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她家比较近的几户也准备开饭,闻到这股霸气的香味,都忍不住吞起口水。
“这是谁家啊?怎么这么香!”
“还能谁家!肯定是村尾那家,也就她家吃得起肉。”
“这话怎么说?”
“她家两亩地水稻的收成比大壮家三亩地还多,多出的收成换几斤肉还不是随便换换?”
“我们明年也用孟瑾媳妇想出来的那什么新式肥,她家两亩水田种出了三亩地的收成,我们家可是有五亩水田,岂不是能多出两亩的收成?”
有这样想法的村民不老少。
以至于大洼村最近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
大家改善伙食不买肉、改买大棒骨了,既便宜又能沤肥;
村里孩子跑去湖塘、河边捞小鱼比以前勤快了,捞上来的鱼哪怕小的只能塞牙缝,也一定把肚肠刮得干干净净拿去沤肥;
烂菜叶子和果皮、蛋壳也不随便丢了,和肥水不留外人田一个道理——丢也要丢到自家的堆肥池里去;
山上腐烂的树叶、野果也可劲往家里捡,把山上扒拉的都快掘地三尺了。
总之,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沤肥的材料,确保新式肥沤得足足的!
但成效确实很明显。
各家地里的庄稼,经过几次新式肥的追肥,杆挺苗壮。
沉甸甸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干;大豆豆荚鼓粒饱满;狗尾巴粟团团下垂。
萝卜虽然长在地里,但茎叶肥大,一看就知道长势很好。
大小洼村村民欢喜得走路都带风。
加上今年风调雨顺,夏季雷阵雨频发,河湖水位上涨,但始终没有漫出河堤,田地不缺水,又没有闹水灾,可见今年的收成要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
崔仲贵最近跟纸扎铺掌柜的女儿看对了眼,想让崔氏去提亲。
崔氏想等秋收以后。
“这段时间,我和你三弟忙得很。家里的地有你的份,可你人不在家,你小妹又进京了,地里的活只有我和老三干。你大哥想必心里有气,回来到现在没上过门,更别提帮家里干活了。好在今年收成好,忙也忙得高兴。但你的亲事,娘暂时是没空操持了。好在离秋收不远了,你且再等等。”
“今年收成好吗?”崔仲贵顺嘴关心了一句。
“今年能比往年多收好几石呢。”崔季康兴奋地拉着崔仲贵去地里看,边走边说,“二哥你来瞧,今年的高粱、粟米长得可好了,亩产估摸着能比往年多一石。可惜咱家开始得太晚了,要是上半年就跟着大嫂施新式肥,稻谷能多好几石呢!”
“这么多?”崔仲贵惊讶得差点滑下田埂。
回过神又问:“什么叫开始得太晚?收成好难道不是因为风调雨顺?”
“这当然也是原因,但没有大嫂想出来的沤肥法,风调雨顺的年景,也没有这么好的收成啊。”
崔季康因这事对大嫂彻底改观,荣登老崔家唯一一个“大嫂吹”。
不过他性子腼腆,路上即使遇到徐茵,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囫囵喊一声“大嫂”就低着头匆匆跑了。
恐怕连徐茵都没想到,这么个腼腆少年会在人前如此力挺自己。
崔季康听完小弟一阵叭叭解说,震惊的同时,心头感慨万千。
半年前,谁会料到好吃懒做的长嫂,会有这样的能耐?
以至于回到米店上工,心情仍有些激荡。
等顾客少些了,忍不住跟掌柜说起大洼村今年的收成情况。
掌柜的还没说啥,一旁买米的顾客吃惊不小:“一亩地至少增产一石?真的假的?哪个村啊?”
“……”
大洼村出名了!
确切地说,是大洼村集体学会的沤肥法出名了!
外村人都想涌过来学习——究竟是怎样的堆肥法,竟然能让亩产增加一石有余!
这么一来,把清河县县令惊动了。
徐茵最近一直没下地。
自从小瑾同志腿伤痊愈后,他一人包圆了地里的活。
家里的活,像砍柴、挑水、给屋前屋后的菜地浇水施肥等重活也都不让她碰,他忙的时候,也让她放着等他回来做。
得闲还跟她抢扫地、洗衣服的活。
徐茵:“……”
姐太闲了!
貌似除了做饭,没什么属于她的活了。
这也是因为他炒菜没她好吃,不然怕是也难逃被抢的命运。
没事可干,她就片了一批篾条打算编两把躺椅,和小瑾同志一人一把,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
这天,两人吃过早饭,崔孟瑾去给大豆地做最后一遍追肥,之后就等秋收了,徐茵给他装了一壶野菊花泡的茶,还用干净的油纸包了几块桂花糕,饿了能垫垫肚子。
入秋后,山里的野桂花开得可旺了。
她摘回来不少,晒了桂花干,腌了糖桂花,做点心时放一点,香得很。
送走男人,她收拾干净灶房,坐下来继续编躺椅。
旁边的小几子上,放着一壶菊花茶、一碟晒干的野果片和桂花糕。
渴了喝口茶,饿了吃块糕,嘴巴没味了含片野果干,惬意啊!就差来首舒缓的轻音乐了。
就在这时,里正领着身着官服的县令登门了。
徐茵:“……”
忍不住给了里正一个控诉的小眼神:下次能不能先给个提示再上门?每次都这么突兀。
里正却激动得很。
他当了这么多年里正,还是头一次接待县官,激动得心都快飞出嗓子眼了,根本没接收到徐茵怨艾的小眼神。
周志海在县令这把交椅上已经坐了七八年了。
和他同年从仕的同僚,早的四五年前就升迁去做京官了,晚的也在近几年一一受上峰赏识、提拔。
唯独他换了两任地方,依然还是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平调的几个县,一个比一个穷。
他是真渴望干出一番事业、青云直上啊!
可窝在这小小清河县,能干出什么政绩?
前几天听师爷说下边有个叫大洼村的小山村,有村民发明了一种能让庄稼作物产量提升的肥料。
据说,发明这个肥料的村民家,今夏收割的水稻,亩产至少增了一石。
高粱、粟米、大豆虽然还不到收割的时候,但从目前看来,增产也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让周县令大喜过望,如果是真的,这简直就是送到他眼前的政绩啊!
只要消息查证属实,他就写奏折上报朝廷,升职加官指日可待!
(本章完)
“这是谁家啊?怎么这么香!”
“还能谁家!肯定是村尾那家,也就她家吃得起肉。”
“这话怎么说?”
“她家两亩地水稻的收成比大壮家三亩地还多,多出的收成换几斤肉还不是随便换换?”
“我们明年也用孟瑾媳妇想出来的那什么新式肥,她家两亩水田种出了三亩地的收成,我们家可是有五亩水田,岂不是能多出两亩的收成?”
有这样想法的村民不老少。
以至于大洼村最近出现了一个奇特现象:
大家改善伙食不买肉、改买大棒骨了,既便宜又能沤肥;
村里孩子跑去湖塘、河边捞小鱼比以前勤快了,捞上来的鱼哪怕小的只能塞牙缝,也一定把肚肠刮得干干净净拿去沤肥;
烂菜叶子和果皮、蛋壳也不随便丢了,和肥水不留外人田一个道理——丢也要丢到自家的堆肥池里去;
山上腐烂的树叶、野果也可劲往家里捡,把山上扒拉的都快掘地三尺了。
总之,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沤肥的材料,确保新式肥沤得足足的!
但成效确实很明显。
各家地里的庄稼,经过几次新式肥的追肥,杆挺苗壮。
沉甸甸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干;大豆豆荚鼓粒饱满;狗尾巴粟团团下垂。
萝卜虽然长在地里,但茎叶肥大,一看就知道长势很好。
大小洼村村民欢喜得走路都带风。
加上今年风调雨顺,夏季雷阵雨频发,河湖水位上涨,但始终没有漫出河堤,田地不缺水,又没有闹水灾,可见今年的收成要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
崔仲贵最近跟纸扎铺掌柜的女儿看对了眼,想让崔氏去提亲。
崔氏想等秋收以后。
“这段时间,我和你三弟忙得很。家里的地有你的份,可你人不在家,你小妹又进京了,地里的活只有我和老三干。你大哥想必心里有气,回来到现在没上过门,更别提帮家里干活了。好在今年收成好,忙也忙得高兴。但你的亲事,娘暂时是没空操持了。好在离秋收不远了,你且再等等。”
“今年收成好吗?”崔仲贵顺嘴关心了一句。
“今年能比往年多收好几石呢。”崔季康兴奋地拉着崔仲贵去地里看,边走边说,“二哥你来瞧,今年的高粱、粟米长得可好了,亩产估摸着能比往年多一石。可惜咱家开始得太晚了,要是上半年就跟着大嫂施新式肥,稻谷能多好几石呢!”
“这么多?”崔仲贵惊讶得差点滑下田埂。
回过神又问:“什么叫开始得太晚?收成好难道不是因为风调雨顺?”
“这当然也是原因,但没有大嫂想出来的沤肥法,风调雨顺的年景,也没有这么好的收成啊。”
崔季康因这事对大嫂彻底改观,荣登老崔家唯一一个“大嫂吹”。
不过他性子腼腆,路上即使遇到徐茵,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囫囵喊一声“大嫂”就低着头匆匆跑了。
恐怕连徐茵都没想到,这么个腼腆少年会在人前如此力挺自己。
崔季康听完小弟一阵叭叭解说,震惊的同时,心头感慨万千。
半年前,谁会料到好吃懒做的长嫂,会有这样的能耐?
以至于回到米店上工,心情仍有些激荡。
等顾客少些了,忍不住跟掌柜说起大洼村今年的收成情况。
掌柜的还没说啥,一旁买米的顾客吃惊不小:“一亩地至少增产一石?真的假的?哪个村啊?”
“……”
大洼村出名了!
确切地说,是大洼村集体学会的沤肥法出名了!
外村人都想涌过来学习——究竟是怎样的堆肥法,竟然能让亩产增加一石有余!
这么一来,把清河县县令惊动了。
徐茵最近一直没下地。
自从小瑾同志腿伤痊愈后,他一人包圆了地里的活。
家里的活,像砍柴、挑水、给屋前屋后的菜地浇水施肥等重活也都不让她碰,他忙的时候,也让她放着等他回来做。
得闲还跟她抢扫地、洗衣服的活。
徐茵:“……”
姐太闲了!
貌似除了做饭,没什么属于她的活了。
这也是因为他炒菜没她好吃,不然怕是也难逃被抢的命运。
没事可干,她就片了一批篾条打算编两把躺椅,和小瑾同志一人一把,夏天乘凉、冬天晒太阳。
这天,两人吃过早饭,崔孟瑾去给大豆地做最后一遍追肥,之后就等秋收了,徐茵给他装了一壶野菊花泡的茶,还用干净的油纸包了几块桂花糕,饿了能垫垫肚子。
入秋后,山里的野桂花开得可旺了。
她摘回来不少,晒了桂花干,腌了糖桂花,做点心时放一点,香得很。
送走男人,她收拾干净灶房,坐下来继续编躺椅。
旁边的小几子上,放着一壶菊花茶、一碟晒干的野果片和桂花糕。
渴了喝口茶,饿了吃块糕,嘴巴没味了含片野果干,惬意啊!就差来首舒缓的轻音乐了。
就在这时,里正领着身着官服的县令登门了。
徐茵:“……”
忍不住给了里正一个控诉的小眼神:下次能不能先给个提示再上门?每次都这么突兀。
里正却激动得很。
他当了这么多年里正,还是头一次接待县官,激动得心都快飞出嗓子眼了,根本没接收到徐茵怨艾的小眼神。
周志海在县令这把交椅上已经坐了七八年了。
和他同年从仕的同僚,早的四五年前就升迁去做京官了,晚的也在近几年一一受上峰赏识、提拔。
唯独他换了两任地方,依然还是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平调的几个县,一个比一个穷。
他是真渴望干出一番事业、青云直上啊!
可窝在这小小清河县,能干出什么政绩?
前几天听师爷说下边有个叫大洼村的小山村,有村民发明了一种能让庄稼作物产量提升的肥料。
据说,发明这个肥料的村民家,今夏收割的水稻,亩产至少增了一石。
高粱、粟米、大豆虽然还不到收割的时候,但从目前看来,增产也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这让周县令大喜过望,如果是真的,这简直就是送到他眼前的政绩啊!
只要消息查证属实,他就写奏折上报朝廷,升职加官指日可待!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最新章节,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最新章节,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