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走出殿门的群臣,朱祁钰砸了咂嘴,再次想起了一句至理名言,读史可以明智!
要不是见过嘉靖干的好事,他这辈子都没想过,还能这么干。
果然,人就是要多见识,有些做法说穿了简单,但是没捅破那层窗户纸,想破脑袋也想不到。
当然,这也是托了现在局势艰险的缘故,要不然这帮大臣怎么也得闹腾个十天半个月的,哪能被他一份手书就给打发了。
说到底,他也不是最开始那个刚刚醒来,无权无势,行事需要小心谨慎,只能依仗朝臣威望的空头亲王了。
前些日子的大朝会,加上昨天的东宫大典,将他的威望和名分都确定了下来,现在做事,也可稍稍随心几分。
将目光转回殿中,只见陈循和高谷都低着头,虽不清楚自己为何被留下来,但是他二人都是心思灵动之辈。
联想起刚刚殿内商议的继位诏书之事,不由得生出几分忧虑,毕竟,这份诏书是由内阁主要参与拟定,而偏偏,拟的又不太符合这位郕王殿下的心意。
此刻,郕王遣散了群臣,偏将他二人留下,不会是要秋后算账吧?
命人奉上两杯茶水,朱祁钰目光和煦,道。
“二位先生不必紧张,本王留下二位并无他意,只是有几件事情,想和二位商议。”
陈循和高谷坐下,偷偷打量了一番这位郕王殿下的神色,见并没有什么异常,再加上,内阁本就有以备咨询的职能,于是便稍稍放下心来,拱手回道:“此乃臣等分内之事,殿下请问。”
朱祁钰道:“这头一桩事情,是关于按巡边境的人选,如今边境不稳,各关隘军备混乱,前番日子,左都御史陈镒上奏,建议朝廷派遣御史分驻各关,协同守备,此事二位先生可还记得?”
二人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们自然是清楚的,甚至于,这件事情还是他们二人亲手拟的票拟。
这些日子下来,虽然朝中因为各种问题,争扰不休,但是那都是高层大佬担忧的事情。
有了郕王殿下的监国,政务大部分还是在持续推进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京师及边境的防卫整饬工作。
京师这边,据说于谦已经正式接手了京营,这几天忙的连兵部都不怎么回,一腔精力全放在京营守备之上,自然不必他们操心。
与此同时,边境的防卫调动也自然在持续推进当中。
想了想,高谷道:“回殿下,确有此事,直到如今,都察院派出巡视各关隘,协同守备的御史,给事中,含大朝会上被罚的七名风宪官,共计四十一名,沿边各关隘,多已有官员值守。”
朱祁钰点了点头,这个情况他自然是清楚的。
大明如今正式的九边军镇防卫体制尚未形成,但是大大小小的关隘,确实不少,东西方向,从辽东到延绥,南北方向,自宣府到居庸关,各处备战的大小关隘,足有五十余处。
算下来,四十一名御史,其实还是不够的。
但是也没有办法,都察院这边常备御史大概在一百名左右,土木堡死了一批,在江南等地巡视的还有一批。
这四十多个御史,已经是都察院可动用的大多数人手了,毕竟,都察院之内,也要留一些人维持日常的运转的。
说到此处,就不得不多说一句,事实上,太祖设立都察院最开始的用意,便是用御史监察天下不法之事,再以锦衣卫监视百官,从而形成一个稳固的政治体系。
但是发展到如今,不知怎的,御史当中倒是渐渐兴起了一阵不正之风,有不少人都将目光放在君上的身上。
这其中的原因,既有自宣德以来,君上的行为有所不端,惹得群臣不满的客观原因,恐怕也有另一条,就是出于限制君权的考虑了。
朱祁钰本身是支持皇权和臣权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的,但是说到底,没人愿意天天被弹劾,所以这帮御史这次被派出去,倒也算是回归正道。
从前世的经验来看,这帮御史干起正经事的时候,还是挺靠谱的,不管是出于打压军方的缘故,还是大难当头,想要有所作为的原因。
总归是揪出了不少如今边镇当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朱祁钰也还是选择了将他们派出去。
不过他今天要问的,当然不是这种小事。
从手底下翻出来几本奏疏,朱祁钰道:“这是这几日,派出去的御史回禀的奏疏,倒是有几个性子刚硬的,翻出了些陈年积弊,但是更多的,则是与镇守边将发生摩擦,闹出一桩桩公案的。”
“御史巡边,本是为了整饬防卫,若是如此下去,只怕会激发矛盾,适得其反。”
这并不难理解,御史巡边,协同守备,说白了就是去挑刺的,那帮镇守边将自己过得舒舒服服的,岂会甘心被人拿捏。
御史是过江龙,边将是地头蛇,一方想要维持安稳,一方想要有所作为,两者相斗之下,自然会产生矛盾。
这可不是朱祁钰想要看到的。
陈循道:“殿下明鉴,近年来边境安稳,除直面瓦剌的宣府,大同等重镇外,其余边将懈怠不堪,欺上瞒下,是常有之事,如今朝廷派遣大批御史前往巡查,便是意在整饬不正之风,有所冲突也是正常。”
“以臣之见,归根结底,乃是因为御史虽代朝廷巡狩,却只有风闻奏事之权,各处边将骄横已久,岂会甘心,若要解决此事,需派京中得力重臣,巡视各处,临机专断。”
朱祁钰瞥了陈循一眼,这番话虽然是在给边将上眼药,但是也的确是实情。
如今的边将,的确和国朝初年大不相同,吃空饷,废操练都是常有的事,更过分的,挪用屯军为私用的事情,都屡见不鲜。
倒也不全是文臣这边在给武将泼脏水。
将手里的奏疏往案上一放,朱祁钰道:“先生所言甚是,大局当前,本王也没心思处理这些相互攻讦,鸡毛蒜皮的小事。”
“只是如今朝廷中人手紧张,左都御史陈镒总掌都察院事,又需监察运粮之事,实在是分身乏术,二位先生久在内阁,对朝中官员比本王更加熟悉,所以本王想问问二位先生,若要选一得力大臣专门负责巡边之事,二位先生可有人选?”
照理来说,监察之事是都察院分管,作为都察院的大头目,这件事情也需陈镒亲自出面,但是别说陈镒了,京城当中现在有名有姓的大佬,基本上都分身乏术……
要不是见过嘉靖干的好事,他这辈子都没想过,还能这么干。
果然,人就是要多见识,有些做法说穿了简单,但是没捅破那层窗户纸,想破脑袋也想不到。
当然,这也是托了现在局势艰险的缘故,要不然这帮大臣怎么也得闹腾个十天半个月的,哪能被他一份手书就给打发了。
说到底,他也不是最开始那个刚刚醒来,无权无势,行事需要小心谨慎,只能依仗朝臣威望的空头亲王了。
前些日子的大朝会,加上昨天的东宫大典,将他的威望和名分都确定了下来,现在做事,也可稍稍随心几分。
将目光转回殿中,只见陈循和高谷都低着头,虽不清楚自己为何被留下来,但是他二人都是心思灵动之辈。
联想起刚刚殿内商议的继位诏书之事,不由得生出几分忧虑,毕竟,这份诏书是由内阁主要参与拟定,而偏偏,拟的又不太符合这位郕王殿下的心意。
此刻,郕王遣散了群臣,偏将他二人留下,不会是要秋后算账吧?
命人奉上两杯茶水,朱祁钰目光和煦,道。
“二位先生不必紧张,本王留下二位并无他意,只是有几件事情,想和二位商议。”
陈循和高谷坐下,偷偷打量了一番这位郕王殿下的神色,见并没有什么异常,再加上,内阁本就有以备咨询的职能,于是便稍稍放下心来,拱手回道:“此乃臣等分内之事,殿下请问。”
朱祁钰道:“这头一桩事情,是关于按巡边境的人选,如今边境不稳,各关隘军备混乱,前番日子,左都御史陈镒上奏,建议朝廷派遣御史分驻各关,协同守备,此事二位先生可还记得?”
二人点了点头,这件事情他们自然是清楚的,甚至于,这件事情还是他们二人亲手拟的票拟。
这些日子下来,虽然朝中因为各种问题,争扰不休,但是那都是高层大佬担忧的事情。
有了郕王殿下的监国,政务大部分还是在持续推进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京师及边境的防卫整饬工作。
京师这边,据说于谦已经正式接手了京营,这几天忙的连兵部都不怎么回,一腔精力全放在京营守备之上,自然不必他们操心。
与此同时,边境的防卫调动也自然在持续推进当中。
想了想,高谷道:“回殿下,确有此事,直到如今,都察院派出巡视各关隘,协同守备的御史,给事中,含大朝会上被罚的七名风宪官,共计四十一名,沿边各关隘,多已有官员值守。”
朱祁钰点了点头,这个情况他自然是清楚的。
大明如今正式的九边军镇防卫体制尚未形成,但是大大小小的关隘,确实不少,东西方向,从辽东到延绥,南北方向,自宣府到居庸关,各处备战的大小关隘,足有五十余处。
算下来,四十一名御史,其实还是不够的。
但是也没有办法,都察院这边常备御史大概在一百名左右,土木堡死了一批,在江南等地巡视的还有一批。
这四十多个御史,已经是都察院可动用的大多数人手了,毕竟,都察院之内,也要留一些人维持日常的运转的。
说到此处,就不得不多说一句,事实上,太祖设立都察院最开始的用意,便是用御史监察天下不法之事,再以锦衣卫监视百官,从而形成一个稳固的政治体系。
但是发展到如今,不知怎的,御史当中倒是渐渐兴起了一阵不正之风,有不少人都将目光放在君上的身上。
这其中的原因,既有自宣德以来,君上的行为有所不端,惹得群臣不满的客观原因,恐怕也有另一条,就是出于限制君权的考虑了。
朱祁钰本身是支持皇权和臣权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的,但是说到底,没人愿意天天被弹劾,所以这帮御史这次被派出去,倒也算是回归正道。
从前世的经验来看,这帮御史干起正经事的时候,还是挺靠谱的,不管是出于打压军方的缘故,还是大难当头,想要有所作为的原因。
总归是揪出了不少如今边镇当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这个时候,朱祁钰也还是选择了将他们派出去。
不过他今天要问的,当然不是这种小事。
从手底下翻出来几本奏疏,朱祁钰道:“这是这几日,派出去的御史回禀的奏疏,倒是有几个性子刚硬的,翻出了些陈年积弊,但是更多的,则是与镇守边将发生摩擦,闹出一桩桩公案的。”
“御史巡边,本是为了整饬防卫,若是如此下去,只怕会激发矛盾,适得其反。”
这并不难理解,御史巡边,协同守备,说白了就是去挑刺的,那帮镇守边将自己过得舒舒服服的,岂会甘心被人拿捏。
御史是过江龙,边将是地头蛇,一方想要维持安稳,一方想要有所作为,两者相斗之下,自然会产生矛盾。
这可不是朱祁钰想要看到的。
陈循道:“殿下明鉴,近年来边境安稳,除直面瓦剌的宣府,大同等重镇外,其余边将懈怠不堪,欺上瞒下,是常有之事,如今朝廷派遣大批御史前往巡查,便是意在整饬不正之风,有所冲突也是正常。”
“以臣之见,归根结底,乃是因为御史虽代朝廷巡狩,却只有风闻奏事之权,各处边将骄横已久,岂会甘心,若要解决此事,需派京中得力重臣,巡视各处,临机专断。”
朱祁钰瞥了陈循一眼,这番话虽然是在给边将上眼药,但是也的确是实情。
如今的边将,的确和国朝初年大不相同,吃空饷,废操练都是常有的事,更过分的,挪用屯军为私用的事情,都屡见不鲜。
倒也不全是文臣这边在给武将泼脏水。
将手里的奏疏往案上一放,朱祁钰道:“先生所言甚是,大局当前,本王也没心思处理这些相互攻讦,鸡毛蒜皮的小事。”
“只是如今朝廷中人手紧张,左都御史陈镒总掌都察院事,又需监察运粮之事,实在是分身乏术,二位先生久在内阁,对朝中官员比本王更加熟悉,所以本王想问问二位先生,若要选一得力大臣专门负责巡边之事,二位先生可有人选?”
照理来说,监察之事是都察院分管,作为都察院的大头目,这件事情也需陈镒亲自出面,但是别说陈镒了,京城当中现在有名有姓的大佬,基本上都分身乏术……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皇兄何故造反?,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皇兄何故造反?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皇兄何故造反?,皇兄何故造反?最新章节,皇兄何故造反?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