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府一家三代在老夫人房里谈事,一般都是要紧的事。
沐蓁的爹沐晟正在说话:“赵王是亲王,很得圣上宠爱,而今连一个儿子也没有。蓁儿成婚后就是赵王妃,只要生一个儿子,便是赵王嫡长子、将来必为亲王。蓁儿一辈子都会过得很好。”
她的娘陈氏似乎也看出沐蓁闷闷不乐,随后也看着沐蓁柔声道:“你年纪不大,不懂的事很多。人都会变的,你现在看重的东西,过几年就会明白那是因为年少无知。听爹娘的话,不会吃亏。”
父母说话,沐蓁平时不会无礼地闷声不答,但现在她却甚么都没回应。
不知怎地,她感觉一点都不高兴,心里闷得慌。不过她也没忤逆顶嘴,这等事本来就该父母做主,所有人都是这样,沐蓁没有反抗的理由……爹娘先和她言语一声,已经是很宠爱了。或许他们觉得女儿要嫁出去成为别家的人,甚至变得亲王妃,便对待沐蓁就客气得多。
像沐蓁的弟弟沐斌,连来商议的资格都没有,甚么都不知道。他才十岁,但要娶谁为妻,刚才祖母和爹娘已经决定好了。
这时耿老夫人道:“皇帝既然派人下来说了,晟儿还能拒绝吗?宦官声称是找你商议,但你不顺着皇帝的意思,皇帝一定会不高兴的。”
“母亲言之有理。”沐晟点头道,“况且这对沐府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若是沐府与皇室、新城侯联姻,沐家今后的境况会大为不同。儿子为何要忤逆圣上?”
沐蓁听罢,更不敢吭声说出半个不字。爹娘也不理会她了,大概认为她害羞不好意思开口。
耿老夫人沉声道:“汉王大概是去年六月间走的,而今才二月间,听说他快把安南国平定了……”
沐蓁听到汉王,耳朵也觉得灵了几分,屏住呼吸听着。她刚才一直低着头,此时也忍不住抬头看向祖母那边。
耿老夫人微微有点犹豫,回顾左右才终于小声说道:“皇帝是不是担心汉王在云南的势力太大?”
沐晟沉吟片刻,说道:“上午儿子忽然听到宦官说起联姻,也和母亲一般想。不过后来儿子思前想后,觉得还有另一种可能。”
“哦?”老夫人道。
沐晟道:“圣上有四海雄心,有嫡子汉王能征善战。于是圣上可能想把汉王用在别处……比如蒙|古。如此一来汉王就要改封。云南地处边陲,须得有人镇守,如今建文君已崩,圣上可能又重新想起了沐家。”
耿老夫人听罢频频点头:“这样也说得通。”
沐晟道:“不管怎样,如今咱们沐家唯一的出路,便是得到朝廷的信任。此事母亲和夫人都没有异议,我便尽早回宫里宦官的话。”
沐蓁的祖母、亲娘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都颔首同意了。至于当事者沐蓁,似乎没有太多说话的权力。
她的小手紧紧捏着袄裙的衣角,有那么一刻,她的贝齿用力一咬、目光一凛,挺胸抬起了头……但是刹那之间,她又重新无力地垂下了脑袋。
那年母亲带着他们姐弟俩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那年父亲留在家里、为了家眷束手待毙。沐蓁还记得父亲那眼神中绝望带着一丝希望的表情,畏惧忧心却要为家人最后担待的决心。
沐蓁从来不觉得她爹绝情。她心乱如麻,有时候甚至觉得父母说的话,是对的。
她不是没有忤逆过爹娘,以前偷偷跑出去看戏、与表兄耿浩见面,都不是让爹娘高兴的事。但沐蓁没有顾忌那么多,彼时总认为自己也能像《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一般……但后来的结果让沐蓁明白,父母反对的事,多半本来就不是好事!
饶是这么想,沐蓁的心情还是很消沉。
家里人商量好了,便离开耿老夫人的房间。沐蓁连自己是怎么走出去的,都记不得了。她像喝醉了一样,人完全是迷糊的……
二月间春暖花开,云南的天气十分明媚。屋子外的阳光明亮,沐蓁却依然觉得天空好像灰蒙蒙的。连她寻常喜欢的花朵绽放美景,而今也嫌弃那红的白的绿的枝头颜色太繁复,叫人眼花头晕。
其实做赵王的王妃,还是做汉王的妾,本没有什么可比之处,沐家所有人也从来没考虑过。而且赵王休王妃,可能也不是他能说了算的,沐蓁明白这种事多半都是父母做主,不能因此证明赵王薄情寡义。
沐蓁却说服不了自己,她心里很乱。自从沐府遭遇险境后,她就没仔细想过私情,直到要嫁人的事摆在了面前。
她心里藏着一件事,那次私见汉王,在他面前脱了衣裳。沐蓁想起时,脸立刻又开始发烫……汉王承诺不说出去。因为如此,才放不下汉王、如此抵触刚被提起的赵王?
那件事原本只是个交易。虽然沐蓁也很看重清誉,但仅仅因为这样,就一定要一辈子委身于他。似乎并非如此。
沐蓁想起了很多凌乱的片段。最先映入脑海的是最近的一次邂逅,汉王出征安南前,在沈园与她爹谈过一次话。汉王认真地说要为天下万民作想,沐蓁了解她爹不信这种话;沐蓁却相信汉王的眼神。
那种奇妙的感觉再次涌上了沐蓁的心头,她不仅感受到的是仁义和同情,还有让人敬畏的东西……
还有那次糊涂的“献|身”,沐蓁想起来非常羞愧,但彼时她竟然并不难受。汉王的目光充满怜惜、很温柔。想到这里,沐蓁更觉得自己很不要脸,胸口也“砰砰砰”地发出了声音。那时汉王很快把目光回避了,他的惊讶和担心,抬起手想帮她捡起衣裳的动作,仿佛列列在目。
恍惚之中,沐蓁又仿佛身在梨园楼上……汉王用手握住了刺客的剑锋!那坚定而沉稳的大手,滴着血。沐蓁至今想起也是一阵心悸。
不知从何时起,她就觉得在汉王身边非常安全,非常放心。她记得那些安心的感觉,也记得那些温柔的眼神……想到要做亲王妃,也无法让她不失落;因为一旦做了赵王妃,她就再也感觉不到那种安心和温柔了。
于是回忆时,第一次相见的平淡,也显得那么有趣起来。沐蓁那时还以为自己女扮男装能糊弄他,傻傻地煞有其事自称小弟。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数年前无忧无虑的光阴。沐蓁想起各种往事,一边抹着泪,一边独自笑出了声,心还痛得难以自持。
这时她才明白,她根本不需要去寻找缘由、去苦思自己为何会这样。那次清誉受损,她以为自己是为了沐府全家在牺|牲自己;但是,若非心里早已有那个人了,她真的做得出来?
沐蓁以前对耿浩上心,是因她早就知道、她和耿浩有婚约;而且太喜欢《西厢记》的戏,她向往戏里那种美好的场景,仿佛是在模仿戏里的故事。
朱高煦闯进来,却叫她毫无准备。一切都悄悄地开始、进行、结束,沐蓁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心,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改变的……
人若是可以只想着自己、若是可以自己做主,那该多好!
……西平侯沐晟已经迫不及待地,与宫里那个宦官再次见面了。
俩人分宾主坐定,沐晟便故作从容地说道:“沐家的人,都说不可辜负了圣上的隆恩,我以为然。万不敢拒绝圣上恩泽。”
宦官淡然地笑了笑,点点头道:“咱家明白了,明天就离开云南,回京复命。”
沐晟道:“公公好不容易来一趟云南,我派人陪着公公四处走走,过几天再回京也无妨。”
“西平侯好意,咱家心领了。皇爷的差事要紧。”宦官摆摆手,沉吟片刻似乎还有话要说。
沐晟看在眼里,没有马上吭声。
果然宦官开口道:“咱家早就知道西平侯会如此答复。”
沐晟道:“是。我并不犹豫,只是想告诉母亲一声。”
宦官又道:“那不如送令公子到京师住阵子何如?公子在京师,正好可以与皇孙作伴,一起读书骑马,就像当年黔宁王与懿文太子(朱标,永乐元年改谥“孝康皇帝”为“懿文太子”)一般亲如兄弟,也是一桩佳话。”
宦官越来越客气了,一副讨好的口气笑道,“若是能遇见张辅的千金,彼此还能先认识一番,哈哈!”
因为宦官一脸笑容,沐晟也笑得很难看……他心里马上如同明镜似的。
什么作伴,沐斌去京师根本就是做人质的。沐晟由此猜测,汉王可能真的会被改封,迁出云南;到那时沐晟在云南独大,所以才有必要先送儿子去京师为质!
沐晟有点舍不得,斌儿才十岁,仍不太懂事。沐晟不怎么放心他出远门。
但事已至此,还有甚么选择么?送沐斌去京师,可能会来一道圣旨了。沐晟觉得犹豫也无济于事,当下便点了点头,昧着心道:“这是好事啊!”
沐蓁的爹沐晟正在说话:“赵王是亲王,很得圣上宠爱,而今连一个儿子也没有。蓁儿成婚后就是赵王妃,只要生一个儿子,便是赵王嫡长子、将来必为亲王。蓁儿一辈子都会过得很好。”
她的娘陈氏似乎也看出沐蓁闷闷不乐,随后也看着沐蓁柔声道:“你年纪不大,不懂的事很多。人都会变的,你现在看重的东西,过几年就会明白那是因为年少无知。听爹娘的话,不会吃亏。”
父母说话,沐蓁平时不会无礼地闷声不答,但现在她却甚么都没回应。
不知怎地,她感觉一点都不高兴,心里闷得慌。不过她也没忤逆顶嘴,这等事本来就该父母做主,所有人都是这样,沐蓁没有反抗的理由……爹娘先和她言语一声,已经是很宠爱了。或许他们觉得女儿要嫁出去成为别家的人,甚至变得亲王妃,便对待沐蓁就客气得多。
像沐蓁的弟弟沐斌,连来商议的资格都没有,甚么都不知道。他才十岁,但要娶谁为妻,刚才祖母和爹娘已经决定好了。
这时耿老夫人道:“皇帝既然派人下来说了,晟儿还能拒绝吗?宦官声称是找你商议,但你不顺着皇帝的意思,皇帝一定会不高兴的。”
“母亲言之有理。”沐晟点头道,“况且这对沐府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若是沐府与皇室、新城侯联姻,沐家今后的境况会大为不同。儿子为何要忤逆圣上?”
沐蓁听罢,更不敢吭声说出半个不字。爹娘也不理会她了,大概认为她害羞不好意思开口。
耿老夫人沉声道:“汉王大概是去年六月间走的,而今才二月间,听说他快把安南国平定了……”
沐蓁听到汉王,耳朵也觉得灵了几分,屏住呼吸听着。她刚才一直低着头,此时也忍不住抬头看向祖母那边。
耿老夫人微微有点犹豫,回顾左右才终于小声说道:“皇帝是不是担心汉王在云南的势力太大?”
沐晟沉吟片刻,说道:“上午儿子忽然听到宦官说起联姻,也和母亲一般想。不过后来儿子思前想后,觉得还有另一种可能。”
“哦?”老夫人道。
沐晟道:“圣上有四海雄心,有嫡子汉王能征善战。于是圣上可能想把汉王用在别处……比如蒙|古。如此一来汉王就要改封。云南地处边陲,须得有人镇守,如今建文君已崩,圣上可能又重新想起了沐家。”
耿老夫人听罢频频点头:“这样也说得通。”
沐晟道:“不管怎样,如今咱们沐家唯一的出路,便是得到朝廷的信任。此事母亲和夫人都没有异议,我便尽早回宫里宦官的话。”
沐蓁的祖母、亲娘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都颔首同意了。至于当事者沐蓁,似乎没有太多说话的权力。
她的小手紧紧捏着袄裙的衣角,有那么一刻,她的贝齿用力一咬、目光一凛,挺胸抬起了头……但是刹那之间,她又重新无力地垂下了脑袋。
那年母亲带着他们姐弟俩东躲西藏,惶惶不可终日;那年父亲留在家里、为了家眷束手待毙。沐蓁还记得父亲那眼神中绝望带着一丝希望的表情,畏惧忧心却要为家人最后担待的决心。
沐蓁从来不觉得她爹绝情。她心乱如麻,有时候甚至觉得父母说的话,是对的。
她不是没有忤逆过爹娘,以前偷偷跑出去看戏、与表兄耿浩见面,都不是让爹娘高兴的事。但沐蓁没有顾忌那么多,彼时总认为自己也能像《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一般……但后来的结果让沐蓁明白,父母反对的事,多半本来就不是好事!
饶是这么想,沐蓁的心情还是很消沉。
家里人商量好了,便离开耿老夫人的房间。沐蓁连自己是怎么走出去的,都记不得了。她像喝醉了一样,人完全是迷糊的……
二月间春暖花开,云南的天气十分明媚。屋子外的阳光明亮,沐蓁却依然觉得天空好像灰蒙蒙的。连她寻常喜欢的花朵绽放美景,而今也嫌弃那红的白的绿的枝头颜色太繁复,叫人眼花头晕。
其实做赵王的王妃,还是做汉王的妾,本没有什么可比之处,沐家所有人也从来没考虑过。而且赵王休王妃,可能也不是他能说了算的,沐蓁明白这种事多半都是父母做主,不能因此证明赵王薄情寡义。
沐蓁却说服不了自己,她心里很乱。自从沐府遭遇险境后,她就没仔细想过私情,直到要嫁人的事摆在了面前。
她心里藏着一件事,那次私见汉王,在他面前脱了衣裳。沐蓁想起时,脸立刻又开始发烫……汉王承诺不说出去。因为如此,才放不下汉王、如此抵触刚被提起的赵王?
那件事原本只是个交易。虽然沐蓁也很看重清誉,但仅仅因为这样,就一定要一辈子委身于他。似乎并非如此。
沐蓁想起了很多凌乱的片段。最先映入脑海的是最近的一次邂逅,汉王出征安南前,在沈园与她爹谈过一次话。汉王认真地说要为天下万民作想,沐蓁了解她爹不信这种话;沐蓁却相信汉王的眼神。
那种奇妙的感觉再次涌上了沐蓁的心头,她不仅感受到的是仁义和同情,还有让人敬畏的东西……
还有那次糊涂的“献|身”,沐蓁想起来非常羞愧,但彼时她竟然并不难受。汉王的目光充满怜惜、很温柔。想到这里,沐蓁更觉得自己很不要脸,胸口也“砰砰砰”地发出了声音。那时汉王很快把目光回避了,他的惊讶和担心,抬起手想帮她捡起衣裳的动作,仿佛列列在目。
恍惚之中,沐蓁又仿佛身在梨园楼上……汉王用手握住了刺客的剑锋!那坚定而沉稳的大手,滴着血。沐蓁至今想起也是一阵心悸。
不知从何时起,她就觉得在汉王身边非常安全,非常放心。她记得那些安心的感觉,也记得那些温柔的眼神……想到要做亲王妃,也无法让她不失落;因为一旦做了赵王妃,她就再也感觉不到那种安心和温柔了。
于是回忆时,第一次相见的平淡,也显得那么有趣起来。沐蓁那时还以为自己女扮男装能糊弄他,傻傻地煞有其事自称小弟。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数年前无忧无虑的光阴。沐蓁想起各种往事,一边抹着泪,一边独自笑出了声,心还痛得难以自持。
这时她才明白,她根本不需要去寻找缘由、去苦思自己为何会这样。那次清誉受损,她以为自己是为了沐府全家在牺|牲自己;但是,若非心里早已有那个人了,她真的做得出来?
沐蓁以前对耿浩上心,是因她早就知道、她和耿浩有婚约;而且太喜欢《西厢记》的戏,她向往戏里那种美好的场景,仿佛是在模仿戏里的故事。
朱高煦闯进来,却叫她毫无准备。一切都悄悄地开始、进行、结束,沐蓁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心,究竟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慢慢改变的……
人若是可以只想着自己、若是可以自己做主,那该多好!
……西平侯沐晟已经迫不及待地,与宫里那个宦官再次见面了。
俩人分宾主坐定,沐晟便故作从容地说道:“沐家的人,都说不可辜负了圣上的隆恩,我以为然。万不敢拒绝圣上恩泽。”
宦官淡然地笑了笑,点点头道:“咱家明白了,明天就离开云南,回京复命。”
沐晟道:“公公好不容易来一趟云南,我派人陪着公公四处走走,过几天再回京也无妨。”
“西平侯好意,咱家心领了。皇爷的差事要紧。”宦官摆摆手,沉吟片刻似乎还有话要说。
沐晟看在眼里,没有马上吭声。
果然宦官开口道:“咱家早就知道西平侯会如此答复。”
沐晟道:“是。我并不犹豫,只是想告诉母亲一声。”
宦官又道:“那不如送令公子到京师住阵子何如?公子在京师,正好可以与皇孙作伴,一起读书骑马,就像当年黔宁王与懿文太子(朱标,永乐元年改谥“孝康皇帝”为“懿文太子”)一般亲如兄弟,也是一桩佳话。”
宦官越来越客气了,一副讨好的口气笑道,“若是能遇见张辅的千金,彼此还能先认识一番,哈哈!”
因为宦官一脸笑容,沐晟也笑得很难看……他心里马上如同明镜似的。
什么作伴,沐斌去京师根本就是做人质的。沐晟由此猜测,汉王可能真的会被改封,迁出云南;到那时沐晟在云南独大,所以才有必要先送儿子去京师为质!
沐晟有点舍不得,斌儿才十岁,仍不太懂事。沐晟不怎么放心他出远门。
但事已至此,还有甚么选择么?送沐斌去京师,可能会来一道圣旨了。沐晟觉得犹豫也无济于事,当下便点了点头,昧着心道:“这是好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