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时间过去,黄昏来临。西方天边拖着一层层朱霞,瑰丽的夕阳光彩穿云而出,就连辽阔草原上的青草,也泛起了一层淡淡的黄金光晕。
在突厥、霫族、契丹、奚族交界处,已经搭起了方圆数里的的白色帐篷群,一队队士兵游弋在外;在帐篷群中间,亦有士兵在巡逻,越到中间、防御越是森严。
这便是杨集所率的六千隋军、四万名突厥军的驻地了。
突厥的主将是二王子阿史那俟利弗设,他和其他突厥部落一样,也是见利而动的人物,杨广和杨集给他的画的饼、启民可汗的金箭的是一回事,重要是此战有利可图。
如果没有启民可汗金箭,他也不敢擅自攻打契丹,毕竟他们东突厥局势不妙,不仅仅害怕契丹报复,也害怕奚族、霫族、南北室韦害怕的联手起来,但此时既有大隋和启民可汗在后面撑腰,他自然毫无顾忌地出兵了、也乐意装傻。
当然,契丹之利也在其次,主要是阿史那俟利弗设盯住了兄长给杨集的四万名士兵,其中三万人是东部的牧民、一万是契骨铁弦为首的附离之士,后者是东突厥最精锐的常备骑兵,阿史那俟利弗设准备将此军据为己有;如果父亲不在了,就算他恢复不到巅峰时期,也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另外三万名牧民军,他也要努力拉拢,如果此战大胜,而杨集又依言把四层人口给他,他决定把这些战利品一律分给这些牧民军,使双方建立一个良好的信任、友好的基础。
阿史那俟利弗设的想法,实际也是杨集需要的之所在,所以他们集结以后,杨集便集中了酋长、特勤、万夫长、千夫长们,开了一个战前分赃会议。
先是向他们说大隋皇帝十分欣赏阿史那俟利弗设,并且册封他为大隋郡公、镇北交军,如此便给大家灌输一个‘大隋支持阿史那俟利弗设为继任大汗’的观念。另外,又承诺把一成战利品交给阿史那俟利弗设,由阿史那俟利弗设平分给有功之军。众酋长、特勤、万夫长、千夫长欣然答应,保证自己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全力配合作战。
而阿史那俟利弗设有了这一层战利品的分配权,自又和众酋长们有了一层利益关系。
至于之后,阿史那俟利弗设能否拉拢到这些尊长、将军;能否在启民可汗死前,拥有和阿史那咄吉分庭抗礼的实力,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杨广这次交给杨集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给契丹一个惨痛的教训,如果‘一不小心’灭了契丹也无所谓;二是尝试把突厥军变成大隋雇佣军、尝试着用突厥人对付其他部落,如果这次办好了,那么双方就有了合作的良好基础,日后也便于继续下去,甚至能够越过东突厥大可汗,单一的和某个部落合作。
这种方式并不像以前由突厥人自己去完成,而是必须由大隋来统领、必须以大隋的名义来办事,要让突厥军队服从于隋朝将领的一切指挥,潜移默化的让各部酋长和各级将领认可隋朝,觉得跟隋朝有搞头。
而在军队方面,由于突厥人有严密的军队建制,十人、百人、千人、万人都有对应将领,打仗也有自己的打仗模式,所以杨集并没有画蛇添足的搞什么整顿,只须控制住阿史那俟利弗设、契骨铁弦和酋长、万夫长们即可。
不过杨集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之所以带来了这么多的凉州将二代:一方面希望他们在战争中得到成长;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次战争给予他们立功的机会,只要他们在这场雪耻之战中,立下丁点功劳,都会受到朝廷的嘉奖、百姓的爱戴。
这样的机会,杨集又岂错过?
所以随行的凉州将二代都被他安排成统御突军的千夫长了,原千夫长,则是成了副手;他们要的只是军功和名望,而“分配”给突厥人的战利品,自然与他们无关。
突厥酋长们、将军们不要隋朝的军功,隋将又只是挂个名而已,自也愿意配合杨集。
突厥的将军们走后,杨集便向将二代们交待作战任务。
“除了附离之士,余者都是号称控弦之士的牧民,打打顺风仗倒是不错,我希望你们你们以自己的本事,做成真正的千夫长,而不是一个摆设。”
杨集看了麦仲才一眼,见他似乎有话要说,便说道:“麦将军有什么话但管直说。”
麦仲才站起身向杨集施礼道:“大王,末将等人自入突厥军后,按照大王所给的办法,把他们的千夫长、百夫长、所谓的第一勇士都打服了;就目前而言,所属士兵对我们还是比较信服的。不过末将有两个疑问要说!”
“请讲!”杨集点了点头。
麦仲才说道:“突厥军杂乱无章,所以我们在整军之时,采用了我军的办法,比如说听鼓辨令、简单的战法都说了一些,末将担心突厥人学到我军的办法,日后反而捅我们一刀。”
众人暗自点头,这也是他们担心之处。
“你所担心的事情,其实不是事儿。一是我军的训练方式、作战方法,突厥人并不陌生;只因启民可汗当初被我大隋保护的时候,先帝专门派出将领帮他们训练。”
“二是突厥,乃至之前的匈奴、乌桓、鲜卑、柔然都学我中原,打算建立一个高度集权、军权一统的国度,而不是依靠利益维持、依靠暴力组合的大部落联盟,但是他们改变不了遂水草、游牧而居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他们的人口定不下来;而普通百姓也喜欢自由散漫的游牧生活,如果过度的要求变革,反而会出现致命的内讧。国如此,部落军队亦然,所以他们的大可汗、大酋长除了本部嫡系子弟之外,没有多少常备的精锐之士。”
说到这里,杨集又总结般的说道:“这不是他们不想改变、不会改变,而是不能。首先是我之前说的习性;其次便是实实在在的财富了,谁都喜欢常备的以战为重的职业军,但是以我大隋的富庶、养‘七十万’京兵尚且吃力,试问贫穷落后的突厥又如何养得起?武器装备又从哪里来?第三、突厥等草原民族游离不定,他们不仅要与天地斗、与野狼斗,还要与周边的部落斗,一些小部落最怕的不是打仗,而是怕打仗回来以后,家没了、部落没了,如此一来,心念家乡、担心家人的青壮们自然不愿意集中在某处长期训练了。”
众人闻言,顿时豁然开朗,如此从敌方国势、实力、生活习性民上的分析敌军的话,他们还是首次听说过,都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是末将想多了!”麦仲才脸色一红,他又躬身道:“大王,末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比较难以沟通,突厥人说突厥语、千夫长即便会说汉话,也是磕磕巴巴的。”
“这是我的疏忽!”杨集一拍脑门,向宗罗睺说道:“宗将军,给他们每个人分派十名会说突厥话的亲兵。”
“末将遵命!”宗罗睺应命一声,便去找人了。
“这些会说突厥语的士兵就位之后,你们安排到百夫长身边、当百夫长的‘助手’,如果百夫长不懂号令,可由这些从旁解说,这是他们最重要的使使命。”杨集向众将说道:“属于我们的战争,即将展开。都下去好生准备!”
“喏!末将告辞。”众将起身离开。
。。。。。。
众人退下不久,契骨铁弦带着一队白人远远行来,远远的向步出中军大帐的杨集行礼道:“参见大王。”
杨集停下脚步,笑问说道:“契骨将军有事吗?”
“有的!”契骨铁弦纵身下马,大步走向杨集,轻声道:“大王,我有件事想求大隋帮忙。”
“去里面说!”杨集调过头,带着契骨铁弦进了侧帐。
两人坐下,杨集便问道:“说吧!何事?”
契骨铁弦似乎有些难以启口,犹豫了半晌,便—咬牙,向杨集说道:“大王,我想当契骨的大酋长,请您帮我一帮。”
杨集为之一愣,随即疑惑的问道:“你要杀你父亲?篡夺大权?”
契骨铁弦汗颜道:“这倒不是!”
杨集笑着问道:“那是为何?”
契骨是一个以白种人为主的部落,生活在剑水流域,倒是也和大隋有贸易往来,但由于现在是大隋天下,所以他们倒也不以李陵的后代自居、更没有和陇西李氏畅叙族情。
契骨铁弦叹了一口气,轻声道:“说起来也是蛮难为情的,其实我们契骨以前也算是比较强大的部落,薛延陀崛起之初,为了不触及我们。乙失钵将他的妹妹嫁给我的父亲,与契骨结成盟友,达成了互不侵犯的目的。乙失钵稳住我们契骨以后,开始平定内乱,吞并了薛部和附近小部,从而称之为薛延陀。区区数载时间,其实力远远超过了我们契骨,而且一次次的向我们发起了进攻,企图将我们吞并。父亲此刻万分懊恼,后悔与和乙失钵结盟,使得弱小的延陀部超越我们、并且威胁了我们的存在。”
对于这番养虎为患的话,杨集颇有一种感同身受之感,他喝不是帝王,却他能够理解契骨酋长心底感受。自己亲手扶持出一个威胁自己存在的敌对势力,确实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
契骨铁弦苦笑一声,接着说道:“只是事已至此,父亲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我们实力不如薛延陀、东突厥又要臣服我们,如果公然和薛延陀一战,最后必将便宜东突厥,对我契骨没有半点益处。所以我希望大隋认同契骨、册封契骨,只要我契骨成了大隋的附属国,那么我们在和薛延陀打出一个结果之时,不管好歹、东突厥都不敢吞并我们。”
杨集沉吟半晌,向契骨铁弦问道:“你不是启民可汗的女婿么?”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契骨铁弦解释道:“我的父亲已经年迈,而我的兄长们,要么残暴,不得人心;要么没有统御契骨、抵御薛延陀的能力,所以父亲将视为继承人,打算把酋长传给我。可是兄长们的实力太大了,单凭我一个根本斗不过他们,所以父亲让我我当启民可汗的女婿,希望我有朝一日,可借东突厥之势,让兄长们不敢发动内乱。只是东突厥异常强大,如果我过于依仗东突厥,哪怕日后当上了酋长,契骨也被东突厥吞并。”
契骨铁弦有求于人,不敢有所隐瞒,竹筒倒豆般的说道:“而且东突厥并不像我们以前所想的那么强大、团结;大可汗虽然得得大隋的帮助,统一了东突厥,可是他以前的部落太小,个人消耗不了大隋交给他的俘虏,他出于安定的需要,要么让以前的敌对部落自立,要么就是把俘虏赐给了心腹之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人纷纷壮大成了实力强大的部落。”
“前者敬重、害怕的是大隋,对大可汗的命令爱听不听的。而后者虽然忠于大可汗,可是大可汗年纪也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也意识了这一点,所以把兵力、财富逐步分给了几个王子,希望某一个从中脱颖而出,成为最适合的继承人,只是他用心虽好,但王子们有了实力以后,显然不会臣服于某个人,搞不好的话,以后还会暴发一场大战,所以大家现在都采取观望的态度。”
“而附离军乃是大可汗的嫡系之军,共有四万人,他去大隋谢罪之前,就让人送信给我们这些万夫长,让我们务必坚守立场,不能参与王子间的争斗,不能向某个王子效忠,但是大可汗离开以后,大王子便打打附离军的主意,以各种方式让我们向他效忠。”
“大王子十分大气、舍得花钱,所以另外三名万夫长已经接受了他的馈赠、暗自向他效忠了。至于我,一来是外人,只有跟着大可汗、不参与王子间的争斗,才能活下去。二来是大王子异常霸道,骨子里充满了进攻性,要是他如愿的当上大可汗,契骨将不复存在,所以我不管从哪方面去考虑,都不希望他当大可汗。”
说到这里,契骨铁弦目光真诚的注视着杨集,很直率的说道:“大隋支持二王子,要是二王子当上大可汗,而我们契骨又是大隋的附属国,那他定然不会、也不敢吞并我们契骨。而契骨的存在,我认为对大隋没有半点坏处。”
“我大隋欢迎每个愿意和我们和平共处的朋友,这其中自也包括契骨,此事我会跟圣人说的。”杨集晒然一笑,他本以为这是任由启民可汗摆布的小绵羊,不曾想是一头狼崽子,不过契骨铁弦最后这番话说得不错;契骨从实力上讲,没有资格和大隋相提并论;从地域上讲,也威胁不到大隋;而从现实上讲,契骨日后可以牵制东突厥、薛延陀。
“多谢大王。”契骨铁弦大喜过望,期待的问道:“大王,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圣人可汗的认可?”
杨集说道:“让你父亲派遣使臣组团入朝晋见!你们的态度和诚意由奇珍异宝、珍稀之物之物来决定,越多诚意越足。”
这倒不是杨集好财、占‘小便宜’,而是这个时期的草原民族就是这样做的;他们认为诚意、热情也可以用东西来衡量,越多越好则表示诚意越足。
别看启民可汗混成了东突厥大可汗,可他每年还是给大隋进贡了牲口,便是灾年也有有一两百万只羊。之前隋朝君臣觉得启民可汗忠诚、受他蒙骗,并非是大家傻,而是启民可汗太会做孙子了。
倒是杨广这个史上有名的散财童子、败家子,因为受到杨集影响,渐渐变成了一头只吃不拉的貔貅,不过他也不是没有还礼,只不过礼物都换成了道家、佛家的典籍。
当然在国内的基建,他还是那么‘大方’,还是那么舍得投入。
——————————————
说下迁都的时间
【大业元年八月,杨广开启第一次巡幸扬州大幕,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巡幸的数量和规模,无非就是“劳民伤财、骄奢淫逸”,可以确定的是他走通济渠。当时洛阳还没有竣工,他首先是出洛阳显仁宫,至洛口乘龙舟。而时间就是通济渠开通之间,可见杨广第一次巡幸江都,同时也是通济渠“首航剪彩仪式”。
到了大业二年正月,大业二年(606年)正月,东都洛阳正式竣工。正在江都巡幸的杨广得到消息,当即从江暑启程。据《资治通鉴》记载:“三月,庚午,上发江都,夏,四月,庚戌,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东京。”用现在的话表述:就是在606年3月16日这一天,杨广从江都启程回洛阳;4月26日,从伊阙排列千乘万骑的车驾仪仗进入东京,宣告大隋正式迁都。
至于返程路线,就不是走通济渠了,而是由淮河溯流而上,再从颍水逆行至伊阙,最后转陆路,从两百里外的伊阙城北上洛阳。】
7017k
在突厥、霫族、契丹、奚族交界处,已经搭起了方圆数里的的白色帐篷群,一队队士兵游弋在外;在帐篷群中间,亦有士兵在巡逻,越到中间、防御越是森严。
这便是杨集所率的六千隋军、四万名突厥军的驻地了。
突厥的主将是二王子阿史那俟利弗设,他和其他突厥部落一样,也是见利而动的人物,杨广和杨集给他的画的饼、启民可汗的金箭的是一回事,重要是此战有利可图。
如果没有启民可汗金箭,他也不敢擅自攻打契丹,毕竟他们东突厥局势不妙,不仅仅害怕契丹报复,也害怕奚族、霫族、南北室韦害怕的联手起来,但此时既有大隋和启民可汗在后面撑腰,他自然毫无顾忌地出兵了、也乐意装傻。
当然,契丹之利也在其次,主要是阿史那俟利弗设盯住了兄长给杨集的四万名士兵,其中三万人是东部的牧民、一万是契骨铁弦为首的附离之士,后者是东突厥最精锐的常备骑兵,阿史那俟利弗设准备将此军据为己有;如果父亲不在了,就算他恢复不到巅峰时期,也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另外三万名牧民军,他也要努力拉拢,如果此战大胜,而杨集又依言把四层人口给他,他决定把这些战利品一律分给这些牧民军,使双方建立一个良好的信任、友好的基础。
阿史那俟利弗设的想法,实际也是杨集需要的之所在,所以他们集结以后,杨集便集中了酋长、特勤、万夫长、千夫长们,开了一个战前分赃会议。
先是向他们说大隋皇帝十分欣赏阿史那俟利弗设,并且册封他为大隋郡公、镇北交军,如此便给大家灌输一个‘大隋支持阿史那俟利弗设为继任大汗’的观念。另外,又承诺把一成战利品交给阿史那俟利弗设,由阿史那俟利弗设平分给有功之军。众酋长、特勤、万夫长、千夫长欣然答应,保证自己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全力配合作战。
而阿史那俟利弗设有了这一层战利品的分配权,自又和众酋长们有了一层利益关系。
至于之后,阿史那俟利弗设能否拉拢到这些尊长、将军;能否在启民可汗死前,拥有和阿史那咄吉分庭抗礼的实力,就看他自己的本事了。
杨广这次交给杨集的任务主要有两个:一是给契丹一个惨痛的教训,如果‘一不小心’灭了契丹也无所谓;二是尝试把突厥军变成大隋雇佣军、尝试着用突厥人对付其他部落,如果这次办好了,那么双方就有了合作的良好基础,日后也便于继续下去,甚至能够越过东突厥大可汗,单一的和某个部落合作。
这种方式并不像以前由突厥人自己去完成,而是必须由大隋来统领、必须以大隋的名义来办事,要让突厥军队服从于隋朝将领的一切指挥,潜移默化的让各部酋长和各级将领认可隋朝,觉得跟隋朝有搞头。
而在军队方面,由于突厥人有严密的军队建制,十人、百人、千人、万人都有对应将领,打仗也有自己的打仗模式,所以杨集并没有画蛇添足的搞什么整顿,只须控制住阿史那俟利弗设、契骨铁弦和酋长、万夫长们即可。
不过杨集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之所以带来了这么多的凉州将二代:一方面希望他们在战争中得到成长;另一方面是想通过这次战争给予他们立功的机会,只要他们在这场雪耻之战中,立下丁点功劳,都会受到朝廷的嘉奖、百姓的爱戴。
这样的机会,杨集又岂错过?
所以随行的凉州将二代都被他安排成统御突军的千夫长了,原千夫长,则是成了副手;他们要的只是军功和名望,而“分配”给突厥人的战利品,自然与他们无关。
突厥酋长们、将军们不要隋朝的军功,隋将又只是挂个名而已,自也愿意配合杨集。
突厥的将军们走后,杨集便向将二代们交待作战任务。
“除了附离之士,余者都是号称控弦之士的牧民,打打顺风仗倒是不错,我希望你们你们以自己的本事,做成真正的千夫长,而不是一个摆设。”
杨集看了麦仲才一眼,见他似乎有话要说,便说道:“麦将军有什么话但管直说。”
麦仲才站起身向杨集施礼道:“大王,末将等人自入突厥军后,按照大王所给的办法,把他们的千夫长、百夫长、所谓的第一勇士都打服了;就目前而言,所属士兵对我们还是比较信服的。不过末将有两个疑问要说!”
“请讲!”杨集点了点头。
麦仲才说道:“突厥军杂乱无章,所以我们在整军之时,采用了我军的办法,比如说听鼓辨令、简单的战法都说了一些,末将担心突厥人学到我军的办法,日后反而捅我们一刀。”
众人暗自点头,这也是他们担心之处。
“你所担心的事情,其实不是事儿。一是我军的训练方式、作战方法,突厥人并不陌生;只因启民可汗当初被我大隋保护的时候,先帝专门派出将领帮他们训练。”
“二是突厥,乃至之前的匈奴、乌桓、鲜卑、柔然都学我中原,打算建立一个高度集权、军权一统的国度,而不是依靠利益维持、依靠暴力组合的大部落联盟,但是他们改变不了遂水草、游牧而居的生活方式,从而使他们的人口定不下来;而普通百姓也喜欢自由散漫的游牧生活,如果过度的要求变革,反而会出现致命的内讧。国如此,部落军队亦然,所以他们的大可汗、大酋长除了本部嫡系子弟之外,没有多少常备的精锐之士。”
说到这里,杨集又总结般的说道:“这不是他们不想改变、不会改变,而是不能。首先是我之前说的习性;其次便是实实在在的财富了,谁都喜欢常备的以战为重的职业军,但是以我大隋的富庶、养‘七十万’京兵尚且吃力,试问贫穷落后的突厥又如何养得起?武器装备又从哪里来?第三、突厥等草原民族游离不定,他们不仅要与天地斗、与野狼斗,还要与周边的部落斗,一些小部落最怕的不是打仗,而是怕打仗回来以后,家没了、部落没了,如此一来,心念家乡、担心家人的青壮们自然不愿意集中在某处长期训练了。”
众人闻言,顿时豁然开朗,如此从敌方国势、实力、生活习性民上的分析敌军的话,他们还是首次听说过,都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是末将想多了!”麦仲才脸色一红,他又躬身道:“大王,末将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比较难以沟通,突厥人说突厥语、千夫长即便会说汉话,也是磕磕巴巴的。”
“这是我的疏忽!”杨集一拍脑门,向宗罗睺说道:“宗将军,给他们每个人分派十名会说突厥话的亲兵。”
“末将遵命!”宗罗睺应命一声,便去找人了。
“这些会说突厥语的士兵就位之后,你们安排到百夫长身边、当百夫长的‘助手’,如果百夫长不懂号令,可由这些从旁解说,这是他们最重要的使使命。”杨集向众将说道:“属于我们的战争,即将展开。都下去好生准备!”
“喏!末将告辞。”众将起身离开。
。。。。。。
众人退下不久,契骨铁弦带着一队白人远远行来,远远的向步出中军大帐的杨集行礼道:“参见大王。”
杨集停下脚步,笑问说道:“契骨将军有事吗?”
“有的!”契骨铁弦纵身下马,大步走向杨集,轻声道:“大王,我有件事想求大隋帮忙。”
“去里面说!”杨集调过头,带着契骨铁弦进了侧帐。
两人坐下,杨集便问道:“说吧!何事?”
契骨铁弦似乎有些难以启口,犹豫了半晌,便—咬牙,向杨集说道:“大王,我想当契骨的大酋长,请您帮我一帮。”
杨集为之一愣,随即疑惑的问道:“你要杀你父亲?篡夺大权?”
契骨铁弦汗颜道:“这倒不是!”
杨集笑着问道:“那是为何?”
契骨是一个以白种人为主的部落,生活在剑水流域,倒是也和大隋有贸易往来,但由于现在是大隋天下,所以他们倒也不以李陵的后代自居、更没有和陇西李氏畅叙族情。
契骨铁弦叹了一口气,轻声道:“说起来也是蛮难为情的,其实我们契骨以前也算是比较强大的部落,薛延陀崛起之初,为了不触及我们。乙失钵将他的妹妹嫁给我的父亲,与契骨结成盟友,达成了互不侵犯的目的。乙失钵稳住我们契骨以后,开始平定内乱,吞并了薛部和附近小部,从而称之为薛延陀。区区数载时间,其实力远远超过了我们契骨,而且一次次的向我们发起了进攻,企图将我们吞并。父亲此刻万分懊恼,后悔与和乙失钵结盟,使得弱小的延陀部超越我们、并且威胁了我们的存在。”
对于这番养虎为患的话,杨集颇有一种感同身受之感,他喝不是帝王,却他能够理解契骨酋长心底感受。自己亲手扶持出一个威胁自己存在的敌对势力,确实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
契骨铁弦苦笑一声,接着说道:“只是事已至此,父亲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我们实力不如薛延陀、东突厥又要臣服我们,如果公然和薛延陀一战,最后必将便宜东突厥,对我契骨没有半点益处。所以我希望大隋认同契骨、册封契骨,只要我契骨成了大隋的附属国,那么我们在和薛延陀打出一个结果之时,不管好歹、东突厥都不敢吞并我们。”
杨集沉吟半晌,向契骨铁弦问道:“你不是启民可汗的女婿么?”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契骨铁弦解释道:“我的父亲已经年迈,而我的兄长们,要么残暴,不得人心;要么没有统御契骨、抵御薛延陀的能力,所以父亲将视为继承人,打算把酋长传给我。可是兄长们的实力太大了,单凭我一个根本斗不过他们,所以父亲让我我当启民可汗的女婿,希望我有朝一日,可借东突厥之势,让兄长们不敢发动内乱。只是东突厥异常强大,如果我过于依仗东突厥,哪怕日后当上了酋长,契骨也被东突厥吞并。”
契骨铁弦有求于人,不敢有所隐瞒,竹筒倒豆般的说道:“而且东突厥并不像我们以前所想的那么强大、团结;大可汗虽然得得大隋的帮助,统一了东突厥,可是他以前的部落太小,个人消耗不了大隋交给他的俘虏,他出于安定的需要,要么让以前的敌对部落自立,要么就是把俘虏赐给了心腹之将,可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人纷纷壮大成了实力强大的部落。”
“前者敬重、害怕的是大隋,对大可汗的命令爱听不听的。而后者虽然忠于大可汗,可是大可汗年纪也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也意识了这一点,所以把兵力、财富逐步分给了几个王子,希望某一个从中脱颖而出,成为最适合的继承人,只是他用心虽好,但王子们有了实力以后,显然不会臣服于某个人,搞不好的话,以后还会暴发一场大战,所以大家现在都采取观望的态度。”
“而附离军乃是大可汗的嫡系之军,共有四万人,他去大隋谢罪之前,就让人送信给我们这些万夫长,让我们务必坚守立场,不能参与王子间的争斗,不能向某个王子效忠,但是大可汗离开以后,大王子便打打附离军的主意,以各种方式让我们向他效忠。”
“大王子十分大气、舍得花钱,所以另外三名万夫长已经接受了他的馈赠、暗自向他效忠了。至于我,一来是外人,只有跟着大可汗、不参与王子间的争斗,才能活下去。二来是大王子异常霸道,骨子里充满了进攻性,要是他如愿的当上大可汗,契骨将不复存在,所以我不管从哪方面去考虑,都不希望他当大可汗。”
说到这里,契骨铁弦目光真诚的注视着杨集,很直率的说道:“大隋支持二王子,要是二王子当上大可汗,而我们契骨又是大隋的附属国,那他定然不会、也不敢吞并我们契骨。而契骨的存在,我认为对大隋没有半点坏处。”
“我大隋欢迎每个愿意和我们和平共处的朋友,这其中自也包括契骨,此事我会跟圣人说的。”杨集晒然一笑,他本以为这是任由启民可汗摆布的小绵羊,不曾想是一头狼崽子,不过契骨铁弦最后这番话说得不错;契骨从实力上讲,没有资格和大隋相提并论;从地域上讲,也威胁不到大隋;而从现实上讲,契骨日后可以牵制东突厥、薛延陀。
“多谢大王。”契骨铁弦大喜过望,期待的问道:“大王,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圣人可汗的认可?”
杨集说道:“让你父亲派遣使臣组团入朝晋见!你们的态度和诚意由奇珍异宝、珍稀之物之物来决定,越多诚意越足。”
这倒不是杨集好财、占‘小便宜’,而是这个时期的草原民族就是这样做的;他们认为诚意、热情也可以用东西来衡量,越多越好则表示诚意越足。
别看启民可汗混成了东突厥大可汗,可他每年还是给大隋进贡了牲口,便是灾年也有有一两百万只羊。之前隋朝君臣觉得启民可汗忠诚、受他蒙骗,并非是大家傻,而是启民可汗太会做孙子了。
倒是杨广这个史上有名的散财童子、败家子,因为受到杨集影响,渐渐变成了一头只吃不拉的貔貅,不过他也不是没有还礼,只不过礼物都换成了道家、佛家的典籍。
当然在国内的基建,他还是那么‘大方’,还是那么舍得投入。
——————————————
说下迁都的时间
【大业元年八月,杨广开启第一次巡幸扬州大幕,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巡幸的数量和规模,无非就是“劳民伤财、骄奢淫逸”,可以确定的是他走通济渠。当时洛阳还没有竣工,他首先是出洛阳显仁宫,至洛口乘龙舟。而时间就是通济渠开通之间,可见杨广第一次巡幸江都,同时也是通济渠“首航剪彩仪式”。
到了大业二年正月,大业二年(606年)正月,东都洛阳正式竣工。正在江都巡幸的杨广得到消息,当即从江暑启程。据《资治通鉴》记载:“三月,庚午,上发江都,夏,四月,庚戌,自伊阙陈法驾,备千乘万骑入东京。”用现在的话表述:就是在606年3月16日这一天,杨广从江都启程回洛阳;4月26日,从伊阙排列千乘万骑的车驾仪仗进入东京,宣告大隋正式迁都。
至于返程路线,就不是走通济渠了,而是由淮河溯流而上,再从颍水逆行至伊阙,最后转陆路,从两百里外的伊阙城北上洛阳。】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