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前,建康台城,太极殿。
十二岁的皇帝司马德宗端坐在御座上俯视着群臣,他的御座之后那道垂帘依旧醒目,百官行礼之后,各自入座。
按礼制,除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设有专席座位外,其余的官员皆是接席而坐,就是几个人挤在一张长方形的坐垫上。
朝廷东渡,司隶校尉便成虚设,如今御史中丞一职空缺。
不过朝会有所例外,那就是大将军大司马徐宗文也设立了专席,并且排在了百官之首,然后才是尚书令王珣、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
不过徐宗文尚未抵达,百官都在殿外默默地等待着,并没有任何急虑焦躁,似乎这一切已成惯例。
殿外,徐宗文一马当先的踏入了大司马门门,随后姗姗来迟,当他落座之后,身后的百官这才在执金吾的监督巡视下,快速的排好了队伍,依次进入太极殿,并脱掉鞋袜,解下佩剑,等待太后陈氏的到来。
见徐宗文已经坐下,内侍监华福子开始提嗓子。
“众卿奏事!”
百官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坐在首位的徐宗文,却见徐宗文面色沉静,正襟危坐,一副庄重肃穆的样子,仿佛大殿中的一切,都不能引起他半点的情绪波动。
皇帝司马德宗微微皱起眉头,眼底闪过一丝不悦,百官的侧目举动和徐宗文的这副做派,让他的心中有些膈应。
“启禀陛下,臣有事奏报。”
说话之人乃是尚书右仆射张玄之,只见他起身站出,拱手一礼,“陛下,逆贼桓石虔出兵作乱,意欲废天子以自立,如今京畿之围虽解,朝廷应速速派兵征讨。”
“卿所言极是。”
司马德宗闻言点点头,“不过朝廷应派何人征讨为宜。”
“启禀陛下,忠勇奉国,明德至亲,莫如大将军大司马。”散骑常侍王谧立刻起身回答。
原丹阳尹王珉被黜,这才有了车胤代任出据西州城,王谧自第二次西征北伐后接替殷仲堪正式出任散骑常侍,自此便暗中与徐宗文交好。
“陛下,大将军大司马两挫敌寇,使王师士气大振,可由其领兵出征,此战必胜!”尚书右仆射张玄之、丹阳尹车胤、江州刺史桓伊、禁军大统领张松之都附和道。
“陛下,大将军大司马骠姚骁勇,武功冠绝,先帝曾言‘此乃我朝之卫霍’,其北伐所建之功天下有目共睹,乃当世之名将,定能一举剿灭逆贼,扬我大晋军威!”尚书令王珣也跟着上奏。
坐在御座之上的司马德宗不动声色地瞥了后面的珠帘一眼,心里是愈加凝重,这些朝廷竟一股脑的都在为徐宗文呐喊助威。
这反倒使得司马德宗不想派徐宗文统兵了。
“大司马乃护国柱石,不应轻出,朕以为应另择一宿将,来负责征讨……”
司马德宗的话还未说完,便起身打断,“陛下何出此言!大将军战功卓著,逆贼桓氏之所惧也,朝廷岂有弃良将而不用之理!”
“右仆射这是说朕所言有误吗?”司马德宗的脸色立刻就难看了许多。
“陛下,廊庙之议,王者不得专也!”
张玄之非常硬气的回怼道:“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护国讨逆,而舍近求远?大晋之隆,其殆乎哉!”
“哎!”
“陛下所言不虚,臣暂时不宜外出征讨,朝廷应该推举德才兼备之人领兵先行讨伐荆州,以昭世人,朝廷对逆贼绝不姑息养奸!凡是对朝廷有二心之人,朝廷绝不轻易放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徐宗文拒绝了王珣等人以自己为主帅率军出征的提议。
闻言,百官都在赞叹徐宗文品行高洁,对皇帝忠贞无二,毕竟这真的是在给皇帝一个台阶下。
“大司马既然已有定议,那么臣以为应该趁桓贼兵败未久立足未稳,即刻诏令平东将军诸葛侃率军出征。”右仆射张玄之继续建议。
“准。”司马德宗正在犹豫不决,这时候太后陈氏从珠帘之后走了出来。
“拜见太后!”
谁也不知道这一位是什么时候来的太极殿,一时间百官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拟诏:以平东将军、监邺城诸军事诸葛侃为征讨大都督,总期军务,削平不臣,讨伐逆贼!”
“诺!”徐宗文出列接诏,“时至岁末,臣以为朝廷使用太元年号十八年,年逾亦久,新年朝廷就应该有新气象,不若改元。”
“大司马认为新年号应该定什么为好?”
“熙者,兴盛之意,蕴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平者,则意在朝廷攘除奸凶还天下大治,所以臣以为熙平尚好。”徐宗文表面上搜肠刮肚,实际上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
能否主导改年号也是验证他的权力是否真的已经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
“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大司马言之有理,臣附议!”尚书令王珣立刻第一个站了出来表态。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等附议……”
“那就准了吧!”陈氏的话音有些拖沓,有些无助,有一些无奈。
熙平元年(公元394年),在诸葛侃陈兵武昌郡时,徐宗文率大众出建康走长江经由水路进发江陵,以世子徐世胤为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事,尚书右仆射张玄之为左仆射、领监军中军二府军司入居东府总摄内外,大司马左长史郗俭为尚书右仆射,佐之。
大司马军师祭酒、太子舍人郭裳迁为中书侍郎、太子詹事,右长史谢汪为长史,建武将军刘裕为镇南将军依旧坐镇石头城,监会稽诸军事如故,以防天师道徐道覆之流死灰复燃,为祸三吴。
到了江陵城下之后,徐宗文并没有发兵立即攻城,而是发布求贤令,以求天下有才之士充实幕府,填补裴卿、郗俭、郭裳、薛赞几人的空缺。
很快,从者如流,徐宗文亲自接见所有应征者,从录用者中挑选数名亲自授职,其余往外为各县令、长,为期三年,各显其才再行拔擢。
这副做派,似乎这江陵城还未攻下,荆州已入徐宗文之手。
十二岁的皇帝司马德宗端坐在御座上俯视着群臣,他的御座之后那道垂帘依旧醒目,百官行礼之后,各自入座。
按礼制,除了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设有专席座位外,其余的官员皆是接席而坐,就是几个人挤在一张长方形的坐垫上。
朝廷东渡,司隶校尉便成虚设,如今御史中丞一职空缺。
不过朝会有所例外,那就是大将军大司马徐宗文也设立了专席,并且排在了百官之首,然后才是尚书令王珣、司隶校尉和御史中丞。
不过徐宗文尚未抵达,百官都在殿外默默地等待着,并没有任何急虑焦躁,似乎这一切已成惯例。
殿外,徐宗文一马当先的踏入了大司马门门,随后姗姗来迟,当他落座之后,身后的百官这才在执金吾的监督巡视下,快速的排好了队伍,依次进入太极殿,并脱掉鞋袜,解下佩剑,等待太后陈氏的到来。
见徐宗文已经坐下,内侍监华福子开始提嗓子。
“众卿奏事!”
百官都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坐在首位的徐宗文,却见徐宗文面色沉静,正襟危坐,一副庄重肃穆的样子,仿佛大殿中的一切,都不能引起他半点的情绪波动。
皇帝司马德宗微微皱起眉头,眼底闪过一丝不悦,百官的侧目举动和徐宗文的这副做派,让他的心中有些膈应。
“启禀陛下,臣有事奏报。”
说话之人乃是尚书右仆射张玄之,只见他起身站出,拱手一礼,“陛下,逆贼桓石虔出兵作乱,意欲废天子以自立,如今京畿之围虽解,朝廷应速速派兵征讨。”
“卿所言极是。”
司马德宗闻言点点头,“不过朝廷应派何人征讨为宜。”
“启禀陛下,忠勇奉国,明德至亲,莫如大将军大司马。”散骑常侍王谧立刻起身回答。
原丹阳尹王珉被黜,这才有了车胤代任出据西州城,王谧自第二次西征北伐后接替殷仲堪正式出任散骑常侍,自此便暗中与徐宗文交好。
“陛下,大将军大司马两挫敌寇,使王师士气大振,可由其领兵出征,此战必胜!”尚书右仆射张玄之、丹阳尹车胤、江州刺史桓伊、禁军大统领张松之都附和道。
“陛下,大将军大司马骠姚骁勇,武功冠绝,先帝曾言‘此乃我朝之卫霍’,其北伐所建之功天下有目共睹,乃当世之名将,定能一举剿灭逆贼,扬我大晋军威!”尚书令王珣也跟着上奏。
坐在御座之上的司马德宗不动声色地瞥了后面的珠帘一眼,心里是愈加凝重,这些朝廷竟一股脑的都在为徐宗文呐喊助威。
这反倒使得司马德宗不想派徐宗文统兵了。
“大司马乃护国柱石,不应轻出,朕以为应另择一宿将,来负责征讨……”
司马德宗的话还未说完,便起身打断,“陛下何出此言!大将军战功卓著,逆贼桓氏之所惧也,朝廷岂有弃良将而不用之理!”
“右仆射这是说朕所言有误吗?”司马德宗的脸色立刻就难看了许多。
“陛下,廊庙之议,王者不得专也!”
张玄之非常硬气的回怼道:“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护国讨逆,而舍近求远?大晋之隆,其殆乎哉!”
“哎!”
“陛下所言不虚,臣暂时不宜外出征讨,朝廷应该推举德才兼备之人领兵先行讨伐荆州,以昭世人,朝廷对逆贼绝不姑息养奸!凡是对朝廷有二心之人,朝廷绝不轻易放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徐宗文拒绝了王珣等人以自己为主帅率军出征的提议。
闻言,百官都在赞叹徐宗文品行高洁,对皇帝忠贞无二,毕竟这真的是在给皇帝一个台阶下。
“大司马既然已有定议,那么臣以为应该趁桓贼兵败未久立足未稳,即刻诏令平东将军诸葛侃率军出征。”右仆射张玄之继续建议。
“准。”司马德宗正在犹豫不决,这时候太后陈氏从珠帘之后走了出来。
“拜见太后!”
谁也不知道这一位是什么时候来的太极殿,一时间百官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拟诏:以平东将军、监邺城诸军事诸葛侃为征讨大都督,总期军务,削平不臣,讨伐逆贼!”
“诺!”徐宗文出列接诏,“时至岁末,臣以为朝廷使用太元年号十八年,年逾亦久,新年朝廷就应该有新气象,不若改元。”
“大司马认为新年号应该定什么为好?”
“熙者,兴盛之意,蕴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平者,则意在朝廷攘除奸凶还天下大治,所以臣以为熙平尚好。”徐宗文表面上搜肠刮肚,实际上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
能否主导改年号也是验证他的权力是否真的已经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
“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大司马言之有理,臣附议!”尚书令王珣立刻第一个站了出来表态。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臣等附议……”
“那就准了吧!”陈氏的话音有些拖沓,有些无助,有一些无奈。
熙平元年(公元394年),在诸葛侃陈兵武昌郡时,徐宗文率大众出建康走长江经由水路进发江陵,以世子徐世胤为中军将军、监太尉留府事,尚书右仆射张玄之为左仆射、领监军中军二府军司入居东府总摄内外,大司马左长史郗俭为尚书右仆射,佐之。
大司马军师祭酒、太子舍人郭裳迁为中书侍郎、太子詹事,右长史谢汪为长史,建武将军刘裕为镇南将军依旧坐镇石头城,监会稽诸军事如故,以防天师道徐道覆之流死灰复燃,为祸三吴。
到了江陵城下之后,徐宗文并没有发兵立即攻城,而是发布求贤令,以求天下有才之士充实幕府,填补裴卿、郗俭、郭裳、薛赞几人的空缺。
很快,从者如流,徐宗文亲自接见所有应征者,从录用者中挑选数名亲自授职,其余往外为各县令、长,为期三年,各显其才再行拔擢。
这副做派,似乎这江陵城还未攻下,荆州已入徐宗文之手。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最新章节,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最新章节,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