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数字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孙子兵法
“连长同志:全连战术训练集合完毕,应到一百二十七人,实到一百二十七人,携带冲锋枪78支,手枪二十四支,信号枪5支,轻机枪9挺,四0火箭筒18具,弹药一个基数,其他装具齐全,请指示,值班排长单红军。”
我听完这一套“数字化”报告词,觉得用不着这么报告,那是以前条令规定的,光报告词就得得咕半天,把值班员累的够呛,指挥员也听的早不耐烦。按照修改后的条令规定,把人数报告完就可以,不过人家小排长刚从院校毕业,可能觉得战时应该把有关事项说详细点,让连长心里有个数。
我心里早就有数,不用说战时,就是平时没事我也会天天到连队的武器库和战备库转多少圈,连里有什么家底都是一清二楚。平时还经常对着连队的花名册,研究一个个“数字”一个个名字,我甚至深深的了解那些数字和名字背后的家庭成员,我知道他们生活在哪个村哪个组,爹妈叫啥,弟兄几个都知道。李运鹏是指导员,这方面比俺还精通,他甚至张口就能背出来每个城市兵家的门牌号,每个农村兵家里养了多少头猪,是花的还是黑的白的。
站在连队列前面,看着一张张年轻稚嫩的脸,我知道他们肯定会有人不再回来,可我不知道会是谁,所以要把他们一个个都印在脑海里。“唉,伤亡越小越好,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将军,可从没想过用战士的白骨去铺将军的路,况且一个小连长必须要冲在战士的前头,自己说不上咋回事呢。”我想了几秒钟没有说话,战士们一直注视着我。虽然是刚上任的新连长,可他们这个时候最值得依赖的恐怕就是我了。
全连超编二十几人,按照战时也不算多,总觉得人还是太少,装备也不够,火力不够猛。可我一个小连长能指挥的就这些人了,用营长的话“士兵在我眼里就是‘符号’就是一群‘阿拉伯数字’”显然他的“数字”也不多,就几百人,口气却大得狠,估计敢和那位铁血著称的巴顿有个一拚。
我首先运用军校学到的知识进行了一下战术计算,当然还是摆弄那些数字,尽管我对“数字”是那么的反感,可现在必须得这么做,这是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指挥员必须要牢牢的掌握手中这些人员和装备的“数字”。
我按照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将全连进行了战时编组,装甲车恐怕在那种地形上无论进攻和防御都不太适合使用,估计上级也不能决心动那些大家伙式,更多的是在冲击队形后侧使用车上的高射机枪实施火力支援。于是决定让孟来福带领装甲排13名驾驶员和13名副驾驶担任火力支援组,如果上级不使用装甲车,那么他们也编成一个排,任全连的预备队。
三个步兵排重新打乱了建制,把老兵和新兵混编在一起,以便互相照应,发挥老兵“经验丰富”的优势,战场上多带新兵,争取能让新战士不至于在第一战中就伤亡过大。
我让王厚忠下到一排担任全连的清障组,估计一旦发起进攻,我们营肯定担负主攻任务,而主攻连的任务非我连莫属。上级工兵开僻通路后,敌障碍区和雷区肯定有大量未引爆的地雷和残存障碍,需要有经验的干部和战士实施清残排障。
我亲自率领二排担任突击组,待王厚忠他们清障成功后迅速勇猛冲击,孙猛、冯晓都调整到二排,二员虎将加上他们的排长曹红军个个不白给,尽管没有打过仗,但军事素质已经接近或达到战时水平。
指导员李运鹏带三排为机动组,战斗中随时接替突击组任务,当突击组进攻受阻时,迅速加入战斗,增加攻击力量,如突击组发展较好,则迅速超越前出完成后续任务。
我把连队的预备队交给老同志孟来福,他的作战经验是全连的一笔宝贵财富,也只有他才能担此重任,装甲驾驶员的水平没有问题,如果装甲车参战,那他们迅速改编为火力支援组,在全连后侧以高射机枪火力为全连行动提供支援,如装甲车不参战,他们继续担任预备队任务,随时接替排障、突击和机动组的战斗任务。
司务长带炊事班为后勤保障组,任务较为明确,但也有参加战斗的可能,我把情况预想的很周密,战斗中什么复杂的情况都会遇到,所以他们也不能光顾着做饭,关键时刻也要投入战斗。
摆弄完手中这些“数字”,把有关情况跟李运鹏碰了一下头。他对我生活上那是一百个不感冒,但指挥打仗可是一百个信任,只说了一个字“中!”。
其实我这些临时编组还是过早,毕竟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敌情和上级的作战任务,甚至部队还没有向战区开进,这个编组也是粗略的,战斗之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确定,现在编组更多的是为了临战训练更有针对性,大家分组训练效果可能更好。
几天的时间发现王厚忠并没有太多的异常,可能在火车上被我狠瞪了几眼,又跟他瞟在一起象看老犯似的让他觉得难受,所以到了集结地域也就没什么二话,完全服从我的安排。
哥们儿也知人善任,让他负责全连的战术训练,这小子在这方面可是行家,尽管没打过仗,可从单兵战术动作到班、组战斗队形,以及排、连战术协同都玩的非常熟练,在学校时我还曾是他的徒弟,单兵动作几乎就是他训出来的,也算是得到真传吧。
王厚忠也知道到了非常时期,不露两手肯定不行,全连的战术水平上不去,对谁都没有好处,恐怕不是战争胜负的问题,谁的命也难以保证。
这小子使出浑身解数,还编了一套临战训练战术口诀,比我的那套“欲练神功,必先破宫......”要高上百个档次实用性极强,量化归纳为一些具体的数字,说的还真在理,练起来也极有针对性。
“弟兄们,战场上最重要的是机警,必须把敌情放在第一位,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第二位的是合理的利用地形,把地形地物当成战场上的朋友,这也是保命的关键;第三要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做到枪人合人,扬长避短,发挥武器特点,这是消灭敌人的关键,也是保命的本领之一......”
每次战术训练我都跟在后面仔细的看,这小子讲的真好,总结那“一、二、三”一串数字还真不错,除了老是重点强调“保命”什么的有些别扭,其他都很好,而且说的确实是大实话,战场上很需要有“保命”意识,不会保存自己如何能消灭敌人?我心里不由得再次佩服这位“老班长”同志,会训兵会练兵,很有本事,就看打仗时的表现了。
射击这个硬科目自然由我来负责,这可不是在靶上打眼的简单问题,我要教会战士们在战场上遇到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射击动作,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如何有效的发扬火力,如何让手中武器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释放,说到底战场上的应用射击和战术其实区别并不大,战术是让射击等技术更有效的发挥,当然基础技术更决定了战术水平和如何选择运用战术。
战时心理训练完全由李运鹏负责,这小子心理素质没的说,思想工作那是跟的特快,平时不爱说话,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就跟多年的哑吧被唤醒了语言功能,不说出来肯定憋得难受。他还很会见缝插针,每天战术训练和射击训练时,都把心理训练夹在当中,因为都是打实弹,很逼近真实的战场环境,对心理是个极大的考验。
“同志们,我们是革命军人,要具备临危不惧的勇敢精神,要适应紧张、复杂、困难、恶劣、危险环境的应变能力,要确立战胜敌人的高度信心!”李运鹏讲的头头是道,做起来也不含乎,每次训练都象个兵一样,就在炸点旁边卧倒,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弟兄们,军人就是不怕死,军人就要敢舍弃一切。这小子确实做到了,连他妈媳妇、孩子全舍弃了。
我满意的看着临战训练一周的成绩报表,一堆数字后面隐含了太多的内容,说明了太多的问题,更体现了实际的训练水平。弟兄们尽了全力,付出了汗水,基础技能和战术素养提高了几个档次,距离实战的要求越来越近了。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孙子兵法
“连长同志:全连战术训练集合完毕,应到一百二十七人,实到一百二十七人,携带冲锋枪78支,手枪二十四支,信号枪5支,轻机枪9挺,四0火箭筒18具,弹药一个基数,其他装具齐全,请指示,值班排长单红军。”
我听完这一套“数字化”报告词,觉得用不着这么报告,那是以前条令规定的,光报告词就得得咕半天,把值班员累的够呛,指挥员也听的早不耐烦。按照修改后的条令规定,把人数报告完就可以,不过人家小排长刚从院校毕业,可能觉得战时应该把有关事项说详细点,让连长心里有个数。
我心里早就有数,不用说战时,就是平时没事我也会天天到连队的武器库和战备库转多少圈,连里有什么家底都是一清二楚。平时还经常对着连队的花名册,研究一个个“数字”一个个名字,我甚至深深的了解那些数字和名字背后的家庭成员,我知道他们生活在哪个村哪个组,爹妈叫啥,弟兄几个都知道。李运鹏是指导员,这方面比俺还精通,他甚至张口就能背出来每个城市兵家的门牌号,每个农村兵家里养了多少头猪,是花的还是黑的白的。
站在连队列前面,看着一张张年轻稚嫩的脸,我知道他们肯定会有人不再回来,可我不知道会是谁,所以要把他们一个个都印在脑海里。“唉,伤亡越小越好,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将军,可从没想过用战士的白骨去铺将军的路,况且一个小连长必须要冲在战士的前头,自己说不上咋回事呢。”我想了几秒钟没有说话,战士们一直注视着我。虽然是刚上任的新连长,可他们这个时候最值得依赖的恐怕就是我了。
全连超编二十几人,按照战时也不算多,总觉得人还是太少,装备也不够,火力不够猛。可我一个小连长能指挥的就这些人了,用营长的话“士兵在我眼里就是‘符号’就是一群‘阿拉伯数字’”显然他的“数字”也不多,就几百人,口气却大得狠,估计敢和那位铁血著称的巴顿有个一拚。
我首先运用军校学到的知识进行了一下战术计算,当然还是摆弄那些数字,尽管我对“数字”是那么的反感,可现在必须得这么做,这是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指挥员必须要牢牢的掌握手中这些人员和装备的“数字”。
我按照人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将全连进行了战时编组,装甲车恐怕在那种地形上无论进攻和防御都不太适合使用,估计上级也不能决心动那些大家伙式,更多的是在冲击队形后侧使用车上的高射机枪实施火力支援。于是决定让孟来福带领装甲排13名驾驶员和13名副驾驶担任火力支援组,如果上级不使用装甲车,那么他们也编成一个排,任全连的预备队。
三个步兵排重新打乱了建制,把老兵和新兵混编在一起,以便互相照应,发挥老兵“经验丰富”的优势,战场上多带新兵,争取能让新战士不至于在第一战中就伤亡过大。
我让王厚忠下到一排担任全连的清障组,估计一旦发起进攻,我们营肯定担负主攻任务,而主攻连的任务非我连莫属。上级工兵开僻通路后,敌障碍区和雷区肯定有大量未引爆的地雷和残存障碍,需要有经验的干部和战士实施清残排障。
我亲自率领二排担任突击组,待王厚忠他们清障成功后迅速勇猛冲击,孙猛、冯晓都调整到二排,二员虎将加上他们的排长曹红军个个不白给,尽管没有打过仗,但军事素质已经接近或达到战时水平。
指导员李运鹏带三排为机动组,战斗中随时接替突击组任务,当突击组进攻受阻时,迅速加入战斗,增加攻击力量,如突击组发展较好,则迅速超越前出完成后续任务。
我把连队的预备队交给老同志孟来福,他的作战经验是全连的一笔宝贵财富,也只有他才能担此重任,装甲驾驶员的水平没有问题,如果装甲车参战,那他们迅速改编为火力支援组,在全连后侧以高射机枪火力为全连行动提供支援,如装甲车不参战,他们继续担任预备队任务,随时接替排障、突击和机动组的战斗任务。
司务长带炊事班为后勤保障组,任务较为明确,但也有参加战斗的可能,我把情况预想的很周密,战斗中什么复杂的情况都会遇到,所以他们也不能光顾着做饭,关键时刻也要投入战斗。
摆弄完手中这些“数字”,把有关情况跟李运鹏碰了一下头。他对我生活上那是一百个不感冒,但指挥打仗可是一百个信任,只说了一个字“中!”。
其实我这些临时编组还是过早,毕竟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敌情和上级的作战任务,甚至部队还没有向战区开进,这个编组也是粗略的,战斗之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确定,现在编组更多的是为了临战训练更有针对性,大家分组训练效果可能更好。
几天的时间发现王厚忠并没有太多的异常,可能在火车上被我狠瞪了几眼,又跟他瞟在一起象看老犯似的让他觉得难受,所以到了集结地域也就没什么二话,完全服从我的安排。
哥们儿也知人善任,让他负责全连的战术训练,这小子在这方面可是行家,尽管没打过仗,可从单兵战术动作到班、组战斗队形,以及排、连战术协同都玩的非常熟练,在学校时我还曾是他的徒弟,单兵动作几乎就是他训出来的,也算是得到真传吧。
王厚忠也知道到了非常时期,不露两手肯定不行,全连的战术水平上不去,对谁都没有好处,恐怕不是战争胜负的问题,谁的命也难以保证。
这小子使出浑身解数,还编了一套临战训练战术口诀,比我的那套“欲练神功,必先破宫......”要高上百个档次实用性极强,量化归纳为一些具体的数字,说的还真在理,练起来也极有针对性。
“弟兄们,战场上最重要的是机警,必须把敌情放在第一位,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第二位的是合理的利用地形,把地形地物当成战场上的朋友,这也是保命的关键;第三要熟练掌握手中武器,做到枪人合人,扬长避短,发挥武器特点,这是消灭敌人的关键,也是保命的本领之一......”
每次战术训练我都跟在后面仔细的看,这小子讲的真好,总结那“一、二、三”一串数字还真不错,除了老是重点强调“保命”什么的有些别扭,其他都很好,而且说的确实是大实话,战场上很需要有“保命”意识,不会保存自己如何能消灭敌人?我心里不由得再次佩服这位“老班长”同志,会训兵会练兵,很有本事,就看打仗时的表现了。
射击这个硬科目自然由我来负责,这可不是在靶上打眼的简单问题,我要教会战士们在战场上遇到各种复杂情况下的射击动作,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如何有效的发扬火力,如何让手中武器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释放,说到底战场上的应用射击和战术其实区别并不大,战术是让射击等技术更有效的发挥,当然基础技术更决定了战术水平和如何选择运用战术。
战时心理训练完全由李运鹏负责,这小子心理素质没的说,思想工作那是跟的特快,平时不爱说话,说起来就滔滔不绝,就跟多年的哑吧被唤醒了语言功能,不说出来肯定憋得难受。他还很会见缝插针,每天战术训练和射击训练时,都把心理训练夹在当中,因为都是打实弹,很逼近真实的战场环境,对心理是个极大的考验。
“同志们,我们是革命军人,要具备临危不惧的勇敢精神,要适应紧张、复杂、困难、恶劣、危险环境的应变能力,要确立战胜敌人的高度信心!”李运鹏讲的头头是道,做起来也不含乎,每次训练都象个兵一样,就在炸点旁边卧倒,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弟兄们,军人就是不怕死,军人就要敢舍弃一切。这小子确实做到了,连他妈媳妇、孩子全舍弃了。
我满意的看着临战训练一周的成绩报表,一堆数字后面隐含了太多的内容,说明了太多的问题,更体现了实际的训练水平。弟兄们尽了全力,付出了汗水,基础技能和战术素养提高了几个档次,距离实战的要求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