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你说的这是真的么?”
关山岳听了,十分惊讶地问道,
“难道说、祝兄他也遇害了?”
“是啊,祝五侠也因为那次的事件受到了牵连,也经历了许多的苦,”
元虚子轻轻点了点头,因为不想在无意之中透露出祝平乐的事,便及时地又将话头儿转了回来、继续道,
“但晚辈知道、如果只为了夺取玄铁令、水平湖大可不必做到如此地步,而且那曲掌门虽然仁慈,可也绝不会容忍其这样的倒得逆施,更何况,既然华山派已经得到了那玄铁令,这么多年来除了召集过一次武林大会后、再无其它动作。他们在不惜伤了其他门派弟子、又伤了自己的门派弟子后,总不会只想着将那玄铁令给收藏起来吧。”
“掌教说的倒是很有道理,”
东方欲晓边听着、边思索着,见对方说到这里、便微微点了点头道,
“那么依你看、这又是为何呢?”
“据晚辈看,那水平湖一定是有别的原因、或是阴谋。”
元虚子回答道。
东方欲晓想了想问,
“嗯、好,如果真是如此,掌教你觉得如何处理才好呢?”
“依我看,不如我们让那水平湖自食其果,”
元虚子道,
“我们先以为给关兄讨个公道之名,用东方掌门您的名义、召集中原武林各门派一同声讨我真教,华山派必定会出席,而水平湖做为主谋也不会错过看好戏的机会。到那时、我们再当着天下江湖诸位豪杰的面、当场揭露他的嘴脸,让所有人都明白围绕着‘玄铁令’所发生的这些事情,让其自毁于武林之中。”
“好,就这么办吧。”
东方欲晓听了,也觉得这样做才能达到惩罚那家伙的目的,便欣然赞成。
元虚子见他同意了,便让他们师徒住上几日、再回襄阳府去,并嘱咐先不要声张,等筹划好了、再开始按预想的进行。而关山岳的身体尚未完康复、所以还要暂时留在真教。
眼看着在中原武林中要举行一次盛会,并且还有一件大事要发生,然而却被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给打断了——
当今天子洪武皇帝朱元璋驾崩……
国丧传遍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要为之停止,更何况做为武林地位颇高的这些门派、自知越是此时越是要担起稳定江湖的责任,以防有居心叵测之人从中搞鬼。
在此之前、真教的元虚子已和武当的前辈们打好了招呼,现在更是相互协助、决定将武林大会的日期向后推迟。
就在大部分人的心情都在放沉稳,并进入等待的状态之时,有一个人却是不安起来,当然就是居住在真教的柴靖南。
这天,得知皇上驾崩消息的柴靖南、匆匆赶到了殷云明的房间里,一脚踏进门中、便大声问道,
“殷叔叔,听说皇上爷爷走了、这是真的么?!”
“靖儿?”
这一嗓子将正在房中同元虚子一块儿聊着什么的殷云明吓了一跳,抬起头看着他、诧异地道,
“是真的啊,靖儿你这是怎么了?”
“皇上爷爷他真的没了……”
柴靖南的脸上顿时现出了十分的伤感、头也微微垂了下去,
“这么说,四叔他也没有爹爹了,他应该很难过吧。”
“是啊,”
见了他的样子,殷云明的眸子中流露出了一抹的慈爱,
“四爷的父亲不在了,他的确会很难过的。”
“那么、靖儿要回北平去,”
柴靖南猛的将头抬了起来、道,
“四叔没有了爹,他现在很伤心,靖儿要回到他身边去陪着他。”
“这倒是可以,不过,”
殷云明想了想道,
“不过皇上刚刚离世,按道理讲、四爷此时应该去京城奔丧吧,肯定不在北平城中,靖儿你真要去的话、恐怕也要等上三个月以后吧。”
“是这样啊,”
柴靖南愣了愣,
“那好吧,等三个月以后,靖儿再回北平去陪四叔。”
就这样,柴靖南开始了在他看来这十分漫长的等待,终于三个月过去了、到了准备启程的日子,而祝平乐也赶来了,要和他一同前往北平。
当然,祝五侠要去的目的肯定不是担心燕王殿下伤心,却是出于他安的考量,所以才决定一同前往的。
然而,当柴靖南再次见到自己的四叔时,眼前的一切竟然令他大吃一惊……
这两年中、对于朱棣来说,绝对就是考验与打击的各种压力相结合的日子。
出征察察尔的第二年、三皇子晋王朱棡便也得了重病、不久便去逝了,西北的塞王连续失去了两个,皆由世子来继承。想想守卫边境的这些皇子们,更让人不得不将目光投到朱棣的身上。无论你怎么看、怎么想,是爱戴还是仇视,在人们的心目中、燕王那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都是谁也无法掩盖与抹去的。
而做为一国之君、皇家的家长,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不了解呢?他也曾多次地考虑过自己百年之后,这些儿子们与皇太孙之间的关系,想着、有身为至亲骨肉的叔叔们来做为朱允炆的保卫国土之臣,这应该是最为稳妥的了吧。
可是就在一次祖孙二人讨论国家治理之事的过程之中,朱允炆竟然提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果外族做乱、想要入侵,有叔叔们来保卫疆土;可若是叔叔们有人做乱、又该如何呢?
听了这一番话,可以说朱元璋还是非常地震惊的,他真的没有想到、这位往日里一向仁慈忠厚得甚至有些懦弱的孙儿,今天竟然会将自己的叔叔们摆放到“假想敌”的位置上去。
这到底是出于他软弱的不安感,还是出于他一直深深埋藏着的、不为常人所察觉到的疑心,朱元璋隐隐地感觉到了一阵阵的不安……
“那么、你看该如何办才好呢?”
将问题又丢还给了皇太孙,朱元璋很想从他的回答中找到一些端弥,而朱允炆的回答是“德服、削藩、镇压”的三段论。对此、还能说些什么呢?如果这个假设真的成立的话,那么此答案应该也是最好的了,所以除了赞成之外,朱元璋并没给出更好的说法。但是、这位一向精于谋略的老人,不能不为自己有生之年要完成的事项中、又加上了一项。
关山岳听了,十分惊讶地问道,
“难道说、祝兄他也遇害了?”
“是啊,祝五侠也因为那次的事件受到了牵连,也经历了许多的苦,”
元虚子轻轻点了点头,因为不想在无意之中透露出祝平乐的事,便及时地又将话头儿转了回来、继续道,
“但晚辈知道、如果只为了夺取玄铁令、水平湖大可不必做到如此地步,而且那曲掌门虽然仁慈,可也绝不会容忍其这样的倒得逆施,更何况,既然华山派已经得到了那玄铁令,这么多年来除了召集过一次武林大会后、再无其它动作。他们在不惜伤了其他门派弟子、又伤了自己的门派弟子后,总不会只想着将那玄铁令给收藏起来吧。”
“掌教说的倒是很有道理,”
东方欲晓边听着、边思索着,见对方说到这里、便微微点了点头道,
“那么依你看、这又是为何呢?”
“据晚辈看,那水平湖一定是有别的原因、或是阴谋。”
元虚子回答道。
东方欲晓想了想问,
“嗯、好,如果真是如此,掌教你觉得如何处理才好呢?”
“依我看,不如我们让那水平湖自食其果,”
元虚子道,
“我们先以为给关兄讨个公道之名,用东方掌门您的名义、召集中原武林各门派一同声讨我真教,华山派必定会出席,而水平湖做为主谋也不会错过看好戏的机会。到那时、我们再当着天下江湖诸位豪杰的面、当场揭露他的嘴脸,让所有人都明白围绕着‘玄铁令’所发生的这些事情,让其自毁于武林之中。”
“好,就这么办吧。”
东方欲晓听了,也觉得这样做才能达到惩罚那家伙的目的,便欣然赞成。
元虚子见他同意了,便让他们师徒住上几日、再回襄阳府去,并嘱咐先不要声张,等筹划好了、再开始按预想的进行。而关山岳的身体尚未完康复、所以还要暂时留在真教。
眼看着在中原武林中要举行一次盛会,并且还有一件大事要发生,然而却被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给打断了——
当今天子洪武皇帝朱元璋驾崩……
国丧传遍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要为之停止,更何况做为武林地位颇高的这些门派、自知越是此时越是要担起稳定江湖的责任,以防有居心叵测之人从中搞鬼。
在此之前、真教的元虚子已和武当的前辈们打好了招呼,现在更是相互协助、决定将武林大会的日期向后推迟。
就在大部分人的心情都在放沉稳,并进入等待的状态之时,有一个人却是不安起来,当然就是居住在真教的柴靖南。
这天,得知皇上驾崩消息的柴靖南、匆匆赶到了殷云明的房间里,一脚踏进门中、便大声问道,
“殷叔叔,听说皇上爷爷走了、这是真的么?!”
“靖儿?”
这一嗓子将正在房中同元虚子一块儿聊着什么的殷云明吓了一跳,抬起头看着他、诧异地道,
“是真的啊,靖儿你这是怎么了?”
“皇上爷爷他真的没了……”
柴靖南的脸上顿时现出了十分的伤感、头也微微垂了下去,
“这么说,四叔他也没有爹爹了,他应该很难过吧。”
“是啊,”
见了他的样子,殷云明的眸子中流露出了一抹的慈爱,
“四爷的父亲不在了,他的确会很难过的。”
“那么、靖儿要回北平去,”
柴靖南猛的将头抬了起来、道,
“四叔没有了爹,他现在很伤心,靖儿要回到他身边去陪着他。”
“这倒是可以,不过,”
殷云明想了想道,
“不过皇上刚刚离世,按道理讲、四爷此时应该去京城奔丧吧,肯定不在北平城中,靖儿你真要去的话、恐怕也要等上三个月以后吧。”
“是这样啊,”
柴靖南愣了愣,
“那好吧,等三个月以后,靖儿再回北平去陪四叔。”
就这样,柴靖南开始了在他看来这十分漫长的等待,终于三个月过去了、到了准备启程的日子,而祝平乐也赶来了,要和他一同前往北平。
当然,祝五侠要去的目的肯定不是担心燕王殿下伤心,却是出于他安的考量,所以才决定一同前往的。
然而,当柴靖南再次见到自己的四叔时,眼前的一切竟然令他大吃一惊……
这两年中、对于朱棣来说,绝对就是考验与打击的各种压力相结合的日子。
出征察察尔的第二年、三皇子晋王朱棡便也得了重病、不久便去逝了,西北的塞王连续失去了两个,皆由世子来继承。想想守卫边境的这些皇子们,更让人不得不将目光投到朱棣的身上。无论你怎么看、怎么想,是爱戴还是仇视,在人们的心目中、燕王那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都是谁也无法掩盖与抹去的。
而做为一国之君、皇家的家长,朱元璋又何尝不知道、不了解呢?他也曾多次地考虑过自己百年之后,这些儿子们与皇太孙之间的关系,想着、有身为至亲骨肉的叔叔们来做为朱允炆的保卫国土之臣,这应该是最为稳妥的了吧。
可是就在一次祖孙二人讨论国家治理之事的过程之中,朱允炆竟然提出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果外族做乱、想要入侵,有叔叔们来保卫疆土;可若是叔叔们有人做乱、又该如何呢?
听了这一番话,可以说朱元璋还是非常地震惊的,他真的没有想到、这位往日里一向仁慈忠厚得甚至有些懦弱的孙儿,今天竟然会将自己的叔叔们摆放到“假想敌”的位置上去。
这到底是出于他软弱的不安感,还是出于他一直深深埋藏着的、不为常人所察觉到的疑心,朱元璋隐隐地感觉到了一阵阵的不安……
“那么、你看该如何办才好呢?”
将问题又丢还给了皇太孙,朱元璋很想从他的回答中找到一些端弥,而朱允炆的回答是“德服、削藩、镇压”的三段论。对此、还能说些什么呢?如果这个假设真的成立的话,那么此答案应该也是最好的了,所以除了赞成之外,朱元璋并没给出更好的说法。但是、这位一向精于谋略的老人,不能不为自己有生之年要完成的事项中、又加上了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