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认真地把这篇专访阅读完毕,这是一篇关于约翰-纳什和他的妻子艾丽西亚的采访,采访内容讲述了这对历经无数风雨夫妻之间的爱情故事。本文由首发【更新快请搜索】
约翰和艾丽西亚1957年步入婚姻殿堂,但是在那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约翰的精神分裂病状就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到了他的生活,更是摧毁了他身边所有人的生活。艾丽西亚一心一意留下来照顾约翰,但生活却着实太过困难,不断反复的病情让他们的婚姻变得支离破碎,无法忍受约翰的艾丽西亚提出了离婚。
这就是现实。没有人可以责备艾丽西亚的选择,只有真正和精神分裂患者相处过的人才知道那是一种多么可怕、多么无助的感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曾经深爱的人变成一个完全疏远的陌生人,残忍地伤害着他自己、也伤害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压力几乎可以摧毁任何一个人——即使是至亲血脉。
社会的伦理道德总是要求人们继续坚持下去,要求妻子对精神分裂的丈夫不离不弃、要求子女对深陷泥沼无法自拔的父母百般包容,要求兄弟姐妹对摧毁生活所有美好的手足无条件接纳……这是正确的做法,没有人可以否认,但是说话永远比行动简单容易,因为其中的困难、痛苦、挣扎、孤独和苦涩,只有自己才知道。
艾丽西亚做出了一个“自私”的选择,但却不能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如果故事按照这样发展下去,那么约翰的经历也就没有任何神奇的地方了,也许失去了至爱之人支持的约翰,永远都没有办法从精神分裂之中走出来了。可是,艾丽西亚选择了离婚之后,却依旧没有放弃约翰。
离婚之后,艾丽西亚也没有再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着约翰和他们唯一的儿子。她坚持约翰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其他地方会被当做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则不会把视线过多集中在约翰的身上。
两个人离婚之后,艾丽西亚一直精心照料着约翰,到1970时,约翰辗转了几家精神病院,病情逐渐稳定了下来。其实,艾丽西亚和约翰之间早已经没有了爱情,遗留下来的更多是责任——也就是社会伦理道德所要求的。他们不是情侣,更不是夫妻,更像是彼此扶持着,试图在生活艰辛道路之中继续走下去的同伴。
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如果没有艾丽西亚的坚持,约翰也许就永远都没有办法恢复清醒。友情也好,爱情也罢,亦或者是亲情,艾丽西亚选择留在了约翰身边,这一转眼就是三十年时间,陪伴着约翰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见证了约翰在1994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奖,并且见证了约翰重新恢复理智,再次回到生活的正轨里。
也许,这不是爱情,仅仅只是扶持而已;但也许,这就是爱情,因为真正的爱情不是山盟海誓、不是甜言蜜语、不是惊天动地,只是“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细水长流。三十年的时光,几乎就是漫长人生的一半,他们是了彼此生活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雨果看来,这不是爱情,却胜似爱情。
“名利场”的这篇专访之中,丝毫没有看出约翰和艾丽西亚复婚的打算,也许婚姻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重要,也许他们从来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这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
阅读完整篇专访之后,雨果感慨万千,感慨着约翰一生的命途多舛、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也感慨着约翰和艾丽西亚之间这一份让人无法理解却又让人羡慕的相知相伴。可问题就在于,艾伦为什么会想要让雨果看这篇专访吗?
“这篇专访里暗示着什么呢?难道是和我有关的?还是我遗漏了什么内容?”雨果满头问号地看向了艾伦,似乎完全没有弄清楚情况。
艾伦刚才坐在旁边怡然自得,一直在等待着雨果把整篇文章看完,现在看到雨果那一脸不解的表情,让他不由勾勒起了嘴角,眼睛里流露出了得意的神情,“能够让你一头雾水,弄不清楚情况,这算不算是我的成功?”
雨果不由满头黑线,“那这成功是不是太容易了。”他又不是拥有看透人心特异功能的漫画主人公,他怎么可能把所有情况都把握其中。艾伦这莫名其妙地神来一笔,雨果根本就是毫无头绪。
艾伦也不介意,只是露出了一个笑容,笑呵呵地说到,“难道你不觉得这个故事很精彩吗?”
雨果耸了耸肩,“当然,精彩绝伦。”很多时候,现实生活远远比电影要精彩得多。谁能料想到马丁-路德-金会有如此传奇的一声,谁能想到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居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谁又能想到约翰-列侬会以那样惨烈而拒绝的方式离开世界。“我绝对难以想象约翰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
艾伦被雨果那绘声绘色的表情逗乐了,“相信我,你的人生也无比精彩,精彩得让人瞠目结舌。从金酸莓奖到奥斯卡?这段距离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走完的。”目前整个影史场合里,也就只有雨果一个人走完了。雨果嘴角勾勒起一抹浅笑,却因为艾伦的话语陷入了沉思,“不过,约翰-纳什的人生却是无与伦比,你难道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雨果脑海里浮现了金酸莓奖的颁奖舞台,那遥远的回忆居然还是宛若昨天发生一般栩栩如生。不过,艾伦的声音却让雨果抬起头来,收回了视线,微蹙着眉头,“什么意思?”然后雨果就在艾伦的眼睛里看到了一抹真挚的情绪,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阳光之下折射出无比深远的意思,这让雨果大脑猛然闪过一个思绪,“你是说,改编剧本?”
艾伦露出了一个满意的微笑,然后轻轻点着头,“对,就是如此!果然是雨果,直觉太过敏锐了。”
改编约翰-纳什的故事?这在好莱坞几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伴随着原创剧本的质量直线下滑,改编剧本反而是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从漫画到舞台剧再到,几乎所有文学或艺术载体都成为了好莱坞改编的对象——在遥远的二十年之后,甚至有人将“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画改编成为了一套剧集。
在这些改编题材之中,人物传记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从亚伯拉罕-林肯到富兰克林-罗斯福,从查理-卓别林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从沃尔夫冈-莫扎特到简-奥斯汀,从甘地到马丁-路德-金……等等等等,这些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自己名号的人物,都成为了好莱坞电影剧本的改编对象,或褒或贬、或赞或批地出现在人们视线之内,甚至于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电影题材。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之上,人物传记一直都是他们的最爱,从最佳影片到最佳男女主角,从最佳改编剧本到最佳导演,几乎每一个领域之中都让学院老学究们狂热不已,甚至直接就诞生了一种表演流派——传记表演,人们将那些能够将历史人物传神演绎出来的演员都奉为功底深厚、精彩非常。
以至于有人戏言,想要拿到奥斯卡小金人,就出演人物传记。虽然这只是一个戏言而已,但却可以看得出来传统学院派对传记的偏爱。
即使是雨果自己也曾经先后出演了两部传记,“辛德勒的名单”和“死囚漫步”,这两部作品也分别为雨果赢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男主角的奥斯卡小金人,影响力可见一斑。
正如艾伦所说,约翰波澜壮阔的一生着实精彩非常,改编成为电影势必十分吸引眼球,更重要的是,约翰罹患精神分裂症,这对于演员来说几乎就是最强大的挑战,如果演员挑选得好,绝对是一部可以彻底改变整个市场的项目。所以,改编成电影,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一个选择。
在历史上,约翰-纳什的故事也真实地被搬上了大屏幕,不过雨果记得那是在2001年,那部叫做“美丽心灵”的电影由朗-霍华德执导,几乎是将人物传记电影推向了巅峰,同时也是二十一世纪之后人物传记的最后高峰。在此之后,虽然人物传记依旧层出不穷,但再也没有作品能够真正得到整个市场认可了
“美丽心灵”在2001年上映时,是由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y)、艾德-哈里斯等人主演的,剧本则由阿齐瓦-高斯曼负责。上映之后收到了一片赞誉之声,收获了八个奥斯卡提名之后,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四座小金人收入囊中。
雨果对那部“美丽心灵”印象深刻,罗素在那部作品里奉献了职业生涯最佳演出——雨果个人观点,认为其中的演出比罗素称帝之作“角斗士”还要更加出色。
只是,现在还是1998年,比“美丽心灵”应该出现的年份足足提前了三年,这样真的好吗?
约翰和艾丽西亚1957年步入婚姻殿堂,但是在那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约翰的精神分裂病状就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到了他的生活,更是摧毁了他身边所有人的生活。艾丽西亚一心一意留下来照顾约翰,但生活却着实太过困难,不断反复的病情让他们的婚姻变得支离破碎,无法忍受约翰的艾丽西亚提出了离婚。
这就是现实。没有人可以责备艾丽西亚的选择,只有真正和精神分裂患者相处过的人才知道那是一种多么可怕、多么无助的感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曾经深爱的人变成一个完全疏远的陌生人,残忍地伤害着他自己、也伤害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这种压力几乎可以摧毁任何一个人——即使是至亲血脉。
社会的伦理道德总是要求人们继续坚持下去,要求妻子对精神分裂的丈夫不离不弃、要求子女对深陷泥沼无法自拔的父母百般包容,要求兄弟姐妹对摧毁生活所有美好的手足无条件接纳……这是正确的做法,没有人可以否认,但是说话永远比行动简单容易,因为其中的困难、痛苦、挣扎、孤独和苦涩,只有自己才知道。
艾丽西亚做出了一个“自私”的选择,但却不能说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如果故事按照这样发展下去,那么约翰的经历也就没有任何神奇的地方了,也许失去了至爱之人支持的约翰,永远都没有办法从精神分裂之中走出来了。可是,艾丽西亚选择了离婚之后,却依旧没有放弃约翰。
离婚之后,艾丽西亚也没有再婚,她依靠自己作为电脑程序员的微薄收入和亲友的接济,继续照料着约翰和他们唯一的儿子。她坚持约翰应该留在普林斯顿,因为如果一个人行为古怪,在其他地方会被当做疯子,而在普林斯顿这个广纳天才的地方,人们则不会把视线过多集中在约翰的身上。
两个人离婚之后,艾丽西亚一直精心照料着约翰,到1970时,约翰辗转了几家精神病院,病情逐渐稳定了下来。其实,艾丽西亚和约翰之间早已经没有了爱情,遗留下来的更多是责任——也就是社会伦理道德所要求的。他们不是情侣,更不是夫妻,更像是彼此扶持着,试图在生活艰辛道路之中继续走下去的同伴。
但是没有人能够否认,如果没有艾丽西亚的坚持,约翰也许就永远都没有办法恢复清醒。友情也好,爱情也罢,亦或者是亲情,艾丽西亚选择留在了约翰身边,这一转眼就是三十年时间,陪伴着约翰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见证了约翰在1994年被授予了诺贝尔奖,并且见证了约翰重新恢复理智,再次回到生活的正轨里。
也许,这不是爱情,仅仅只是扶持而已;但也许,这就是爱情,因为真正的爱情不是山盟海誓、不是甜言蜜语、不是惊天动地,只是“执子之手、白头偕老”的细水长流。三十年的时光,几乎就是漫长人生的一半,他们是了彼此生活里最熟悉的陌生人。
在雨果看来,这不是爱情,却胜似爱情。
“名利场”的这篇专访之中,丝毫没有看出约翰和艾丽西亚复婚的打算,也许婚姻对于他们来说完全不重要,也许他们从来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这根本就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
阅读完整篇专访之后,雨果感慨万千,感慨着约翰一生的命途多舛、跌宕起伏、波澜壮阔,也感慨着约翰和艾丽西亚之间这一份让人无法理解却又让人羡慕的相知相伴。可问题就在于,艾伦为什么会想要让雨果看这篇专访吗?
“这篇专访里暗示着什么呢?难道是和我有关的?还是我遗漏了什么内容?”雨果满头问号地看向了艾伦,似乎完全没有弄清楚情况。
艾伦刚才坐在旁边怡然自得,一直在等待着雨果把整篇文章看完,现在看到雨果那一脸不解的表情,让他不由勾勒起了嘴角,眼睛里流露出了得意的神情,“能够让你一头雾水,弄不清楚情况,这算不算是我的成功?”
雨果不由满头黑线,“那这成功是不是太容易了。”他又不是拥有看透人心特异功能的漫画主人公,他怎么可能把所有情况都把握其中。艾伦这莫名其妙地神来一笔,雨果根本就是毫无头绪。
艾伦也不介意,只是露出了一个笑容,笑呵呵地说到,“难道你不觉得这个故事很精彩吗?”
雨果耸了耸肩,“当然,精彩绝伦。”很多时候,现实生活远远比电影要精彩得多。谁能料想到马丁-路德-金会有如此传奇的一声,谁能想到埃尔维斯-普莱斯利居然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谁又能想到约翰-列侬会以那样惨烈而拒绝的方式离开世界。“我绝对难以想象约翰这样跌宕起伏的人生。”
艾伦被雨果那绘声绘色的表情逗乐了,“相信我,你的人生也无比精彩,精彩得让人瞠目结舌。从金酸莓奖到奥斯卡?这段距离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走完的。”目前整个影史场合里,也就只有雨果一个人走完了。雨果嘴角勾勒起一抹浅笑,却因为艾伦的话语陷入了沉思,“不过,约翰-纳什的人生却是无与伦比,你难道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雨果脑海里浮现了金酸莓奖的颁奖舞台,那遥远的回忆居然还是宛若昨天发生一般栩栩如生。不过,艾伦的声音却让雨果抬起头来,收回了视线,微蹙着眉头,“什么意思?”然后雨果就在艾伦的眼睛里看到了一抹真挚的情绪,在海面上波光粼粼的阳光之下折射出无比深远的意思,这让雨果大脑猛然闪过一个思绪,“你是说,改编剧本?”
艾伦露出了一个满意的微笑,然后轻轻点着头,“对,就是如此!果然是雨果,直觉太过敏锐了。”
改编约翰-纳什的故事?这在好莱坞几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伴随着原创剧本的质量直线下滑,改编剧本反而是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从漫画到舞台剧再到,几乎所有文学或艺术载体都成为了好莱坞改编的对象——在遥远的二十年之后,甚至有人将“蒙娜丽莎的微笑”这幅名画改编成为了一套剧集。
在这些改编题材之中,人物传记无疑是最受瞩目的,从亚伯拉罕-林肯到富兰克林-罗斯福,从查理-卓别林到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从沃尔夫冈-莫扎特到简-奥斯汀,从甘地到马丁-路德-金……等等等等,这些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自己名号的人物,都成为了好莱坞电影剧本的改编对象,或褒或贬、或赞或批地出现在人们视线之内,甚至于成为了一种特殊的电影题材。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之上,人物传记一直都是他们的最爱,从最佳影片到最佳男女主角,从最佳改编剧本到最佳导演,几乎每一个领域之中都让学院老学究们狂热不已,甚至直接就诞生了一种表演流派——传记表演,人们将那些能够将历史人物传神演绎出来的演员都奉为功底深厚、精彩非常。
以至于有人戏言,想要拿到奥斯卡小金人,就出演人物传记。虽然这只是一个戏言而已,但却可以看得出来传统学院派对传记的偏爱。
即使是雨果自己也曾经先后出演了两部传记,“辛德勒的名单”和“死囚漫步”,这两部作品也分别为雨果赢得了最佳男配角、最佳男主角的奥斯卡小金人,影响力可见一斑。
正如艾伦所说,约翰波澜壮阔的一生着实精彩非常,改编成为电影势必十分吸引眼球,更重要的是,约翰罹患精神分裂症,这对于演员来说几乎就是最强大的挑战,如果演员挑选得好,绝对是一部可以彻底改变整个市场的项目。所以,改编成电影,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一个选择。
在历史上,约翰-纳什的故事也真实地被搬上了大屏幕,不过雨果记得那是在2001年,那部叫做“美丽心灵”的电影由朗-霍华德执导,几乎是将人物传记电影推向了巅峰,同时也是二十一世纪之后人物传记的最后高峰。在此之后,虽然人物传记依旧层出不穷,但再也没有作品能够真正得到整个市场认可了
“美丽心灵”在2001年上映时,是由罗素-克劳、詹妮弗-康纳利(y)、艾德-哈里斯等人主演的,剧本则由阿齐瓦-高斯曼负责。上映之后收到了一片赞誉之声,收获了八个奥斯卡提名之后,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改编剧本四座小金人收入囊中。
雨果对那部“美丽心灵”印象深刻,罗素在那部作品里奉献了职业生涯最佳演出——雨果个人观点,认为其中的演出比罗素称帝之作“角斗士”还要更加出色。
只是,现在还是1998年,比“美丽心灵”应该出现的年份足足提前了三年,这样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