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三章士绅愤慨
圣贤大义多好啊,而且只要高举孔圣的旗帜,就可以利用圣贤之言,排除异已,打压对手。动不动就扣一顶大帽子,一切自私自立都被孔贤之言掩盖住了。
一切卑劣的手段都被圣贤之言,祖宗之法的光环下,变得合情合理。
只要阻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把对手搞臭,然后再打倒。
无论任何时代,他们这些文人都是高尚的,他们的高尚永远只停留在嘴上。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嘴炮们,永远不做事,就是俗话说的,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因为他们不做事,所以从来不会出错。
那些愿意为百姓,为民生,为国家社稷,为这个民族做事的人,都是千错万错加身,就像现在,脑子笨的人,愿意跟建奴去拼命。
只要去做实事,想挑他们的问题太多了,而那些聪明的人,比如东林党众君子们,基本上都躲在安全的大后方,喝喝花酒,泡泡妹子,胡吃海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他们永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于做实事的人横挑眉毛竖挑眼,搞得那些做实事的人,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就在现在,他们认为女人不能出去工作。
可是,他们却不考虑,女人不工作,那依靠什么生活呢?一个普通百姓的收入是有限的,女工的薪水虽然没有男人要高,可是蚊子再小,那也是肉。
只要工作,就可以赚上一两多银子,可以买差两石米,也就是一百八十四公斤。或者是一些鸡、鸭、肉食,或者油盐酱醋,来补贴家用。
事实上呢,这些东林君子们的妻女,他们有大量的田地,有免税的特权,根本就不用为一日三餐而忙碌。
因为占据了体制的好处,他们可以躺着赚钱,享受大明帝国带给他们的红利。
作为既得利益阶级,这群蛀虫们吃着锅里的饭,却干着砸锅的勾当,
将军在前线打了败仗,那就是他作战不利,那就是他贪生怕死,朝庭就是因为用了这样的无能之辈才会让局势一天天败坏至此,必须严惩,必须法办,必须要抄杀灭门……
至于说将军说的那些困难,比如军中粮草不足,军费被贪污克扣之类的,那都是狡辩!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怎么能跟朝庭讲条件?就算没钱没粮,哪怕饿死也是要奋勇杀敌的。
将军在前线打了胜仗,好吧,这当然是好事,也应该奖励,可这样勇猛的将军,朝庭怎么能不防着一手呢?
而且他手下那些士兵都只知有他而不知有圣上,这分明就是脑后生反骨,将来必成朝庭的心腹大患啊!就算不除掉他,也必须要趁早削他的军权,或是给他派个监军什么的,再顺便把他的钱粮供应控制在手里,再分化一下他手下的将领,这样他才会老老实实的为朝庭卖命不是?
写到这里的时候,全旭的笔锋一转,开始讲历史,理学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这个问题,只要是读书人,都会知道。
北宋周敦颐创立理学,经程颢、程颐奠定了基础,经朱熹逐渐发扬光大,然而,真正存天理灭人欲,事实上,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
结果,自然而然,就是表面上斯文,背地里男盗女娼,因为理学大兴,很自然,北宋被女真人按在地上摩擦,南宋偏安江南,却被蒙古人吊打。
全旭自然就得到一个结论,理学乃祸国殃民之道,乃弱国之道,害民之道。
随着土图炮一开,接着全旭的笔锋再转。王守仁不是理学门徒,他是心学家,所以,他可以平定江西之乱,守护一方净土。
然后,全旭开始炮轰明朝养士的制度积弊,明朝在万历初年,合计收入二千二百一十七万两银子,可惜,到了崇祯朝却只有不足五百万两,朝廷税入减少了四分之三,田地减少将近一半。
那么田地不会长腿,这些田地跑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大明的士绅。
全旭的观点,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剧烈的地震。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潜在的行为和规则,一个圈子里的人,可以竟争,也可以相到攻击,但是不能想互揭短。
比如影视行业,因为范冰冰事件,阴阳合同事件被揭发出来,引发了行业大地震,还有就是三鹿事件,整个行业同样地震。
现在全旭充当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推手,他直接揭露朝廷税收降低,官府收不上来税收的直接原因。
其实,明朝崇祯朝税收收不上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士绅逃税,侵吞土地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农民叛乱,整个西北被打成了赤地千里,可以说,陕西、山西,几乎没有一个府是可以独善其身。
北直隶、河南大部,还有一部分山东,大明的两京十三省,超过三分之一的范围都引发了叛乱,上哪儿收税去?
全旭没有写这些原因,只专门针对士绅阶级。
明朝的士绅阶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的阶级,与清朝的士绅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些士绅阶级可能没有官职但是手中也有权,而官僚体制中的大部分人都来自于士绅阶级。
作为士绅阶级,这些人很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世袭。寒门难出贵子,因为没有读书学习的成本和环境。
这样的阶级掌握着舆论,可以轻而易举左右民间的舆论和百姓的行为,比如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某个官员到达某个地方,他明明不想与当地的士绅为伍,要想做一番实事,马上就被士绅以各种污蔑的罪名。
像什么欺男霸女,逼良为娼之类,掌握着舆论的最大的好处就是黑的可以说成白的,就像历史上的杨广,提起他,就是荒淫无度,然而,他只有三子两女。
李世民是千古圣君,他却有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其中他的十四个儿子中,除了李治、以及庸碌无能的李福,以及早夭的三个儿子之外,其他九个儿子都死于政治斗争。
士绅掌握着舆论,所有人士绅都会维系自己的表面形象,比如说修修桥,铺铺路,偶尔设个粥棚之类的,从而获得乐善好施的美名。
事实上呢,他们才是农民失去土地的元凶,也是那些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人伦惨绝的幕后推手。
作为一个既得利益阶级,他们自然不会向外说明自己的圈子里的潜规则,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自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样的生活方式,以及核心内幕。进入这个圈子的人,自然会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就像后世常常说的一句话,有钱人真正快乐吗?有钱人的快乐你根本就体会不到。
从来没有人敢公开这个圈子的内幕,否则,那就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文人的春秋笔法,可以说毁掉了无数英豪,像隋朝的杨广、唐朝的苏烈苏定方,三国时期的曹操、周瑜、还有商朝的纣王帝辛,自然还有北宋的潘仁美等等。
真想重要吗?
只要掌握着舆论,死的也可以说成活的,黑的可以写成白的,反正,老百姓是盲目的,是相信的。
全旭哪里是在骂人,他这是在砸锅。
士绅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的美好人设,直接被全旭一下子扯开了他们的伪装,关键是,全旭写的内容并不是空口白话,而是有着真实的证据。
其实,他一直在砸士绅的锅,平时只是在全家军内部,这一套理论早已成熟,就算随便找一名一年以上的全家军士兵,他也可以说上三四五六。
后来,这个理论又开始在金梯书院详细流传,同时,修补理论上的漏洞,逐步完善。
他这一下,简直就是砸了士绅所有人的锅。
随着文章送到总编王微的手中,那名送审的员工吓得瑟瑟发抖:“天要塌了,这文章绝对不能刊登!”
“这文章要是刊登了,他们还不怕的报社给掀个底朝天?”
“他们谁干?”
王微一脸轻松的笑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他们没理!”
“事,就不是那个事!要不,你去跟侯爷说?”
王微叹了口气道:“不许更改一字,如实刊登,而且加印记五千份!”
“这……”
王微郑重的望着身边的编辑们道:“你们应该清楚,你们是吃的谁的饭!”
“可我们也是士绅!”
“士绅重要,还是社稷重要?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
崇祯六年八月二十日辽东工商时报以头版头条,逐字逐句的刊登了全旭文章。
作为辽东议事府的议长,也是辽东方面的最高领导层核心成员,沈明泽在很久之前就养成了看报的习惯。
他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今天他刚刚看到报纸上的内容,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急忙起身,抓起报纸道:“今天这些报纸停止发往外地,等候我的命令!”
沈明泽急忙朝着外面跑去。
7017k
圣贤大义多好啊,而且只要高举孔圣的旗帜,就可以利用圣贤之言,排除异已,打压对手。动不动就扣一顶大帽子,一切自私自立都被孔贤之言掩盖住了。
一切卑劣的手段都被圣贤之言,祖宗之法的光环下,变得合情合理。
只要阻碍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把对手搞臭,然后再打倒。
无论任何时代,他们这些文人都是高尚的,他们的高尚永远只停留在嘴上。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嘴炮们,永远不做事,就是俗话说的,站着说话不嫌腰疼。因为他们不做事,所以从来不会出错。
那些愿意为百姓,为民生,为国家社稷,为这个民族做事的人,都是千错万错加身,就像现在,脑子笨的人,愿意跟建奴去拼命。
只要去做实事,想挑他们的问题太多了,而那些聪明的人,比如东林党众君子们,基本上都躲在安全的大后方,喝喝花酒,泡泡妹子,胡吃海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他们永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于做实事的人横挑眉毛竖挑眼,搞得那些做实事的人,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
就在现在,他们认为女人不能出去工作。
可是,他们却不考虑,女人不工作,那依靠什么生活呢?一个普通百姓的收入是有限的,女工的薪水虽然没有男人要高,可是蚊子再小,那也是肉。
只要工作,就可以赚上一两多银子,可以买差两石米,也就是一百八十四公斤。或者是一些鸡、鸭、肉食,或者油盐酱醋,来补贴家用。
事实上呢,这些东林君子们的妻女,他们有大量的田地,有免税的特权,根本就不用为一日三餐而忙碌。
因为占据了体制的好处,他们可以躺着赚钱,享受大明帝国带给他们的红利。
作为既得利益阶级,这群蛀虫们吃着锅里的饭,却干着砸锅的勾当,
将军在前线打了败仗,那就是他作战不利,那就是他贪生怕死,朝庭就是因为用了这样的无能之辈才会让局势一天天败坏至此,必须严惩,必须法办,必须要抄杀灭门……
至于说将军说的那些困难,比如军中粮草不足,军费被贪污克扣之类的,那都是狡辩!真正忠君爱国的人怎么能跟朝庭讲条件?就算没钱没粮,哪怕饿死也是要奋勇杀敌的。
将军在前线打了胜仗,好吧,这当然是好事,也应该奖励,可这样勇猛的将军,朝庭怎么能不防着一手呢?
而且他手下那些士兵都只知有他而不知有圣上,这分明就是脑后生反骨,将来必成朝庭的心腹大患啊!就算不除掉他,也必须要趁早削他的军权,或是给他派个监军什么的,再顺便把他的钱粮供应控制在手里,再分化一下他手下的将领,这样他才会老老实实的为朝庭卖命不是?
写到这里的时候,全旭的笔锋一转,开始讲历史,理学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这个问题,只要是读书人,都会知道。
北宋周敦颐创立理学,经程颢、程颐奠定了基础,经朱熹逐渐发扬光大,然而,真正存天理灭人欲,事实上,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
结果,自然而然,就是表面上斯文,背地里男盗女娼,因为理学大兴,很自然,北宋被女真人按在地上摩擦,南宋偏安江南,却被蒙古人吊打。
全旭自然就得到一个结论,理学乃祸国殃民之道,乃弱国之道,害民之道。
随着土图炮一开,接着全旭的笔锋再转。王守仁不是理学门徒,他是心学家,所以,他可以平定江西之乱,守护一方净土。
然后,全旭开始炮轰明朝养士的制度积弊,明朝在万历初年,合计收入二千二百一十七万两银子,可惜,到了崇祯朝却只有不足五百万两,朝廷税入减少了四分之三,田地减少将近一半。
那么田地不会长腿,这些田地跑到哪里去了?
答案是大明的士绅。
全旭的观点,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剧烈的地震。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潜在的行为和规则,一个圈子里的人,可以竟争,也可以相到攻击,但是不能想互揭短。
比如影视行业,因为范冰冰事件,阴阳合同事件被揭发出来,引发了行业大地震,还有就是三鹿事件,整个行业同样地震。
现在全旭充当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推手,他直接揭露朝廷税收降低,官府收不上来税收的直接原因。
其实,明朝崇祯朝税收收不上来,原因是多方面的,士绅逃税,侵吞土地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因为农民叛乱,整个西北被打成了赤地千里,可以说,陕西、山西,几乎没有一个府是可以独善其身。
北直隶、河南大部,还有一部分山东,大明的两京十三省,超过三分之一的范围都引发了叛乱,上哪儿收税去?
全旭没有写这些原因,只专门针对士绅阶级。
明朝的士绅阶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的阶级,与清朝的士绅还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些士绅阶级可能没有官职但是手中也有权,而官僚体制中的大部分人都来自于士绅阶级。
作为士绅阶级,这些人很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世袭。寒门难出贵子,因为没有读书学习的成本和环境。
这样的阶级掌握着舆论,可以轻而易举左右民间的舆论和百姓的行为,比如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某个官员到达某个地方,他明明不想与当地的士绅为伍,要想做一番实事,马上就被士绅以各种污蔑的罪名。
像什么欺男霸女,逼良为娼之类,掌握着舆论的最大的好处就是黑的可以说成白的,就像历史上的杨广,提起他,就是荒淫无度,然而,他只有三子两女。
李世民是千古圣君,他却有十四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其中他的十四个儿子中,除了李治、以及庸碌无能的李福,以及早夭的三个儿子之外,其他九个儿子都死于政治斗争。
士绅掌握着舆论,所有人士绅都会维系自己的表面形象,比如说修修桥,铺铺路,偶尔设个粥棚之类的,从而获得乐善好施的美名。
事实上呢,他们才是农民失去土地的元凶,也是那些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人伦惨绝的幕后推手。
作为一个既得利益阶级,他们自然不会向外说明自己的圈子里的潜规则,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自然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样的生活方式,以及核心内幕。进入这个圈子的人,自然会体会到其中的妙处。
就像后世常常说的一句话,有钱人真正快乐吗?有钱人的快乐你根本就体会不到。
从来没有人敢公开这个圈子的内幕,否则,那就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文人的春秋笔法,可以说毁掉了无数英豪,像隋朝的杨广、唐朝的苏烈苏定方,三国时期的曹操、周瑜、还有商朝的纣王帝辛,自然还有北宋的潘仁美等等。
真想重要吗?
只要掌握着舆论,死的也可以说成活的,黑的可以写成白的,反正,老百姓是盲目的,是相信的。
全旭哪里是在骂人,他这是在砸锅。
士绅用了几百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的美好人设,直接被全旭一下子扯开了他们的伪装,关键是,全旭写的内容并不是空口白话,而是有着真实的证据。
其实,他一直在砸士绅的锅,平时只是在全家军内部,这一套理论早已成熟,就算随便找一名一年以上的全家军士兵,他也可以说上三四五六。
后来,这个理论又开始在金梯书院详细流传,同时,修补理论上的漏洞,逐步完善。
他这一下,简直就是砸了士绅所有人的锅。
随着文章送到总编王微的手中,那名送审的员工吓得瑟瑟发抖:“天要塌了,这文章绝对不能刊登!”
“这文章要是刊登了,他们还不怕的报社给掀个底朝天?”
“他们谁干?”
王微一脸轻松的笑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他们没理!”
“事,就不是那个事!要不,你去跟侯爷说?”
王微叹了口气道:“不许更改一字,如实刊登,而且加印记五千份!”
“这……”
王微郑重的望着身边的编辑们道:“你们应该清楚,你们是吃的谁的饭!”
“可我们也是士绅!”
“士绅重要,还是社稷重要?一家哭,总好过一路哭!”
崇祯六年八月二十日辽东工商时报以头版头条,逐字逐句的刊登了全旭文章。
作为辽东议事府的议长,也是辽东方面的最高领导层核心成员,沈明泽在很久之前就养成了看报的习惯。
他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报纸,今天他刚刚看到报纸上的内容,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急忙起身,抓起报纸道:“今天这些报纸停止发往外地,等候我的命令!”
沈明泽急忙朝着外面跑去。
7017k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明末有套房,我在明末有套房最新章节,我在明末有套房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在明末有套房,我在明末有套房最新章节,我在明末有套房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