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五大势力入场到齐(下)
与每日跟战争为伴,军事氛围极其浓厚的东岸共和国相比,僻处北美的华美共和国,战略空间相对来说就要舒缓得多。跟南美的东岸国不同,以后世纽约地区为核心的华美国,虽然也是孤悬异域,但四周的竞争对手并非已经扎根美洲上百年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而是只有相对容易对付的印第安土著,还有实力微弱到自身难保的英法两国殖民者。至于最近的西班牙势力,还远在千里之外的加勒比海呢。
而且,华美集团从穿越之初的一开始,就跟当地的德拉瓦部落印第安人进行通婚和结盟,从而获得了宝贵而可靠的人力资源补充,而不是像东岸集团那样,始终为核心民族人口匮乏的无解难题而苦恼: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印第安男人、妇女加入了建设队伍,同样数量的印第安小孩则坐进了穿越者的课堂,学起了汉语…还有不少穿越者小伙子迎娶了印第安姑娘,给德拉瓦部落送去了先进富裕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他们不必再为瘟疫和饥荒而苦恼,甚至还吸引了附近的其余印第安小部落陆续前来投奔和加盟。
有了这样一个比较稳固的基本盘之后,华美共和国即使依然必须从欧洲招募许多移民,也不用担心尾大不掉了——不管怎么样,印第安人和中国人都是黄种人,在欧洲殖民者眼中都是同样的异类,而且文明程度较低的印第安人,想要放弃原来的落后习俗,融入穿越者集团之中,反而比欧洲的基督徒更加容易。
就这样,在不经意之间,华美集团获得了原住民的认同和支持,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之前,又灵活地使用军事打击和经济诱惑,一步步吞并各个印第安部落,扩张着共和国的版图和人口。
作为华美共和国类似文明等级的竞争者,在附近只有魁北克的法国殖民地和弗吉尼亚的英国殖民地而已。但法国人的魁北克殖民地根本就只是一个搜集北美毛皮的贸易站,连吃的粮食都种不出来,需要从海外获得补给。任何一场严重的饥荒、瘟疫和印第安土著的袭击,甚至巴黎市场上毛皮价格的一次崩塌性暴跌,都能够将这个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脆弱殖民地推入死亡绝境,更勿论对付相距遥远的华美共和国了。
而待在南方弗吉尼亚殖民地的英国人,目前同样是又穷又饿,还跟附近印第安人关系恶劣,整天在死亡线边缘挣扎。更要命的是,此时的英国已是处于内战前夕,保王党和议会的对立濒临白热化,弗吉尼亚殖民地由于在国内政治漩涡中站队错误的问题,不幸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尴尬存在,根本无法借用祖国的力量对抗华美集团——事实上,随着华美共和国的发展壮大,目前的弗吉尼亚差不多都变成了华美的一个附庸势力,在经济上被华美穿越者控制,在政治上受华美共和国“指导”,距离被正式吞并也为期不远了。
至于另一伙开创了新英格兰殖民地,被现代人视为美国始祖的“五月花”号移民嗯,不好意思,他们早已连人带船被华美穿越集团缴械俘获,如今都成了华美共和国的忠实臣民,其中几个参军的“积极分子”甚至还跟着华美远东舰队来到了东南亚的巴达维亚,再过几天大概就可以抵达海南岛的临高县了。
由于国境四周没有什么需要认真对付的外敌势力,只有各种可以任凭虐菜的软脚弱鸡和肥肉,所以从卫星图片上看,华美共和国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开发的版图也远比东岸共和国更加辽阔。这个国家目前的核心国土沿着北美海岸一线排开,以坐落在后世纽约的首都“曼城”(因为位置在曼哈顿岛而得名)为中心,最北的屯垦村庄已经开发到了缅因州,最南方的势力范围则达到了弗吉尼亚——就是现代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的位置。向内陆扩张的触角也初步抵达了五大湖沿岸。另一个世界美利坚合众国建国之初的十三州版图,在内战时期属于北方的那一半地盘,如今都已经落入建国方才十一年的华美共和国囊中。
跟人烟稠密的旧大陆相比,华美共和国依旧显得地广人稀,但在整个新大陆,至少是北美洲,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至尊霸主——通过卫星图片,王秋他们看到了曼哈顿岛上鳞次栉比的整洁楼房,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市,航行在近海与哈德逊河之中的蒸汽渡轮,大片呈条块状分布的麦田和菜地,冒着黑烟的工业城镇……哪怕是那些被穿越者的边缘印第安部落,也都种上了庄稼和牧草,住进了砖瓦房。
虽然华美共和国散布在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工业城镇,论技术含量可能不如海参崴远东公司那一伙携带了太多家什的“阔佬”——看上去大概刚刚达到十九世纪的水平,但规模和覆盖面却是一个天一个地,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据点,而是初步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工业化国度,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工业化分工体系
如果说,海参崴的远东公司像是一座戒备森严的秘密基地,澳洲的中南市像是一个粗制滥造的难民营,东岸共和国像是一座杀气腾腾的战争要塞,那么华美共和国才真正像是一个繁荣的近代化国家
“……从缅因州到弗吉尼亚,从切萨皮克湾到五大湖,再加上远在南非开普敦的海外殖民地,差不多二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当真是抢了老美那个‘天选之国,的基业呐尤其是曼哈顿岛上的这座首都,不仅有了电力系统和广播站,连街边公园和雕像都弄得那么漂亮看着简直已经像是十九世纪的美国了啊”
望着屏幕上华美共和国首都“曼城”的动画模拟图,郭逸忍不住啧啧赞叹起来——虽然在临高的东门市,同样也已经有了广播喇叭和路灯照明,但是若是论城市的规模和建筑的气派程度,貌似还没法跟华美共和国的曼城相比:在海南岛上,毕竟没有北美大陆那么丰富的优质木材和石料资源……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摸出一卷油印的册子,摊开在桌子上,“……我之前还以为是写这玩意儿的明朝书生没见识又爱吹牛,才把华美吹嘘得这般厉害。没想到这华美国的穿越者,还真是让人不敢小看……”
王秋等人好奇地拿起书册,逐一传看,发现标题乃是《季美略辑》,再翻开封面,内容是文言文体裁,开卷就是:“……昔有前汉亡莽,后汉光武匡复,北击匈奴,南安百越,今有前宋亡于蒙元,而后宋称雄于泰西,纵横七海,绝霸西洋,是谓华美余自不幸破家流亡异域以来,旅美三年所见所闻尽录纸上,编纂成册。取名《季美略辑》,望诸君凭此书可一窥华美风物,略长见闻……”
——结合书中内容与郭逸的介绍,王秋等人方才知晓,写出这部《季美略辑》的人,乃是一位出身闽南的张姓秀才,乃是官宦之后,天启末年不幸遭遇海盗袭击,被打破了村寨,他自己也被海盗绑票,随即辗转贩卖给了澳门的葡萄牙人,之后更是乘着移民船漂洋过海,一路到了万里之外的华美共和国。
这位闽南的张秀才在华美待了将近三年,最初还没抵达的时候,对这个海外番邦很是鄙夷不屑,但在亲眼见识了一番这个穿越者国家的景象之后,很快就大为震撼……今年华美共和国组织远征舰队前往东方,思念故乡的张秀才得知之后,便主动报名参加,因为其知书达理,熟悉明朝官场和缙绅礼仪,故而被成功录用,随同华美舰队一路来到了爪哇岛的巴达维亚。虽然华美舰队之后滞留巴达维亚多日,迄今尚未抵达中国大陆。但舰队运载的长颈鹿、羊驼等各种预备献给大明朝廷的“祥瑞贡品”,还有携带了国书的外交使节,却已经提前乘坐临高元老院提供的快船,在十月里就进入了广州,一时间引得全城轰动。
于是,这位张秀才也以幕僚的身份,跟着华美使节提前到了广州,之后因为在广州遇到了昔年熟识的亲朋好友,所以没有跟随华美使节押运贡品北上,而是继续在城内盘桓,天天都有缙绅大户请他过门讲述在“华美国”的奇妙见闻……而这位秀才写的《季美略辑》被泄露出去之后,也迅速成为了广州图书市场上最火爆的畅销书,到处都有人在传抄摘录。就连临高元老院闻讯之后,也以最快速度弄到了书稿,随即推出了这本简装版的《季美略辑》,一方面分发给各位元老阅读参考,另一方面则试着少量投入市场,然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眼下的书价已经被炒到了二两银子一本,但依然是供不应求。
嗯,言归正传,由于这本书是以明朝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写出来的,所以对万里之外的“华美国”,或者说对任何穿越者集团和先进势力最深刻的第一印象,都莫过于“坚船利炮”——“余尝读天工开物,书中言前宋善制舟,顺风可日行百里不怠,又极言之巨,可携数百人而有余,书院众人皆曰言过其实,余谓默然耶。时至落难被贩出海,辗转至阿非利加之地,余首见华美大船,如山如岳,船身长数十丈,宽又十余丈,言尽不能述之大,不靠风力,只凭精炭火煤即可破浪前行,不豫巨浪风向,诚谓精工以极,余等皆叹前宋格物技巧可通神,船主曰华美国最精制船,弃风帆用火汽,称蒸汽轮船。
更有兵船巨舟,快者曰巡洋,巨者曰铁甲,大炮巨舰周身要害皆附铁甲,炮子攒射难伤其分毫,纵横于海上盖莫敌耶,余等相顾骇然,此等军国重器非人力可能敌,余叹本朝太祖虽逐蒙鞑复汉家衣冠,但前宋之精工秘技皆失传,能工巧匠远渡亚美利加地,后人徒空叹也……”
除此之外,“华美国”迥异于明朝的诸多宏伟建筑,也很让笔者感到震撼:“……华美尤善营造,余初至华美京师曼城,立于甲板,凭栏远眺,曼城临海依丘,道路纵横如棋盘,精屋广厦镶嵌期间,一望无尽,可见其之广大,市集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如潮,市内道直且阔,区分人行车道,但凡路口,俱有专职业者执红绿双牌,指挥行止,井然有序,街市两侧皆广植树木,如华盖掩护,夏日虽炎炎不惧也,凡建筑无论大小,皆用方砖巨石建之,绝少土木,可立百年,不惧水火蚁蛀,与中土决然不同。
后余参访华美之国会馆阁,更亲见之雄伟堂皇,高何止数十丈,凿岩为砖,雕石为柱,砖柱何其巨,砖重虽百人不能撼,柱粗需三四人方可围抱,环大厦檐下有巨柱百三十六根,檐上另有精美繁复雕刻,人物容貌衣饰类华非华,不知何方神抵,无论砖石廊柱皆光滑可鉴,接触如镜,国会大厦中庭大厅,国政中枢地也,可安座千人而不窘,如此廓然广大,竟不见承柱一根,守门华美小吏曰靠穹顶足矣,余抚壁叹曰;如此美轮美奂,高大巍峨者,不知靡费人力财资几许,华美当国者不惜民力,秦鉴不远矣,华美小吏闻之绝倒,嗤笑曰只需工程队五百,工期三年可成,我等皆瞠目也。
后余得闲常徜徉市集民居,身亲历历之,更感华美国势之盛,彼民居红顶白砖,皆用方石为砖,缝丝弥合针插不进,多两层为常见,窗沿多盆栽花卉,春夏花楹锦簇,犹如彩练当空,美不胜收,为曼城一大胜景,然更有三四层者数不胜数,六七层者亦属寻常,窗明几净,窗皆用琉璃封面,外观之流彩横溢,好不气派,高楼者,华美百姓曰写字楼,余百思不得其意。
余结识华美大匠者汤,曰家中世代为营造,余请汤者华美建筑者事,汤尝谓余曰,华美国善建,全凭机械,挖基打桩,一夕可成,巨柱方石,重逾万斤,举提自若有如儿戏。从业者需就读专科书院,三载方可肄业,曰建筑师,书院学识技巧代代相承,愈发精益求精,集泰西华夏之大乘者也。更谈及华美民众更喜罗马希腊新古典风格云云,余自拜服不能接口也,叹我大明庶民百姓居者有其屋尚且不能,华美却人皆有居所,古人云人有恒产者有恒心,诚不欺我
接下来,华美国的文化娱乐,也让这位明朝书生印象深刻:“……余初至华美,见小童挎袋扬纸沿街叫卖,口喊号外号外不绝,贩夫走卒达官贵人亦邀买不绝,后居日长,乃知此为报纸,或曰新闻纸,国家大事,乡野逸闻,皆刊于上,临有国策变更公布亦副刊报上,华美教化得力,庶民识字者众,大事小情皆看于报上,凡华美庶民百姓皆可投书报刊,直抒胸臆,言者无罪,如报刊选用,另付润笔稿费若于,投书踊跃亦,国府举措有误,则报纸群起攻之,官吏庸惰贪腐,则检举揭露穷追不舍,庙堂官吏警然自惕,不敢失公允,背民意。余尝叹曰;华美报纸盛,官吏尤畏之,稍行止不端,立揭发天下,人人讨之,何如自处,可谓一纸抵御史万千,吏治敢不清明,余深以为之,印报刊行者报馆,每日刊行不缀,华美文华鼎盛,报馆者众,报纸刊目繁多,有大报者小报者也,大报,行文严谨有理义,开宗明义,主旨分明而有力,有理有据针砭时弊,国策得失论据有序,吾大爱之,盛遐有名者,曼城时报,大西洋评论,金融时报乃此中翘楚,余每日读之不缀,小报者,内容娟猥不堪,专登名流隐私丑闻事,人称八卦,从业者称曰狗仔队,余不知其所指,然无知小民热衷于此,故售卖更甚大报者众。余叹阳春白雪下巴里人,各有所爱矣。
华美话本颇多,名家辈出,美人治话本有如格物,分门别类,种类繁复,余旅美多年,均有涉猎,其武侠余最为推崇,盖名声最著者,当属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者两部耳,余读之,卷不离手,不思茶饭,于精彩处当节击之,拍膝高叹真英雄,好汉子,家人诧异莫名,纵览全本,最为点睛处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所谓言微大义尽在此处,但凡为国为民者,何止侠之大者,可叹国朝衮衮诸公,天下士绅为国为民少矣,为利为私者多矣。余武侠者外,华美言情话本也为一绝。余寓居华美之时,有落难书生颜某与余同租一屋,年少风流,尤爱之,其曼城爱情故事大赞之,言乃华美言情之首也,美人乃号催泪,余奇之,尝读之,一气呵成,期间水米不进,茶饭不思,读至伤心处,赤目蕴泪,双拳紧握,读至喜悦处,颜开眼笑,如沐春风。读至结尾处,有情人却难成眷属,余大喜大悲,掩卷痛哭,果然催泪,所言虽不符名教礼仪,男女大防,却也感人至深,拜此书所赐,华美女孩闺名莉香者多矣……”
当然,在说了这么多的好话之后,这位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书生,哪怕见识了如此多的异域奇景,也还是对某些事情完全无法接受:“华美者,华衣美服也,虽过尤誉者也,华美服饰颇与国朝异,国朝宽衣广袖,交领右衽束发拢巾。华美尽髡发短须,通行短衫,上衣下裤,衣用扣合,裤束以带,尤喜皮带,坚韧美观,更胜布带颇多。逢端庄严肃时,多着华美西装,颈束领带,内衬白衫,下着长裤,颇有庄伟于练意,女子皆着裙,束腰娉婷玉立,更有甚者,年轻女子多爱短裙,至有短窄过膝逾尺者,号超♀短裙,合露肩小衫,衣质轻薄,风姿摇猗,招摇过市而人不异。呜呼,大宋朱程诸子何在,为余等守礼者弃……”
翻阅到这里,王秋忍不住呵呵一笑,把书丢给了早已等得不耐烦的马彤和刘朝佐,转身对郭逸说道,“……哎,想不到古人还真是看不得女人抛头露面啊南洋土著不穿衣裳的都常见,他们看到女人穿条短裙却要骂成是伤风败俗。这样老朽的礼法真是早该废了……不过按照这书上的内容,估计明朝的读书人只要翻阅过后,就会立刻把盘踞海南岛的你们跟美洲那两伙人联系起来——毕竟不管怎么看都太像了……”
“……是啊,实际上,自从我们三方碰头以来,巴达维亚的荷兰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还有我们三方阵营里的‘归化民,也都对此十分惊讶,弄得内部和外部都是谣言满天飞。甚至就连一向颛臾迟钝的广州官府,这个月也曾经悄悄派人过来探问我们是不是‘同出一脉,……”
郭逸耸了耸肩,苦笑着答道,“…偏偏临高方面也还没考虑好该如何解释,于是我只能含含糊糊地应付过去……接下来再看哪里?华美集团的南非殖民地吗?”
“……不,中国版图之外的这些势力,我们只要知道个大概就够了。现在只剩了距离咱们最近的海南岛——也就是你所在的那个元老院。不知道你们在这几年里究竟经营出了怎样一副局面,有没有达到北美和南美那两帮人的水平……郭逸前辈,你不妨介绍一下,他们在海南岛上究竟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
王秋一边如此说着,一边把遥控屏幕的观察对象调整到了邻近的海南岛……这个时空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大型穿越者集团根据地的实况景象,便完全展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与每日跟战争为伴,军事氛围极其浓厚的东岸共和国相比,僻处北美的华美共和国,战略空间相对来说就要舒缓得多。跟南美的东岸国不同,以后世纽约地区为核心的华美国,虽然也是孤悬异域,但四周的竞争对手并非已经扎根美洲上百年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而是只有相对容易对付的印第安土著,还有实力微弱到自身难保的英法两国殖民者。至于最近的西班牙势力,还远在千里之外的加勒比海呢。
而且,华美集团从穿越之初的一开始,就跟当地的德拉瓦部落印第安人进行通婚和结盟,从而获得了宝贵而可靠的人力资源补充,而不是像东岸集团那样,始终为核心民族人口匮乏的无解难题而苦恼:数以百计、数以千计的印第安男人、妇女加入了建设队伍,同样数量的印第安小孩则坐进了穿越者的课堂,学起了汉语…还有不少穿越者小伙子迎娶了印第安姑娘,给德拉瓦部落送去了先进富裕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他们不必再为瘟疫和饥荒而苦恼,甚至还吸引了附近的其余印第安小部落陆续前来投奔和加盟。
有了这样一个比较稳固的基本盘之后,华美共和国即使依然必须从欧洲招募许多移民,也不用担心尾大不掉了——不管怎么样,印第安人和中国人都是黄种人,在欧洲殖民者眼中都是同样的异类,而且文明程度较低的印第安人,想要放弃原来的落后习俗,融入穿越者集团之中,反而比欧洲的基督徒更加容易。
就这样,在不经意之间,华美集团获得了原住民的认同和支持,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稳了脚跟。之前,又灵活地使用军事打击和经济诱惑,一步步吞并各个印第安部落,扩张着共和国的版图和人口。
作为华美共和国类似文明等级的竞争者,在附近只有魁北克的法国殖民地和弗吉尼亚的英国殖民地而已。但法国人的魁北克殖民地根本就只是一个搜集北美毛皮的贸易站,连吃的粮食都种不出来,需要从海外获得补给。任何一场严重的饥荒、瘟疫和印第安土著的袭击,甚至巴黎市场上毛皮价格的一次崩塌性暴跌,都能够将这个内忧外患、摇摇欲坠的脆弱殖民地推入死亡绝境,更勿论对付相距遥远的华美共和国了。
而待在南方弗吉尼亚殖民地的英国人,目前同样是又穷又饿,还跟附近印第安人关系恶劣,整天在死亡线边缘挣扎。更要命的是,此时的英国已是处于内战前夕,保王党和议会的对立濒临白热化,弗吉尼亚殖民地由于在国内政治漩涡中站队错误的问题,不幸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尴尬存在,根本无法借用祖国的力量对抗华美集团——事实上,随着华美共和国的发展壮大,目前的弗吉尼亚差不多都变成了华美的一个附庸势力,在经济上被华美穿越者控制,在政治上受华美共和国“指导”,距离被正式吞并也为期不远了。
至于另一伙开创了新英格兰殖民地,被现代人视为美国始祖的“五月花”号移民嗯,不好意思,他们早已连人带船被华美穿越集团缴械俘获,如今都成了华美共和国的忠实臣民,其中几个参军的“积极分子”甚至还跟着华美远东舰队来到了东南亚的巴达维亚,再过几天大概就可以抵达海南岛的临高县了。
由于国境四周没有什么需要认真对付的外敌势力,只有各种可以任凭虐菜的软脚弱鸡和肥肉,所以从卫星图片上看,华美共和国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开发的版图也远比东岸共和国更加辽阔。这个国家目前的核心国土沿着北美海岸一线排开,以坐落在后世纽约的首都“曼城”(因为位置在曼哈顿岛而得名)为中心,最北的屯垦村庄已经开发到了缅因州,最南方的势力范围则达到了弗吉尼亚——就是现代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的位置。向内陆扩张的触角也初步抵达了五大湖沿岸。另一个世界美利坚合众国建国之初的十三州版图,在内战时期属于北方的那一半地盘,如今都已经落入建国方才十一年的华美共和国囊中。
跟人烟稠密的旧大陆相比,华美共和国依旧显得地广人稀,但在整个新大陆,至少是北美洲,已经是当之无愧的至尊霸主——通过卫星图片,王秋他们看到了曼哈顿岛上鳞次栉比的整洁楼房,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市,航行在近海与哈德逊河之中的蒸汽渡轮,大片呈条块状分布的麦田和菜地,冒着黑烟的工业城镇……哪怕是那些被穿越者的边缘印第安部落,也都种上了庄稼和牧草,住进了砖瓦房。
虽然华美共和国散布在大西洋沿岸地区的工业城镇,论技术含量可能不如海参崴远东公司那一伙携带了太多家什的“阔佬”——看上去大概刚刚达到十九世纪的水平,但规模和覆盖面却是一个天一个地,不再是一个孤零零的据点,而是初步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工业化国度,一个庞大而繁杂的工业化分工体系
如果说,海参崴的远东公司像是一座戒备森严的秘密基地,澳洲的中南市像是一个粗制滥造的难民营,东岸共和国像是一座杀气腾腾的战争要塞,那么华美共和国才真正像是一个繁荣的近代化国家
“……从缅因州到弗吉尼亚,从切萨皮克湾到五大湖,再加上远在南非开普敦的海外殖民地,差不多二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地盘……当真是抢了老美那个‘天选之国,的基业呐尤其是曼哈顿岛上的这座首都,不仅有了电力系统和广播站,连街边公园和雕像都弄得那么漂亮看着简直已经像是十九世纪的美国了啊”
望着屏幕上华美共和国首都“曼城”的动画模拟图,郭逸忍不住啧啧赞叹起来——虽然在临高的东门市,同样也已经有了广播喇叭和路灯照明,但是若是论城市的规模和建筑的气派程度,貌似还没法跟华美共和国的曼城相比:在海南岛上,毕竟没有北美大陆那么丰富的优质木材和石料资源……
他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摸出一卷油印的册子,摊开在桌子上,“……我之前还以为是写这玩意儿的明朝书生没见识又爱吹牛,才把华美吹嘘得这般厉害。没想到这华美国的穿越者,还真是让人不敢小看……”
王秋等人好奇地拿起书册,逐一传看,发现标题乃是《季美略辑》,再翻开封面,内容是文言文体裁,开卷就是:“……昔有前汉亡莽,后汉光武匡复,北击匈奴,南安百越,今有前宋亡于蒙元,而后宋称雄于泰西,纵横七海,绝霸西洋,是谓华美余自不幸破家流亡异域以来,旅美三年所见所闻尽录纸上,编纂成册。取名《季美略辑》,望诸君凭此书可一窥华美风物,略长见闻……”
——结合书中内容与郭逸的介绍,王秋等人方才知晓,写出这部《季美略辑》的人,乃是一位出身闽南的张姓秀才,乃是官宦之后,天启末年不幸遭遇海盗袭击,被打破了村寨,他自己也被海盗绑票,随即辗转贩卖给了澳门的葡萄牙人,之后更是乘着移民船漂洋过海,一路到了万里之外的华美共和国。
这位闽南的张秀才在华美待了将近三年,最初还没抵达的时候,对这个海外番邦很是鄙夷不屑,但在亲眼见识了一番这个穿越者国家的景象之后,很快就大为震撼……今年华美共和国组织远征舰队前往东方,思念故乡的张秀才得知之后,便主动报名参加,因为其知书达理,熟悉明朝官场和缙绅礼仪,故而被成功录用,随同华美舰队一路来到了爪哇岛的巴达维亚。虽然华美舰队之后滞留巴达维亚多日,迄今尚未抵达中国大陆。但舰队运载的长颈鹿、羊驼等各种预备献给大明朝廷的“祥瑞贡品”,还有携带了国书的外交使节,却已经提前乘坐临高元老院提供的快船,在十月里就进入了广州,一时间引得全城轰动。
于是,这位张秀才也以幕僚的身份,跟着华美使节提前到了广州,之后因为在广州遇到了昔年熟识的亲朋好友,所以没有跟随华美使节押运贡品北上,而是继续在城内盘桓,天天都有缙绅大户请他过门讲述在“华美国”的奇妙见闻……而这位秀才写的《季美略辑》被泄露出去之后,也迅速成为了广州图书市场上最火爆的畅销书,到处都有人在传抄摘录。就连临高元老院闻讯之后,也以最快速度弄到了书稿,随即推出了这本简装版的《季美略辑》,一方面分发给各位元老阅读参考,另一方面则试着少量投入市场,然后很快就被抢购一空,眼下的书价已经被炒到了二两银子一本,但依然是供不应求。
嗯,言归正传,由于这本书是以明朝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写出来的,所以对万里之外的“华美国”,或者说对任何穿越者集团和先进势力最深刻的第一印象,都莫过于“坚船利炮”——“余尝读天工开物,书中言前宋善制舟,顺风可日行百里不怠,又极言之巨,可携数百人而有余,书院众人皆曰言过其实,余谓默然耶。时至落难被贩出海,辗转至阿非利加之地,余首见华美大船,如山如岳,船身长数十丈,宽又十余丈,言尽不能述之大,不靠风力,只凭精炭火煤即可破浪前行,不豫巨浪风向,诚谓精工以极,余等皆叹前宋格物技巧可通神,船主曰华美国最精制船,弃风帆用火汽,称蒸汽轮船。
更有兵船巨舟,快者曰巡洋,巨者曰铁甲,大炮巨舰周身要害皆附铁甲,炮子攒射难伤其分毫,纵横于海上盖莫敌耶,余等相顾骇然,此等军国重器非人力可能敌,余叹本朝太祖虽逐蒙鞑复汉家衣冠,但前宋之精工秘技皆失传,能工巧匠远渡亚美利加地,后人徒空叹也……”
除此之外,“华美国”迥异于明朝的诸多宏伟建筑,也很让笔者感到震撼:“……华美尤善营造,余初至华美京师曼城,立于甲板,凭栏远眺,曼城临海依丘,道路纵横如棋盘,精屋广厦镶嵌期间,一望无尽,可见其之广大,市集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如潮,市内道直且阔,区分人行车道,但凡路口,俱有专职业者执红绿双牌,指挥行止,井然有序,街市两侧皆广植树木,如华盖掩护,夏日虽炎炎不惧也,凡建筑无论大小,皆用方砖巨石建之,绝少土木,可立百年,不惧水火蚁蛀,与中土决然不同。
后余参访华美之国会馆阁,更亲见之雄伟堂皇,高何止数十丈,凿岩为砖,雕石为柱,砖柱何其巨,砖重虽百人不能撼,柱粗需三四人方可围抱,环大厦檐下有巨柱百三十六根,檐上另有精美繁复雕刻,人物容貌衣饰类华非华,不知何方神抵,无论砖石廊柱皆光滑可鉴,接触如镜,国会大厦中庭大厅,国政中枢地也,可安座千人而不窘,如此廓然广大,竟不见承柱一根,守门华美小吏曰靠穹顶足矣,余抚壁叹曰;如此美轮美奂,高大巍峨者,不知靡费人力财资几许,华美当国者不惜民力,秦鉴不远矣,华美小吏闻之绝倒,嗤笑曰只需工程队五百,工期三年可成,我等皆瞠目也。
后余得闲常徜徉市集民居,身亲历历之,更感华美国势之盛,彼民居红顶白砖,皆用方石为砖,缝丝弥合针插不进,多两层为常见,窗沿多盆栽花卉,春夏花楹锦簇,犹如彩练当空,美不胜收,为曼城一大胜景,然更有三四层者数不胜数,六七层者亦属寻常,窗明几净,窗皆用琉璃封面,外观之流彩横溢,好不气派,高楼者,华美百姓曰写字楼,余百思不得其意。
余结识华美大匠者汤,曰家中世代为营造,余请汤者华美建筑者事,汤尝谓余曰,华美国善建,全凭机械,挖基打桩,一夕可成,巨柱方石,重逾万斤,举提自若有如儿戏。从业者需就读专科书院,三载方可肄业,曰建筑师,书院学识技巧代代相承,愈发精益求精,集泰西华夏之大乘者也。更谈及华美民众更喜罗马希腊新古典风格云云,余自拜服不能接口也,叹我大明庶民百姓居者有其屋尚且不能,华美却人皆有居所,古人云人有恒产者有恒心,诚不欺我
接下来,华美国的文化娱乐,也让这位明朝书生印象深刻:“……余初至华美,见小童挎袋扬纸沿街叫卖,口喊号外号外不绝,贩夫走卒达官贵人亦邀买不绝,后居日长,乃知此为报纸,或曰新闻纸,国家大事,乡野逸闻,皆刊于上,临有国策变更公布亦副刊报上,华美教化得力,庶民识字者众,大事小情皆看于报上,凡华美庶民百姓皆可投书报刊,直抒胸臆,言者无罪,如报刊选用,另付润笔稿费若于,投书踊跃亦,国府举措有误,则报纸群起攻之,官吏庸惰贪腐,则检举揭露穷追不舍,庙堂官吏警然自惕,不敢失公允,背民意。余尝叹曰;华美报纸盛,官吏尤畏之,稍行止不端,立揭发天下,人人讨之,何如自处,可谓一纸抵御史万千,吏治敢不清明,余深以为之,印报刊行者报馆,每日刊行不缀,华美文华鼎盛,报馆者众,报纸刊目繁多,有大报者小报者也,大报,行文严谨有理义,开宗明义,主旨分明而有力,有理有据针砭时弊,国策得失论据有序,吾大爱之,盛遐有名者,曼城时报,大西洋评论,金融时报乃此中翘楚,余每日读之不缀,小报者,内容娟猥不堪,专登名流隐私丑闻事,人称八卦,从业者称曰狗仔队,余不知其所指,然无知小民热衷于此,故售卖更甚大报者众。余叹阳春白雪下巴里人,各有所爱矣。
华美话本颇多,名家辈出,美人治话本有如格物,分门别类,种类繁复,余旅美多年,均有涉猎,其武侠余最为推崇,盖名声最著者,当属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者两部耳,余读之,卷不离手,不思茶饭,于精彩处当节击之,拍膝高叹真英雄,好汉子,家人诧异莫名,纵览全本,最为点睛处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所谓言微大义尽在此处,但凡为国为民者,何止侠之大者,可叹国朝衮衮诸公,天下士绅为国为民少矣,为利为私者多矣。余武侠者外,华美言情话本也为一绝。余寓居华美之时,有落难书生颜某与余同租一屋,年少风流,尤爱之,其曼城爱情故事大赞之,言乃华美言情之首也,美人乃号催泪,余奇之,尝读之,一气呵成,期间水米不进,茶饭不思,读至伤心处,赤目蕴泪,双拳紧握,读至喜悦处,颜开眼笑,如沐春风。读至结尾处,有情人却难成眷属,余大喜大悲,掩卷痛哭,果然催泪,所言虽不符名教礼仪,男女大防,却也感人至深,拜此书所赐,华美女孩闺名莉香者多矣……”
当然,在说了这么多的好话之后,这位饱受封建礼教熏陶的书生,哪怕见识了如此多的异域奇景,也还是对某些事情完全无法接受:“华美者,华衣美服也,虽过尤誉者也,华美服饰颇与国朝异,国朝宽衣广袖,交领右衽束发拢巾。华美尽髡发短须,通行短衫,上衣下裤,衣用扣合,裤束以带,尤喜皮带,坚韧美观,更胜布带颇多。逢端庄严肃时,多着华美西装,颈束领带,内衬白衫,下着长裤,颇有庄伟于练意,女子皆着裙,束腰娉婷玉立,更有甚者,年轻女子多爱短裙,至有短窄过膝逾尺者,号超♀短裙,合露肩小衫,衣质轻薄,风姿摇猗,招摇过市而人不异。呜呼,大宋朱程诸子何在,为余等守礼者弃……”
翻阅到这里,王秋忍不住呵呵一笑,把书丢给了早已等得不耐烦的马彤和刘朝佐,转身对郭逸说道,“……哎,想不到古人还真是看不得女人抛头露面啊南洋土著不穿衣裳的都常见,他们看到女人穿条短裙却要骂成是伤风败俗。这样老朽的礼法真是早该废了……不过按照这书上的内容,估计明朝的读书人只要翻阅过后,就会立刻把盘踞海南岛的你们跟美洲那两伙人联系起来——毕竟不管怎么看都太像了……”
“……是啊,实际上,自从我们三方碰头以来,巴达维亚的荷兰人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还有我们三方阵营里的‘归化民,也都对此十分惊讶,弄得内部和外部都是谣言满天飞。甚至就连一向颛臾迟钝的广州官府,这个月也曾经悄悄派人过来探问我们是不是‘同出一脉,……”
郭逸耸了耸肩,苦笑着答道,“…偏偏临高方面也还没考虑好该如何解释,于是我只能含含糊糊地应付过去……接下来再看哪里?华美集团的南非殖民地吗?”
“……不,中国版图之外的这些势力,我们只要知道个大概就够了。现在只剩了距离咱们最近的海南岛——也就是你所在的那个元老院。不知道你们在这几年里究竟经营出了怎样一副局面,有没有达到北美和南美那两帮人的水平……郭逸前辈,你不妨介绍一下,他们在海南岛上究竟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东西……”
王秋一边如此说着,一边把遥控屏幕的观察对象调整到了邻近的海南岛……这个时空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大型穿越者集团根据地的实况景象,便完全展现在了众人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