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岁等人被带到了大厅,家仆大声向大厅内通传:“老爷,大理寺评事包拯,北斗司瑶光、太岁求见。【全文字阅读.】”
“哦,请他们进来。”偃正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仆人引太岁和瑶光等人进入大厅,发现大厅里比较凌乱,大厅中间地上摆着些箱笼,似乎正在打包状态。
偃正站在一个还没有钉上的箱子旁边发呆,见到太岁等人来了,微笑着转过身来,看了他们一眼:“北斗司、大理寺,何以联袂来此?”
瑶光正欲上前,没想到包拯抢先一步,对着偃正一作揖,说道:“大理寺评事官包拯,见过偃大匠,下官是为度支判官杨大歧之死而来。”
偃正听到这话,整个人都呆在了原地,一脸震惊声音颤抖的说道:“你说什么?杨杨贤弟死了?”
太岁见状,忙也抢上一步问道:“偃大匠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他话一出口,几人都看着偃正表情,想从他的反应看出什么来。
可令太岁等人失望的是,偃正的表现很正常,愣了一下,就摇摇头道:“老夫月前就已上疏乞骸骨,幸得陛下恩准,于是昨日去杨府辞行杨贤弟,今儿起来就在家里打包行李,至今还不曾出去过,如何得知消息?”
偃正顿了一顿,又急切问道:“杨贤弟昨日还好好的,怎么会死了?”
包拯四人对视一眼,都有些摸不准偃正的表现。
不过包拯到底是稳重得多,轻咳一声,道:“偃大匠,咱们还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吧。”
偃正连忙点头:“对,对,走,几位请随老夫去书房。”
偃正书房,书架、博古架,都比较空了,墙上的壁画也凌乱不全,显然已经收走了一些。
偃正带着几人走进来,吩咐丫鬟上茶。
“老夫已然辞官,就要归故里了,家里凌乱了些,勿怪。”偃正拱了拱手。
四人连忙拱手回礼:“不敢,不敢。”
几人客套几句,转入正题,还是包拯抢先问道:“偃大匠,您是杨度支的好友,又是他临死前最后见过他的人,所以我们登门拜访,是想了解一下杨度支的情况,比如他是否有什么仇家?”
偃正苦苦思索一阵,摇了摇头:“杨贤弟为人诙谐幽默,仗义疏财,与同僚关系都极好。即便是与个别人有嫌隙,也构不成杀人的仇恨。”
瑶光点了点头,回头想要提醒太岁记下来,却发现太岁眼睛四处乱瞟。瑶光忍不住偷偷拽了下太岁,示意他专心点。
包拯皱了皱眉头:“听杨府的人说,近来杨度支的心情很不好,但下人们不敢询问,杨夫人也不知其中缘故,偃大匠可了解其中缘由么?”
偃正皱了皱眉,沉默不语。
包拯见状,忙追问道:“偃大匠可是有不方便与人言之事?”
偃正神色复杂的坐在椅上子,两眼失神,像是在回忆什么,好一会儿后,他才叹了口气道:“杨贤弟近来确有一桩烦恼事”
四人目光炯炯的看着他,听着他讲述昨天晚上发生的事。
扬大歧身亡当晚,偃在和他正在书房对饮,桌上摆着几碟小菜,杨大歧显然已经喝的上头,面色赤红的骂道:“严世维那条疯狗,整日里咬着我不放!不但四处造谣,还在背后调查我。”
偃正按着杨大歧的手,夺走他的酒杯,劝慰道:“杨贤弟老弟,你喝多了。那等小人,你与他有什么好计较的,身正不怕影子斜,当他是个屁,也就过去了。”
杨大歧恨恨地一拍桌子,气愤地道:“屁?他如果真是个屁,那就好了,顶多臭上一阵儿,挥挥手,也就不在了。可他不然啊!”
杨大岐抓过酒壶狂灌了一通,偃正来不及拦阻。
杨大岐把酒壶往桌上一顿,恨恨地道:“他向御史台写密信告举我。跑到寇老西那儿告我的黑状,在同僚前散播对我不利的消息,这个小人!”
偃正将醉醺醺的杨大歧按在椅子上,笑着劝说道:“息怒,息怒,他那种人不过一逞口舌之利,成不了大事,你莫在意,莫要在意。”
偃正讲完杨大歧的抱怨,叹息道:“昨日,老夫与杨贤弟聊过的,主要就是这些。我知道此时说这种话会让你们误会严世维,同时也会让人觉得杨贤弟在背后说同僚坏话,非君子所为,然而事已至此,也不得不说了。”
包拯若有所思的坐在那里没有说话,而瑶光则一脸兴奋的问道:“偃大匠放心,我们查案讲究真凭实据,是不会随便怀疑别人的,杨度支跟严世维之间是有什么恩怨吗?”
偃正抚了抚胡须,无奈地苦笑:“他们俩的矛盾人尽皆知,仔细说来,却只是严世维的无理取闹而已。”
瑶光很感兴趣的说:“哦?愿闻其详。”
偃正缓缓的道:“杨贤弟本是度支司孔目,严世维也是。论资历,严世维则更老一些。当初陛下建玉清宫,杨贤弟因调度有功被提拔为度支司判官,而后又在陛下前往泰山封禅时负责行宫道路等修缮的一应开支,愈加受到重用”
对他说起政事,瑶光很快就不耐烦了,扭头看了眼太岁,却惊讶的发现太岁已经从刚才的漫不经心变成了全神贯注,于是也转过头去,强抑着厌烦继续听下去。
“严世维自觉资历比杨贤弟还要老,结果却让杨贤弟后来居上,不免对杨贤弟怀恨在心,屡屡造谣诋毁中伤杨贤弟,年初有传言,杨贤弟要被提拔为度支副便,严世维更是妒火中烧,变本加厉了。”
包拯问道:“那么您认为严世维有可能是凶手吗?”
偃正摇头:“怎么可能,现在被调查、被谣言中伤不胜其扰的是杨贤弟啊,若说杨贤弟愤而要杀他还有可能,他怎么会向杨贤弟出手?”
太岁插嘴:“那可说不定。万一他觉得检举告发,造谣中伤,都害不了对头,于是愤而杀人呢。”
偃正一愣,包拯若有所思地看了太岁一眼。
:求点赞!
“哦,请他们进来。”偃正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仆人引太岁和瑶光等人进入大厅,发现大厅里比较凌乱,大厅中间地上摆着些箱笼,似乎正在打包状态。
偃正站在一个还没有钉上的箱子旁边发呆,见到太岁等人来了,微笑着转过身来,看了他们一眼:“北斗司、大理寺,何以联袂来此?”
瑶光正欲上前,没想到包拯抢先一步,对着偃正一作揖,说道:“大理寺评事官包拯,见过偃大匠,下官是为度支判官杨大歧之死而来。”
偃正听到这话,整个人都呆在了原地,一脸震惊声音颤抖的说道:“你说什么?杨杨贤弟死了?”
太岁见状,忙也抢上一步问道:“偃大匠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他话一出口,几人都看着偃正表情,想从他的反应看出什么来。
可令太岁等人失望的是,偃正的表现很正常,愣了一下,就摇摇头道:“老夫月前就已上疏乞骸骨,幸得陛下恩准,于是昨日去杨府辞行杨贤弟,今儿起来就在家里打包行李,至今还不曾出去过,如何得知消息?”
偃正顿了一顿,又急切问道:“杨贤弟昨日还好好的,怎么会死了?”
包拯四人对视一眼,都有些摸不准偃正的表现。
不过包拯到底是稳重得多,轻咳一声,道:“偃大匠,咱们还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吧。”
偃正连忙点头:“对,对,走,几位请随老夫去书房。”
偃正书房,书架、博古架,都比较空了,墙上的壁画也凌乱不全,显然已经收走了一些。
偃正带着几人走进来,吩咐丫鬟上茶。
“老夫已然辞官,就要归故里了,家里凌乱了些,勿怪。”偃正拱了拱手。
四人连忙拱手回礼:“不敢,不敢。”
几人客套几句,转入正题,还是包拯抢先问道:“偃大匠,您是杨度支的好友,又是他临死前最后见过他的人,所以我们登门拜访,是想了解一下杨度支的情况,比如他是否有什么仇家?”
偃正苦苦思索一阵,摇了摇头:“杨贤弟为人诙谐幽默,仗义疏财,与同僚关系都极好。即便是与个别人有嫌隙,也构不成杀人的仇恨。”
瑶光点了点头,回头想要提醒太岁记下来,却发现太岁眼睛四处乱瞟。瑶光忍不住偷偷拽了下太岁,示意他专心点。
包拯皱了皱眉头:“听杨府的人说,近来杨度支的心情很不好,但下人们不敢询问,杨夫人也不知其中缘故,偃大匠可了解其中缘由么?”
偃正皱了皱眉,沉默不语。
包拯见状,忙追问道:“偃大匠可是有不方便与人言之事?”
偃正神色复杂的坐在椅上子,两眼失神,像是在回忆什么,好一会儿后,他才叹了口气道:“杨贤弟近来确有一桩烦恼事”
四人目光炯炯的看着他,听着他讲述昨天晚上发生的事。
扬大歧身亡当晚,偃在和他正在书房对饮,桌上摆着几碟小菜,杨大歧显然已经喝的上头,面色赤红的骂道:“严世维那条疯狗,整日里咬着我不放!不但四处造谣,还在背后调查我。”
偃正按着杨大歧的手,夺走他的酒杯,劝慰道:“杨贤弟老弟,你喝多了。那等小人,你与他有什么好计较的,身正不怕影子斜,当他是个屁,也就过去了。”
杨大歧恨恨地一拍桌子,气愤地道:“屁?他如果真是个屁,那就好了,顶多臭上一阵儿,挥挥手,也就不在了。可他不然啊!”
杨大岐抓过酒壶狂灌了一通,偃正来不及拦阻。
杨大岐把酒壶往桌上一顿,恨恨地道:“他向御史台写密信告举我。跑到寇老西那儿告我的黑状,在同僚前散播对我不利的消息,这个小人!”
偃正将醉醺醺的杨大歧按在椅子上,笑着劝说道:“息怒,息怒,他那种人不过一逞口舌之利,成不了大事,你莫在意,莫要在意。”
偃正讲完杨大歧的抱怨,叹息道:“昨日,老夫与杨贤弟聊过的,主要就是这些。我知道此时说这种话会让你们误会严世维,同时也会让人觉得杨贤弟在背后说同僚坏话,非君子所为,然而事已至此,也不得不说了。”
包拯若有所思的坐在那里没有说话,而瑶光则一脸兴奋的问道:“偃大匠放心,我们查案讲究真凭实据,是不会随便怀疑别人的,杨度支跟严世维之间是有什么恩怨吗?”
偃正抚了抚胡须,无奈地苦笑:“他们俩的矛盾人尽皆知,仔细说来,却只是严世维的无理取闹而已。”
瑶光很感兴趣的说:“哦?愿闻其详。”
偃正缓缓的道:“杨贤弟本是度支司孔目,严世维也是。论资历,严世维则更老一些。当初陛下建玉清宫,杨贤弟因调度有功被提拔为度支司判官,而后又在陛下前往泰山封禅时负责行宫道路等修缮的一应开支,愈加受到重用”
对他说起政事,瑶光很快就不耐烦了,扭头看了眼太岁,却惊讶的发现太岁已经从刚才的漫不经心变成了全神贯注,于是也转过头去,强抑着厌烦继续听下去。
“严世维自觉资历比杨贤弟还要老,结果却让杨贤弟后来居上,不免对杨贤弟怀恨在心,屡屡造谣诋毁中伤杨贤弟,年初有传言,杨贤弟要被提拔为度支副便,严世维更是妒火中烧,变本加厉了。”
包拯问道:“那么您认为严世维有可能是凶手吗?”
偃正摇头:“怎么可能,现在被调查、被谣言中伤不胜其扰的是杨贤弟啊,若说杨贤弟愤而要杀他还有可能,他怎么会向杨贤弟出手?”
太岁插嘴:“那可说不定。万一他觉得检举告发,造谣中伤,都害不了对头,于是愤而杀人呢。”
偃正一愣,包拯若有所思地看了太岁一眼。
: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