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大儒高世泰忙扶住了顾起元,且吼道:“快请大夫!”

  顾起元苦笑起来,对高世泰道:“这下好了,本打算在讲学时,倡议众士人,追悼阁部孙公等人,并借此引导江南众士林反对新政,结果现在这西林一来,就把我东林书院的台拆的个七零八落,咳咳!”

  “您老先别动肝火!”

  高世泰忙劝着顾起元。

  顾起元喘着粗气,在高世泰的搀扶下坐了下来:“老夫刚才轻视了这西林书院,如今看来,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这些变法乱政的人,明显是不仅仅要夺江南民利,还要夺我江南人心啊!其用心之毒辣,亘古未闻!”

  顾起元说着又吐了一口血,还勐地咳嗽起来。

  高世泰忙抚着他胸口:“别气,别气!要澹定!”

  ……

  “耳有聪,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声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故犹如这苹果落地,他为何落地,当研其理……”

  陈子龙、徐孚远等来到西林书院时,西林书院的夏允彝等人正在一边与西林书院的寒门士子们一起搬运木头一起讲着学问。

  陈子龙等人顿时就听了进去。

  因为夏允彝等讲的正是张贵将王夫之的一些唯物主义思想提前传输给他的一些理论,且还顺带也普及了一些经典物理学的理论知识,而夏允彝倒也将这两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在这时一起提了出来。

  而对于陈子龙这些听腻了道德文章旧学问的士子们而言,无疑很有吸引力。

  “彝仲!”

  陈子龙与徐孚远倒也认识夏允彝,便在这时喊了一声。

  夏允彝见此便走了过来,笑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自然是来听讲的,只是没想到,你去进京考武备学堂一趟,竟在学问上也精进不少。”

  陈子龙笑道。

  徐孚远也笑道:“没错,早知知道武备学堂的教习有如此学问,我也弃笔从戎,进京考武备学堂去,比来东林书院求学强啊!”

  “这皆是恩辅国舅爷训导之恩。”

  夏允彝说着就来到张贵面前,拱手作揖,并向张贵介绍起了陈子龙和徐孚远。

  陈子龙和徐孚远便向张贵也拱手作揖起来。

  虽然张贵把建西林书院的事交给了夏允彝来负责,但他因想亲自看看自己这样做的效果,便也就亲自来了这里。

  张贵对刚才西林书院的寒门士子去东林书院宣教后的效果倒也很满意,这让他不得不承认,如今的大明,士风的确开放,没有死气沉沉,拒绝接收新思想。

  而张贵现在只希望这些人将来不会在国破家亡时只能殉节,或者躲在深山老林里,一边被两个老妾埋怨不通时务,一边写着《陶庵梦忆》这样的书,然后只能在梦里想着故国旧家。

  在陈子龙和徐孚远向他见礼后,张贵也点头笑道:“皆是龙章凤姿啊!”

  说着,张贵还特地问着徐孚远:“徐闇公,你是徐华亭族亲,这次西厂追缴逋赋,你是否也满是怨怼之心?”

  徐孚远道:“西厂追缴逋赋原无可厚非,但的确征缴甚严,公卿士绅皆因此狼狈不堪,扫尽颜面,晚生倒是斗胆想问,为何不先下谕给一个期限,让天下人先主动补足逋赋,若期限过后还不交,再行以严法也不迟。”

  “谁让你们先断了一年漕运给期限,北方军民等得起吗?”

  张贵冷笑着问道。

  徐孚远听后点首:“这次是天下食利者不顾大局、罔顾圣恩在先,险些坏了社稷,如今也算是受到了君父的大杖!可惜晚生不过是儒林后进,在徐家亦只是族亲,故而当时也实在无力阻止此事。”

  说到这里,徐孚远又道:“但晚生想问,国舅爷的西厂打算对普通百姓也这么严厉催缴吗?”

  “普通百姓们不用我们西厂去催,所以谈不上严厉二字,甚至西厂接下来还得倒给他们退税,因为你们父母辈的官绅有不少勾结地方官吏,早把老百姓的赋税收到了天启十年后!不然,也不至于连江南都这么多流民出现。”

  张贵这话一说出口,徐孚远等人一时脸上都有些挂不住。

  “还是别提这个了,我们是来听讲学问的,实不相瞒,刚才西林诸生在东林书院外提到的,让晚生倍感兴趣,如今特地来请教,尤其是亡国与亡天下之论。”

  陈子龙这时候忙转移了话题,毕竟并不是任何一个食利者都有勇气敢大大方方的承认自己在盘剥生民。

  “要来听讲这些学问,西林书院自然欢迎,但西林书院的规矩是,得在实践与调查中去探讨学问。”

  张贵说着就看向夏允彝:“彝仲,带他们去干活吧,凡来西林书院求学的士子,都得参与书院建设,不能只是坐而论道。”

  夏允彝见此答应道:“是!”

  然后,夏允彝就对陈子龙、徐孚远二人吩咐道:“正好,书院下属的蜂窝煤作坊刚生产出了第一批蜂窝煤,你们俩就跟着吕诚他们去向当地百姓推售蜂窝煤吧,百姓们现在不少都被退了税,正好有钱买蜂窝煤。到时候会给你们算工钱的,有提成,当然大部分的利润会作为书院接下来教育学子的经费。”

  “这样不错,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他们,另外,也可以趁此机会真正了解一下你们江南的老百姓,还锻炼一下自己口才,将来无论是上马治军还是下马治民都用得着。”

  张贵跟着说道。

  “这个……”

  陈子龙一时有些意外,不由得问道:“什么是蜂窝煤,另外,为何书院会自己挣经费,为何不直接请旨,圈附近农户之田为学田,令周围农户供养书院。”

  张贵突然沉下脸来。

  “我说你们俩到底是怎么读书的?!”

  “怎么会只想着用民脂民膏?”

  “虽说兴办书院是为教化民众,但也要能不盘剥生民就不要盘剥生民,能自力更生就自力更生,否则与隔壁东林书院有什么区别?!”

  悄悄来到西林书院的顾起元和高世泰听张贵这么说后:“……”

  “开作坊难道不好吗,既让无地游民有了衣食之计,又不用圈占民田即就能维持书院运转?”

  张贵这里继续训教起陈子龙和徐孚远来。

  陈子龙和徐孚远有些惭愧地应了一声:“您责备的是!”

  “你们既然来西林书院求学,本督就给你们出第一个议题,你们想想如何解决大明现在人口过剩而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

  张贵又说道。

  两人拱手称是。

  “去吧。”

  张贵摆了摆手。

  蜂窝煤是张贵在这之前就提出来,且让夏允彝带几个寒门士子掌握制作工艺流程。

  如今,张贵则打算将此作为西林书院的产业之一。

  而不仅仅是蜂窝煤,因为张贵有意让西林书院成为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基地,故而还让已经加入西林书院的其他士子在琢磨着他提出来的其他技艺。

  ……

  “国舅爷开办西林书院的事,让你去打听,你打听的怎么样,可有对东林书院造成影响?”

  浙直总督衙门,赵彦向自己的仆人赵常询问道。

  赵常笑道:“回老爷,岂止是造成影响,影响还非常大呢,东林书院的山长顾起元直接被气吐了血!”

  “竟有这事?!”

  赵彦很是惊愕。

  “小的哪敢说谎,东林书院的顾起元原本是欲在一众士人面前制造对老爷您和国舅爷不利的物议,谁知西林书院的士子随便抛出了几个读书人才懂的话题,就让许多士人离开东林书院,去了西林书院,顾起元拦都拦不住,乃至急火攻心,吐了血。”

  仆人赵常回道。

  赵彦听后更加好奇,心想东林书院素来也有不少精通经学的大儒,即便这顾起元也非寻常之辈,这国舅爷的西林书院怎么就在第一天拆了东林书院的台?

  “西林书院都抛出了什么话题,你拣几个说说。”

  赵彦又吩咐道。

  “有什么亡国与亡天下之论,说易姓改号即为亡国,率兽食人即为亡天下。”

  赵常回道。

  总督赵彦听后点头:“这是将改朝换代与华夷入中华之事区分开,不只以天下更迭之论混合一谈,皇明国运已达两百五十余年,此时正需此论,难得!”

  “继续说。”

  赵彦吩咐道。

  “是!”

  “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

  “天理即人欲,人欲即人道。”

  “耳有聪,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声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

  ……

  总督赵彦听后不言。

  仆人赵常不得不主动询问:“老爷?”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圣墟小说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明朝大祸害,明朝大祸害最新章节,明朝大祸害 圣墟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