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肆“不醉不归”发生的人命案,到了黄昏时分便盖过了议论纷纷、举世瞩目的武举,成为大兴城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本来这种人命案在这人命如草芥的年代,并不是什么大事,可斗殴双方是锋芒毕露的卫王杨集、臭名远扬的宇文智及,那么小事也就变成了大事。
杨集是高高在上、功勋卓著的亲王,而宇文智及是无恶不作、人人痛恨的一介白身,从身份地位上说,两者没有可比性;但是宇文智及有一个圣眷正隆的爹!他这个爹,与杨集地位相当。
大兴城几个繁华热闹的坊议论纷纷,经过不断的流传,两人冲突的起因也变得千奇百怪、众说纷纭。
有人说:杨集于今日午后,携带美若天仙的庶妃去酒肆用餐,宇文智及一见卫王庶妃,顿时惊为天人、魂不守舍,便依仗父亲权势,向杨集索要庶妃而不得,便拔剑意图斩杀卫王、准备强抢庶妃。
有人说:杨集与其庶妃宴请好友,宇文智及忽然前来逼近他的朋友向宇文家效忠,杨集站出来劝说;宇文智及认识杨集,便没有为难他的朋友,但条件是让庶妃陪他睡几晚,杨集既要保朋友、也要保护庶妃,宇文智及愤怒拔剑砍人,在厮打过程中,杨集中了一刀,这才愤怒杀人。
有人说一、有人说二,便有人说三、四、五……十、二十,每个传言不尽相同,但每个传言都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卫王庶妃美若天仙;第二、宇文智及见色起意;第三、宇文智及挥剑砍杨集;第四、杨集挨了一刀,这才愤起杀人。
总之一句话:就是杨集处于受害方,被迫反抗。而人们对于这个论点深信不疑。只因宇文智及和他兄长宇文化及一样,为人凶残阴险,喜欢依仗父亲权势胡作非为,从来就没有把朝廷法度放在眼中。由于宇文述的纵容、护犊,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贪婪与骄横的本性。
不同于当奇闻逸事来听的普通老百姓,世家门阀、达官贵人对于这起冲突,却是抱着拭目以待、跃跃欲试、万分期待的心思。他们知道以宇文述暴戾护犊的脾气,绝对不可能忍下这口恶气,此事必将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
宇文府书房内,宇文述直挺挺的坐在坐榻上,在他面前,是他暗中派去跟随宇文智的心腹死士。宇文述派死士去跟踪宇文智及,倒不是父子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他不希望宇文智及也犯宇文化及的大错,未免三子也走长子走过的弯路,便下意识的约束他、盯着他,促使他养成行事前向自己禀报、不向自己撒谎的好习惯。
死士不敢隐瞒,将不醉不归酒肆内发生之事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不过他既不知宇文智及的任务是什么,而且又担心自己被宇文智及的随从察觉,离事发现场比较远,所以他对冲突的细节也不太了解。于是就事论事的说道:“家主,小人看到三郎和卫王有说有笑的,三郎给了卫王什么东西以后,便忽然拔剑砍向卫王。卫王后退几步,拿起桌案上的大砂锅,将一大锅滚烫的粥泼得三郎满头满脸。”
宇文述依旧面无表情,眼角却不着痕迹的跳了几下,他点点头道:“然后呢?”
死士继续说道:“然后卫王便喊抓刺客,双方随从就打了起来。双方虽然打得激烈,但没人拔刀,只是动拳脚功夫,不料宇文燎在混乱中向卫王砍了一刀,在卫王身上划开了尺多长的大口子……”
宇文述听到这句“在卫王身上划开了尺多长的大口子”时,吓得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不等死士说完,便急声问道:“卫王伤着了吗?”
从死士的表述上看,过错全在三子宇文智及,若是杨集身负重伤,事情便无法收拾了。
“没有!”死士摇了摇头:“卫王躲避及时,否则必死无疑,不过也惹怒了卫王,他和一名侍卫联手将宇文燎杀了,三郎的其他随从也被砍成重伤。不久之后,县令窦庆、县丞屈突盖便到了。”
“我想知道三郎情况如何?”宇文述听说杨集没有受伤,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然后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在杨集没有受伤的前提下,至于谁先挑衅、谁先动刀、死伤这等‘小事’对宇文述而言,全都不如儿子的情况重要。
“回禀家主,三郎被沸腾的粥烫得受不了,便用双手甩开剥开脸上的粥,抓着头发、脸皮脱落,血水淌得到处都是,看着异常可怖。”死士看了脸色狰狞的宇文述一眼,又低声说道:“家主,卫王去县衙之前,让其庶妃请王妃入宫,请皇后为他的庶妃做主。”
宇文述听罢,顿时恨得咬牙切齿,“哗啦”一声,他面前的桌案一脚踹飞。
案上一套精美的玉茶具摔成碎片,茶叶、茶水四散,洒得满地都是。
“家主请冷静!家主请冷静!”旁边的谋主司马元谦大声提醒,这是宇文述给他的命令,一旦他失去理智和冷静,便要司马元谦大声的提醒他冷静。
“呼”宇文述将一口恶气吐了出来,向死士挥了挥手,“你先退下,找几个人盯着县衙。”
“小人遵命。”死士深施一礼,如释重负的退了下去。
宇文述向司马元谦问道:“元谦,你说此事如何处理?”
司马元谦年纪五旬,长得十分削瘦,下颌留着一撮山羊胡,他在北周时期有个都督的勋官,隋朝建立以后,这种没有后台的小冗官便被杨坚清扫一空。而司马元谦的父亲曾是宇文述的旧部、本人又诡计多端,便慢慢得到宇文述的重用,在跟随宇文述二十多年里,尽心尽力的为宇文述出谋划策,使他一步步登上高位。
宇文述也是抱之以李,不仅视司马元谦为谋主、极尽厚待之能事,还将他的嫡子司马德戡、司马德俱送入了禁军,安排成左右卫的校尉;庶子司马文举,也以马文举之名,混进了左武卫。
“卑职想知道家主的意思,您是想利用此事对付卫王,以报大郎被罢免的一箭之仇?还是只想救出三郎?”司马元谦问道。
宇文述捏着下巴的胡须沉吟片刻,向司马元谦缓缓的说道:“卫王成长速度惊人,已经渐成气候,若是任由他成长下去,迟早会成为我的宿敌。我想将他早日拔除,以免留下无穷后患。”
不久之前,杨集当着杨昭的面说他的三千名假子如果皆是火长,那他便掌控了大隋三万大军,如果皆是队正,那掌控十五万大军,还说他一直以北周皇族的名义在招贤纳士……最关键是杨集坦然的说他已经掌控了自己许多假子、自己许多重要罪证。
这些话,直令宇文述毛骨悚然,恨不得早点将杨集弄死。
一时半会之间或许弄不死杨集,但是他可以利用杨集‘凉州牧’这重身份,在皇帝面前一步步的离间,使杨广对杨集的信任由深信不疑,变成半信半疑、完全不信……
司马元谦听了宇文述的话,摇了摇头:“家主,卑职认为不行,也扳不倒杨集。”
“难道就因为杨集是圣人的堂弟不成?”宇文述愤怒的说道。
司马元谦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道:“和圣人确实有点关系,但关系并不大,卑职倒是觉得圣人的细心超过了多数人,他会从很多很小的细节来观察一个人。比如卫王多次请辞凉州牧之职、长期逗留在京城而不去凉州等事,便让圣人发现卫王内心不贪恋权势的一面;再比如卫王鼓动杨谅献出通敌罪证,虽然看似给圣人留下了隐患,但圣人从中却看到了卫王重情重义的一面;还有,卫王为了朝廷的长久传承,不计个人得失的站在世家门阀敌对面,这不仅让圣人看到了他的忠诚大义,而且他还与世家门阀、各方势力公然决裂了,哪怕以后造反,也不会有大势力追随和支持,而普通百姓,又能成什么气候?相反,家主虽然在圣人身边的时间很久很久了,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却被卫王比出来、比下去了。”
“比如呢?”宇文述不服气问道。
司马元谦叹了一口气,说道:“比如家主你为了对付杨素,不惜将卫王的消息泄漏给了杨谅,这种行为在大义上,是对君王不忠、对同僚不仁、对将士不义,但是卫王不予计较,表现出了豁达的心胸,可您拿大郎顶罪,这便在圣人失了不少分。比如家主原本是武举总监察,可您上怕圣人不满、下不愿得罪人,而卫王却接了下来,这么一来,谁更对圣人忠诚,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当然,这些都不是圣人不重用家主的主要原因。卑职主因是家主的暮气。”
宇文述不解的问道:“暮气?圣人莫非是嫌我年纪大、嫌我老了?”
“杨素年纪也大,可只要是涉及大事,圣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杨素。”
“杨素都被打发去修城了,还叫重视?”宇文述嗤之以鼻。
“如果是单独修一座洛阳新城,的确是发配。”司马元谦说道:“可您别忘了,包括洛阳新城在内的十多个州都被纳入了新都城的防御体系之中,至于在哪里修修防御工事、修多少多高多大多深,皆由杨素说了算,这完全就是将一国中枢命运交给了杨素,这不是重视、重用,又是什么?”
宇文述一下子愣住了。
“所以说,暮气与年纪大小并没有多少关系。”司马元谦下了定义,又说道:“家主有能力,可是在一些时候考虑的太过周全,在行事之时反而缩手缩脚、沉吟不决、举足不前了。这不符合圣人的需要。我能理解这是圣人对大隋前途的忧虑,所以他渴望改变,但是他本人又不便出面,以免撕破那层薄纸、弄得大家无法收拾、无法下台,于是他渴望拥有一根锋芒毕露的神剑,代替他披荆斩棘、冲锋陷阵,将大隋存在的弊端和危机扫除一空。”
“而卫王就是这样一把神剑,他出仕的时间不满三年,可是他却做了很多令帝王想做而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试问这样一把神剑,又有哪个帝王不喜欢、哪个皇帝不重用?”
宇文述一下子陷入了深思,他不得不承认司马元谦将杨广看得很透彻,杨广确实对大隋的前途充满了忧虑,但是他却又分身乏术,无力同时兼顾中枢和地方,而杨集一出现,就立刻在凉州做了许多令他们父子欣喜若狂、利国利民的大事,如此,杨广岂能不重用杨集?
若是失去杨集,又有谁敢做这些事?
这也就是说,只要杨集继续与世家门阀硬怼、只要杨集不犯类似杨谅和贺若弼的错,杨广就能容忍得了他。
只因杨集的作为,太符合帝王的需要了,但问题是,他们都知道个中好处,偏偏没人敢这么做:一方面是事关自身利益,没有人愿意自掘坟墓来埋葬自己的家族;另一方面是没有人敢像杨集这么绝,若是跟着小打小闹,落得个东施效颦的笑柄不说,还要得罪一大票人。
宇文述心中暗暗叹息一声,所谓的时势造英雄,不外如是。
杨广如今本来对他有些不满了,若是再在他面前中伤杨集,恐怕只会让杨广更加厌恶他、疏远他。
良久,宇文述长叹一声道:“看来当务之急是先将三郎救出来了。”他苦笑一声,又说道:“只是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一切都是错在三郎,这又如何是好哇?”
司马元谦笑了起来,“既然如此,这件事就得动用人脉和一些财富了,如今三郎落在了大兴县里,县令窦庆不足为惧,不过县丞屈突盖却相当不好说话,未必肯理会家主的想法,不妨找人去压一压他。”
宇文述问道:“元谦觉得谁最合适?”
司马元谦说道:“裴矩和虞世基均可!家主可根据关系亲厚与否,从中挑出一人。另外再请南阳公主入宫一趟,不说是让皇后帮忙求情,但最起码,也要让她保持中立,这个很重要。”
宇文述又问道:“三郎恐怕伤得不轻,我想先把他保释回家调养,你看如何?”
司马元谦苦笑道:“得看卫王的态度了,若是住进了牢房,闯祸的三郎没理由出得来。家主去之前,最好备好良医良药。”
“我得好好考虑拜访谁、又怎么开口。所以县衙那边,还请元谦代我走一趟。”宇文述没有意识到宇文智及伤得有多重,以为就是被滚烫的粥烫伤了脸,至多受点皮肉之苦,若是知道被汤瞎了一只眼、咽喉也被烫哑了,想必不会这么淡定了。
“卑职遵命。”司马元谦一礼告退。
7017k
杨集是高高在上、功勋卓著的亲王,而宇文智及是无恶不作、人人痛恨的一介白身,从身份地位上说,两者没有可比性;但是宇文智及有一个圣眷正隆的爹!他这个爹,与杨集地位相当。
大兴城几个繁华热闹的坊议论纷纷,经过不断的流传,两人冲突的起因也变得千奇百怪、众说纷纭。
有人说:杨集于今日午后,携带美若天仙的庶妃去酒肆用餐,宇文智及一见卫王庶妃,顿时惊为天人、魂不守舍,便依仗父亲权势,向杨集索要庶妃而不得,便拔剑意图斩杀卫王、准备强抢庶妃。
有人说:杨集与其庶妃宴请好友,宇文智及忽然前来逼近他的朋友向宇文家效忠,杨集站出来劝说;宇文智及认识杨集,便没有为难他的朋友,但条件是让庶妃陪他睡几晚,杨集既要保朋友、也要保护庶妃,宇文智及愤怒拔剑砍人,在厮打过程中,杨集中了一刀,这才愤怒杀人。
有人说一、有人说二,便有人说三、四、五……十、二十,每个传言不尽相同,但每个传言都有几个共同点。
第一、卫王庶妃美若天仙;第二、宇文智及见色起意;第三、宇文智及挥剑砍杨集;第四、杨集挨了一刀,这才愤起杀人。
总之一句话:就是杨集处于受害方,被迫反抗。而人们对于这个论点深信不疑。只因宇文智及和他兄长宇文化及一样,为人凶残阴险,喜欢依仗父亲权势胡作非为,从来就没有把朝廷法度放在眼中。由于宇文述的纵容、护犊,久而久之便养成了贪婪与骄横的本性。
不同于当奇闻逸事来听的普通老百姓,世家门阀、达官贵人对于这起冲突,却是抱着拭目以待、跃跃欲试、万分期待的心思。他们知道以宇文述暴戾护犊的脾气,绝对不可能忍下这口恶气,此事必将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
宇文府书房内,宇文述直挺挺的坐在坐榻上,在他面前,是他暗中派去跟随宇文智的心腹死士。宇文述派死士去跟踪宇文智及,倒不是父子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他不希望宇文智及也犯宇文化及的大错,未免三子也走长子走过的弯路,便下意识的约束他、盯着他,促使他养成行事前向自己禀报、不向自己撒谎的好习惯。
死士不敢隐瞒,将不醉不归酒肆内发生之事详详细细的说了一遍,不过他既不知宇文智及的任务是什么,而且又担心自己被宇文智及的随从察觉,离事发现场比较远,所以他对冲突的细节也不太了解。于是就事论事的说道:“家主,小人看到三郎和卫王有说有笑的,三郎给了卫王什么东西以后,便忽然拔剑砍向卫王。卫王后退几步,拿起桌案上的大砂锅,将一大锅滚烫的粥泼得三郎满头满脸。”
宇文述依旧面无表情,眼角却不着痕迹的跳了几下,他点点头道:“然后呢?”
死士继续说道:“然后卫王便喊抓刺客,双方随从就打了起来。双方虽然打得激烈,但没人拔刀,只是动拳脚功夫,不料宇文燎在混乱中向卫王砍了一刀,在卫王身上划开了尺多长的大口子……”
宇文述听到这句“在卫王身上划开了尺多长的大口子”时,吓得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不等死士说完,便急声问道:“卫王伤着了吗?”
从死士的表述上看,过错全在三子宇文智及,若是杨集身负重伤,事情便无法收拾了。
“没有!”死士摇了摇头:“卫王躲避及时,否则必死无疑,不过也惹怒了卫王,他和一名侍卫联手将宇文燎杀了,三郎的其他随从也被砍成重伤。不久之后,县令窦庆、县丞屈突盖便到了。”
“我想知道三郎情况如何?”宇文述听说杨集没有受伤,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然后问出了他最关心的问题。
在杨集没有受伤的前提下,至于谁先挑衅、谁先动刀、死伤这等‘小事’对宇文述而言,全都不如儿子的情况重要。
“回禀家主,三郎被沸腾的粥烫得受不了,便用双手甩开剥开脸上的粥,抓着头发、脸皮脱落,血水淌得到处都是,看着异常可怖。”死士看了脸色狰狞的宇文述一眼,又低声说道:“家主,卫王去县衙之前,让其庶妃请王妃入宫,请皇后为他的庶妃做主。”
宇文述听罢,顿时恨得咬牙切齿,“哗啦”一声,他面前的桌案一脚踹飞。
案上一套精美的玉茶具摔成碎片,茶叶、茶水四散,洒得满地都是。
“家主请冷静!家主请冷静!”旁边的谋主司马元谦大声提醒,这是宇文述给他的命令,一旦他失去理智和冷静,便要司马元谦大声的提醒他冷静。
“呼”宇文述将一口恶气吐了出来,向死士挥了挥手,“你先退下,找几个人盯着县衙。”
“小人遵命。”死士深施一礼,如释重负的退了下去。
宇文述向司马元谦问道:“元谦,你说此事如何处理?”
司马元谦年纪五旬,长得十分削瘦,下颌留着一撮山羊胡,他在北周时期有个都督的勋官,隋朝建立以后,这种没有后台的小冗官便被杨坚清扫一空。而司马元谦的父亲曾是宇文述的旧部、本人又诡计多端,便慢慢得到宇文述的重用,在跟随宇文述二十多年里,尽心尽力的为宇文述出谋划策,使他一步步登上高位。
宇文述也是抱之以李,不仅视司马元谦为谋主、极尽厚待之能事,还将他的嫡子司马德戡、司马德俱送入了禁军,安排成左右卫的校尉;庶子司马文举,也以马文举之名,混进了左武卫。
“卑职想知道家主的意思,您是想利用此事对付卫王,以报大郎被罢免的一箭之仇?还是只想救出三郎?”司马元谦问道。
宇文述捏着下巴的胡须沉吟片刻,向司马元谦缓缓的说道:“卫王成长速度惊人,已经渐成气候,若是任由他成长下去,迟早会成为我的宿敌。我想将他早日拔除,以免留下无穷后患。”
不久之前,杨集当着杨昭的面说他的三千名假子如果皆是火长,那他便掌控了大隋三万大军,如果皆是队正,那掌控十五万大军,还说他一直以北周皇族的名义在招贤纳士……最关键是杨集坦然的说他已经掌控了自己许多假子、自己许多重要罪证。
这些话,直令宇文述毛骨悚然,恨不得早点将杨集弄死。
一时半会之间或许弄不死杨集,但是他可以利用杨集‘凉州牧’这重身份,在皇帝面前一步步的离间,使杨广对杨集的信任由深信不疑,变成半信半疑、完全不信……
司马元谦听了宇文述的话,摇了摇头:“家主,卑职认为不行,也扳不倒杨集。”
“难道就因为杨集是圣人的堂弟不成?”宇文述愤怒的说道。
司马元谦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道:“和圣人确实有点关系,但关系并不大,卑职倒是觉得圣人的细心超过了多数人,他会从很多很小的细节来观察一个人。比如卫王多次请辞凉州牧之职、长期逗留在京城而不去凉州等事,便让圣人发现卫王内心不贪恋权势的一面;再比如卫王鼓动杨谅献出通敌罪证,虽然看似给圣人留下了隐患,但圣人从中却看到了卫王重情重义的一面;还有,卫王为了朝廷的长久传承,不计个人得失的站在世家门阀敌对面,这不仅让圣人看到了他的忠诚大义,而且他还与世家门阀、各方势力公然决裂了,哪怕以后造反,也不会有大势力追随和支持,而普通百姓,又能成什么气候?相反,家主虽然在圣人身边的时间很久很久了,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却被卫王比出来、比下去了。”
“比如呢?”宇文述不服气问道。
司马元谦叹了一口气,说道:“比如家主你为了对付杨素,不惜将卫王的消息泄漏给了杨谅,这种行为在大义上,是对君王不忠、对同僚不仁、对将士不义,但是卫王不予计较,表现出了豁达的心胸,可您拿大郎顶罪,这便在圣人失了不少分。比如家主原本是武举总监察,可您上怕圣人不满、下不愿得罪人,而卫王却接了下来,这么一来,谁更对圣人忠诚,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当然,这些都不是圣人不重用家主的主要原因。卑职主因是家主的暮气。”
宇文述不解的问道:“暮气?圣人莫非是嫌我年纪大、嫌我老了?”
“杨素年纪也大,可只要是涉及大事,圣人首先想到的便是杨素。”
“杨素都被打发去修城了,还叫重视?”宇文述嗤之以鼻。
“如果是单独修一座洛阳新城,的确是发配。”司马元谦说道:“可您别忘了,包括洛阳新城在内的十多个州都被纳入了新都城的防御体系之中,至于在哪里修修防御工事、修多少多高多大多深,皆由杨素说了算,这完全就是将一国中枢命运交给了杨素,这不是重视、重用,又是什么?”
宇文述一下子愣住了。
“所以说,暮气与年纪大小并没有多少关系。”司马元谦下了定义,又说道:“家主有能力,可是在一些时候考虑的太过周全,在行事之时反而缩手缩脚、沉吟不决、举足不前了。这不符合圣人的需要。我能理解这是圣人对大隋前途的忧虑,所以他渴望改变,但是他本人又不便出面,以免撕破那层薄纸、弄得大家无法收拾、无法下台,于是他渴望拥有一根锋芒毕露的神剑,代替他披荆斩棘、冲锋陷阵,将大隋存在的弊端和危机扫除一空。”
“而卫王就是这样一把神剑,他出仕的时间不满三年,可是他却做了很多令帝王想做而不能做、不敢做的事情。试问这样一把神剑,又有哪个帝王不喜欢、哪个皇帝不重用?”
宇文述一下子陷入了深思,他不得不承认司马元谦将杨广看得很透彻,杨广确实对大隋的前途充满了忧虑,但是他却又分身乏术,无力同时兼顾中枢和地方,而杨集一出现,就立刻在凉州做了许多令他们父子欣喜若狂、利国利民的大事,如此,杨广岂能不重用杨集?
若是失去杨集,又有谁敢做这些事?
这也就是说,只要杨集继续与世家门阀硬怼、只要杨集不犯类似杨谅和贺若弼的错,杨广就能容忍得了他。
只因杨集的作为,太符合帝王的需要了,但问题是,他们都知道个中好处,偏偏没人敢这么做:一方面是事关自身利益,没有人愿意自掘坟墓来埋葬自己的家族;另一方面是没有人敢像杨集这么绝,若是跟着小打小闹,落得个东施效颦的笑柄不说,还要得罪一大票人。
宇文述心中暗暗叹息一声,所谓的时势造英雄,不外如是。
杨广如今本来对他有些不满了,若是再在他面前中伤杨集,恐怕只会让杨广更加厌恶他、疏远他。
良久,宇文述长叹一声道:“看来当务之急是先将三郎救出来了。”他苦笑一声,又说道:“只是从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一切都是错在三郎,这又如何是好哇?”
司马元谦笑了起来,“既然如此,这件事就得动用人脉和一些财富了,如今三郎落在了大兴县里,县令窦庆不足为惧,不过县丞屈突盖却相当不好说话,未必肯理会家主的想法,不妨找人去压一压他。”
宇文述问道:“元谦觉得谁最合适?”
司马元谦说道:“裴矩和虞世基均可!家主可根据关系亲厚与否,从中挑出一人。另外再请南阳公主入宫一趟,不说是让皇后帮忙求情,但最起码,也要让她保持中立,这个很重要。”
宇文述又问道:“三郎恐怕伤得不轻,我想先把他保释回家调养,你看如何?”
司马元谦苦笑道:“得看卫王的态度了,若是住进了牢房,闯祸的三郎没理由出得来。家主去之前,最好备好良医良药。”
“我得好好考虑拜访谁、又怎么开口。所以县衙那边,还请元谦代我走一趟。”宇文述没有意识到宇文智及伤得有多重,以为就是被滚烫的粥烫伤了脸,至多受点皮肉之苦,若是知道被汤瞎了一只眼、咽喉也被烫哑了,想必不会这么淡定了。
“卑职遵命。”司马元谦一礼告退。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