸然,却私心甚重之人,一样也会是周知县的重点拉拢对象。刚才俞秀才自己跳出来,算是给了一个痛击小人并且把握话语权的机会。
现在必须要抓紧时间趁胜追击,一举奠定主题大义。像过去这两日,为了一些细节争论,纯属抓不住问题重点。
叶行远转念之间,当机立断的大声道:“诸位再听我一言!名不正而言不顺,我们今日聚会在此,第一是为了王老前辈吊丧,第二便是为了厘清真相,弹劾酷吏。应当先为聚会取个名号,方能够凝聚人心,也好继续讨论细项!”
在叶行远看来,欧阳前辈最大的失误就是总想先达成一致,然后再喊出口号。结果他们在这儿搞了两天,现在还是一个无主题的群众聚会,那有什么用?先把旗号摆明车马的亮出来行不行?
平常文人聚会,还经常起个名字,比如兰亭雅集什么的。但这次事起异常,谁也没心思想到这方面去。
如此欧阳举人便对叶行远问道:“贤侄所言甚是有理,不知我们这次归阳县士绅聚会,该用个什么名号?”
叶行远胸有成竹的从容道:“我看此事,名号宜俗不宜雅,依我所想,便以‘驱周’二字命名,就叫做驱周集会如何?”
驱周?一众士人哗然,这名字确实太俗,但正因为俗所以意味非常鲜明,就是要针对周知县,而且还是势不两立的针对!
周知县毕竟代表着朝廷权威,这名号是不是太直接了些?丁举人等人面面相觑,想要开口反驳,但想到刚才俞秀才被叶行远责骂到狗血淋头,心里下意识犹豫了一下。
欧阳举人对叶行远低声道,“举棋不定者甚多,为之奈何?”
叶行远毫不在意,很自信的说:“晚生自有办法!”
欧阳举人正想追问,却见叶行远面对人群,突然厉声道:“学无先后,故而小子虽然是晚辈,但还是要谮越说一句话!今天站在这里的,只有两种人,绝对不会有第三种!”
“第一种人,就是胸怀黎庶,不畏强权,敢于为民请命的人!”叶行远说到这里,忽然抬手指着欧阳举人,“便如在下深深敬仰的欧阳前辈!至于在下,当然也追随欧阳前辈骥尾,为归阳县百姓竭尽自己之力!”
欧阳举人站在人群里目瞪口呆,本来他正看叶行远正慷慨激昂的演讲,不料突然给自己戴上了高帽子,把自己推了出来。光天化日之下,公开这样吹捧,那多不好意思
叶行远顾不上欧阳举人的心理活动,“第二种人,就是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灭绝人性、读书忘本、谄媚强权的人!我看俞前辈就是此类!”
这一连串恶评词语抛出来,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叶行远还在火上添油,“在下要重复一遍,今天站在这里的,只有两种人,绝对不会有第三种!凡不属于第一种之人,皆为第二种!”
顿时人群像是炸了锅,此时欧阳举人再看叶行远,忽然觉得叶行远变得非常陌生,已经不再是他印象里那个山村少年了。
一直与欧阳凛意见不同的丁举人终于忍不住站出来,对叶行远呵斥道:“圣人也说过中庸之道,非此即彼太过极端。你年纪轻轻不知轻重,休要在此夸夸其谈,还不速速退下!”
在丁举人眼里,叶行远更像是欧阳凛请来唱双簧的,不然哪有欧阳凛先抬举叶行远,叶行远后吹捧欧阳凛的道理?一个小字辈,他以为他是谁,敢在这里放肆!
叶行远缓缓转向丁举人,咬牙道:“山间乡村百姓正在受苦挨饿,只怕过不了几日饿殍就要出现,这种时候,丁前辈想说中庸?”
“那你”丁举人正要说什么。却见叶行远骤然打断了丁举人,大喝道:“既然丁前辈这样想,在下也不想劝你。那么在我眼里,你就是第二种人!归阳县将因为你而蒙羞,在下会因为称呼你为前辈而耻辱!”
这时候,众人才醒悟到,叶行远说不会有第三种人是什么意思了。凡是不想当第一种人的,全都会被他打成第二种,不会给任何人第第三种选择。
他一开始就表明“驱周”的主题,也就是说,但凡不肯旗帜鲜明弹劾周知县的本地士绅,统统都被他视为第二种人!
也许太极端,但是第二种人这样的大帽子,谁敢戴?谁要是戴上了,那在乡里之间,名声立刻就毁了。
叶行远很明白,本县士绅很多都是中间派,或者内心是想骑墙的,只是嘴上不那么说罢了。要不然,何至于争论两天也没个结果?
这部分人,拉过来就是自己人,被拉过去就是对立派了。反正旷日持久的争论没有好处,只会造成士绅人群的分裂。
所以叶行远态度激烈的举起了“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大义,让多数人都无法驳斥这个“天然正义”,随后旗帜鲜明的划分出了阵营,最后就是请君入瓮对号入座。
正所谓团结大多数可以团结的,至于不愿被团结的,那就是敌人,必须被彻底批倒批臭,让他们身败名裂去!
丁举人更知道“第二种人”这顶帽子绝对不能戴,怎奈已经被叶行远气势逼人的把持住了大义,他不好再正面辩驳。
故而居然不敢与叶行远争论,只说:“我并无此意,只是劝诸位慎重而已,叶贤弟一腔热血,吾辈自不敢落后。”
叶行远冷冷的扫了他一眼,“道不同不相为谋,在下不敢与君同道。那位俞前辈,才是阁下的同道中人。”
“小子欺人太甚!”丁举人动了真怒,登时无名火冲天起。
叶行远讽刺道:“山间百姓尚等着吾辈援救,阁下却还在此纠缠不休,是何居心?不要逼得在下不顾士林体面,为民除害!”
丁举人是县里的头面人物,今天居然被一个小字辈羞辱的抬不起头。众人看在眼里,不知不觉已经没法把叶行远当小字辈看待了,隐隐生了敬畏之心。
首倡大义的叶行远又傲然问道:“还有谁甘当第二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