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这就是成国公今日到南宫,和太上皇的全部谈话了……”
作为一个合格的卧底,在出宫的半个时辰内,朱仪和太上皇的谈话,就已经送到了乾清宫中。
将手里的密疏搁下,朱祁钰摸了摸下巴,倒是微微有些意外。
不得不说,他这个哥哥,近些日子以来,也不是没有长进,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这儿。
应该说,朱祁镇的这个想法没错,如今的状况和前世不同,前世的南宫复辟,说白了,就是一次被逼到绝路时的放手一搏,赌的就是朱祁钰病势沉重,无力指挥禁军。
一旦朱祁钰从病中醒来,那么,无论是禁军,京营,还是锦衣卫,东厂,只要调动任何一个,都能按死石亨从各个勋贵府邸拉出来的那支杂役队伍。
恐怕就连当初的朱祁镇,也没有想过,这种放手一搏能够成功,所以,但凡有其他的选择,他都不会这么做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如今他虽然仍旧困居南宫,可他手里有孟俊执掌的羽林后卫,还有朱仪,张輗这些的勋贵世家暗中相助,东宫有太子,文臣当中有徐有贞和朱鉴。
这种情况之下,朱祁镇可走的路有很多,就目前来看,他已经是下定决心,要重新夺回大位了。
既然如此,在握有这么多资源的情况下,他必然不会像前世那样发动潦草的政变,而是会更多的积蓄力量。
如此一来,就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钱!
别看南宫的日子过的这么奢靡,可实际上,南宫就是没钱,因为南宫的吃穿用度,如今全都是由内宫来供给的。
花的虽多,可每一笔都有详细的去处,想要拿出财物来拉拢官员,收为己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经过前几次的暗中斗争,如今朱祁镇在朝堂上的信用已经快跌成了负数,如今的太上皇,也就是个纸面上的人物,圣旨不出南宫,想要靠施恩拉拢人,也没有任何的希望。
勋贵里头,虽然有些力量,可是,光靠画大饼,便想让这些勋贵出力,怎么可能?
所以,参与到开海当中来,恰是时候。
现如今的朱祁镇,说白了就是两座公府在朝中聚拢人心的旗帜,让他们在拉拢其他官员的时候,可以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毕竟,朝中还是有不少大臣,固守着所谓的名分礼制的。
“皇爷,国公爷那边问,这件事情是要实心办,还是……”
眼瞧着天子看完了密奏,舒良低声开口。
这份密疏,他虽然没看,但是,大致的内容,朱仪还是派人告诉了他的。
所谓实心办,那自然就是遵照太上皇的意思,全力推动开海,然后从中牟利,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办法,那就是明着全力以赴,但是实际上,却使出些手段,让其中的勋贵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此一来,以后再碰上同样的事,他们自然不会太相信太上皇。
朱祁钰沉吟片刻,道。
“朱仪那边,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他现在是要紧人物,万一身份上出了纰漏才是大事,所以,就当他没跟朕说过这回事来办。”
“至于勋贵那边……召丰国公李贤,靖安伯范广进宫吧!”
“是!”
眼瞧着皇帝已经有了决断,舒良倒是没什么质疑,躬身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
殿中很快安静下来,朱祁钰又将面前的密疏看了一遍,眼中罕见的闪过了一丝不屑。
朱祁镇说的没错,若要开海,和沿海那些走私商人有牵连的一系列官员,将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毕竟,走私的利益再大也是走私,从体量上来说,远远不可能和开海之后的公开贸易相比。
但是问题就是……凭什么?
这么一帮胆大包天,为了牟取私利纵容倭寇肆虐,视法度如无物的混账东西,凭什么让他这个堂堂的大明天子跟他们‘合作’?
他们依靠走私,赚的盆满钵满,坐视倭寇劫掠沿海百姓,不仅不加以阻止,反而欺上瞒下,为其保护,这么一帮人,还想着能够共享开海之利?
做梦!
目光遥遥越过宫墙楼阁,朱祁钰似乎看到了那个假意纵情声色,实则早已经在暗中积蓄力量想要重回大位的哥哥,神色间浮起浓浓的嘲讽之意。
看来,一年多的迤北生活,果然是改变了这个曾经的大明皇帝,不仅失了体面尊严,现在连脸都不要了!
略显幽暗的大殿当中,朱祁钰的脸上忽而泛起一丝自嘲,是了,不是朱祁镇变了,而是他自己,哪怕经过了两世百年,可心里依旧残存着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希冀。
朱祁镇,他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根本不配为祖宗子孙,不配为大明皇帝的人!
大明有他这么一个曾经的皇帝,何其不幸……
李贤来的很快,范广就稍慢一些,毕竟,这位丰国公,平日的生活就是代天子进行各种祭祀,充当一个合格的吉祥物,所以,在没有祭祀的时候,也就无所事事了。
范广则不一样,他如今掌管京营,即便是日常的操练,事务也足够繁忙的,自然要来的慢些。
“臣等叩见陛下……”
待得二人来到殿中时,朱祁钰早已经恢复了平静的神色,面带笑意的给他们赐了座,然后开口便直入主题,道。
“近日以来,朝中一直在议论开海之事,你们可听说了?”
闻听此言,二人对视了一眼,倒是颇有几分意外,开海的事情他们当然知道,但是,却没怎么放在心上。
毕竟,他们一个闲散的很,一个忙的要死,这种政事一般来说,都是文臣们吵来吵去的,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因此,他们也没想到,天子召他们前来,是为了这件事情。
踌躇片刻,二人一时拿不准天子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李贤上前道。
“回陛下,略有耳闻,近来京中皆言,有朝臣上奏,引援太宗皇帝下西洋之事,言海禁利弊,以为应当开放海禁,以令生民活命,不过,流言虽多,却没有一个准信,所以,臣等听听也就罢了。”
这话很符合李老公爷的风格,主打一个和我没关系。
于是,朱祁钰摇了摇头,转向一旁的范广,问道。
“范都督呢?”
和心眼子不少的李贤相比,范广就耿直许多,道。
“陛下,臣不懂这些事情,但是,此前互市的好处,臣都看见了,如今京中传言,陛下要开海,想必也是和互市一样,为大明增添财源,陛下心怀百姓,雄才大略,臣虽是一介武夫,可也明白,陛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啊这……
李公爷在旁边眨了眨眼睛,露出一副牙疼的神情,这小子怎么这么没有眼力见儿呢?
你这信誓旦旦的表忠心,让我这么一个老人家怎么办?
没奈何,李贤也只得赶忙道。
“不错,范都督所言有理,陛下心怀天下,若要开海,必是为江山计,臣等自然是竭力支持。”
看着底下李贤一副略显憋屈的样子,朱祁钰心中一笑,不过,也不计较这个小插曲,干脆利落的道。
“你们听到的消息没错,朕就是打算开放海禁!”
这句话,说的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见此状况,范广率先上前,道。
“陛下圣明!”
还在发愣的李公爷被迫内卷,也只得跟着上前附和,不过心中却不免叹了口气。
他别的没有,好歹是在这朝中待了不少年头的,还能看不出来天子想干什么?
可问题是,这趟浑水不好趟啊!
想起那帮文臣难缠的样子,李公爷就一阵头疼,看向一旁范广的眼神,也不由多了几分幽怨。
这个愣头青!
果不其然,接下来,天子便敛容看向了他们,开口道。
“这次召伱们前来,的确是有事情,需要你们去办……”
听着天子的话,底下二人的神色不断变化,等到走出殿门的时候,李公爷脸色已经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紧张了。
不过,看着身旁兴奋不已的范广,李公爷的心情又稍稍舒展了几分,总归,还有一个搭班的,应该……出不了什么事吧!
数日之后,早朝上,又有几个科道官员开始絮絮叨叨的说什么海禁是祖制,理应继续厉行之类的话。
老大人们在旁听着,感觉耳朵都起茧子了,这段时日下来,京城的消息疯传,以致于,朝堂上也陆陆续续有不少的官员,都开始说海禁的事,天子不提开海,那他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天天要求加强海禁。
按照惯例,天子应该又是糊弄一番,然后散朝结束,大家各回各家,吃早饭去,不少老大人,已经开始盘算,今天要吃什么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户部的沈翼却站了出来,他这么一出列,还没说话,便让在场的不少大臣立刻打起了精神。
京城的消息传得快,自然也不是没有来源的,既然开海的消息传出来了,那么大抵就是确有其事,只不过区别在于,什么时候在朝堂上掀开罢了。
而毋庸置疑,最有理由提出开海的,就是户部了,而且,按照奏事的顺序来看,户部理当是最先奏事的,如今早朝已经接近末尾,这位户部尚书大人出列,只有可能是这个了。
果不其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沈翼走到殿中,自袖中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奏疏,递过头顶,道。
“陛下,臣有本奏!”
有眼尖的大臣,站在旁边一眼就看到了,奏疏的封面上写着的几个小楷……
《请许海贸疏》!
殿中一阵骚动,不少人纷纷发出了议论,奏疏呈递到了御案上,天子展开之后看了几眼,随后,便递给了旁边的宦官,让他当着众人的面念了出来。
“……宋元之世,沿海物产颇丰,以至太祖立国,亦设提举市舶司,以掌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
随着太监洪亮的声音,殿中群臣的神色各异,低低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份奏疏,总算是印证了近来京中的流言,朝廷果然要开海!
当然,太祖有海禁之制,户部倒还不至于明着反对海禁,这份奏疏当中,户部先是论述了一番宋元时海贸所得之利,随后又论述了一番大明对于沿海的政策,最终将落脚点,放在了太祖开设的提举市舶司上。
不错,虽然大明有海禁,但是,也同时有市舶司这样管理海贸事务的机构,这听起来很矛盾,可事实就是如此。
大明的市舶司,始设于吴元年,中间一度有废止,绵延至今,尚有广东,福建,浙江三处市舶司。
但是,大明的市舶司又不同于前代,主要体现在两点上,其一就是,这是一个由宦官管理的机构,按照典制来说,市舶司是朝廷衙门,可随着永乐元年,太宗皇帝命宦官提督市舶司后,这就成了一个内廷衙门,其中所有的事务,都由宦官来惯例,虽有官员,可是,却不隶于州府衙门。
除此之外,第二点不同,就是市舶司的作用,由掌贸易之事为主,变成了接待贡使为主,这一点,和海禁政策有关,大明不许民间私自出海贸易,官方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进行贸易,只有市舶司,却是负责贸易管理的,而如果他国商人,要到大明进行贸易,必须要持有大明签发的勘合,这些勘合的管理十分严格,再加上民间不许贸易,所以慢慢的,也就没有什么贸易了。
后来,太宗皇帝继位后,命郑和下西洋,煊赫国威,重新和很多海外国家建立起朝贡关系,市舶司才被重视起来,其主要作用,也就转向了接待贡使,同时,兼管一些,由朝贡带来的小额贸易。
户部要开海(沈翼???),那么,海禁政策就是绕不过的一道关,所以,直接提肯定不行。
户部的对策就是,从市舶司入手,先强调海贸和朝贡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应当提升市舶司的品级,由巡抚衙门直接管理。
同时,仿效郑和下西洋的例子,由皇店作为代表,扩大和海外各国的官方贸易……
(本章完)
作为一个合格的卧底,在出宫的半个时辰内,朱仪和太上皇的谈话,就已经送到了乾清宫中。
将手里的密疏搁下,朱祁钰摸了摸下巴,倒是微微有些意外。
不得不说,他这个哥哥,近些日子以来,也不是没有长进,竟然把主意打到了这儿。
应该说,朱祁镇的这个想法没错,如今的状况和前世不同,前世的南宫复辟,说白了,就是一次被逼到绝路时的放手一搏,赌的就是朱祁钰病势沉重,无力指挥禁军。
一旦朱祁钰从病中醒来,那么,无论是禁军,京营,还是锦衣卫,东厂,只要调动任何一个,都能按死石亨从各个勋贵府邸拉出来的那支杂役队伍。
恐怕就连当初的朱祁镇,也没有想过,这种放手一搏能够成功,所以,但凡有其他的选择,他都不会这么做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如今他虽然仍旧困居南宫,可他手里有孟俊执掌的羽林后卫,还有朱仪,张輗这些的勋贵世家暗中相助,东宫有太子,文臣当中有徐有贞和朱鉴。
这种情况之下,朱祁镇可走的路有很多,就目前来看,他已经是下定决心,要重新夺回大位了。
既然如此,在握有这么多资源的情况下,他必然不会像前世那样发动潦草的政变,而是会更多的积蓄力量。
如此一来,就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没钱!
别看南宫的日子过的这么奢靡,可实际上,南宫就是没钱,因为南宫的吃穿用度,如今全都是由内宫来供给的。
花的虽多,可每一笔都有详细的去处,想要拿出财物来拉拢官员,收为己用,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经过前几次的暗中斗争,如今朱祁镇在朝堂上的信用已经快跌成了负数,如今的太上皇,也就是个纸面上的人物,圣旨不出南宫,想要靠施恩拉拢人,也没有任何的希望。
勋贵里头,虽然有些力量,可是,光靠画大饼,便想让这些勋贵出力,怎么可能?
所以,参与到开海当中来,恰是时候。
现如今的朱祁镇,说白了就是两座公府在朝中聚拢人心的旗帜,让他们在拉拢其他官员的时候,可以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毕竟,朝中还是有不少大臣,固守着所谓的名分礼制的。
“皇爷,国公爷那边问,这件事情是要实心办,还是……”
眼瞧着天子看完了密奏,舒良低声开口。
这份密疏,他虽然没看,但是,大致的内容,朱仪还是派人告诉了他的。
所谓实心办,那自然就是遵照太上皇的意思,全力推动开海,然后从中牟利,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办法,那就是明着全力以赴,但是实际上,却使出些手段,让其中的勋贵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此一来,以后再碰上同样的事,他们自然不会太相信太上皇。
朱祁钰沉吟片刻,道。
“朱仪那边,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他现在是要紧人物,万一身份上出了纰漏才是大事,所以,就当他没跟朕说过这回事来办。”
“至于勋贵那边……召丰国公李贤,靖安伯范广进宫吧!”
“是!”
眼瞧着皇帝已经有了决断,舒良倒是没什么质疑,躬身应了一声,便退了下去。
殿中很快安静下来,朱祁钰又将面前的密疏看了一遍,眼中罕见的闪过了一丝不屑。
朱祁镇说的没错,若要开海,和沿海那些走私商人有牵连的一系列官员,将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毕竟,走私的利益再大也是走私,从体量上来说,远远不可能和开海之后的公开贸易相比。
但是问题就是……凭什么?
这么一帮胆大包天,为了牟取私利纵容倭寇肆虐,视法度如无物的混账东西,凭什么让他这个堂堂的大明天子跟他们‘合作’?
他们依靠走私,赚的盆满钵满,坐视倭寇劫掠沿海百姓,不仅不加以阻止,反而欺上瞒下,为其保护,这么一帮人,还想着能够共享开海之利?
做梦!
目光遥遥越过宫墙楼阁,朱祁钰似乎看到了那个假意纵情声色,实则早已经在暗中积蓄力量想要重回大位的哥哥,神色间浮起浓浓的嘲讽之意。
看来,一年多的迤北生活,果然是改变了这个曾经的大明皇帝,不仅失了体面尊严,现在连脸都不要了!
略显幽暗的大殿当中,朱祁钰的脸上忽而泛起一丝自嘲,是了,不是朱祁镇变了,而是他自己,哪怕经过了两世百年,可心里依旧残存着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希冀。
朱祁镇,他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一个……根本不配为祖宗子孙,不配为大明皇帝的人!
大明有他这么一个曾经的皇帝,何其不幸……
李贤来的很快,范广就稍慢一些,毕竟,这位丰国公,平日的生活就是代天子进行各种祭祀,充当一个合格的吉祥物,所以,在没有祭祀的时候,也就无所事事了。
范广则不一样,他如今掌管京营,即便是日常的操练,事务也足够繁忙的,自然要来的慢些。
“臣等叩见陛下……”
待得二人来到殿中时,朱祁钰早已经恢复了平静的神色,面带笑意的给他们赐了座,然后开口便直入主题,道。
“近日以来,朝中一直在议论开海之事,你们可听说了?”
闻听此言,二人对视了一眼,倒是颇有几分意外,开海的事情他们当然知道,但是,却没怎么放在心上。
毕竟,他们一个闲散的很,一个忙的要死,这种政事一般来说,都是文臣们吵来吵去的,和他们没什么关系。
因此,他们也没想到,天子召他们前来,是为了这件事情。
踌躇片刻,二人一时拿不准天子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李贤上前道。
“回陛下,略有耳闻,近来京中皆言,有朝臣上奏,引援太宗皇帝下西洋之事,言海禁利弊,以为应当开放海禁,以令生民活命,不过,流言虽多,却没有一个准信,所以,臣等听听也就罢了。”
这话很符合李老公爷的风格,主打一个和我没关系。
于是,朱祁钰摇了摇头,转向一旁的范广,问道。
“范都督呢?”
和心眼子不少的李贤相比,范广就耿直许多,道。
“陛下,臣不懂这些事情,但是,此前互市的好处,臣都看见了,如今京中传言,陛下要开海,想必也是和互市一样,为大明增添财源,陛下心怀百姓,雄才大略,臣虽是一介武夫,可也明白,陛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
啊这……
李公爷在旁边眨了眨眼睛,露出一副牙疼的神情,这小子怎么这么没有眼力见儿呢?
你这信誓旦旦的表忠心,让我这么一个老人家怎么办?
没奈何,李贤也只得赶忙道。
“不错,范都督所言有理,陛下心怀天下,若要开海,必是为江山计,臣等自然是竭力支持。”
看着底下李贤一副略显憋屈的样子,朱祁钰心中一笑,不过,也不计较这个小插曲,干脆利落的道。
“你们听到的消息没错,朕就是打算开放海禁!”
这句话,说的斩钉截铁,没有丝毫犹豫。
见此状况,范广率先上前,道。
“陛下圣明!”
还在发愣的李公爷被迫内卷,也只得跟着上前附和,不过心中却不免叹了口气。
他别的没有,好歹是在这朝中待了不少年头的,还能看不出来天子想干什么?
可问题是,这趟浑水不好趟啊!
想起那帮文臣难缠的样子,李公爷就一阵头疼,看向一旁范广的眼神,也不由多了几分幽怨。
这个愣头青!
果不其然,接下来,天子便敛容看向了他们,开口道。
“这次召伱们前来,的确是有事情,需要你们去办……”
听着天子的话,底下二人的神色不断变化,等到走出殿门的时候,李公爷脸色已经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紧张了。
不过,看着身旁兴奋不已的范广,李公爷的心情又稍稍舒展了几分,总归,还有一个搭班的,应该……出不了什么事吧!
数日之后,早朝上,又有几个科道官员开始絮絮叨叨的说什么海禁是祖制,理应继续厉行之类的话。
老大人们在旁听着,感觉耳朵都起茧子了,这段时日下来,京城的消息疯传,以致于,朝堂上也陆陆续续有不少的官员,都开始说海禁的事,天子不提开海,那他们就反其道而行之,天天要求加强海禁。
按照惯例,天子应该又是糊弄一番,然后散朝结束,大家各回各家,吃早饭去,不少老大人,已经开始盘算,今天要吃什么了。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户部的沈翼却站了出来,他这么一出列,还没说话,便让在场的不少大臣立刻打起了精神。
京城的消息传得快,自然也不是没有来源的,既然开海的消息传出来了,那么大抵就是确有其事,只不过区别在于,什么时候在朝堂上掀开罢了。
而毋庸置疑,最有理由提出开海的,就是户部了,而且,按照奏事的顺序来看,户部理当是最先奏事的,如今早朝已经接近末尾,这位户部尚书大人出列,只有可能是这个了。
果不其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沈翼走到殿中,自袖中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奏疏,递过头顶,道。
“陛下,臣有本奏!”
有眼尖的大臣,站在旁边一眼就看到了,奏疏的封面上写着的几个小楷……
《请许海贸疏》!
殿中一阵骚动,不少人纷纷发出了议论,奏疏呈递到了御案上,天子展开之后看了几眼,随后,便递给了旁边的宦官,让他当着众人的面念了出来。
“……宋元之世,沿海物产颇丰,以至太祖立国,亦设提举市舶司,以掌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
随着太监洪亮的声音,殿中群臣的神色各异,低低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份奏疏,总算是印证了近来京中的流言,朝廷果然要开海!
当然,太祖有海禁之制,户部倒还不至于明着反对海禁,这份奏疏当中,户部先是论述了一番宋元时海贸所得之利,随后又论述了一番大明对于沿海的政策,最终将落脚点,放在了太祖开设的提举市舶司上。
不错,虽然大明有海禁,但是,也同时有市舶司这样管理海贸事务的机构,这听起来很矛盾,可事实就是如此。
大明的市舶司,始设于吴元年,中间一度有废止,绵延至今,尚有广东,福建,浙江三处市舶司。
但是,大明的市舶司又不同于前代,主要体现在两点上,其一就是,这是一个由宦官管理的机构,按照典制来说,市舶司是朝廷衙门,可随着永乐元年,太宗皇帝命宦官提督市舶司后,这就成了一个内廷衙门,其中所有的事务,都由宦官来惯例,虽有官员,可是,却不隶于州府衙门。
除此之外,第二点不同,就是市舶司的作用,由掌贸易之事为主,变成了接待贡使为主,这一点,和海禁政策有关,大明不许民间私自出海贸易,官方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进行贸易,只有市舶司,却是负责贸易管理的,而如果他国商人,要到大明进行贸易,必须要持有大明签发的勘合,这些勘合的管理十分严格,再加上民间不许贸易,所以慢慢的,也就没有什么贸易了。
后来,太宗皇帝继位后,命郑和下西洋,煊赫国威,重新和很多海外国家建立起朝贡关系,市舶司才被重视起来,其主要作用,也就转向了接待贡使,同时,兼管一些,由朝贡带来的小额贸易。
户部要开海(沈翼???),那么,海禁政策就是绕不过的一道关,所以,直接提肯定不行。
户部的对策就是,从市舶司入手,先强调海贸和朝贡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应当提升市舶司的品级,由巡抚衙门直接管理。
同时,仿效郑和下西洋的例子,由皇店作为代表,扩大和海外各国的官方贸易……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皇兄何故造反?,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皇兄何故造反?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皇兄何故造反?,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皇兄何故造反?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