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志在千里 第220章 科技发展

小说:三国之志在千里 作者:预见历史 更新时间:2022-08-26 19:49:40 源网站:圣墟小说网
  刘辩皱着眉头想要吩咐宇文成都和周泰来帮他把错字刻走,但又突然想到自己吩咐周泰去了礼部告知顾雍那鸿胪寺之事,而宇文成都身为御林军统领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呆在刘辩身边,这个时候宇文成都已经回了御林军大营操练士兵了。

  刘辩身为一个皇帝,现在竟然只能自己亲力亲为的将这些错字用小刀慢慢划刻掉,这让刘辩不免有些无语。

  刘辩将科举所需要注意的项目写完后就将他搁置在一旁,自己虽然熟知历史,对于各朝各代的科举制度都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毕竟有些细节方面还是需要麾下这些大臣们来完善。

  一边想着,刘辩一边拿过另一个竹简在上面开始书写着接下来的计划。

  太史慈的安北军已经开拔广陵,不出意外再过几日就可到广陵城下,接下来就看贾诩和太史慈需要多久才能攻下广陵,刘辩可想不到太史慈、夏鲁奇、卢俊义和贾诩联手会有什么输的可能。

  魏延的平南军也是捷报频传,那所谓的万余贼寇在魏延和高颎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不到半月就已经将这万余贼寇杀的只剩不到两千。

  剩余的贼寇要不是占据了几个易守难攻的关卡,恐怕魏延早就将他们全部歼灭了。

  刘辩细细想着平南军接下来的动向,最后他做出了决定,那就是从曲阿开拔至柴桑,随后使用水师的战船分水陆两路攻打长沙,随后图谋荆南四郡,最后再攻打交州,这样刘辩就算是站稳了大汉的半壁江山。

  军事上的行动暂时书写完了,现在刘辩也要将目标对准科技发展。

  这第一步自然是要想办法剔除这竹简,竹简虽然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书籍形,有着无数的优点,比如来源广泛,竹木在我国是非常常见的植物,几乎是随处可得。而且保存长久。用墨书写的竹简可保存很长的时间。但是,它制作相对麻烦,又比较笨重,不易搬运,阅读也较麻烦,若是有了错字还得拿小刀刮刻掉后才能修改。

  早在西汉年间造纸术就被发明出来,等到东汉元兴年间时宦官蔡伦又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起源。

  自从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之后,一直到现在已经足足有八十多年了,造纸的技术自然已经十分成熟了。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普及,只不过因为掌握技术的权贵囤积居奇妄图谋取暴利,另外一个原因也与战乱有关。事实上,这种造价低廉,由树皮、麻头、旧渔网等原材料制作出来的纸张并非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除了权贵不肯大规模推广“蔡侯纸”之外,书籍稀缺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印刷技术的低下。这个时期的书籍完全靠手抄,而毛笔篆体、隶书的效率更是低下,手抄制作一本十万字左右的书籍,需要一个书匠忙碌半个月左右,其造价之高昂可想而知。

  这个时期的书籍价格有多高?就算贵为皇帝的刘辩都觉得无法承受。

  普通的史书、儒学、诗赋方面的书籍一本的售价高达数百钱,这又是一个什么概念?一匹普通马的价格不过两千钱,几本书就能换一匹马。而这时候一个普通百姓的年收入才多少?拿一年甚至两年的积蓄来买一本书,这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是决定不可能的。

  普通百姓想要看书,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一般人目不识丁,就算把刘辩愿意把他的藏书全部向百姓公开也没用,这也是造成文化落后,百姓愚昧的最主要原因。一个三五百人的村庄能找出三两个粗识文字的人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大把大把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这也就是为什么庐江城招了六千余人,只有两三个秀才的原因,能读书认字的人在大汉百姓中的比例十分之低。

  至于兵书之类的书籍更是无价之宝,除了在权贵世家之中流通外,普通人若是想看根本没机会,书籍与教育渠道被世家全部垄断或者珍藏了,这也是为什么世家人才远比寒门人才多的原因。

  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些缺点,快速推行纸张呢?那就是活字印刷术,只是刘辩对于活字印刷术的原理倒是清楚,至于到底应该如何制造,那就得询问徐光启了。

  将大致的活字印刷术原理抄写下来后,刘辩思考着自己接下来的召唤方向。

  现如今自己麾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能够一锤定音的统帅,现如今自己麾下统率值最高的当属戚继光,居次席的则是李如松和刘仁轨,但这三人中刘仁轨乃是水战名将,戚继光和李如松指挥一方倒是不错,但要是说这两人能够统领整个大军,那刘辩也是不相信的。

  而现如今的各方诸侯中,孙坚有周瑜,刘备有关羽,至于曹操他自己本身就是个出色的统帅,虽然戚继光可能只比这几人稍差一点,但刘辩还是迫切的想要得到一个出色的统帅。

  一名好的统帅,跟他武艺高不高强却无关系。

  一军统帅要能够约束队伍,落实纪律,军中要做到“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统帅必须要奖惩分明、明察秋毫。

  还要做到判断形势、做出正确决策,要能挑选、培养、使用正确的武将。统帅是一支队伍的大脑,武将才是前线的骨干,优秀的统帅,麾下必定人才济济。而如何识人用人,为每一场具体战斗安排合适的将领,更是难上加难。

  同时还得做到打顺风仗时头脑清醒,以免乐极生悲、骄兵必败,逆境时驾驭队伍避免崩溃,并鼓舞士气,寻机反击或撤退。

  总之一名良好的统帅必须做到拥有谋臣的智谋和武将无畏的心。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三国之志在千里,三国之志在千里最新章节,三国之志在千里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