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哥一心为国,兄弟佩服。”

  方正的这句话倒不是恭维,他看过太多尸位素餐的人,不管是前生还是今世,官员无不是将自己的利益置于国家之上。

  胡一刀苦笑着摇头:“别给我戴高帽了,我只求有一天鞑子打来的时候,我能够保护自己的家人。”

  方正闻言,心中一动,问道:“胡大哥,你手下现有多少兵马?”

  “不怕兄弟笑话,我虽然位居千总,可手下的弟兄不过二百。”

  胡一刀不知道方正为什么要问自己这个问题,他补充一句:“如果算上参将大人调配给我的那些军户,总共有五百一十二人。”

  靳一川听的不明白,道:“你明明有五百多人,为什么说手下只有二百个弟兄?”

  方正给了靳一川一个赞许的眼神,他这个问题正好是自己想要问的。

  “这五百个人,能够正常参加训练、按月领饷的只有二百个人,其余三百一十二人,大多是老弱病残,他们不但是军人,也是大明的农民,因为有地要劳作,根本没有办法按时参加训练。”

  “说得好听点是军户,其实就是一帮扛着锄头的农民,这样的士兵,我能把他们算进去?”

  听完胡一刀的解释,方正才了然。

  军户,军户,当然是军在前,户在后。

  但是现在朝廷卫所制度废弛,军官只知道往口袋里装钱,对于军队的战斗力根本不重视。

  或者说他们只想用最少的花费,养出最听自己话的部队。

  毕竟大明的将领是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太久的。

  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趁着在位的时候多捞一点。

  权利不用,过期作废。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明朝的军队制度。

  想当初明太祖朱元璋逐元漠北,建立了大明王朝。

  在明朝初年,设立了四百九十一个卫,三百一十一个所。

  军队的总数大约是三百一十多万。

  而当时明朝的人口不过八千多万,这就相当于每三十人中就有一个当兵的,这对于国家、人民是个沉重的负担,国家根本养不起这么多的军人。

  但是数量如此庞大的军人又不能一下裁掉,不然就会引起社会动荡。

  所以朱元璋就采纳了卫所屯田制度。

  洪武皇帝也曾说:“今海内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

  老朱的想法是好的,毕竟大明朝几乎无仗可打,军士三分守城,七分种田,极大地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建国之初,最需要的就是与民休息,休养生息。

  可是大明王朝不可能永远的安定,它就像是一块肥肉,周边人数较少的国家看到这块肥肉,总想着扑上来咬一口。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所以才会有蒙元残部、瓦剌、鞑子这些部落前仆后继。

  这一点,明成祖Judi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在京师设立京营,常备军二十万。

  但是这二十万的京营在土木堡之变中,被大明战神朱祁镇一朝尽丧。

  各地边军陷入危机,甚至连苟延残喘的蒙元残部都能到京师附近耀武扬威。

  军制改革迫在眉睫。

  所以后来募兵制度应运而生。

  到了嘉靖时期,募兵成为主流,卫所制度被进一步的边缘化。

  募兵是营伍制度,从上到下依次是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千总、把总等。

  卫所制为都指挥使、指挥佥事、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方正问道:“那海州卫现在有多少人?”

  “咳咳,只有二千号人。”

  “什么?”

  方正差点以为自己耳朵出问题了,“就算没有满额的五千六百人,那也不能一下看了三分之二吧?”

  “这么多的空饷,都被谁吃了?”

  胡一刀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刘参将有自己的家丁要养,如果把军饷都发下去,那卫所的兵他是带不走的。”

  胡一刀的解释很牵强,但却非常实际。

  方正当然也明白其中的关卡,但是真正了解了卫所的现状,他对于这个国家的存亡就有了更大的疑虑。

  大明,真的还能够拯救过来吗?

  它就像是一株百年巨树,虽然它的躯干笔直,在这片森林里它是个庞然大物。

  但是它的根已经开始腐朽,被虫蛀、被杂草侵蚀,所有人都知道,这株巨树终有一天会轰然倒地。

  所以曾经依靠这株巨树而生的人,不停地把树皮、树枝、树叶往自己家里搬。

  却没有人想着去帮它除草、灭虫、浇水。

  而这株巨树的拥有者,他雇佣了一批手下,来帮他打理这株巨树。

  这群管理者想的也是自己的名声、地位,他们的注意力已经放在了这株巨树的周围,寻找着新的小树。

  甚至还想着换一个老板自己会过得更好。

  巨树的拥有者已经离开这株巨树好久了,当初是他的爷爷的爷爷栽种了这棵树,他依靠着这株树生活,但是他却不知道该怎么维护、如何保养。

  他享受着这株树给他带来的阴凉、收益,摘取树上的果实。

  方正觉得,大明就如同这株巨树,天启就是那个农场主。

  农场主失去了对巨树的掌控,他只能远远的看着,用语言指挥手下去打理。

  而这群手下各个心怀鬼胎。

  胡一刀继续道:“方兄弟,刘参将所为亦是我所为,这么多年的军旅生活,也让我懂得了什么叫慈不掌兵。”

  “此话怎解?”

  胡一刀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大明走到今天,其实已经烂到了根子里。百姓困苦,却无力反抗,官员贪墨,层出不穷。武官骄横,却长期受到文官的压制。”

  “你想一想,一个手握重兵的二品武将,却要向一个四品的文官低头,任其打骂,这武将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朝廷现在已经发不起军饷了,你知道现在辽东这里什么最值钱?”

  方正摇摇头,他才来了三个月,两眼一抹黑。

  “粮食和钱!”

  “有了这两样,你就可以募兵,你手下的兵越多,你的官就越大!”

  胡一刀突然叹了口气:“想我胡家,原本是为陈汉皇帝做侍卫,后来忍辱负重,成了明朝的降将,按照世袭的军户,我本应授参将的。奈何家道中落,没有余财,只剩下二百个弟兄。”

  “兄弟你也看到了,家里值钱的东西我都已经变卖,就这,下个月的军饷我还不知道从哪里弄。”

  “再这样下去,我这个千总,估计就成光杆司令了。”

  冰雪儿察觉到丈夫的失落,握紧了他的大手。

  “要不我再去爹爹家拿点银子吧。”

  胡一刀老脸一红,继而紫胀起来:“我胡一刀就是死,死外面,从大黑山上跳下去,我也不会要你爹一分银子!”

  冰雪儿见老公生气,赶忙说道:“好好好,不要,不要。”

  自从上次被冰雪儿的老爹臭骂一顿后,胡一刀决定再也不会踏进她们家大门。

  方正将这些看在眼里,说道:“胡大哥莫非在军费上有了难处?”

  “这个嘛,就不让兄弟操心了,对了,方兄弟,你被皇帝老儿发配到草河堡,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我记得草河堡到这可得两天的路程。”

  来了!

  方正一直没有提及自己来的意图,为的就是等胡一刀开口。

  “胡大哥,我有一桩买卖,做好了,可以解决你这二百人五年的军饷。”

  方正并没有说自己是来求援的。

  求人办事也要掌握技巧,首先要将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

  “什么买卖?”

  胡一刀一听便来了兴趣。

  “小刀会你有没有听过?”

  小刀会?

  胡一刀还以为方正真是来做生意的,辽东这块地上,晋商、徽商、浙商都有,虽然是苦寒之地,可这里地接女真、高丽,从关内运来的货物,转手就能卖上五倍、甚至更高的价格。

  马克思有一句话,资本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尤其是晋商,他们违反朝廷法律,私下里将粮食、盐铁卖给女真人。

  如果不是晋商的供血,女真人早就被饿死在辽东了。

  袁嘟嘟的关宁防线可不是摆设,当初真的是扼住了女真人的咽喉。

  当然这里面也不单单是晋商,还有辽东等地的将领,也在偷偷的卖粮食给建奴。

  他们贪墨了朝廷的粮饷,转手赚取更高的利润,这种买卖,傻子才不做。

  可以说大明的灭亡有其必然性,那就是聪明人太多。

  只有老实人才会为了国家的存亡冲锋陷阵,聪明人大多是贪生怕死。

  这也是为什么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小刀会的名头我是听过,他们的老大好像叫谢小刀。”

  小刀会的老巢在凤凰城,是一个具有地域色彩的帮派。

  这也是辽东一地的特产,每个军阀的自留地上,都不会允许其他势力的存在,所以他们就培养了自己的势力。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我,锦衣卫,永镇大明一万年,我,锦衣卫,永镇大明一万年最新章节,我,锦衣卫,永镇大明一万年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