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钧用一年两千万块盐税的承诺,得到了内阁的全体支持。很快一份盐务改革的奏折递到内阁,内阁拟票后经司礼监呈到了总理处。
总理处的三位顾命大臣本就是内阁成员,对这位内阁全体通过的折子自然是全部通过,交司礼监批红之后发回内阁再转交六科。
对于这样一个内阁、司礼监、总理处和六部全都通过的奏章,而且还是来自辅政大臣刘钧的奏折,六科没有人驳回,最终一致通过,交中书拟敕明发天下。
“六科的这些给事中这次居然如此听话?”刚从辽东入京的傅山有些惊讶的对刘钧道。
“并不是如此。”刘钧笑笑,六科给事中算是大明的特产,比起都察院的御史们,这些人更难缠。六科每科有掌印的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另外六科还有四十名给事中。这群人可不简单,虽然都给事中才正七品官,给事中才从七品官,算是官品中的底层。
但这些人却几乎都是进士出身,且都以年轻新进官场的进士官员出任给事中。
在明代,随着理学的复兴,明代的文官们将理学奉若神明,视名节重于生命,各个自比卫道士。除了四书五经,他们鄙视一切学识,除了科举出身的官员,他们也鄙视一切它途出身的官员。
正是在这种影响下,明朝的诤谏之风日甚,言官们不怕受罚,不昔辞官,也要拼个鱼死网破,维护他们心目中的真理。而到了明中期以后,这种重名节的风气,又渐渐演变为把声誉当成一种政治资本,原来单纯的诤谏动机,也变得复杂。
许多人都只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已,言辞惟恐不夸张。动不动就凭着捕风捉影,小道消息,极尽耸人听闻,夸大其辞之能事。
他们已经不再如明初前辈们一样,并不关心所论是否属实,在意的只是能否凭尖利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悚人耳目,一举成名。对其惩罚反而倒成全其美名,还会落下个箝制言论的恶名,使皇帝进退失据。
而自天启时期,科道言官们又往往为小人所利用,其言语论为君臣争权,党派争斗的工具而已。
就如同这次,哪怕有顾命和内阁和司礼监等的一致支持,可依然也还是有给事中想要来个反其道而行,打算哗众取宠,为反对而反对,以沽名钓誉。不过刘钧早得到消息,刘侨派了锦衣卫分别上门秘密拜会了这些给事中。
一大叠这些给事中贪脏枉法的证据摆在他们的面前,这些人立即就软了下去。第二天,便再地一人敢驳回刘钧的这份盐务改革方案,全都一致通过了。
听到里面还有这么复杂的一个过程,傅山也不由的大笑。
他虽也是个读书人,可心里却从瞧不起那些科道言官。大明如今的言官,真没有几个不是沽名钓誉之人。全都靠着捕风捉影,夸大其辞来哗众取宠,沽名钓誉。
“这些人其实也好对付,每个人表面上道义凛然,实际上个个肚子里男盗女娼,贪脏枉法。想以前,大明的言官们铁骨诤诤,虽然有些让人讨厌,但确实还都是很有操守的。要求别人的同时,自己还能约束好自己。可现在这些科道言官,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不过只要锦衣卫一份帖子,这些人倒是老实的很。”
对付这种人,确实也简单。有锦衣卫出手,他们什么把柄都摸的清清楚楚的。他们要么跟刘钧合作,成为他的一条狗,让他咬谁就咬谁,要么就只能身败名裂。
这些假卫道士最喜欢沽名钓誉,这些人最大的死穴也就是他们的名。
对于驱使这些人,刘钧倒是没什么心里负担,反正这些年来,科道言官们大多数都成了派系之争的工具,依附着各方生存。虽然其中也不泛如刘宗道这种比较过硬的官员,但太少了。
以刘钧如今的身份地位,这些科道言官们其实还是挺愿意给刘钧当狗的。这些家伙,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了。如今刘钧在朝中,地位是一天一变,尤其是周延儒一死,刘钧加大学士入阁,加太保。刘钧在朝中,已经是无人可及了。
“过些天,家里人就都要入京了,挑个日子,就正式订婚吧,等过几月,就正式成婚。”刘钧笑着对傅山道,“张山那家伙,都来信好几次了,就等着你结婚呢。”
张山也已经与刘钧的五妹订了,现在就等着傅山与刘钧四妹先结婚。
“他若急,可以先喝他喜酒嘛。”傅山也笑道。
“早稻不割如何种晚稻,父亲还是希望按顺序来的。”
楚军如今也算是真正的结成了一个紧密的圈子,傅山与刘钧的四妹,张山与刘钧的五妹,另外其它的许多楚军高级将领不是刘钧的结义兄弟,就是他的弟子门徒,加上相互之间的联姻,可以说,一个真正的楚党已经形成。这不比早先外人所称的楚党,这支楚党是以楚军为根基。
基本上都是楚军大将,加上刘侨家族,还有同是湖北的梅李等诸多早就与刘钧紧密合作的家族,这才是真正的楚党。
“调你入京来做这个总参谋长,你能接受吧?”刘钧问他。毕竟一个辽东提督总兵官,一方镇守大将,调来京做总参谋长,并不一定比原来好。
傅山对于入京倒没有什么反对的,但有些不解这个枢密院有何意义。
“这都是一步步来的,是一盘大棋中的一小步而已。以后,枢密院才是军队的中心。你虽只是总参谋长,头上还有个枢密使,但以后你才是枢密院的中心。今后,我们要利用这个枢密院,掌控天下各镇军队。你帮我控好五军司令,通过他们再把天下的九个军区掌控。”
经过数轮的调整,现在大明的军队已经完成了初步整合目标。
现在全国设立了九大军区,分别是直隶、关外、中原、陕甘、三江、川湖、闽浙、两广、云贵,加上禁军和水师,二十余镇兵马。
刘钧现在是打着朝廷的名号,公然的扩编嫡系楚军,而把其它的各镇一步步的削减裁并。
“旅顺镇交给老朱后,能放心吗?”刘钧问。
傅山入京京任枢密院总参谋长,旅顺镇总兵官一职由刘钧的老兄弟朱元成接任。
“老朱能力不错的,交给他可以放心。”
经过几轮的调整后,接连裁撤了十镇兵马,但楚军却一兵未减,相反还趁机壮大,扩充了地盘。
在刘钧入京之前,楚军控制的地盘也就辽东和湖广。可如今,辽东和湖广、四川在手,京畿、山东、辽西都有渗透,并有很大的掌控力。
“郡王,你打算如何整顿盐务?”傅山很关心的问。“这个盐可不好插手啊,里面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牵涉到太多人的利益了。而且凡是能在盐里沾一份利益的人,无不是皇亲国戚勋贵大臣们,这要整改盐务,可是要捅马蜂窝啊。”
“该捅的时候就捅,只要准备充足就不用担心。”刘钧是铁了心要搞盐改了。这里面确实牵涉到了太多人,可里面的利益也确实多。盐务弄好了,一年盐税起码两千万块银元,比现在多收两千万都不是问题。
这么多钱,刘钧岂能眼睁睁的放任被别人拿走?
以前他在麻城的时候,只有一个巡检,他都要在太平乡一亩三分地里插一脚,就是因为利益太多。现在他都已经当上了直隶总督,当上了顾命大臣,内阁大学士,岂还会再放任着这盐利被别人占?
“其实盐改也很简单。”刘钧可不是这时代的土著,他是个穿越者,目光并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大明的盐政,实行过官销法、开中法、盐纲法等等,但都是肥了盐商,坑了朝廷的百姓,连着灶户们也从来没得到过什么益处。
“要改革盐政,拿到这笔丰厚的盐税,得整个砸破原来的盐制。从上到下砸烂旧制度,不破不立。我打算上朝中成立一个机构,盐务署,总负责盐务。”
刘钧的盐务改革,中心就是上层建立盐务署,单独出来,全盘总领全国盐务。然后把全国的盐务划分为四大部份,制盐、储盐、运盐、销盐。
说白点,就是官督商卖。
取消原来的那种经销商式的垄断销售模式,把盐买卖的几大步骤分离出来。全国的盐务统一调配,由一个制盐司统一负责管理全国的各大盐场,负责盐的生产。
再有一个专门的储盐司,在全国重要的水陆码头,建立几个大盐仓,负责把各大盐场产出的盐存储起来。
接着就是一个盐运司。这个盐运局专门负责盐的运输,他们负责把盐从盐场先运到各个大盐仓和各省的盐仓,他们专门负责盐的运输。
最后就是在二十一省各个省会建立一个大盐仓,从几个大的转运盐仓把盐运进来后,由他们负责向盐商们批发分销盐。
这个改革最重要的一步也就在这里,全国的盐处按省划界销售,但不再有窝单,不再有垄断权。所有的商民都有资格从各省省会的盐仓中买盐,然后在本省销售。
所有的盐,按百斤一担,五十担一票。要买盐,不需要窝单盐引,直接在盐仓先开票,开票后付款然后取盐,盐款里已经包含盐价和盐税。这样一来,盐出仓前,就已经征收了盐税。
盐出仓之后,在本省销售,并不再征盐税。
连盐价和税率刘钧都已经定好了,不论盐产自哪里,也不论是哪省销售,所有的盐,全国统一出仓价和统一的税。
每百斤一旦,一斤按十六两算。
一担盐一元盐价,三元盐税,盐商开票购盐,出仓价每担四元,包含盐价和盐税在内,出仓后不再额外征税。
这个盐价和盐税,都远低于现在的盐价和盐税。如今朝廷的盐税是每引三百斤六两六钱四分,折算下来,相当于一担四块半银元了。可惜,朝廷的盐税虽高,但根本收不到税,全流失掉了。
而按朝廷此时的记录,朝廷每年的官盐产量大约在两百万引左右。一引三百斤,相当于六百万担盐,如果一担四块银元,那么一年就是两千四百万的盐款,其中盐税达到一千八百万块。
而且刘钧预计,当朝廷控制了盐的生产以及运输和分销后,虽然成本可能也会不少,但对盐的销售控制更严,甚至私盐将大大减少,盐的销量将会提升不少。
一年仅盐税突破两千万块,并不是问题。
这个盐政,关键之处就是把产盐、运销、卖盐各环节分开,由不同的人负责。刘钧准备,新建一个完整的盐业系统,甚至还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盐务稽查部门,建立一个盐警队伍,稽查盐政,打击私盐。
而且其中盐出售时就先征税,也能保证盐税不会流失。
“郡王的计划是不错的,但是,说实话,如今官吏们贪污成风,就怕难有执行效率啊。再好的经,交给一群歪嘴和尚,也难念好啊。”傅山说道。
“这个我自然想到过,因此我打算来个更狠的。”刘钧笑道,“我准备给朝廷包税。每年两千万盐税上交朝廷,然后朝廷就把盐这一块完全交给我来负责,从产到销各个环节,都算是私人产业了。就和我们的军工系统一样,完全按着那一套来,所有人我们自己招募,用自己的规矩,谁敢乱来?”
包税制算是明朝税制的一大特色了,弄的跟后世的承包国有企业一样。
“两千万?那朝廷诸公还不笑歪了嘴?如果是包税,还是由我们全部自己负责产、运、销的话,一年有个一千万他们都会马上同意的。”
“就算交上交两千万,还是有不少赚头的。不过如果给一千五百万,他们肯定会很乐意。”刘钧还没有把这个绝招放出来,但他相信等他把这打算告诉内阁,他们会支持的。
虽然一千五百万比两千万要少,但不用负责这一兜麻烦事,坐收一千五百万,旱涝保收,他们定然愿意。
而对刘钧来说,包盐税,也有好处。一是能够更快捷有效的管理盐务,第二,刘钧也有意利用盐务体系,来招募培养一批办事人员,算是为将来做打算吧。等以后,这批盐务的管理人员成长起来后,完全就可以用他们去取代现在那些贪官污吏了。
听了刘钧的打算,傅山只能笑着佩服,“郡王果然打算的远,走一步看三步啊!”
“不过计划虽如此,可要从零开始的建立起一个崭新有效的盐务体系,可不会简单的。何况,这还是在别人饭碗里抢肉。”
傅山倒是很豪迈的道,“抢肉,谁抢的过我们?不服,打到他服为止!”
“哈哈哈,青主也学坏了啊!”刘钧大笑。(未完待续。)
总理处的三位顾命大臣本就是内阁成员,对这位内阁全体通过的折子自然是全部通过,交司礼监批红之后发回内阁再转交六科。
对于这样一个内阁、司礼监、总理处和六部全都通过的奏章,而且还是来自辅政大臣刘钧的奏折,六科没有人驳回,最终一致通过,交中书拟敕明发天下。
“六科的这些给事中这次居然如此听话?”刚从辽东入京的傅山有些惊讶的对刘钧道。
“并不是如此。”刘钧笑笑,六科给事中算是大明的特产,比起都察院的御史们,这些人更难缠。六科每科有掌印的都给事中一人,左右给事中各一人,另外六科还有四十名给事中。这群人可不简单,虽然都给事中才正七品官,给事中才从七品官,算是官品中的底层。
但这些人却几乎都是进士出身,且都以年轻新进官场的进士官员出任给事中。
在明代,随着理学的复兴,明代的文官们将理学奉若神明,视名节重于生命,各个自比卫道士。除了四书五经,他们鄙视一切学识,除了科举出身的官员,他们也鄙视一切它途出身的官员。
正是在这种影响下,明朝的诤谏之风日甚,言官们不怕受罚,不昔辞官,也要拼个鱼死网破,维护他们心目中的真理。而到了明中期以后,这种重名节的风气,又渐渐演变为把声誉当成一种政治资本,原来单纯的诤谏动机,也变得复杂。
许多人都只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已,言辞惟恐不夸张。动不动就凭着捕风捉影,小道消息,极尽耸人听闻,夸大其辞之能事。
他们已经不再如明初前辈们一样,并不关心所论是否属实,在意的只是能否凭尖利刻薄的言辞哗众取宠,悚人耳目,一举成名。对其惩罚反而倒成全其美名,还会落下个箝制言论的恶名,使皇帝进退失据。
而自天启时期,科道言官们又往往为小人所利用,其言语论为君臣争权,党派争斗的工具而已。
就如同这次,哪怕有顾命和内阁和司礼监等的一致支持,可依然也还是有给事中想要来个反其道而行,打算哗众取宠,为反对而反对,以沽名钓誉。不过刘钧早得到消息,刘侨派了锦衣卫分别上门秘密拜会了这些给事中。
一大叠这些给事中贪脏枉法的证据摆在他们的面前,这些人立即就软了下去。第二天,便再地一人敢驳回刘钧的这份盐务改革方案,全都一致通过了。
听到里面还有这么复杂的一个过程,傅山也不由的大笑。
他虽也是个读书人,可心里却从瞧不起那些科道言官。大明如今的言官,真没有几个不是沽名钓誉之人。全都靠着捕风捉影,夸大其辞来哗众取宠,沽名钓誉。
“这些人其实也好对付,每个人表面上道义凛然,实际上个个肚子里男盗女娼,贪脏枉法。想以前,大明的言官们铁骨诤诤,虽然有些让人讨厌,但确实还都是很有操守的。要求别人的同时,自己还能约束好自己。可现在这些科道言官,确实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不过只要锦衣卫一份帖子,这些人倒是老实的很。”
对付这种人,确实也简单。有锦衣卫出手,他们什么把柄都摸的清清楚楚的。他们要么跟刘钧合作,成为他的一条狗,让他咬谁就咬谁,要么就只能身败名裂。
这些假卫道士最喜欢沽名钓誉,这些人最大的死穴也就是他们的名。
对于驱使这些人,刘钧倒是没什么心里负担,反正这些年来,科道言官们大多数都成了派系之争的工具,依附着各方生存。虽然其中也不泛如刘宗道这种比较过硬的官员,但太少了。
以刘钧如今的身份地位,这些科道言官们其实还是挺愿意给刘钧当狗的。这些家伙,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了。如今刘钧在朝中,地位是一天一变,尤其是周延儒一死,刘钧加大学士入阁,加太保。刘钧在朝中,已经是无人可及了。
“过些天,家里人就都要入京了,挑个日子,就正式订婚吧,等过几月,就正式成婚。”刘钧笑着对傅山道,“张山那家伙,都来信好几次了,就等着你结婚呢。”
张山也已经与刘钧的五妹订了,现在就等着傅山与刘钧四妹先结婚。
“他若急,可以先喝他喜酒嘛。”傅山也笑道。
“早稻不割如何种晚稻,父亲还是希望按顺序来的。”
楚军如今也算是真正的结成了一个紧密的圈子,傅山与刘钧的四妹,张山与刘钧的五妹,另外其它的许多楚军高级将领不是刘钧的结义兄弟,就是他的弟子门徒,加上相互之间的联姻,可以说,一个真正的楚党已经形成。这不比早先外人所称的楚党,这支楚党是以楚军为根基。
基本上都是楚军大将,加上刘侨家族,还有同是湖北的梅李等诸多早就与刘钧紧密合作的家族,这才是真正的楚党。
“调你入京来做这个总参谋长,你能接受吧?”刘钧问他。毕竟一个辽东提督总兵官,一方镇守大将,调来京做总参谋长,并不一定比原来好。
傅山对于入京倒没有什么反对的,但有些不解这个枢密院有何意义。
“这都是一步步来的,是一盘大棋中的一小步而已。以后,枢密院才是军队的中心。你虽只是总参谋长,头上还有个枢密使,但以后你才是枢密院的中心。今后,我们要利用这个枢密院,掌控天下各镇军队。你帮我控好五军司令,通过他们再把天下的九个军区掌控。”
经过数轮的调整,现在大明的军队已经完成了初步整合目标。
现在全国设立了九大军区,分别是直隶、关外、中原、陕甘、三江、川湖、闽浙、两广、云贵,加上禁军和水师,二十余镇兵马。
刘钧现在是打着朝廷的名号,公然的扩编嫡系楚军,而把其它的各镇一步步的削减裁并。
“旅顺镇交给老朱后,能放心吗?”刘钧问。
傅山入京京任枢密院总参谋长,旅顺镇总兵官一职由刘钧的老兄弟朱元成接任。
“老朱能力不错的,交给他可以放心。”
经过几轮的调整后,接连裁撤了十镇兵马,但楚军却一兵未减,相反还趁机壮大,扩充了地盘。
在刘钧入京之前,楚军控制的地盘也就辽东和湖广。可如今,辽东和湖广、四川在手,京畿、山东、辽西都有渗透,并有很大的掌控力。
“郡王,你打算如何整顿盐务?”傅山很关心的问。“这个盐可不好插手啊,里面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牵涉到太多人的利益了。而且凡是能在盐里沾一份利益的人,无不是皇亲国戚勋贵大臣们,这要整改盐务,可是要捅马蜂窝啊。”
“该捅的时候就捅,只要准备充足就不用担心。”刘钧是铁了心要搞盐改了。这里面确实牵涉到了太多人,可里面的利益也确实多。盐务弄好了,一年盐税起码两千万块银元,比现在多收两千万都不是问题。
这么多钱,刘钧岂能眼睁睁的放任被别人拿走?
以前他在麻城的时候,只有一个巡检,他都要在太平乡一亩三分地里插一脚,就是因为利益太多。现在他都已经当上了直隶总督,当上了顾命大臣,内阁大学士,岂还会再放任着这盐利被别人占?
“其实盐改也很简单。”刘钧可不是这时代的土著,他是个穿越者,目光并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大明的盐政,实行过官销法、开中法、盐纲法等等,但都是肥了盐商,坑了朝廷的百姓,连着灶户们也从来没得到过什么益处。
“要改革盐政,拿到这笔丰厚的盐税,得整个砸破原来的盐制。从上到下砸烂旧制度,不破不立。我打算上朝中成立一个机构,盐务署,总负责盐务。”
刘钧的盐务改革,中心就是上层建立盐务署,单独出来,全盘总领全国盐务。然后把全国的盐务划分为四大部份,制盐、储盐、运盐、销盐。
说白点,就是官督商卖。
取消原来的那种经销商式的垄断销售模式,把盐买卖的几大步骤分离出来。全国的盐务统一调配,由一个制盐司统一负责管理全国的各大盐场,负责盐的生产。
再有一个专门的储盐司,在全国重要的水陆码头,建立几个大盐仓,负责把各大盐场产出的盐存储起来。
接着就是一个盐运司。这个盐运局专门负责盐的运输,他们负责把盐从盐场先运到各个大盐仓和各省的盐仓,他们专门负责盐的运输。
最后就是在二十一省各个省会建立一个大盐仓,从几个大的转运盐仓把盐运进来后,由他们负责向盐商们批发分销盐。
这个改革最重要的一步也就在这里,全国的盐处按省划界销售,但不再有窝单,不再有垄断权。所有的商民都有资格从各省省会的盐仓中买盐,然后在本省销售。
所有的盐,按百斤一担,五十担一票。要买盐,不需要窝单盐引,直接在盐仓先开票,开票后付款然后取盐,盐款里已经包含盐价和盐税。这样一来,盐出仓前,就已经征收了盐税。
盐出仓之后,在本省销售,并不再征盐税。
连盐价和税率刘钧都已经定好了,不论盐产自哪里,也不论是哪省销售,所有的盐,全国统一出仓价和统一的税。
每百斤一旦,一斤按十六两算。
一担盐一元盐价,三元盐税,盐商开票购盐,出仓价每担四元,包含盐价和盐税在内,出仓后不再额外征税。
这个盐价和盐税,都远低于现在的盐价和盐税。如今朝廷的盐税是每引三百斤六两六钱四分,折算下来,相当于一担四块半银元了。可惜,朝廷的盐税虽高,但根本收不到税,全流失掉了。
而按朝廷此时的记录,朝廷每年的官盐产量大约在两百万引左右。一引三百斤,相当于六百万担盐,如果一担四块银元,那么一年就是两千四百万的盐款,其中盐税达到一千八百万块。
而且刘钧预计,当朝廷控制了盐的生产以及运输和分销后,虽然成本可能也会不少,但对盐的销售控制更严,甚至私盐将大大减少,盐的销量将会提升不少。
一年仅盐税突破两千万块,并不是问题。
这个盐政,关键之处就是把产盐、运销、卖盐各环节分开,由不同的人负责。刘钧准备,新建一个完整的盐业系统,甚至还要建立一个专门的盐务稽查部门,建立一个盐警队伍,稽查盐政,打击私盐。
而且其中盐出售时就先征税,也能保证盐税不会流失。
“郡王的计划是不错的,但是,说实话,如今官吏们贪污成风,就怕难有执行效率啊。再好的经,交给一群歪嘴和尚,也难念好啊。”傅山说道。
“这个我自然想到过,因此我打算来个更狠的。”刘钧笑道,“我准备给朝廷包税。每年两千万盐税上交朝廷,然后朝廷就把盐这一块完全交给我来负责,从产到销各个环节,都算是私人产业了。就和我们的军工系统一样,完全按着那一套来,所有人我们自己招募,用自己的规矩,谁敢乱来?”
包税制算是明朝税制的一大特色了,弄的跟后世的承包国有企业一样。
“两千万?那朝廷诸公还不笑歪了嘴?如果是包税,还是由我们全部自己负责产、运、销的话,一年有个一千万他们都会马上同意的。”
“就算交上交两千万,还是有不少赚头的。不过如果给一千五百万,他们肯定会很乐意。”刘钧还没有把这个绝招放出来,但他相信等他把这打算告诉内阁,他们会支持的。
虽然一千五百万比两千万要少,但不用负责这一兜麻烦事,坐收一千五百万,旱涝保收,他们定然愿意。
而对刘钧来说,包盐税,也有好处。一是能够更快捷有效的管理盐务,第二,刘钧也有意利用盐务体系,来招募培养一批办事人员,算是为将来做打算吧。等以后,这批盐务的管理人员成长起来后,完全就可以用他们去取代现在那些贪官污吏了。
听了刘钧的打算,傅山只能笑着佩服,“郡王果然打算的远,走一步看三步啊!”
“不过计划虽如此,可要从零开始的建立起一个崭新有效的盐务体系,可不会简单的。何况,这还是在别人饭碗里抢肉。”
傅山倒是很豪迈的道,“抢肉,谁抢的过我们?不服,打到他服为止!”
“哈哈哈,青主也学坏了啊!”刘钧大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