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东从宿醉中醒来,已经是第二天的早上。睁开眼看了看房间,应该是在自己的房间里,估计是被李太顺架过来的。
摇晃着起来,到卫生间洗洗涮涮一番,又躺倒在床上,头痛、恶心、想吐的感觉缠绕着他。
约摸九点的时候,房门被从外边打开,李太顺手里拎着一袋包子走了进来。
看到陈立东像是已经起床的样子,就招呼道:“陈总,吃点东西吧。”
陈立东哼哼着说:“不想吃,我想吐。”
“昨天没吐,今天吐了也没用。吃点吧,上午跟我去报到,中午去我家吃饭。”李太顺过来想扶起他。
“你还要去耐火材料厂?”陈立东自己支棱着坐起来问。
“当然啊,先报到,再停薪留职,然后去你那儿。今后你可是我的老板了。”李太顺见他自己能起来,就闪到一旁,坐到沙发上。
“就给老板吃这个?连个豆浆、牛奶都没有。”陈立东翻了翻食品袋,不想吃。
“照顾好你,是女秘书的事。我能给你买东西吃,你就识举吧。”李太顺说道。
“我要睡觉,哪儿也不去。昨天我喝多了,啥也不记得了,你该去哪去哪,88,慢走不送。”陈立东又要躺下。
李太顺干脆把他拽起来:“陈总,陈大老板,我打定主意跟着你了,你昨晚都说了,要我跟你研发黑科技,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可是信了你了。哎,你这酒量,总共喝不到六两酒,就折腾成这样。快点起来,年轻人应该有点年轻样。”
陈立东一激灵,心想,黑科技都说了?酒后吐真言?长虫尾巴露出来了?连忙问道:“我昨天还说啥了?”
“你说给我开10万年薪。”李太顺说道。
“10万?!亏死了,亏死了。”一边作出惊讶状一边拿起个包子开吃。
吃完收拾好,俩人到前台退房。
出来的时候,李太顺从陈立东手里抢过车钥匙。
“你行不行啊?”陈立东担心地问。
“瞧好吧,我大车小车都开过。”李太顺边说,边把陈立东扶到后座,自己坐了驾驶位。然后打火,踩离合,挂挡,松手刹,松离合,给油,起步猛了点,但应该是个老司机,只是对这台车不熟悉。
开出城区,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耐火材料厂。厂区大门关着,确实像停产的样子。
李太顺停下车,连火都没有熄,从一旁的小门走了进去,没多会儿就出来了。
然后上车,调头,往回走。陈立东诧异道:“这就报上到了?”
“嗯,里边就有个值班的老爷子,我把调令扔给他了。”李太顺说道。
“这也行?那厂里找你怎么办?”陈立东问道。
“找到再说,找不到拉倒。”李太顺说道。
“你倒真的想开了”陈立东揉揉额头。哎,不知道上一世李太顺发生了啥后续的故事,自己这个小蝴蝶还会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吧。
中午前到了李太顺的家,村子名字没记住,是一座三进的大院,门口装修不错,院墙外立面都镶了瓷砖。
李太顺的父母亲对陈立东很热情,中午炖了一只大鹅,还有当地的一些野味。吃过午饭,陈立东的酒劲才缓过来。
饭后,李太顺没有隐瞒,跟父母亲说了工作调整的事情,也说了要跟陈立东去蓟市发展。他的父母没有别的意见,就是当妈的嘱咐儿子,抓紧说对象,最好从蓟市带个媳妇回来。
下午,陈立东和李太顺开车去寻找陈立东的大姑,信封上的地址是盘山市小洼农场唐家分场陈家村生产队。
还是李太顺开车,陈家村李太顺也没去过,但是他大概知道方位,大约百八十里地。
车行的大致方向是朝着东南,陈立东感觉这个地方跟滨海县有点类似,地图上看也是环渤海区域,后世的红海滩就在这里。人口渐渐稀少,两旁河道渐多,农业也是水稻为主,零星能看到采油的井架。
过了小洼农场总场,再打听唐家分场,再找到陈家村的时候,车上里程表显示已经走了50多公里。
陈家村不大,跟人打听陈立东大姑陈淑萍的名字,竟然没人知道。陈立东这才想起,这个时候农村妇女经常被称作某某家的,某某是男人的名字。
他打电话给父亲,问了大姑父的名字,叫孙镇远。再跟人打听,村里人一听,噢,是孙瘸子啊,就在村西头。有俩小孩主动引路,带着陈立东去大姑家,李太顺开车慢慢跟在后边。
大姑家是三间红砖房,但是没有院墙,转圈用芦苇扎起的篱笆,院门是个木栅栏,到了门口的时候,俩小孩冲着院里喊:“孙瘸子,你家来客(这里读:qie)了”然后撒丫子跑了。
陈立东推开木栅栏门,走进院子,院里养着一群鸭子,冲他嘎嘎叫。陈立东问:“家里有人吗?”没人回应。
等了会儿,他也不管是不是冒失了,抬脚往里走。进了屋发现,屋里还真没有人,听着后院有动静,他就推开了堂屋的后门。看到一个藏蓝色衣服的男人蹲在那里,在用芦苇编织苇席,看进度已经过半了,旁边有台收音机,唱着皮影戏。
陈立东咳了两声,那个人才抬起头来,一头花白的头发,戴着眼镜,脸上有些许褶皱。
陈立东连忙问:“是孙镇远先生吗?”
“你是?”这个人反问陈立东。
“哦,我叫陈立东,是蓝市滨海县孙集镇南陈村的,我父亲叫陈树俭,来找我大姑陈淑萍、大姑父孙镇远。”
就看到那人一愣,慢慢地站了起来,拍了拍前襟上的草屑,抬了抬手,又放下,继续问道:“你是树俭家的?”
“嗯。”陈立东已经猜出面前这个男人,应该就是自己的姑父孙镇远,他眼里的眼泪已经开始打转。
“是春还是东?”姑父接着问。
“我是老二,东。姑父,终于见到你了。”陈立东哇地哭出了声。前一世,他只是听父亲提起过姑父这个人,连照片都没见过,只知道姑父比大姑大几岁,也是个有学问的人。这一世终于见面了。
孙镇远伸出手,想去抱陈立东,又放下来,拍了拍陈立东的肩膀:“走,进屋说话。”
俩人来到屋里,屋里有点暗,家具比较齐全,有台彩电摆在橱柜上,看样子姑父家条件还可以。
孙镇远端详着陈立东的容貌,似乎在回忆这陈树俭的样子。“你爸还好吗?”
“好着呢!噢,我这给我爸打电话,是他让我先过来找你的。”陈立东用颤抖的手拿出手机,拨了出去,囧,没信号。
“姑父,咱们去屋外,这里信号不行。”爷俩跑到外边,陈立东举着手机看信号强度,终于看到两格了,就给陈爸拨了过去。
“爸,我见到我姑父了,让他跟你通话”,说着把手机给孙镇远递过去。
孙镇远接过手机,歪歪两声,然后听到里边叫姐夫,他也叫树俭,俩人在电话里前言不搭后语却又兴奋地说着。
陈立东嘿嘿地傻笑。他再次庆幸,能重生回来,给他机会见到未曾见过的亲人,这应该算跨越时空的相聚。
电话聊了有好几分钟,把兴奋劲过了的时候,陈爸问姐夫:“我姐呢?”
“你姐给大闺女家帮忙去了”。于是哥俩又聊一阵。
电话煲了十几分钟,孙镇远把电话递过来:“小东,你爸找你说话。”
“爸?”陈立东问道。
“你大姑父挺好的?身体没毛病吧?”陈爸在电话里问。
陈立东看了看姑父,扭过头在电话里小声说:“没毛病啊,就是腿瘸点,看着不像有别的病的样子。”
“哦,那就行。你在把手机给你姑父。”陈立东只好又把电话递过去。
一会儿又递过来,陈爸在电话里跟陈立东交代:“你想法儿把你大姑、大姑父接回来。”
收起电话,陈立东问孙镇远:“姑父,我大姑在哪儿?”
“在你大表姐家里,开春事儿多,去给你表姐看孩子了。”孙镇远说。
“晚上回来不?”
“住过去好几天了,回不来的。”
“要不,我们去表姐家?我着急见到大姑。”
“那我换身衣服。”
爷俩一问一答,老爷子换上一身没有补丁的中山装,锁好屋门,院子上的栅栏就用绳子绕两圈,就到了街上。
这时李太顺在街上已经等得够够的了,看到陈立东带着个老爷子出来,连忙下车打招呼。陈立东给姑父作介绍:“姑父,这是我同事,李太顺,家就在盘山县城关。顺哥,这就是我姑父。”
老爷子也打了声招呼:“哦,幸会、幸会。”
陈立东跟李太顺说:“走,去接我大姑。姑父你坐前边,给顺哥指路。”
去表姐家又有20多里路,路是石渣路,大约半个小时才到了另一个更小的村庄,大约有三十来户人家,是渔村,靠着一条宽阔的河道,远处大约五六里的地方应该是渤海了。
靠河岸的地方很热闹,有织网的、有修船的,河道里并排着十几条大木头船,大家忙着在为春季捕捞做准备。
孙镇远指挥车辆停在一家门口,同样是苇把子做院墙,李太顺还是等在外边,爷俩直接走进去,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刷锅准备做饭,看到孙镇远过来,很是惊讶:“你咋找过来了?有事?这小伙子是…...小东?”
“大姑,是我。”陈立东眼睛又湿了。
陈淑萍手里的炊帚滑落到地上,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小伙子,五年前她回娘家见过上初中的陈立东,还有点印象,没想到能再这里重逢:“你咋过来了,家里……没事吧?”
“我来这里出差,我爸让我来看看你。家里挺好的,我爸刚刚还跟我姑父通电话了呢。”说着,陈立东又掏手机,没信号。陈家村那边有油田的井队,附近有移动公司的基站,而这个渔村地图上都找不到,一点信号都没了。
“屋里说吧”大姑招呼爷俩进去。
表姐家条件还行,外间屋有冰箱、洗衣机,正屋里有组合家具,中间摆着一台电视,屋子山墙上有一个镜框,有表姐的结婚照,两口子都穿着军装。里屋炕上睡着一个婴儿,大姑过来估计就是给闺女照看这个孩子。
大姑惦着家里的情况,陈立东拣重要的情况说了说。然后说:“大姑,我爸的意思,是带你跟我姑父回去一趟。从这儿开车估计七个小时就能到,我们开一阵歇一阵,不会太累。”
大姑犹豫了一会儿,说:“你表姐这个小闺女离不开人,他们两口子要出海,我得留下来照顾这孩子。让你姑父去吧,他从小出来就没回过家,也该回老家看看了,要不死了都闭不上眼。”
孙镇远是十来岁上跟着陈立东的爷爷到的东北。家在蓝市的丰蓝县,离南陈村没多远。
陈立东的爷爷叫陈东武,年轻时在京唐运河当搬运工,身强体壮,讲义气,后来被货栈老板聘做监工,攒下些身家。四几年的时候得罪了人,带着老婆、大女儿和小跟班孙镇远去了东北,大儿子陈树勤还小,留在老家让父母照料。到东北后做些生意,生下了陈立东的父亲陈树俭。
当时孙镇远就跟在陈东武身边,跑腿、算账非常机灵,成年后就被陈东武招了女婿。
陈东武回老家的时候,已经把在东北的产业都处理了。原计划孙镇远和陈淑萍也回来,但陈东武回到老家后被定了富农成份,老爷子担心闺女姑爷回来,公社里再核查,万一哪句话说不准,那他的成份就不是富农,妥妥是个资本家了。考虑再三,就让孙镇远和陈淑萍留在了东北。
五十年代中期,华夏开发“南大荒”,在盘山建设国营农场,孙镇远和陈淑萍就参加了农场建设,后来就在盘山这里安家,生下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唐家镇这个渔村,叫东港村。还有个二女儿,比陈立东大两岁,去年高考被华北煤炭医学院录取,这个学院就在蓝市。
本来到今年夏天,陈淑萍就想回老家,带着二女儿在老家过暑假。陈立东想想,能对上号了。上一世,确实是今年夏天,大姑带着二表姐在自己家住了一段时间,最喜欢吃他抓的泥鳅。
傍晚的时候,表姐孙春燕和姐夫李爱国两口子带着大闺女从河滩边回来,陈立东又跟表姐、表姐夫和外甥女认识。
之后李太顺和陈立东把车里带的礼品:从盘山县城买的烟酒、糖果、麦乳精、水果罐头都拿下来,放到表姐这里。
表姐夫李爱国也是上门女婿,老家在安溪省。亲生父亲在厂里出了事故,去世后母亲带着他改了嫁,他跟养父不对付,到年龄就报名入伍,来到盘山做了雷达兵。退伍后没回去,在这里跟人跑船,被孙镇远招了女婿。小两口感情和谐,日子过得挺好,就是生了俩丫头,老爷子不太高兴。
晚饭就在表姐家吃,新鲜菜少,有雪里蕻炖鳕鱼、干煎河刀鱼、蟹酱煮黄豆、凉拌海蜇、碱蓬菜团子,米饭是后世著名的盘山米。
从隔壁人家借来个方桌,俩方桌拼一起,菜样少,但量大管饱。六个大人、一个孩子围成一圈,吃了个热热闹闹。
吃到半路,陈立东尿急,到院外去小解。90年代农村的厕所,不说也罢,男人方便,到了院外直接滋。
这时的气候还很冷,海风吹过带来鱼腥,天上的星星贼亮,陈立东不禁感叹,重生,真好。
摇晃着起来,到卫生间洗洗涮涮一番,又躺倒在床上,头痛、恶心、想吐的感觉缠绕着他。
约摸九点的时候,房门被从外边打开,李太顺手里拎着一袋包子走了进来。
看到陈立东像是已经起床的样子,就招呼道:“陈总,吃点东西吧。”
陈立东哼哼着说:“不想吃,我想吐。”
“昨天没吐,今天吐了也没用。吃点吧,上午跟我去报到,中午去我家吃饭。”李太顺过来想扶起他。
“你还要去耐火材料厂?”陈立东自己支棱着坐起来问。
“当然啊,先报到,再停薪留职,然后去你那儿。今后你可是我的老板了。”李太顺见他自己能起来,就闪到一旁,坐到沙发上。
“就给老板吃这个?连个豆浆、牛奶都没有。”陈立东翻了翻食品袋,不想吃。
“照顾好你,是女秘书的事。我能给你买东西吃,你就识举吧。”李太顺说道。
“我要睡觉,哪儿也不去。昨天我喝多了,啥也不记得了,你该去哪去哪,88,慢走不送。”陈立东又要躺下。
李太顺干脆把他拽起来:“陈总,陈大老板,我打定主意跟着你了,你昨晚都说了,要我跟你研发黑科技,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可是信了你了。哎,你这酒量,总共喝不到六两酒,就折腾成这样。快点起来,年轻人应该有点年轻样。”
陈立东一激灵,心想,黑科技都说了?酒后吐真言?长虫尾巴露出来了?连忙问道:“我昨天还说啥了?”
“你说给我开10万年薪。”李太顺说道。
“10万?!亏死了,亏死了。”一边作出惊讶状一边拿起个包子开吃。
吃完收拾好,俩人到前台退房。
出来的时候,李太顺从陈立东手里抢过车钥匙。
“你行不行啊?”陈立东担心地问。
“瞧好吧,我大车小车都开过。”李太顺边说,边把陈立东扶到后座,自己坐了驾驶位。然后打火,踩离合,挂挡,松手刹,松离合,给油,起步猛了点,但应该是个老司机,只是对这台车不熟悉。
开出城区,又走了一个多小时,到了耐火材料厂。厂区大门关着,确实像停产的样子。
李太顺停下车,连火都没有熄,从一旁的小门走了进去,没多会儿就出来了。
然后上车,调头,往回走。陈立东诧异道:“这就报上到了?”
“嗯,里边就有个值班的老爷子,我把调令扔给他了。”李太顺说道。
“这也行?那厂里找你怎么办?”陈立东问道。
“找到再说,找不到拉倒。”李太顺说道。
“你倒真的想开了”陈立东揉揉额头。哎,不知道上一世李太顺发生了啥后续的故事,自己这个小蝴蝶还会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吧。
中午前到了李太顺的家,村子名字没记住,是一座三进的大院,门口装修不错,院墙外立面都镶了瓷砖。
李太顺的父母亲对陈立东很热情,中午炖了一只大鹅,还有当地的一些野味。吃过午饭,陈立东的酒劲才缓过来。
饭后,李太顺没有隐瞒,跟父母亲说了工作调整的事情,也说了要跟陈立东去蓟市发展。他的父母没有别的意见,就是当妈的嘱咐儿子,抓紧说对象,最好从蓟市带个媳妇回来。
下午,陈立东和李太顺开车去寻找陈立东的大姑,信封上的地址是盘山市小洼农场唐家分场陈家村生产队。
还是李太顺开车,陈家村李太顺也没去过,但是他大概知道方位,大约百八十里地。
车行的大致方向是朝着东南,陈立东感觉这个地方跟滨海县有点类似,地图上看也是环渤海区域,后世的红海滩就在这里。人口渐渐稀少,两旁河道渐多,农业也是水稻为主,零星能看到采油的井架。
过了小洼农场总场,再打听唐家分场,再找到陈家村的时候,车上里程表显示已经走了50多公里。
陈家村不大,跟人打听陈立东大姑陈淑萍的名字,竟然没人知道。陈立东这才想起,这个时候农村妇女经常被称作某某家的,某某是男人的名字。
他打电话给父亲,问了大姑父的名字,叫孙镇远。再跟人打听,村里人一听,噢,是孙瘸子啊,就在村西头。有俩小孩主动引路,带着陈立东去大姑家,李太顺开车慢慢跟在后边。
大姑家是三间红砖房,但是没有院墙,转圈用芦苇扎起的篱笆,院门是个木栅栏,到了门口的时候,俩小孩冲着院里喊:“孙瘸子,你家来客(这里读:qie)了”然后撒丫子跑了。
陈立东推开木栅栏门,走进院子,院里养着一群鸭子,冲他嘎嘎叫。陈立东问:“家里有人吗?”没人回应。
等了会儿,他也不管是不是冒失了,抬脚往里走。进了屋发现,屋里还真没有人,听着后院有动静,他就推开了堂屋的后门。看到一个藏蓝色衣服的男人蹲在那里,在用芦苇编织苇席,看进度已经过半了,旁边有台收音机,唱着皮影戏。
陈立东咳了两声,那个人才抬起头来,一头花白的头发,戴着眼镜,脸上有些许褶皱。
陈立东连忙问:“是孙镇远先生吗?”
“你是?”这个人反问陈立东。
“哦,我叫陈立东,是蓝市滨海县孙集镇南陈村的,我父亲叫陈树俭,来找我大姑陈淑萍、大姑父孙镇远。”
就看到那人一愣,慢慢地站了起来,拍了拍前襟上的草屑,抬了抬手,又放下,继续问道:“你是树俭家的?”
“嗯。”陈立东已经猜出面前这个男人,应该就是自己的姑父孙镇远,他眼里的眼泪已经开始打转。
“是春还是东?”姑父接着问。
“我是老二,东。姑父,终于见到你了。”陈立东哇地哭出了声。前一世,他只是听父亲提起过姑父这个人,连照片都没见过,只知道姑父比大姑大几岁,也是个有学问的人。这一世终于见面了。
孙镇远伸出手,想去抱陈立东,又放下来,拍了拍陈立东的肩膀:“走,进屋说话。”
俩人来到屋里,屋里有点暗,家具比较齐全,有台彩电摆在橱柜上,看样子姑父家条件还可以。
孙镇远端详着陈立东的容貌,似乎在回忆这陈树俭的样子。“你爸还好吗?”
“好着呢!噢,我这给我爸打电话,是他让我先过来找你的。”陈立东用颤抖的手拿出手机,拨了出去,囧,没信号。
“姑父,咱们去屋外,这里信号不行。”爷俩跑到外边,陈立东举着手机看信号强度,终于看到两格了,就给陈爸拨了过去。
“爸,我见到我姑父了,让他跟你通话”,说着把手机给孙镇远递过去。
孙镇远接过手机,歪歪两声,然后听到里边叫姐夫,他也叫树俭,俩人在电话里前言不搭后语却又兴奋地说着。
陈立东嘿嘿地傻笑。他再次庆幸,能重生回来,给他机会见到未曾见过的亲人,这应该算跨越时空的相聚。
电话聊了有好几分钟,把兴奋劲过了的时候,陈爸问姐夫:“我姐呢?”
“你姐给大闺女家帮忙去了”。于是哥俩又聊一阵。
电话煲了十几分钟,孙镇远把电话递过来:“小东,你爸找你说话。”
“爸?”陈立东问道。
“你大姑父挺好的?身体没毛病吧?”陈爸在电话里问。
陈立东看了看姑父,扭过头在电话里小声说:“没毛病啊,就是腿瘸点,看着不像有别的病的样子。”
“哦,那就行。你在把手机给你姑父。”陈立东只好又把电话递过去。
一会儿又递过来,陈爸在电话里跟陈立东交代:“你想法儿把你大姑、大姑父接回来。”
收起电话,陈立东问孙镇远:“姑父,我大姑在哪儿?”
“在你大表姐家里,开春事儿多,去给你表姐看孩子了。”孙镇远说。
“晚上回来不?”
“住过去好几天了,回不来的。”
“要不,我们去表姐家?我着急见到大姑。”
“那我换身衣服。”
爷俩一问一答,老爷子换上一身没有补丁的中山装,锁好屋门,院子上的栅栏就用绳子绕两圈,就到了街上。
这时李太顺在街上已经等得够够的了,看到陈立东带着个老爷子出来,连忙下车打招呼。陈立东给姑父作介绍:“姑父,这是我同事,李太顺,家就在盘山县城关。顺哥,这就是我姑父。”
老爷子也打了声招呼:“哦,幸会、幸会。”
陈立东跟李太顺说:“走,去接我大姑。姑父你坐前边,给顺哥指路。”
去表姐家又有20多里路,路是石渣路,大约半个小时才到了另一个更小的村庄,大约有三十来户人家,是渔村,靠着一条宽阔的河道,远处大约五六里的地方应该是渤海了。
靠河岸的地方很热闹,有织网的、有修船的,河道里并排着十几条大木头船,大家忙着在为春季捕捞做准备。
孙镇远指挥车辆停在一家门口,同样是苇把子做院墙,李太顺还是等在外边,爷俩直接走进去,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刷锅准备做饭,看到孙镇远过来,很是惊讶:“你咋找过来了?有事?这小伙子是…...小东?”
“大姑,是我。”陈立东眼睛又湿了。
陈淑萍手里的炊帚滑落到地上,上下打量着眼前的小伙子,五年前她回娘家见过上初中的陈立东,还有点印象,没想到能再这里重逢:“你咋过来了,家里……没事吧?”
“我来这里出差,我爸让我来看看你。家里挺好的,我爸刚刚还跟我姑父通电话了呢。”说着,陈立东又掏手机,没信号。陈家村那边有油田的井队,附近有移动公司的基站,而这个渔村地图上都找不到,一点信号都没了。
“屋里说吧”大姑招呼爷俩进去。
表姐家条件还行,外间屋有冰箱、洗衣机,正屋里有组合家具,中间摆着一台电视,屋子山墙上有一个镜框,有表姐的结婚照,两口子都穿着军装。里屋炕上睡着一个婴儿,大姑过来估计就是给闺女照看这个孩子。
大姑惦着家里的情况,陈立东拣重要的情况说了说。然后说:“大姑,我爸的意思,是带你跟我姑父回去一趟。从这儿开车估计七个小时就能到,我们开一阵歇一阵,不会太累。”
大姑犹豫了一会儿,说:“你表姐这个小闺女离不开人,他们两口子要出海,我得留下来照顾这孩子。让你姑父去吧,他从小出来就没回过家,也该回老家看看了,要不死了都闭不上眼。”
孙镇远是十来岁上跟着陈立东的爷爷到的东北。家在蓝市的丰蓝县,离南陈村没多远。
陈立东的爷爷叫陈东武,年轻时在京唐运河当搬运工,身强体壮,讲义气,后来被货栈老板聘做监工,攒下些身家。四几年的时候得罪了人,带着老婆、大女儿和小跟班孙镇远去了东北,大儿子陈树勤还小,留在老家让父母照料。到东北后做些生意,生下了陈立东的父亲陈树俭。
当时孙镇远就跟在陈东武身边,跑腿、算账非常机灵,成年后就被陈东武招了女婿。
陈东武回老家的时候,已经把在东北的产业都处理了。原计划孙镇远和陈淑萍也回来,但陈东武回到老家后被定了富农成份,老爷子担心闺女姑爷回来,公社里再核查,万一哪句话说不准,那他的成份就不是富农,妥妥是个资本家了。考虑再三,就让孙镇远和陈淑萍留在了东北。
五十年代中期,华夏开发“南大荒”,在盘山建设国营农场,孙镇远和陈淑萍就参加了农场建设,后来就在盘山这里安家,生下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唐家镇这个渔村,叫东港村。还有个二女儿,比陈立东大两岁,去年高考被华北煤炭医学院录取,这个学院就在蓝市。
本来到今年夏天,陈淑萍就想回老家,带着二女儿在老家过暑假。陈立东想想,能对上号了。上一世,确实是今年夏天,大姑带着二表姐在自己家住了一段时间,最喜欢吃他抓的泥鳅。
傍晚的时候,表姐孙春燕和姐夫李爱国两口子带着大闺女从河滩边回来,陈立东又跟表姐、表姐夫和外甥女认识。
之后李太顺和陈立东把车里带的礼品:从盘山县城买的烟酒、糖果、麦乳精、水果罐头都拿下来,放到表姐这里。
表姐夫李爱国也是上门女婿,老家在安溪省。亲生父亲在厂里出了事故,去世后母亲带着他改了嫁,他跟养父不对付,到年龄就报名入伍,来到盘山做了雷达兵。退伍后没回去,在这里跟人跑船,被孙镇远招了女婿。小两口感情和谐,日子过得挺好,就是生了俩丫头,老爷子不太高兴。
晚饭就在表姐家吃,新鲜菜少,有雪里蕻炖鳕鱼、干煎河刀鱼、蟹酱煮黄豆、凉拌海蜇、碱蓬菜团子,米饭是后世著名的盘山米。
从隔壁人家借来个方桌,俩方桌拼一起,菜样少,但量大管饱。六个大人、一个孩子围成一圈,吃了个热热闹闹。
吃到半路,陈立东尿急,到院外去小解。90年代农村的厕所,不说也罢,男人方便,到了院外直接滋。
这时的气候还很冷,海风吹过带来鱼腥,天上的星星贼亮,陈立东不禁感叹,重生,真好。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工业狂潮,重生之工业狂潮最新章节,重生之工业狂潮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重生之工业狂潮,重生之工业狂潮最新章节,重生之工业狂潮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