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的老百姓虽然是最朴实的,但却也是有着自己的狡黠和智慧的,他们只看实惠。
谁能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呢?
老百姓不懂大道理,也不懂之乎者也的文言文。
但老百姓懂的一个硬道理:
你看,女帝的夫君带人去打仗,抢回来的土地都分给了老百姓,而不是进了自己的腰包,也不是进了女帝的皇庄,那女帝、女帝的夫君就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的人。
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的人,那就是好人。
好人做的自然就是好事,既然是好事,老百姓就会拼命的支持。
其实,一个国家之中最爱国的就是老百姓。
因为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财富可以自由移民,也没有那么多的见识,可以去改变国籍。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交托于自己的国家。只能和自己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说白了,老百姓没钱、没势力、甚至没见识,除了国家,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依赖和依靠了。
而,万一国家有难,作为自己唯一依靠的老百姓,自然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至于老百姓怎么会知道李睿抢回来的土地会无偿的分配给老百姓?
你看看大隋日报就知道了啊。
老百姓的思想淳朴,都知道这大隋日报是那个软饭王李睿家里办的。李睿家里那可就是当今女帝圣人家里,圣人家里办的报纸,难道会骗人?
所有老百姓的共识就是:女帝那是不可能骗人的,女帝也是皇帝,皇帝可是天子,一言九鼎,金口玉言,绝不会骗人的。
......
李睿就在南宁,用遥控指挥的方式,就在大隋国内掀起了一股支持女帝,支持女帝私人军队为女帝出气的舆论狂潮。
在这个狂潮的裹挟下,整个大隋都在为这次东南亚战争的胜利结果而期待。已经没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发送这场战争?
为什么不用大隋精锐的九边战士,而是用女帝的私人武装黑山卫?
女帝一直在默默的观察着事态,看李睿把舆论霸权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由的深深的意识到了自己和这个看起来惫懒,实际却算无遗策夫君的差距有多大?
这个舆论武器,李睿可是提前多少年就布局了的。
难道,那么多年以前,自己的这个神奇的夫君就意识到了报纸这个进攻人思想的武器的可怕?
女帝思考再三,虽然很想说李睿是瞎蒙的,可是现在反过来看,李睿在多年以前的布置,在后面都会发挥作用。
甚至,布局和发动之间的年月跨度越长,这种布局展现出来的威力也就越强。
比如这次的舆论引导之战。
大隋月报可是在大业九年就由长孙无垢创办的。
当时女帝还以为这是李睿给长孙无垢找的一个解闷的玩意,根本没有怎么重视。
别说女帝了,就连长孙无垢自己,也都不一定知道这报纸该怎么办?有什么用?
可是,李睿却把这当成了一件大事,亲自下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指导长孙无垢,甚至为了能增加报纸的威力,培养更多识字的人,不惜耗费巨资,在大隋各地大肆创办学堂,教人识字,给人扫盲。
三年前的黑山卫高级干部大会上更是单独让报纸成为一个集团,并且明确要求大隋月报变日报。
结果,在今年,也就是大业十七年,月报变成日报的第一年。
女帝就看到了,报纸舆论导向的威力。
什么民心向背?还不是自己夫君想民心怎么向就怎么向?
有时,女帝也有疑惑,自己夫君那个脑子是怎么长的?布局之深远实在是太可怕了。
其实,女帝那里知道,这舆论引导,黑白混淆的新闻带节凑,是上个世界很多无良水军的基本操作。
李睿这还是悠着在做宣传,毕竟是第一次如此操作,没敢使大劲呢。
要是多渲染一下东南亚的土地可以一年三熟,去帮忙打仗的老百姓都能无偿的获得土地的分配权,你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别的不好说,反正李睿自己是可以预见到,会有不知道多少的百姓组成“志愿者”冲到东南亚去帮助黑山卫打仗了。
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好了。
比如这打仗的事情,就应该交给黑山卫这些职业军人去做。
既能减少自身的伤亡还能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
是的,李睿给东南亚前敌指挥部的命令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当地土人的数量,为以后战争状态结束后,地方的良好秩序提供基础。
毕竟,战争状态下,作为敌对双方,你死我活那是正常的。要是结束了战争状态,再去大量杀伤土著人命,这就是人道主义灾难了。
虽然,不会有人指责李睿,但李睿还要教育孩子,还要慢慢树立这个世界人们所确实的大爱的观点。
这些基本素质,他自己还是给自己设置了底线的。
起码,战争结束后,李睿不会搞什么大屠杀,只会给一个岛屿让土著人去移民。
所以,李睿已经把东南亚各国的前后因果都已经拿捏的死死的。
而魏文通确实没有让李睿失望。
隋,大业十七年十二月初三,天气清朗。
上午十点左右,在宋卡府的天然良港送卡港的渔民看到了一副让他们毕生难忘的画面。
当然,前提是他们还有余生。
这些天,因为,村子里面所有出海捕鱼的渔船没有一只返航。
老人们就都在传言,一定是因为这些天村子里面进驻了太多的当兵的,让他们出去打鱼打的太多而导致的灾难。
老人们认为,这种大量、无节制的向大海索取的行动,让海龙王发怒,毁了他们村子里的渔船,断了他们在海里讨生活这条路。
而且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其实,老人们说的也有他自己的道理,虽然没有直接指责那些大兵,但谁都知道这根子就在这些驻军身上。
可是,知道有什么用?
在军队面前,渔民都只是奴隶而已,完全没有话语权。
更何况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些军队都是不知道自己明天还能不能活着的兵痞子。那这个小渔村的渔民可就是倒了霉了。
以往他们村的渔民出海捕鱼,碰到有一个鱼群的地方都只下一网,够吃、够养家以后,渔民就绝对不下第二网。
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士兵挤进了小小的渔港,强迫渔民每天上交足够他们食用的渔获。
这么多人,每天需要的渔获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好在,渔民原来对这周边沿海的渔业资源保护的很好,刚开始应对这些当兵的要求还不是很费力气。
大海的鱼类资源虽然是近乎无限,但这近海的渔业资源却是有限的很。
一个多月以后,渔村里面的渔民要想再捕获到能完成这些大兵交代任务的渔获数量,就要远远的离开渔村,进入深海去碰运气。
于是,村子里面的渔船就不断的失踪。说是失踪,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那是在外海遇到到了风浪或是意外,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老人们的说法是有他们的道理。
而年轻的女人们却是不相信老人说的海龙王发怒的鬼话,只是天天眺望大海的远处,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兄弟、丈夫、父亲安全返航。
毕竟,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期,一个家庭没有了男人,那女人们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等待她们的下场将是悲惨和凄凉的。
而且,这些女人也知道,这些进驻村子里面的当兵的,是要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忠勇士兵。
都是为国尽忠,她们付出一些牺牲,也认了。
这就是被洗脑的老百姓的恐怖或者说是愚昧的地方了。
今天,天气清朗,能见度极佳。
因此,在海边眺望的女人们首先就看到了十几条巨大的黑烟柱,在海天相接的地方缓缓出现。
在女人们惊悚的告知老人家,海中出现了怪兽的时候后,黑色烟柱已经越来越近。
远远可以看到,这些烟柱是从一个个黑点上冒出来的。
眺望良久以后,渔港村最老的老村长对那些年轻女人们说:
“应该不是妖怪,看那些黑点应该是船。只是这船怎么会冒黑烟?我却是不知道,难道是船上失火或者是在烧狼烟?”
这些黑点来的很快,比他们自己的渔船在海里的速度要快的多。
如果非要把两者在一起比较,这些黑点就像是受惊的兔子一样飞窜,而渔民的渔船就像是蜗牛在爬行。
他们的疑问,很快就被驻守在村子里面的大兵们解答了。
“敌袭,戒备。”
“敌袭,戒备。”
......
随着哨兵的大声喊叫,渔村的渔民中眼力好的已经看到了远程有巨大的舰船慢慢的靠近。
在巨大舰船的桅杆上一面黑底金龙旗迎风飞扬。
老村长听到了这个眼力好的渔民的报告后,对身边所有的村民们说:
“赶紧收拾东西,上船跑,我爷爷说过,飘扬金龙旗是北边那个王朝的标志。我们这里的军队肯定打不过,快跑。”
(本章完)
7017k
谁能给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呢?
老百姓不懂大道理,也不懂之乎者也的文言文。
但老百姓懂的一个硬道理:
你看,女帝的夫君带人去打仗,抢回来的土地都分给了老百姓,而不是进了自己的腰包,也不是进了女帝的皇庄,那女帝、女帝的夫君就是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的人。
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的人,那就是好人。
好人做的自然就是好事,既然是好事,老百姓就会拼命的支持。
其实,一个国家之中最爱国的就是老百姓。
因为老百姓没有那么多的财富可以自由移民,也没有那么多的见识,可以去改变国籍。
作为普通的老百姓,只能把自己的命运交托于自己的国家。只能和自己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说白了,老百姓没钱、没势力、甚至没见识,除了国家,没有其他的东西可以依赖和依靠了。
而,万一国家有难,作为自己唯一依靠的老百姓,自然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至于老百姓怎么会知道李睿抢回来的土地会无偿的分配给老百姓?
你看看大隋日报就知道了啊。
老百姓的思想淳朴,都知道这大隋日报是那个软饭王李睿家里办的。李睿家里那可就是当今女帝圣人家里,圣人家里办的报纸,难道会骗人?
所有老百姓的共识就是:女帝那是不可能骗人的,女帝也是皇帝,皇帝可是天子,一言九鼎,金口玉言,绝不会骗人的。
......
李睿就在南宁,用遥控指挥的方式,就在大隋国内掀起了一股支持女帝,支持女帝私人军队为女帝出气的舆论狂潮。
在这个狂潮的裹挟下,整个大隋都在为这次东南亚战争的胜利结果而期待。已经没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发送这场战争?
为什么不用大隋精锐的九边战士,而是用女帝的私人武装黑山卫?
女帝一直在默默的观察着事态,看李睿把舆论霸权体现的淋漓尽致。不由的深深的意识到了自己和这个看起来惫懒,实际却算无遗策夫君的差距有多大?
这个舆论武器,李睿可是提前多少年就布局了的。
难道,那么多年以前,自己的这个神奇的夫君就意识到了报纸这个进攻人思想的武器的可怕?
女帝思考再三,虽然很想说李睿是瞎蒙的,可是现在反过来看,李睿在多年以前的布置,在后面都会发挥作用。
甚至,布局和发动之间的年月跨度越长,这种布局展现出来的威力也就越强。
比如这次的舆论引导之战。
大隋月报可是在大业九年就由长孙无垢创办的。
当时女帝还以为这是李睿给长孙无垢找的一个解闷的玩意,根本没有怎么重视。
别说女帝了,就连长孙无垢自己,也都不一定知道这报纸该怎么办?有什么用?
可是,李睿却把这当成了一件大事,亲自下场
(本章未完,请翻页)
指导长孙无垢,甚至为了能增加报纸的威力,培养更多识字的人,不惜耗费巨资,在大隋各地大肆创办学堂,教人识字,给人扫盲。
三年前的黑山卫高级干部大会上更是单独让报纸成为一个集团,并且明确要求大隋月报变日报。
结果,在今年,也就是大业十七年,月报变成日报的第一年。
女帝就看到了,报纸舆论导向的威力。
什么民心向背?还不是自己夫君想民心怎么向就怎么向?
有时,女帝也有疑惑,自己夫君那个脑子是怎么长的?布局之深远实在是太可怕了。
其实,女帝那里知道,这舆论引导,黑白混淆的新闻带节凑,是上个世界很多无良水军的基本操作。
李睿这还是悠着在做宣传,毕竟是第一次如此操作,没敢使大劲呢。
要是多渲染一下东南亚的土地可以一年三熟,去帮忙打仗的老百姓都能无偿的获得土地的分配权,你猜会出现什么情况?
别的不好说,反正李睿自己是可以预见到,会有不知道多少的百姓组成“志愿者”冲到东南亚去帮助黑山卫打仗了。
专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好了。
比如这打仗的事情,就应该交给黑山卫这些职业军人去做。
既能减少自身的伤亡还能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
是的,李睿给东南亚前敌指挥部的命令是,最大限度的减少当地土人的数量,为以后战争状态结束后,地方的良好秩序提供基础。
毕竟,战争状态下,作为敌对双方,你死我活那是正常的。要是结束了战争状态,再去大量杀伤土著人命,这就是人道主义灾难了。
虽然,不会有人指责李睿,但李睿还要教育孩子,还要慢慢树立这个世界人们所确实的大爱的观点。
这些基本素质,他自己还是给自己设置了底线的。
起码,战争结束后,李睿不会搞什么大屠杀,只会给一个岛屿让土著人去移民。
所以,李睿已经把东南亚各国的前后因果都已经拿捏的死死的。
而魏文通确实没有让李睿失望。
隋,大业十七年十二月初三,天气清朗。
上午十点左右,在宋卡府的天然良港送卡港的渔民看到了一副让他们毕生难忘的画面。
当然,前提是他们还有余生。
这些天,因为,村子里面所有出海捕鱼的渔船没有一只返航。
老人们就都在传言,一定是因为这些天村子里面进驻了太多的当兵的,让他们出去打鱼打的太多而导致的灾难。
老人们认为,这种大量、无节制的向大海索取的行动,让海龙王发怒,毁了他们村子里的渔船,断了他们在海里讨生活这条路。
而且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其实,老人们说的也有他自己的道理,虽然没有直接指责那些大兵,但谁都知道这根子就在这些驻军身上。
可是,知道有什么用?
在军队面前,渔民都只是奴隶而已,完全没有话语权。
更何况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些军队都是不知道自己明天还能不能活着的兵痞子。那这个小渔村的渔民可就是倒了霉了。
以往他们村的渔民出海捕鱼,碰到有一个鱼群的地方都只下一网,够吃、够养家以后,渔民就绝对不下第二网。
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士兵挤进了小小的渔港,强迫渔民每天上交足够他们食用的渔获。
这么多人,每天需要的渔获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好在,渔民原来对这周边沿海的渔业资源保护的很好,刚开始应对这些当兵的要求还不是很费力气。
大海的鱼类资源虽然是近乎无限,但这近海的渔业资源却是有限的很。
一个多月以后,渔村里面的渔民要想再捕获到能完成这些大兵交代任务的渔获数量,就要远远的离开渔村,进入深海去碰运气。
于是,村子里面的渔船就不断的失踪。说是失踪,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那是在外海遇到到了风浪或是意外,再也回不来了。
所以,老人们的说法是有他们的道理。
而年轻的女人们却是不相信老人说的海龙王发怒的鬼话,只是天天眺望大海的远处,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兄弟、丈夫、父亲安全返航。
毕竟,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期,一个家庭没有了男人,那女人们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等待她们的下场将是悲惨和凄凉的。
而且,这些女人也知道,这些进驻村子里面的当兵的,是要抵抗外来侵略者的忠勇士兵。
都是为国尽忠,她们付出一些牺牲,也认了。
这就是被洗脑的老百姓的恐怖或者说是愚昧的地方了。
今天,天气清朗,能见度极佳。
因此,在海边眺望的女人们首先就看到了十几条巨大的黑烟柱,在海天相接的地方缓缓出现。
在女人们惊悚的告知老人家,海中出现了怪兽的时候后,黑色烟柱已经越来越近。
远远可以看到,这些烟柱是从一个个黑点上冒出来的。
眺望良久以后,渔港村最老的老村长对那些年轻女人们说:
“应该不是妖怪,看那些黑点应该是船。只是这船怎么会冒黑烟?我却是不知道,难道是船上失火或者是在烧狼烟?”
这些黑点来的很快,比他们自己的渔船在海里的速度要快的多。
如果非要把两者在一起比较,这些黑点就像是受惊的兔子一样飞窜,而渔民的渔船就像是蜗牛在爬行。
他们的疑问,很快就被驻守在村子里面的大兵们解答了。
“敌袭,戒备。”
“敌袭,戒备。”
......
随着哨兵的大声喊叫,渔村的渔民中眼力好的已经看到了远程有巨大的舰船慢慢的靠近。
在巨大舰船的桅杆上一面黑底金龙旗迎风飞扬。
老村长听到了这个眼力好的渔民的报告后,对身边所有的村民们说:
“赶紧收拾东西,上船跑,我爷爷说过,飘扬金龙旗是北边那个王朝的标志。我们这里的军队肯定打不过,快跑。”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