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宗学子弟参与到宗人府中?
几个藩王微微一愣,很快便清醒过来。
果不其然,天子不可能完全放弃对藩王的防备。
事实上,打从之前设立宗学的时候,很多藩王就颇为抗拒,觉得天子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就是往京城里留人质。
如今这番话一出,更是让他们立刻就将两件事情联系到了一起。
宗人府原本的设置其实很简单,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皆由宗室担任,下辖经历司,其内有书吏官员若干,负责日常公文的撰写。
但是,如果说沿着天子刚刚的话思索下去,那么,宗人府必定是要扩充的。
那么如此一来,未来的宗人府,可能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本的设置,宗人令统筹全局,左宗正,左宗人负责宗务,剩下的右宗正和右宗人,则负责藩王参与海贸诸事。
因其事务杂多,所以会临时征调一些宗学子弟,而这些人,可以算在宗人府中,也可以不算。
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他们如果要参与进来,那么,必然会更长期的留在京师当中。
而这件事情一旦铺开,那么,为了攫取到更多的利益和话语权,事实上各家藩王,反而是希望自家的子弟能够留在京中的。
如此一来,皇帝达到了将这些子弟留在京中,而藩王明知如此,但是,却还是要上赶着送人过去,既满足了藩王的要求,由进一步的加强了对于宗藩的控制力,不得不说,皇帝的这番心思,不可谓不深远……
一念至此,在场的藩王心中暗暗有些吃惊,难不成,当初宗学之事,皇帝便在为今日布局了吗?
再一次为皇帝的深谋远虑而一阵心惊,诸王静下心来想想,反而慢慢放下了原本的忧虑。
如果说,真的是早在宗学之时,皇帝就已经开始布局的话,那么至少说明一点,如今让宗人府参与到海贸当中,也不是在试探他们,而是皇帝策略中的一环。
若是如此,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毋庸置疑是一件好事。
历朝历代都会削藩,而历朝历代的藩王,应对削藩的手段也各不相同,但是无一例外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皇帝和藩王之前,都是相互争夺权力的对立关系,所以,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是兵戈相见。
靖难之役以后,各藩地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朝廷的威胁,但是,朝廷的各种法度,政策,依然对于藩王提防甚深,而反过来讲,藩王们对于朝廷,其实也怀着警惕之心,生怕自己什么时候有什么举动,会惹得灭门之祸。
皇帝和藩王本是血脉相连的亲族,却历朝历代都逃不脱这样的魔咒,不可谓不是造化弄人。
正因如此,当今天子的这番布局,才更让在场的这些藩王感到心中动容……
天子当然还是对藩王有所防备,但是,在这防备当中,更重要的是,天子还在考虑藩王的处境和安置问题。
从宗学到皇庄,再到如今的海贸,一边加强对于藩王的管控,另一方面,也在放松藩王身上的枷锁,这两种几乎完全不可能兼得的结果,却奇迹般的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这份思虑,不得不说,实非常人所能及也!
放下了心中的担忧,诸王对视了一眼,周王开口道。
“陛下深谋远虑,顾念亲亲,臣等代一众藩王宗室,谢陛下恩典,请陛下放心,臣等此后必定更加尽心竭力为朝廷效忠,以谢陛下天恩。”
很快,诸王被打发离开,但是,胡濙却被留了下来。
待殿中的人走的差不多了,朱祁钰的目光落在这位大宗伯的身上,若有所思的看着对方,打从刚刚开始,胡濙的神色就十分复杂,对于宗人府参与海贸的这件事,他似乎有什么想说,但是最终,却又什么都没说。
略微沉默了片刻,朱祁钰率先打破了这种氛围,开口问道。
“大宗伯觉得,朕的这个法子不妥?”
“臣不敢。”
轻轻的摇了摇头,胡濙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和往常的平和淡然,八面玲珑不同,如今站在殿中的胡濙,身上多了一丝深沉,沉默了片刻,他口中响起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道。
“臣只是觉得……有些看不清前路。”
这话似是在回答朱祁钰的问题,又似是别有所指。
不过,朱祁钰却并没有去管这话可能存在的深意,而是继续道。
“朕知道,藩王势大,一直都是太宗皇帝心头之患,但是,另一方面,和建文皇帝不同,太宗皇帝重情义,他忌惮藩王势大,又顾念兄弟亲情,狠不下心全力削藩,因此,这件事情,一直便压在太宗皇帝心头,左右为难。”
胡濙沉默着,似乎也回忆起了什么,但却没有接话。
而朱祁钰当然也不需要他接话,他从御座上站起来,缓步走下御阶,来到了殿门处,遥望着门外如水洗练过的天空,道。
“太宗皇帝如此,朕亦如此!”
“此前朕和大宗伯商议过,该如何改革藩务,但是,旋而未用便搁置不提,或许大宗伯心中也曾怨过朕。”
这话一出,胡濙倒是没有再继续沉默,原本默默跟在皇帝身后的他,轻轻摇了摇头,开口道。
“臣未曾怨过陛下……”
“哦?”
朱祁钰转过身来,倒是颇有几分意外。
胡濙不是一个喜欢奉承的人,以他的身份地位,即便面对的是皇帝,也用不着曲意逢迎。
他没说‘不敢’,而是说‘未曾’,的确是让他有些始料未及。
眼见得天子的眼神望了过来,胡濙倒是苦笑一声,随后,脸上的皱褶深了几层,轻叹一声道。
“陛下有陛下的难处,这一点,老臣岂会不知?”
随后,胡濙罕见的主动开口,道。
“此前陛下设宗学,立皇庄,如今又命宗人府牵头,带着诸藩王参与海贸,老臣知道,陛下是在想着,如何在不影响朝廷的情况下,给藩王宗室们寻一条出路。”
“各宗学子弟自幼入京受教,对朝廷必会归心,皇庄虽是藩王所辖,但是实际却为地方官府所控,加之矿税太监负责运营,藩王在藩地的不轨举动,朝廷便可以最快的速度得知消息。”
“至于这宗人府……陛下,您是在担心,朝中会有人阻碍海贸吗?”
前面的话便罢了,但是这最后一句一出,朱祁钰顿时有些动容,看着胡濙的目光,更多了几分惊讶。
“大宗伯今日……当真是让朕意外啊!”
笑着感叹了一句,朱祁钰转过身负手看着面前的碧空,神色有些复杂。
不得不说,胡濙的眼光,在整个朝堂当中,绝对是最顶级的,他这一把岁数,可真是没有半点是白活的。
互市和海贸,这两件事情,可谓是朱祁钰登基之后,最看重的两件事,有过百年经历的他,可以不夸张的说,这两件事,关系到大明的国祚。
那么既然如此,他就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够保证,不会最终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
人都是要死的,哪怕是重活一世,朱祁钰也不觉得自己会是个例外,他死之后,大明会有新的皇帝,或许贤明,或许昏聩,他不知道,也无法预测,更无法保证。
既然如此,那么他就必须要想办法,哪怕是换了一个皇帝上来,也依然不会动摇这两个政策。
所以,什么情况下,这些政策才不会被皇帝所动摇呢?
答案是,让它自身足够强大!
藩王在大明的地位极为特殊,他们没有实权,但是,无论从身份上还是特权上,都几乎是无可撼动的。
再没有头脑的皇帝,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藩王赶尽杀绝。
事实上,如果仅仅是让藩王参与到海贸当中,并不困难,而且方法有很多,无论是默许还是像刚刚那些藩王所说,直接给予他们一些皇商的名额,都可以达到效果。
但是,朱祁钰想要的远远不仅如此,他更希望,藩王的力量,能够成为保证海贸的政策长期延续下的基础。
要达到这个目的,他就需要藩王有制度上的,能够进入海贸的途径,宗人府是最合适的。
既然是通过宗人府,那么,藩王们首先不必考虑自己参与海贸的行为,会在未来某一天被朝廷清算,所以,他们可以大胆的把人力物力投入进去。
与此同时,如此大批的贸易数量,一方面能够容纳大量的宗学子弟进入,寻到一条谋生之路,另一方面,可以像互市一样,为朝廷提供大量的税收,两者兼备之下,宗人府在朝中的地位会水涨船高。
在此基础之上,海贸带来的政治收益和经济利益,就会让藩王宗室,成为维护海贸政策的,最坚固的护城河。
一旦后嗣之君,想要在海贸上动心思,必然会迎来所有的藩王的集体反对,因此,一旦这种局面形成后,那么只要大明的朝廷,还是姓朱的皇帝,就不可能扛得起这么大的压力。
事实上,这个方案朱祁钰早就已经考虑好了,当初让代王去操持开海的铺垫,就是为了现在。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最终真正看破自己用意的,竟然会是胡濙……
“未来之事,谁又能说的准呢?”
朱祁钰口气复杂,轻轻的叹息一声,但是很快,他便收敛了心绪,转头看着胡濙,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大宗伯,宗人府要参与海贸,那么,必然不能像现在一样,只有宗人令和宗人,朕若是从诸王当中挑选一些常驻京中理宗人府事,遥领其封,大宗伯觉得如何?”
这番话明显带着几分试探的意味,胡濙听完之后先是一愣,旋即,眉头便是紧皱了起来。
天子的话说的委婉,但是,以他的眼力,岂会看不出来,这话另有深意?
所谓挑选一些藩王理宗人府事,只是幌子,真正的重点在后面的‘遥领其封’,天子的这番话,往深了想,很有可能是打算用在如今的诸皇子当中。
要知道,诸皇子渐长,按照惯例,理当就藩,但是,如果要是有了宗人府的差事,那么,便可顺理成章的留在京中。
从朝廷的角度上来看,这个举动利弊参半,但是如若从……胡濙思忖片刻,摇了摇头,道。
“陛下,臣以为宗人府以后必然事重,而且,既然诸藩王皆会参与,那么,自然要选令所有藩王都能信服的年长藩王担任宗人府的差事,太祖皇帝分封诸王,意在藩屏社稷,诸王若长留京师,恐生变故,还请陛下三思。”
老狐狸对上小狐狸,最大的特点就是,谁也不会把话说透。
胡濙这话明显是持反对的意见,但是,他反对的这么干脆,那么真正的理由,明显不是说出来的这么简单。
朱祁钰看着对面眼中闪烁着精光的胡濙,最终还是没有继续说话,虽然胡濙说的隐晦,但是,他能听得出来,对方这最后一句话,其实是一语双关。
诸王长留京师,恐生变故,变故从哪来?
或许是地方,毕竟,诸王是为了藩屏社稷,没有藩王坐镇,地方生了变故,也有可能。
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另一点,那就是……夺嫡!
历朝历代,储位之争皆是明争暗斗,刀光剑影,可大明历代帝位传承皆十分顺利,虽然有靖难之役,汉王之乱,可前者是因为建文削藩,后者也是迅速被扑灭,朝堂之上,关于储位的争论,其实一直都是依据礼法伦序,并没有什么真的争议之处。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状况,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皇子年长便会就藩的制度,除了太子之外,所有的皇子都被撵去了封地,几年回不了京城一次,何谈夺嫡之事?
胡濙直接说要选年长诸王留京,还特意强调,诸王长时间留京会生变故,言下之意,无非就是觉得,朱祁钰此举是想要让成年皇子留京参与夺嫡,说白了,还是不信任他不会动摇东宫之位。
于是,深深的看了一眼对方,朱祁钰到底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现在的状况下,说什么都是没用的,这件事情就算是要做,也只能之后再另找机会了……
(本章完)
几个藩王微微一愣,很快便清醒过来。
果不其然,天子不可能完全放弃对藩王的防备。
事实上,打从之前设立宗学的时候,很多藩王就颇为抗拒,觉得天子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就是往京城里留人质。
如今这番话一出,更是让他们立刻就将两件事情联系到了一起。
宗人府原本的设置其实很简单,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皆由宗室担任,下辖经历司,其内有书吏官员若干,负责日常公文的撰写。
但是,如果说沿着天子刚刚的话思索下去,那么,宗人府必定是要扩充的。
那么如此一来,未来的宗人府,可能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原本的设置,宗人令统筹全局,左宗正,左宗人负责宗务,剩下的右宗正和右宗人,则负责藩王参与海贸诸事。
因其事务杂多,所以会临时征调一些宗学子弟,而这些人,可以算在宗人府中,也可以不算。
但是,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他们如果要参与进来,那么,必然会更长期的留在京师当中。
而这件事情一旦铺开,那么,为了攫取到更多的利益和话语权,事实上各家藩王,反而是希望自家的子弟能够留在京中的。
如此一来,皇帝达到了将这些子弟留在京中,而藩王明知如此,但是,却还是要上赶着送人过去,既满足了藩王的要求,由进一步的加强了对于宗藩的控制力,不得不说,皇帝的这番心思,不可谓不深远……
一念至此,在场的藩王心中暗暗有些吃惊,难不成,当初宗学之事,皇帝便在为今日布局了吗?
再一次为皇帝的深谋远虑而一阵心惊,诸王静下心来想想,反而慢慢放下了原本的忧虑。
如果说,真的是早在宗学之时,皇帝就已经开始布局的话,那么至少说明一点,如今让宗人府参与到海贸当中,也不是在试探他们,而是皇帝策略中的一环。
若是如此,那么,对于他们来说,毋庸置疑是一件好事。
历朝历代都会削藩,而历朝历代的藩王,应对削藩的手段也各不相同,但是无一例外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皇帝和藩王之前,都是相互争夺权力的对立关系,所以,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是兵戈相见。
靖难之役以后,各藩地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朝廷的威胁,但是,朝廷的各种法度,政策,依然对于藩王提防甚深,而反过来讲,藩王们对于朝廷,其实也怀着警惕之心,生怕自己什么时候有什么举动,会惹得灭门之祸。
皇帝和藩王本是血脉相连的亲族,却历朝历代都逃不脱这样的魔咒,不可谓不是造化弄人。
正因如此,当今天子的这番布局,才更让在场的这些藩王感到心中动容……
天子当然还是对藩王有所防备,但是,在这防备当中,更重要的是,天子还在考虑藩王的处境和安置问题。
从宗学到皇庄,再到如今的海贸,一边加强对于藩王的管控,另一方面,也在放松藩王身上的枷锁,这两种几乎完全不可能兼得的结果,却奇迹般的开始朝着同一个方向汇聚,这份思虑,不得不说,实非常人所能及也!
放下了心中的担忧,诸王对视了一眼,周王开口道。
“陛下深谋远虑,顾念亲亲,臣等代一众藩王宗室,谢陛下恩典,请陛下放心,臣等此后必定更加尽心竭力为朝廷效忠,以谢陛下天恩。”
很快,诸王被打发离开,但是,胡濙却被留了下来。
待殿中的人走的差不多了,朱祁钰的目光落在这位大宗伯的身上,若有所思的看着对方,打从刚刚开始,胡濙的神色就十分复杂,对于宗人府参与海贸的这件事,他似乎有什么想说,但是最终,却又什么都没说。
略微沉默了片刻,朱祁钰率先打破了这种氛围,开口问道。
“大宗伯觉得,朕的这个法子不妥?”
“臣不敢。”
轻轻的摇了摇头,胡濙的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和往常的平和淡然,八面玲珑不同,如今站在殿中的胡濙,身上多了一丝深沉,沉默了片刻,他口中响起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道。
“臣只是觉得……有些看不清前路。”
这话似是在回答朱祁钰的问题,又似是别有所指。
不过,朱祁钰却并没有去管这话可能存在的深意,而是继续道。
“朕知道,藩王势大,一直都是太宗皇帝心头之患,但是,另一方面,和建文皇帝不同,太宗皇帝重情义,他忌惮藩王势大,又顾念兄弟亲情,狠不下心全力削藩,因此,这件事情,一直便压在太宗皇帝心头,左右为难。”
胡濙沉默着,似乎也回忆起了什么,但却没有接话。
而朱祁钰当然也不需要他接话,他从御座上站起来,缓步走下御阶,来到了殿门处,遥望着门外如水洗练过的天空,道。
“太宗皇帝如此,朕亦如此!”
“此前朕和大宗伯商议过,该如何改革藩务,但是,旋而未用便搁置不提,或许大宗伯心中也曾怨过朕。”
这话一出,胡濙倒是没有再继续沉默,原本默默跟在皇帝身后的他,轻轻摇了摇头,开口道。
“臣未曾怨过陛下……”
“哦?”
朱祁钰转过身来,倒是颇有几分意外。
胡濙不是一个喜欢奉承的人,以他的身份地位,即便面对的是皇帝,也用不着曲意逢迎。
他没说‘不敢’,而是说‘未曾’,的确是让他有些始料未及。
眼见得天子的眼神望了过来,胡濙倒是苦笑一声,随后,脸上的皱褶深了几层,轻叹一声道。
“陛下有陛下的难处,这一点,老臣岂会不知?”
随后,胡濙罕见的主动开口,道。
“此前陛下设宗学,立皇庄,如今又命宗人府牵头,带着诸藩王参与海贸,老臣知道,陛下是在想着,如何在不影响朝廷的情况下,给藩王宗室们寻一条出路。”
“各宗学子弟自幼入京受教,对朝廷必会归心,皇庄虽是藩王所辖,但是实际却为地方官府所控,加之矿税太监负责运营,藩王在藩地的不轨举动,朝廷便可以最快的速度得知消息。”
“至于这宗人府……陛下,您是在担心,朝中会有人阻碍海贸吗?”
前面的话便罢了,但是这最后一句一出,朱祁钰顿时有些动容,看着胡濙的目光,更多了几分惊讶。
“大宗伯今日……当真是让朕意外啊!”
笑着感叹了一句,朱祁钰转过身负手看着面前的碧空,神色有些复杂。
不得不说,胡濙的眼光,在整个朝堂当中,绝对是最顶级的,他这一把岁数,可真是没有半点是白活的。
互市和海贸,这两件事情,可谓是朱祁钰登基之后,最看重的两件事,有过百年经历的他,可以不夸张的说,这两件事,关系到大明的国祚。
那么既然如此,他就必须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够保证,不会最终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
人都是要死的,哪怕是重活一世,朱祁钰也不觉得自己会是个例外,他死之后,大明会有新的皇帝,或许贤明,或许昏聩,他不知道,也无法预测,更无法保证。
既然如此,那么他就必须要想办法,哪怕是换了一个皇帝上来,也依然不会动摇这两个政策。
所以,什么情况下,这些政策才不会被皇帝所动摇呢?
答案是,让它自身足够强大!
藩王在大明的地位极为特殊,他们没有实权,但是,无论从身份上还是特权上,都几乎是无可撼动的。
再没有头脑的皇帝,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藩王赶尽杀绝。
事实上,如果仅仅是让藩王参与到海贸当中,并不困难,而且方法有很多,无论是默许还是像刚刚那些藩王所说,直接给予他们一些皇商的名额,都可以达到效果。
但是,朱祁钰想要的远远不仅如此,他更希望,藩王的力量,能够成为保证海贸的政策长期延续下的基础。
要达到这个目的,他就需要藩王有制度上的,能够进入海贸的途径,宗人府是最合适的。
既然是通过宗人府,那么,藩王们首先不必考虑自己参与海贸的行为,会在未来某一天被朝廷清算,所以,他们可以大胆的把人力物力投入进去。
与此同时,如此大批的贸易数量,一方面能够容纳大量的宗学子弟进入,寻到一条谋生之路,另一方面,可以像互市一样,为朝廷提供大量的税收,两者兼备之下,宗人府在朝中的地位会水涨船高。
在此基础之上,海贸带来的政治收益和经济利益,就会让藩王宗室,成为维护海贸政策的,最坚固的护城河。
一旦后嗣之君,想要在海贸上动心思,必然会迎来所有的藩王的集体反对,因此,一旦这种局面形成后,那么只要大明的朝廷,还是姓朱的皇帝,就不可能扛得起这么大的压力。
事实上,这个方案朱祁钰早就已经考虑好了,当初让代王去操持开海的铺垫,就是为了现在。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最终真正看破自己用意的,竟然会是胡濙……
“未来之事,谁又能说的准呢?”
朱祁钰口气复杂,轻轻的叹息一声,但是很快,他便收敛了心绪,转头看着胡濙,犹豫了一下,开口道。
“大宗伯,宗人府要参与海贸,那么,必然不能像现在一样,只有宗人令和宗人,朕若是从诸王当中挑选一些常驻京中理宗人府事,遥领其封,大宗伯觉得如何?”
这番话明显带着几分试探的意味,胡濙听完之后先是一愣,旋即,眉头便是紧皱了起来。
天子的话说的委婉,但是,以他的眼力,岂会看不出来,这话另有深意?
所谓挑选一些藩王理宗人府事,只是幌子,真正的重点在后面的‘遥领其封’,天子的这番话,往深了想,很有可能是打算用在如今的诸皇子当中。
要知道,诸皇子渐长,按照惯例,理当就藩,但是,如果要是有了宗人府的差事,那么,便可顺理成章的留在京中。
从朝廷的角度上来看,这个举动利弊参半,但是如若从……胡濙思忖片刻,摇了摇头,道。
“陛下,臣以为宗人府以后必然事重,而且,既然诸藩王皆会参与,那么,自然要选令所有藩王都能信服的年长藩王担任宗人府的差事,太祖皇帝分封诸王,意在藩屏社稷,诸王若长留京师,恐生变故,还请陛下三思。”
老狐狸对上小狐狸,最大的特点就是,谁也不会把话说透。
胡濙这话明显是持反对的意见,但是,他反对的这么干脆,那么真正的理由,明显不是说出来的这么简单。
朱祁钰看着对面眼中闪烁着精光的胡濙,最终还是没有继续说话,虽然胡濙说的隐晦,但是,他能听得出来,对方这最后一句话,其实是一语双关。
诸王长留京师,恐生变故,变故从哪来?
或许是地方,毕竟,诸王是为了藩屏社稷,没有藩王坐镇,地方生了变故,也有可能。
但更重要的,其实是另一点,那就是……夺嫡!
历朝历代,储位之争皆是明争暗斗,刀光剑影,可大明历代帝位传承皆十分顺利,虽然有靖难之役,汉王之乱,可前者是因为建文削藩,后者也是迅速被扑灭,朝堂之上,关于储位的争论,其实一直都是依据礼法伦序,并没有什么真的争议之处。
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状况,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皇子年长便会就藩的制度,除了太子之外,所有的皇子都被撵去了封地,几年回不了京城一次,何谈夺嫡之事?
胡濙直接说要选年长诸王留京,还特意强调,诸王长时间留京会生变故,言下之意,无非就是觉得,朱祁钰此举是想要让成年皇子留京参与夺嫡,说白了,还是不信任他不会动摇东宫之位。
于是,深深的看了一眼对方,朱祁钰到底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现在的状况下,说什么都是没用的,这件事情就算是要做,也只能之后再另找机会了……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皇兄何故造反?,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皇兄何故造反?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皇兄何故造反?,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皇兄何故造反?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