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爷……”
郑和看起来也是憋闷了好一段的时间,听自家主人和他说话了,才思索着道,
“在三保看来、您真的应该听从大师的劝告,对方做的事情的确没有天理,所以错的是他们、而不是您,四爷若是因此气坏了身子,那岂不是因别人的错误与罪责、来惩罚您自己么。”
“三保……”
听了他温和宁静的语气,朱棣仿佛忽然刚刚发现、这个孩子真的长大了,而且早已成为自己身边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人了,
“是啊,你说的对,我真的是太傻了。”
“也不要这样说,”
郑和抬起头凝视着他,
“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有喜怒哀乐的,只是、四爷您是背负天下的人,本就比我们这些寻常人承担的要多上不知有多少倍,所以一定要能够学会自己减压,不该承受的就不要去承受,明明不是您的错,又何必为此去烦恼。”
“那么、如果我真的承受不住时,想放声大哭一次、又该怎么办呢?”
朱棣苦笑着道。
郑和的嘴角抿了抿、才又道,
“如果哭的时候想让人看到、就只管哭好了,若不想被别人看见、那么就只在奴才一个人面前哭吧……”
“就这么说定了,”
经过这一番对话,朱棣的心情还真的放松了许多,竟然还露出了一丝由衷的笑容来,
“到时候,三保可不要笑话你家四爷我哟。”
“奴才怎么敢呢。”
郑和也笑了笑道……
这件事也就算是放下了,因为朱棣也想开了,无论朱允炆如何的不愿意见这些叔叔们,可他早晚还是要见的,应该着急的是他才对,自己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应对下去吧。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变”竟然是如此的惊人,道衍的推测还真的一点儿都没错,仅仅过了一个月,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竟然被捉拿住,家都押解进了京城,而前去捉他的人却是左军都督、曹国公李景隆。
乍一听闻此消息,朱棣当时十分的震惊,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侄儿动作竟然会如此之快,心中正在急的时候,道衍来了。
不过这和尚依然步履沉稳,仿佛已是胸有成竹。朱棣知道他一向都是如此,便也不悲不喜地道,
“大师又说对了,现在五弟已经被抓,摆明着是冲着我来的。”
“听说还是被他的二儿子所告发图谋不轨的呢。”
道衍边坐下边瞧着他道。
朱棣倒还真不知道这其中的具体经过,诧异地问道,
“是有爋?怎么可能,那孩子忠厚的很、又很老实,如何会做出这样的事?”
“正因为老实才会上当不是么?另外看是老实的人、往往很不老实,其中的缘故谁又能说的清呢。”
道衍轻轻一笑道。
朱棣当然很替五弟担心,忙又问道,
“可是、我又该怎么办呢?要不要去救他一救?”
“四爷打算怎么救啊?”
道衍瞟了他一眼,
“你也知道皇太孙此举是冲着你来的,所以五殿下没有性命之忧,不过是多受点儿苦罢了,而且、据老衲看,周王殿下不过是第一个,却绝不是最后一个。”
“哦……”
此时听着道衍所说的这些,朱棣不再有所怀疑,已经是完的信服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他二人所猜测的那样,极大的不安感、导致了朱允炆迫不及待地对自己的叔叔们下手了。
说起来也是矛盾,皇爷爷健在、没登上皇位时,朱允炆总是担心自己被废掉、被换掉,而现在老皇帝不在了,他已经成为了皇帝、却又开始担心没有了皇爷爷的庇护,自己会不会皇位不保,那些从来不将自己放在眼中的叔叔们、会不会造他的反,这些恐惧感简直就让他食不下咽、夜不安寝。
所以,刚刚即位不久,便将已升为翰林学士的黄子澄给找来了、问道,
“先生,你可还记得当年你我二人所说的那些话么?”
“臣怎么敢忘记呢。”
黄子澄立刻明白了这位年轻的君主指的是什么,立刻满面肃穆地回答道。
朱允炆似乎是松了口气、点了点头,
“那好吧,我们一起来商讨一下。”
要商讨的当然是削藩这个命题,可要削藩就会联系到动用武力上,动用武力、当然就还得叫一个人来,就是已升任兵部尚书的齐泰。
就这样,君臣三人一同聚在对朱允炆来说、住的比较习惯舒适的东阁中,开始商讨起如何对付自己的这些叔叔们的计划来。
齐泰这个人虽然是个文人,却是快人快语,听皇上问了、立刻道,
“当然是从燕王下手,只要是除掉了他,其他的诸王均不足为虑。”
“是么……”
朱允炆的声音听起来十分的沉重。
黄子澄敏锐地发觉了在他语气深处、隐藏着的不快,立刻明白了皇上内心的不赞成,想了想后、才道,
“陛下,臣倒以为,燕王虽然是最大的隐患,可还是不要先动他的好,毕竟他的实力最强,威望也是最高,如果被逼到绝路之上、做困兽犹斗,怎么知道不会有其他诸王跟随呢?就象前不久他在北境搞的那次操演,明明有诏明令不许擅离封地,可燕王一挑头儿,那些藩王们便带兵跟上,所以我们不得不防这点。”
“哦?”
虽然语气听起来是在疑问,从朱允炆的表情上、很明显地看得出这番话很合他的心意,
“那么、依先生看该当如何呢?”
“依臣看,应先剪除其他诸王,除掉那些可能会跟随他的人,待除掉其羽翼之后,再对他下手、那样会更加稳妥一些。”
黄子澄边看着小皇帝的脸色、边娓娓地道来。
朱允炆听了、频频地点着头道,
“先生言之有理,齐卿看呢?”
你都已经说了“言之有理”了,干嘛还要问我呢——
齐泰心中有些不痛快,但他又不蠢,已看出皇上早已是这么打算的,又何必再争执下去、引得他不快呢?便也点了点头、不冷不热地道,
“凭陛下决断。”
“好,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了,”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道,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先铲除谁最好呢?”
“自然是最有可能帮助燕王、能成为他有力助手的人。”
齐泰再次抢先回答。
郑和看起来也是憋闷了好一段的时间,听自家主人和他说话了,才思索着道,
“在三保看来、您真的应该听从大师的劝告,对方做的事情的确没有天理,所以错的是他们、而不是您,四爷若是因此气坏了身子,那岂不是因别人的错误与罪责、来惩罚您自己么。”
“三保……”
听了他温和宁静的语气,朱棣仿佛忽然刚刚发现、这个孩子真的长大了,而且早已成为自己身边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人了,
“是啊,你说的对,我真的是太傻了。”
“也不要这样说,”
郑和抬起头凝视着他,
“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有喜怒哀乐的,只是、四爷您是背负天下的人,本就比我们这些寻常人承担的要多上不知有多少倍,所以一定要能够学会自己减压,不该承受的就不要去承受,明明不是您的错,又何必为此去烦恼。”
“那么、如果我真的承受不住时,想放声大哭一次、又该怎么办呢?”
朱棣苦笑着道。
郑和的嘴角抿了抿、才又道,
“如果哭的时候想让人看到、就只管哭好了,若不想被别人看见、那么就只在奴才一个人面前哭吧……”
“就这么说定了,”
经过这一番对话,朱棣的心情还真的放松了许多,竟然还露出了一丝由衷的笑容来,
“到时候,三保可不要笑话你家四爷我哟。”
“奴才怎么敢呢。”
郑和也笑了笑道……
这件事也就算是放下了,因为朱棣也想开了,无论朱允炆如何的不愿意见这些叔叔们,可他早晚还是要见的,应该着急的是他才对,自己还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应对下去吧。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变”竟然是如此的惊人,道衍的推测还真的一点儿都没错,仅仅过了一个月,朱棣的同母弟周王朱橚、竟然被捉拿住,家都押解进了京城,而前去捉他的人却是左军都督、曹国公李景隆。
乍一听闻此消息,朱棣当时十分的震惊,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侄儿动作竟然会如此之快,心中正在急的时候,道衍来了。
不过这和尚依然步履沉稳,仿佛已是胸有成竹。朱棣知道他一向都是如此,便也不悲不喜地道,
“大师又说对了,现在五弟已经被抓,摆明着是冲着我来的。”
“听说还是被他的二儿子所告发图谋不轨的呢。”
道衍边坐下边瞧着他道。
朱棣倒还真不知道这其中的具体经过,诧异地问道,
“是有爋?怎么可能,那孩子忠厚的很、又很老实,如何会做出这样的事?”
“正因为老实才会上当不是么?另外看是老实的人、往往很不老实,其中的缘故谁又能说的清呢。”
道衍轻轻一笑道。
朱棣当然很替五弟担心,忙又问道,
“可是、我又该怎么办呢?要不要去救他一救?”
“四爷打算怎么救啊?”
道衍瞟了他一眼,
“你也知道皇太孙此举是冲着你来的,所以五殿下没有性命之忧,不过是多受点儿苦罢了,而且、据老衲看,周王殿下不过是第一个,却绝不是最后一个。”
“哦……”
此时听着道衍所说的这些,朱棣不再有所怀疑,已经是完的信服了。
事实上,也确实如他二人所猜测的那样,极大的不安感、导致了朱允炆迫不及待地对自己的叔叔们下手了。
说起来也是矛盾,皇爷爷健在、没登上皇位时,朱允炆总是担心自己被废掉、被换掉,而现在老皇帝不在了,他已经成为了皇帝、却又开始担心没有了皇爷爷的庇护,自己会不会皇位不保,那些从来不将自己放在眼中的叔叔们、会不会造他的反,这些恐惧感简直就让他食不下咽、夜不安寝。
所以,刚刚即位不久,便将已升为翰林学士的黄子澄给找来了、问道,
“先生,你可还记得当年你我二人所说的那些话么?”
“臣怎么敢忘记呢。”
黄子澄立刻明白了这位年轻的君主指的是什么,立刻满面肃穆地回答道。
朱允炆似乎是松了口气、点了点头,
“那好吧,我们一起来商讨一下。”
要商讨的当然是削藩这个命题,可要削藩就会联系到动用武力上,动用武力、当然就还得叫一个人来,就是已升任兵部尚书的齐泰。
就这样,君臣三人一同聚在对朱允炆来说、住的比较习惯舒适的东阁中,开始商讨起如何对付自己的这些叔叔们的计划来。
齐泰这个人虽然是个文人,却是快人快语,听皇上问了、立刻道,
“当然是从燕王下手,只要是除掉了他,其他的诸王均不足为虑。”
“是么……”
朱允炆的声音听起来十分的沉重。
黄子澄敏锐地发觉了在他语气深处、隐藏着的不快,立刻明白了皇上内心的不赞成,想了想后、才道,
“陛下,臣倒以为,燕王虽然是最大的隐患,可还是不要先动他的好,毕竟他的实力最强,威望也是最高,如果被逼到绝路之上、做困兽犹斗,怎么知道不会有其他诸王跟随呢?就象前不久他在北境搞的那次操演,明明有诏明令不许擅离封地,可燕王一挑头儿,那些藩王们便带兵跟上,所以我们不得不防这点。”
“哦?”
虽然语气听起来是在疑问,从朱允炆的表情上、很明显地看得出这番话很合他的心意,
“那么、依先生看该当如何呢?”
“依臣看,应先剪除其他诸王,除掉那些可能会跟随他的人,待除掉其羽翼之后,再对他下手、那样会更加稳妥一些。”
黄子澄边看着小皇帝的脸色、边娓娓地道来。
朱允炆听了、频频地点着头道,
“先生言之有理,齐卿看呢?”
你都已经说了“言之有理”了,干嘛还要问我呢——
齐泰心中有些不痛快,但他又不蠢,已看出皇上早已是这么打算的,又何必再争执下去、引得他不快呢?便也点了点头、不冷不热地道,
“凭陛下决断。”
“好,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了,”
朱允炆满意地点了点头、道,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先铲除谁最好呢?”
“自然是最有可能帮助燕王、能成为他有力助手的人。”
齐泰再次抢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