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乍起的风波悄然平息,一切全都尘埃落定。
从表象上来看,卫增的案子是既没审、也没判,貌似不了了之。
而实际上,却不然。
此事方了,齐誉就连夜书了一道弹劾奏章上达圣聪,以说明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文中,除了有关木子青的事情故意抹去之外,其他方面全都罗列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写罢了后,齐誉急令承发房星夜发出,以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城。
与这道奏章同时北去的,还有押解的嫌犯卫增。他所犯的案子,将交由大奉国的最高法院大理寺立案审理。
因事出紧急,必须立即出发,不可无端耽误。
啧啧。
可以想象,一身烂疮的卫驸马在这袭长途跋涉中,会是多么的凄惨、多么的悲苦!
活该!
对于此,齐誉不仅没有丝毫怜悯,反而还有些幸灾乐祸:你小子敢打我百姓的主意,就活该受这份罪,若不是碍于律法所限,看我不打断你的脊梁骨!
除了给皇帝的奏章之外,齐大郎还写了一封私人密信,收信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殷俊。
逢上这等弹劾之机,不让他在朝堂上猛开几炮,岂不是浪费了人脉资源?
有他的这一拱,即使是皇族的宗正联合大长公主出面求情,都不会那么好使了。
当然了,齐誉所参得绝不止卫增一人。作为始作俑者的岳四先,以及为虎作伥的福建巡抚高明,全都处在弹劾之列。
陛下又不是昏君,他知道该怎么处理的。
等着瞧好吧。
就目前来说,这案子也算有了了断,也该是时候办办其他的要事了。
次日,举行政事小议。
布政使庾海反映说,在最近这段时间内,琼州城里聚来了不少的外来商贩,他们全都跟无头苍蝇似的四处打探,拉拢人脉,似乎在寻找可利用的商机。
尤其是自京城赶过来的那一波人,他们的目的更是明确,就是为了寻求贸易‘老干娘’的商业机会。为此,他们还不惜给官吏送礼,以求引荐之机。
有商贾云集,此乃好现象。
所谓的重商之地,就该是这副模样,这个时候,官府应该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让商人们尽快入行。
齐誉认为,可以开一场与之相关商贸指导会,给商贾们吃个定心丸,在阐明官府的立场的同时,也明确地告诉他们以后该怎么做。
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庾海又说,拓建住房所需的原材料,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前一段时间,齐誉曾计划着引入民间资本,以用于地产方面的拓展,现在,也该是时候拿出一套可行方案了。
方案嘛……
其实早就做好了,目前还缺少一个公布的良机。
庾海建议说,不如与商贾们展开面对面的洽谈,这样
(本章未完,请翻页)
做,可以加强沟通协调的效果,万一碰到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好当面作出解释。
方法不错,相当可以。
故而,齐誉采纳了这个建议:以召开招商引资会作为契机,向公众阐述出这项行政令的具体内涵。
而庾海在接到这番指示后,就立即跑下去做规划了。
领导负责传达精神,下属负责具体规划,上下级之间互相配合,这样才能有序不乱。
可以说,齐誉的工作很有章法,虽忙但却井井有条。
然而,此时的其母周氏,却是陷入到了慌乱里面,甚至还有些不知所措。
哦?为啥呢?
这些天,不断有来自于京城的商贾们送礼求见,明言说,能不能卖些辣椒酱给他们,价格方面可以单方面协商。
单方面:即,不砍价。
这些人可都是听说,这位貌不出众的乡下婆,却是巡抚大人的高堂,鉴于这层关系,他们全都是携礼而来,态度非常谦恭。
周氏被惊住了。
你说,自己又不懂得生意之道,该如何回答是好呢?
要不然,去寻儿子阿瞒问问?
也不好,他这两天正忙着,怎好让他为此分心呢?
那,又该找谁去问呢?
有了!
老太太当机立断,立马派人薅来了女婿孙大财,让他来替自己招待众商。
别看那货郎孙在平日里拽得二五八万似的,但逢上丈母娘的一声召唤,却跑得比那野兔子还快,前后也不过半柱香的时间,他便飞奔而至了。
在了解到了岳母大人的困窘之后,他第一时间作出表态,十分愿意为老娘来分忧解难,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
这词是这么用的吗?
不过,能明显看得出来,他的态度谦恭随和,就像是传说中的老好人一样。
然而,才一转过脸去,他就鼻孔朝天地对着众货商们道:汝等全都在外等着,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进来。
还别说,在他的这声吩咐过后,乱糟糟的局面立即就变得趋于安稳了。
接下来,就是他们二人的密谈了。
孙大财想了想,决定先探探岳母的想法,然后再出主意。
周氏的想法比较直白,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既有钱赚,那又为什么不赚呢?是呀,好不容易才逢上个了大主顾,怎能弃之不顾?
这买卖不仅要做,而且还要长期地合作下去,这样才能财源滚滚来嘛。
孙大财闻言挠了挠头,道:“娘啊,虽说咱们家的辣椒有些囤积,却也撑不住这样的大买卖呀,依我看,这事还是作罢了吧。”
这意思是,家里头的辣椒储存量不多,没有必要往大了折腾。
这是实话。
然而,在周氏听来却是一种暗讽,意思就是:有多大的头发挽多大的卷,凡事都要讲究量力而行,莫要不切实际。
呔!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好你个货郎孙,居然敢小看我!
周氏扁了扁嘴,酸溜溜道:“辣椒不够?那还不好办,待明个,你做些垫资,帮我买个几万斤回来,这不就一举解决了吗?”
“啊?为啥让我垫资?”
“咋了?你不愿意?”
这……
也就愕了一瞬间,孙大财立即恍过神来,陪笑着说道:“呵呵,看您老说的,小婿我怎么会不愿意呢?垫资乃是借钱,早晚还是要还的嘛……”
要我还你?
呵呵,到时候再说吧。
周氏也不说破,答复上含糊其辞,一笔带过。
接下来,就辣椒的收购事宜,孙大财展开了自己的商业展望。
当下而言,琼州之地的辣椒储备已经算是相当不菲了,多了不敢说,几万斤的收购量,还是可以拈手即来的。
这种农作物的成熟周期本来就短,农夫们只要略加勤劳,一年就可以轻松地收获数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琼州的辣椒才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丰收囤积之象。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琼州的老百姓们目前已对‘经济作物’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自然而然,他们种植的积极性也就变得高涨起来。
综合来看,收购辣椒没有困难,只要价格方面合适,应该可以随时筹集。
这个问题是解决了,可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
啥呢?
所面临的产能不足。
要知道,海贸的买卖走得乃是大宗的交易,这哪是小型作坊所能供应的了的?
周氏一听不禁愣住了,茫茫然道:“那你说,这可咋办呀?”
“其实,也不难办!”
不得不说,如今的孙大财已经甚具商业头脑,他几乎想都没想,就立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要想实现大规模量产,必须要走工厂化的加工方式,比如,购上几台粉碎机,以取代原有的畜力石磨,然后,再买一些大的腌缸作为储存,此外还有……”
似乎有些道理。
周氏虽然听不太懂,但从感觉上表示了赞同,并全权委托女婿为己代办。
“娘啊,这所需的钱,又由谁来出呢?”
“那啥,还是你先帮我垫上吧,等将来我手上有了,一定会还给你的。”
啊?又是我垫?
孙大财显得有些不太乐意了,他讪讪地说道:“您说,我这既出钱又出力的,好像是什么好处都没捞到呀。”
“嗯?好你个泼才,居然还想着从我这里捞好处?”周氏恼怒地瞪去了一眼,又气咻咻道:“也罢,我找阿瞒评理去!”
“别!”
一听这话,孙大财立马就变蔫了,忙表态道:“为您老分忧排难,乃是小婿三生的荣幸,区区好处,不提也罢。”
这话就听着顺耳多了。
周氏满意一笑,开始赞起了女婿:你终于懂得孝顺了。
(本章完)
从表象上来看,卫增的案子是既没审、也没判,貌似不了了之。
而实际上,却不然。
此事方了,齐誉就连夜书了一道弹劾奏章上达圣聪,以说明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文中,除了有关木子青的事情故意抹去之外,其他方面全都罗列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写罢了后,齐誉急令承发房星夜发出,以八百里加急直送京城。
与这道奏章同时北去的,还有押解的嫌犯卫增。他所犯的案子,将交由大奉国的最高法院大理寺立案审理。
因事出紧急,必须立即出发,不可无端耽误。
啧啧。
可以想象,一身烂疮的卫驸马在这袭长途跋涉中,会是多么的凄惨、多么的悲苦!
活该!
对于此,齐誉不仅没有丝毫怜悯,反而还有些幸灾乐祸:你小子敢打我百姓的主意,就活该受这份罪,若不是碍于律法所限,看我不打断你的脊梁骨!
除了给皇帝的奏章之外,齐大郎还写了一封私人密信,收信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殷俊。
逢上这等弹劾之机,不让他在朝堂上猛开几炮,岂不是浪费了人脉资源?
有他的这一拱,即使是皇族的宗正联合大长公主出面求情,都不会那么好使了。
当然了,齐誉所参得绝不止卫增一人。作为始作俑者的岳四先,以及为虎作伥的福建巡抚高明,全都处在弹劾之列。
陛下又不是昏君,他知道该怎么处理的。
等着瞧好吧。
就目前来说,这案子也算有了了断,也该是时候办办其他的要事了。
次日,举行政事小议。
布政使庾海反映说,在最近这段时间内,琼州城里聚来了不少的外来商贩,他们全都跟无头苍蝇似的四处打探,拉拢人脉,似乎在寻找可利用的商机。
尤其是自京城赶过来的那一波人,他们的目的更是明确,就是为了寻求贸易‘老干娘’的商业机会。为此,他们还不惜给官吏送礼,以求引荐之机。
有商贾云集,此乃好现象。
所谓的重商之地,就该是这副模样,这个时候,官府应该做一些针对性的引导,让商人们尽快入行。
齐誉认为,可以开一场与之相关商贸指导会,给商贾们吃个定心丸,在阐明官府的立场的同时,也明确地告诉他们以后该怎么做。
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庾海又说,拓建住房所需的原材料,都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前一段时间,齐誉曾计划着引入民间资本,以用于地产方面的拓展,现在,也该是时候拿出一套可行方案了。
方案嘛……
其实早就做好了,目前还缺少一个公布的良机。
庾海建议说,不如与商贾们展开面对面的洽谈,这样
(本章未完,请翻页)
做,可以加强沟通协调的效果,万一碰到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也好当面作出解释。
方法不错,相当可以。
故而,齐誉采纳了这个建议:以召开招商引资会作为契机,向公众阐述出这项行政令的具体内涵。
而庾海在接到这番指示后,就立即跑下去做规划了。
领导负责传达精神,下属负责具体规划,上下级之间互相配合,这样才能有序不乱。
可以说,齐誉的工作很有章法,虽忙但却井井有条。
然而,此时的其母周氏,却是陷入到了慌乱里面,甚至还有些不知所措。
哦?为啥呢?
这些天,不断有来自于京城的商贾们送礼求见,明言说,能不能卖些辣椒酱给他们,价格方面可以单方面协商。
单方面:即,不砍价。
这些人可都是听说,这位貌不出众的乡下婆,却是巡抚大人的高堂,鉴于这层关系,他们全都是携礼而来,态度非常谦恭。
周氏被惊住了。
你说,自己又不懂得生意之道,该如何回答是好呢?
要不然,去寻儿子阿瞒问问?
也不好,他这两天正忙着,怎好让他为此分心呢?
那,又该找谁去问呢?
有了!
老太太当机立断,立马派人薅来了女婿孙大财,让他来替自己招待众商。
别看那货郎孙在平日里拽得二五八万似的,但逢上丈母娘的一声召唤,却跑得比那野兔子还快,前后也不过半柱香的时间,他便飞奔而至了。
在了解到了岳母大人的困窘之后,他第一时间作出表态,十分愿意为老娘来分忧解难,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
这词是这么用的吗?
不过,能明显看得出来,他的态度谦恭随和,就像是传说中的老好人一样。
然而,才一转过脸去,他就鼻孔朝天地对着众货商们道:汝等全都在外等着,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进来。
还别说,在他的这声吩咐过后,乱糟糟的局面立即就变得趋于安稳了。
接下来,就是他们二人的密谈了。
孙大财想了想,决定先探探岳母的想法,然后再出主意。
周氏的想法比较直白,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既有钱赚,那又为什么不赚呢?是呀,好不容易才逢上个了大主顾,怎能弃之不顾?
这买卖不仅要做,而且还要长期地合作下去,这样才能财源滚滚来嘛。
孙大财闻言挠了挠头,道:“娘啊,虽说咱们家的辣椒有些囤积,却也撑不住这样的大买卖呀,依我看,这事还是作罢了吧。”
这意思是,家里头的辣椒储存量不多,没有必要往大了折腾。
这是实话。
然而,在周氏听来却是一种暗讽,意思就是:有多大的头发挽多大的卷,凡事都要讲究量力而行,莫要不切实际。
呔!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好你个货郎孙,居然敢小看我!
周氏扁了扁嘴,酸溜溜道:“辣椒不够?那还不好办,待明个,你做些垫资,帮我买个几万斤回来,这不就一举解决了吗?”
“啊?为啥让我垫资?”
“咋了?你不愿意?”
这……
也就愕了一瞬间,孙大财立即恍过神来,陪笑着说道:“呵呵,看您老说的,小婿我怎么会不愿意呢?垫资乃是借钱,早晚还是要还的嘛……”
要我还你?
呵呵,到时候再说吧。
周氏也不说破,答复上含糊其辞,一笔带过。
接下来,就辣椒的收购事宜,孙大财展开了自己的商业展望。
当下而言,琼州之地的辣椒储备已经算是相当不菲了,多了不敢说,几万斤的收购量,还是可以拈手即来的。
这种农作物的成熟周期本来就短,农夫们只要略加勤劳,一年就可以轻松地收获数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琼州的辣椒才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丰收囤积之象。
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那就是,琼州的老百姓们目前已对‘经济作物’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自然而然,他们种植的积极性也就变得高涨起来。
综合来看,收购辣椒没有困难,只要价格方面合适,应该可以随时筹集。
这个问题是解决了,可新的问题又随之出现。
啥呢?
所面临的产能不足。
要知道,海贸的买卖走得乃是大宗的交易,这哪是小型作坊所能供应的了的?
周氏一听不禁愣住了,茫茫然道:“那你说,这可咋办呀?”
“其实,也不难办!”
不得不说,如今的孙大财已经甚具商业头脑,他几乎想都没想,就立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要想实现大规模量产,必须要走工厂化的加工方式,比如,购上几台粉碎机,以取代原有的畜力石磨,然后,再买一些大的腌缸作为储存,此外还有……”
似乎有些道理。
周氏虽然听不太懂,但从感觉上表示了赞同,并全权委托女婿为己代办。
“娘啊,这所需的钱,又由谁来出呢?”
“那啥,还是你先帮我垫上吧,等将来我手上有了,一定会还给你的。”
啊?又是我垫?
孙大财显得有些不太乐意了,他讪讪地说道:“您说,我这既出钱又出力的,好像是什么好处都没捞到呀。”
“嗯?好你个泼才,居然还想着从我这里捞好处?”周氏恼怒地瞪去了一眼,又气咻咻道:“也罢,我找阿瞒评理去!”
“别!”
一听这话,孙大财立马就变蔫了,忙表态道:“为您老分忧排难,乃是小婿三生的荣幸,区区好处,不提也罢。”
这话就听着顺耳多了。
周氏满意一笑,开始赞起了女婿:你终于懂得孝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