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歇一会儿吧。”
朱棣仿佛梦呓般地道。
郑和愣了一下、轻声回着,
“三保把四爷您给吵醒了么?奴才还不困。四爷您放心地睡一会儿吧,周围的动静有武六侠和靖少爷他们看着,您就安心地休息吧。”
“哦、好……”
轻轻应了一声,朱棣将头一歪,全身竟软软地靠在郑和的身上、睡了过去……
等再次醒来之时,天色已经微微透出亮光。本能地动了动、刚想要说话,一只手忽然伸了过来捂住了他的嘴,接着、耳边传来柴靖南低低的声音,
“四叔,别出声,我们周围全都是南军士卒。”
“什么……”
听到这句话,朱棣也是吃了一惊,轻轻地从地上爬了起来,边将盖在身上的外袍还给郑和、边朝四周望去,果然、他们这十几个人竟然处于南军露营地的中间,没想到、头天夜里竟然误打误撞地进入到了敌方的阵营之中。
这可该如何是好——
虽然看样子对方暂时还没有发现他们,可毕竟被十余万人团团围在中间,如果是趁着黑夜、也许还有机会趁乱混出去,可是想要在天色已明的时候不惊动任何人地偷偷溜走,肯定是不可能的。
此时、那十名亲兵也都一边很紧张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一边等着看燕王会如何做决定。
朱棣的大脑在飞速地转动着,暗道、虽然现在天已经亮了,但好在可以分辨出方向来,知道该朝哪边冲。边想着、目光落到一名亲兵的腰上,却原来、这名亲兵本是蒙古部族人,经常会习惯性地带着一只号角,心中一动、不如就给他来一个出其不意、扬长而去。
想到此处,悄悄地让柴靖南到那名亲兵身边、将号角取来给他,然后朱棣道,
“靖儿,你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每个亲兵都听到我的命令?”
“交给我好了,”
武平文不知在何时也到了他的身边问道,
“四爷您要传什么命令呢?”
“让大家悄悄起身准备上马,听我的号角之声,然后随本王穿营而过。”
朱棣吩咐道。
武平文点了点头,用“千里传音术”同时向这十名亲兵传达道,
“燕王殿下之令,悄悄起身做好上马准备,以鸣角声为号、随殿下穿营而出。”
大家听了,虽然对此事感到新奇惊诧,却立刻动了起来、均悄悄来到自己的马匹前做好了准备,只等那做为信号的鸣角之声响起。
其实这传音术柴靖南也会,但他毕竟功力不如武平文深厚,做不到同时传给十个人,所以心中暗暗感激他帮了自己的忙。
此时朱棣已经想好了,看时间、南军士卒应该也是刚刚醒来,正值准备做早饭的时间,甚至可能有人还没起身呢,所以趁其不备、速速从其营中穿行而过,对方士卒肯定来不及采取任何行动,等到最后反应过来时,见到自己这位“杀不得、碰不得”的燕王又能奈何呢?
见大家均已经整装待发,朱棣突然间跃上马背、引角长鸣,之后一马当先朝着已经观察好方位的南军大营冲去,身后的十几人早就准备好了,几乎是同时上马跟随在其后。
果然如朱棣所料想的那样,南军士卒们根本没有发现、他们已将这位“万众一心”想要擒获的燕王包围着,而这位燕王就在他们中间休息了几乎大半夜。而且这个时间里、除了伙头军卒外,大多数人因前一日那场大战,到现在还没休息过来,依然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下。
也就是在此时,随着一声号角长鸣,从他们自己的营中间、竟然跃出一支十几人的马队,并且从营中穿过、飞奔而行。
这一下、南军将士们是真的惊呆了,开始的时候甚至没有弄明白这些人到底是谁、在干什么,直到已经穿过大半军营,才有人看出来、并惊讶的大叫,
“燕王!那是燕王!”
“没错儿,就是他!真的是燕王!”
可不是么?就在头一天交战之前,就是这位燕王殿下、只带了三名随从在南军众目睽睽之下,从三军阵前傲然掠过,还能有人会认不出那软甲素袍、白马快刀的猖狂身影的么?只是认出来了又能怎么样,即不能用弓弩射、也不能用火铳打,挡又挡不住,绝大多数人只能愕然地看着那一队人、就这么从眼前穿过,并且越跑越远。
有的士卒反应过来、连忙跑去报与大将军盛庸,只能让他来定夺。
就这样,朱棣一行十四骑、很顺利地从南军大营中穿行而过,只是、刚刚离开其营地,忽听身后一声炮响、顿时人声鼎沸,知道一定是盛庸追来了,便勒住马匹、回头道,
“你们先走、我来殿后。”
“好!”
到这这个地步,就连郑和都对这个命令很是放心了,便冲到前面引着大家朝燕军大营飞驰而去,朱棣转到队尾以掩护他们。
就在此时,身后也传来马蹄之声,接着、盛庸的声音随之而响,
“燕王殿下!你既然有如此豪情胆识,又缘何一定要做朝中叛臣、国之反王?!”
此言一出,不止是朱棣与南军众将士,连盛庸本人自己都为之震动了一下,可以说,这句话与其说是对屡次捉对方不住、而发泄的愤恨,倒不如说正是出于他自己内心中迷惘的本意。
其实、做为军旅中人,基本上很少有人不对燕王的累累战功抱有敬意,觉得他率军保卫北疆、保卫国土,是大明的英雄与功臣,甚至是所有将士们的偶像。可哪里想得到、如今竟然要和这位“偶像”作战,而这位英雄也一下子变成了“反王”。
听了这番问话,朱棣奔跑的速度放慢了下来,渐渐地越来越慢,最后竟然勒住马匹、转回身在离着正在对他紧追不舍的南军不远处停了下来,盛庸一见连忙也摆手、让手下那千余名骑兵停住了脚步。
只见朱棣看了他一眼道,
“盛庸,你来问孤王缘何要做叛臣、做反王,你以为这都是孤王愿意做的么?孤王倒想问问黄子澄、齐泰他们,缘何一定要让皇上来抓捕孤王!我本是先皇之子、当今皇上亲叔叔,都是至亲骨肉,而那两个佞臣竟然挑拨离间我们叔侄,让我们骨肉相残!孤王若不被逼着起兵靖难,难道要象其他几位亲王一样被囚禁、被逼死不成?!如果你有机会上表奏请皇上之时,不妨替我转告一下,他的四叔非常愿意在正常的情况下、面对面地与皇上好好地谈上一谈!”
朱棣仿佛梦呓般地道。
郑和愣了一下、轻声回着,
“三保把四爷您给吵醒了么?奴才还不困。四爷您放心地睡一会儿吧,周围的动静有武六侠和靖少爷他们看着,您就安心地休息吧。”
“哦、好……”
轻轻应了一声,朱棣将头一歪,全身竟软软地靠在郑和的身上、睡了过去……
等再次醒来之时,天色已经微微透出亮光。本能地动了动、刚想要说话,一只手忽然伸了过来捂住了他的嘴,接着、耳边传来柴靖南低低的声音,
“四叔,别出声,我们周围全都是南军士卒。”
“什么……”
听到这句话,朱棣也是吃了一惊,轻轻地从地上爬了起来,边将盖在身上的外袍还给郑和、边朝四周望去,果然、他们这十几个人竟然处于南军露营地的中间,没想到、头天夜里竟然误打误撞地进入到了敌方的阵营之中。
这可该如何是好——
虽然看样子对方暂时还没有发现他们,可毕竟被十余万人团团围在中间,如果是趁着黑夜、也许还有机会趁乱混出去,可是想要在天色已明的时候不惊动任何人地偷偷溜走,肯定是不可能的。
此时、那十名亲兵也都一边很紧张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一边等着看燕王会如何做决定。
朱棣的大脑在飞速地转动着,暗道、虽然现在天已经亮了,但好在可以分辨出方向来,知道该朝哪边冲。边想着、目光落到一名亲兵的腰上,却原来、这名亲兵本是蒙古部族人,经常会习惯性地带着一只号角,心中一动、不如就给他来一个出其不意、扬长而去。
想到此处,悄悄地让柴靖南到那名亲兵身边、将号角取来给他,然后朱棣道,
“靖儿,你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每个亲兵都听到我的命令?”
“交给我好了,”
武平文不知在何时也到了他的身边问道,
“四爷您要传什么命令呢?”
“让大家悄悄起身准备上马,听我的号角之声,然后随本王穿营而过。”
朱棣吩咐道。
武平文点了点头,用“千里传音术”同时向这十名亲兵传达道,
“燕王殿下之令,悄悄起身做好上马准备,以鸣角声为号、随殿下穿营而出。”
大家听了,虽然对此事感到新奇惊诧,却立刻动了起来、均悄悄来到自己的马匹前做好了准备,只等那做为信号的鸣角之声响起。
其实这传音术柴靖南也会,但他毕竟功力不如武平文深厚,做不到同时传给十个人,所以心中暗暗感激他帮了自己的忙。
此时朱棣已经想好了,看时间、南军士卒应该也是刚刚醒来,正值准备做早饭的时间,甚至可能有人还没起身呢,所以趁其不备、速速从其营中穿行而过,对方士卒肯定来不及采取任何行动,等到最后反应过来时,见到自己这位“杀不得、碰不得”的燕王又能奈何呢?
见大家均已经整装待发,朱棣突然间跃上马背、引角长鸣,之后一马当先朝着已经观察好方位的南军大营冲去,身后的十几人早就准备好了,几乎是同时上马跟随在其后。
果然如朱棣所料想的那样,南军士卒们根本没有发现、他们已将这位“万众一心”想要擒获的燕王包围着,而这位燕王就在他们中间休息了几乎大半夜。而且这个时间里、除了伙头军卒外,大多数人因前一日那场大战,到现在还没休息过来,依然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下。
也就是在此时,随着一声号角长鸣,从他们自己的营中间、竟然跃出一支十几人的马队,并且从营中穿过、飞奔而行。
这一下、南军将士们是真的惊呆了,开始的时候甚至没有弄明白这些人到底是谁、在干什么,直到已经穿过大半军营,才有人看出来、并惊讶的大叫,
“燕王!那是燕王!”
“没错儿,就是他!真的是燕王!”
可不是么?就在头一天交战之前,就是这位燕王殿下、只带了三名随从在南军众目睽睽之下,从三军阵前傲然掠过,还能有人会认不出那软甲素袍、白马快刀的猖狂身影的么?只是认出来了又能怎么样,即不能用弓弩射、也不能用火铳打,挡又挡不住,绝大多数人只能愕然地看着那一队人、就这么从眼前穿过,并且越跑越远。
有的士卒反应过来、连忙跑去报与大将军盛庸,只能让他来定夺。
就这样,朱棣一行十四骑、很顺利地从南军大营中穿行而过,只是、刚刚离开其营地,忽听身后一声炮响、顿时人声鼎沸,知道一定是盛庸追来了,便勒住马匹、回头道,
“你们先走、我来殿后。”
“好!”
到这这个地步,就连郑和都对这个命令很是放心了,便冲到前面引着大家朝燕军大营飞驰而去,朱棣转到队尾以掩护他们。
就在此时,身后也传来马蹄之声,接着、盛庸的声音随之而响,
“燕王殿下!你既然有如此豪情胆识,又缘何一定要做朝中叛臣、国之反王?!”
此言一出,不止是朱棣与南军众将士,连盛庸本人自己都为之震动了一下,可以说,这句话与其说是对屡次捉对方不住、而发泄的愤恨,倒不如说正是出于他自己内心中迷惘的本意。
其实、做为军旅中人,基本上很少有人不对燕王的累累战功抱有敬意,觉得他率军保卫北疆、保卫国土,是大明的英雄与功臣,甚至是所有将士们的偶像。可哪里想得到、如今竟然要和这位“偶像”作战,而这位英雄也一下子变成了“反王”。
听了这番问话,朱棣奔跑的速度放慢了下来,渐渐地越来越慢,最后竟然勒住马匹、转回身在离着正在对他紧追不舍的南军不远处停了下来,盛庸一见连忙也摆手、让手下那千余名骑兵停住了脚步。
只见朱棣看了他一眼道,
“盛庸,你来问孤王缘何要做叛臣、做反王,你以为这都是孤王愿意做的么?孤王倒想问问黄子澄、齐泰他们,缘何一定要让皇上来抓捕孤王!我本是先皇之子、当今皇上亲叔叔,都是至亲骨肉,而那两个佞臣竟然挑拨离间我们叔侄,让我们骨肉相残!孤王若不被逼着起兵靖难,难道要象其他几位亲王一样被囚禁、被逼死不成?!如果你有机会上表奏请皇上之时,不妨替我转告一下,他的四叔非常愿意在正常的情况下、面对面地与皇上好好地谈上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