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蒙面人顿时惊慌不已。
徐光启也感到骇然。
嗖嗖!
而就在这几个蒙面人欲拔刀自刎时,有弩箭穿梭而来。
这几个蒙面人当场倒地,尽皆腿部中箭,龇牙咧嘴地忍着疼痛,因而无法自杀。
彼时,徐光启的四名轿夫还挡在了徐光启前面。
徐光启对此更加觉得意外。
过了一会儿,一戴着斗笠,挑着担子的人出现在了徐光启面前,道:“佥宪不必惊讶,我们是上面派在你身边的暗卫。”
“暗卫?”
徐光启颇为好奇,失笑道:“这是怎么说?”
“是掌锦衣卫的国舅爷请得旨意安排的,锦衣卫增设警卫司,目前先选了一批厂卫官校为暗卫,专司保护佥宪这样的谋国之臣的安全。要不是厂卫现在经费充足,给愿意当暗卫的人加钱加得多,丁某作为厂卫骨干,才不会来做这护卫的活,抄家拿人不知多舒服!”
“所以,请您放心,有我们这些人在,他们不大可能伤着你,这次害得你三个随从没了命,是因为还没安排官校在明处保卫,只是您以后要去秦楼楚馆可能会受影响,毕竟会有我们这样的人在暗中听您的床脚”
这人说着就笑了笑,又道:“您被杀的随从我们会带走,这几个蒙面人,我们也会带走,您现在可以坐轿离开了!”
“好!”
徐光启应了一声,就回到了轿子里。
轿夫们在瞅了这戴斗笠的人一眼后,也跟着就散开,然后重新抬起轿子走了。
徐光启接下来就来了张贵这里,且向张贵说起了此事。
张贵听后抿了小口茶,就说道:“是我安排的,也是陛下的意思!”
徐光启因而拱手致谢。
“不必。”
张贵摆手,道:“我知道,你们几个投在我门下,不是因为我皇亲的身份,而是心里还装着社稷,装着万民,还有国士该有的抱负!毕竟士大夫本应耻于攀附权贵的,而你们现在这样做,一半是昔日刘一燝等所逼,一半也是想推着我这个国舅爷,让我继续对那些流民施以仁善之道。”
“门生的确已为国舅爷在西山之行为折服,非虚伪之举。”
徐光启回道。
张贵微微一笑:“你自然不是虚伪之举,但你徐光启是国士,本皇亲自然要以国士护之!何况,改革本就不是请客吃饭,很多时候,就得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那些人,不然就很有可能前功尽弃,张江陵之下场就是个例证!这次,我也果然没做错,刚建言陛下设暗卫保着你们几个愿意革新的大臣不久,竟真的有人开始做出这等卑鄙之事。”
“以门生看,他们倒也不敢真杀了门生,只是恐吓而已。”
徐光启回道。
“恐吓也不行!”
“不过,他们如果真的只用些暗杀、恐吓这样的卑鄙手段,倒是好事,真要不按规矩来,也说不定谁输输赢,毕竟天下贫苦人还是要多些,因而可以说,我们这边不怕死的人肯定比他们的人多,他们不一定玩得起。”
张贵回道。
徐光启点点头:“您说的是,他们这样做,是对门生请旨为张太师恢复官爵的事不满,漫说有陛下和国舅爷的庇护,就算没有,晚生其实也不会被吓到的,太史公曾有言:‘人总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舍生取义罢了!”
“虽说革新除弊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故难免得罪天下豪强大户,但也必要那么决然,毕竟天下不足者多,要学着去教化庶民,发动庶民,联合庶民,那样我们的人就成了大多数,他们才是少数。”
张贵说到这里就道:“所以,我已向韩阁老荐举你为新任顺天巡抚,你去西山,办一所学校,专门教授庶民家的孩子读书,不必教他们四书五经,只教会他们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乃至明白何为国何为华夷之别即可。你徐光启数理精通,又是翰林出身,当能胜任。”
徐光启有些惊讶,问道:“国舅爷是要使民有智?”
张贵看向了他:“很奇怪吗,愚民虽利统治,但不利强国,何况如今大明已到不得不启民智之时,再不启民智,就会也陷入国运难过三百年的陷阱,如果说士者当贵于民,那至少现在到了需要培养新的士族来代替腐败旧士族的时候。”
“国舅爷深谋远虑,其实门生也早有此意,承蒙国舅爷提携,门生到时候定按国舅爷的吩咐办!”
徐光启笑着拱手作揖道。
张贵则一脸严肃地看向徐光启:“记住!你要办的是一新型书院,目的是启民强国,故而不仅仅是让他们有知识,还要让他们强盛健体!成为将来能安邦定国的汉家儿郎,并保证即将开启的新政得以延续。”
“门生明白!”
徐光启凝重地点了点首,又问:“只是,他们读完之后,将作何安排?毕竟这样的话,就不是为举业培养了。”
“接下来朝廷会设立武学培养属于朝廷的将才!以及其他专为培养各类人才的学堂,他们不会学而无用。”
张贵回道。
徐光启作为这个时代翰林出身的官员,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张贵的言外之意,笑道:“难怪您说他们是将来新政得以延续的保证。”
本身就推崇实学,希望学以致用的徐光启因此继续说道:“学校教育方面是当这样做了,门生现在都迫不及待地想等着被圣旨到了!”
“但凭你我几个就想国富民丰,天下中兴,还是不够的。也因为此,陛下才有意给江陵恢复官爵,乃至敕封其伯爵。”
张贵说着就问着徐光启:“你说,给张江陵恢复官爵这事能使天下有识之士因此知道陛下望治之心,而愿做谋国之臣吗?”
徐光启道:“门生以为,应该会有的,国家养士两百年,当不尽是利益熏心之辈!”
张贵点点头,看向屋外冉冉升起的朝阳,笑了笑:“嗯,应该会有吧,至少这对已因此受委屈多年的江陵张家而言是个好消息。”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张居正当国之时,上富国帑,下安黎庶……故特恢复昔日所赐官爵,追谥文正,加封江陵伯,令子孙承袭……”
奉旨来江陵拜祭张居正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若愚宣读完诏旨后,张居正五子张允修等便哽咽着大拜领旨回道:“谢皇上隆恩!”
随即,同是奉旨来拜祭的文渊阁大学士朱国祚就亲自扶起了张允修,笑道:“都起来吧,从现在起,你们张家不再是罪官之家,昔日所抄没入官之家产也会悉数归还!你们先阖族商量一下,选定何时拜祭江陵公,到时候来驿馆告知仆和司礼监刘公公,我们再按旨来祭拜江陵公。”
刘若愚也跟着笑道:“如阁老所言,这是都察院言官上疏请得的明发诏旨,不久之后,两京一十三省皆会知道江陵公恢复官爵,你们张家不再有罪之事!您老尽可放心就是!另外,御赐五千两祭祀之银,待会儿就会送来。”
“阁老和公公辛苦!晚生这就遵谕照办。”
张允修回了一句,就送走了朱国祚和刘汝愚。
而在送走朱国祚和刘汝愚后,张允修就看着已到手里的圣旨,身子微颤地看着里面的每一个字,虽然不过是标准台阁体写的官话,但似乎字字都揪住了他和他张家人的肺腑。
一时,张允修不禁跪了下来,洒着泪喊道:“父亲!朝廷为您恢复官爵名誉了!还追谥文正,赏了我张家伯爵之尊,您老在天有灵,可有心安了!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你们也可瞑目了!呜呜!”
说着,张允修就嚎哭起来。
跟在张允修身后的张同敞等张氏族人也跟着跪了下来,呜咽哭泣着,张同敞更不禁喊道:“真正是明君在位,天下大治有望!”
……
“江陵复官,圣意煌煌啊!”
去登莱上任的巡抚袁可立此时也在山东巡抚赵彦这里看到了张居正被恢复官爵的《邸报》,而一时不禁感慨了一句。
明显张贵让天启恢复张居正官爵这事还是激励了一些心存报国之心的士大夫。
赵彦也点头道:“公说的没错,如此,中兴有望也!”
袁可立说着就突然赵彦问:“你收到信没有?”
赵彦点头,问道:“你也收到了?”
袁可立点头。
徐光启也感到骇然。
嗖嗖!
而就在这几个蒙面人欲拔刀自刎时,有弩箭穿梭而来。
这几个蒙面人当场倒地,尽皆腿部中箭,龇牙咧嘴地忍着疼痛,因而无法自杀。
彼时,徐光启的四名轿夫还挡在了徐光启前面。
徐光启对此更加觉得意外。
过了一会儿,一戴着斗笠,挑着担子的人出现在了徐光启面前,道:“佥宪不必惊讶,我们是上面派在你身边的暗卫。”
“暗卫?”
徐光启颇为好奇,失笑道:“这是怎么说?”
“是掌锦衣卫的国舅爷请得旨意安排的,锦衣卫增设警卫司,目前先选了一批厂卫官校为暗卫,专司保护佥宪这样的谋国之臣的安全。要不是厂卫现在经费充足,给愿意当暗卫的人加钱加得多,丁某作为厂卫骨干,才不会来做这护卫的活,抄家拿人不知多舒服!”
“所以,请您放心,有我们这些人在,他们不大可能伤着你,这次害得你三个随从没了命,是因为还没安排官校在明处保卫,只是您以后要去秦楼楚馆可能会受影响,毕竟会有我们这样的人在暗中听您的床脚”
这人说着就笑了笑,又道:“您被杀的随从我们会带走,这几个蒙面人,我们也会带走,您现在可以坐轿离开了!”
“好!”
徐光启应了一声,就回到了轿子里。
轿夫们在瞅了这戴斗笠的人一眼后,也跟着就散开,然后重新抬起轿子走了。
徐光启接下来就来了张贵这里,且向张贵说起了此事。
张贵听后抿了小口茶,就说道:“是我安排的,也是陛下的意思!”
徐光启因而拱手致谢。
“不必。”
张贵摆手,道:“我知道,你们几个投在我门下,不是因为我皇亲的身份,而是心里还装着社稷,装着万民,还有国士该有的抱负!毕竟士大夫本应耻于攀附权贵的,而你们现在这样做,一半是昔日刘一燝等所逼,一半也是想推着我这个国舅爷,让我继续对那些流民施以仁善之道。”
“门生的确已为国舅爷在西山之行为折服,非虚伪之举。”
徐光启回道。
张贵微微一笑:“你自然不是虚伪之举,但你徐光启是国士,本皇亲自然要以国士护之!何况,改革本就不是请客吃饭,很多时候,就得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那些人,不然就很有可能前功尽弃,张江陵之下场就是个例证!这次,我也果然没做错,刚建言陛下设暗卫保着你们几个愿意革新的大臣不久,竟真的有人开始做出这等卑鄙之事。”
“以门生看,他们倒也不敢真杀了门生,只是恐吓而已。”
徐光启回道。
“恐吓也不行!”
“不过,他们如果真的只用些暗杀、恐吓这样的卑鄙手段,倒是好事,真要不按规矩来,也说不定谁输输赢,毕竟天下贫苦人还是要多些,因而可以说,我们这边不怕死的人肯定比他们的人多,他们不一定玩得起。”
张贵回道。
徐光启点点头:“您说的是,他们这样做,是对门生请旨为张太师恢复官爵的事不满,漫说有陛下和国舅爷的庇护,就算没有,晚生其实也不会被吓到的,太史公曾有言:‘人总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舍生取义罢了!”
“虽说革新除弊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故难免得罪天下豪强大户,但也必要那么决然,毕竟天下不足者多,要学着去教化庶民,发动庶民,联合庶民,那样我们的人就成了大多数,他们才是少数。”
张贵说到这里就道:“所以,我已向韩阁老荐举你为新任顺天巡抚,你去西山,办一所学校,专门教授庶民家的孩子读书,不必教他们四书五经,只教会他们识文断字、能写会算、乃至明白何为国何为华夷之别即可。你徐光启数理精通,又是翰林出身,当能胜任。”
徐光启有些惊讶,问道:“国舅爷是要使民有智?”
张贵看向了他:“很奇怪吗,愚民虽利统治,但不利强国,何况如今大明已到不得不启民智之时,再不启民智,就会也陷入国运难过三百年的陷阱,如果说士者当贵于民,那至少现在到了需要培养新的士族来代替腐败旧士族的时候。”
“国舅爷深谋远虑,其实门生也早有此意,承蒙国舅爷提携,门生到时候定按国舅爷的吩咐办!”
徐光启笑着拱手作揖道。
张贵则一脸严肃地看向徐光启:“记住!你要办的是一新型书院,目的是启民强国,故而不仅仅是让他们有知识,还要让他们强盛健体!成为将来能安邦定国的汉家儿郎,并保证即将开启的新政得以延续。”
“门生明白!”
徐光启凝重地点了点首,又问:“只是,他们读完之后,将作何安排?毕竟这样的话,就不是为举业培养了。”
“接下来朝廷会设立武学培养属于朝廷的将才!以及其他专为培养各类人才的学堂,他们不会学而无用。”
张贵回道。
徐光启作为这个时代翰林出身的官员,也不笨,很快明白了张贵的言外之意,笑道:“难怪您说他们是将来新政得以延续的保证。”
本身就推崇实学,希望学以致用的徐光启因此继续说道:“学校教育方面是当这样做了,门生现在都迫不及待地想等着被圣旨到了!”
“但凭你我几个就想国富民丰,天下中兴,还是不够的。也因为此,陛下才有意给江陵恢复官爵,乃至敕封其伯爵。”
张贵说着就问着徐光启:“你说,给张江陵恢复官爵这事能使天下有识之士因此知道陛下望治之心,而愿做谋国之臣吗?”
徐光启道:“门生以为,应该会有的,国家养士两百年,当不尽是利益熏心之辈!”
张贵点点头,看向屋外冉冉升起的朝阳,笑了笑:“嗯,应该会有吧,至少这对已因此受委屈多年的江陵张家而言是个好消息。”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张居正当国之时,上富国帑,下安黎庶……故特恢复昔日所赐官爵,追谥文正,加封江陵伯,令子孙承袭……”
奉旨来江陵拜祭张居正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刘若愚宣读完诏旨后,张居正五子张允修等便哽咽着大拜领旨回道:“谢皇上隆恩!”
随即,同是奉旨来拜祭的文渊阁大学士朱国祚就亲自扶起了张允修,笑道:“都起来吧,从现在起,你们张家不再是罪官之家,昔日所抄没入官之家产也会悉数归还!你们先阖族商量一下,选定何时拜祭江陵公,到时候来驿馆告知仆和司礼监刘公公,我们再按旨来祭拜江陵公。”
刘若愚也跟着笑道:“如阁老所言,这是都察院言官上疏请得的明发诏旨,不久之后,两京一十三省皆会知道江陵公恢复官爵,你们张家不再有罪之事!您老尽可放心就是!另外,御赐五千两祭祀之银,待会儿就会送来。”
“阁老和公公辛苦!晚生这就遵谕照办。”
张允修回了一句,就送走了朱国祚和刘汝愚。
而在送走朱国祚和刘汝愚后,张允修就看着已到手里的圣旨,身子微颤地看着里面的每一个字,虽然不过是标准台阁体写的官话,但似乎字字都揪住了他和他张家人的肺腑。
一时,张允修不禁跪了下来,洒着泪喊道:“父亲!朝廷为您恢复官爵名誉了!还追谥文正,赏了我张家伯爵之尊,您老在天有灵,可有心安了!大哥、二哥、三哥、四哥,你们也可瞑目了!呜呜!”
说着,张允修就嚎哭起来。
跟在张允修身后的张同敞等张氏族人也跟着跪了下来,呜咽哭泣着,张同敞更不禁喊道:“真正是明君在位,天下大治有望!”
……
“江陵复官,圣意煌煌啊!”
去登莱上任的巡抚袁可立此时也在山东巡抚赵彦这里看到了张居正被恢复官爵的《邸报》,而一时不禁感慨了一句。
明显张贵让天启恢复张居正官爵这事还是激励了一些心存报国之心的士大夫。
赵彦也点头道:“公说的没错,如此,中兴有望也!”
袁可立说着就突然赵彦问:“你收到信没有?”
赵彦点头,问道:“你也收到了?”
袁可立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