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子匍匐在地,只听到史弥远平和的声音从高处缓缓落下:“他就抓出了一个人?没说什么?”
“他没有公开说话,不过,和薛老大人讲了一句,薛老大人又让我们赶紧传话回来。”
“什么话?”
“他说……一时手重了些,伤了相爷的人,就替相爷揪出一个隐患。”
探子徒然传话,却不知道这话里什么意思。他担心自己来得仓促,传话有什么疏漏,又见宰相府里人人屁滚尿流,深知史相爷不像是很高兴的样子,是以讲完以后仍不抬头。
他一路纵马狂奔过来,浑身是汗,这时候汗滴便从额头鬓角噼噼啪啪地落在石板地面上。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史弥远又道:“我知道了,你退下罢。”
探子如释重负,磕了一个头,膝行退出院外。
史弥远继续在院子里踱步。仪仗和马匹都已经准备好了,就连轿舆和厢车也都在外待命,但数以百计的仆从和亲卫们并不敢打扰他,只是安静等待。
过了没多久,史弥远被太阳晒得热了,才猛然惊觉,折返回书房里。
“这個韩熙,怎么样?”
书房里好些亲信都转眼去看袁韶。
“不过是无知无识的小儿辈罢了,好在甚是知趣。之所以留他在临安,便是因为他掀不起半点风浪,反而能够彰显相爷的宽仁。”
史弥远的任人唯亲虽然广遭外界的诟病,识人用人的眼光却不错。左右之人品行如何不论,办事才能普遍都很出众。袁韶接任临安府尹才一个月,身在天子脚下,要和各方各面对接协调的事情多如牛毛。可史弥远忽然问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袁韶应声便答,毫不犹豫。
史弥远微微颔首,又微微摇头。
他凝视袁韶,低声问道:“你可曾想过,这小儿既无知无识,怎么会入得辟雍?我现在又不明白,他既知趣,怎么会出现在太学生闹事的队伍里?”
所谓辟雍,是古时周天子所设的学校。大宋的太学里头,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崇宁年间徽宗皇帝建辟雍,将太学的外舍生从迁入辟雍居住研学。史弥远这会儿随口一句,便指韩熙身在外舍,足见大宋的右丞相对自家上位的垫脚石有多么警惕,纵然日理万机,也并没有忘了韩侂胄的儿子。
很显然,韩熙能够保有太学生的身份,背后一定有人特别照顾。对此史弥远一清二楚,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制止。由此想来,史相爷的第二个问题,着实很有深意。
袁韶心中一凛,连忙道:“相爷,这上头是我疏忽了。我立刻派人去查!”
“这几日里,你的注意力都放在李云的对外联络渠道上。定海军和咱们在海贸上的往来密切,牵连很多,你又势必不能轻举妄动,抓捕拷问,只能靠堆积人手。临安府里可用的人就这些,顾不上其它地方,也是理所当然。”
袁韶躬身行礼:“多谢丞相体谅。”
“去吧!去查清楚,尽快回报。”
“是!”
袁韶起身提着袍脚,就要出发。
转身迈出两步,史弥远把他叫住:“你这几天辛苦,早饭都没吃吧?带上这几个麻团,路上垫垫肚子。”
袁韶感激涕零,一溜烟去了;迈过门槛的时候,因为神思不属,还差点绊了一跤。
史弥远站到檐下,看着他快马加鞭而去,再度回到书房,已然面色如铁。
众人都知道,这是史弥远给袁韶的另一次考验,这位新任临安府尹走了以后,书房才是真正商议机密的场所。
“相爷,大公子和子由公子那边,是不是得派人看顾着?”问话的是史弥远的得力助手,工部尚书胡榘。
“北方经历战乱,李云背后的周国公郭宁,和我们共同的利益那么深……纵然双方各有目的,较量过后,还得继续合作。这李云被我们看押了一个月,此刻不过是借故撒泼,发泄不满。你放心,他绝不敢当真杀伤我的子侄辈,有薛极在赤岸周旋着,足够了。要想报复,日后也有千百个机会,不必急于一时。”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便是较之于政治上的得失,子侄辈的死活不要太计较。
胡榘连忙应是:“丞相明见。”
史弥远站在自家交椅之前,先不落座,而是喃喃地道:“不过,李云对临安的局势变化,了解的太深入了。这绝不是靠他半年前在西湖上吃喝嫖赌能打听出来的!定海军通过海上贸易,往行在渗透的人,一定有许多脱在袁韶的监视以外!得仔细查一查!”
听到这几句,在场官员们一时肃然,纷纷隐密地交换眼色。
实在是最近海上的收益太大,各人身边同僚、家中亲眷在这上头捞好处的数不胜数。
万一史相突发奇想,像早前那次一样,来个阻断海上粮食贸易……
且不说现在海上商路没法阻断,史相的命令根本做不到,只会动摇自家的威望。就算阻断了,损失最大的是谁?北方定海军无非少养点兵,南方那么多官宦人家,损失的可是实实在在的,黄澄澄的钱!
那些钱里头,最大的几股,还属于此刻坐在葛岭别墅书房里的人,这些人又转而会将其中相当的部分,上供给史弥远和他的亲族们,这条利益链,早就已经打造的瓷实了。
诚如史相极度厌烦行在朝局的动荡,官员们也本能地反对海上利益所出的动荡。
正犹疑间,史弥远沉吟片刻,指了指胡榘:“仲方,我记得伱当年曾在庆元府和泉州为官。”
“是,绍熙五年的时候,我在庆元府监管过当地的酒业,庆元三年去了泉州,管过当地的市舶司,前后共计八年,不瞒史相,勉强有些治绩。”
“你现在就着手准备,三两日内待旨意文书齐全,你去做一任福州知府。”
“相爷有令,我自然遵行,不过,去福州的任务是?”
“打着明州市舶司旗号,联络班荆馆的那伙人,是做给我们看的。明州那边,毕竟是我家宅所在,章良朋也没那么大的胆子胡来。不过,我知道临安的官员们近来为了筹集自家船队,或多或少,都从福州那边借了海船,还有和福州那边牙人牙行合作的。”
史弥远轻叩桌案:“真正潜入行在,与李云互为表里的暗线,一定是从福州来。仲方,你去做福州知府,但不要插手市舶司的事,只要带着眼睛,在近处细细地看。看也不用着急,两三年里看明白了,就回朝来,我保你一个殿阁学士。”
胡榘俯身:“遵命!”
史弥远环顾其余众人:“至于这趟太学生闹事背后的推手,那李云既然揪出了一个人,说揪出了隐患……他不可能是在胡说。这话语中,必定有明确的指向,而且,对我们来说,意义极大。诸位,你们觉得,隐患便是个名叫韩熙的小子吗?”
不可能的。
当年韩侂胄执政,一方面严禁理学,闹出了庆元党禁,和朝中文臣势不两立;一方面立主北伐,还打输了,导致主战之臣大批受到牵连,被贬谪出外。史相上台以后,又留着韩熙为饵,一次次地肃清韩侂胄余党。
时至今日,韩侂胄的余党已经寥寥无几,纵使深恨史相,也成事不足,顶多只能配合着头脑简单的太学生们,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但这工具有个两个特点。一曰贵重,不是身份非常之人,不能使用;二曰无用,因为就算用了,也达不成什么目的,会拱着韩熙在前头的人,一定没什么政治头脑,也并不真正了解临安政局。
书房里好几人同时想到了这两点,于是顺藤摸瓜,进而想到了一个人,却又迟疑不敢说。
还是宣缯资格老些,说话没那么多顾忌。他起身站到书房门边,确认院里整备车马的仆役都散去了,才折返回来,郑重地道:“只能是沂王嗣子!”
史弥远点点头。
“沂王嗣子这么着急做甚?难道说……”
史弥远有些遗憾地道:“太子的病,越来越重了。”
“他没有公开说话,不过,和薛老大人讲了一句,薛老大人又让我们赶紧传话回来。”
“什么话?”
“他说……一时手重了些,伤了相爷的人,就替相爷揪出一个隐患。”
探子徒然传话,却不知道这话里什么意思。他担心自己来得仓促,传话有什么疏漏,又见宰相府里人人屁滚尿流,深知史相爷不像是很高兴的样子,是以讲完以后仍不抬头。
他一路纵马狂奔过来,浑身是汗,这时候汗滴便从额头鬓角噼噼啪啪地落在石板地面上。
过了好一会儿,才听史弥远又道:“我知道了,你退下罢。”
探子如释重负,磕了一个头,膝行退出院外。
史弥远继续在院子里踱步。仪仗和马匹都已经准备好了,就连轿舆和厢车也都在外待命,但数以百计的仆从和亲卫们并不敢打扰他,只是安静等待。
过了没多久,史弥远被太阳晒得热了,才猛然惊觉,折返回书房里。
“这個韩熙,怎么样?”
书房里好些亲信都转眼去看袁韶。
“不过是无知无识的小儿辈罢了,好在甚是知趣。之所以留他在临安,便是因为他掀不起半点风浪,反而能够彰显相爷的宽仁。”
史弥远的任人唯亲虽然广遭外界的诟病,识人用人的眼光却不错。左右之人品行如何不论,办事才能普遍都很出众。袁韶接任临安府尹才一个月,身在天子脚下,要和各方各面对接协调的事情多如牛毛。可史弥远忽然问起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袁韶应声便答,毫不犹豫。
史弥远微微颔首,又微微摇头。
他凝视袁韶,低声问道:“你可曾想过,这小儿既无知无识,怎么会入得辟雍?我现在又不明白,他既知趣,怎么会出现在太学生闹事的队伍里?”
所谓辟雍,是古时周天子所设的学校。大宋的太学里头,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崇宁年间徽宗皇帝建辟雍,将太学的外舍生从迁入辟雍居住研学。史弥远这会儿随口一句,便指韩熙身在外舍,足见大宋的右丞相对自家上位的垫脚石有多么警惕,纵然日理万机,也并没有忘了韩侂胄的儿子。
很显然,韩熙能够保有太学生的身份,背后一定有人特别照顾。对此史弥远一清二楚,但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制止。由此想来,史相爷的第二个问题,着实很有深意。
袁韶心中一凛,连忙道:“相爷,这上头是我疏忽了。我立刻派人去查!”
“这几日里,你的注意力都放在李云的对外联络渠道上。定海军和咱们在海贸上的往来密切,牵连很多,你又势必不能轻举妄动,抓捕拷问,只能靠堆积人手。临安府里可用的人就这些,顾不上其它地方,也是理所当然。”
袁韶躬身行礼:“多谢丞相体谅。”
“去吧!去查清楚,尽快回报。”
“是!”
袁韶起身提着袍脚,就要出发。
转身迈出两步,史弥远把他叫住:“你这几天辛苦,早饭都没吃吧?带上这几个麻团,路上垫垫肚子。”
袁韶感激涕零,一溜烟去了;迈过门槛的时候,因为神思不属,还差点绊了一跤。
史弥远站到檐下,看着他快马加鞭而去,再度回到书房,已然面色如铁。
众人都知道,这是史弥远给袁韶的另一次考验,这位新任临安府尹走了以后,书房才是真正商议机密的场所。
“相爷,大公子和子由公子那边,是不是得派人看顾着?”问话的是史弥远的得力助手,工部尚书胡榘。
“北方经历战乱,李云背后的周国公郭宁,和我们共同的利益那么深……纵然双方各有目的,较量过后,还得继续合作。这李云被我们看押了一个月,此刻不过是借故撒泼,发泄不满。你放心,他绝不敢当真杀伤我的子侄辈,有薛极在赤岸周旋着,足够了。要想报复,日后也有千百个机会,不必急于一时。”
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便是较之于政治上的得失,子侄辈的死活不要太计较。
胡榘连忙应是:“丞相明见。”
史弥远站在自家交椅之前,先不落座,而是喃喃地道:“不过,李云对临安的局势变化,了解的太深入了。这绝不是靠他半年前在西湖上吃喝嫖赌能打听出来的!定海军通过海上贸易,往行在渗透的人,一定有许多脱在袁韶的监视以外!得仔细查一查!”
听到这几句,在场官员们一时肃然,纷纷隐密地交换眼色。
实在是最近海上的收益太大,各人身边同僚、家中亲眷在这上头捞好处的数不胜数。
万一史相突发奇想,像早前那次一样,来个阻断海上粮食贸易……
且不说现在海上商路没法阻断,史相的命令根本做不到,只会动摇自家的威望。就算阻断了,损失最大的是谁?北方定海军无非少养点兵,南方那么多官宦人家,损失的可是实实在在的,黄澄澄的钱!
那些钱里头,最大的几股,还属于此刻坐在葛岭别墅书房里的人,这些人又转而会将其中相当的部分,上供给史弥远和他的亲族们,这条利益链,早就已经打造的瓷实了。
诚如史相极度厌烦行在朝局的动荡,官员们也本能地反对海上利益所出的动荡。
正犹疑间,史弥远沉吟片刻,指了指胡榘:“仲方,我记得伱当年曾在庆元府和泉州为官。”
“是,绍熙五年的时候,我在庆元府监管过当地的酒业,庆元三年去了泉州,管过当地的市舶司,前后共计八年,不瞒史相,勉强有些治绩。”
“你现在就着手准备,三两日内待旨意文书齐全,你去做一任福州知府。”
“相爷有令,我自然遵行,不过,去福州的任务是?”
“打着明州市舶司旗号,联络班荆馆的那伙人,是做给我们看的。明州那边,毕竟是我家宅所在,章良朋也没那么大的胆子胡来。不过,我知道临安的官员们近来为了筹集自家船队,或多或少,都从福州那边借了海船,还有和福州那边牙人牙行合作的。”
史弥远轻叩桌案:“真正潜入行在,与李云互为表里的暗线,一定是从福州来。仲方,你去做福州知府,但不要插手市舶司的事,只要带着眼睛,在近处细细地看。看也不用着急,两三年里看明白了,就回朝来,我保你一个殿阁学士。”
胡榘俯身:“遵命!”
史弥远环顾其余众人:“至于这趟太学生闹事背后的推手,那李云既然揪出了一个人,说揪出了隐患……他不可能是在胡说。这话语中,必定有明确的指向,而且,对我们来说,意义极大。诸位,你们觉得,隐患便是个名叫韩熙的小子吗?”
不可能的。
当年韩侂胄执政,一方面严禁理学,闹出了庆元党禁,和朝中文臣势不两立;一方面立主北伐,还打输了,导致主战之臣大批受到牵连,被贬谪出外。史相上台以后,又留着韩熙为饵,一次次地肃清韩侂胄余党。
时至今日,韩侂胄的余党已经寥寥无几,纵使深恨史相,也成事不足,顶多只能配合着头脑简单的太学生们,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但这工具有个两个特点。一曰贵重,不是身份非常之人,不能使用;二曰无用,因为就算用了,也达不成什么目的,会拱着韩熙在前头的人,一定没什么政治头脑,也并不真正了解临安政局。
书房里好几人同时想到了这两点,于是顺藤摸瓜,进而想到了一个人,却又迟疑不敢说。
还是宣缯资格老些,说话没那么多顾忌。他起身站到书房门边,确认院里整备车马的仆役都散去了,才折返回来,郑重地道:“只能是沂王嗣子!”
史弥远点点头。
“沂王嗣子这么着急做甚?难道说……”
史弥远有些遗憾地道:“太子的病,越来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