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心痒不已,道:“明日上午巳正,咱们一起去集香楼吧。”
“好好好。”大家应和。
第二日,一行人便去了集香楼,看到楼上展示的一套套茶具,听叶二老爷讲茶席布置,回想昨日樊郁展示的场景,立刻大买特买,每个人都买了好几套。
见好友们都很满意今日一行,恨不得把茶楼里的茶具都买个遍,樊郁也十分高兴。
他问叶鸿盛:“鸿盛,你昨儿个说的那本书,找到了吗?拿来了吗?”
“拿来了拿来了。”叶鸿盛笑眯眯地拱手,“樊驸马您等在下一会儿,在下这就去给您拿。”
“快去快去。”
待叶鸿盛离开,谈轩等人好奇地问道:“什么书?值得你巴巴地追问?”
要知道叶鸿盛是商贾,应该没读过什么书。樊郁来此买茶具、茶叶还能理解;向一个商贾追着索要一本书,就很稀奇了。
“一本说茶的书。”樊郁道。
“说茶?谁写的?”众人越发好奇了。
大晋也有不少文人写过茶文茶诗。不过都是在跟朋友喝团茶的时候有感而发写的,借喝茶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所感。
不过樊郁自己就是个大才子,能入得了他眼的诗文并不多。可那些大家的诗作怎么会在集香楼东家的手上?莫不是那些大家喝了他家的茶,觉得好,便给叶鸿盛提诗一首?
樊郁任由众人发散思维,笑而不语,只道:“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前两日他来的时候,听叶鸿盛说起茶来头头是道,有很多精妙的见解。他问及这些高见出于何处,叶鸿盛说有些是他自己有感而发,有些是看了一本茶书上得来的。
樊郁就对这本书很感兴趣,叫叶鸿盛把这本书带到茶楼里来,他来逛茶楼的时候借来看看。
但他并没看过这本书,不知写得好不好,也不知是何人所著,不敢轻易跟众位好友推荐它。
不一会儿,叶鸿盛把书拿来了。
樊郁接过书,看书名——《茶经》;作者——陆羽。
他打小记忆力极好,众览群书,很确定自己从来没看过这本书,也不知道这位作者。
而那书上的字虽写得苍劲有力,但说实话,也就一般水平,并不如何出众。
这本书第一眼给他的印象,就是“平平”二字。甚至他心里对此还隐隐不喜。
无他,一个毫无名气的人,连字都不怎么样,竟然还敢给自己的书取名《茶经》!
何谓“经”?经典之作也。
简直大言不惭,不知天高地厚。
他对这本书的兴趣顿时消散了一半。
不过当着众位好友的面索要这本书,翻都没翻开,他就忽然怫然而去,那就太不可理喻了。
他微皱着眉翻看起这本书来。
里面的字跟封面如出一辙,显然是一个人写的。
可看了几页,他慢慢凝神,目光逐渐专注,看到后面忍不住“咦”了一声。
或站在他身后,或坐在他身边,跟他一起看这书的人很明白他这一声“咦”是什么意思。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
说实话,他们平时喝茶,但对于采茶、制茶并不了解,也没兴趣、也不屑了解。
就比如他们吃到碧绿的生脆爽甜的小青菜,如果还去了解它是如何从污泥里生长出来的,在生长过程中要浇几次肥,又如何被指甲里藏满脏污的老农采摘卖出,那岂不是倒胃口吗?
可在这本书上看到如何采茶,如何制茶,他们却觉得很可以,对于采茶、制茶的过程充满了兴趣。
原来小小一片茶叶,在采摘过程中就有这么多的讲究,更遑论制茶了。
接着这本书上又写道:“天育万物,比有至妙……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其隽永补所阙人。”
看到这一行字,谈轩连连叫道:“高见,高见。”
有人惭愧道:“看到此翁高论,才发现我等俗辈,平日喝茶皆是牛饮。”
大家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你看,这书上就说加了葱姜橘皮之物的茶,‘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可见这位老兄是咱同道中人啊。”
“是极是极。”
樊郁看完这本书,爱不释手,早已不记得自己最开始的那点不屑了,只觉心服口服。
身为一个老饕,必要追根溯源到原材料的来处。他们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爱茶人,却不知采茶需晴天,择茶需紫笋,喝茶只三碗。这个叫“陆羽”的人,才是真雅人。
“鸿盛兄,陆羽是何许人?”他问道。
“我一位亲戚。”叶鸿盛道,“不过她不欲出名,不爱见客。她曾说过一句话,知道鸡蛋好吃就多吃两个,不必特意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
众人一愣,旋即都“哈哈”大笑起来。
笑完直呼:“有趣有趣。”
“此言甚妙!”
“此乃高论也!”
樊郁不甘心,转了转眼珠子,打探道:“这本书,是你抄来的?”
“对。”叶鸿盛道。
他闺女的字,可不是随便一个臭男人所能评头论足的。
樊郁点头。这就能解释这本书的字为何平平了。
他又问:“此书智能大师拜读过否?”他怀疑这本书是智能大师所著。
写这本书的人,精于采茶、制茶、喝茶,甚至泡茶的水都十分讲究,尤其从后者可以推断,他是富贵闲人;其次他是个饱学之士,这从字里行间就能看出。
符合这种种的,就只能是智能大师。
但智能大师何许人也?叶鸿盛一临安商贾,怎敢称他老人家为亲戚?他有这个胆儿?
叶鸿盛并不知道樊郁所想,提到智能大师,想起智能大师对自家闺女的夸赞,他就眉开眼笑:“读过的,智能大师对此书赞誉极高,还给此书写了题跋。”
------题外话------
六一快乐哦~
7017k
“好好好。”大家应和。
第二日,一行人便去了集香楼,看到楼上展示的一套套茶具,听叶二老爷讲茶席布置,回想昨日樊郁展示的场景,立刻大买特买,每个人都买了好几套。
见好友们都很满意今日一行,恨不得把茶楼里的茶具都买个遍,樊郁也十分高兴。
他问叶鸿盛:“鸿盛,你昨儿个说的那本书,找到了吗?拿来了吗?”
“拿来了拿来了。”叶鸿盛笑眯眯地拱手,“樊驸马您等在下一会儿,在下这就去给您拿。”
“快去快去。”
待叶鸿盛离开,谈轩等人好奇地问道:“什么书?值得你巴巴地追问?”
要知道叶鸿盛是商贾,应该没读过什么书。樊郁来此买茶具、茶叶还能理解;向一个商贾追着索要一本书,就很稀奇了。
“一本说茶的书。”樊郁道。
“说茶?谁写的?”众人越发好奇了。
大晋也有不少文人写过茶文茶诗。不过都是在跟朋友喝团茶的时候有感而发写的,借喝茶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所感。
不过樊郁自己就是个大才子,能入得了他眼的诗文并不多。可那些大家的诗作怎么会在集香楼东家的手上?莫不是那些大家喝了他家的茶,觉得好,便给叶鸿盛提诗一首?
樊郁任由众人发散思维,笑而不语,只道:“一会儿你们就知道了。”
前两日他来的时候,听叶鸿盛说起茶来头头是道,有很多精妙的见解。他问及这些高见出于何处,叶鸿盛说有些是他自己有感而发,有些是看了一本茶书上得来的。
樊郁就对这本书很感兴趣,叫叶鸿盛把这本书带到茶楼里来,他来逛茶楼的时候借来看看。
但他并没看过这本书,不知写得好不好,也不知是何人所著,不敢轻易跟众位好友推荐它。
不一会儿,叶鸿盛把书拿来了。
樊郁接过书,看书名——《茶经》;作者——陆羽。
他打小记忆力极好,众览群书,很确定自己从来没看过这本书,也不知道这位作者。
而那书上的字虽写得苍劲有力,但说实话,也就一般水平,并不如何出众。
这本书第一眼给他的印象,就是“平平”二字。甚至他心里对此还隐隐不喜。
无他,一个毫无名气的人,连字都不怎么样,竟然还敢给自己的书取名《茶经》!
何谓“经”?经典之作也。
简直大言不惭,不知天高地厚。
他对这本书的兴趣顿时消散了一半。
不过当着众位好友的面索要这本书,翻都没翻开,他就忽然怫然而去,那就太不可理喻了。
他微皱着眉翻看起这本书来。
里面的字跟封面如出一辙,显然是一个人写的。
可看了几页,他慢慢凝神,目光逐渐专注,看到后面忍不住“咦”了一声。
或站在他身后,或坐在他身边,跟他一起看这书的人很明白他这一声“咦”是什么意思。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
说实话,他们平时喝茶,但对于采茶、制茶并不了解,也没兴趣、也不屑了解。
就比如他们吃到碧绿的生脆爽甜的小青菜,如果还去了解它是如何从污泥里生长出来的,在生长过程中要浇几次肥,又如何被指甲里藏满脏污的老农采摘卖出,那岂不是倒胃口吗?
可在这本书上看到如何采茶,如何制茶,他们却觉得很可以,对于采茶、制茶的过程充满了兴趣。
原来小小一片茶叶,在采摘过程中就有这么多的讲究,更遑论制茶了。
接着这本书上又写道:“天育万物,比有至妙……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其隽永补所阙人。”
看到这一行字,谈轩连连叫道:“高见,高见。”
有人惭愧道:“看到此翁高论,才发现我等俗辈,平日喝茶皆是牛饮。”
大家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你看,这书上就说加了葱姜橘皮之物的茶,‘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可见这位老兄是咱同道中人啊。”
“是极是极。”
樊郁看完这本书,爱不释手,早已不记得自己最开始的那点不屑了,只觉心服口服。
身为一个老饕,必要追根溯源到原材料的来处。他们口口声声说自己是爱茶人,却不知采茶需晴天,择茶需紫笋,喝茶只三碗。这个叫“陆羽”的人,才是真雅人。
“鸿盛兄,陆羽是何许人?”他问道。
“我一位亲戚。”叶鸿盛道,“不过她不欲出名,不爱见客。她曾说过一句话,知道鸡蛋好吃就多吃两个,不必特意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
众人一愣,旋即都“哈哈”大笑起来。
笑完直呼:“有趣有趣。”
“此言甚妙!”
“此乃高论也!”
樊郁不甘心,转了转眼珠子,打探道:“这本书,是你抄来的?”
“对。”叶鸿盛道。
他闺女的字,可不是随便一个臭男人所能评头论足的。
樊郁点头。这就能解释这本书的字为何平平了。
他又问:“此书智能大师拜读过否?”他怀疑这本书是智能大师所著。
写这本书的人,精于采茶、制茶、喝茶,甚至泡茶的水都十分讲究,尤其从后者可以推断,他是富贵闲人;其次他是个饱学之士,这从字里行间就能看出。
符合这种种的,就只能是智能大师。
但智能大师何许人也?叶鸿盛一临安商贾,怎敢称他老人家为亲戚?他有这个胆儿?
叶鸿盛并不知道樊郁所想,提到智能大师,想起智能大师对自家闺女的夸赞,他就眉开眼笑:“读过的,智能大师对此书赞誉极高,还给此书写了题跋。”
------题外话------
六一快乐哦~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