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月春夏之交出兵到李桓押送着数万青壮俘虏以及大大小小近百个部落的族长、贵族一起入京的时候已经是临近年关。
得知李桓率领大军自北方归来的消息,天子朱厚照亲自出城相迎,所流露出来的对李桓的恩宠只让那些跟随李桓入京的草原部族的头人们看的艳羡不已。
在百官的簇拥之下,回返朝堂,天子亲自召见了一众草原上前来归附乞降的部落族长、贵族。
对于这些人的安排,朝廷事先早已经有了决定,就按照先前所商议好的,对于这些前来乞降的部落,朝廷的安排就是在草原之上给这些人划定放牧的牧场,并且在这些人的定居地建造大小的城池。
当然若是按照这般来的话,至少要在草原之上修建上百座城池,就算是有水泥这样的神器做为支撑,一下子修建这么多的城池也不是一个小工程。
最为重要的是,对于一些只有上千人的小部落,根本就没有什么修建城池的必要和价值,因此在朝廷一众大臣对着草原上的舆图一番划分之后,对于那些小部落,相邻的几个或者十几个小部落修建一座城池做为朝廷管辖约束这些部落的中心。
这样算下来的话,在草原之上只需要修建二三十座城池便足够了。
有先前被俘虏的达延所部的近十万青壮大军,再加上此番李桓踏平了数十部落所俘虏的数万青壮,加起来单单是能够拉出去用做苦力的青壮就有十几万之多。
对于这些俘虏,朝廷自然是不用像征召百姓一样还需要给予银钱,所以说一下子便省去了大量在人工上的开支。
有着十几万的俘虏做为劳力,不单单是可以在草原之上修筑城池统治草原,还能够修筑一条条联通中原以及草原几座大城的道路。
相信有了这些道路的存在,就算是草原之上有人心存妄念,朝廷也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畅通的道路调派大军平定叛乱,不敢说百分之百的可以保证草原的稳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中原对草原的掌控力。
时间一晃就是两年的时间过去,这两年之间,常年在外奔波的李桓倒是显得清闲了许多,从两年前北上镇压草原回来之后,李桓便再也没有离开京师。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李桓就清闲了下来,执掌五军都督府的情况下,李桓反倒是显得越发的繁忙起来。
随着大量权柄自文官集团手中夺回,五军都督府开始履行其职责,而做为五军都督府的一把手的李桓需要处理的事情之多也就可想而知。
这一日李桓出了五军都督府衙门,一路向着皇城方向而去。
当李桓进入御书房的时候,恰好赶上内阁首辅王阳明以及阁老杨一清几人正向着天子汇报政务。
李桓坐在一旁没有开口,而是听着王阳明的汇报。
就听得王阳明向着天子道:“回陛下,距今为止,朝廷共在草原之上修筑了小城二十三座,并且以每一座小城为中心,划分出府县二十三处,另有大城十一座,有州府十一,并且派出大小官员上千人之多,已然初步完成了对草原的掌控。”
李桓在一旁听着,对于这些数据李桓心中自然有数,毕竟每一处城池都要五军都督府派出卫所兵马驻扎,可以说为了加强对草原的掌控,朝廷单单是在草原这数十座城池便足足安排了有近十万大军。
十万人马乍一听的确是不少,可是想一想大明为了防御草原南下入侵的威胁,在北方足足设立了九边重镇,这九边之地所驻扎的兵马加起来足足有数十万之多。
而如今北方草原臣服,相当于一下子杜绝了北方的威胁,而九边之地也就不用再囤积驻扎大量的兵马。
可以说这些驻扎在草原上的十万大军便是自九边之地抽调出来的人马,无非就是原本驻扎在九边的兵马驻地换成了草原,丝毫没有给朝廷增加什么负担。
与此同时王阳明又道:“按照朝廷的规划,从京师到宣府、大同,然后深入草原几处核心大城的官道也已经竣工大半,至多再有一两年时间,所有规划的道路皆可全部竣工。”
李桓不禁眉头一挑,修筑道路可不是一件小事,可以说如果不是有那十几万任劳任怨的俘虏的话,朝廷单单是在人力上面的投入怕是都要数百万两金银之多。
短短的时间内修筑数十座大小城池以及数条官道,这要是征发劳役的话,搞不好就会引发民乱。
不过如果是用俘虏来做这些的话,却是完全不用担心这些问题,虽然说在筑城、修路的过程当中,有着大量的俘虏因为高强度的劳累而活生生的累死,可是这也对大明没有丝毫的影响。
甚至李桓做为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对于那些俘虏的境况是再了解不过,毕竟那么多的俘虏,可是由五军都督府派出人马负责看管的。
当初加起来差不多有十三四万之多的俘虏,如今却是只剩下了不足十万,也就是说,短短的两年时间当中,就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俘虏身死。
可以说大明对草原的掌控力度较之过往强出数倍之多,这其中这些俘虏的功劳绝对是功不可没。
这边王阳明、杨一清又汇报了一些政务,朱厚照的目光落在李桓身上道:“李卿怎么有闲暇来见朕?”
李桓神色一正道:“臣此来乃是有一事禀报,西南交趾故地又有动乱,黎氏一朝有兵马袭扰云南边界,杀我百姓,掠我财物,目无我大明煌煌国威,臣请发兵讨之。”
朱厚照的目光不禁看向了王阳明道:“爱卿,如今朝廷可有能力支持一场大战?”
王阳明深吸一口气,底气十足的道:“陛下大可放心,如今我朝财税充足,无论是粮税还是商税,远超当年,府库充盈,国家财富之盛绝对是历朝历代之最,莫说是支撑一场大战,便是支撑数场大战朝廷也支撑的起。”
朱厚照当即便道:“既然如此,那便传旨派人申斥黎氏王朝,令其交出侵扰我大明百姓之贼人,同时让其国王自缚入京请罪。”
听到朱厚照这么说,李桓、王阳明、杨一清几人都知道这要求对方绝对不可能会答应,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果不其然,朱厚照向着李桓道:“李卿,朕便命你亲自署理此事,调派兵马,给朕踏平了黎氏王朝,朕要重设交趾布政使司,将之重新纳入我大明版图。”
大明正德十四年春,朝廷派遣前往交趾的使者被黎氏国王驱逐,黎氏国王更是放言大明若是敢出兵侵犯其国土,定要大明之将士有来无回。
随之在云南之地,早已经集结了十几万精锐大军由征南大将军徐英亲自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宛如洪流一般直入交趾之地。
黎氏王朝之主见状自然是大为惶恐,一边派出使者试图祈求大明天子放弃征讨,同时积极的集结人马试图阻挡大明天兵进入安南之地。
然则面对着大明那凶猛到可怕的炮火,试图借助坚城、险要关隘抵挡大明兵锋的黎氏王朝将士惊骇的发现,以往他们依仗为天险的关隘在面临着大明那可怕的炮火轰击的时候却是如同纸糊的一般,往往是一通炮火过后,再险峻的关隘都会化作一片废墟,丝毫无法阻挡大明天兵前进的脚步。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大明进军数百里,几乎杀到了黎氏王朝国都所在,如此的进军速度直接吓坏了黎氏王朝上下。
前面是大军横扫,而后面便是朝廷派出了大量的官员直接接管所占据的地方,同时针对盘踞于地方上的地主、豪强采取极其强硬的政策,直接没收所有的土地,将之分发给被迁移而来的大明百姓,当然也有当地百姓。
虽然说也有地主、豪强试图反抗,只可惜这些人的反抗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直接被平定了下去,并且还趁机消灭了当地的反抗势力,使得大明对于所占据的地方统治力更强了几分。
大明正德十四年九月,不过是半年时间,身为征南大将军的徐英直接攻破了黎氏王朝国度,生擒黎氏皇朝上下皇族、官员数以百计,自此自立一方的黎氏王朝就此覆灭。
消息传至京师,大明朝堂上下倒是没有太过惊讶,毕竟经过这些年,这些朝堂之上的大臣早已经看明白了,以大明如今的实力,放眼四方,根本就没有什么敌手。
区区一个盘踞地方的黎氏王朝竟然也敢挑衅大明,大明天兵一至,自然是如土鸡瓦狗一般被镇压。
朝堂之上,王阳明走出百官行列向着天子道:“陛下,臣成设立交趾行省,派驻官员,驻扎兵马,彻底将之纳入大明版图。”
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李桓身上道:“不知李卿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李桓微微沉吟一番道:“陛下,臣以为在设立交趾行省的同时,可以效仿昔日太祖皇帝命黔国公沐英永镇云南,在一众勋贵之中,挑选忠于朝廷,能力超绝之勋贵,世镇交趾,辅佐朝廷教化、统治新归附的交趾行省。”
不少人闻言不禁眼睛一亮,当年太祖皇帝命黔国公沐英永镇云南,的确是对朝廷掌控、教化云南之地起到了绝佳的作用,如今倒不是不可以派遣一名勋贵永镇交趾。
勋贵行列之中,不少人闻言皆是面色为之一变。
虽说世镇一地,如云南黔国公一脉,在当地权柄之大,几如亲王一般,但是这样的事情却也不是谁都想去的。
且不说远离京师,交趾新开辟之地,分属蛮夷,可以说只要被派去那就相当于是离开了繁华的京师,跑到了穷乡僻壤之地。
反正对于定国公、成国公、英国公他们这些世代传承的勋贵,绝对不会愿意跑到交趾偏远之地,哪怕是在地方上能够作威作福。
勋贵也不是傻子,世镇交趾看似好处极大,做好了的话,那就又是一个云南沐家,可是如果做不好,但是朝廷那一关都过不去。
身为天子的朱厚照目光扫过一众人,深吸一口气道:“诸位卿家以为,当派遣谁人前往交趾坐镇才好?”
有官员眼珠子一转,上前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放眼满朝上下,当属秦国公最为适合……”
只可惜还没有等到他将话说完,天子便是淡淡的扫了他一眼道:“秦国公就算了,区区交趾之地,还用不着秦国公坐镇。”
看了定国公、英国公等一众勋贵一眼,朱厚照哪里不知道这些人心中的想法,都说强扭的瓜不甜,看出这些人不想前往交趾坐镇,朱厚照也就没有打这些人的主意,而是稍作沉吟开口道:“敕封征南大将军徐英为安国公,世镇交趾!”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尤其是那些勋贵一个个的长出一口气,同时向着天子拜下道:“陛下圣明!”
一众官员见到天子已经拿定了主意,此番做为征南大将军的徐英可是有着灭国之功的,若是班师回朝,一个世袭的国公的位子肯定是逃不掉的,到时候勋贵势力更强。
若是将徐英这么一个身负灭国之军功的勋贵困在交趾之地的话,却是再好不过了。
这么一想的话,一众文官自然也不会站出来反对,同样也跟着一众勋贵高呼天子圣明。
站在朝廷的立场上来看的话,徐英年不过三旬,身负灭国之军功,若是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活到六七十岁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以其能力,至少可以稳定交趾局势数十年之久。
有这么数十年的时间,足够朝廷彻底的掌控交趾之地了。
百官退去,换了一身常服的朱厚照同李桓走在御花园当中,就听得朱厚照向着李桓道:“李卿以为朕命徐英坐镇交趾如何?”
李桓笑道:“以徐英镇守交趾,可谓是再好不过,以其覆灭黎氏王朝之威,足可震慑交趾一部分野心勃勃之辈,当年若是太宗文皇帝能够命英国公张辅世镇交趾的话,怕就不会有交趾得而复失之事了。”
说着李桓又道:“陛下可命内阁修筑云南至交趾的道路,沟通两地,加强中原对边疆之地的掌控,同时征调大儒、名士前往交趾教化万民,不出数十年,可保交趾彻底入我华夏,再无反复之忧。”
【嗯,求一下月初的保底月票吧,有月票的给砸一下哈。】
(本章完)
得知李桓率领大军自北方归来的消息,天子朱厚照亲自出城相迎,所流露出来的对李桓的恩宠只让那些跟随李桓入京的草原部族的头人们看的艳羡不已。
在百官的簇拥之下,回返朝堂,天子亲自召见了一众草原上前来归附乞降的部落族长、贵族。
对于这些人的安排,朝廷事先早已经有了决定,就按照先前所商议好的,对于这些前来乞降的部落,朝廷的安排就是在草原之上给这些人划定放牧的牧场,并且在这些人的定居地建造大小的城池。
当然若是按照这般来的话,至少要在草原之上修建上百座城池,就算是有水泥这样的神器做为支撑,一下子修建这么多的城池也不是一个小工程。
最为重要的是,对于一些只有上千人的小部落,根本就没有什么修建城池的必要和价值,因此在朝廷一众大臣对着草原上的舆图一番划分之后,对于那些小部落,相邻的几个或者十几个小部落修建一座城池做为朝廷管辖约束这些部落的中心。
这样算下来的话,在草原之上只需要修建二三十座城池便足够了。
有先前被俘虏的达延所部的近十万青壮大军,再加上此番李桓踏平了数十部落所俘虏的数万青壮,加起来单单是能够拉出去用做苦力的青壮就有十几万之多。
对于这些俘虏,朝廷自然是不用像征召百姓一样还需要给予银钱,所以说一下子便省去了大量在人工上的开支。
有着十几万的俘虏做为劳力,不单单是可以在草原之上修筑城池统治草原,还能够修筑一条条联通中原以及草原几座大城的道路。
相信有了这些道路的存在,就算是草原之上有人心存妄念,朝廷也足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畅通的道路调派大军平定叛乱,不敢说百分之百的可以保证草原的稳定,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中原对草原的掌控力。
时间一晃就是两年的时间过去,这两年之间,常年在外奔波的李桓倒是显得清闲了许多,从两年前北上镇压草原回来之后,李桓便再也没有离开京师。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李桓就清闲了下来,执掌五军都督府的情况下,李桓反倒是显得越发的繁忙起来。
随着大量权柄自文官集团手中夺回,五军都督府开始履行其职责,而做为五军都督府的一把手的李桓需要处理的事情之多也就可想而知。
这一日李桓出了五军都督府衙门,一路向着皇城方向而去。
当李桓进入御书房的时候,恰好赶上内阁首辅王阳明以及阁老杨一清几人正向着天子汇报政务。
李桓坐在一旁没有开口,而是听着王阳明的汇报。
就听得王阳明向着天子道:“回陛下,距今为止,朝廷共在草原之上修筑了小城二十三座,并且以每一座小城为中心,划分出府县二十三处,另有大城十一座,有州府十一,并且派出大小官员上千人之多,已然初步完成了对草原的掌控。”
李桓在一旁听着,对于这些数据李桓心中自然有数,毕竟每一处城池都要五军都督府派出卫所兵马驻扎,可以说为了加强对草原的掌控,朝廷单单是在草原这数十座城池便足足安排了有近十万大军。
十万人马乍一听的确是不少,可是想一想大明为了防御草原南下入侵的威胁,在北方足足设立了九边重镇,这九边之地所驻扎的兵马加起来足足有数十万之多。
而如今北方草原臣服,相当于一下子杜绝了北方的威胁,而九边之地也就不用再囤积驻扎大量的兵马。
可以说这些驻扎在草原上的十万大军便是自九边之地抽调出来的人马,无非就是原本驻扎在九边的兵马驻地换成了草原,丝毫没有给朝廷增加什么负担。
与此同时王阳明又道:“按照朝廷的规划,从京师到宣府、大同,然后深入草原几处核心大城的官道也已经竣工大半,至多再有一两年时间,所有规划的道路皆可全部竣工。”
李桓不禁眉头一挑,修筑道路可不是一件小事,可以说如果不是有那十几万任劳任怨的俘虏的话,朝廷单单是在人力上面的投入怕是都要数百万两金银之多。
短短的时间内修筑数十座大小城池以及数条官道,这要是征发劳役的话,搞不好就会引发民乱。
不过如果是用俘虏来做这些的话,却是完全不用担心这些问题,虽然说在筑城、修路的过程当中,有着大量的俘虏因为高强度的劳累而活生生的累死,可是这也对大明没有丝毫的影响。
甚至李桓做为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对于那些俘虏的境况是再了解不过,毕竟那么多的俘虏,可是由五军都督府派出人马负责看管的。
当初加起来差不多有十三四万之多的俘虏,如今却是只剩下了不足十万,也就是说,短短的两年时间当中,就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俘虏身死。
可以说大明对草原的掌控力度较之过往强出数倍之多,这其中这些俘虏的功劳绝对是功不可没。
这边王阳明、杨一清又汇报了一些政务,朱厚照的目光落在李桓身上道:“李卿怎么有闲暇来见朕?”
李桓神色一正道:“臣此来乃是有一事禀报,西南交趾故地又有动乱,黎氏一朝有兵马袭扰云南边界,杀我百姓,掠我财物,目无我大明煌煌国威,臣请发兵讨之。”
朱厚照的目光不禁看向了王阳明道:“爱卿,如今朝廷可有能力支持一场大战?”
王阳明深吸一口气,底气十足的道:“陛下大可放心,如今我朝财税充足,无论是粮税还是商税,远超当年,府库充盈,国家财富之盛绝对是历朝历代之最,莫说是支撑一场大战,便是支撑数场大战朝廷也支撑的起。”
朱厚照当即便道:“既然如此,那便传旨派人申斥黎氏王朝,令其交出侵扰我大明百姓之贼人,同时让其国王自缚入京请罪。”
听到朱厚照这么说,李桓、王阳明、杨一清几人都知道这要求对方绝对不可能会答应,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果不其然,朱厚照向着李桓道:“李卿,朕便命你亲自署理此事,调派兵马,给朕踏平了黎氏王朝,朕要重设交趾布政使司,将之重新纳入我大明版图。”
大明正德十四年春,朝廷派遣前往交趾的使者被黎氏国王驱逐,黎氏国王更是放言大明若是敢出兵侵犯其国土,定要大明之将士有来无回。
随之在云南之地,早已经集结了十几万精锐大军由征南大将军徐英亲自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宛如洪流一般直入交趾之地。
黎氏王朝之主见状自然是大为惶恐,一边派出使者试图祈求大明天子放弃征讨,同时积极的集结人马试图阻挡大明天兵进入安南之地。
然则面对着大明那凶猛到可怕的炮火,试图借助坚城、险要关隘抵挡大明兵锋的黎氏王朝将士惊骇的发现,以往他们依仗为天险的关隘在面临着大明那可怕的炮火轰击的时候却是如同纸糊的一般,往往是一通炮火过后,再险峻的关隘都会化作一片废墟,丝毫无法阻挡大明天兵前进的脚步。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大明进军数百里,几乎杀到了黎氏王朝国都所在,如此的进军速度直接吓坏了黎氏王朝上下。
前面是大军横扫,而后面便是朝廷派出了大量的官员直接接管所占据的地方,同时针对盘踞于地方上的地主、豪强采取极其强硬的政策,直接没收所有的土地,将之分发给被迁移而来的大明百姓,当然也有当地百姓。
虽然说也有地主、豪强试图反抗,只可惜这些人的反抗根本就翻不起什么风浪,直接被平定了下去,并且还趁机消灭了当地的反抗势力,使得大明对于所占据的地方统治力更强了几分。
大明正德十四年九月,不过是半年时间,身为征南大将军的徐英直接攻破了黎氏王朝国度,生擒黎氏皇朝上下皇族、官员数以百计,自此自立一方的黎氏王朝就此覆灭。
消息传至京师,大明朝堂上下倒是没有太过惊讶,毕竟经过这些年,这些朝堂之上的大臣早已经看明白了,以大明如今的实力,放眼四方,根本就没有什么敌手。
区区一个盘踞地方的黎氏王朝竟然也敢挑衅大明,大明天兵一至,自然是如土鸡瓦狗一般被镇压。
朝堂之上,王阳明走出百官行列向着天子道:“陛下,臣成设立交趾行省,派驻官员,驻扎兵马,彻底将之纳入大明版图。”
朱厚照微微点了点头,目光落在李桓身上道:“不知李卿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李桓微微沉吟一番道:“陛下,臣以为在设立交趾行省的同时,可以效仿昔日太祖皇帝命黔国公沐英永镇云南,在一众勋贵之中,挑选忠于朝廷,能力超绝之勋贵,世镇交趾,辅佐朝廷教化、统治新归附的交趾行省。”
不少人闻言不禁眼睛一亮,当年太祖皇帝命黔国公沐英永镇云南,的确是对朝廷掌控、教化云南之地起到了绝佳的作用,如今倒不是不可以派遣一名勋贵永镇交趾。
勋贵行列之中,不少人闻言皆是面色为之一变。
虽说世镇一地,如云南黔国公一脉,在当地权柄之大,几如亲王一般,但是这样的事情却也不是谁都想去的。
且不说远离京师,交趾新开辟之地,分属蛮夷,可以说只要被派去那就相当于是离开了繁华的京师,跑到了穷乡僻壤之地。
反正对于定国公、成国公、英国公他们这些世代传承的勋贵,绝对不会愿意跑到交趾偏远之地,哪怕是在地方上能够作威作福。
勋贵也不是傻子,世镇交趾看似好处极大,做好了的话,那就又是一个云南沐家,可是如果做不好,但是朝廷那一关都过不去。
身为天子的朱厚照目光扫过一众人,深吸一口气道:“诸位卿家以为,当派遣谁人前往交趾坐镇才好?”
有官员眼珠子一转,上前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放眼满朝上下,当属秦国公最为适合……”
只可惜还没有等到他将话说完,天子便是淡淡的扫了他一眼道:“秦国公就算了,区区交趾之地,还用不着秦国公坐镇。”
看了定国公、英国公等一众勋贵一眼,朱厚照哪里不知道这些人心中的想法,都说强扭的瓜不甜,看出这些人不想前往交趾坐镇,朱厚照也就没有打这些人的主意,而是稍作沉吟开口道:“敕封征南大将军徐英为安国公,世镇交趾!”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尤其是那些勋贵一个个的长出一口气,同时向着天子拜下道:“陛下圣明!”
一众官员见到天子已经拿定了主意,此番做为征南大将军的徐英可是有着灭国之功的,若是班师回朝,一个世袭的国公的位子肯定是逃不掉的,到时候勋贵势力更强。
若是将徐英这么一个身负灭国之军功的勋贵困在交趾之地的话,却是再好不过了。
这么一想的话,一众文官自然也不会站出来反对,同样也跟着一众勋贵高呼天子圣明。
站在朝廷的立场上来看的话,徐英年不过三旬,身负灭国之军功,若是不出什么意外的话,活到六七十岁肯定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而以其能力,至少可以稳定交趾局势数十年之久。
有这么数十年的时间,足够朝廷彻底的掌控交趾之地了。
百官退去,换了一身常服的朱厚照同李桓走在御花园当中,就听得朱厚照向着李桓道:“李卿以为朕命徐英坐镇交趾如何?”
李桓笑道:“以徐英镇守交趾,可谓是再好不过,以其覆灭黎氏王朝之威,足可震慑交趾一部分野心勃勃之辈,当年若是太宗文皇帝能够命英国公张辅世镇交趾的话,怕就不会有交趾得而复失之事了。”
说着李桓又道:“陛下可命内阁修筑云南至交趾的道路,沟通两地,加强中原对边疆之地的掌控,同时征调大儒、名士前往交趾教化万民,不出数十年,可保交趾彻底入我华夏,再无反复之忧。”
【嗯,求一下月初的保底月票吧,有月票的给砸一下哈。】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百户官开始,从百户官开始最新章节,从百户官开始 圣墟小说网!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从百户官开始,从百户官开始最新章节,从百户官开始 圣墟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